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出现重大变革。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应用普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学习个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和评教跟踪、学校家庭互通、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日渐成熟。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已成为现今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智慧校园 智能终端 关键技术

1 智慧校园的机遇和挑战

很多大学陆续会筹划实施智慧校园方案。技工院校也有部分开始实施,比如基于中国电信e卡通的智慧校园方案。但是目前大家都是在探索中行进,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会遇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各个技工学院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构架和技术标准,导致数据不一致,数据缺乏共享性和互通性,最终变成只是智慧了自己,无法智慧大家,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

(2)教学资源存储分散,资源的共享性较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的教师纯粹为了凑数而做资源,教学资源良莠不齐。

(3)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手段难免会遇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抵制,导致信息化建设步伐减慢。

(4)学校管理层对智慧校园提供的支持有限。

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而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化校园,各种智能终端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的感知环境。

智慧校园兼顾教育、技术和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与网络环境紧密结合。将学校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以及其他的网络系统充分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环境。

(2)智能终端广泛应用。计算机和智能终端为师生接入智慧校园提供了硬件保证。

(3)提供综合业务处理服务。能对教学管理中的各种业务按标准流程进行快速处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业务快速办理的平台。

(4)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针对不同角色提供不同的信息化服务。

(5)学习随时随地。通过有线或是无线网络,借助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在学校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答疑和在线讨论。

(6)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教学资源灵活配置。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云平台,随时调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与教学系统无缝对接,满足教学需求。

(7)实现校家互通。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给家长。

3 智慧校园依靠的关键技术

智慧校园的兴起必然是依靠技术的发展,在多种技术的交互作用下才能充分发展智慧校园的“智慧”。

3.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穿透了强,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它至少包含两个部件:标签和应答器。在技工学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校园一卡通,类似于一张银行卡大小,里面内置识别芯片。校园一卡通目前在技工学校已经广泛使用,并作为校园内部RFID识别的基本载体。学校可以很方便的利用RFID技术实现学校的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智能电表和会议考勤系统等。并且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得到统计数据。

3.2 二维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黑白相见的竖条图形来记录数据信息,是数字对象唯一识别符的一种。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主要通过光电扫描设备来自动识读,以达到对信息快速自动处理。二维条码在学校中的主要应用是图书入库出库管理,通过贴上相应的二维条码标签能快速读取图书信息。其次,应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通过二维码标签能快速地获取资产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智能化管理。

3.3 校园网络技术

智慧校园必须依托高速的网络来进行传输数据,现今很多学校主要是以有线网络为主,但是有线网络必须要进行综合布线,移动性差。因为必须大力发展校园移动互联技术,只有360度无死角的无线网络才能保证高品质的教学资源传输成为可能,也能让学习无处不在成为可能。如今,3G甚至4G技术和各种无线Wifi接入技术的普及,让无线网络覆盖没有局域性,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没有地域限制。高速、稳定、安全和易于管理的无线网络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

3.4 智慧校园软件搭建

上述技术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还必须搭建软件平台,通过将各种不同的管理软件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一个完善的、统一接口的智能型平台,真正发挥智慧校园智能化的作用。

必须加强和完善智慧校园中身份识别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或是手机识别技术建立起完善的识别机制,只有加强了环境的感知,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在智慧校园中的主导作用。

4 结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它能带给学校的转变是巨大的。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兼顾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应该以学校为主导,通信商必须在关键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进来。我们也应该看到智慧校园必须以物联网作为基础,所以必须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防止受到外来攻击。采用成熟可靠的系统,杜绝安全隐患。

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技工院校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对它进行优化和升级,保证智慧校园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15-19.

[2]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8-10.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50-03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产物和阶段形态,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这两个当前学术界、技术界的热点技术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二者对构建智慧校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1 云计算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1]。它是对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及负载均衡等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云计算的主要特征是虚拟化及对IaaS/PaaS/SaaS服务模式的创新。除此之外,云计算还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等特征。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校园网络应用带来积极的影响[2]。

2 物联网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并重新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简而言之,“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国内较为多见的定义为: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就是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加方便[3]。物联网通过传感技术、RFID、二维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信息感知技术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扩大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连通,成为今后“人、物、事”管理和流通的重要载体。

一般而言,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包含3个层次:全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感知层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物体动态的即时采集;网络层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设备与人之间的交互[4]。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征是泛在的感知、互联互通与共享以及智能的服务[5]。

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其终端可以是任何物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其可视化程度、管理效能及安全防卫水平等[6] ,推进智慧校园的进程。

3 云计算、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3.1 智慧校园

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2009年,奥巴马对该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导向,使“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得到高度关注。许多学者积极地将智慧地球引申到智慧校园,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多角度解读智慧校园的内涵,而且在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理论层面。综合学者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可以认为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7]。

2)实践层面以浙江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为高校代表。浙江大学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种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8]。南京邮电大学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智慧校园规划,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5]。

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端形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将智慧校园的建设落到实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2 云计算、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社会为方向,以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主线,以打造统一、高效、智能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在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以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全而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4]。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智慧校园的重要支撑,是智慧校园“智慧”的体现。云计算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的高集成、高效率、高智能的网络数据平台,是结合虚拟化技术,以借助网络为载体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超级计算模式[9]。在智慧校园的云计算模式中,用户的数据存储和应用软件的运行都是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即“云”上,并由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的安全和程序的正常运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存储和读取数据、使用软件等。云计算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五代计算范式,它以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架构为基础,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因此,利用云计算技术并综合统一标准规范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是消除“信息孤岛”并避免形成新的新的“信息孤岛”的有效形式。

物联网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协作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师生全面地感知教学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获得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将学校打造成感知的、服务性的、环保节能的、安全稳定的智慧型校园[10]。将物联网应用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实现校园中物理对象的互联互通,使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环境的真实性,而且拓展学习空间。这种多领域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能提供一种泛在的智慧学习服务,大大缩短空间距离,充分利用以及共享资源。并且通过传感器获得对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实时对物体进行控制并反馈相关的信息,增加互联的深度和广度,使校园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和智慧化。当然,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都将迁移到云上,而云计算服务平台则通过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智慧成为可能。

总之,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它通过物联网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在物联网平台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11]。

4 对智慧校园的思考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有前瞻性地进行,既要避免盲目推进,又要规避认为技术等不成熟而停滞不前的倾向。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形态,要理性对待云计算、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也面临很多问题。

1)标准规范问题,既有宏观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规范,也有细节的标准规范,如标准不同的传感器及电子标签作为感知手段所感知的信息数据格式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兼容性的问题,给管理和控制带来难题。因此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实现跨平台统一管理。

2)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智慧校园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系统运行及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将资源存储在云端,这些资源就涉及第三方并对第三方是完全透明的,而且在智慧校园中通过全面感知的数据的处理过程有很多环节,服务系统的成熟度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都增大了信息泄漏的可能。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系统。

3)系统整合问题。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考虑与原有基础设施兼容的问题,避免对数字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它代表着未来校园的建设理念,其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赵佩华.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10.

[2]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2590-2599.

[4]陈明选,徐旸.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2.

[5]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4):15-19.

[6]杜晓静,姚高峰,何秋燕.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9-10.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8]吴颖俊.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

[9]许晓冯.浅谈云计算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11):5.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机制保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72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1 高校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的区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智慧校园还有其他方面的延伸,虽然当前只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延伸的前提下,更多的智慧应将被逐步激发出来。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存在基础,数字化校园主要涉及的方面有:有线、无线网络建设、硬件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的数字化建设为基础,但在本质上要高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比如,在一卡通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学生使用校园卡进入到宿舍和机房等场地,这些应用就是校园数字化建设领域。如果通过一卡通系统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判断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甚至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警,就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范畴。

2 智慧校园的保障机制

2.1 建立组织保障机构

首先,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领导重视是建设的关键要素。学校主要领导对于智慧校园建设是否重视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自上而下的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导体制,可以让各个部门加大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各个部门工作责任心,能将信息化建设成为校园建设的关键议题,这些都是推进智慧校园的核心动力。其次,为让智慧校园的建设更为高效,应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发挥专家技术优势,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由于专家指导组的成员有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他们能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智慧校园建设协助组,该小组主要牵头是有校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职责是要协调整个智慧校园的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与智慧校园的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好校园与各个部门间的内部协调和沟通,并将项目做好细节分解,这样便于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2.2 建立专项经费的保障机制

持续的经费投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有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为止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信息化专项经费进行制度保障,导致高校智慧校园的经费还存在较大缺口。高校要建立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不但要明确经费的来源和支配权利,更能让智慧校园的建设处于稳健发展态势。

当然,智慧校园的建设经费来源可以有多个途径。很多高校在经费保障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如,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项“一卡通”子项目是与当地的银行进行合作,银行在建设初期进行158万元投资,校方40万元投资。在三年投资完成后,银行需要考虑项目评估标准并对项目状况进行综合考评,并认为该项投资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见效比较快,在综合测评后决定追加160万的投资,用以升级“一卡通”系统。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为能充分地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智慧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学校需制定各类不同的形式的激励政策。除了对教师给予奖励,甚至可以对学生给予经费方面的支持,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需求,献计献策。这样才能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发挥作用。通常,激励制度可以划分为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学校制定的激励政策。学校为提升信息化水平,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制订奖励政策:①表彰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团体,然后通过精神奖励予以封号和表彰,并将这些评比成绩纳入到年终学校考核中,职工的晋升也应以此为标准;②将员工的业务能力以及信息化水平列入考察范围内,要求为员工搭建各类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样可以将信息化培训纳入到员工年度工作重点内,通过短期的信息培训和研讨,提升信息岗位素养人员专业能力提升;③开展智慧校园的专项研究,通过鼓励教职员工探索和钻研智慧校园的建设作用,推进科研项目的发展,这样能倾斜校科研经费,并奖励其中比较优秀的科研成果。

3 结 语

保障机制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种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进而提升管理的效率,让其覆盖面不断加大,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将保障机制形成制度,直接运用到智慧校园的具体实践中。本文只讨论了部分保障机制,随着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障机制一定会日益完善,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 ? ? ?1.1是智慧校园运行的基础。

? ? ? ?无线网络使校园用网更为方便,快捷,智能,因而校园也被冠上了智慧的头衔。现今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产品的日益成熟,无线网络也逐渐在全校覆盖,无论师生们走到体育场、食堂、宿舍等地,都能够通过他们手中的移动设备连入校园无线网络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和家人的联系,也可以让师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促进师生终生学习。因此必须保证无线网络安全,让智慧校园更好地运行。

? ? ? ? ?1? .2是智慧校园质量的保证。

? ? ?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时时办理网费,饭卡充值,手机话费,购买往返车票等各种业务,智能又便捷。还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校园内任何地方运用无线网络向老师请教问题、提交作业,再也不需要满世界的找网线了。无线网络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校园的构建,使工作摆脱空间时间束缚,效率更高的完成。

? ? ? ?1.3为智慧校园发展提供方向。

? ? ? ?人们对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使从事智慧校园建设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在我国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研发更适应人们需求的技术。作为智慧校园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无线网络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给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

? ? ? ?2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

? ? ? ?2.1黑客病毒入侵问题。

? ? ? ?校园中的公共机房开放性强,共享率高,更加方便黑客利用校园网络管理的疏漏来进行攻击破坏,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黑客编写病毒代码在互联网上传播,学生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加速了病毒在局域网的传播,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病毒广泛散播,破坏性强,隐蔽性高且难以清除,因此智慧校园无线网络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通过会话欺骗、拦截等手段入侵网络系统,进而窃取校园中的科研项目、师生论文等数据资料,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用网安全。

? ? ? ?2.2网络虚假信息问题。

互联网所营造的是一个没有太多限制的自由世界,是一个不可触摸的虚拟世界,别有用心之人可能会利用虚拟世界编造虚假信息实施假冒攻击,进行诈骗,勒索,迷惑等行为。也许大多数学生都会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但有的学生单纯不成熟且易被欺骗,又或者是盲目听从,因此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心理或身体健康。

? ? ? ?2.3网络开放共享问题。

? ? ? ?无线网络是开放的,并没有对其他使用者设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很广,人们同时使用校园网会出现网络传输速低、信号质量不稳定甚至崩溃的情况。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他人共享网络,网络会不流畅或者流量耗损大,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 ? ? ?3如何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 ? ? ?3.1用户实名制,筛查网络用户。

? ? ? ?实行用户实名制,对入网用户进行筛查,将不法分子入侵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无线网络的使用的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给校园师生的数据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标识每一个用户,防止不法分子鱼目混珠,非法入侵。每个学生入学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学号或其他身份证明如学号,身份证等,而学号就可以作为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凭证,登录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并要求用户实名验证,此外,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盗用他人账号,每人必须自行设计无线密码,输入错误密码则不可使用网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 ? ? ?3.2确保只有唯一用户。

? ? ? ?为了高效且切合实际地维护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安全,最好采用一个实名只能同时登录一台设备终端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账号是否被他人盗用,学生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用户在电脑上登陆了校园网,就不能在另一台电脑或手机上登陆了。用户使用权唯一性制度也能让学生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密码信息,提高安全意识。

? ? ? ?3.3规范网络运营体系。

? ? ? ?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我们规范网络运营体系,打造纯洁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上信息的监管,严惩诈骗分子;一旦发现违法入侵行为果断采取措施,立即对异常终端设备进行屏蔽,绝不姑息。定期更新网络安全策略以及安全设备,净化网络环境。在学校建立无线网络运营体系,分配资源维护数据库,实现规范化运营。时刻警惕安全漏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未雨绸缪,要有极强的预见性,降低危险性,以此赢得学生和教师的信任。

? ? ? ?4结论

? ? ? ?构建和谐、安全和高效的无线网络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每一个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面对无线网络在智慧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并着眼于多个方面,不断调整应对策略。通过本研究的分析,能够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为校内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222-02

1 大数据对高校智慧校园的影响

1.1 智慧校园的建设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电子校园、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几个阶段。智慧校园已经突破了传统校园的物理环境,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感知等等技术,建立集教学、科研、管理、各类服务等应用为一体的物理及数字教育环境[1]。智慧校园通过信息技术把高校物理环境与数字虚拟空间衔接起来,智能感知师生的学习、工作的特征及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学习的环境,更加人性化、舒适便利的生活服务环境。

1.2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

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收集、挖掘、存储以及处理等过程,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云数据库技术、内存数据库以及数据安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各方面的应用将使其管理服务推上更高的台阶。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产生比如管理信息、各类服务信息、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学生信息等数据,数据繁多、类型复杂[2]。通过对这些数据搜集、分析,可转化为高校管理与服务可利用资源,将对智慧校园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探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考虑的是要以高校的各需求为出发点,要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理念、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数据的共享,为用户随时提供高效率、一站式、个性化的校园智慧服务,从各方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服务水平,帮助高校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深化高校信息化进程。有以下几点内容:

(1)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也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预见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课堂教学的融合来培养创新性、智慧型人才培养模式必将逐步成为主流。(2)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科学研究机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校园将能够在高校科研例如课题申报、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建立创新型、智慧型的管理服务机制。管理系统是校园的中枢神经,智慧校园基于大数据及相关技术,通过对校园系统内各类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以及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的集成,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学生管理信息、硬件设备、校园建筑设施、安全管理、信息化生活服务平台等全面创新智慧化管理[3]。

3 智慧校园设计

3.1 智慧校园建设设计思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要综合的统一管理平台、一站式的服务需求、应用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等,涉及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SOA等技术。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统一集成共享平台,将物联网和各类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实现学校信息服务、教学、科研、学习、管理服务及各类设施的整合。

3.2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构架

为了实现校园的物理环境与数字空间的融合,高校智慧校园体系应该由智能感知层、网络通信层、大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及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等组成,如图1所示[4]。

3.2.1 感知层

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类应用系统,随时收集各类数据,全面感知如师生活动情况、仪器设备运行情况等,为智慧校园提供采集各类数据的物质基础。

3.2.2 网络层

综合采用有线级无线网络技术,及时传输各种数据,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接入、互联互通、随需随意的应用,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宽带泛在的网络基础。

3.2.3 数据层

大数据层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负责对收集到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包括信息收集与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的存储与计算的物理平台及数据分析处理的应用支撑平台,是连接和汇集智慧校园各类信息的枢纽,为智慧校园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3.2.4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智能决策服务等。如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应用,各种应用系统深度融合,建立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环境,更好的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服务。

3.2.5 服务层

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类服务进行融合,用户只需通过校园门户,就可以完成各种信息服务功能,通过这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监控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

3.2.6 保障体系

包括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规定了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等过程的标准和规范,规范了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为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奠定了基础。智慧校园中安全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四个方面。通过系统支撑保障体系为智慧校园安全、高效的运行保驾护航。

4 关键技术简介

4.1 大数据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智慧校园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采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并针对采集的海量数据分析而掌握事物的规律,开展智慧应用[5]。

4.2 云计算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云计算这种结合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计算的强大综合计算方式,只有采用开放、整合、协同的信息化架构和可动态配置资源、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的云计算模式,才能提供很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4.3 物联网

通过对智能感知、识别技术和有线网络、移动互联等通信技术的融合,把传感器、控制器、各类设备、人和物等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联系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智慧校园提供了物理基础。

4.4 移动互联

主要包括自组织网、4G、Wifi等接入技术,可以有效突破高校校园中网络接入时受到的有线网络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智慧校园的“开放化”特征。

4.5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一种社会化或具有社会性特征的网络服务,是方便人际交往的网络服务手段,社交网络的发展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社交网络有着开放性强、成本低等特点让现代大学生更好的接受并推进其快速发展。

5 结语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阶段,大数据技术对智慧高校校园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极大的便捷。当前,部分高校的智慧校园基本实现了大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具智慧性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相信未来大数据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定会让高校校园更加“智慧”。

参考文献

[1]王元卓,斩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06):05-07.

[2]姜楠.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5):25-26.

[3]钔,刘彦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7):09.

[4]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56-57.

[5]王B.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05):98.

收稿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