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团化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模式

集团化管理模式范文第1篇

Abstract: As the enterprise group's multi-level legal person system, the financial relationship of enterprise group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enterprises with single legal person system. Many enterprise groups face the confusion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financial control.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l, and further designed for their specific construction content.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

Key words: enterprise group;integration;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43-02

0引言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信息的实时收集与处理,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集成起来,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调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整体柔性、应变能力、降低库存等目的,以适应柔性生产、组织扁平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市场要求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企业集团在财务控制中面临如何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困惑。它为企业集团达到财务控制的最高境界――“集权不死、分权不乱、收放灵活”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可能。

1集成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业务管理融合进财务管理中,实行从源头管理,通过远程处理、在线管理,实行对财务的动态管理,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有四个基本的特点:一是集成化管理。集成化财务管理不仅是对集团财务事项的管理,而且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不同业务领域;不仅管理集团内部,而且与整个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二是直接管理。网络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管理者可以跨越遥远的地理距离,减少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许多中间环节,高层领导能直接对底层员工进行管理。三是在线管理。由于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实时收集与处理,会计信息动态生成,管理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当前的财务状况,并据以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得到贯彻实施,从而实现在线式的财务管理。四是灵活管理。由于信息的实时性和信息容量的大幅扩展,大大提高了集团总部的主动权,可以在不损害对子公司的在控程度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地实现集权和分权的调整。

2集成化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集成化财务管理,不仅需要硬件设施能够跟上,更需要相应软件设施的配套。企业集团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企业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应网络时代集成化管理的需要。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观念再造、流程再造和组织再造。

2.1 观念再造传统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的核算管理,要转变到新的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企业集团的各级员工从最高层领导到最底层员工,都要转变业已形成的基本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重建企业文化。企业要多举办一些培训班,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接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2.2 流程再造在工业社会,业务流程按职能部门划分,结果各部门的工作是有效的,但整个流程的运作则是低效的。尽管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项活动,但传统上它只对财务收支进行管理, 而对财务收支的源头――业务活动很少涉及。要适应集成化财务管理的需要,势必要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重组。首先打破企业部门内部界限,重组企业集团内部的工作流程,建立流程型群体,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集成。其次,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再造推广到整个供应链中,集成从购买原料到对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整个供应链的结合。

2.3 组织再造为适应工作流程的再造,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要作出相应改变。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指的是财务管理机构的安排和设置。在企业集团内,不仅集团公司需要设置财务管理组织,而且各分公司、子公司和非子公司性的成员企业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财务组织。集团公司的财务机构可考虑作如下设置(见图1),有利于母公司财务顺利、良性运行,实现对集团财务管理全过程的全面统一管理。

3集成化财务管理的具体设计

在做了上面的三项基础工作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财务管理的内容落实到各级组织上,并实现相关利益主体责、权、利相互制衡,以实现企业集团的宗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集团财权配置的设计并在网络财务软件的运行中得到体现就成了整个模式构建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3.1 对外投资决策权母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有重大投资决策权, 进行统一规划。一定限额或子公司资本一定比例的项目,子公司享有投资决策权。为了将投资的权利集中于集团总部,集团公司可设置投资决策中心并在集团内部的区域网上设立投资中心的专门网站,并事先确定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系数设置,界定操作员及下属单位的操作权限和范围。母公司的投资中心将投资业务的原始资料输入网络财务软件,实行实时控制,并生成相应的评价指标来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

3.2 对外融资决策权融资管理内容就是制定一套规范的融资决策管理体系。类同于对外投资权的事先措施,在企业集团内部的局域网上设立筹资中心的专门网站,并根据筹资权的审批体系,规定总部和下属企业相应的权限和范围。在子公司的限额以外的、经投资中心审批的项目,所需资金通过内部投资方式得到满足而在限额以内的项目所需资金则通过内部贷款提供。

3.3 资金调控权贯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活动始终的是企业的资金管理, 保证企业集团正常运作的是合理的资金流动。对企业集团资金调控权的配置要根据企业集团的运作特点,以资金的有效运用为目标, 以资金流转的系统优化为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成员企业运用不同的模式。针对紧密层的企业应构建银企合作下的企业集团“虚拟”结算中心,即依托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网络构建“虚拟”的结算中心模式,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结算、刚性的财务权限控制、内部资金拆借交给银行。而针对除了紧密层以外的企业应该成立资金部,进行统一规划。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业集团的内部的资金结算、权限控制和资金调度置于银行的结算网络之中,其架构如图2所示。

3.4 收入分配权全资子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应由母公司统一支配、调度,但从子公司的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有必要给子公司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全资子公司的收益分配方案由其董事会制定,上报母公司后执行;而对控股、参股和非子公司性成员企业,其收益分配方案由董事会制定,并经子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审议通过。

3.5 预算管理权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明确预算对象,即集团公司为一级预算单位,各成员企业为二级预算单位,并在企业集团内部区域网上建立预算管理中心网站。二是明确预算内容。即集团本部以费用预算和现金预算为主,下属成员企业预算采用全面预算,包括生产、销售、现金流量、费用预算。三是规定严格的预算程序,预算的编制、审核,预算的跟踪和控制,决算管理及审定要有明确的期限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时杰.企业财富最大化[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林钟高,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曾立军,周俊培.财务信息化与集团财务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3.

[4]叶晓倩,韩锟.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财会月刊,2003.

集团化管理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集团化医院 财务管理 集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组建和发展医院集团以及医院集团的连锁化经营现象的出现,昭示着中国卫生产业的又一个发展方向。医院集团通过发挥品牌效应和群体优势,合理配置集团内的管理、技术、资本等资源,不断优化医院运营环境,更有利于医院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从而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医疗机构的重组与联合既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资源合理调整的结果,也是各医疗机构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平稳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有益探索。

1. 集团化管理常用的财务管理模式

1.1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财务、人事、内部控制等重大财务事项均由集团统一管理。优点:有利于集团决策的贯彻和实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优势互补,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缺点:成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区域远离集团成员,往往忽略了集团领导意识的差异性、管理手段的不同性、经济活动的各异性。

1.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财权相对分散,集团总部只保留对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审批权,其他管理权限下放给成员,可根据市场环境和单位情况作出财务决策。优点:成员对市场行为反应快速,容易捕捉盈利机会,减少集团总部决策的压力;缺点:集团成员有时可能从利己角度出发,追求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不利于集团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1.3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将财权在集团总部与成员之间适度分配,内部财务管理权限配置无统一标准,因势而异、因时而异、因单位而异,财务管理细致到位。

2. 集团化医院如何选择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集团化医院总体上规模仍然尚小,基本上由小区域范围内2~3家医院组建而成,导致多数集团化医院资金自我积累能力较差,集团内相关院区及部门间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加上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决定了我国大多数集团化医院只能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即集团内各院区的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并依照集团的政策、预算运行。

集团化医院实行集权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发挥财务监督核算的职能;有利于集团加强对成员医院的宏观调控,控制各成员医院的成本与费用;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3.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3.1 建立并完善集团财务机构

集团要进行财务集中管理,首先必须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对此,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在集团总部下分设各类专职部门,如医务部、财务部和护理部等,采取兼职制度,吸收下属医院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为成员,由集团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医院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财务部门一般应包括集团财务总部、各会计核算机构和成员医院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

集团财务总部具体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运行,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的业务管理、集团内部财务人员的管理等工作,以保证集团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规范和高效。具体工作应该有以下方面:建立健全集团内部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制定集团下属医院统一的会计制度;研究并制定集团的财务与会计政策;检查监督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统一管理集团财务部下派财务人员,对财务人员负有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业务考评、资格管理等职责;统一对应由总医院核算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督促各下属医院及时提交各种会计资料,据此进行汇总,以及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加强集团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实施对下属医院会计信息的随时调用和跟踪监控,建立全集团财务分析系统,及时分析和掌握各医院的医疗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

3.2 统一配置会计人员

根据集团的管理模式,考虑会计核算的实际需求,依据会计法和内控制度的管理要求,集团财务部对会计岗位分区域合理设岗,集中管理。本部、各院区分别设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一名,负责各院区日常报销、付款及收入、支出原始凭据的归集。同时集团设总出纳一名,负责集团各银行账户的对账、支票的购买、发放、稽核等工作。

其他会计岗位根据需求各设置1~2人,在集团财务部集中办公,保证核算口径标准化、工作效率一致化、政策执行统一化。

3.3 全面预算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医院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医院医疗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进行监督、控制、审计和考核的基本依据。

总部在财务预算控制体系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制订预算编制规程,指导各下属医院及直属单位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汇总编制全集团财务预算,检查和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处理建议;审核下属医院提出的预算目标调整申请;组织集团内部各单位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的年度考评工作;提交财务考核与评价报告;审核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外支出申请。

3.4 资金集中收付

收入账户用于各院区业务收入的归集和上划,“收入”户只收不付。各院区每天将业务收入及其他所有现金收入缴入该账户,由银行于当日自动归集到集团账户。支出账户用于办理各项支出和接收集团账户的拨款,“支出”户只付不收,支出账户的资金每月由集团账户依据资金预算下拨。各院区的资金支出需严格控制在经审批的资金预算内,并编制月度资金使用计划,集团按资金使用计划拨款。院区有超过资金预算的支出时,应由各院区编报追加资金预算,按原审批程序获得追加资金预算计划,否则不予拨款。同时规定,凡1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药品及大宗卫生材料由集团统一组织招投标,统一采购、统一支付,大额设备维护费用也由集团统一支付。

3.5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集中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据共享与转化平台,将各自独立的HIS、药剂、人力、体检等系统的数据集中到共享平台上,再根据集中管理需要转化成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减少人为的汇总、分析与汇报。

总之,公立医院在集团化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机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收付制度,共享财务资源,完善财务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益,是实现医院战略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亚超,郝勇.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95-96

[2] 杨灵. 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卫生经济研究,2010(10):47-48

集团化管理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征缴的全面开展,社会保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仅仅有企业财务人员在每月按时对企业员工所应缴纳的部分在工资里进行扣除,并汇同企业应缴纳的金额一起交至员工社会保障的专用账户。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由于人员数来那个相对较少,此种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尚可满足管理的需要。但是对于大型集团化企业来讲,此种模式将大大增加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集团化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现代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开展社保管理工作。

一.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分析

现代集团化社会保险管理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由集团下属企业独立进行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另一种由集团统一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无论哪种管理方式都由于集团化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由于企业人员较多、薪资水平差别较大,导致企业在进行员工社会保险缴纳时工作量也较大,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人数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2.1构建现代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针对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缴纳与管理的现状,集团化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对企业综合成本的影响,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方式提高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集团化企业下属单位自行进行社会保险缴纳存在一定的弊端,以及导致下属企业利用社会保险缴纳过程中不按照实际工资进行社会保险的缴纳,截留集团社会保险资金等情况发生。因此,集团化企业必须借鉴集团化企业财务集中审核的方式,成立集团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构建针对企业特点的、具有现代财务管理特点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式进行集团化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2.2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的现代化管理,必须以集团化社会保险集中管理的方式,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管理。由于我国对企业社会保险缴纳的规定,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虽纳入社保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还需要对原有社保缴纳进行一定的修订,传统社保管理中以下属企业名义进行的社保缴纳改为集团统一管理缴纳,便于国家社保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社保缴纳情况的监督。

在进行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时,企业应该构建一个社保专用数据库,将集团内部所有人员的薪资资料、企业社保缴纳金额、个人缴纳金额等进行归纳分离,其分类可以按照下属企业为单位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同一薪资水平为单元进行分类。根据数据库信息能够快速的对企业内部人员社保情况进行搜索与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提高社保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社保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方式还能够促进企业无纸化办公的开展,便于企业离职人员或新进人员的社会保险信息录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管理还能够快速的实现网络社会保险管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与保险信息数据库的结合,将企业员工每月社会保险缴纳资金进行网络缴纳,极大的减少了企业社会保险资金缴纳的工作量,促进企业社会保险的实施。

在进行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社保管理中心应加强对下属企业员工薪资水平与社保申报的审核,确保两者信息的准确。同时,管理中心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采用双重复核的方式,确保企业社会保障信息的准确,为社保管理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年审的分析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企业除依法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外,还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的年检工作。集团化企业的社会保险集中管理能够在内部强化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使得下属企业在进行社保工作年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集团下属企业在每年进行社保年检前,由集团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对该企业员工社保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后交由下属企业财务人员,由下属企业派人整理《年度社会保险年检表》、《上年度12月份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报告表》、《社会保险登记证》、《劳动年审合格证》、《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后上交所辖区域社会保障局进行年审,确保企业社保工作的合法性。

四、结论:

集团化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经营合法性的关键,是关系到企业人才稳定的关键。集团企业必须认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现代社保管理理念为基础、集中式社保管理方式为关键,科学的开展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红.现代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后勤管理,2008;12

[2]李锦国.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现状分析.劳保资讯,2009;4

集团化管理模式范文第4篇

文化集团应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经政策和集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集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成员企业所在地的外部环境以及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设计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

集团内部的组织机构比较复杂,一是集团本部;二是集团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公司)及部分事业性质的单位;三是企业(公司、事业单位)投资举办(包括全资、控股、参股)的企业(公司)。集团的财务组织机构应根据企业集团组建的不同情况和集团的层次结构来建立。

由于集团是由不同业务、不同属性或生产不同产品的多个单位组建而成,因此,集团内部财务组织机构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集团财务部。集团财务部作为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对外代表集团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发生业务关系,对内代表集团对成员单位行使财务管理职能。第二,为集团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这一层次可按要求与集团财务部对口独立设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组织机构。各成员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在集团财务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本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即为本单位服务,对集团负责。第三,为集团成员单位投资(包括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机构。这一层次的财务管理机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由于集团是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及事业性质的单位组成的群体,因此,集团的财务管理要在保持集团利益的前提下,既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又要充分尊重各单位的法人地位,不宜采取过度集权的方法,以便发挥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此,集团的财务管理应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坚持以资本(资金)运营为核心的原则。集团各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视同于集团直接投资的独资企业),通过资本(资金)这一条纽带连在一起,无论从事何种业务、何种经营活动,都必须服从集团资本(资金)运营的宗旨。而集团对其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要以资本(资金)为核心。

集团及其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资本(资金)运营责任制的原则。为了切实建立资本(资金)运营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对经营资本 (资金)负责,避免成员单位对集团的依赖思想,杜绝小富即安、故步自封的不良现象,集团财务部要通过对资本 (资金)运营效率等内容的考核,建立资本(资金)运营责任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2、集团财务管理要体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团的发展需要调动包括集团总部在内的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即:既要发挥集团的战略决策和协调交易的作用,又要调动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财务管理上要适时地运用集权与分权的方法,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灵活地调整集团财务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既定的范围,一切以更好地完成集团的目标任务,取得最佳经营效益为准则。

在集权方面,集团主要是在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问题上进行管理。在分权方面,集团各成员单位主要对具体性的、战术性的问题,如:成本管理,费用控制,运营资金的管理等。各自运作管理,集团仅给予宏观指导。这样做,既不影响集团内各事业、企业的法人地位,又利于集团总部集中精力,做好市场和宏观规划,把握集团的总体发展方向。

对集团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管理权应全部或大部分集中到集团总部来:(1)投资决策权。包括对各成员单位较大规模的扩建、改造、修缮投资和对外股权投资的决策权应该集中。(2)成员单位接受外部投、融资的决策权应该集中。为了更好地控制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因融资不当而危及集团生存,集团应牢牢把握以下融资决策权: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超过资产负债率安全线的举债融资,导致股份比例变动的融资,增加注册资本的融资,成员单位的并购融资与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成员单位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资问题。集团在集中重大融资权的同时,赋予成员单位的融资决策权仅限于:在资产负债率安全线内的限额举债、提存的折旧费、税后利润留成、与自行决策的投资相配合的融资,如流动资金借款、技术改造借款;成员单位自行决策的融资项目,则应由集团审查或备案。(3)成员单位资产重组或土地置换的决策权应该集中。包括成员单位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决策权限集中在集团。(4)重要财务政策(如预算定额、开支标准、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权不能分散到各成员单位,以防各行其是。 (5)各成员单位主要财务负责人的任免权,应由集团总部集中。特别是对一些新成立或兼并、收购的单位,集团还应该直接派主管人员,以便加强财务约束力。(6)主营业务的定价、主要产品的出厂价与内部协作价的制定权应由集团集中。(7)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权、流动资金的贷款权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结算权应该由集团集中。(8)其他集团认为需要集中的权利。

三、财务管理的层次划分

由于集团成员单位的性质不同、对成员子公司的投资结构不同,所以,在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会有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基本上可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一是对集团的事业单位、全资子公司应采用直接管理;二是对集团直接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列入间接管理;三是对集团事业单位、全资子公司投资举办的企业(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只有指导或结算关系不具有直接管理职责。根据集团对成员单位的投资结构的不同,集团财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对集团的事业单位、全资子公司的财务必须严格按照集团的财务管理要求和制度执行。第二,对控股公司的财务管理,应该允许他们自行拟订财务管理制度,但不能出现与集团的财务制度不一致或相矛盾的条款,各项财务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项要由集团财务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第三,对集团直接参股的公司和事业单位、全资子公司投资举办的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集团财务管理部门不应该对他们限制具体内容,只需要通过集团派到参股公司的董事,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参与投资、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分析其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和重大变化等。事业单位、全资子公司投资举办的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集团应授权给各有关单位,由出资单位按照第一层次或第二层次的方式办理。

四、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团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面较广,并与集团的集权和分权模式有关,其主要的内容有:

1、对集团所属单位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资金是一个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的“血液”,资金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集团只要控制了成员单位的财务收支,控制了其资金流动,才能使成员单位按照集团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为了实现集团财务统一管理,必须对集团所属单位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主要做法是:集团财务部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运作,在收入管理上,集中管理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收入。国家财政拨款和各成员单位经营收入,全部转账存入财务部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不得挪用;在支出管理上,严格按照集团的有关规定,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财务部根据集团批准的预算,统一拨付给成员单位因业务经营所需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

为实现资金统一管理的目标,集团财务部应建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是集团财务管理的资金结算部门,代表财务部统一结算、管理、规划、调控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

2、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工程、物品、服务采购实行集中统一支付。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工程、物品、服务采购活动都必须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为了加强支出管理,集团可参照国家规定的政府采购的做法,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工程、物品、服务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并对采购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统一支付。为此,集团应设立集中采购中心,凡是列入集团预算内的工程、物品、服务采购项目均由集团采购中心集中采购,采购资金由财务结算中心统一支付。

3、集团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集团为了实现对成员单位的财务控制,规范各单位的财务活动,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集团内部建立财会人员统一委派制度,对财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合理流动,统一委派,有偿服务”的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财务部会同人事部对集团成员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统一考核后,向各单位派出财会人员。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后,委派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任免、工作调动、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奖金等由集团统一管理,各单位财务管理机构不变,财务地位不变,会计工作职能不变;委派人员的工资、福利性开支由用人单位向集团缴纳费用解决。

为实现财务人员统一委派的目标,财务部应当设立“财务人员管理中心”,该中心代表集团负责全部财务人员的委派、聘任、考核、档案管理等工作。

4、集团所属单位的财务信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财务信息是集团业务经营活动的集中反映,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加强财务信息管理是成功实施集团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集团必须对所属单位的财务信息实行集中管理。集团所属单位的财务信息实行集中管理主要是作好财务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包括:财务报告制度、重大财务情况通报制度、内部授权制度等。

5、投资管理。集团对成员单位的对外投资、重组以及一定规模上的改造、扩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6、资产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应对所管理的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成员单位资产的分离、合并、租赁、拍卖、重组、发行债券、破产等产权变动事项以及物资盘亏、盘盈、毁损、报废、出租等应分别经集团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7、价格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间相互提品和劳务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定价,实行模拟市场价格。各单位对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具有拟订权,集团财务部对各单位所拟订的价格具有审定、协调以及裁决权。

8、财务制度的管理。集团财务部应该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制定适合本集团内部财务管理的办法、财务会计制度、纳税办法、核算办法、各项费用指标,并根据财政政策的变化及时修订。

五、财务管理的约束机制

集团在宏观政策和形势指导下,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敦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保其效,并建立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的一系列约束机制。

1、对各类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控制资金流向。(1)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投资,由集团总部统一规划,各成员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实行“项目负责制”或“项目承包制”,讲求投资报酬率。(2)集团成员单位日常合理的、规定限额以内的资产损失,经过健全的审批手续,可由其自行处理;对超出限额的资产损失,必须由成员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集团总部统一处理 (或者由集团总部签署意见后,再由集团报财政机关)。(3)成员单位对外投资的各类财产,必须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报集团总部批准。(4)成员单位一般不得对外提供经济担保,确属特殊情况者,必须报请集团总部审批。

2、适时地对成员单位的预算执行和成本、费用管理进行指导、检查,防止效益流失。

集团总部要根据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集团的管理办法,各成员单位再据以制定实施细则,报集团总部备案。其执行情况,由集团总部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实行定期检查与日常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集团化管理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石化集团;银企直联;资金流;资金集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一、什么是银企直联

所谓 “银企直联”,就是集团企业在集团内部建立自己的资金管理系统,并与商业银行共同开发内部资金管理系统与商业银行网银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通过数据接口将内部资金管理系统与商业银行网银系统实现联接。因为此模式的银企联接一经启动就无需人工干预,所以被称为“银企直联”。

这种新的网上银行业务模式是通过企业财务软件与各大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的有机互联,整合银企双方的系统资源,从而带给企业安全简易、实时个性化的网上银行服务。采用“银企直联”后,企业在自己内部的资金管理系统内进行结算、投资、融资、预算、审批、核算等各种业务管理,所有个性化管理全部不再涉及商业银行,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系统自动将需要商业银行服务的业务通过数据接口发送给商业银行,借助商业银行网银系统的各种产品功能得以实现。

二、银企直联与传统的企业网上银行的区别

通常所说的企业网上银行,是指客户通过通用浏览器方式获得银行服务。尽管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努力完善、扩充自己网银系统的功能,但还是无法满足集团客户的要求。因为大型集团企业个性化需求与银行标准化服务之间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集团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特点,都是由于其历史沿革、管理现状、行业特点等原因决定的,不可能因为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模式的制约,就可以改变,反而是必须要求银行适应企业要求,修改银行服务系统功能。但银行系统非常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细小的功能修改,都会涉及到全行网点的系统测试、系统升级、人员培训,对系统的运行稳定构成威胁。正是由于客户个性化要求与银行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才开始推出“银企直联”的新服务。

传统的企业网上银行与银企直联的区别:

三、银企直联的优点

通过银企直联服务,企业直接通过财务系统的界面就可享受银行账户信息查询、下载、转账支付三大类服务,其有着突出的优点:

1.账务信息银企同步。银企互联有机联接了企业财务系统和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整合了双方的系统资源,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银企账务信息不一致问题。

2.实现个性化服务。企业可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的需要,通过财务软件系统对银行提供的“原子”交易进行自由组合和控制,灵活定制内部授权机制,从而拥有自己的专有银行。

3.操作简易、提高效率。企业财务人员无须重复录入指令信息,所有指令一次录入,一经审核批准,立即完成对外支付并更新财务系统账务信息,简化了手续,使客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顺手。

4.加大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中石化集团总部通过银企直联功能能随时查看全集团上一的2000多个账户资金的实时结算情况,减少以往手工处理的资金在途时间,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账务信息支持。

5.确保资金安全。中石化集团的银企直联除采用与网上银行相同的安全机制外,还专门设置专机、专线,发放了UK硬件证书,在转账交易中过程中依赖硬件防火墙,隔离了专网与外网,安全性能十分强大。

四、中石化集团银企直联具体实施方案

中石化集团的银企直联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一整套完整实施方案。其主要思路是依托各中石化下属的各地区性财务公司,利用专机、专线、专网构建了ATOM平台(银企结算平台),通过在资金集中管理系统(TMS系统)发起业务,经过财务人员审核、复核完毕后通过UK(电子证书)用户导入到支付平台(ATOM平台),实现银企直联付款功能。通过TMS和ATOM系统,就有机地把预算、计划、执行、考核、支付结合在一起。

目前开通银企直联结算功能涉及的商业银行有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及交行五大银行。其开通的大致流程如下:

1.由集团公司审核企业账户信息和直联功能后填写信息表提交给各商业银行总行;2.商业银行工总行在银行系统中维护企业信息,总行通知集团、当地行;3.集团或当地行通知企业到当地开户行做授权,当地开户行打印“企业客户授权书”提交企业,企业加盖单位公章及预留印鉴章交开户行,开通银企直联工作完成。

开启银企直联之后,付款单位通过“银行账户付款”、“委托上级银行账户付款”等功能发起付款,形成付款指令。用户可通过“银行账户指令转入支付平台”、“银行账户转账指令执行”两个功能执行付款指令。

具体的付款流程如下:

1.在TMS系统中发起主动付款申请,审批流程结束后,生成银行账户付款转账指令,指令转入TMS指令提交系统;发送转账指令至银行系统,付款指令的状态银行系统会返回给TMS指令提交系统,即付款成功或失败;TMS指令提交系统也可主动查询指令状态;2.银行系统通过银企接口,向TMS系统发送银行账户变动通知;3.银行系统通过银企接口,向TMS系统发送银企直联账户的日对账单;用户也可在TMS系统主动发送获取对账单的指令;4.用户可在TMS系统中查询银企直联账户的实时余额和实时交易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