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时代意蕴

作者简介:陈仁秀、谷松岭,遵义医学院。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美丽中国首次作为执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国建设五位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据。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知识分子,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如何看待生态问题,形成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观,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意义。

一、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美丽中国应该是这样的中国,人类的实践活动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得到足够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公民自觉自发的价值选择和行为习惯。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并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于美丽中国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由此可见,美丽中国不仅仅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包括丰富的物质财富、怡人的人居环境,以及最重要的人的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生态文明观概念的描述还比较少,比较普遍的有三种观点,包括纯自然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文明观和广义生态文明观。笔者认为第一种生态文明旨在解决纯生态危机,第二种生态文明旨在解决“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第三种生态文明观旨在解决广义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系统危机和社会系统危机),显然第三种生态文明观更具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即:生态文明观是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因子矛盾和社会因子矛盾,实现“人.地”共荣的系列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安全观、消费观及科技观等。

二、美丽中国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出新要求

美丽中国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才是根本要义,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际之间的和谐”两重指向,因此,美丽中国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础

我党在对美丽中国的描述中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其根本上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生态观,学术界对生态观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自然中心论,然后是人类中心论,到现在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哲学思想。在美丽中国的内涵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凌驾于大自然的承载力之上,当然,也不能任由大自然作威作福,给人类带来灾难。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荣、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人类既不能竭泽而渔,也不能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这就为指导实践奠定了认识基础。

(二)人际之间的和谐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题中之意

什么是美,和谐就是美,两极分化不是美,因此美丽中国另一个重要方面的思想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社会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也需要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社会生态文明观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和谐和个体充分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

生态文明素养主要包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状况、生态文明意识状况、生态文明行为状况、生态文明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文明认知状况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不能正确解释其含义。但是,大学生对坚持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说明社会、学校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宣传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但是,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低层次,对于和日常生活靠近的领域的生态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比如: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节约用水和用电,对于远离日常生活、比较边缘的生态问题,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不了解,也不关心。生态文明认知留停在低水平和浅层次,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保护认知”。

(二)生态文明意识状况

什么是意识?简单地说,意识就是自我感觉+主动做出决定。生态文明意识,是指人们内在的对生态文明的意识,并且用这种意识来指导实践活动,它包括生态理论、生态文明观念、生态责任感和生态自觉等内容。这里的生态理论是区别于生态学专业知识,而是为大众所应知应会的常识性生态环境知识。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于比较日常的生态知识,比如:什么是白色污染,节约水的重要性等比较熟知,但是对于中级、高级层次的环境知识,比如: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垃圾如何分类,PM2.5的具体含义等,不清楚的大有人在。生态文明观是“人正确处理其与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总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当代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时,更多是从自身利益权衡出发,首先考量的是人的利弊得失,然后才是环境和社会的承载力,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保护认知”的延伸。生态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和意识。部分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感表现在口头上信誓旦旦、热情澎湃,实际生活中,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面前缺乏挺身而出和敢于批评的勇气。 (三)生态文明行为状况

总体来讲,大学生群体具有合符社会要求的环保文明行为,比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明显滞后于自己所宣扬的环保理念,表现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面对路上的垃圾视而不见,看到教室里的长明灯也视若罔闻;不敢与污染、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斗争;高消费、超前消费,购买名牌,出手阔绰等。这些行为与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不利于整个社会环境保护工作持续长远地发展。

(四)生态文明教育状况

上面我们谈到大学生在生态文明认知、意识、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教育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生态环保知识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教学体系,没有单独编排的教材,没有对所有中学必须开设生态环保课程作出政策性的指令要求。在现行的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家长、学生功利地注重应试科目的学习,像生态知识等未作考试要求的学科则颇受冷待,缺乏主动学习的激励机制。生态环保知识更多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节目、论坛等载体上出现,每个受众的文化知识和道德水平不一,吸收能力和水平各异,所理解和接受的生态知识则不同。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实现路径

素养,一般指的是修养。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应该从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知水平,筑牢思想防线

和众多学者所认同的一样,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首先是认识觉悟的提高,而提高认识觉悟,首要的必要的渠道就是增加认识和了解。首先,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要发挥主阵地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节目类型,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普及生态保护知识,让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其次,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聚居地,不仅在课程开设方面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内容,并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写入《学生守则》,同时塑造好校园小生境,以境育人,触境生情,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认知。最后,家庭作为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小单元,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子女灌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环保的、低能耗的家庭环境,同时也是对建设环保社会的一份贡献。

(二)增强实践能力,将生态认知外化为行为

首先,创设生态文明校园环境,发挥环境隐性的影响作用。学校在规划校园布局的时候,引入环保理念。不仅建设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同时还要恰如气氛地融入环保元素,安放环保小标语,比如“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同学们分类处理垃圾,而不是乱扔一气;安装感应水龙头,避免水长流现象的发生。环境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作用,通过创造环保的校园微观环境,让同学们不自觉地受到耳濡目染地影响,从而塑造热爱环保事业、真心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其次,践行环保要求,树立科学、节俭的消费观。正确的思想认识只有外化为正确的行为,才最终实现了思维到行动的转化。大学生践行环保要求,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杜绝长明灯和长流水,饮用桶装矿泉水来取代各种瓶装饮料,按需购买食物,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提倡朴素简朴的生活作风,减少服装开支,避免高档服装消费。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反对学生宴请摆阔绰、讲排场。坚持实用原则,反对购买高档手机和电子产品。

(三)作环保知识的宣传者和播种机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2篇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要求,学校在教育中将素质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的形成放在首要位置,但在现有的发展阶段,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形成的环保意识还比较弱,不仅在校园中出现随意扔垃圾、随意吐痰等现象,在社会中还存在浪费水资源、破坏公共财物等现象,所以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高职教育中开展环保教学的主要原因以及发展现状

1.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环保教学的迫切性

在中职教育发展中,实现环保性教学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现如今,中职教育中的招生范围越来越广,随之,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发展中成为主力,并将其促进社会的积极进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将环保问题放在首位,也没有刻意去保护环境。而且,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根本没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比较差,在当前教学领域,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当前的主要发展形势。

2.在中职教育中开展环保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中,虽然已经开展了环保教学,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较多不足影响着环境保护教学的积极发展。中职学校与其他的学校相比,在环保教学中还比较落后。其中,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只要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好,才能使学生更好完成教学义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环保教学专业并不重要,更没有必要将该教学落实到学生教学内容中去。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职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甚至还不断减少环境保护教学的相关课程。随着社会化的不断进步,在对环保教学进行有利开展期间,就要在绝大程度上提高中职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能在其中将其优化,从而在环境保护中促进未来生活的美好创建。因此,针对以上高职教育中的环保教学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其间,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形成一种人才观念,还要在对知识进行传授期间,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环保意识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在对中职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中,应根据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实施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思想,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将环境保护与学生自身有效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基础形式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兴趣,并使他们能对环境保护具有充分的了解。在这种教育形式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前期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和阐述的相关意见,不仅能有效掌握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了解的潜在程度,还能深度分析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在这种调查式教学中,实现了环保教学的针对性,也突出了其中的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将整个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说,在对中职学生实施环保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期教学中以一个独立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发挥思考,并能在教学中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在环境良好的空间内以及环境恶劣的空间内,人们有哪些不同的感受。然后针对该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并能对两种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能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创建新的教学思路

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并能在其中利用具体的事件促进环保工作实现重要意义。在环保教学中,如果还利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中职学生都还处于青春时期,他们在行为以及思想上都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不仅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还存在较重的变化心理。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就要利用事实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如果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一些问题,通过对事实问题的了解,他们就能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引导学生在环境保护中形成新的学习共鸣。例如: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数据等直观、形象的表现出环保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利用图片和数据积极对社会环境进行优化,并合理改善一些恶劣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现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主要利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教师利用该手段能够将所学到内容以直观性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直观观察环境的变化,还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还能跨越时空,能够将历史中的环境变化直观呈现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深度体会,还能自觉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在具体活动中实施教学。在具体的实施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经常利用废纸、已经使用的饮料瓶废品等制作一些实用的工艺品。而且,还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实践中收集一些环境保护的资料,并利用这些进行有力宣传,这种不仅能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文化,并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变化的认识,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开展知识讲座

要从学生自身做起,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在期间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期间,中职教师在讲座中要认识到自身的行为,并保证自己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能保持一致。在这种教师为主导的行为方式上,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自身发展,还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环保意识。在这种执行方式上,学生不仅能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作用,还能掌握一些环境污染的处理渠道。因此,在这种讲座教学中,学生和教师能促进其相互交流,还能保证环境得到积极改善。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潮州居民;环保意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271-03

党的十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未来。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和环保技术的创新是远远解决不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更为重要是要有效地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推动环保工作进行的根本动力[1]。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发达地区居民[2,3]、大城市居民[2-4]、著名旅游景点居民[5,6]、学生群体[7,8]以及旅游者[9]开展了环保意识调查。关于沿海地区中小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粤东沿海地区的文化中心及经济区城市之一,近年来,日用陶瓷、五金不锈钢、婚纱晚礼服等行业发展迅猛,有“中国瓷都”、 “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等称号。但潮州市的环境问题,如固体废弃物、地下水污染等比较突出,环保工作亟待加强。市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是环保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调查研究潮州市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了解市民对环保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掌握、引导和培养其环保行为,有利于开展环保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建立健全环保的公众参与机制。

本文根据社会学调查的一般方法,结合潮州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现状,设计了针对潮州居民的环保意识调查问卷,旨在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与掌握潮州市区居民的环保意识现状,希望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环保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进行环保管理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

为研究潮州市居民环保意识的现状,2013年5月,本课题组组织了8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共40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潮州市8个人流密度大的地点开展调查,地点分布情况见表1。每个地点发出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问卷有效率为90.5%。

表1 调查问卷的地点分布情况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情况的描述,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见表2;二是反应变量,主要包括环保知识、环保态度、环保行为和对潮州环保工作的评价。

表2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环保知识

图1 潮州市居民的环境知识情况

调查选用了5个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问题,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潮州市居民对于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比如对“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出发点”63.3%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对“减少水污染”、“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67.7%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对“二氧化碳”、“大量燃烧石油会不会导致全球变暖,”82.6%的受访者选择了正确答案“会”。然而,对于国家环保政策“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则仅有37%的受访者给予肯定答案;而对于从1993年9月开始,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环保局联合开展并已持续了十余年声势浩大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则仅有5.2%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这一活动。由此可见,潮州市居民的环保知识水平还只是处于“日常生活型”,对其他环境相关问题的认识明显不足。

从潮州市居民接受环境知识的渠道来看,大众传媒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其中,电视广播排在第1位,互联网和报纸杂志紧随其后,三者所占的比例为76.7%,是居民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渠道。而居民从各种相关部门及组织所举办的环境保护宣传、知识讲座等教育活动中获得环境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分别为11.3%和5.5%。另有6.6%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环境知识的,比如从与亲戚、朋友的交谈中获得。

表3 潮州市居民了解环境知识的渠道

(二)环保态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潮州居民对环保工作的支持程度较高。由表4中可以看出,高达99.4%的受访者认为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认为保护环境是不重要的。在对待垃圾分类处理这一问题上,也有87%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这一举措,仅有2.8%的人表示不赞成。但是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方面,则仅有45%的受访者表示同意为了保护环境而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调查的结果相一致[10]。究其原因,是居民在对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更倾向于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

表4

表5 潮州市居民对潮州环境现状的评价

(三)环保行为

列举了8项环保行为,调查受访者在日常生活的行为是否与环保要求相符。结果表明,潮州市居民在采用环保行为方面总体偏低。如在节约用水方面仅有53.9%的受访者有二次用水的习惯,而在对于需要个人支出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方面其采用的程度就更低,如为分放和处理垃圾付一定费用(50%)、购物时自备购物袋(22.4%)、在外就餐时坚决不使用一次餐具(7.7%)。但是在环境道德方面,55%的受访者表示在面对破坏公共绿化行为时会坚决反对,并会上前予以阻止;在外出时如何正理手中的垃圾,69.9%的受访者也选择要坚持找到垃圾桶才扔掉。这一调查结果与环保行为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一般而言,环境道德比较高的公众相应的就会有比较好的环保行为。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受访者在填写问卷的时候,由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趋向于选填更符合道德要求的选项,而不是自身的实际行为情况。

表6 潮州市居民对潮州环保工作的评价

(四)环保评价

对潮州市环境现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潮州市现在的环境质量整体是满意的。例如,对绿化程度,80.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对潮州母亲河韩江的水质,88.1%的受访者认为污染较轻;对潮州市民最佳的休闲场所滨江长廊的环境,89.8%的受访者表示保护得还好。在对潮州环境污染源的归因调查中,87.8%的人认为潮州市的两大传统主要产业陶瓷和不锈钢都对环境产生了污染,49.7%的人甚至认为由此产生的污染是严重的。陶瓷产业产生的垃圾固体废弃物是潮州居民认为的潮州目前最严重的污染,不锈钢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也是潮州重要的污染源。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潮州居民对潮州的环保工作认同程度相对较低,90.6%的受访者认为潮州的环保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认为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仅有9.4%。而对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判定,市民环保意识差、企业只注重自身发展而忽视环保、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主观因素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列前三位;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市民守法意识差,列四、五位;人口膨胀过快和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等客观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则比较小。这一调查结果与2007年在全国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符,公众的环保意识差仍然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10]。

三、结论与建议

1.从环保知识方面看,潮州市居民还处于“日常生活型”这一环保知识比较欠缺的阶段。当前,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报纸杂志是居民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探索多渠道、多媒介开展环保宣传时,可重点利用这三种方式进行。另外,考虑到微信的影响力度正呈快速上升状态、对传统媒体的互补作用以及人际传播的效能,建议政府部门汇总整理一些宣传环保知识的信息,并通过微信的方式传播给市民,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从环保态度看,潮州市居民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度是比较高的,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一关系上,居民则更倾向经济发展重于环境保护。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但需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

3.潮州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为的程度总体偏低。今后的环保宣教工作中,应尽可能地以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环保内容为主题,帮助人们建立环保有利于自身生活的观念,提升居民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4.潮州市居民对潮州环境的现状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环保工作整体评价不高,主要集中在对污染企业的管理方面。在居民认为最有效的环保措施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管理的三个选项占61.6%。这说明,居民普遍认为企业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实现企业环保化将是潮州今后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叶军,李文婷,张立波,等.城乡居民“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12):64-67.

[2] 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28-133.

[3] 阎国东,康建成.上海市民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调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4):135-142.

[4] 赵卉卉,王远,王义琛,等.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4):406-411.

[5] 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40-49.

[6] 王蕾,魏宝祥.旅游地居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景泰黄河石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

8723-8725,8765.

[7] 陶文娣,王会,王瑾芳,等.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130-134.

[8] 解红晖.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110-113.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居民;环境素养;环保意识;生态环境;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 X-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84-02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必须面临的问题。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源于公民的环境素养,加快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贡献微薄之力。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注重其质量和环境保护,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环境素养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人对环境科学应有的认知和对环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1],包括:一是环境情感,体现为个体在心理上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生存具体环境的敏感度;二是环境认知,体现为个人对环境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三是环境伦理,体现为个人在人与生态环境方面的一种道德观、世界观和发展观;四是环境技能,体现为个人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能力;五是环境行为,体现为把以上对环境的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观和技能等落实在个人的行为中,实现知行合一[2]。目前,三峡库区的农村环保力量相对薄弱,环保资金不足或是为加快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得库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提高库区农村居民环境素养迫在眉睫。

1 调查资料与方法

经过查阅资料,选取万州区走马镇、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和开县岳溪镇3个乡镇作为典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具体分布如下:走马镇45份,恒合土家族乡48份,开县岳溪镇52份,合计145份。

2.1 村民目前生活、工作环境的看法

问题1:您对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调查结果:很满意占21%;一般满意占59%;不满意占15%;很不满意占5%。

问题2:认为下列哪种环境破坏对您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最大?调查结果:噪声污染占17%;水源污染占38%;大气污染占20%;固体垃圾污染占25%。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村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表示一般满意或很满意,但也有20%的村民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认为噪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其中水源污染最为严重,约占38%,其次是固体垃圾污染,约占25%。

2.2 村民环保关心度

问题1:您知道限制使用塑料袋的通告吗?调查结果:知道占42%;不知道占39%;知道少许占19%。

问题2:您认为长江周边的厂矿对于污水是如何处理的?调查结果:直接排入江中占21%;送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占46%;不清楚占33%。

问题3:您知道全球变暖现状吗?调查结果:时刻关注占47%;与我无关占13%;想知道但无途径占37%;不清楚占3%。

问题4:现在大力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的出发点是什么?调查结果:减少个人经济支出占7%;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占57%;节约用水占6%;以上皆对占30%。

问题5:您的环保知识来源于何处?调查结果:书占27%;报纸占19%;网络占18%;其他占36%。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村民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法规的推出较为关注,反之,对于像大力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这类倡议的关注度不够。此外,对于与日常生活相关不甚紧密的环境破坏现状,约13%的村民认为与自己无关。即使有许多村民想了解些相关情况,却苦于无途径获知而放弃。仅有42%的村民知道6月1日的限塑令,33%的村民不清楚长江周边厂矿污水的处理实情,约47%的村民时刻关注全球变暖现状,57%的村民到现在大力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出发点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综上可以得出:当地村民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度不够强烈,甚至有些人持有与自己无关或无所谓的态度,村民信息交流不便,生活水平较低。

2.3 村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环保意识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在购买家电优先考虑买节能产品吗?”73%的村民表示会优先考虑买节能产品,21%不会,另有6%的村民不清楚。当问到“看见公共场合地面上的垃圾你如何做”时,77%的村民选择将垃圾拾起来并丢到垃圾桶,8%的村民踢到一边,而有15%的村民选择视而不见。当问及“你认为随处乱扔废电池会对地下水资源有污染吗?”时,64%村民认为随处丢弃废电池会对地下水资源有污染,19%的村民不清楚。此外,村民在选择购买农药时,仅有33%的村民选择农药的标准时不污染环境,其余村民均是出于考虑价格或效果,其中以效果好作为标准的居多,约占调查人总数的54%。通过村民对这些问题的作答可以看出,村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比较强,但是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却发现,像街道等这种公众场所依然可以随处可见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因此,可以得出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存在不一致性的结论。

2.4 村民环保知识水平

问题1:白色污染是指什么?调查结果:废纸污染占12%;废弃的塑料污染占65%;废气污染占12%;不清楚占11%。

问题2: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什么?调查结果:氟利昂占36%;二氧化碳占29%;酸雨占13%;紫外线占6%;不清楚占16%。

问题3:请问农田大量使用化肥是否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会52%;不会18%;不清楚30%。

问题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煤和石油做燃料占39%;人类的呼吸占8%;水源被破坏占8%;森林被砍伐占32%;不清楚占13%。

问题5:在农药标签中的除草剂类别标志带是什么颜色?调查结果:绿58%;红8%;黑10%;橙3%;不清楚21%。

问题6:请问下列哪种植物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水葫芦占26%;水仙占5%;水藻占36%;荷花占18%;不清楚占15%。

问题7:请问使用含磷洗衣粉是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会54%;不会14%;不清楚32%。

由调查数据可知:相对来说,村民对在日常生活应用频率较高即实用性较强的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只是徘徊在60%左右;反之,村民对与己的联系不甚紧密而又十分基础的环保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如约有11%的村民不知道白色污染具体指什么,30%的村民不清楚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回引起水体富营养化,13%的村民不知道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仅57%的村民认识到现在大力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是为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总体来说,村民环保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此外,进一步深入探究还发现,村民文化程度与环保知识水平成正比,即文化程度越高,环保知识水平越高。

2.5 村民对政府或企业环保意识的态度和看法

在村民环保知识水平较低、对环保关心度不够强烈的情况下,当地政府也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仅有16%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环保工作做得很好,认为有待改成或力度欠大的占去了调查人群中的大部分,具体为70%,更有14%的村民认为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不好。当问及村民“在您的周围有没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或是活动?”这个问题时,30%选择了“偶尔有”,8%选择了“听说过但没有见过”,47%选了从来没有,同时有15%的村民未作任何选择。由此可见,政府或企业的环保工作力度不够强,以后需要不断改进。

2.6 村民环保行为测评

问题1:你的家庭中是否利用了太阳能?调查结果:是占32%;不是占64%;不清楚占4%。

问题2:生活中有许多的小事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恶化趋势,你做过那些?调查结果:从未做过占21%;把家中的电灯泡替换为节能占47%;选择家用电器把节能作为考虑因素占26%;家庭成员安排在相对较集中的时间洗澡占6%。

问题3:您家经常使用的农药种类有哪些?调查结果:剧毒占10%;中毒占32%;低毒占35%;无毒占16%;不清楚占7%。

问题4:您认为农药瓶用后如何处理?调查结果:随手扔掉占31%;放在家里占17%;由有关部门回收处理占49%;不清楚占3%。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村民环保意识薄弱,不能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为将环境保护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了。调查结果显示,很大部分的村民对公共场所的垃圾视而不见,在农药使用上有51%的村民选择了低毒或无毒这类对环境危害性最小或没有危害性的农药,在农药瓶的处理上31%的村民表示会随手丢弃,能正确交由有关部门回收处理的有49%,仅有16%的村民在选用农药时优先考虑不污染环境的品种,在减缓温室效应恶化趋势上,有21%的村民未践行任何措施,大部分人选择了将家中的电灯泡换为节能灯,约占调查人群的73%。由此发现,村民对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对身边的环境污染不够重视,环保意识不够强烈。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对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环境素养调查研究,对居民环境保护关心度、环保知识水平、环保行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不仅充分认识到三峡库区居民生活质量及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居民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态度较差的现状,也体现了提高库区居民环境素养在保证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中所起到的不容小觑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解决所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3-4]。具体要做到:一是向农村干部和村民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还要通过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各种科普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环保知识,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和环境素养。二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的自身优势,提供环境保护信息,提出合作共建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在指导思想、标准制定、评价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可以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5]。强化政府监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环保执法力度,全力推进镇村“清洁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三是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

4 参考文献

[1] 朱江涛,朱骏武.大力倡导环境素养[J].环境,2003(2):40-41.

[2] 朱群芳,王雅平.建立环境素养的新概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5-19(12).

[3] 郭彬.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4-5.

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第5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里也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管窥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初中化学的内容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难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环境保护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1)在空气的组成一节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污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3)结合同位素的教学,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所投下的贫铀炸弹对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学中,认识白色污染;(5)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很多学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据此,笔者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性,还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参观水泥厂、冶炼厂,了解这些厂矿排除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从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废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开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调查;(3)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4)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水土流失如何防范?当地水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上述调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第二,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粘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刊,简报资料,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是组织学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卫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切合中学生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第四,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内有关知识的教学,课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化学教学中,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