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但厉兵秣马者众,敢于尝鲜者寡。目前,社会资本主要集中于以养老社区开发运营为主的养老地产。活跃的投资机构主要包括房地产企业、保险企业,以及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产业是片蓝海,处处充满着机遇,也时时伴随着风险。要想享受养老服务市场带来的机遇,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解析要素,设计模式

商业模式设计不仅需要缓解和规避产业的系统风险,更要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和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是特定业务为顾客、企业创造与传递价值的系统呈现。在考虑外部产业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产业政策、市场规模等),养老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应该聚焦于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业务平台和盈利模式四大关键要素。

开发价值主张

有力而聚焦的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基石,它包含确定目标顾客、凝炼价值诉求,以及开发产品/服务组合,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

确定目标顾客

产业中的目标顾客,可以依据需求层次与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四类典型目标客户群。

低端自理型老人群体,是绝大多数政府和社会福利性质养老院所面对的目标顾客,它们在最低成本约束下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如老人床位、基础看护、娱乐等生活设施与服务。低端介护型老人群体成为中小规模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灵活服务、个性需求为特点的中低端养老服务产业的“长尾市场”。

高端自理型和高端介护型两类群体,一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购买能力,几乎没有家庭负担(如照看孙辈、资助子女等),因而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在生活和消费理念上更能够接受新式观念。他们应是行业重点关注对象。

凝炼价值诉求

价值诉求反映企业为顾客提品或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利益,超越产品或服务形态本身。

以产权销售为内核的养老地产项目,对目标顾客而言,不仅意味着拥有独立、舒适的居住条件,可能还包含“老有所居、老有所依”的人生成就,以及可供遗赠子孙的增值资产。

以保健疗养为卖点的养老服务项目,其价值诉求重点可能并不在于是否从产权上拥有住所,而是作为尊贵会员所享受的定制化服务。

企业应该针对已确定的目标顾客,在深入调研和分析其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价值诉求。

设计产品/服务组合

产品或服务是企业向顾客交付价值的载体,也是顾客购买的核心内容。在养老服务产业,产品或服务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养老地产,还是地产养老,都表现为“居住环境+生活服务”的硬产品和软服务组合。

在硬产品方面,核心要素包括居住小区选址/规模、产品形态(产权销售/会员制/租赁)、居住条件、医疗与娱乐配套设施,以及定价策略等方面;在软服务方面,护理团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机构规模及服务能力,以及日常起居综合服务品质等是关键因素。

不同顾客对产品/服务组合各要素的匹配要求存在差异。例如自理型老人对居住空间私密性、娱乐及理疗设施完备性的关注更多,而介护型老人更关注居住小区的护理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

整合关键资源

关键资源是企业商业模式持续竞争力的来源,它涵盖企业掌握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养老产业的参与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保利、万科、复星等为代表的“房企系”,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为代表的“险企系”,以及其他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不同的企业类型具备各自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对于地产开发商而言,其核心资源在于地产项目开发经验、与地方政府良好合作关系,具备地产项目短期融资、开发与管理、物业服务等方面能力;保险企业则具有寿险产品开发管理、医疗保险与服务等领域经验,具备运用保险资金长线投资、进行长期经营和开发养老服务周边产品的能力。

其他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具备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养老市场顾客需求,更高效地开展机构运营和价值输出,更宽泛地衔接社会资源的核心资源,并具有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服务利基市场,以及通过个性化产品开发,识别并满足“长尾需求”的能力。

例如上海亲和源公司开发的养老社区采取“销售+持有运营”方式运作,前期自主进行养老社区的开发和运营,并采取会员制发售,进而在后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社区服务管理。

打造业务平台

任何优势资源和能力都可能伴随着短板。

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养老产业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模糊”,其本质原因是参与市场角逐的各类型企业群与生俱来的典型优势和劣势。因此,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业务平台,是弥补企业竞争资源短板、创新养老服务产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企业价值主张,还是关键资源,都需要通过特定的运营流程和体系进行高效率配置和最大化呈现,这就需要企业通过业务协同和战略合作的方式打造业务平台。

战略合作 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是快速获取综合竞争力的不二法则。擅长地产项目开发运营与物业管理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在老人护理、保健理疗方面存在资源和能力缺陷,同时在养老服务产业开展长期运营中也并无经验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那么,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具备相应资源优势的医疗机构,打造养医结合专业团队,或引入纯粹财务投资机构参与,规避中长期财务风险。万科在开发杭州某地产项目时,通过向当地资质最好的医疗机构无偿赠送社区医院房屋产权,在小区开办社区医院,从而带动该项目销售量价双升。上海亲和源则引入美国挚信资本作为财务投资机构,也是有效缓解长期投资压力的战略布局。

业务协同 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周期长、单位回报率低,使企业很难依靠会员费、租赁费、服务费等常规业务收入,以及政府可能提供的一次性运营补贴、床位补贴或税费优惠来获利。在养老服务产业,以目标顾客群为圆心,将针对养老群体的各类业务进行协同,是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在业务协同方面,“险企系”的资金和业务属性与养老服务产业更加匹配:一方面可以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养老保险产品,开展交叉销售和捆绑销售;另一方面,带动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老年旅游服务等产业,延伸养老保险产品价值链。

设计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界定企业以利润形式为自身和股东获取价值的方式,它将复杂财务公式提炼为盈利生成过程中最关键的四大变量:收益模式、成本结构、目标单元盈余和资源周转率。养老服务产业的盈利模式大致可归为产品主导型、服务主导型和混合型三类。

产品主导型 以高端自理型老人为目标顾客群,通过老年公寓等地产项目的开发、销售和管理获得一次性收益。由于房屋产权销售有效覆盖社区开发建设成本,因而产品主导型养老服务的单位盈余水平很高,而资源周转率很低。影响产品定价的成本因素主要是社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产品主导型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服务主导型 由于保监会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投资不动产为目的,参与或变相参与一级土地开发。因此,保险企业介入养老服务产业主要以服务主导型盈利模式为主。通过建设老年社区,以会员制的方式吸引高端介护型老人为主体的养老人群。服务主导型盈利模式不涉及到产权售卖与转让,因而资源周转率高,但单位盈余水平低;以服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主体的成本结构,决定了规模效益是其获利的重要保障。

混合型 以床位租赁费、外加管理/服务费为主要收益,主要面向低端自理型老人群体,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政府补贴。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以建设养老院为载体,以最具经济性方式提供基础服务,通过较低运营成本,获取规模效益的方式实现盈利。

无法对抗的风险

在机遇背后,养老服务产业也隐藏着相互影响的风险:政策、金融、市场和传统文化。这些风险,仅仅依靠商业模式设计是无法规避的。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政策有效性和稳定性两方面。国家出台了一些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地方政府并没有相应出台具备系统可操作性的配套实施办法及措施。中央政策如何有效地影响市场,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金融风险 养老服务产业一次性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普通养老地产社区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5年,建成后可运营50年左右。开发企业不仅面临住宅开发的一次性投入,还有医疗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医护、娱乐等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持续投入。

若在出租率和预付费水平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试图通过长期运营获得收益将面临极大金融风险。保利北京和熹会预计需要运营30年才能收回成本。其负责人也承认:“现在所收的会员费不要说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连装修成本都远远不够。”

若养老地产项目没有得到土地出让及相关税费优惠,以及政府补贴等政策扶持,仅仅以租赁和服务几乎不可能实现盈利。

市场风险 北京养老助残服务管理中心,北京首个社区养老“服务托管”模式试点机构,在获得免费设备和场地等政府优惠政策之后,于2013年7月正式营业。但它在试运营以来却不得不面对亏损的尴尬;北京某地产商开发建设“只租不售”老年公寓,拥有110个公寓单位,但开盘近五个月也才出租6户。养老产业的潜在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风险仍然很大。

中国老龄化处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背景之下。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中,中国“未富先老”现象更为严重。2014年,中国企业职工月人均退休金为2082元。养老人群所掌握的财富较少,直接影响其购买力。

文化风险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居家养老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惯。如何将养儿防老变为产业养老?如何让习惯于居家养老的老人走进老年公寓、老年社区?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京津冀 养老产业 盈利模式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该地区各种养老资金的筹集也多是采取家庭自我筹集(包含退休人员退休金、子女供养资金等)和政府社会养老资金专项财政扶持的方式。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产业在过去几年发展也较为迅速,各种养老医疗、地产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方式正在逐渐出现①。但是,京津冀地区各种养老产业盈利状况非常不乐观,大多数养老产业出现不盈利、甚至亏本经营的状态。2014年,笔者对京津冀地区36家养老服务机构(北京、天津两地10家,河北16家)抽样调查显示,71.6%的养老机构出现亏损现象,其中38.2%已经连年亏损。尤其是在河北省部分边远落后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甚至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发展态势。京津冀地区抽样调查的养老产业盈利现状分析具体如下:

北京市养老产业现状与盈利状况分析。北京市当前采取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居民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各种社区养老机构为辅的方式。虽然10家抽样养老机构中有8家经营老人福利院等养老专业场所,但是真正入住情况并不乐观,以北京顺义区某私立养老机构为例,共有养老床位530多张,实际使用床位为410多张,空置率达到22.64%。其他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空置率虽然没有这么高,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床位空置现象。只有1家养老机构在2014年提出房产养老方案,但是并没有真正实行。分析北京市抽样调查的10家养老机构盈利状况,5家养老机构收支基本平衡,4家养老机构自2015年养老资金支出明显大于收入,出现亏损状态,1家养老机构自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虽然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适当财政补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1家养老机构运营状况良好,出现一定盈余现象。

天津市养老产业现状与盈利状况分析。在天津市抽样调查的10家养老机构中,其中实现养老盈利的仅为3家,其余7家养老机构都出现养老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其中2家养老机构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如果没有当地政府财政扶持也许早已倒闭。在盈利的3家养老机构中,仅有开办家庭医疗养老服务业务的2家养老机构实现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的持续盈利,另外1家养老机构只是收入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

河北省养老产业现状与盈利状况分析。河北省由于面积大,人口多,养老情况比北京、天津复杂的多。因此为了公平起见,主要选择河北石家庄市(6家)、张家口市(5家)和秦皇岛市(5家)三个省内较为发达的城市作为抽样数据的来源地。但是抽样调查显示,这三个城市在养老产业发展中,采取的各种养老服务方式与北京、天津两地大同小异。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6家抽样调查的养老机构中,全部以社区福利院养老服务方式为主。但是6家养老服务员的床位空置率相对较高,个别养老机构开设的福利院床位空置率甚至超过3成。唯一做得较为突出的是秦皇岛市,该地作为国内旅游养老圣地,接待外来养老人员多,各种新型的度假村养老方式、以房养老等方式比其他地方较多。河北省三个不同城市的养老服务机构的盈利状况差距非常明显。其中,河北省会石家庄市6家养老机构中,只有1家出现收支平衡,其他5家出现一定养老赤字。张家口市5家养老机构中,1家机构2015年出现盈利,1家机构出现收支平衡,另外3家养老机构已经出现亏损。秦皇岛市5家养老机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3家机构出现明显盈利状态,其中2家养老机构由于涉足旅游养老、度假村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已经连续多年持续盈利。另外2家养老机构在2015年出现亏损现象,但是亏损额度不大。

可见,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非常不理想,传统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②。京津冀地区必须根据当地老年人养老消费市场趋势的变化特点,对原有养老产业盈利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完善。

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滞后于京津冀地区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地区目前养老产业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还是比较盛行。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采取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各种养老资金主要是由家庭自我筹集与政府社会养老财政专项扶持方式进行。这种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适合在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或者老龄化初期阶段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滞后于未来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我国当前人口结构中,年轻人人数占比呈现日益下降趋势,一对年轻夫妇承担两对老人养老的家庭养老现象已经比较普遍,这给我国现有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带来严峻压力③。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到2050年我国退休人员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会达到64:100的峰值。传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面临发展的瓶颈期。如果不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京津冀地区和我国其他地方一样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

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未能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近些年虽然国外一些新型养老盈利模式逐渐传入中国,给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并未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发展现状非常不理想。江苏南京市早在2005年就借鉴美国“以房养老”的做法,建设了汤山鎏园养老公寓,提出“以房换养”新型养老方案。但是最终该方案运行两年多并无一人签约,最终在2009年宣布失败。京津冀地区在2010年开始也逐渐采取“以房养老”的试点,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在医疗养老、异地养老、养老度假村等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探索中,京津冀地区也进行了尝试,但是大多数地方的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探索最终归于失败。

京津冀地区政府缺乏扶持当地养老产业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政策。京津冀地区政府在当地养老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是总体上看,三地政府制定的各种扶持当地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过于保守、固态化,未能结合自己所处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特点制定可行的针对性养老政策。以河北省为例,在上述调研的石家庄市、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养老产业扶持政策多是对中央政府、省政府等政策的简单执行与贯彻。而京津冀地区如果不能够根据自己地方养老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未来三地养老产业发展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养老产业普遍亏损现状不会得到明显改观。

京津冀地区建立与时俱进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建议

转变传统养老产业运营模式,提高养老产业盈利水平。京津冀地区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的方式,要根据当地老年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养老方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完善。因为,随着京津冀地区养老趋势的日益严峻,再靠传统“养儿防老”等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和未来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建立新型的“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新型养老模式。尤其是随着我国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化、商业化养老模式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要大力扶持当地养老企业发展,为各种社会资金进入当地养老领域提供更多便利,要适当降低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的准入门槛。2015年我国提出城乡养老并轨的发展战略,这更加迫切呼唤商业化养老模式的介入,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养老专项财政资金扶持根本无法完成这一发展战略目标。未来只有建立像美欧等发达国家那样完备的社会化、商业化养老运营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产业盈利状况不佳问题,进而提高整个养老产业的盈利水平④。

加大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地点与推广,提高社会公众认可度。对待一些国外已经运行比较成熟的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京津冀地区应当大胆地予以引进。要做好各种新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试点与推广工作,尽快让社会公众接受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以近几年我国养老产业界比较推崇的“以房养老”方式为例,京津冀地区可以根据自己地方特点,推出自己的“以房养老”发展策略。要畅通各种“以房养老”的信息渠道和融资渠道,让以房养老这种全新的养老方式真正在京津冀地区生根发芽。再以“投资养老”为例,京津冀地区应当扶持一些大型专业“投资养老”基金机构的发展,让各种专业投资人士为百姓做好“养命钱”的投资保值和升值等业务。再以“医疗养老”为例,京津冀地区应当建立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结合的全新医疗养老体系。

地方政府出台适合当地养老产业长远发展的前瞻性政策。要想保障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长远发展,当地政府必须要制定适合自己地方养老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发展策略。地方政府在严格遵循上级政府养老产业发展政策的前提下,应当更多发挥自己地方主观能动性,深入调研自己地方在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真正立足当地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产业长远发展的前瞻性发展战略。如北京、天津作为我国两个直辖市,可以更加侧重于养老医疗、养老投资增值、养老护理等养老服务型产业的发展。而河北省不同地区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经济、地理、人文等特点制定出台差异化的养老政策等,如河北承德、秦皇岛等旅游发达城市可以更多开展异地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建立更多高端养老度假村、养老圣地等。总之,只有建立更多差异化的、与时俱进的地方性养老产业长远发展前瞻性政策法规,才能为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未来京津冀地区几种新型养老模式的畅想

“以房养老”盈利模式。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未来京津冀地区建立的“以房养老”盈利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做法:一是京津冀地区居民把自己多余的房产通过出租方式,获取租金以赚取养老金的方式。相关养老产业主要做好居民与租房者之间中介与桥梁的作用;二是建立“以房换老”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适合一些寡居无子女的老人,可以把自己房产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换取养老资金,在自己去世后把相关房抵押给相关金融机构,或者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老人生前与其签订合同代为管理房产,如出租、贷款抵押等运营方式,获取的各种收益双方共同分享等方式;三是“房产置换”养老方式,即在征得老人同意后,采取置换的方式,将老人的原有住房与各种老年公寓住房等进行等价换房,到老人去世之后,再将原置换的房产折价返还给其法定继承人;四是采取美国等国家“反按揭”等养老方式,如房产转换抵押贷款、住房保留计划、财务独立计划等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与上述三种方式存在部分重合之处⑤。当然,京津冀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地方“以房养老”养老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更加新型有效的盈利模式。

“医疗养老”盈利模式。“医疗养老”盈利模式是近几年我国各地政府和养老产业界也比较推崇的养老模式。由于老年人晚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身体健康就医问题,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养老”盈利模式是保障京津冀地区未来养老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方面。未来京津冀地区建立的“医疗养老”盈利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建立“家庭+医疗机构”的医疗养老方式,实现医疗资源与居民家庭的直接对接,如可以大力扶持各种“家庭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等;二是建立“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养老模式,就是在居民社区直接建立各种社区医疗机构,如社区门诊等方式,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就近获得医疗服务等⑥;三是建立“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的立体式医疗养老体系,可以实现上述三者之间的直接对接,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满足老年居民医疗服务消费需要,同时让各种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可能的利用等。其中,第三种“医疗养老”盈利模式是未来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最佳选择。

“投资养老”盈利模式。“投资养老”盈利模式,严格来说不是直接针对养老的一种做法,其主要是通过养老资金运作实现资金的增值,为老年居民提供更多养老资金保障。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常规的社会养老资金管理方式,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上缴的养老公积金进行的一种投资管理方式,如可以把这部分资金投入股票、债券等二级市场实现保值增值等,这种养老方式的管理主体应当逐渐由政府管理为主向市场化管理、政府监督方式转变;二是居民自我购买的养老商业保险等资金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让相关商业保险公司为其提供养老保障,这种养老方式的主体是居民自己;三是建立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由国内金融投资专业机构负责相关基金的运作,以实现养老资金的不断增值;四是居民自我购买相关投资产品实现的资金增值等。但是,京津冀地区要想建立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善有序的“投资养老”盈利模式,需要我国健全各种投资政策,保障投资场所公开透明,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相关基金管理人员、保险管理人员和居民自身投资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要想在未来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养老产业盈利模式,必须要重视深入分析当前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现状,查找制约当地养老产业盈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养老产业盈利政策。未来要特别重视各种新型社会化、商业化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创新与推广,这样才能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均为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6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异地养老意愿对京津冀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456103D)

【注释】

①马艳林,李艳杰,张贵祥:“家庭结构变迁视角下都市圈养老一体化模式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第189~190页。

②赵培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养老产业服务也协同发展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9月。

③张蕾蕾:“河北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8月。

④闫希成:“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9月。

⑤许连颖:“发展现代老年服务业 打造京津养老‘后花园’”,《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28~30页。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当前,保险机构管理养老金、年金的能力正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在近期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中,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等6家具备年金或养老金管理资质的养老险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养老险公司总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达到了5394亿元,同比上涨25%;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产总额达到了4160亿元,同比上涨15%;涨幅更为明显的是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资产这一指标,同比上涨51%达2836亿元。总体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保险机构受托管理的养老金及企业年金规模已超万亿元。

历经过去数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养老险公司已经进入了稳定盈利期。2016年,国寿养老等6家公司全部实现了盈利,但其中太平养老、安邦养老及长江养老的净利润在2016年同比出现了下降,降幅最大的是太平养老,同比下降超八成,但至于原因,公司方面并未能够给出解释。

太平养老净利下降超八成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包括国寿养老、新华卓越养老在内的7家专业养老险公司,其中大多数养老险公司设立时间集中在2004年到2007年之间。随后,保监会只批复过安邦养老(2013年)、新华卓越养老(2015年)两家险企,由此可见监管的谨慎,而这些已成立的养老险公司均背靠强大的股东。

那么这些公司的业绩情况如何呢?2016年,国寿养老、平安养老、泰康养老3家公司净利润分e为1.43亿元、7亿元及0.51亿元,同比分别上涨22%、5%、22%。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公司净利润的上涨或许与营业收入上涨、投资收益增加、成本控制端得力等有关。

但也有3家养老险公司虽然盈利,但2016年却出现了净利润的同比下滑。数据显示,太平养老去年净利润仅0.21亿元,同比下降超八成;安邦养老、长江养老净利润则分别为2.22亿元和0.96亿元,同比下降68%和24%。至于下降的原因,各家公司在年报中并未给出解释。

太平养老2016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营业收入及营业支出同比都有所增长,分别增加17%、21%。其中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保险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则是下降的。此外,公司的赔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营业支出也有所增长,但从账面数字来看,成本增长应该是业务扩张的结果,并没有出现某个指标大幅扩张的情况,投资收益下降幅度也不大,但为何净利润突然大幅下降?由于太平养老方面并未给出答案,暂时不得而知。

投资成绩单比拼

对于动辄管理上千亿资产的养老险公司来说,投资能力至关重要。如何使进入公司账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是专业养老险公司的职责所在。

那么过去一年,养老险公司投资成绩单到底如何?《投资者报》记者通过公开资料发现,过去一年间,国寿养老、太平养老等在养老金保障产品管理计划的投资中获得了比较不错的收益,平安养老的养老金基金成绩也十分突出,但泰康养老无论是在集合年金计划还是团体养老保障产品管理方面,均表现平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国寿养老集合型企业年金计划中各个组合的投资收益并不太好,58个组合的收益率大概在-2.35%~4.05%之间;养老金产品净值表现不佳,截至6月22日净值大约在0.95到1.18之间,大部分产品都处于微利水平。而其养老保障型管理业务表现则较为突出。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全年发行团体型养老保障产品 4 个,平均年化收益率 4.79%,封闭式个人型养老保障产品65期,平均年收益率为4.51%。而开放式个人型养老保障产品则发行了3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3.4%~4.39%之间。

相比之下,太平养老的养老保障型管理业务更胜一筹。《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公司发行的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封闭式产品及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封闭式投资组合的收益率都比较高,去年一年平均收益率约为5.64%、4.87%,个别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封闭式产品年收益率甚至高达6.3%,可以说已经跑赢了市场上大多数稳健型的理财产品。但其团体开放式产品表现却拖了后腿,平均收益率仅有1.58%。

平安养老方面,则是养老金产品表现比较突出,数据显示,公司几十款养老金产品净值大多在1以上,一些产品净值甚至高达1.41。泰康养老的各类产品表现都比较一般,集合年金计划各组合收益率大约在2%左右。两款团体养老保障产品去年收益不佳,数据显示,泰康智选汇盈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去年投资收益率为-0.65%,主要配置了一些货币基金及固收类产品,另一款泰康智选永泰养老保障管理去年收益率则只有1.24%,重仓流动性资产。

或再迎政策利好

由于年金、养老金等产品规模不断增长,养老险公司投资操作的难度也在增加。尤其是2016年,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滑态势,股市债市均表现不佳,也降低了养老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那么在2017年,养老险公司又该如何面对投资挑战呢?

太平养老之前曾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17年在权益类投资方面,公司主要关注盈利复苏、政府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及国企改革重组四条主线;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则会采取适时参与交易,规避信用风险及收益率上行风险等策略。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咨询企业 盈利模式

对于一个管理咨询企业来说,能够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便是不断创新,现代社会的商业环境变化多端,一个企业自身的盈利模式要能够随时进行调整,再好的盈利模式设计也不可能永远不变,因此企业必须依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的市场变化形式而不断改变盈利模式。

一、管理咨询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概有两种性质的管理咨询企业,一种为国外资深的管理咨询企业在我国设立的分公司,另一种是国内本土新成立的管理咨询企业。这两种管理咨询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整体而言,国内大多数管理咨询企业的盈利模式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国际大环境对管理咨询的影响较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同时又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相比前几年在经济上呈现出不景气的状态。短期内这种大的市场环境管理咨询企业是无法改变的,造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并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将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就会对管理咨询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两极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其次,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管理咨询行业作为极富增长潜力的行业,其发展也同样面临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对咨询业管理的统一机构,没有咨询师和咨询机构认证的标准和机构;管理咨询行业的各项法规制度不健全。这种后果是:管理咨询市场混乱,恶性竞争普遍。可以说,管理咨询业在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协调发展、业务培训、行业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三,被服务企业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的影响。管理咨询企业服务的对象――企业,它们对咨询的效果越来越关注,对效果的评估也从感性阶段上升到了理性阶段,科学的数据与严谨客观的调查成为评估的主要依据,这给企业的盈利模式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管理咨询企业的人才管理相对较难。咨询业人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盈利模式与运作模式,无法管理这么复杂的团队。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在成立很短的时间内,就因为管理出现问题而趋于解体,或者拆分成数家更小的管理咨询企业。

第五,管理咨询企业与所服务企业认知和所拥有信息存在差异。从知识认知和思维意识角度来说,企业与客户对业务的认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信息交流方面也不对称。管理咨询企业可以从意识改变、扩大交流、增加渠道等方面加以改变,与所服务企业建立良好的认知、共信机制,从而更有利于促进盈利模式的建立。

二、管理咨询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一)雇佣军模式

这种管理咨询企业的模式相对简单,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客户信息,能迅速、独立签订项目服务合同,但公司又缺乏能够运作项目的经营管理人才。所以签单后只能将项目转包给其他个人或公司,从而获取差价盈利。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项目质量难以保障,最大后果是,项目结束后,管理咨询企业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人员和精力忙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服务,导致规模难以做大。常见的发展情况是,客户第一次接受服务后,洞悉整个流程的来龙去脉,就不会再有二次合作,跳过采用雇佣军模式的管理咨询公司,直接和第三方深入合作,因此看似眼前有一定的盈利,其实流失了大笔财富。可以说采用雇佣军盈利模式并不是理想、成熟的模式。

(二)个体户模式

这种管理咨询企业的模式比较简单。公司签订合同后,到高校招聘项目所需的经营、管理、运作人才,项目结束后解散成员。项目方案设计和商务沟通靠公司来完成。缺点是:此类盈利模式规模一般很难做大。因此打着咨询公司旗号招生,其实就是招生的培训公司,招聘人员参加过一次培训取证服务后就不会再继续为管理咨询公司服务,对管理咨询企业来说,项目所需人才难以得到保障。

(三)借用智能工具模式

这种模式不招聘能力高的管理顾问,更不用说培养顾问,基本上是整合出一套方案,运用智能物流工具将方案A搬到B再搬到C。企业运作的好利润额会相当可观,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售后会面临许多困难。客户可能因为新鲜或不太了解会签约使用软件,但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存在种种问题,就会找咨询公司说明情况并且解决问题,如果不给予相应服务就会对管理咨询企业信誉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说,前期成本看似很低,利润很高,但后期维护、服务成本会很大。

(四)平台收租模式

这种管理咨询模式,对人才素质和水平会要求较高。加盟也好,连锁也好,尽管装潢、徽标设计等外在形式有所区别,但实质上仍是同质化产品。没有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产品自然缺乏竞争力,市场开发虽然广而多,但是真正能找到客户谈成合作的成功率不高,往往是事倍而功半。

(五)团队合作模式

外资管理咨询企业运用这种模式的比较多,即一线是管理咨询团队,二线是信息化团队,这种团队因为技术含量较高,利润规模相对较高,值得借鉴。一方面有外资背景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经营模式上中外注重合作,突破了以往的只有产品没有服务的瓶颈,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做到客户和信誉双丰收。

三、管理咨询企业盈利模式完善的对策

(一)注重客户的维护

管理咨询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稳定的客户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好过优秀的产品,对于一个从事管理咨询行业的咨询师,对现有客户的营销以及对老客户的维护是一种最常用的战略,事实证明,通常在一个企业,老客户的重复业务和新开发项目是企业一项大的收益来源,因此,咨询师进行老客户的维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企业中,咨询师要能起到纽带的作用,对客户进行维护要体现在与客户共同学习与工作上,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需要做到在对项目以及客户的选择上有所区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关系的客户群。现代管理咨询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新客户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对老客户的维护显得更加重要了。在一些管理咨询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管理咨询企业能够与客户维持业务关系高达十几年,有的甚至能够与客户保持业务关系长达几十年。

(二)加强咨询服务营销

一直以来,关于营销的很多种技巧与方式是否合理都存在质疑的声音,即便是在营销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这种质疑依然存在。在管理咨询行业,很多咨询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以及提供的服务,也怀有一定的不确定思想,尤其是在进行营销活动时,总是缺少激情与创造力,使得咨询服务在营销方面有所欠缺。

在对咨询服务进行营销活动时,要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营销活动时,要将客户的需求作为营销策划的核心目的。第二,每一个客户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唯一的存在,即有一个最适合的方案,因此营销策划针对每个客户也有着唯一性。第三,要能够认清自身的优缺点,正确定位企业。第四,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进行虚假宣传。第五,要具有专业素质,不能诋毁同行。对咨询服务产品的营销是完整的过程,签订合同并不代表营销活动的结束,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还包含了对合同的认真履行,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三)注重管理咨询企业的内部管理

对于一个管理咨询企业来说,它为客户提供的是专业性的服务,那么,在为客户提供相关专业服务的同时,对自身的管理要求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其自身的管理必须能够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对于管理咨询行业来说,其自身的管理更加重要,一个管理咨询企业内部拥有着大量的咨询师,在企业内部,要给咨询师提供工作方向,同时还要进行各种任务的协调,咨询师的招聘与培训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还要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前提是实现盈利,这一切都要求管理咨询企业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咨询管理企业的管理实际上是对其提供的专业服务进行管理,这种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就是为客户提供的能够改变客户公司发展的一些建议。因此,企业内部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模式,对管理咨询企业来说,完善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服务质量要能够得到保障,这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与核心。其次,对专业人员要实施完善的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技术力量。第三,建立起管理咨询企业文化,能够提升管理咨询企业的凝聚力。第四,将管理咨询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市场接轨,达到与时俱进,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四)制定定期报告制度

定期报告制度是现代企业授权管理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现代企业应不断完善定期报告制度,确保将定期报告制度落实到位,以便于上级人员更为全面、及时的把握下级人员工作进展状况,从而对其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总之,我国管理咨询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变革的动力与压力。管理咨询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一种快、专、多、高、大的发展趋势,一大批咨询机构面临转型与变革,通过市场竞争会淘汰掉一部分管理咨询企业,同时还会壮大一部分管理咨询企业,整合的结果是市场更有序,竞争更充分。管理咨询机构要切实认识到这种变化,并且顺应这种转变,才能迅速成长与发展,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苏莹.零售企业盈利模式[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2).

养老企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候鸟式” 养老产业 发展现状 海南省

一、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气候统计数据显示,三亚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563个小时,每年近300天为晴天,全年长夏,年均气温25.5℃。冬季受太平洋暖流影响,即便是最冷的1月,三亚的平均气温和海水水温都在20度以上。三亚的温暖相较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严寒,在疗养寒湿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用对气管炎、风湿病尤为明显。

三亚是世界公认的宜居地。大气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一,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以上,而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其负氧离子仅有每立方厘米20左右。作为热带雨林原生地,三亚有林地12.1万公顷,封山育林区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64%。此外,部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有9个,总面积1349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4.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8.4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亚市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的极大优势。

(一)“候鸟”老人不断增加,需求旺盛

随着三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候鸟式”养老领域占据了国内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将三亚作为他们养老的优先选择地。

有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三亚市“候鸟”老人人数已经接近40万,其中来自哈尔滨市的老年人就达到19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老人获知相关信息的渠道,大多为亲友或同龄老人的介绍和宣传,此类信息在老年群体间的迅速传播决定了“候鸟”老人的人数仍然会以一个较快的速度继续增长。

(二)“候鸟”养老机构少,设施不完善

与庞大的“候鸟”老人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亚数量较少的养老机构。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截至2014年7月,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养老机构仅为七家,其中两家为民营,四家为公办,且仅对本地老人开放,而通过寻找却发现这两家民营养老院并不存在。七家中的最后一家是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在150张左右。除已注册的养老机构外,还有一家酒店专门成立了“候鸟部”对异地老人进行养老服务。该酒店主要针对候鸟老人到三亚养老的住房需要,为其提供床位,总床位数在100张左右。该酒店计划在2015年夏天以前,建成300张床位的规模。以上就是三亚市所有正规养老机构的接待能力,而这一供给量远远无法满足“候鸟”老人的需求量。不仅如此,“候鸟式”养老机构在硬件的资金投入方面较为薄弱,养老机构宣传投入少且力度较小,消费者对养老机构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导致许多问题随之呈现:房屋面积较小;消防安全无法保障;卫生条件、医疗条件等较差;缺乏老年人需要的无障碍设施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三亚市候鸟养老机构都无法满足“候鸟”老人的需求。

(三)流动性强,经营成本高

“候鸟式”养老本质上属于一种迁徙行为,其特点为流动性极强,即整个过程中老人的目的地不固定,这使得企业经营周期延长,节奏变慢,服务时间分为一个月、几个月、半年不等,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选择“候鸟式”养老的老人主要分三种类型:度假疗养型、安家型、投资型,这三种类型的老人流动性较强。经营“候鸟式”养老的企业――万福年华的管理者表示,从事“候鸟式”养老这一行业由于“候鸟”老人流动性强而导致获利困难,有时甚至会面临亏损的局面,不利于“候鸟式”养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入资金的回收,许多同行都因此退出。而少数幸存下来的企业则属于公办民营性质,他们依靠政府的补贴来维持持续经营。

此外,冬季十一月到二月属于“候鸟式”养老产业的旺季,“候鸟”老人在此期间蜂拥而至,床位往往供不应求,企业获利颇丰。然而到了属于淡季的夏秋季节,“候鸟”老人的回迁将会导致床位需求骤降,供大于求。养老企业空置床位较多,而务工费、设备维护费、房租等仍需开支,早期盈利不足以弥补后续开支,导致企业年终亏损,难以为继。经营业务存在的季节效应决定了“候鸟式”养老企业经营的高成本和盈利困难。

二、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这一新型养老方式抱有偏见,认为只有居家养老才是最符合其内心愿望以及现实需求的养老选择,而被送到养老机构则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老年人落后的养老观念使得“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市场供需不平衡

相关企业或机构的发展滞后于养老老人激增的需求。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候鸟式”产业处于发展尚不成熟的初期阶段,冬季相关行业尚未具备足以吸纳庞大需求人群的服务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候鸟式”养老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海南三亚的产业基础难以与其他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地区之间的供给水平与需求数量难以在不同水平地区合理流动,以至于地区性供求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产业体系不完善

“候鸟式”养老产业的体系并不完善。其产业构成大部分为未经规范的个人经营的短租房。当地人把房子承包给个人,承包商与房主签订合同,再把公寓租给“候鸟”老人们。这些承包商有的会提供饭食,有的会组织老人去海边娱乐,有的雇佣护工为老人提供相对周到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并未明码标价,且尚未形成定则和规范。除了短租房,还有极少数的企业经营的“候鸟式”养老机构。但这些短租房和企业经营的养老机构只是独立经营,与政府及其他类型养老机构并未产生紧密联系,难以形成成熟完善的养老体系。

(四)未建立起专业化服务队伍

目前,全市养老机构专业护工仅占护工总数的20%,剩余护工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这些下岗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护理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护工对“候鸟”老人的护理只能在他们入住的集中时间才能进行,且工资没有保障。工作的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排斥,使得不仅本地人不愿意做老年人的护养,外地人更加不愿意,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但是养老公寓对专业护工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大,专业化服务的供求极度不平衡。

(五)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海南省养老服务产业总体水平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候鸟”养老机构经营存在不确定性,总体营业状况不理想,容易出现亏本经营。针对以上情况,海南省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对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收住本地户籍的老人给予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但仍仅仅使少数一些海南三亚老年公寓实现了盈利。虽然海南省平均每年需支出财政补助资金2700多万元,但是养老机构接收的对象大多是外地“候鸟”老人,因而无法享受到政策补贴。政府的支持力度过小,显然不足以支撑当地“候鸟式”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海南省三亚市“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旅游、养老、医疗融合发展

“候鸟式”养老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二者相辅相成,而成熟的医疗条件是“候鸟式”产业的有力保障。要融合三者需要促进旅游、养老、医疗的协调发展,逐步健全养老机构或社区内部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办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民间资本的投入,为三者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长久的动力支持。

(二)养老度假产业规模化发展需由政府推动,企业化运行

养老产业是以服务而非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长投资、长回报的特点决定了良好的服务才是养老产业最终的盈利来源。国内的养老产业都处于前期阶段,前期成本无法收回,日常收支失衡,给养老产业的运营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造成盈利困局,迫切需要更多政策的配合与支持。政府要从政策上引导,在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长期性资金投资建设养老度假社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推进养老度假产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三)加强养老机构管理,完善“候鸟式”养老产业链

1、民办养老院在经常性业务上实行酒店化管理,在“候鸟”老人较为集中的月份又采取更加特殊化的养老机构管理方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盈利能力。当地酒店也可尝试在“候鸟”老人集中的月份,开辟为“候鸟”老人服务的新型业务形式,在短期内提高城市总体接待能力。

2、建立起以企业经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对养老机构进行补贴支持和监管,企业自身通过开展正常服务内容、扩展特色服务等方式,改善养老机构亏损的现状。

3、加强同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同其他产业的联系和合作以及同产业内其他养老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候鸟”老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李丹.人口老龄化、家庭消费结构与中国养老模式改革――基于微观数据对人口红利的探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

[2]刘芳君,徐有钢,赵群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J].城市发展研究,2011(06).

[3]陈标志,党朝峰.三亚8成商品房卖给岛外人 候鸟人群约45万人[EB/OL].(2012-02-06)(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