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森林保护;措施

0.前言

森林生态旅游是利用森林自身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经过人工的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风景、绿色、环保的自然产品,地区性的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向世人宣告自身的存在意义,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森林保护成为现代自然环境景区的首要任务,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任务是当前旅游业和服务业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森林保护工作得到完善,森林生态旅游业才能顺利的进行。

1.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

1.1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依托森林自然环境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力而发展起来的,在旅游森林景区,人们可以放下城市生活的一切压力、烦恼、困惑等,让人们从心灵上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人们陶醉在森林生态环境中,让人们情不自禁的去爱护自然的美好事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森林生态地区的参观和留念,弘扬社会群众爱护环境,珍惜森林,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得以持续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2森林保护

森林保护就是在人们享受森林自然带给我们美好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宣传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全民爱护森林公园和原始森林资源中的一草一木,杜绝森林破坏行为的发生,为森林资源的正常生长提供帮助和保护。森林不受破坏,森林就会带给我们无穷的新鲜空气和保护我们生长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各种野生资源。强化森林保护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

2.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做好森林保护

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森林资源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因素,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一定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建立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稳定发展。

2.1科学的、合理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布局规划,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利用森林自身的地理环境条件,通过人工的培养和设计,打造旅游景区工程,为世人提供一个多样化、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奇异、景区仙境氛围的不受破坏的森林公园。对森林公园实行开放旅游政策带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传播。建设森林公园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生态旅游布局规划,从森林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区域面积,游客的数量及废物垃圾的回收,人工改造是否影响森林原有环境的破坏,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进行全面的布局规划,确保森林保护工作,为森林生态旅游提供天然的条件。

2.2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森林生态环境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所以,科学的建立监测站对森林资源定期进行检测监控,合理、有效、严格的进行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布控,抓好每一个细节问题,运用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进行处理,保证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持续发展。

2.3提高旅游管理质量

提高旅游管理质量,就是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思想,提高旅游区与旅行社的合作能力,增强旅游导游的素质管理质量,让导游对游客进行详细的解读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使游客能够对森林生态旅游行业更加的热爱和对森林资源保护的价值观。

2.4重视森林生态旅游,倡导文明旅游爱护自然

2.4.1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的教育

森林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旅游事业工作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重视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的素质要求,把文明旅游爱护资源贯彻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在进行旅游工作的同时,将森林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对每一个管理人员进行旅游环保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在旅游区设立讲学堂,将森林资源的宝贵意义传送给每一个游客,让他们在心里重视和保护森林资源。

2.4.2设立各种生态资源指示标志

在森林旅游区设立各种森林警示标语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广告牌,让游客可以随时的看到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使森林生态资源免于破坏,爱护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事物,用心去回报大自然,做到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的共同发展。

2.5因地制宜,合理建设森林率生态旅游

对森林最好的保护就是在不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建设,做到天人合一,因地制宜,使旅游景区能够更加的接近生态,这样不仅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还能更加贴近自然景区的真实,浑然天成,让游客更加热爱大自然风景和保护森林资源。

2.6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生态旅游得到发展时,做好森林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重要而长远的艰巨任务。在旅游区内要保证砍伐、采矿、燃火、噪音、乱扔垃圾、刻字等破坏行为的发生,加大宣传力度和惩罚标准,设立公共厕所,做好旅游景区的保护工作。

3.结束语

通过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保护的问题及措施实施,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施工作,促进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也给后人留下永久的自然财富。

【参考文献】

[1]谷振宾.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补偿制度 《森林生态补偿法》

一、引言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水早灾害严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森林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

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329.47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0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8亿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6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48个百分点;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面积的1/5;人均蓄积量为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72立方米的1/8。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和森林环境问题不容乐观。

虽然从1998年起我国就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在“九五”《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提出:①201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19%,达到遏制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②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以上,力争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③2050年全国宜林地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但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面临着现实的困难:森林建设和保护缺乏资金。因此,资金问题也就成为解决森林问题的关键。为此,急需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造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现状

森林除了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以下生态效益: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防、科研、教育等,这些目前是不能通过有形市场交换的,也不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收益,森林的这种外在经济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使森林的建设和保护丧失了经济动力,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将森林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以不同的经营思想进行运作。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核心,也是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的关键。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问题实质上是对生态产品给予定价的问题,目的在于把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

虽然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还处在研究、审定、个别实施的初步阶段,国家尚

未出台正式的《森林生态补偿法》,但有关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问题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已有所体现。(见表1)

(表1)

时间 颁布机关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1992 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文件 关于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要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

199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国家环保局文件 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 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

1993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的通知 要改革造林绿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实行征收森林生态补偿费制度

1994 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使用制度,实行森林资源开发补偿收费

1995 林业部 《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 应本着“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补偿机制和相应的经济政策体系

199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九五”时期和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按照分类经营原则,逐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制度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投入机制,加快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发展

199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199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县和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要尽快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也要抓紧研究,尽快建立起来

1998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000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问题的意见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2001 财政部 财政部财农[2001]5号文件 同意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基金,主要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统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条件分折

1、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使建立补偿制度成为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较快。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50亿元。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7~8%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我国加入WTO以后,为经济发展打开了国际市场,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为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了物质条件。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求。当前我国的旅游业不断升温,特别是生态旅游得到人们的青睐就是例证。另外,居民的环境意识增强,更多的人愿意承担生态环境建设费用。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日趋成熟

从上文(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森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问题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已发展,这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问题给予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001年11月开始,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在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西、新疆11个省(区)的685个县(单位)和24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展开,涉及0.133亿hm2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而且已经有个别省区试行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如广东省,以政府令的形式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生态效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1998),福建三明市政府于1998年批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浙江省的同类制度也在商议过程中。这就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了借鉴和经验,也为国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奠定了基础。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的不断发展

在我国,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的政策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出现高峰,21世纪初期仍然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的重点包括了: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和计量模型、生态效益的交互作用及叠加效应、森林生态效益的社会和法律特征、补偿对象、补偿原则、资金来源、补偿依据、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办法以及基金管理方法等方面。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国全面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意义非常重大,促进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

四、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设想

根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践,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应当根据“收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制定一部《森林生态补偿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明确森林生态补偿的依据。森林资源除了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生态环境效益,森林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有一定的费用投入。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外部性,把这种外部性内化,就需要对森林生态进行经济补偿,这样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

2、 明确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筹集的途径。森林生态补偿资金除了国家出资以外,应当根据“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明确其他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的应缴份额,从而体现了生态效益的社会共享共担原则。

3、 明确森林生态补偿的对象和范围。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其他重要的森林生态资源区,应当作为森林生态补偿资金重点补助的对象和范围。

4、 明确森林生态补偿金征收的标准。确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是一项复杂的自然社会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既要顾及森林自然生态要素,又要重视林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森林自身生态功能的大小、森林生态功能与人类生存关系的紧密程度、当地居民与森林之间的经济密切度、森林生态效益的社会认同程度、国家与地方的财政状况、森林保护等级。

5、 明确森林生态补偿的检查监督制度。森林生态补偿金应当专款专用,用于森林环境的建设、保护与管理。因而,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必须有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主要内容应包括:森林生态效益的核定、补偿资金筹集和补偿的实施等方面的检查与监督,以保证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运作。

五、结束语

江泽民同志指出“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环境价值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森林是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宝贵资源。在当前的形势下,制定一部《森林生态补偿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才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实现《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目标,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王焕校,常学秀. 环境与发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彭珂珊,王继军.中国退耕还林(草)的发展历史阶段与对策探讨.水土保持研究(vol.11,No.1) 2004,3.

国家环保总局. 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保护,2004.(5).

郑四渭. 森林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陈国明,缪光平. 关于公益林建设的几个问题. 林业工作研究,1999.(3).

周生贤. 全面加快新世纪林业发展步伐. 林业经济,2003.(9).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意识;重要性;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森林覆盖面积较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对森林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充分认识。为实现对森林生态环境以及强化生态意识重要性的规划,必须对森林保护现状以及人类生态意识进行了解,促使森林生态发展真正发挥其意义与作用。

1森林生态资源的功能

植物资源以及动物资源共同构成完整的森林资源,植物以及野生动物是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不仅可为人类社会提供木材,还可提供多种原材料,同时森林资源还可对陆地气候进行有效调节。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与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灾害发生频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水土流失以及旱涝灾害等现象都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森林生态资源可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改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具有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治理工作时,可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为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进行森林工程建设,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同时阻隔污染以及净化空气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强大功能之一。一直以来,森林都有“天然氧吧”之称,因其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同时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路边种植树木可对噪音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森林资源有多种积极作用,一直都在对地球上的生物进行保护,人类也受到森林资源长期的给予,对人类生活以及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人类应该对森林资源进行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促进森林资源生态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自1998年我国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来,2016年我国南方有再次发生特大型洪水,受灾面积约为14个省份,直接经济损失137亿元,不仅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还对人民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过度开采森林以及乱砍滥伐是造成洪水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退化面积约为90万平方米,占现有草地面积高达3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2%,上述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醒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森林资源匮乏是引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政府以及人民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森林工程建设,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森林覆盖率世界标准水平约为23%,我国与世界水平相差悬殊,因此必须进行不断的努力,利用科学的手段对森林资源覆盖率进行有效提高。成熟林和过成熟林是用材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上述木材蓄积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导致树木数量锐减,按照当前消耗速度,地球上的树木使用量仅剩7-8年。因此,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是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有效手段之一,对该种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可促使荒漠化面积进减少,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3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意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长期处于饱受威胁状态,濒临灭绝。野生动物身上带有多种传染病毒,人类食用后会导致该种病毒进行快速传播,一旦爆发将造成大面积危害,严重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科学研究证明,艾滋病就是由于人类食用森林中灵长类动物所造成的,最后导致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同时,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应对其进行保护,而不是肆意的捕食与杀害。禁止违法捕杀以及实用野生动物不仅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安全的维护。

4 森林生态保护和生态意识现状

4.1 森林生态保护的现状

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已经逐渐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但保护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森立资源生态保护工作中。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给森林资源生态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忽视同样给森林资源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阻碍,上述现象最终导致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与危机。粗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类型之一,该种经济发展方式大大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速度与保护速度不协调是现阶段森林保护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滥砍乱伐现象更是加重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劣程度,稀有植物与动物面临大量灭绝的现状,森林生态保护工作面临极大的问题与挑战。

4.2 人类生态意识的现状

人类生态意识单薄是导致森林资源浪费与破坏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人类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城镇建设对大量土地资源以及森林资源进行征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补的破坏。人口数量激也导致资源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传统的思想与观念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人类的生态意识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变换而更加适应时代,甚至对森林生态的破坏程度有增无减,大片森林被砍伐,变成荒漠,人们却仍然对森林生态大肆开发,即使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森林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却很难根植于每个人心中,人类的生态意识更加有待强化。

5 保护森林生态和强化生态意识

森林生生态环境是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森林生态的保护,对人类长远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仅是保护了木材资源的储备量,也是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对我国的自然c经济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森林生态与海洋生态一样,是孕育物种多样性的摇篮,森林的破坏导致了物种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而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的问题,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为我国带来很强的经济效益,由于生态环境长期被破坏,导致我国的资源产量严重不足,而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使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证开发和利用平衡,还要保证利用程度要低于开发程度,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长久稳定发展。针对强化人类生态意识的方面,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

6 结束语

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同时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人民生态意识进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转变发展观念,让森林生态更加能够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黄建强,曾海,毛燕.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14(9).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环节,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有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社会大环境条件下,工业生产与人类日常生活对林业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森林早已不堪重负,而由人类干预发展的林业尚存在诸多问题,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在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大前提下,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必然的成为了重要研究问题。

二、林业生态的重要意义

在自然森林难以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当下,林业在为人类活动提供相关必要资源外,同时也肩负着自然森林在生态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工程,在生态环境中具有多项特殊意义。以我国当前环境状态为例,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的荒漠化是我国地理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林业生态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直观有效方式。树木的根系生长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力,帮助保持土壤中水分的存留;密实的树叶降低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土壤上覆盖的落叶经分解与土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改善土质,对土地的荒漠化有着抑制和改善的作用。其次,林业生态在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维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温室效应影响,维持空气湿度,减缓气候变化幅度;另外,森林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随着自然森林的覆盖率急剧降低,大量物种面临失去栖息环境的陷阱,林业生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之一,合理的分配、管理及保护,可以为物种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条件下转换为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亦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森林还可以降低噪音污染,保护水资源等作用,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三、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措施

1.林业的保护

森林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型资源,肩负维持生态平衡任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林业的保护处于势在必行的状态。对林业的保护应着重于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以及政策制度的严格执行,违反者必然要纠察,但凡查处到的势必按制度予以惩罚;在林业保护的制度中,各级人员遵守制度,不消极怠工,予以重视;严格控制管理,杜绝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对特殊区域特殊时期,做封林措施,以保证森林生长。做好森林保护的宣传工作,促进群众对森林保护意识的提高,使每个人都拥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意识,才是长远的森林保护措施。

2.生态资源的保护

(1)完善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在林业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国家政策,加强政策管理,使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落到具体项目上;为每一处林区规划建立相关管理机构、监督机构,落实林区责任人责任、义务;同时,制定林区规章制度以约束和管理,对外来人员做好制度的宣传,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对林区造成损害。在国家政策的完善中,应考虑到对林业保护项目中贡献的奖罚,以合情合理的奖罚制度鼓励公民投入到林业保护中,自觉维护林业生态环境;对毁坏森林的举措亦应有相应条款,用以警示每一个林区人员自觉制止破坏森林的行为。

(2)合理的森林建设和经营

合理的森林建设和经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一、因地制宜的选取合适的树种种植,树种应符合物种的多样性,根据林区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取合适树种。二、对林区管理,应实时监控,加强对林木抚育工作,积极改善林区生态环境,以促进林木良好发育:三、林区的建设考虑环境因素,生态园同时兼具生态平衡作用以及经济作用作为森林建设一个发展方向,市郊区的林区改善其生态环境后,通过管理可作为生态园向群众开放。

(3)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森林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业的发展与保护是可齐头并进的非矛盾命题,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森林的保护和经济开放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森林生态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着大量的能源,而在近年,自然森林生态越发显得不堪重负,究其原因,重点即在于森林的成长速度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低于了森林的消亡速度。因此,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重点,即在于在林业工程中,保证林木的生产率大于林木的死亡率,以科学的方式获取林业产品,收获时补充林区的损失,不做竭泽而渔的事;对林业产品的获取收支有度,调节种植时间与收益时间,使之穿行,形成良好循环,保护林区自然生态不被破坏。在特殊地区,林区还担负着绿化荒漠等责任时,不但需要保证林区的生长平衡,更需要不断增加植入树木,以达到林区的扩展,荒漠绿化还林的目的。

四、结语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我国占地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但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极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前些年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资源更加稀少,对我国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对森林资源的稳固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森立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以及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加强,不断开展造林运动,促使我国森林资源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已有大幅度提高和生长,这种现象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保护环境的大力宣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森林面积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种植过后管理不当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森林资源的进一步损失以及破坏,前期的种植工作也成为无用功。造成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有很多种,管理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病虫害管理更是森林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1.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对于森林资源的危害损失严重。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秘籍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在逐渐加快,病虫害发生发展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给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与挑战。引起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有很多中,未来物种入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高发势是这种病虫害发生的显著特点,之前的病虫害还没有实现有效的控制,再次引发该种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更为强大,抑制森林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占重要地位。2.难以治理,病虫害爆发时有发生。对于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来说,由于其环境复杂多变,地域的交叉性强,这就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差异化较大,一些具有较强顽固性难以治理的病虫害,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就极易导致大规模病虫害的爆发,甚至成灾,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森林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二、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工造林数量的不断增长与加强,致使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大,但是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维护工作来说,尽管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广阔的森林面积来说,其治理和维护工作还不到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病虫害的产生及环境的影响破坏。由于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人工林品种较为单一,以及林龄结构等原因,都极其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由于近些年我国暖冬现象的发生,这就使得害虫越冬存活的基数增大,一到春季极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病虫害的爆发。另外,由于国内区域贸易与交易的频繁,这就为病虫害的远距离传播与传输带来了极大的可能,使得害虫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不断的开阔与发展,一些新生的病虫害的发生防不胜防,而且缺乏相应的治理管理的经验,这就加剧了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2.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及破坏性的认识更是不足,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不仅仅是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且还可能衍生出众多的次生灾害的产生。例如,一旦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水患,以及可能产生的火灾,这都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由于其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在实际的森林治理与防护中,更加注重绿化和防火,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缺乏实际有效的措施。3.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措施管理不到位。对于我国目前的林业监测与预报来说,其监测措施和方法还不到位,对于测报工作的重视度还不够,没有具体完善的测报网点的建设制度,而且在人员和制度的配置上还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森林资源的防护和治理工作不能够及时地开展,使得森林资源的治理与防护较为被动。4.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到位。当前,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其力度和强度还不够。在实际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往往喷撒大量的化学药剂进行灭虫,这不仅导致了病虫的抗药性的不断增强,而且还导致环境受到较大的污染,在杀灭病虫的同时,也消灭了一些无害的生物,这给整个林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治理,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来说,在确保森林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要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确保林业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与维护。对于林业的防治与治理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的应用。对于我国的森林防治工作来说,其森林地域广阔,区域差别性很大,不同区域的防护和治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加大了森林防护和治理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对森林防护科研的投入,以提高森林防护的技术水平,并有效地对森林进行治理。其中要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科研的攻关和研究,并推广新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护技术,扩大宣传,加强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基本的林业防护的技能。2.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对于林业的病虫害的防治来说,生物防治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对林业资源的防治和治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以及以高效无毒的菌剂为主的生物制剂,逐步加大引诱剂和无公害农药的应用,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林业防治道路。

四、结语

增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就要从林业的生产与营造的各个环节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范围和程度。

作者:王 艳 曾凡龙 单位:1.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林业局新立林场 2.水泉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钱宇航.增强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北京农业,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