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转型;小学语文

一、核心素养的理性辨识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进而贯彻到各学段,体现到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再转型

“课堂革命”要求从课堂的战略地位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一切从学生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必须加大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力度,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名语文老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知识是一定得教的,但教什么,如何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这就需要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只有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在课堂上,我给自己确立的准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这样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

2.丰富的语言积累

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篇章。把国学经典教材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每天诵读,让每周汇报成为制度。学校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有学生互相交流的书籍,有学校征订的课外书籍,有香港知行集团赞助的书籍。课上课下我鼓励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篇诗文。

3.熟练的语言技巧

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学网、朗读、默读、说话、听话、写话、作文等基本技能。在课堂内外使用工具书已经是孩子们养成的习惯,我着重培养孩子们默读、感情朗读、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在课堂上给时间给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辩,然后水到渠成地写。

4.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些好习惯包括自己查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听讲、书写整洁等。

5.深厚的文化素养

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其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6.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实际的再创造。改变当前课程标准以内容为主线的模式,创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现代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课程标准因此有了“人的身影”,课程标准和W生发展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余君,林宜锋.以图为媒,有效构建低年段写话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2017(3).

[2]朱鹏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

?S 一、核心素养的理性辨识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进而贯彻到各学段,体现到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闹泄鄄忝嫔钊牖卮稹傲⑹裁吹隆⑹魇裁慈恕钡母本问题,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再转型

“课堂革命”要求从课堂的战略地位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一切从学生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必须加大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力度,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名语文老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知识是一定得教的,但教什么,如何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这就需要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只有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在课堂上,我给自己确立的准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这样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

2.丰富的语言积累

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篇章。把国学经典教材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每天诵读,让每周汇报成为制度。学校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有学生互相交流的书籍,有学校征订的课外书籍,有香港知行集团赞助的书籍。课上课下我鼓励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篇诗文。

3.熟练的语言技巧

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学网、朗读、默读、说话、听话、写话、作文等基本技能。在课堂内外使用工具书已经是孩子们养成的习惯,我着重培养孩子们默读、感情朗读、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在课堂上给时间给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辩,然后水到渠成地写。

4.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些好习惯包括自己查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听讲、书写整洁等。

5.深厚的文化素养

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其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6.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实际的再创造。改变当前课程标准以内容为主线的模式,创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现代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课程标准因此有了“人的身影”,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区域化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国际化人才

一、国际化人才及教育的国际化

《国际公务员行为标准》明确指出国际化人才要具备正直、专业、尊重多样性三大核心价值,要有有效沟通的能力、团队精神、计划与组织能力、尽职尽责、“客户”导向、创新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技术意识八项核心能力及六项管理能力,即“386”理论。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核心价值、核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国际化改革的过程中,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的战略调整为以“外语办学特色突出”为核心竞争力,提出“重构深度学习的学科课堂”。除了迎接“未来已来”的挑战,和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对课程进行智能、技能方面的改造之外,更要培养“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力”来改善我们学校教育的现状。具体要从学校定位、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四方面阐释国际视野背景下的外国语学校建设。树立“中华根基、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一育人目标,且要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植根于学生成长的现实土壤中。

二、核心素养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催生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同时对英语相关课程的开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梅德明)可以涵盖以下五个方面:1.注重课程的育人价值取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加强德育教育;2.注重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课程设计在构建外语共同基础之上,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3.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着力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用能力;4.加强学业质量评价功能,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素养有效形成;5.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智慧学习环境,要求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学习资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着重培养和促进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能力、鼓励领导力培养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成功的语言沟通能力、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外语课堂要深刻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重视课堂转化形式,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及渠道,体现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教育课堂观,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学课堂必须走出应试课堂,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我市开展中的针对性教育、教学实践措施

首先,我市积极研读新课标,并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河北省2018年起开始新高考改革,而我市又成为河北省新中考改革的试点市,这都成为我们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落实学生培养新要求的沃土。我市自2018年新初一年级和新高一年级开展市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来,都在对学生三年从学业水平、身心健康、思想品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这五方面实施过程性评价,从而完善课程体系。其次,我市积极开展基于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提升的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同时,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会学、会说、会交流的个性,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去展现判断、理解、合作等能力。再次,我市积极探索“全学段英语教育”的新方法。立足“学段融合”思想,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实效衔接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1.“教研+互联网”开创网络教研的全国先进。针对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教研能力弱、一次全市“面对面教研”覆盖面较小等问题,市教科所开展网络教研,但不是“互联网+教研”,而是“教研+互联网”,即搞好主题教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的手段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2.学段活动的融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融合发展,相互观摩优质课评比,相互参与网络教研、学段教研月等活动,积极促进英语学习不同阶段之间的交流,有效推进“全学段英语教育”教学。3.以赛带练,提升英语教师业务能力。市教科所为积极提升英语教师业务能力,以赛促练,分别组织了我市首届“经典美文永传诵”双语诵读大赛及市英语教师口语素养大赛等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4.积极开拓校外资源,促教师业务提升。市教科所积极组织在我市的外教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丰富了英语教师的视野,激发了一线教师要求进步的诉求,也受到广泛的好评。5.以“教研月”为载体,引领和促进一线教研。每年11月是市教科所规定的教研月,每年教研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贴近一线教学的问题,引导全市教师共同探讨、观摩、思考、尝试、解决、提升。

四、下一阶段开展外语教学具体建议

(一)行政干预下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观建设

结合目前我市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为“应试而教育”的方式,即教师教学理念死板、教育维度少、层次浅,重复操练所谓“硬件”知识,机械单一。教育管理及业务指导部门应加强行政干预、拨正方向引领、加强监督、落实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基于国家新课程标准即核心素养的理念及具体要求,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真正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继续深化推行“一课一研”,增强教师培训,进一步要求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内容进行实用教学,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市英语科目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要改善教师以前从“挤时间、加大工作量”来寻求教学质量提升从而追求教育短期利益等问题,就要求我们回归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观,培养更具有人文精神、国际理解意识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要求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单一注重“应试教育”到关注学生学会学习、抗压、适应和生活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动探索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化形式,摸索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及渠道。

(三)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课程建设特别是小语种建设

教育国际化改造的过程中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的战略调整为以“外语办学特色突出”为核心竞争力,提出“重构深度学习的学科课堂”。结合普通高中生源的具体情况,作为多方向、多方面拓展学生升学渠道的方式之一,建议普通高中在市教育局有针对性地业务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的综合情况,开展小语种建设及教学活动。而随着中学外语教育新课标的颁布,中学阶段作为高考外语扩展到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中学多语言教学的发展也在逐步从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向普通中学延伸。具体要从学校定位、教育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4方面阐释国际视野背景下的外国语学校建设。树立“中华根基、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一育人目标,并且要把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植根于学生成长的现实土壤中。此外,基于国内外英语教育潮流、培养具有国际化人才的要求,我市的教育应该回归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1.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依据

英语学科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培训和测试,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高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要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回归课本,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以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为目标、以塑造学生学习的健康心智和品格为主要要求。

高中英语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是我国课程教育改革中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是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文化观和发展观,突出强调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健康学习等方面。社会责任主要是学生要有足够的国家认同感,能够合理处理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遵守法律、善于合作、勇于担当。人文精神方面是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具备基本的文化审美情趣和科学探究精神,要能够在英语学习中以开放的学习心态,尊重差异,以国际化视野包容文化的差异性,并积极参与文化交流。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健康学习是强调学生在具备一定人文情怀和人文底蕴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创新实践、交流进步的水平。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也是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需要积极落实的部分。

2. 农村高中英语教育现状

2.1 学生学习被动,英语兴趣不高

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资金、环境、设备和师资等方面的条件有限,学生既不能开展类似国外夏令营活动也不能实时接触像聘请外教教学这种新颖、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能感受到英语语言魅力,对于英语应用较少,在学习上只是被动记忆教师讲解和课本既定的内容,学习效果不明显。

2.2 专业英语水平欠缺,听力、口语能力有限

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本身水平不高,对外培训机会有限,因此在英语发音上不够专业水平,并且农村教学设备有限,基本的英语教学设备就是一台录音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接触到的学习资源就有限,加上英语口语锻炼较少,在英语听力上明显存在不足。因而,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英语发音不准、英语听力水平较差,在口语应用上也存在明显不足,典型的“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农村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基本英语应用能力尚且不足,英语学科核心培养培养前景堪忧。

3. 促进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3.1 创造文化环境,拓宽学习渠道

英语学科的学习,需要创造一定的英语文化环境,增加学生对外文文化的理解。农村高中英语虽然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水平落后,但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订阅不同的英语刊物,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在英语刊物的阅读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檠生提供了更多课本之外的学习资源。英语报刊、杂志的阅读一方面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增加了英语词汇量的积累。英语课本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方式,在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基础上,需要通过环境的感染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这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人文精神和文化包容精神的要求。

3.2 增进交流,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高中英语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单词、词组和语法知识,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农村英语教学条件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安排学生进行国外夏令营拓展或教化学习等活动,但是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增设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交流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办“英语角”等,让学生自由参与,按照小组形式每周自建活动,小组成员在课下进行英语对话、问答,对话内容可以是课本内容模拟也可以是自由情境设计。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加强合作,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使英语学习成为“活”的学习。

3.3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增加外教资源

农村英语教师口语水平有限,受地方方言和自身学习能力影响,难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保证发音的精准。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口语发音和用语习惯上因地域等各种原因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英语又分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难以把握。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英语知识储备,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例如加强英语发音练习、通过看报上网等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增加外教交运资源,虽然农村教育资金有限、教育资源不足,但是可以以学校合作方式,不定期聘请外教教师进行专项教学。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真正纯正的英语发音和外教,在外教不同的教学风格中进一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4. 结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应用地位,但是作为一门语言科目的学习,需要创造一定的英语情境和英语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农村学校高中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研究是推进课堂改革和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修订的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各学科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这一举措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外,还把育人价值作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所以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前,弄清育人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心智能力、社会责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长期以来,英语学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英语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受这一认识的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英语课程可有可无,因为并非每个中国人今后都需要使用英语。其实,以上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人们通常认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培养文化意识,树立端正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好的学习策略。但是从英语核心素养的角度上来看,英语课程是一个让学生形成语言能力、塑造文化品格、提升思维能力、发展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

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建构与表达意义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能力;5)用英语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2.文化品格。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的知识信念系统。

3.思维品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英语需要借助思维,反过来学习英语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4.学习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处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等多方面教学,为语文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核心素养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语文、文字等,还对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审美等有了高要求。因此本文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可以由思维、鉴赏、理解、以及语言等几个方面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切忌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采用教学联系实际的方式,利用小学生生理特点,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展其思维。并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目前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很多知识理解的不是很深入,因此需要培养其语言能力,加强其对语文文字的应用。此外教学中,除了对语言能力教学外,还需要对汉字进行延伸,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其鉴赏、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备综合性、层次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2.1综合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为在小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造句、解读、沟通等,从而让小学生拓展思维。如在讲解《春晓》时,让学生掌握文字内容时,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风声、鸟声、以及花落在地上的声音,从而拓展其思维,让其可以掌握《春晓》的内涵。

2.2层次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时,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写作构思能力等,以此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表达对“垂柳”的看法时,低年级的学生看到是了垂柳的美丽,高年级的学生就会看到垂柳发芽了、落叶了等现象。

2.3人文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经过内化后,就会成为小学生的软实力,其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性格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会让小学生了解到字词、语句等内容后,还会帮助小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在《海伦凯勒》教学中,可以小学生了解到,即使生活困难重重也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要阳光的面对生活,自己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本文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3.1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首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其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知道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如下,以此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打好基础。首先深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每个阶段的教学难点、知识点、以及需要教给学生的能力点。仔细阅读“单元导读”,掌握每单元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点。仔细的阅读课文,明确课文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点,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

3.2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其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核心素养下,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拉近其跟老师的距离,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时,先要引导小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壁虎要想其他的小动物,如小燕子、水牛来借尾巴呢?借尾巴的目的是什么?小壁虎的尾巴会自己长出来吗?就这样,让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开发了其思维,老师通过小学生的回答,就能充分的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从而在后期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待小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授学生小壁虎借尾巴的目的,然后将其进行延伸,其他小动物的尾巴的作用是什么,以此来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3增强语言构建

在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增强语言的构建。语文以语言、汉子组成,即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首先要教学生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宋庆龄的诚实守信。让学生体会,宋庆龄全家要去朋友家做客,但是因为跟朋友小珍有约在先,因此其在家等小珍,跟小珍一起玩,教小珍叠花篮。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语言,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小学生亲自来体会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从而体会其中的素养。

3.4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将教学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简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然后在引导学生本文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寻找雷锋这个人,而是要通过雷锋叔叔,发现生活中身边美好的人、事等。并且让每一位小学生讲一个生活中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情,然后跟本文中心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其可以通过学习,乐于助人。

3.5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跟审美有关,因此教学中,可以将其跟古诗词鉴赏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其中美,学会美的表达,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教学,让小学生模拟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以此来让小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表达看法,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保证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