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性消费的看法

理性消费的看法

理性消费的看法

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第1篇

有营销学者认为,无论信息化如何让消费者更趋于理性,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永远赶不上新产品的推陈出新力度,消费仍然包含太多的非理性特征。近些年来,所谓的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争执甚嚣尘上,然而,非理性消费到底能不能为企业所利用呢?实际上,非理性消费虽然无法掌控,但却可被营销者有效利用,取得明显的营销效果。

关键词:营销管理、品牌战略

通常来讲,在中国能够搭乘飞机出行的人算比较高端的消费人群。很多搭乘飞机出行的商务人士都喜欢转转机场的书店。大家常常会看到很多专家撰写的并带有光盘的企业管理书籍,暂且不论其书和光盘对企业管理或者市场营销有何作用,我们只讨论这些书籍和光盘的销售方式。通常我们会看到它们会有三种销售定价:举例来看,光盘销售价格为1200元,书籍销售价格1800元,光盘和书合买销售价格为1900元。其特点是光盘里面有讲师生动地讲解,书籍里面有相关运作的表格,各有其独特的吸引人的卖点,当然合起来就是二者兼而有之了。

我们分析来看,凡是要购买这种书籍和光盘的人,都是想从中吸取管理或者营销知识,显然,从表面上来看,任何再高明的消费者也无法判断光盘的1200元和书籍的1800元哪个更具价值,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哪一种,都应该是非理性消费,尽管他们都是超级理性的高端人群,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出非理性的判断。玄妙就在这时出现了,其实光盘和书的销售者并不想让您只购买其中一种,所以他们专门制定了光盘和书合卖的销售价格为1900元。根据销售数据统计,大概有80%的购买者都选择了合买书和光盘,这就是销售商家的高明之处。

借此我们发可以发现,非理性消费也是有序可循的,营销者通过认真研究非理性消费特征,完全可以有效地把控住消费者,实现高效的市场营销和业绩表现。那么企业如何实现非理性消费的有效把控呢?

制定科学的产品组合

科学的产品组合是市场营销的基础,这是很多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必备的基本功。当然,无论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推出来之前,企业都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论证,最后做出非常理性的产品组合,才能够推向市场。这是90%以上的企业喜欢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操作模式。任何营销创新都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但如果企业营销者能够把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充分考虑进来,有可能就会实现更全面的营销创新,当然,企业也会取得非凡的市场业绩表现。

中国挂面行业的龙头企业陈克明就为此做出了表率。中国的挂面市场一直都处于群雄争霸的局面,从行业利润层面来看,几乎已经到了无利可争的状态,因此,中国挂面行业甚至成了进入门槛低、进入风险大、品牌淘汰率高这样一个低层次竞争的领域,任何企业想在这一行业脱颖而出都是相当困难的。陈克明做到了,成为中国挂面行业的老大。在中国挂面行业里面,绝大多数产品都处于价格战里面,几乎没有中高端产品。随着消费的升级,消费需求开始偏向中高端,如果单独推出中端产品,可能就会迅速卷入价格战的漩涡,如果单独推出高端产品,在无独特卖点的情况下,消费者又很难接受。陈克明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其产品线特点鲜明地呈现出中高端产品,而其真正带动销售量的却是其中端产品,高端产品恰恰是平衡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砝码。作为大众快消品来说,绝大部分消费者很难接受品质高端的产品,而消费者在平衡中低端产品的购买时,却无法从理性层面认识到它们的品质差别,这时,消费者的非理性因素就占了上风,他们会沿着这样的思考路径走下去:“生活水平提高了,我是否还要买低端挂面?至于高端挂面,它们有那么高的品质吗?索性我就选择品质适中的吧。”这样,我们就看到,在现代商超里,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陈克明的中端挂面,而陈克明的高端挂面充其量就是摆设,这就是陈克明挂面巧妙突围低品质产品线竞争的高明手段。

围绕非理性选择制定价格

价格永远是消费者参考的第一要素。绝大部分消费者,无论其理性购买还是非理性购买都无法回避价格,因此,在市场营销竞争中,价格战是最普遍被使用的工具。

前面我们提到的案例无一不用价格这一因素作为最终的注脚。但是有一个案例却把价格的非理性消费心理呈现得淋漓尽致。还记得很多网站会出售电子书吧,大家都知道电子书的价格要比印刷书籍便宜得多,有两家出版商的销售业绩完全不同,就是因为其价格制定的技巧不同造成的。

A、B公司出售电子书和印刷版两种书籍,A公司打出,单买电子书16元,单买印刷版书籍89元,结果80%的消费者都买了电子书,只有20%的消费者购买印刷版;B公司打出,单买电子书16元,单买印刷版书籍89元,两者合买89元,结果80%的消费者购买了第三种价格的产品。当然,印刷版就无人问津了,只有20%的消费者购买了电子书。

两家公司的收益如何呢?显然,B公司业绩表现更加突出。而B公司恰恰就应用了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消费行为,他们认为两者合买占了大便宜,那个单买印刷版便仅仅成为一种心理平衡工具而已,当然不会有人购买。

借渠道创造非理性消费优势

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第2篇

上一章,我们从不同纬度揭示了“忠诚”的实质,并找到了量化研究的尺度。那么,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研究“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赢得和提升品牌忠诚度”。

其实,对品牌经营而言,赢得和提升品牌忠诚度是一个立体化的概念,你想全面胜利就必须实行“T”型战略(如下图),即:

第一,提升个体对品牌的忠诚,即:对一个消费者来说,你用什么办法来提升他对你的忠诚。这是纵向研究的话题。

第二,赢得更多的忠诚消费者,即:想方设法“复制忠诚”,扩大你的忠诚消费者占你消费者总数的比例。这是横向研究的话题。

你只有这样“T”型发展,才能拥有真正的、更多的忠诚消费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势品牌。

还记得“倒着做”吗?

笔者在第一章里讲到,做品牌最好的方法是,先到消费者身边往回看看,并把品牌经营与消费者的体验反着做,把顺序正好倒过来。

现在我们就谈谈,到底如何“倒着做”。

真正赢得并提升消费者的忠诚,似乎唯一的方法就是,先从消费者“价值体验”的角度研究你的品牌内涵,然后通过消费者的各种体验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价值和精神,从而赢得并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如下图)。

这张图看上去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理解为好。别急,下面我们就解释这张图的详细内容。

消费者体验需要“阴阳均衡”

解释从消费者的体验开始。

无论在哪个环节,我们把“消费者体验”都可以细分为两大块:理性体验和感性体验。如果说“理性体验”是“阴”,那么“感性体验”是“阳”,你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必须让消费者的体验保持“阴阳均衡”。

否则,你的品牌就难以赢得真正的忠诚。

那么,什么叫“理性体验”,什么又叫“感性体验”呢?

理性体验

理性体验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偏向物质和功能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必须有明确的支撑点,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东西是有明确的证据可查的,比如:原材料、技术、价格或可以测量的功能改善等。

我们举个例子。

假如对一个食品品牌而言,什么样的体验是“理性体验”呢?

毫无疑问,像“绿色食品”、“品质好”、“有助骨骼强壮”、“经济实惠”等都是理性体验(如下图)。这些体验,都是偏向物质和功能方面的,是否真的这样,可以查出相关证据的,比如:有助于骨骼强壮,就可以查到这个品牌的食品是否含有钙、铁等微量元素,含多少;经济实惠,也可以查到这个品牌的食品与其它品牌同类产品相比,是否价格更加低廉,低多少,等等。

感性体验

感性体验,则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偏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有明确的支撑点,也可以没有。而且,这种体验可能在不同的消费者身上都有所不同。

仍然以上面的食品品牌来举例。像“清新的”、“健康的”、“专业的”、“时尚的”等都属于感性体验范畴(如上图)。

大家仔细看,也许能发现,在上图中的感性体验里至少有两种体验是自相矛盾的,即:“纯朴”和“时尚”。这就是感性体验的特点。同样的东西,一个消费者认为“很时尚、很前卫”,但另外一个消费者却觉得“很纯朴、不张扬”。所以,在“感性体验”里难免出现这种看上去互相矛盾的词汇。

均衡是金

如果我们假设,对一个品牌而言,理性体验和感性体验不均衡会怎样?我们继续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明。

假如这个品牌只有“理性体验”,没有“感性体验”会怎样呢?

在这种假设下,这个品牌也许仍然能卖货,因为它的“天然”、“品质好”、“价格便宜”等体验足以让消费者发生重复购买。

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就是给人感觉这个品牌“死气沉沉”、“中庸乏味”,在消费者心里它就是一个商品的名称而已,很难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将来在市场上出现另外一个品牌同样能够满足这些“理性体验”的时候,消费者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它。

所以,只有“理性体验”,消费者是不会产生忠诚的。

那么,没有“理性体验”,只有“感性体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那就成了“阳春白雪”、“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经受不住消费者的“考验”,终究也会被抛弃。

假如你是消费者,看到这个品牌的产品,包装非常好看,让你体验到一种“清新的”、“专业的”、“活泼可爱的”形象,但你打开包装一喝却感觉到很难喝,而且让你产生一种怀疑“这个产品是用香精和色素勾兑出来的”,你会继续消费吗?不会。

所以,只有“感性体验”也不会走多远。

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费伦理 消费异化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一、消费与消费伦理――消费是一种伦理现象

1.消费是人类的基本属性

消费是人的基本属性,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活动,是人与动物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基本途径。但是,人与动物的消费又具有根本的不同,这就是消费伦理。我们将消费伦理定义为人们对于消费内容、消费方式、消费水平等问题的总的态度与看法。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和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前提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材料,即物质生产。”消费具有自然性,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为社会的物质生产提供动力,影响着物质生产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2.消费是一种伦理现象

从自然、社会、经济、心理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人类的消费过程体现了消费主体与消费对象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人类的消费――消费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具有特定的生理、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行为过程。人类的消费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现消费的“质”,即消费的是什么;二是体现消费的量,即消费的数量。与此相应消费伦理也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实现消费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二是实现消费在道德上的正当性。消费是一种伦理现象,而消费行为的进行更需要一种伦理规范作为指导。

二、当今中国社会的消费误区

我们在引进西方工业模式和先进技术的同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影响。中国社会的消费观念与西方消费观念不断冲突与消融,多种消费伦理观交互混杂,在消费上迅速出现了异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落后的消费理念

消费社会的理论认为,只有消费才是生产的目的,只有消费才能够拉动内需,才能够真正的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生产企业提供应接不暇的广告诱惑、价格诱惑,不断创造消费机会;银行业大肆鼓吹超前消费,千方百计地策划营销方案,刺激消费,同时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信贷业务……于是现今社会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消费理念,盲目跟从西方消费主义的过度消费和片面理解“勤俭”的限制消费。

2.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恩格尔系数偏高。恩格尔系数偏高表示精神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偏小,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约在30%以上,而农村人口的恩格尔系数则高达40%,消费结构严重失调。

3.不健康的消费方式

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指南”。在消费过程中,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社会陋习。婚娶之事,大置嫁妆,大送彩礼,大摆筵席;为死者大办丧事、大修坟墓,甚至出现了为活人预修坟墓的现象;占相问卜看风水,大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健康的消费方式不仅污染了社会风气,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腐败,一些消费中存在着严重的公款消费,公款消费又滋生更为严重的腐败,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三、如何构建和谐的消费伦理观念

1.提倡和谐的消费观念

(1)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勤俭节约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国家角度看,节俭可以促进清正廉洁的行政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从社会角度看,节俭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稳定;从个体角度看,节俭可以对各种非必要的物质欲望进行约束,打好道德自律的基础。

(2)加强公民法制教育,提高个体维权意识。根据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应该与自己的付出的价值相等,当出现不等值的情况时,消费者就有权向商家进行投诉和申请赔偿,而不应该是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的忍气吞声、吃哑巴亏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应该认真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建立和谐的消费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精神性的需要是高于物质性需要的,这就意味着精神性需要应该在物质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成为主导性的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消费方式中的“科学”不仅应表现在消费水平上,更应该表现在消费结构上。根据社会发展的现有水平来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共同发展。

3.形成和谐的消费方式

(1)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消费状态,它把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都限制在现有生态环境可持续支持人类的生产活动的范围内。适度消费反对奢侈过度型的消费,适度消费也不提倡过度节俭型的消费,因为那样会抑制生产生活的发展。适度消费不仅符合人的本性,同时更符合自然的本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可持续消费。当前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是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基本目标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的一些不良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逐渐冲击着我们,致使生活中的浪费日益严重,超前消费、挥霍性消费、一次性消费等都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良好的消费方式在全社会进行推行,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消耗;经费管理

一、工程建设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的主要特点

(一)消耗性。工程建设部队行政消耗性经费从军事效益的整体和全局利益角度看,行政消耗性经费所占比重一般要小于工程建设经费,工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工程项目建设所需,属于专款专用。真正维持工程建设部队正常运转是建设单位管理费及其他管理费,均属行政消耗性经费。从单位部门的局部效果来看,行政消耗性经费大多为一次性消费,即投入使用后便消耗掉了。一笔经费开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这项经费活动的终结,其投入不会转化或形成新的资产,没有保值增值功效,也不会形成很明显的实物成果。

(二)复杂性。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涉及面广,其保障类型复杂。既有一次投入,重复使用的,即耐用的消费品,如办公桌椅;也有低值易耗品,一次领用,直接消耗。既有通过现金或银行存款直接结算开支的,如电话费,也有转化为物资,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开支,如笔、墨等。保障类型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经费开支标准不便于制订和控制,经费的使用也难以细化到各实物主体中,最终导致经费开支不易把握,管理难度加大。

二、军队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会议费、招待费限额控制不住,超额使用经费现象较为严重。会议费、招待费开支数额较大,是当前部队经费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

2 报销出现挤占其他科目现象,“隐性”支出问题不容忽视。军队行政消耗性开支经费来源有限,而实际开支数往往比较大。特别是在军队不经商,全部“吃皇粮”的情况下,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正常经费来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需要。

(二)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乏力的原因分析。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一直以来是困扰部队工作的“大难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思想认识“浅”,执行制度“软”,管理方法“粗”,财务监控“散”,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1 思想认识不到位。从主观思想意识来看,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认识不够。表现在:一是对制度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落实制度与制度本身的“两张皮”。

2 规章制度不完善。任何制度和体制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为经费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部分“钻制度空子”的官兵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三、强化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确定经费使用限额。预算管理是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龙头”,各项经费的开支,必须严格按年度预算执行,只有在预算范围内进行,才能既保证事业任务圆满完成,又确保各项经费不超限额、不超比例,达到上级所规定的控制要求。行政消耗性经费限额管理,就是由财务部门根据本年度各事业部门的业务经费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核定行政消耗性经费指标数额,对其实行限额管理。它是加强事业经费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对行政消耗性经费实施供应与管理的一种经费管理方法。在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下,实行经费限额管理就是要做到:完善现行的会议费、招待费限额管理办法,对办公用品、邮电通讯、编外车辆维修等方面的开支,逐步纳入限额管理范围。

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税、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禁摩令、税目改革

消费税分货物税和特别消费税,我国开征的消费税属于特别消费税,即其征收范围具有选择性,按照《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14个税目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摩托车。消费税税率采取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相结合的征收方法,对不同种类、档次的消费品,依据市场供求情况、消费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税率、税额。从这些税目来看,我归类主要分为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消费品、奢侈品、高档产品、危险和资源消耗品。剩下一个税目摩托车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细细想来,又什么都不算。

摩托车的消费需求和上路困境

《暂行条例》规定,税目当中的摩托车分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两种。对于最大设计车速不超过50km/h、发动机气缸总工作量不超过50ml的三轮摩托车不征收消费税。摩托车适用比例税率,气缸容量在250毫升(含250ml)以下的适用3%的税率征收,气缸容量在250毫升以上的,适用10%的税率征收。2008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已达2750万辆,出口980万辆,从业人员150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出口大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现行的中国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面向县级城市,农村方向。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以北京为首的很多一线城市都实行“禁摩令”。但小排量得摩托车是获得国家的生产许可及符合国家所制定的各项产品质量和环保国家标准的,这些城市的“禁牌”、“禁行”地方政策严重影响了摩托车的分布情况。污染、拥挤、事故是这些地方政府给出的看似不错的理由,但比较看来,这只是欲加之罪罢了。不能否认摩托车会带来空气污染,但汽车的尾气污染肯定比其更为严重;同样拥挤绝不是小巧灵活的摩托车带来的,汽车的尾大不掉和城市道路的规划和交通管理问题更是主要原因;至于事故,据交通部门自己的统计数据,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大大低于与汽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甚至大大低于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究其原因,还是政府保护本地公交、出租车业、取得更多的收入,才产生了具“具中国特色”的规定,试问比中国很多大城市更为优秀的巴黎、新加坡、洛杉矶怎么没有所谓的“禁摩令”。

“委屈”的摩托车消费税

相比起消费税税目中的游艇、高档首饰等奢侈品,摩托车在中国平均卖价水平一般在3000-5000元左右,若按10%征税,买一辆摩托车要缴纳300-500左右的消费税。而目前的摩托车适用范围来说,主要是在三线城市、县级市、乡居多,也就是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在使用摩托车,多征的300-500元消费税税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还没购置税、燃油税,牌照费,公路维修费,这笔消费税等于是雪上加霜。

站在高一点的角度来看,国家征收消费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正确的消费方向!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还能算得上是高档消费品,目前摩托车已经和其他家用电器一样成为大众消费品,摩托车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广。这样变动迟缓的税法法规,高税负和税率10%的“一刀切”,使得《条例》所谓的科学性、合理性都随之丢失,同时反而会制约这摩托车行业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增长。摩托车征收消费税已经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水平了,它是一种生产和交通,不是奢侈品。

取消摩托车消费税的呼声以及政府反映

取消摩托车消费税,此前不少摩托车企业一直在呼吁。一家总部在浙江的摩托车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只有摩托车消费税和购置税减免之后,摩托车下乡才能摆脱尴尬的地步,农村消费者购买摩托车之后上牌申报补贴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对我过摩托车出口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官员表示:中国下一步税务该改革的核心就是完善消费税!将普通消费品从税目中剔除,将一些高档的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扩大税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表称:将对制约摩托车发展的消费税进行调研,其结果将成为国家调整消费税的重要依据。从中可以看出,摩托车消费税亿严重制约了我国摩托车行业近几年的发展,税务调整变革的“慢半拍”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对摩托车消费税改革或取消的看法

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需求不断的大环境下,各个行业对国家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的贡献都应给予合理的评判。在我看来,不须急于一时把摩托车消费税取消,应先调整摩托车税率和征收标准,然后再慢慢取消对其所征消费税,这样更有利于发展的稳定性,避免投机行为的发生。具体做法可以是:

(1)区分高档摩托车和普通摩托车,由于有些摩托车也属于高档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同时在税率方面减负,对于高档摩托车税率相对高,对于普通的摩托车可以考虑低税率或免税。还可依据摩托车的排放量来征收,对于排量大的多征,排量小的少征。使税负达到合理的状态,当然这是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因为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在取消摩托车消费税的阶段,可以在摩托车燃油税等方面做出改变,适当提高在这方面的税负,一来可以缓冲或避免减免摩托车消费税所带来的疯买摩托车现象,也可以冲抵减免摩托车消费税所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建少。虽然这个方法看起来很难实施,但依据摩托车排量和耗油量来多征收其消费税还是可能的。

(3)对于摩托车购置税,我觉得也应该减免或取消,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确实已经成为了每家每户的普通消费品,所以取消摩托车消费税而继续征收购置税也相当于改革的虎头蛇尾。对比与对汽车所征收的车船税,目前看来也出现不少问题,2011年2月25日人大通过的车船税7级税额提案,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能买几百万豪车的车主对于增加的几千元车船税来说就是九牛一毛,二真正伤害的的还是那些小排量的汽车,这些车主是受价格影响最大的,稍微的变动就能影响其偏好。这并不是说车船税一无是处,只不过还是有局限性,所以,摩托车消费税的改革也应以此为戒,争取向一种多赢的方向发展。

在税目的不合理,全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取消摩托车消费税多年呼吁声多方面因素的促成下,相信在税务改革“慢半拍”所带来的一系列教训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反复调研过后,分步逐步改革消费税最终取消摩托车消费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消费税暂行条例》也将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陈荣:《中国税制》,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