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表现特征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322-1

1智慧城市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智慧地球”首倡者的IBM公司认为,智慧城市可以让城市变得更聪明,这样一来,就像给城市装上“智慧的大脑、心脏与神经系统”,可以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并且效率极高。

智慧城市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各项研究与应用,研发城市智慧应用与系统,建立相应的城市试点进行实践。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讨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满足无所不在的信息连接,高效的政府管理与公众服务,高水平的生活品质,数字化民主决策,适宜的人力和社会成本,以及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它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城市对于人的存在价值,以及每个人对于城市的意义,只有当一个城市把对人力社会资本以及传统与现代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自然资源的智慧化管理有机融合,致力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高品质生活目标时,它才会被称为是“智慧”的。

2智慧城市的表现特征

2.1从空间形态上看

智慧城市应该是五大空间高度有机结合,这五大空间是:物理空间、地理信息空间(数字城市)、网络空间、时间空间、思维空间:

(1)物理空间就是指我们日常生活所在城市的建筑物空间,是市民居住、工作、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2)地理信息空间就是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把物理空间数字化、信息化而产生的数字空间(数字城市),数字城市空间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

(3)网络空间就是依附于互联网网络而存在的空间。网络空间的建设与安全维护己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的课题,其继为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疆土”,很多国家建立了网络警察部队和情报部队。

(4)时间空间就是按一定时间先后顺序描述事物或事情发生变化的位置和形态。

(5)思维空间就是通过数据的集中、共享,进而进行分析、处理、提炼、归纳、总结、演绎、提升,从而产生和挖掘新的信息、新的思维甚至是发明创造,思维空间集中了全人类的智慧成果。

2.2从目标和效果来看

一个智慧的城市应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的运行和管理高效;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政府服务市民,执政能力及公众形象提升。

智慧城市是按照城市科学发展的理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科技手段,在对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态建设、城市管理以及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做出最佳的智能响应,形成可持续的内生源动力,表现出人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生态化、协同化。

3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机理

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等为主要特征,尤其是对城市各系统的互联互通水平要求很高,强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注重社会的协同共享,涉及面十分广泛,这就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的综合性利用以及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由于标准化是一种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因此,可以利用标准制定的“最佳秩序”功能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融合共享等问题,以及利用标准化活动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优势建构、创新、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模式,两者间机理关系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技术性目标是解决“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也是实现智慧城市“全面感知、智能协同”的基础。

标准化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尤其对于技术标准来讲,这种作用的发挥就更为强大。同时,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又往往具有数字化特征,这使得相关标准与规范一旦制定,就可以在各领域统一地、无条件地、畅通地实施,发挥最优效应。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诸多领域,不同领域又具有各自特点,如何最大程度地消解各领域间的横向差异,构建共有、共享的基础性技术框架、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就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标准化活动可以在分析整合各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基础标准、设备与网络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等的基础上,提炼共性、优化组合,构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性、应用性、服务性标准化体系,为适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规范性指导。

最后,智慧城市建设属于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其中推广复制、示范试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标准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优势,将试点中有价值的、可充分利用的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规范,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模式,推动示范试点在更广、更深领域获得开展。

智慧城市是在政府的引领下,以智慧技术和智慧网络为基础,以打造智慧产业、共享智慧生活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是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智慧政府和智慧城市是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智慧政府目标的实现,也就促成了智慧城市这种新城市形态的形成。

智慧城市建设将催生以技术融合和集成创新为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产业应该借助智慧城市发展契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产业水平,完善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信息服务业智慧化,加快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育新型智慧城市产业,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

参考文献

[1]吴余龙,艾浩军.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2-25,29-30.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经济》: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8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完善,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否会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

吕卫锋:标准是为了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建设、系统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信息、遥感、通讯、城市管理和规划等诸多技术和领域,目前各技术领域内的标准种类繁多,成熟度不一,通过标准建设可以让大家统一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为智慧城市提供标准总体框架,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以及各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反映出智慧城市标准的全貌,并促进各系统之间的连接,更好地支撑各具特色的智慧应用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标准建设不仅不会造成智慧城市千城一面,反而恰恰会为不同的智慧应用提供发展的可能。

《经济》:完善指标体系对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您看来,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标准体系会起到哪些作用?

吕卫锋:高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率先做好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准备工作,而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在各项准备工作中又是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的。

首先,研究制定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明确了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管理者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结果做出客观、有效的评判,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设结果和建设效率。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是由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构成的,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科学量化、有效评估的方法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指南,将起到引领、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经济》:从各地乃至国外的经验来看,您认为具有哪些特征的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吕卫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符合《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特点和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经济适用,导向清晰,体现各部门管理及服务重点,满足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并能适度与国际接轨,可用于合理、客观地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现实水平与未来方向,引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123-02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积累,当这种推动力逐渐演变成一种智慧的成果,便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在智慧城市的理论指导下,普通群众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实现不间断的体验,而且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已经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工作也日渐深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要以现今的技术为依托,本文对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以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阐述。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指根据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根据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和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校、绿色的城市形态。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技术革命为根本指导,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革。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其建立在数字化城市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融合。另外,智慧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以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其充分展现了人类对城市信息的认知与利用,这也是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其中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

2.1 网络通信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以大量的数据存储作为依托,同时需要各个不同部门的协调维护,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必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只有具备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实现一个大规模的、统一的数据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源。从宏观上看,智慧城市可以看成一个空间基础信息框架,在该框架下将各种社会信息、网络信息以及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而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就是以无线化和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也是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链接的关键技术手段,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

2.2 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互联性和智能性作为基本的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则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利用感知设备和技术,通过对信息的识别、定位、传递等操作,实现物体与信息网络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以此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与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化连接,这对于现代城市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物体以及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了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巨大信息网络,从根本上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也实现了智慧城市由宏观向微观的跨越,并且促进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2.3 云计算技术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节奏不断加快,其所面临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全面解决方案,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云计算技术主要是通过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方式,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运算能力。对信息进行高效的计算和存储,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思想,其具有数据安全性高、客户端运行要求低、数据共享无障碍等特点。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云计算平台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全面的信息数据。

2.4 “3S”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柱技术。3S技术将卫星定位、传感器基础、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多个科学领域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了更高空间领域中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的传播与共享。GPS技术对传统测量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而且定位速度较快、精度较准,这是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GIS技术是智慧城市数据库管理的关键基础,其能够实现空间信息的直观表达,从而给予信息使用者更加直接的感受,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RS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数据基础,也是实现整个一体化数据采集的基本载体,通过现代科学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不需要与测量目标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电磁波分析的方法实现远距离测量。

2.5 数据挖掘技术

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大多包含空间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中,比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和事务数据库具有更丰富、复杂的语义信息。利用空间数据挖掘可从空间数据库中提取出用户感兴趣的空间模式与特征,空间与非空间的普遍关系及其他一些隐含在数据库中的普遍的数据特征,可提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使智慧城市真正成为智能化的空间咨询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更加智能和科学地为社会管理、企业决策和个人生活服务。

3 智慧城市实现路径

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以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渗透为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3.1 物联化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任何周围的环境因素植入到其感知器中,并且通过感知器的运转将这些静态的环境因素进行动态的反映。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其感知系统往往体现在城市的公共建筑、交通系统建设、水资源等各个领域中,在空气、水、道路、车辆、医院、工厂等多个以往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信息收集的数据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收集。在智慧城市的感知系统中,需要依靠各种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才能实现整个智慧城市感知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使用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机构和网络系统,通过无线设备实现数据的传递,以此来完成网络传感。

3.2 互联化

互联是将原本不处在同一时空或领域中的复杂的信息流和知识流进行连接与处理,从而实现对信息的优化。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借助相应的互联模型和互联软件,根据不同的领域,按照智慧性和广域性的特征进行分类处理。智慧城市所使用的事件处理软件通过传感器中输入的业务和数据信息,便可以通过集成软件将这些数据深入到不同的环境和情景中,以此实现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握。通过有效的信息互联化,能够将每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市信息事件,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关注到每个单独事件的数据库,利用其中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对问题的改进。通过互联化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对各项数据和事件的处理,其中包括事件和流处理、数据识别聚集和关联;数据建模和集成,包括针对域的信息模型、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与现有数据集成、联合数据管理;流程整合,包括扩展现有系统并启用新的业务流程、监控业务流程等。

3.3 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数据和事件进行处理,才能将城市中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利用不同专业的数据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智慧城市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特定的行业和部门,同时也涉及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智能化的应用便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特定信息处理的需要。智能化应用一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普遍性,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实现数据处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敏捷性和综合性,其能够在解决普遍问题的同时,根据决策会员的指示,实现不同特定信息的处理,以此提供各种最优化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智能化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移动电话、电视机等。

4 结 论

智慧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以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技术作为基本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个途径,将智慧城市的遥感信息扩展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将传统城市建设中无法实现的数据流进行全面的处理和传输,借助科学的算法和工具对其进行计算和汇总,通过结果预测和场景模拟的方法,实现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广泛性。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与实现,不仅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强,黄庆德.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2]胡登峰,黄庆德,戴强.基于期权理论的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投资决策研究[A].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

[3]袁远明.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4]徐静.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研究[J].电信科学,2013(2).

[5]段淑敏.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3(11).

[6]郦月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智慧城市”在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智慧城市的营造正成为全球城市之间竞争的基础要件之一,是证明一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名片”、是保持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然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2.1缺乏有效规划,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人力财力。2.2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能发挥综合效应。(2.3)缺乏完整、科学的标准化体系。(2.4)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上述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对“智慧城市”缺乏一个清晰的界定和宏观的把握,而且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缺乏认识。

3构建“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意义

3.1 “智慧城市”的构建将促进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将在从目前单纯追求城市物质空间“粗放式”“蔓延式”的扩张转变为“集约式”“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智慧城市”的构建将为城市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智慧城市”将城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以系统整体的高效运行为目标,有效地调动各个子系统的关联与相互作用,并建立有效且灵活的回馈机制。

3.2 “智慧城市”的构建将提高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度,有助于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3.2.1,“智慧城市”的构建将显著推动公共权力的透明化与城市决策过程的公开化。物联化和全面的互通互联,使城市公共管理的信息共享,提升了对于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监督能力与影响能力。最终实现了城市治理结构的扁平化,促进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绩效竞争与企业化管理改革。3.2.2,城市管理的“自治”特征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智慧城市”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公众将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者。

3.3 “智慧城市”的构建将使得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变成一个可实施、可量化、可实时评价的目标。

城市规划是关于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空间资源的分配和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选址等公共政策。需要对经济信息、地理、水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集成、互联。“智慧城市”是实现系统化、结构化、智能化整合数据,并通过数据建模等手段得出规划布局优化方案。“智慧城市”将通过对数据的定量化、模型化、可视化的分析,对当下的规划目标作出合理解答。比如在对老城区更新方面,通过区位功能定位的变迁,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政府可以指定定量化的城市优化方案,对各种功能的用地布局进行定量化的统计与安排。

3.4 “智慧城市”的构建将促进城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繁荣城市经济。

智慧城市和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芯片、光纤、传感器、嵌入式系统、超级电子计算机等大量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消耗,从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知识型就业岗位,促进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为城市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从而使得城市经济从高能耗、高污染、高碳排放的增长向低能耗、低污染、集约化、重内涵重质量的低碳可持续化增长转型。

4、“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信息安全网络的构建

信息的公开化和共享化带来了便利,同时增加了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如何设定好对城市的核心数据的访问权限,界定好公共信息的产权归属问题,划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边界,进行对信息的查询权、处理权、保管权等多项信息相关的权益的立法与司法,这些问题涉及信息安全,城市安全,国家安全。因此,构建信息安全网络应该与构建“智慧城市”同步进行。其中网络基础架构优化、网络设备安全、局域网访问限制、入侵检测/入侵保护系统部署等信息安全网络构建的关键方面尤其应该先行部署。

4.2 物联网的边界界定问题

即需要明确对象进行信息采集是否合法,那些可以被纳入物联网中来,这需要行业内的移动设备和服务运营商对客户的数据进行规范合法化的收集和分析处理。物联网的边界界定存在“主动物联”与“被动物联”两个问题,“主动物联”是关于哪些信息必须被强制加入城市物联网的界定,如是否在进行汽车销售时在车内装载传感器;“被动物联”则是指合理的物联信息采集过程是否会连带采集到私人信息造成对私人隐私权的侵犯,如手机作为传感器,当未经过机主同意,对其进行24小时定位追踪采集数据的话,对其私人信息,行程被“监视”是否合法。

5、结语与展望

“智慧城市”的构建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需要信息技术、智能终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智慧化产业等技术方面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制度上的配套安排,包括城市信息化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智能城市”的标准化框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数据安全与共享的监管制度等。 同时,“智慧城市”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建设时序进行精细的安排,且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建设成果是否实现了为全体市民所共享,因为,归根到底城市只有完成了惠及全体市民的任务才能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城市白皮书,2009,08.

[2]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2.

[3]姚万华.用智慧谋划“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1):32.

[4]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

[5]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您的城市有多智慧?帮助城市衡量进步.http://www31.ibm.corn/cn/services/bcs/iibv/pdf/how—smart_your_city.pdf

[6]陈铭,王乾晨,张晓海,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城乡规划与管理[J],2011,05.

[7]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27(12)

智慧城市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物联网

当前,世界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不断显现, 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发展方兴未艾,世界各国及各城市都在围绕智慧地球发展谋求新的突破。这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围绕智慧地球发展,美国已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盟宣布包括14 点行动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 i - Japan 战略2015 ,韩国通信委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新加坡正在推进智慧国计划,智慧地球最有可能从城市建设开始及实现。智慧城市 (Smarter City)建设将为城市转型发展及新一轮社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即智慧地球赢在城市。自从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讲话中将物联网列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随即掀起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热潮。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无锡、宁波、佛山等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方向。这一切预示智慧城市时代正在来临。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

一、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从功能角度看,智慧城市体系可以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应以下三方面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二、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1.“重项目,轻规划”。城市之间盲目攀比而一哄而起

当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门性规划尚未出台,现有规划主要对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智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做出了原则性和纲领性指导。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与320多个城市合作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很多城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就竞相上马立项施工,城市政府在建设中决策随意,智慧城市发展缺乏长远的制度保障,可能陷入“人走政息”的怪圈。

2.沿袭传统建设思路,“千城一面”格局显现

我国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由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建筑工程设计替代艺术设计,造成当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空前的创造,全球都缺乏可供参照的成熟模式。因此,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经验和思路,进而演变成路径依赖性,制约了城市的创新发展,导致各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同小异、功能重复,城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再者,城市同质化还将导致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沉沦,限制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1.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智慧城市之所以具备智慧特征,首先是智慧城市借助以 RFID 为主的传感器,它能够更全面地感知整个城市的动态信息,从而为城市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以往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搭建信息传输通道和建设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但这种数字城市大多只是部门内部的数字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融合较为松散,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而智慧城市则不同,从智慧城市的三层结构可以看出,通过在城市基础设施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负责收集来自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各方面的信息,信息统一由先进的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分析与结果传输分发,使得城市能够更全面感知和深入智能化。

2.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和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智慧城市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技术和标准的创新,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对发展智慧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共识,因此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集中区域及城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在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研发与教育的资源,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和专门的物联网工程学院,以 RFID 芯片、智能卡、读写器、RFID、集成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北斗卫星定位应用为重点,通过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产学研模式,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企业等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当今传统的城市发展及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路径,很多国家与城市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发展不同于以往城市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更先进、更全面、更综合、更高效、更便捷、更互通和更安全的现代技术之上,预示着城市文明新阶段的到来,同时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2009. 02,http:/ / ibm. com /cn/services/bcs. iibv.

[2]杨清霞. 怎样迈向智慧城市[J]. 决策,2009.12

[3]李虹. 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张福生. 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M].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