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护理;沟通技巧;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医院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人们对于体检流程中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大多数的护理不良问题源于护理沟通,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通过良好沟通来达到问题的调解。沟通技巧的运用考验着护理人员专业业务综合素养的积累,考验着个人的情商与智商,是护理培训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健康体检人群,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范围为18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0.2±4.8)岁;观察组年龄范围为19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38.6±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沟通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的沟通技巧,具体操作如下:

1.2.1 充分知晓体检者的需求状况

在体检护理操作中,需要充分的保持适当合理的沟通,首先沟通的起始应该以了解体检者需求为主,明确患者的求助内容。体检者的需求多样化,如体检流程的了解、内心的安慰与鼓励等,应该通过沟通来了解体检者的内心诉求,而后有的放矢。同时积极主动的询问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性,避免盲目性的协助而带来相反的效果[1]。

1.2.2 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

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众多,如言语语言、肢体语言,个人仪表等。语言上要保持亲和有礼的语句和语气,同时要充分通过体检人的语言方式、外形特征来判断其性格等综合情况,而后运用对方可以接受的语言方式提供协助,在沟通中,要依据体检者的面部表情、举止行为采用灵活性的沟通方式调整运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了解体检者自身语言中的潜台词,避免过激的言论导致体检人员受到心理上的刺激而引发不良问题。要充分通过合适的语言来提升体检人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语言使用切勿过多,需要保持谨言慎行的状态,沟通中避免随意性的语言或者轻浮的举止动作,要保证专业的对外举止仪表形象。充分的尊重体检者,避免打探体检者自身的私人问题,做好其隐私问题的保护。个人要保持衣着得体整洁,不佩戴首饰、不化浓妆,以舒适的个人仪表形象赢得体检者对个人形象的认可。相关行为举止要适宜医院环境,避免大声喧哗或者言语粗暴,举止要轻柔,力求保持医院安静的就医环境。对于年老体弱者要积极提供帮助,充分以患者需求和感受为服务出发点,多倾听或保持合理微笑来赢得体检者的舒适感[2]。

1.2.3 围体检期的沟通处理

一般体检前患者对于体检流程缺乏了解,要积极的提供流程介绍,或者在醒目位置放置清晰简明的流程图表,提升体检人员对于体检流程的了解程度,要充分的了解体检者的体检项目,要针对其情况做对应的注意事项说明,例如是否需要憋尿,是否需要空腹等情况要做事先的提醒式说明,让体检人员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来提升体检的顺畅程度,避免身体因素不合格而导致体检无法有效进行。体检后是否可以饮食或者休息时间要做好必要介绍,让体检者做好配合工作。对于医生预约情况做好提醒,明确医生坐诊时间,提供就诊的便捷[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两组护理效果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投诉与护理不良事件率情况

如表1所示,在护理投诉率上,观察组1.5%显著低于对照组9.5%,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

如表2所示,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8.5%,p

3 讨论

沟通技巧的运用需要护理工作经验的积累,需要对体检人员、体检流程、体检注意事项、医护人员情况等做全面的掌握了解,这样才能在体检者提出疑问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快速的反应解决。沟通技巧需要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护理工作培训完成,院方需要强化相关能力的培训,减少因为沟通障碍而产生的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布银娣,杨静,陈莉萍等.沟通技巧在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287-288.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 语言沟通 交流技巧

进入21世纪,语言交流能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点。公共关系其实是一项社会管理职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建立、公共的沟通、理解、接受、合作的关系形式,其中沟通和交流更是一种公共关系活动展开的重要形式和方式。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可以将其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传输,从而建立的了信任、理解等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交流和沟通技巧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公共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交流的形式和技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交流和沟通困难的现象,确保了公共关系的正常运行。

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

其实,公共关系与语言交通也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因此,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技巧和特征。语言最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中包括有:狭义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装饰语言等形式,运用这样的形式将其信息进行全面的传递,凭借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语言交流的能力。下面就对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大部分的时候,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为对我国合作者、竞争者。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对象和真个过程都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并且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特殊新嫩,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传递,适用于各种场合,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将合作者和竞争者等各个方面的群体,进行全面的结合,从而形成公共组织形式。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管的沟通的对象,还是沟通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重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语言沟通作为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为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形式。换句话说,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最终的目的。因此,在利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形式和场合的沟通形式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制定,不能是一层不变的,要针对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沟通形式和手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的展现了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的灵活性,为人们在进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技巧分析

技巧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要想全面提升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能力,就要对其技巧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下面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技巧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沟通技巧形式

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的形式,其中沟通语言技所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技巧内容,例如:表达技巧、倾听交技巧等个方面。人们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要在针对不同的沟通的对象和场合,制定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场合进行全面的判断,对于那些相对正式的场合,那么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度上的严谨性。但是,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非正式的场合,可以使用一些柔和的语气,这样可以充分的加强交流之间的气氛。另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差异性,制定良好的交流形式。但是,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人群,要尽量使用的缓和的语气,这样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沟通过程中的尴尬,也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形式,可以顺利的进行。

(二)非语言技巧形式

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说话的才是交流的唯一形式,非语言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眼神、表情、行动等各方面。因此,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形式。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若是具有良好的默契,那么一个眼神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抵过很多句话的表达。并且,若是在相对较大的正式场合交流的过程中,眼神的交流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所以,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应当对该项交流形式和技巧,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肢体上面的动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上的语言形式,加强对自己语言的表达,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特点和语言交流技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促进了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形式,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娅菲.试论公共关系中的语言沟通[J].云南行政学院学

报,2013,01:80-83.

[2]余尚清.公共关系沟通文章的特点及撰拟要求[J].郑州轻

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1-63.

[3]殷佳忆.公共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技巧[J].商业文化(上半

月),2011,07:394.

[4]郭惠民,廖为建,格鲁尼格.关于公共关系学若干基本问题

的国际对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4,01:37-44.

[5]王宇放.公共关系语言的特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15,02:47-49.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第3篇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护患关系是指在患者生病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既建立,直到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如何合理使用护患沟通方法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所出现的沟通技巧予以阐述。

1 当今护患关系现状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患关系出现了经济化、人机化、多元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趋向,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1.1 护士工作压力大

“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量太大”和“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均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前10 位[2]。护理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工作负担过重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3]。

1.2 护士本身的因素

如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护士的护理行为不规范、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护士的职业伦理道德缺乏、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高低不平、护士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

1.3 医护关系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协调的医护关系也会引起护患纠纷。

1.4 患者因素

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对患者角色的不适应、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常导致护患关系恶化。

1.5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现有服务设施、休养条件、管理体制与患者需求尚有距离,患者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不了解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对医务人员产生误会。

1.6 社会因素

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这些都是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因素。

2 一般沟通技巧解析

一般护患沟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

2.1 语言沟通

2.1.1 护患语言沟通的原则

2.1.1.1 一视同仁

对待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身份、受教育水平及所患疾病的患者均应同等对待,不分老幼尊卑,不论远近亲疏,都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询问病情、宣教指导等沟通工作。

2.1.1.2 不评论的态度

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当众评论、讥笑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及所患疾病等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2.1.1.3 富有同情心

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树立牢固的爱伤观念,对患者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使命感。

2.1.1.4 言行一致

护士要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以取得患者信任。要牢记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沟通才有实际意义。

2.1.1.5 保密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外,对于一部分患者还要对其病情保密,对于此类患者应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可口无遮拦,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

2.1.1.6 勿忘征询

在进行每项护理活动之前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患者配合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2.1.2 语言沟通的要求

①沟通双方要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患者对医学术语不能很好地理解易造成误会,如护士嘱患者进“半流食”患者误认为是让“吃半饱”。所以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并经常寻求患者的反馈,以明确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为患者所接受。②潜词造句简单明了,忌繁琐拖拉,使人产生烦躁心理。③传递的信息详实可靠,忌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概”、“可能”等。④语言表达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当患者问到我们不便回答的问题时,可采取“移花接木”等灵活的方法应对。

2.1.3 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只是听对方的语词,更要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患者所表述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据统计,仅10%的听者能做到有效倾听。要达到有效倾听,须注重以下技巧:①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的动作,如看表、东张西望等;②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③不轻易打断患者说话;④适当反应,如倾听患者说话时,可轻声地以“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正接受对方所述内容,并希望听他继续说下去;⑤仔细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患者交谈时的非语言行为包含丰富信息,它有助于护士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情感,如患者说“我很担心”,其面部表情、语调常可反映其情绪反应程度。

2.1.4 语言沟通中的具体表达技巧

2.1.4.1 主题交谈前的沟通技巧

①自我介绍——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或身份。②为患者选择恰当称呼——护士宜根据患者的个人背景选择恰当称呼,如老师、师傅、同志、先生、女士等,原则是称呼与患者的身份接近、有礼貌。同时注意与护士自身年龄等情况相适应。切勿直呼床号、病室, 以免遭至患者反感,影响护患沟通。③称呼以后的第一句话是引入交谈的开始,应解释或点明本次交谈的目的。要掌握和运用婉转的修饰艺术,如询问病情,要避免直接进入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可先询问睡眠、饮食情况,再计划下面谈话的内容。

2.1.4.2 转入正题的沟通技巧[4]

交谈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避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交谈过程中可通过征求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取得患者的看法。问题简短扼要,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2.1.4.3 交谈结束

①恰到好处地结束谈话,要在双方情绪较高时而不要在双方疲惫时结束谈话[5,6]。②不能突然结束谈话,应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具体的帮助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谈话的目的。如触摸式的打断或给予帮助(翻身、饮水等),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面部表情,以免伤害患者。③交谈结束时要总结主要内容,可约定下次交谈时间,或下一步护理工作方案。在交谈中为了不至于遗漏信息,护士可适当记录。④使用必要的客套话语,如“谢谢你的配合”、“有事请与我联系”等。

2.2 非语言沟通

护士擅长运用非语言行为,是体现其沟通技巧的关键环节[7],主要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双方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主要线索。护患沟通中,护士合理地控制其面部表情,能有效增进护患关系。如微笑虽能给患者很大抚慰;但若患者正在伤心处时,护士的微笑则会令患者反感。因此,护士应学会在各种场合恰当运用面部表情。若护士表情与患者情绪体验趋于一致,患者就会因护士的理解而欣慰。

2.2.2 目光接触

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护士的镇定目光,可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护士的热情目光,可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护士的鼓励目光,可给沮丧的患者重建自信;护士的专注目光,可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等。

2.2.3 身体姿势

护士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体态和运动体态等,应能给人以饱满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如步态轻盈,身手敏捷等。运用手势尤其要注重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

2.2.4 沟通距离

护患沟通的距离,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人而异。如对老年患者或患儿的沟通距离可近些,以示尊重或亲密;年轻护士对同龄异性患者沟通距离则不宜太近,以免造成误解。

2.2.5 触摸

必要、适宜的触摸行为,是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触摸可使患者感受情感支持与关注。如常抚摸婴幼患儿,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使之产生安全感和良好身心发展。又如定期给长年卧床不起的患者按摩,可使其愉快、舒适,唤起其珍惜生命。

3 部分特殊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3.1 面对护患冲突时的沟通技巧

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发生任何冲突,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与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非理智行为。处理护患冲突,主要可运用以下技巧。

3.1.1 深呼吸法

处理冲突最忌讳情绪激动、不冷静,而深呼吸是最有效控制激动情绪的方法。当个体自觉被他人激怒时,马上深呼吸,可达到快速控制情绪的效果。

3.1.2 换位思考

从患者角度理解其不满。如以上案例中的某护士,若能换位思考,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并非万分紧要),及时给患者补药;或实在一时走不开,先和颜悦色地解释,请患者理解或体谅,尽早给患者补药,即可完全避免此冲突。

3.1.3 转移法

若患者的不满并非真正指向你,而把不满宣泄于你,切不可针锋相对,而可把患者的不满再转移。

3.1.4 冷处理法

有时患者因疾病而情绪不稳定而对护士发火,如肝脏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此时护士宜采取冷处理方式,待患者冷静后,耐心分析、解释其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后果,通常可有效避免同类冲突的再次发生。

总之,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是护士优秀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其高超人际沟通能力的展现。

3.2 与部分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 与发怒病人的沟通技巧

倾听、接受、理解、帮助。

3.2.2 与哭泣病人的沟通技巧

宣泄、独处、陪伴、安抚、鼓励。

3.2.3 与抑郁病人的沟通技巧

观察、注意、关心、重视。

3.2.4 与有缺陷病人的沟通技巧

关心、气氛、方法。

3.2.5 与危重病人的沟通技巧

简洁、身体语言。

3.2.6 与不合作病人的沟通技巧

“请尽量说说您的看法、听您一说确实有问题存在”。

3.2.7 与要求过高病人的沟通技巧

“不过,我有这样的想法。”

4 总结

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较完美地展示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掩饰其个性的不足,培养和完善其个性品质。以上介绍的沟通方法虽然比较多,但在具体的护患沟通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医护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2):119.

[2] 徐征,孙宏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10:32-35.

[3] Bryant C,Fairbrother G,Fenton P.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ndworkplace descriptors on stress.B r JN urs,2000,9(13):876.

[4] 李花兰. 实施健康教育的语言沟通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6):1248.

[5] 曹秀君, 郭素玲, 王庆双,等.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23):5780.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任课教师;沟通艺术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的意义

“沟通”是人类交际的一种基本行为和过程,通过沟通,人们可以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和传递信息,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寻求共识,消除隔阂,化解误会,融洽沟通双方的关系。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我们适应时展、开展工作的基本技能。高校辅导员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从而使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化解任课教师与大学生的矛盾、冲突,促进任课教师赢得大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和谐师生关系。实践证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能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将辅导员工作落到实处;反之,则会严重削弱教师群体的战斗力,给班级建设和大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形成与任课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沟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认识上,重视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是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完善内心世界、规范外在行为、提高能力素质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但长期以来,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相关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中,我们往往在强调高校辅导员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忽略了任课教师在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应有地位和独特作用。任课教师是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旁观者,只教书、不育人。而高校辅导员常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唱“独角戏”,辅导员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二)在实践上,缺乏有效的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技巧,否则,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高校辅导员在任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承担着化解任课教师与大学生的矛盾、融洽二者师生关系的重任。但在实践中,一些辅导员由于未掌握好与任课教师沟通的技巧,而夹在他们之间左右为难,或是和其中一方贴得过紧,不知不觉中把另一方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是两边都不落好。这就必然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难以很好地落实辅导员工作。

三、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沟通的艺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和改善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认识上,要高度重视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任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作用,对促进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良好协作,进而提高大学生管理的水平,意义相当重大。在观念上,要充分认识到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纠正以往“唯辅导员”的思想倾向。辅导员不应在大学生思想指导与日常管理中唱“独角戏”,要切实开展与任课教师的良好沟通,融洽与之的协作关系,使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指导和日常管理中来。

(二)在实践上,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沟通过程中,不同的沟通方式来实现同样的目的,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了使沟通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辅导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1.认真倾听。

一个好的沟通者,先必须是一个好的聆听者。倾听是赢得信任和尊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妥善地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要求辅导员在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过程中,注意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神情专注、认真,中途不要打断对方的说话或插话,以免打断思路;适当的时候,要轻声附和或点头、微笑以示赞同。

2.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反映。任课教师在与大学生的接触,实际上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当任课教师与大学生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往往会令其产生不愉快的主观情绪。面对他们的抱怨和批评,辅导员不要急于辩解,要虚心、耐心、诚心地听取其批评和意见,事后,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向其解释和说明。

3.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最基本的手段。良好的语言沟通能迅速、准确传递沟通双方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帮助双方形成对彼此的信任。在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过程中,要尤其注意语言的运用。用语要真诚、礼貌、委婉,切忌虚情假意、无理。语调要柔和,忌使用伤害性语言,绝不能讲有损任课教师自尊心的话,话语中要处处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同时,可适度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沟通时,要注意微笑、目光交流、手势姿势等细节。

4.搭建融洽任课教师与大学生关系的平台。

任课教师与大学生的接触大多仅限课堂,少有与学生谈心、交流的机会。辅导员应努力创造机会,通过多途径、多载体增进他们的师生情谊。如组织学生自制节日卡片,唱生日歌,邀请任课教师参加专题班会或节日活动,安排适合任课教师的节目,把任课教师分别安排在各学习小组中,让师生一起开展活动。当任课教师有困难时,引导大学生向其提供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如看望生病教师等。

结语

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是辅导员工作的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做到:认真倾听;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搭建融洽任课教师与大学生关系的平台。这有利于化解任课教师与大学生的矛盾、协调任课教师与大学生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将辅导员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虹. [J].沟通无极限——浅论高校辅导员的沟通技巧.世纪桥. 2008(5):93-95.

[2]魏艳. [J].浅谈师生沟通的技巧.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9):45-46.

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沟通技巧 门诊 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它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1 注重“首轮效应” (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1.2 要加强护、患有效沟通 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护士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直接帮助者。能用语言和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生理、心理病痛,解决患者进入医院所产生的迷茫、疑惑和问题,护士的观点必须明确,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若连自己都不清楚问题,讲出来一定没有说服力,要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让患者理解、明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可见准确的语言解答或者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和谐沟通的纽带,在和谐沟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要进行沟通技巧及方法的训练 沟通技巧及方法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调过高易刺耳,引起反感,过低使人沉闷或听不清,对病人用鼓励和愉快的声音,有时可伴以微笑,用它配合优美的词汇以影响对方,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1.4 护士与病人情感交流的沟通技巧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如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病,加之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多数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故容易将一些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对这些患者要采取以“情”感人的对策,把“情”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搀扶动作,一下轻拍肩膀的鼓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对待,都会拉近护患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1.5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沟通过程中使护患关系得到升华 护士在进行沟通时,要能体现出护患的双向价值观,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要注重细节。护士要在沟通过程中将病人看成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一个整体的人,去尊重、爱护她,只有这样,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病人都会乐意接受,护患关系在和谐沟通中才能得到升华。

1.6 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 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 小结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1],它能帮助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语言沟通艺术,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生活、心理和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对“护士角色”的期望,才能无愧于人们赋予护士的“白衣天使”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