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摘要:本论文概述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总结了根据授课对象不同采取分层次研讨式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效果,指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所需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研讨式;食品微生物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5-02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实现了食品生产的平稳增长,食品行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食品消费需求将有刚性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会继续加快;产业将进一步整合集聚。食品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大课题。食品微生物学,是国内外食品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必考的重要课程,是食品类专业中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重要纽带。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组,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不同层次的食科类专业学生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不断总结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经验效果,以期在食科类专业教学中推广,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研讨式教学,起源于德国大学,到第20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目前逐渐在国内高校推广[1]。对大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此外也促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2]。因此,研讨式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讨式教学在不同层次学生中开展的研究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不仅是食品类专业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与饮食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拓宽它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探究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亮点、热点、基本点等,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分析。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涉及食品相关专业的多个层次,如湖南农业大学校本部一本学生、国际学院二本学生、东方科技学院三本学生。因此,必须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态度、目的和习惯等多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所以,食品微生物学教学需根据学生不同,教学目的是不同的,采取不同的研内容和形式等。

1.针对一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意识直接决定着其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一本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自主和自控能力强;对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非常关注,对行业动态了解甚深,视野非常开阔,且危机意识强。因此针对一本学生,可以展开文献式、进展式、热点式、案例式等形式的研讨教学。以文献式、进展式研讨为主,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优势,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引领学生走向科技前沿,又能扩充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学习内容。关于文献式、进展式研讨,国内外还没有太多描述,但在国内外很多研究生团队中这种模式被采纳的很多。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也可以参考这类方法,教师提供相应的中英文优秀科研论文或者前沿进展资料,学生就文献发表认识探讨。培养学生阅读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同时接触教材以外的新知识,加强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热点研讨则结合前沿科学和社会需要,激发学生及时关注社会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设计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相关的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生物防腐剂等进行研讨,开阔学生视野,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环境,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会局限于课本和资料,不会形成学习优秀却性格自私而冷漠的情况。同时,本课程通过部分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角色,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鉴于一本学生知识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强,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式研讨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案例,如以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解决工厂食品腐败问题,建设某已发酵食品生产线等为案例,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一本学生的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新颖前言,学生自主学习程度高,老师以引导为主,课堂教学师生都收获颇多。

2.针对二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国际学院的二本学生,普遍家庭条件好,学生个性鲜明,聪明灵活,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个性懒散和自控能力较弱,对学习的兴趣不能持续,知识掌握凭个人喜好,部分感兴趣的章节或者科目知识掌握牢固,部分趣味性不够的章节了解不深。因此针对他们,展开以热点式、情景式、案例式研讨为主。热点式研讨可以进一步发挥这一层次学生思维活跃和表现欲强的特点。同时,对一些趣味性不强的知识点,设置情景式研讨,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克服懒散、自控能力不强的缺点,为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场景设计,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教学成效。如粮库储藏中防霉技术、生产车间的微生物控制、草莓蓝莓等水果采摘后的保存,甜酒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等情境设计,从而让学生主动掌握有害微生物的控制。而案例式研讨主动是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合适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如设计家庭剩饭剩菜的处理、超市酸奶的选购、面包的制作等案例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热点式研讨在这类学生思维活跃的基础上,以启发为主;情景式研讨在这类学生学习兴趣不一、自制力不强的条件下,以带动、强制式为主;案例式研讨,综合考虑实际问题和理论支撑,充分考虑学生懒散又活跃的特点,设计合适难易程度的案例,课堂教学老师以引导、参与和监督为主,教学效果良好。

3.针对三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三本学生,较之一本、二本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参与和互动程度不高,且这类学生家庭条件好,学习和生活的依赖性强。针对这类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既要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又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他们的课堂主要以专题式、实验技术式研讨来巩固基础,以情景式和案例式研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题式研讨: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分为专题研究和讨论,在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中可以注重专题讨论,老师引导全班就相关专题进行研讨,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如可以把微生态与食品酿造、微生物与机体免疫、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章节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同时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与实验紧密相连,理论联系实验,进行实验技术研讨。如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菌种鉴定等相关内容可以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提高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可以把热点问题、特殊案例引入到情景模式中,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角色,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如设置酸奶的制作技术、粪便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等案例或热点,启发学生关注书本外的知识。总之,针对三本学生的课堂,老师以主导教学、参与研讨、启发思考和监督执行为主,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方式:研讨式,让学生参与到授课中来,并养成乐于探索研究、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本教学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尝试了文献式、进展式、专题式、热点式、操作技术式、情景式和案例式研讨形式,受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喜爱,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教学改革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效果评价一时难以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既要合理设置课程考核项目,又要在学生中展_广泛调查,以学生的成长收获来评判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一、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理念

1.强调课程理解的综合性。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少考虑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和综合的理解。STS课程的综合理解在高职微生物中的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尽可能给学生以宽泛的生活和认识方式。第二,不是把知识看成分离的、独立自主的体系,而是强调知识的多种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例如,电子显微镜,气相、液相色谱技术,与物理、化学、生化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协作,都对微生物的向前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2.倡导课程教育的多元性。多元性是一个很难明确定义的概念,有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政治的多元性、价值系统的多元性等等。对于高职微生物来说,STS教育的多元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思想。STS教育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和社会行动密切联系在一起,高职微生物中,如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揭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免疫学防治和诊断,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病原菌对人体的感染途径及致病性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知识与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其次,体现了伦理和道德的多元性。STS教育倡导科学教育领域渗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理念可以在微生物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如微生物对艾滋病、淋病及其病原菌HIV、淋球菌的传播与感染的分析,使学生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方面接受深刻的教育。

3.注重课程组织的开放性。STS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结构、内容,还是课程的组织、功能,都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和体系。例如,美国的CHEMCOM课程,是化学领域中的STS课程,在结构上,其编排是非线性的,它由八个单元构成:“供水的需要”、“保护化学资源”、“石油:是燃烧还是修建”、“养活我们的社会”、“我们世界中的核化学”、“化学、空气和气候”、“我们的健康和化学”、“化学工业:前景和挑战”。这八个单元是按照主题需要安排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结构安排。传统科学课程往往是预先制定一种课程的结构,在这种课程框架的限制下,课程的所有调整和修改都在这种框架中进行。STS视觉下的微生物课程也应该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结构,随时准备接受外部的信息,对课程作出适当的调整。这一点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肩负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双重负担。

二、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设计

1.确定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不管是英国的SATIS课程,还是美国的CHEMCOM课程,由于新的信息不断加入,可能使整个课程结构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时似乎杂乱无序,无规律可循。对于英美国家来说,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会促使人们试图寻找更为合理的课程结构,这就保证了STS课程始终处于发展和更新的状态,使课程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发展历史及学生思维习惯不同于英美国家,我们的STS教育应该是形成和维持我们国家的文化,当我们在构建我们的STS课程时,我们要考虑学生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及目前的思维特征。新课程的构建犹如新生命的产生,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确定犹如新生命的定形,我们筛选新信息纳入其中犹如给新生命补充营养,使我们的课程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前,我们应确定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微生物学”课程是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相关的后续的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制药工艺学和专业实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新研制的《微生物课程大纲》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加注重社会的需求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职业迁移的能力;新加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期望每个学生通过学生本课程,能对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有更多的思考;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2.从STS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设计课程。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是体现了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对忠实取向而言,学生是课程开发和被加工的对象,我们设计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实际,具较强的可操作性。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必须及时地修改和加工,使课程与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相互适应。由于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课程创生取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地方上的制药行业,还要关注全国的甚至是国际上的制药行业,适时地把新信息纳入我们的课程。

我们新研制的《制药微生物课程大纲》由四个单元构成:“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台州的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定30学时,对于提高学生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科学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制药中的微生物学检查和菌种选育”是直接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设计的,定10学时。“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与“台州的微生物工业”是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共8学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每个单元在微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侧重基础课的教学。这个单元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分类鉴定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性。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把原先纯粹客观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转变为社会背景下的科学概念的学习,以达到对学生实施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目标,这是STS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侧重与专业课的联系。这个单元主要阐述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通过对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危害的分析,不仅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使学生在看待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时,不再是机器的不同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生态的价值观。

“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本单元简要介绍制药工业中的新型发酵技术、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工业微生物的展望,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不断提高微生物菌种的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发现更多的微生物来源的新药,是生物制药工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故步自封只能自取灭亡。

“台州的微生物工业”简要介绍相关的企业及微生物制药技术概况,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三、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实施效果

1.以新思想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传统教学局限于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改革,我们摆脱了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找出一条融人文教育于科学教育、融国际化教育于本土化教育的适合高职制药专业的微生物教学的可行方案。

2.精简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内容偏深且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利用。经精选的课程内容,做到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各课程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为基础,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和知识衔接的必要基础为依据,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强调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教学的风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摘 要: 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对探索生命的起源、微生物的育种及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及其应用,从定义、分类与应用前景几个方面,介绍部分极端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情况。

 

关键词:极端微生物;极端环境;分类;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06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绝大多数生物都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诸如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射强度等环境。凡依赖于这些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为嗜极菌或极端微生物。由于它们在细胞内造、生理、生化、遗传和种系进化上的突出特性,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上有着巨大的潜力[1]。

 

1 嗜热微生物

1.1 嗜热微生物的定义及分布

嗜热微生物也被称为嗜热菌或者高温菌。嗜热微生物主要分布于温泉、堆肥、煤堆、有机物堆、强烈太阳辐射加热的地面、地热区土壤以及陆地和海底火山口等高温环境[2]。

 

1.2 嗜热微生物的分类

嗜热微生物分为耐热菌、兼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极端嗜热菌、超嗜热菌,根据嗜热微生物对高温环境的耐受程度不同,学者们作如下的区分(表1)。

1.3 嗜热微生物的应用

1.3.1 嗜热酶及超级嗜热酶 嗜热酶(55~80 ℃)和超级嗜热酶(80~113 ℃)具有与普通化学催化剂不同的高催化效率、很强的底物专一性、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这些酶在食品工业、造纸工业、烟草业、石油开采、医药工业、环境保护、液体燃料的开采、能源利用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2 抗生素 嗜热微生物生活在高温环境中,能够产生多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其中有一部分是抗生素类,为目前抗生素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1.3.3 嗜热微生物菌体及其它活性物质 嗜热微生物菌体可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同时嗜热微生物在高温的条件下还会产生维生素等物质。

2 嗜冷微生物

2.1 嗜冷微生物的定义

嗜冷微生物是适应低温环境生活的一类极端微生物[3]。

2.2 嗜冷微生物的分类

嗜冷微生物分为专性嗜冷菌、兼性嗜冷菌、极端嗜冷菌、耐冷菌,根据嗜冷微生物对低温环境的耐受程度不同,学者们作如下的区分(表2)。

2.3 嗜冷微生物的应用

2.3.1 环境保护方面 通过嗜冷微生物产生的冷适应酶来实现低温下的污染物生物降解。

2.3.2 食品方面 嗜冷微生物常用于牛奶加工业、果汁提取工艺、肉类加工业、烘培面包工艺、乳酪制造业等食品制作方面。

2.3.3 生物技术方面 嗜冷微生物也用于生物降解或生物催化。混合培养的专一嗜冷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扩增和接种产生的酶可提高不耐火化学药品的降解能力。由于嗜冷微生物的特殊蛋白质结构,嗜冷微生物在生物催化方向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更好的应用前景。

 

3 嗜酸微生物

3.1 嗜酸微生物的分布及定义

自然界存在许多强酸环境,如废煤堆及其排出水、酸性温泉、废铜矿、生物沥滤堆及酸性土壤等。其中,许多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会产生酸性环境。生长在酸性环境中的微生物被称为嗜酸微生物[4]。

 

3.2 嗜酸微生物的分类

嗜酸微生物分为嗜酸型、耐酸型、极端嗜酸微生物,根据嗜酸微生物对酸性环境的耐受程度不同,学者们作如下的区分(表3)。

3.3 嗜酸微生物的应用

3.3.1 在冶金方面的应用 冶金方面利用嗜酸微生物是将贫矿和尾矿中金属溶出并回收,即我们常说的生物湿法冶金。 

3.3.2 环境保护应用 利用嗜酸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而且处理成本比传统方法要降低很多。

3.3.3 能源应用 利用嗜酸微生物为催化剂,可以构建成为微生物燃料电池。

4 嗜碱微生物

4.1 嗜碱微生物的定义

一般把最适生长ph值在9.0以上的微生物称嗜碱微生物[5],其所耐ph值可高达10~12。到目前为止,嗜碱微生物还没有确切的定义。

4.2 嗜碱微生物的分类

嗜碱微生物分为嗜碱菌、耐碱菌、专性嗜碱菌、兼性嗜碱菌,根据嗜碱微生物对碱性环境的耐受程度不同,学者们作如下的区分(表4)。

4.3 嗜碱微生物的应用

4.3.1 发酵工业 嗜碱微生物可以作为许多酶制剂的生产菌。如洗涤剂酶和环糊精的生产都是利用嗜碱微生物的胞外酶获得的。

4.3.2 造纸工业 嗜碱微生物被应用于革脱脂、造纸木浆脱脂等。

4.3.3 其他方面 嗜碱微生物和碱性纤维素酶在碱性废水处理、化妆品、皮革和食品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用途。在环境保护方面嗜碱微生物可发挥巨大作用;碱性淀粉酶可用于纺织品退浆及淀粉作粘接剂时的粘度调节剂;用于皮革工业中的脱毛工艺以提高脱毛效率和质量,利用嗜碱微生物进行苎麻脱胶。

 

5 嗜盐微生物

5.1 嗜盐微生物的分布及定义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含有高浓度盐分的环境,如美国犹他大盐湖(盐度为2.2 %)、著名的死海(盐度为2.5%)、里海(盐度为1.7%)、海湾和沿海的礁石池塘等。在这些高盐环境中仍然存在许多抗高渗透压微生物,即嗜盐微生物。

 

5.2 嗜盐微生物的分类

嗜盐微生物分为弱嗜盐微生物、中度嗜盐微生物、极端嗜盐微生物,各自最适生长盐浓度如表5。

5.3 嗜盐微生物的应用

利用菌体发酵,可生产高聚化合物。除去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用于开发盐碱、生产嗜盐酶。嗜盐古菌和紫膜蛋白能通过构型的改变储存信息,可作为生物计算机芯片的新材料,还可用于高盐污水的处理。

 

6 嗜压微生物

6.1 嗜压微生物的定义

需要高压才能良好生长的微生物称嗜压微生物。最适生长压力为正常压力,但能耐受高压的微生物被称为耐压微生物。

6.2 嗜压微生物的分类

嗜压微生物分为耐压菌、嗜压菌、极端嗜压菌,各自的最低生长压、最适生长压、最高生长压如表6。

6.3 嗜压微生物的应用

耐高温和厌氧生长的嗜压菌有望用于油井下产气增压和降低原油粘度,借以提高采油率。日本发现的深海鱼类肠道内的嗜压古细菌,80%以上的菌株可以生产epa和dha,最高产量可达36%和24%。已经有人通过基因重组,使这些菌有效生产dha。另外,嗜压菌还可以用于高压生物

反应器。

 

7 抗辐射微生物

7.1 抗辐射微生物的定义

对于辐射这一不良环境因素仅有抗性或者是耐受性,而并非具有“嗜好”,我们将这一类微生物称为抗辐射微生物。

7.2 抗辐射微生物的分类

抗辐射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异常球菌属的抗辐射微生物,另一类是其他属的原核抗辐射微生物。

异常球菌属的抗辐射微生物是包含抗辐射微生物最多的属,截止至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48个种。而其他属的原核抗辐射微生物以thermococcus和红色杆菌属的抗辐射微生物的辐射抗性水平最高。

 

7.3 抗辐射微生物的应用

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的监测。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抗氧化药物的开发、疫苗的开发应用、保健品的开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培育具有抗辐射特性的农作物。在其它领域的应用:防晒化妆品的开发、航空航天防辐射宇航服的设计、电化学制造业中表面金属和氧化物纳米阵列的制造。

 

综上所述,抗辐射微生物的研究在诸多的领域是具有意义的。尽管这些研究还有许多未转变为工业生物技术,但是应用的前景广阔。

8 嗜金属微生物

8.1 嗜金属微生物的定义

嗜金属微生物是一种以金属为食来维持自身的正常新陈代谢,并且将金属以单质的形式从化合物中游离出来,并富集到一起的微生物。

8.2 嗜金属微生物的分类

嗜金属微生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好氧性菌(好气腐蚀菌),二是厌氧性菌(厌气腐蚀菌)。好气腐蚀菌是指有氧存在才能生长繁殖的腐蚀菌,如铁细菌、硫杆菌(其中包括氧化硫硫杆菌、脱氮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厌气腐蚀菌是指不需要氧存在就能生长繁殖的腐蚀菌,如硫酸盐还原菌。

 

8.3 嗜金属微生物的应用

嗜金属微生物对金属的腐蚀并非嗜金属微生物本身直接对金属或金属材料的直接作用,而是嗜金属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的正常生命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之前我们的研究方向一直都关注在如何对嗜金属微生物产生的后果进行防治的方面,目前对嗜金属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已经日趋多元化了,更多的学者发现了嗜金属微生物的益处。我们可以通过嗜金属微生物除去水中的重金属,如cr6+、cr3+、zn2+、cu2+、ni2+、cd2+等,甚至包括水中的非金属as3+、as5+都可以通过嗜金属微生物进行去除。在冶金工业中利用嗜金属微生物,也是我们目前对嗜金属微生物的一项利用。还有科学家发现,嗜金属微生物很有可能与黄金的形成有关。

 

9 展 望

学者们对于极端微生物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展现出了极端微生物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但是极端微生物大量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对于极端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和如何将这些极端微生物更好地运用于工业生产,将其转化成为工程菌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陈朝银,刘丽,贲昆龙.栖热菌属热稳定dna聚合酶[j].生物技术,2001(4):31-34.

[3] 唐兵,唐晓峰,彭珍荣,等.嗜冷菌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2(1):51-53.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拥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誉的郴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禹贡神农、苏岭三杰、敦颐爱莲……处处饱含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东江湖光、莽山山色、汝城温泉……天堂般的美景撒布四方;作为区域交通枢纽,京广、京九、夏蓉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京广高铁更使其与湘北、珠三角形成同城效应,北上长沙南下广州均不出1小时车程。

依托此得天独厚之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郴州的旅游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境内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数不胜数,2015年东江湖景区更是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湖南省旅游局重点推荐的景区之一。旅游业名副其实,成为郴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单就国内旅游来说,2015年1――10月接待国内旅游者355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1%和22.73%。日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郴州旅游“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中就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旅游观,充分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旅游带和湖南“一带一部”战略新形势、新需求,构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实现综合旅游收入500亿元以上。

要顺利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笔者认为,郴州旅游业必须充分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常态。而要充分适应新常态,由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牵头,各景区、区域内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师生协同合作,挑选典型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及民俗活动,制作短、精、美,音乐、景致、人物活动一体化的景点微视频系列,打造具有宣传、推介、服务等功能的区域性景点微视频平台(或称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必要举措之一。这对于应对旅游形式新常态,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有效应对旅游形式新常态,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

(一)“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形式的新常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体现在旅游形式变革方面,便是“在线旅游”和“自助旅游”的兴起。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旅游资源及产品的网络营销,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更涌现了如美国的Priceline、TripAdvisor、JayWalker等一些著名的在线旅游公司(OTA)。本世纪初,我国“在线旅游”也快速发展起来,出现了“携程”、“去哪儿”、“八爪鱼”等等大型的在线旅游网站(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在线旅游”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近年来兴起的“自助旅游”便是这变革的产物。人们自行组织,或驾车或徒步,自我选择目的地,自我安排行程起止,以获得新、异的生活体验。“互联网+”背景下,以上两种主要的旅游形式的新常态,正方兴未艾,并必将逐渐发展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趋势。

(二)与新常态一同而来的新挑战。

“在线旅游”也好,“自助旅游”也好,它们都突破了传统的旅游模式,即旅游者不再只被动地接受旅行社推介的旅游产品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而是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便捷的信息工具,主动地去浏览、搜寻、获取各地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根据所获信息来规划和确定旅游形式,比如,是“参团游”还是“自助游”,抑或“半参团半自助”,如是“参团游”,又该选择哪家旅行社,等等。这种新常态,显然对传统的旅游宣传、营销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郴州虽然如全国各地市一样,也建设了一些本地旅游宣传、推介及服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但是,这些资源都散布在郴州信息港、郴州新网等门户网站和政府旅游职能部门官网上,没有专门的区域性数字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这必然会给旅游需求者浏览、搜寻、获取相关信息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思维、拓展思路,充分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在旅游宣传、推介、服务理念和模式取得新突破。

(三)制作系列景点微视频,打造景点微视频平台,有效应对新挑战。

一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国性甚至全球性旅游资源、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宣传、推介与营销网络。景点微视频平台建成后,可以向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在线旅游”公司(网站)提供链接,这样,全国甚至全球的旅游需求者,都可以通过在线浏览和搜寻,直接获得郴州有关旅游的相关信息。二是能够为旅游需求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需求者只需登录此平台,便可浏览并获得全面、真实、权威的信息,而不需像现在这样,需登录当地多个网站,去搜寻、比对相关信息,避免了旅游需求者信息获取上的不便与麻烦。三是能使浏览者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获得旅游活动的先行体验,并有效激发其“亲临其境”的旅游需求,产生旅游冲动。在景点微视频平台中,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内容的载体是音乐、景致、人物活动一体化的视频,对它进行浏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旅游活动先行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其中展现的奇美风光、独具特色的民俗物产、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以及贴心的优质服务,必然能有效“诱发”浏览者“去此一游”的心理需求与冲动,其宣传、推介、营销效果,是现有主要以静态风景图片或文本资料为载体的信息资源难以比拟的。这方面其实我们郴州有成功案例。如联袂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经视电视台拍摄的东江湖专题视频。视频中,选取东江大坝、雾漫小东江、兜率岛、逸景营地等东江湖景区知名景点实地取景,主持人既是旅游者又担当导游,一路看美景、品美食、体验独特民俗物产,而且特别选择冬季拍摄,以此向游客传递出一个信息:游东江湖一年四季总相宜。2015年12月17日晚,湖南经视台在《有什么好玩的》栏目中播出了这个特辑,领着观众体验了一番独有的、趣味盎然的快乐旅程。再如郴州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频,2013年参加中国最美森林旅游景区系列评选活动,网民参与投票评选,结果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2013年“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森林旅游温泉度假地”。不难想见,如果此类案例形成为系统完整的系列,并构建成完善的平台,必能有效吸引国内外游客,有效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二、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微生物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木雕微景观 盆景 居室环境 设计教学

“现代木雕微景观”是指以现代木雕造型与造景植物、石、砂、水等元素相结合的微小景观设计作品。这类微景观作品将自然与人工融为一体,主要应用于现代居室及公共环境的装饰陈设,尺寸灵活多样,尤其善于在局促有限的面积中营造极为丰富动人的空间意境,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开展深入的研究。

现代木雕微景观中的两类主要工艺元素,与传统木雕和传统盆景艺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木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以泉州木雕、浙江东阳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流派。但总体而言,其艺术表现力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雕刻工艺的精湛细腻;二是珍贵木材本身的价值、质感与肌理,并且雕刻的题材多囿于传统的人物花鸟等内容,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室内空间设计风格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传统盆景艺术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流派,如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等,皆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但皆以传统和地方性审美观念作为主导,加之严格复杂的绑扎、修剪和养护技术,极大地限制了将其运用到现代室内空间的可能性。

因此,现代木雕微景观在与传统木雕和盆景密切联系的同时,更加强调与二者间的显著区别。其中最典型的区别在于其表现方式的综合性,现代木雕微景观并不一味追求艺术来源的纯粹性,而是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将木雕造型与周边环境的设计融为一体,同时简化并转变传统盆景固定化的造型程式,使雕刻的人工之美与植物、砂石的自然之美相得益彰,从而在很小的区域内营造出“空间的诗意”。另一方面,现代木雕微景观在设计方面,大多着力彰显其现代性气质,这就意味着其在审美取向方面与传统木雕和盆景艺术的表达方式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很多作品不再是以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栽培技术,或是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博得赞誉与喝彩,而多以现代观念背景下的意境营造为追求,使之或接近深奥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或贴近生活和人的真实情感,或渲染特定的主题性场景等,从而凸显出不同于传统的特色。第三方面,现代木雕微景观的设计和制作充分结合了现代社会的技术和经济文化交流特征,其设计大量采用异域材料、植物和题材内容,并在雕刻加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电动甚至数控雕刻工具和设备,在后期养护中亦会采用一些有机化学和生物技术,这些都是传统艺术所望尘莫及的。第四方面,几乎每个现代木雕微景观作品都充满了个性化的因素,这不仅因为现代技术降低了其设计和制作的难度,使很多业余爱好者都有机会和能力以DIY方式完成自己的微景观作品,而且,即便由专业人士设计制作的作品,在交付客户之后由于维护方式和具体环境的差异,也会显现出独特的个性气质。

现代木雕微景观虽然在设计领域尚属于新鲜事物,但从笔者的调研了解和亲身实践来看,其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首先,木雕往往选择形态扭曲多变的材料,其中沉木(或称为流木)最为常见。这种材料是质地坚硬的树木倒伏于水中或泥沼中,经多年侵蚀碳化而形成的,其质地坚实,色泽深沉,肌理粗糙古朴,形态多有残断苍劲之意。杜鹃根的使用也很广泛,其取自生长于岩间的杜鹃树,形态扭曲盘结,并且富于变化,色泽金黄,易于凸显微景观的动感和气韵。此外,一些多结疤和龟裂的树木也有采用,如瘿木、麻梨木、石榴木等。在造景植物方面,由于其景观尺度往往十分微小,且要求养护难度不能太高,因而传统盆景常用的梅、榆、松等植物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室内绿化领域新兴的俗称“多肉植物”的景天科、番杏科、马齿苋科、菊科、百合科、唇形科等植物,因其造型小巧美观、养护容易、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而成为微景观设计中最为常见的造景植物;同时,近年来一类从南美洲引进的“气生植物”,即凤梨科铁兰属耐旱气生种植物,因其几乎不需要水土,且造型优雅、生长缓慢的特殊适应能力而成为微景观设计领域的新宠;另外,在一些封闭式景观中,各类苔藓植物的应用也很广泛,并常常可营造出小中见大的特殊效果。在雕刻工艺方面,现代木雕微景观中多采用巧于因借和天然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独具匠心的处理,而且很多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形象,甚至抽象的图案都被运用其中。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之与植物景观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表达设计主题。

现代木雕微景观在当今室内陈设和装饰设计中,日趋得到业界的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城市中人们对“自然而诗意的栖居”的渴望与憧憬,但是大多数居室、办公、商业环境都因有限的面积而难得留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属于自己的景观。因此,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引入现代木雕微景观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其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养护方法等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具体而言,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应从理论层面完整而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现代木雕微景观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不但使学生具备设计的观念和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第二,现代木雕微景观的创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设计,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强调实际操作的必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领会和体悟其中的意境和心境;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应广泛借鉴和参考各种相关艺术形式,使学生在具体创作设计之前能够充分地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第四,现代木雕微景观的设计和制作课程结束后应注意给予学生展览和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使之从中得到反馈和建议,从而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和方向。

(注: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RW2013―53)

参考文献:

[1]周瘦鹃,周铮.盆栽趣味[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