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概念教学流程

概念教学流程

概念教学流程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一、准确地理解概念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导致概念教学经常流于形式

1.概念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整个高一高二的物理教学,有一大半属于概念教学。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从质点、位移、加速度,到交流电的瞬时值、有效值、变压器,可以说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能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那么物理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表述方便,在陈述伽利略等人的思想时,就借用了牛顿关于力的概念。有关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概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毛病。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二节《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为例,说明我的观点。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这一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有效值的概念,然后直接给出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倍,接着引导学生区别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这四个概念,最后通过做练习巩固对有效值概念的理解。但是问题来了,学生做题的时候,下图这样变化的电流能不能用最大值相除来求有效值呢?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到了高三复习时也有许多学生把它求错,更有甚者为了应试记住了求热量一律用有效值。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得清清楚楚,学生却经常是迷迷糊糊。

我们再来看看这本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有效值的教学建议:“正弦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教科书中是直接给出的,一般不要求加以证明,但它十分有用,应要求学生记住。另外要让学生记住,这一关系只对正弦式交变电流成立,对其他波形的交变电流一般不成立”,这样的要求令学生很难把握,大多数学生总是很难区别它属于“一般不成立”还是“不一般成立”的情况。另外,在《教师用书》中还指出:“要视具体问题来选择物理量,在计算平均功率时,应该用有效值。”但是学生往往机械地以为用电流的平均值求出的就是平均功率,用电流的有效值求出的就是电流的有效功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教学用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完成。可怜有些学生的小脑瓜,在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后,彻底糊涂掉了。

二、物理概念的提出过程往往遵循严格的数学逻辑,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是可行的

1.高中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给出概念必然晦涩难懂。但是概念的提出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我们在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再化具体为抽象的过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被称为物理量的概念,比如速度、电场强度、有效值,等等,它们具有定量的性质,总是与数学和测量联系在一起。

2.结合数学知识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有句古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对于有效值这个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然而,这么重要的概念和规律,为什么“不要求加以证明”呢?我认为:若要严谨地证明,在证明过程中就要用到微积分知识,从1978年到现在,这部分知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进进出出好几次,有时必考内容,有时是选考内容。在编写物理教材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只好对证明过程不了了之。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有效值的概念理解过于机械,很难灵活应用概念正确地解题。目前这部分知识在数学课中是什么情况呢?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导数及微积分的要求如下:

(1)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2)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看来,学生的本领比老师想象中强大得多,不仅理解微积分的意义,而且能够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积分变量利用定积分求面积。现在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微积分是选修2-2的内容,是高考必考内容,是学生在高二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个时间正好是物

理课进行到《交流电》这一章的时候。

三、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概念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想能不能不拘泥于《教师教学用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加深一下对有效值的认识。但是这样做会耽误学时,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不能让概念成为一个抽象的存在,我要想尽办法还原概念的本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过几次,感觉效果很好,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有效值的概念,完成教学目标,我把难点的突破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过生活常识引入有效值的概念,类比之前学过的平均速度及合力的定义,使学生对有效值有一个定性的了解。

第二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工具完成对概念从定性了解到定量分析的过程;在这一步里,我大胆地超越了教参的要求,给出适当提示,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数学知识证明倍的关系,班级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尝试用微积分证明,也有一些学生根据P-t图像研究。事实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现有的数学知识证明出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最大值是有效值是倍这个关系。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深刻理解了有效值的概念,并且清晰地认识到用电流有效值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而不是形而上学地以为用电流平均值求出的才是平均功率。

第三步,再通过与相似物理量的区别对比,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有了第二步数学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由I-t图象想到面积定积分对应的物理量是电量,而求热量的应该是图像的面积定积分。

这样讲课表面看起来进度慢、效率低,但是它能使物理课更加生动有趣。当大量的概念和规律扑面而来的时候,缺乏逻辑色彩的机械记忆和运算会使我们的物理学科失去它本来的迷人魅力,在学生眼睛里变得面目可憎起来,学生很容易懈怠。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地还原概念的本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逻辑思维与数学运算的结合,数学的抽象性和物理的具体性如果能完美地结合,必将绽放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亚锋.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09):56.

2.杨富红.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五部曲”[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50.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概念 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47-02

一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学目标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体系。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中落实三维目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从过程中学习研究方法,体验过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反复的记忆、练习、辨别来认识概念,但这样的概念学习过程往往要借助“题海战术”,一方面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学生对概念“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的局面——看老师解题时觉得已经理解,做起题目来却无从下手。这是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化学概念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 教学模式建构

教学总模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该模式可分解为如下几类:

1.传授型模式

该模式针对简单、易理解的概念而设计,是以一定情境为背景,直接告知新概念,通过阅读关键字来习得,后通过适当练习,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具体操作过程:情境——感知——理解——交流反思——整合应用。如结构式概念的学习:(1)情境。从甲烷的电子式、氯化氢的电子式的书写引出结构式的概念。(2)感知。按要求写出相关电子式和结构式。(3)理解。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示。(4)交流反思。对存在的疑问进行交流。(5)整合应用。给出乙烷、乙烯的电子式,写出相关的结构式。

2.探究型模式

该模式是以若干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相关未知内容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通过讨论,共同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能够引出多种假设概念的发现学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情境——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得出结论——整合——交流——应用。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1)情境。列举鞭炮爆炸,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感受化学反应的快慢。(2)问题。化学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如氢气和氟气在黑暗中一接触就发生爆炸,而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才发生爆炸。新鲜水果和蔬菜在冰箱中存放得更久。工业合成氨一般在压强2×107 Pa~5×107Pa。未熟的香蕉常用乙烯作为它的催熟剂。(3)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速率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同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4)验证。通过对比性实验验证。(5)得出结论。浓度、温度、压强这些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6)整合。应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物质在微观层面上的影响情况,从而使学生能在微观层面上对概念进行理解。(7)交流。对概念不理解的部分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8)应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保存方法。

3.归纳型模式

该模式通过归纳若干特殊事物的共同点,引发包摄性更广的上位概念的过程。具体操作操作过程如下:情境——问题——抽象本质——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交流反思——整合应用。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1)设置问题情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金属的冶炼、栏杆的锈蚀等都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占生活生产的所有反应的60%。那究竟什么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2)问题。CuO+H2=Cu+H2O这个反应是什么反应?是单纯的还原反应吗?氧化剂、还原剂、化合价有什么共同变化特点?对比反应:Fe2O3+CO=3Fe+3CO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合价有什么变化特征?(3)抽象本质。得出结论:氧化和还原不可孤立存在,氧化剂化合价都是降低,还原剂化合价都是升高。分析化合价升降的本质原因。(4)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表现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5)交流反思。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对比。(6)整合应用。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Zn+H2SO4=ZnSO4+H2,2NaHCO3=Na2CO3+CO2+H2O。

4.演绎型模式

该模式从学生已知的概念出发,推导学习在该概念范围下个别的、特殊的概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情境——联系上位概念——演绎推理——交流反思——整合——应用。

例如,在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1)情境。探讨C+O2=CO2反应表示的意义。引出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2)联系上位概念。联系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如长度、质量等物理量,激活旧的知识。(3)演绎推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量和单位出发,演绎出表示微观粒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4)交流反思。让学生交流摩尔这个微粒集体的基数是如何定义的,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与6.02×1023之间是什么关系。(5)整合。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NA个微粒,NA为12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微粒。(6)应用。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本质及其应用范围进行变式练习,将其进一步整合到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中。

三 感悟和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材料,通过实验或生活经历等来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前要预先估计和了解学生的已知。由于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生活背景、生活习惯、生活经历等不同,通过聊天或讨论,可初步了解学生可能存在哪些前知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时留点时间让学生理解概念。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可能是看了就会,说了就懂,要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新概念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刘恒茂.浅论形成并掌握化学概念的六种方法[J].化学教学,1996(9)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中国。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初中物理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第4篇

一、概念重建的基本内涵

小学生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根据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而获得的概念,这类概念往往是没有经过专门学习而获得的概念,也称之为另类概念;第二,经过专门的学习而获得的概念,这类概念通常能够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本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科学概念。另外,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我们知道小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是一步到位的,学习过程在经历多次重复的同时,还经常受到小学生头脑中前概念的影响和干扰,在这样不断形成再的反复过程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呈螺旋式上升,从而将表象认识发展到更深入、更抽象的层面,而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对原有概念的修改和加工,这样以修改原有概念而获得新的科学概念的过程即为概念重建。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概念重建的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概念重建模式的主要环节

概念重建的原型是另类概念或前概念,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根本目的是促进概念重建。这种学习模式是循环性的学习过程,强调对科学概念本质的揭示和理解,注重在此过程中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和自律能力。概念重建模式的主要环节包括:(1)定向参与。这是概念重建模式的首要环节,目的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富有驱动意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去。(2)实验探究。这是概念重建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始了自主的探索性学习。(3)建构交流。这一环节是在实验探究后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探究过程的一个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使新获得的概念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另外,此过程也是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身见解与认识的过程。(4)解释拓展。这是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或概念应用到现实中,用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验证,从而进一步获得概念的解释、完善、精致。(5)反思评价。这是概念重建的最后一步,这样的自我反思与评价是相当必要且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忽视。

三、概念重建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进行相关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头脑中生成的前概念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之前,老师要深入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以此来了解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学生头脑中形形的前概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在学习过程中前概念的干扰。需要指出的是,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提问、访谈、交流等形式。

2.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概念重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通常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带有一定鼓动性和鼓励性的。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会马上被激发起来,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之中,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进而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将以往头脑中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进行比较、区分,清楚地了解前概念的不足和缺陷。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后,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为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才能确保学习记忆更加深刻,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这样的主动探究,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科学概念的构建和解释,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协作精神。

4.鼓励学生做出解释和评价,为科学概念的生成提供机会和平台解释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表达,将头脑中的抽象概念呈现在他人面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对概念进行解释,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探究过程中的不解、困惑。同时,教师应学会尊重与倾听,对头脑中存在前概念的学生进行循循善诱,而不是指责或批评。另外,在概念重建的最后阶段,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与整合,获得知识的重组,从而实现科学概念新知的获得。

概念教学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物理;新课程理念;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52-01

在开展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教学: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最后加大对物理知识运用、深化及物理概念的教导力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物理概念的学习。

1.中学物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现状

1.1传统概念教学的优势。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对物理概念的内容、意义、定义、条件以及适用范围等进行有序的讲解和传授,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技巧和知识结构,进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

1.2传统概念教学存在的缺陷。传统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知识的关注度不足,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物理概念知识的本位,造成物理概念不能吸引学生的重视,进而使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一些物理概念的延伸内容和意义,并没有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即将考试的时候,老师一般是让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虽然学生的习题量加大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含义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2)物理概念教学的课时少。在中学的传统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是用五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其余时间是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较短课时的物理概念讲解,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无法充分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在学习和习题练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去同化相关的物理概念知识,使学生无法建构自己的物理概念认知结构。

2.新形势下开展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促进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可以利用实验演示、故事情节等方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并引入到物理概念教学中。

2.2采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教学。教师想要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创设物理概念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相关知识,对其内容进行理性认识,从而给物理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引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体会物理概念的具体含义和意义,这样能够准确地概括物理现象,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程,并能够透过物理现象,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进行问题思考,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并能够长久地记忆物理知识,能够通过自身的感性认识,不断地进行物理概念的分析、抽象总结、综合概括,进而总结出物理概念的定义,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物理素质,并且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思考,归纳物理概念。

2.3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意见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及各方面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和学生共同交流和讨论,通过交流时关注的已有共识中的同质性问题进行问题解答,同时关注异质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反馈出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观念和意识思想的变化和碰撞,使学生能够从理性上进行物理概念的认识,并能够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了解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而能够使学生多方了解科学家在研究物理概念的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形成自我学习习惯,找到自身学习的困难,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从理性上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

2.4对物理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全面深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带动学生探索日常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概念,对于生活中存在的物理方面问题能够积极探索思考。不断的加深和巩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认识和印象。老师在讲解一个物理概念的知识点之后,要分析相关知识点的例题,通过案例,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并将类似的物理概念进行区分。

2.5重视过程教学。中学物理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流程是先对事例进行研究分析,之后再进行试验,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掌握物理概念的规律和意义并运用到问题解答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总结,完全忽视了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和记忆是短时记忆和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理性分析物理概念相关知识,无法构建理性的物理学习方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的物理概念教学应该要注重过程教学。

3.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和实施,现阶段中学时期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时应加大对物理概念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解,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依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为灵活运用物理概念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活用物理概念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肖永强.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1,29(0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