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概念型教学法

概念型教学法范文精选

概念型教学法

概念型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建筑;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在传统的中职建筑教学课堂中,灌输式教学法占据了主要地位,即教师大多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够适应当代的教育步伐,因此,要想培养出综合型的建筑人才,转变授课模式与创新授课内容已势在必行,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完成从传统教学课堂向现代化教学课堂的华丽转变呢?笔者认为目标教学法则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借助目标教学法,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有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建筑知识,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所谓目标教学,就是指教师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可见,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们也将拥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教学质量的提升指日可待。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关于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中运用的一些策略。

一、目标教学法的运用之目标的制定

目标的制定是目标教学法的基础步骤,它将直接关系到目标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目标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先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目标,从而让学生们在之后的学习中目标更为明确。那么,教师要如何制定明确的目标呢?首先,教师应当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若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而制定的目标过高的话则会加大目标完成的难度系数,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而教师制定的目标过低的话则难以锻炼到学生的能力,无法实现能力的最大限度提升,因此,教师指定的目标一定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其次,教师应当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即目标的完成是否能够达到或者接近预期的效果。再者,教师应当考虑目标的可发展性,即目标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与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相符。例如,在讲解建筑的相关概念时,为了强化学生们对建筑概念的理解,笔者曾为学生们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掌握与区分每一种建筑的特点并熟记每一种建筑类型的标志性建筑。可见,待学生们完成这一目标之时,学生们对建筑概念的理解必然更为透彻,并且对建筑的特点也将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们指明了一定的学习方向,同时又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

二、目标教学法的运用之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是目标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建筑这样一个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来说,目标实施更是目标教学法重中之重的步骤。再者,目标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换言之,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依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进行具体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在目标实施阶段,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将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因此,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切忌忽视目标实施这一过程,否则将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笔者曾选择了一个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的中型项目供学生进行实训,实训内容为房屋门窗的设计以及房屋的防水性设计。在实训之前,学生们必须依照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特定的房屋设计门窗以及防水设施,然后在目标实施阶段,学生们要根据自己所做的设计进行实地操作,并根据实地结果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完善。可见,目标实施这一过程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们在建筑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更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考察。

三、目标教学法的运用之目标的检测

所谓目标检测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作以相关评价,可见,目标检测是目标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目标检测可以辅助学生们发现并改正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错误,进一步提升目标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目标检测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明确知识点讲解的漏洞所在,从而让日后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故而,要想让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运用得当的话,目标检测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在观察学生们实施过程的同时记录下学生们错误之处,待学生们完成实训之后,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分组探讨自己在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接着,笔者再将自己所记录下来的错误之处一一指与学生看,并询问他们是否有解决的方法,最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参考。当然,在日后的教学,笔者的知识点讲解也将有所侧重,以此强化学生的知识薄弱之处。总而言之,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目标教学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它不仅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目标制定、目标实施以及目标检测三个方面实现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出更为优异的建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利明,董永刚.如何开展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J].时代教育.2014(08).

概念型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风景园林专业;全过程案例教学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在90年代后引进案例教学法,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已经渗透到众多学科领域。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近百年的发展,2011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风景园林调整为一级学科[1]。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角色[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大多取材于实践中的真实案例[3]。教师选择案例,根据所讲述的理论内容,制作成教学素材,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案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考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类型十分丰富,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案例也有很多种形式。风景园林教学中,案例教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真实性。风景园林教学中案例一般都是实际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各个过程,了解园林项目从概念设计阶段到施工竣工结束的整个过程。第二,创作多样性。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案例选择多样化,即便是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风景园林教学可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第三,落地实践性。风景园林的案例是实操项目,最终通过工程措施变成一个实际的落地项目。因此,案例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实践实操能力。

二、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技能单一与专业需求综合性、多元化的矛盾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广、范围宽,由自然科学知识(植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与专业知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市政工程、工程技术等)三个方面构成总体结构[4]。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多元发展的专业,各个学科直接相互交叉、渗透,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5]。当前的风景园林的就业方向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管理等多个方向,但目前很多学校的风景园林的学生技能单一,满足不了社会对园林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二)学生实践能力偏弱且在学习中存在误区

风景园林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目前,部分高校教学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部分学生笔试理论分数很高,但是一到案例设计课程就缺乏创造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误区:第一,注重图面形式表达而缺乏方案分析构思的能力。学生普遍认为做园林设计就是画出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而对于如何画,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缺乏。第二,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学生对方案深化及落地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较为缺乏,所做方案仅能停留在纸上,一旦涉及到实施落地就有大量尺度、尺寸、构造、材料等方面的问题。第三,缺乏跨学科综合知识体系。实际的项目案例往往涉及到多专业综合领域,如,城市规划、土地学、生态学等,部分高校尽管设置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等课程,但学生对跨学科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因此在碰到实际项目的时候,缺乏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对工程行业的全过程周期缺乏了解

工程行业是一个过程行业,需要经过一定的工程步骤最终达到工程目标,这个过程包括投资咨询、招标、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服务。当前的风景园林教学中,缺乏对整个项目周期的教学,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仅停留在设计阶段,甚至对设计阶段的几个过程也了解不清。

三、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和优势

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在风景名胜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等单位从事风景区、城市景观、园林建筑、风景遗产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教育、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风景园林工作者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实战经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优势:第一,案例教学法具有主动性的优势。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变成案例的主动参与者[6]。第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风景园林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法。风景园林专业的学习具有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并重的特点,设计实践需要设计理论的指导,而设计理论也需要设计实践的检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解决了风景园林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难题。第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方案讲解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参与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7]。

四、风景园林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项目设计阶段

案例教学的设计阶段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深化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四个阶段。从一个案例前期的招投标开始,组织学生对项目前期的背景进行了解,调研项目现状,对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背景材料进行梳理,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模式提炼出项目的设计思路,之后进行草图的创作,这个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如在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花海公园的设计案例,学生从这个项目前期的概念设计阶段开始介入,即解决花海公园该怎么做的问题。学生在这个阶段分析花海公园的区位、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等,得出整个项目的概念思路,用概念思路指导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设计手法,培养学生的设计美感,将前期的设计概念落地成具体的方案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深化设计阶段也称为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是对方案阶段的深化,主要是针对尺寸和材质方面的一些推敲和细化。施工图设计阶段解决的是项目施工的工艺问题,需要学生对施工的材质、工艺有充分了解,然后绘制出施工图。

(二)项目实施阶段

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包括施工前期、施工中期、竣工验收等三个阶段。在案例教学中,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在施工前期,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施工前期需要进行施工总体布局规划、编制项目管理流程和进度计划、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过程,每个过程中都用案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参与到一个项目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其次,在施工中期主要对施工的工艺和流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照施工图,了解不同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最后,进行竣工验收,需要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了解竣工验收的流程和需要办理的程序。带领学生参观一个园林工程的施工现场,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

(三)项目使用阶段

案例教学的项目使用阶段,也就是项目后期的维护管理阶段,主要是对园林硬质工程和绿化工程的养护和管理。如对草地、树木的日常养护,病虫害的防治以及修剪等方面的知识的讲解,针对实际案例中的问题,找到养护管理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案。如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引入某酒店因养护管理问题造成的植物枯黄部分死亡,喷泉水景因养护维护不善干涸碱化等问题,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专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学生对“全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反馈

概念型教学法范文第3篇

(一)内在条件的影响

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英语教学中还有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学生的学习观念不能及时转变;任务型教学法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但是学生在接受多年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之后,一时很难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任务型的教学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写作靠口头的交流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对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兴趣与积极性。(2)学生中存在着许多的“哑巴英语”学生;许多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都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外,有些学生英语的基础较差,再加上存在着地方口音的问题,又受一定性格上的影响,导致在英语的学习中羞于表达、不敢开口,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更是不敢大胆去尝试并完成,导致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

(二)外在条件的制约此外

还有一些外在的条件制约着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

教学的时间受到了限制。通常,一周安排的英语只有有限的3-4节左右的课时。而教学改革更是提出了缩短课堂教学的时间,将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在课外学习,确保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来,这样就更加减少了教学的时间。而教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中,能够全部完成是非常困难的。

2.英语写作教学中

存在着“大课堂”的教学现象。现在,学校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职业院校也不例外,这样就导致英语课堂中的人数大量增加。随着人数的增多,教师要想保证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就显得尤其困难了。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语言交流与学习机会的丧失,同时也加大了教师有序组织教学活动的难度。

3.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缺乏专业的任务型教学的教材。虽然目前的一些教材有涉及到任务的设计与材料的准备等内容,但是却不能满足当前任务型教学法在职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需求。此外,相关的书籍中也只是关于教学法概念的介绍,缺少关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听、说、读以及写的进一步讲解与运用的介绍,这样也就影响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程度。

二、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若干建议

(一)教师应系统学习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确保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在职业院校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必须注重教师对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教师应该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教学方法都一个细致且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确保对这种教学法的概念、特点、模式以及原则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此外,还需要多开展这方面的讲座。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邀请过来对这种英语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与说明,并且将自己的成功教学经验分享给学校的教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工作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对相关英语考试的作文类型进行归类,然后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既掌握了某种类型的写作方法,还能熟悉考试的题型设置技巧。

(二)合理运用小组活动

提高大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当前职业院校中,英语写作教学都是大课堂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小组活动,确保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选取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重点辅导活动的实施,对学生能够进行单独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并且,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做好总结与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再次练习,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总结

概念型教学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课堂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不断地变化,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对相对单一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现在的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更是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大量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吻合的工作。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而因地制宜的运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较大难度。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包括QBASIC、C、VFP、VB、数据结构等。QBASIC是低年级的入门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算法语言层面逐步认识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C语言是一种概念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程序设计基础。不管是哪一门课程,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程序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也就是要会用语言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从理论入手,虽然能系统完整地讲解各章各节各个知识点,但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对于基本素质、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的职校学生来讲,仅能够灌输到一点基本概念和理论,根本谈不上能用语言这个工具去编写实际的程序。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逐步总结出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项目学习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项目学习可以成为概念的教与学所赖以存在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在努力学习过程之后进行的一种辅助性的充实。

项目教学法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不但适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尤其适用于学生水平参差、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课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从职业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与程序设计模块化的思想相吻合,所以特别适用于培养“软件蓝领”专业的教学。

下面以《C程序设计》课程中函数这一章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为例,具体说明该方法基本的教学步骤。

C语言中的函数相当于其他高级语言中的子程序,是C语言中实现模块化编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初步形成模块化开发软件的基础。在未学函数这一章之前,学生已经编写了一个成绩处理程序,该程序的主要功能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在花了5课时讲解了函数的基本知识及概念后,要求学生用所学函数知识将前述程序改写成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

1、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给出原先所编的学生成绩处理程序,要求用函数部分的知识将该程序进行模块划分,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函数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环境。我所选取的学生成绩处理项目中,有成绩的输入、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这是一个贴近实际,学生比较熟悉,难度适合的项目,这样容易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我选择成绩输入这个小项目,示范用自定义函数来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成绩输入这个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要消化的要点主要有函数定义部分的参数定义、返回值的确定,以及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原型声明等。

4、分组并确定各小组的项目。小组通过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成绩的输出、求总分、求平均分、求最高分、排序等划分好的小项目分配给各小组。

5、协作学习。各小组开展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调试运行,完成项目。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时,每组人数应适中,组员的个性、能力方面应采取互补方式搭配好,设立一小组长,协调组内成员分工,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最后各小组充分运用其他小组已编写好的模块集成出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因为本项目中的各个模块即小项目是由各小组分别用函数完成的,最后必须将各小组编写的集成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全模块化的程序。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能否共同协作,实现预定功能;程序的优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组员的参与意识;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注意点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具体使用时还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的选择与教材的处理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作为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实例,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和典型,以此实例作为学生初始学习的例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另外一个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教材是一个问题。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重点选好示范项目,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

2、正确处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却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它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应用性比较强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传统教学法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学生对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都比较牢固,这在理论课表的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具体运用中中两者可以交叉使用,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

3、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

教师应当创设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协商解决各个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应当做好对各项目的评估总结,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教师应当发挥好协助作用,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意义建构,充分地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概念型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和升级,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必须符合企业用人要求,这给中职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加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传统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翻译法为主。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分析语言知识点的用法作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机械化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点训练。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课、勤快做笔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即可。中职英语教师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理解阅读材料,导致学生不懂得通过阅读材料的通篇结构读懂整体内容。学生缺乏猜词句意思的能力,遇到不懂的单词和词组就无法阅读下去。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不仅妨碍了英语阅读的高效教学,还抑制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过程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耗时、低效的教学局面。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1.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1980年后,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大量实践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肯定和运用。Prabhu首先提出任务型教学法,指出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交际教学法的延伸和发展。Nunan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中心,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学生通过英语这一语言载体完成听、说、读、写等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具有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沟通与合作等形式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坚持以人为本,以内容为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PeterSkehan对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做了深入研究,他阐明了任务的五个要素分别为以表达意义为宗旨、通过语言交际解决任务中的问题、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要有联系、完成任务具有重要地位、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是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马修斯把课堂学习及课堂教学设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统称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中职英语教师应把语言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自己已有的知识,将掌握的语言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汲取心理学、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等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Wills认为,语言学习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有真实的语言输入;二是创设各种语言机会,以供学习者进行语言交际;三是明确各种语言活动,制造使用语言的动机;四是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语言活动。Krashen辨清了学习概念和习得概念之间的内涵,他指出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知识,而习得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知识,人们只有懂得把习得的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语言。葛文山认为,任务是指使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进行分析、抽象、概括、思维、运用,以掌握目的语。因此,目的语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例如,Iamtired.CanIhavearest?由此可见,这些可理解的输入和输出正是中职生在交际过程中所需要的机会。在中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明确的任务,引领学生通过对话性互动完成任务,实现语言习得。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阅读是一种汲取信息、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技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语言习得途径。中职英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阅读一些简短的英文材料,如人物、文化、生活等题材的文章、信函、产品说明书。任务是在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课堂交际活动中完成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际上把课堂活动任务化,具体有六个要素:目标、内容、程序、输入材料、教与学的角色、情景。中职英语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难易合理,与实际生活相关,有利于对学生做出合理评价,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喜悦。然而,学生的完成任务包括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经过三个步骤: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任务后(post-task)。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这一教学法做了大量实践研究,把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与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相结合。英语阅读教学可设计为三个阶段: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阅读阶段(reading);第三阶段:(post-reading)。

1.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这一阶段主要是中职英语教师呈现阅读任务,它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独有的教学环节。中职英语教师需要创设阅读情景,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即将达到的结果。信息加工理论指出,在理解新事物的过程中,中职生习惯使用直观形象思维将新事物与记忆中已有的形象、概念、过去的经历或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中职生阅读内容之前,英语教师有必要通过教材的标题、插图或互联网资料直接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中职生大胆地对阅读材料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发展结果进行预测。中职英语教师可以使用灵活有趣、形式多样的方式向学生引入并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例如,通过与内容相关的故事、歌曲、视频、谚语、警句等方式导入内容;通过设置问题和热门时事话题等形式导入内容。中职英语教师恰当地导入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生熟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中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知识导出部分生词,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出现的语言障碍,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训练和提高学生猜词的能力与技巧。

2.阅读阶段(reading)。这一阶段又被称为任务型阅读教学中的任务环。英语教师应根据阅读内容设置任务活动,以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主动参与阅读活动。(1)创设适当的情景提出阅读任务。中职英语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活动目标,让学生懂得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深层理解过程。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活动。例如,中职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懂得利用情景略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快速通读文章,抓住阅读文章的主要情节、中心思想、文章框架。但是教师要提醒学生有意识地忽略文中的次要内容。中职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读文章。查读以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利用阅读材料的信息结构迅速地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捕捉某些特定的信息和相关的事实或细节。在这一阅读活动过程中,学生以个人形式或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这一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师扮演了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而学生是阅读主体。通过完成阅读任务,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积累学习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重视阅读任务内容的连贯性。阅读任务内容具有连贯性,一个完整的阅读内容通过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紧密联系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重视阅读任务内容的连贯性,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精读阅读任务内容。精读是指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演绎、评价等思维方式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精读文章内容,学生可以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和文章内在含义等。因此,重视阅读任务内容的连贯性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英语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培养中职生团队合作精神。在任务型阅读教学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师通过设计阅读任务,利用各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把团队合作精神贯穿始终。要使学生明白语言是一种有利于实现沟通的工具,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沟通目的。例如,以一篇关于母亲节的文章为例,教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把每个小组中的同学进行分工,在互联网上收集节日的名称和在不同国家里母亲节的不同起源及说法,最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班上交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组员大量阅读收集的材料,互相沟通、分享,通过任务型阅读教学中的任务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阅读后阶段(post-reading)。在这一阶段,中职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同时也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反馈与多元评价。他们指导学生把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方法学以致用,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中职英语教师要给予他们基础知识、文化意象和真实环境等方面知识的必要补充,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可见,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中职英语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要把阅读任务视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此达到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目的在于培养中职生的阅读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中,中职英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中职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中职英语阅读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Numan,D.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

[2]Will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donLimited,1996

[3]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4]Long,M.NativeLanguageandForeignLanguageAcquisition[M]Ann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1981

[5]Ellis,R.Underst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03

[11]程晓堂.任务的定义和类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