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城市特征

智慧城市特征

智慧城市特征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转型;问题;思考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理念的发展与创新,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包含“智”和“慧”两部分,智慧城市的“智”指智能化、自动化,是一个城市的智商;“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是一个城市的情商[1]。在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这也是智慧城市内涵的重要体现。智慧城市是智慧的推动城镇化建设,是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通过采用信息采集、融合、计算,部门间整合协同、创新融资、多样化运营等方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改善民生,提升政务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

1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从智慧城市系统观的角度看,智慧城市特征包括3个方面即基础性特征、应用性特征、本质性特征。

1.1基础性特征

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4个方面城市资源数字化,把城市的各种资源数字化,是城市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海量存储、智能分析、共建共享,这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物人相互感知化:利用各种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使城市系统中需要感知和被感知的各种人群和物体相互感知,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提供支撑。信息传输互联化: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信息传输快捷、交互共享便捷和安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效的网络通道;系统管控智能化: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1.2应用性特征

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和协同化两方面。系统运转一体化:从城市子系统整合,到大系统协同优化,使整个城市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将信息化与生态化、产业化、城镇化融为一体,使智慧城市成为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管理服务协同化: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服务等功能单位之间,城市管理服务的各环节实现业务协同,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1.3本质性特征

本质性特征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发展绿色化、综合效益最优化。创新发展绿色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绿色化、管理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保持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综合效益的最优化。

2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产业4个方面。智慧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及经过智能化转型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实现的基础,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包括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云计算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及政府数据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与客观需要,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路灯、车站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智慧治理包括智慧政府和智慧公共管理体系建设,智慧政府建设要实现决策执行能力、管理服务透明度、业务协同水平的提升;智慧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城市管理、运行监测、公共安全及应急处置等城市运行情况更加安全、高效、便捷。智慧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要重点解决的事情,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社会保障、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教育、智慧安居、智慧社区服务等。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体现“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准,能够提高知识与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更智慧、更健康、更高效。

3智慧城市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关注的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型升级,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

3.1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2]一方面,信息产业作为智慧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本身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智慧技术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强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

3.2智慧城市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它有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强化对节能减排的监管。

3.3智慧城市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智慧产业发展将直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智慧产业进一步发展将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智慧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将使这些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实现从“一般制造”到“智慧制造”、从“一般服务”到“智慧服务”、从“一般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

4如何加快智慧城市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应该抓住“要点”,以点带面促进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

4.1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是资源整合

[1]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完全推到重来,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城市信息化方面的各种信息系统,通过整合、改造升级等方式完善技术架构,避免出现浪费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所以说资源整合是最关键的一环,资源整合包括信息资源整合、设备资源整合、业务资源整合。

4.2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点是信息共享

信息孤岛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必经过程,信息共享是城市信息化应用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升级的关键,智慧城市建设要重点解决好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要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推动政府信息共享,提升政府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

4.3城镇化是推动智慧城市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

住建部出台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提出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是服务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目标是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及智慧城市方面相关政策落实,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高潮,这也将形成巨大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各类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总数达589个,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也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4.4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点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云计算支撑智慧城市高效运转,提高智慧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大数据将成为智慧城市加快发展的智慧引擎,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拓展智慧城市的时空范围、实现随时随地、无缝的服务。

4.5智慧城市需要将民生服务作为落脚点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必须以人为中心,只有充分开发利用人的智慧,紧紧围绕人的实际需求,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技术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真正的智慧化运行,进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及价值实现平台,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4.6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3]运行模式和关键技术,运行模式谋求投资的多元化、技术的完善化,同时要坚持国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导、国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参与多元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创新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可以带动相关智慧产业的发展,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的双赢。

5结束语

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新一轮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推手,是转化信息力量实现信息消费的核心动力。城市转型崛起插上智慧城市的翅膀,将促使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让市民幸福指数更高。

作者:付威风 单位:中共淮北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张克平,杨冰元.智慧城市100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潜力;主成分分析法;潜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2-0049-0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环境污染、交通堵塞、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城市病问题已然成为了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城市管理和发展迷失了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了“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运动[1]。与此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智慧城市概念逐步浮现出来,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愿景和方案。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超过30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但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缺乏对自身能力和优劣势的认识,没有从以往城市建设的模式和机制中走出来,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跟风、趋同,可以说“一哄而起”、“千城一面”的格局正在呈现。因此,本文将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城市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潜力评估,进而使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能够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避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并为未来政府选择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指导。

一、智慧城市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

(一)选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为了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的评价指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借鉴了创新城市、学习型城市、城市发展潜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了目前国内学者和国内外机构构建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本指标体系是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的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科技支撑平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及城乡一体化协调水平六个方面23项二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本指标体系将城乡一体化协调水平单独设为一个方面,主要是考虑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问题,应将城乡协调发展纳入其中,否则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引发城乡发展的新失衡,造成智能化的条块分割。

(二)样本数据的来源

根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本文选取36个主要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和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还有少部分数据来源于搜数网,并运用MATLAB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方法

以往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多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在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主成分分析(CPA)是一种较好的特征提取技术,这种技术通过降维的思想对多指标进行转化生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2]因此,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步骤如下:1.输入样本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所取函数进行内积计算,从而得到矩阵,求出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2.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找出其中最大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3.求出主成分的贡献率,找出累计贡献率达于85%的主成分,并提取主成分;4.确定主成分回归模型的系数,构建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实证评估

本文运用MATLAB7.0软件分析工具,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项指标的共同度,从结果提取的因子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效果较理想。基于本文中样本数据的特点,通过计算得到,内积函数参数取值为2时,可以使主成分数最少且主成分特征值最大,并提出18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71021%>85%,足以解释原来23个指标变量所反映的信息。这样计算得出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进而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评价模型的构建(见表2)。

根据主成分分析系数矩阵和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得到各指标的得分及根据这些得分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的综合评价F,并根据各指标的得分对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进行排名(见表3)。

接下来,本文在分析方法上采用了个案聚类分析方法,在聚类方法上选用组间平均链锁法,在距离测度上则采用平方欧氏距离方法。在使用SPSS19软件的基础上对36个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分析树形图(见图1)。

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所得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36个城市划分为五类(见表4)。

第Ⅰ类包括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在36个城市中,这2个城市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潜力水平最高。作为首都北京在政策方面具有优势;金融大都市上海在区位及资源优势方面具有优势。它们智慧城市建设资源丰富,建设基础条件良好,科研实力强劲,创新型企业比较密集,城乡发展协调,经济发展水平高。这类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将会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第Ⅱ类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广州是我国南方的金融等方面的中心;深圳作为我国重点开发的经济发展特区。这两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综合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它们同样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第Ⅲ类包括南京等7个城市。从空间上看,除两个直辖市外,这类城市主要密集在长三角区域,属于我国城市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这类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潜力水平总体具有相对优势,具有发展智慧城市的潜力。但这类城市各方面发展并不均衡。比如,天津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水平较强,但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类似的现象很多。因此,这些城市既要继续发展自身的优势又要弥补劣势,提高自身整体智慧城市建设的潜力水平。这类城市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追随者。

第Ⅳ类包括长春、南宁等17个城市。这类城市主要在东北、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建设潜力为一般水平。它中间只有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建设潜力评价结果为正,其余为负。这类城市正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或者将要起步中,在此阶段对于发展战略政府必须进行有所侧重的培育,从而形成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追回城市发展路径。这类城市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追随者。

第Ⅴ类包括西宁等8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评价较低,低于-0.5。这类城市目前缺乏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多数只有政策文件,基础设施等硬件缺乏,智慧产业尚未形成。因此,这类城市目前尚不具备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为未来建设智慧城市打下良好基础。这类城市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者。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提高新型城镇的质量以及人们生活的综合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现为市政设施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实现智慧建设。例如,建设无线城市,实施宽带楼宇改造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市区和全部农村区域的100%无缝覆盖;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城市信息服务能力。

(二)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在电子政务等应用领域的创新

首先要将云计算应用与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政务智能系统,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服务管理的便民化;其次要促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社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推广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三)大力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产业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智慧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它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等相关产业。因此,要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汽车、智能家电、车联网、船联网等的发展。并且要将智慧产业的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互动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四)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要以城市为中心,还要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到其中。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覆盖到城市、乡镇、农村,将政府职能化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到每个公民,将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之中,促进城乡产业同步和转型升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153-160

[2]柯善咨,韩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综合测度和统计估计[J].统计研究,2013(3):64-71

[3]张可.城市发展潜力及其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1):84-90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智慧社区;科学构想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20-0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智慧城市的理念开始兴起,相应的,智慧社区的理念也开始兴起,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各地开始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起来。虽然智慧社区已经在外国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其本身仍然属于一个较为新颖的领域,所以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本文主要对智慧社区的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做如下蟾妗

一、智慧社区的特征分析

智慧社区是社区不断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社区管理开始步入智能管理时代,是社区管理甚至是社会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智慧社区的出现不仅能够使居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社区服务,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笔者主要从三个角度对于智慧社区的特征进行概述分析。

(一)智慧社区的社会治理特征

智慧社区的创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区内各个主体之间的和谐运行,而社区主体主要包括有社区普通居民、社区内服务人员和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和组织等,这些主体之间通过智慧社区的建立可以实现围绕社区服务的一种和谐状态。在智慧社区的运行当中,社区的管理组织对其他主体实现社区管理,维持社区内的社会治理,同时管理组织也是社区的服务人员,为社区的和谐共处提供帮助。

(二)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特征

智慧社区与传统社区管理不同之处就在于,智慧社区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社区管理系统,其包含信息化承载平台,是一种信息技术的应用集合。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人们对于社区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社区管理,开始要求更加方便、舒适的社区管理形式。智慧社区拥有的高度信息化的传输功能满足了这一需求,信息化技术开始广泛地走入社区管理。目前来说,由于信息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智慧社区在发展当中更加注重社区内对于人们生活的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从而实现人与社区的互动,使居民获得更加良好的社区服务。

(三)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体现

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城市智慧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智慧城市的缩影,城市就像一个集合体,只有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分别实现了智慧化,城市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智慧化。智慧社区是城市智慧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城市体系已经逐渐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一种智慧化城市正在完善和建设当中。智慧社区的建设可以推进智慧城市的进程,除了智慧社区,同时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医院等一系列的智慧化建设需要进行逐步的完善和改革,从而通过各项智慧化建设来最终实现智慧城市这一目标。

二、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智慧社区在我国兴起,许多城市在建设当中都开始引入智慧社区的理念,加上学术界对于智慧社区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近些年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同时我国对于智慧社区的理论研究也更加深入。但是,智慧社区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概念不明确,没有统一的系统建设规划

由于智慧社区是一种近些年出现的新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在国内外都还尚未完全成熟起来,仍然处于一种发展的阶段。对于智慧社区,政府、社区、居民等都对其有着不同的认知,许多城市在进行智慧社区的推进过程当中,其实对于智慧社区的理念理解并不透彻,甚至许多城市都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这就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在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当中缺乏统一的规划,甚至对于智慧社区的理解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所建设的智慧社区自然是不够完善,其内部结构以及相关体系难以形成规范化,对于其他智慧社区的建设也难以形成参考意义,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智慧社区的特殊现象。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均匀,许多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化建设水平也不高。而这些城市当中的社区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对于智慧社区建设的必要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社区有线无线网络等覆盖尚未完全。另外,我国对于智慧社区的建设管理也比较落后,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智慧社区管理,智慧社区建设没有相关标准的约束与指导,同时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标准。因此,导致智慧社区建设的必要条件相对缺乏,建设难度大,信息共享难度大,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密切,许多所谓的“智慧社区”难以实现真正的“智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当中缺乏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导致社区服务能力下降,难以实现智慧社区的功能。

(三)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智慧社区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社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越来越重视,我国不断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许多高效开设了相关专业,各种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智慧社区建设所需的人才不仅包括信息化技术人才,还包括智慧社区的建设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服务性人才,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的智慧社区仍然缺乏许多关键性人才,尤其是随着智慧社区的建设,相关人员对于智慧社区的核心技术缺乏经验,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足都导致了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建设受到阻碍。

三、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科学构想

(一)强化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

智慧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建设类型,并不是仅仅引M几个口号、几种设计就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的。应当明确智慧社区的建设理念,制定相关的标准,要在政府的统一建设框架下对智慧社区进行规划,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对智慧社区进行统一的框架规划,明确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对各个部门所负责的任务以及所需承担的义务进行统一规划落实,从而实现对于智慧社区建设的指导。应当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当中各级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建立科学的合作机制,同时应当充分考虑智慧社区的信息化特征,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强智慧社区之间的合作交流。

(二)强化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社区建设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于社区内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完善,针对目前存在的社区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应当综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于社区信息化的优化升级,建立社区间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从而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内信息技术建设,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技术基础支持。要加强社区内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局域网、物联网等多种网络信息建设,使社区能够得到全面的网络覆盖。大力推进新技术在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例如现代化的信息采集技术、无线定位技术等。

(三)强化智慧社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联系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须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和总方向。因此,智慧社区的建设应当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框架下实现对于社区居民的服务,社区内的各种建设都应当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例如社区的安防体系应当以智慧城市安防体系的建设为标准,进行现代化监控设备的安装与分布。同时,应当建立标准化的智慧医疗体系,要对社区居民进行统计,建立起智慧社区居民医疗管理体系,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打造居民医疗数据库,实现社区的智慧医疗体系。智慧社区的建设应当紧扣城市建设的主题,从而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

四、结语

智慧社区建设作为近些年来社会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的社会管理建设以及城市化建设当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于提升社区管理以及社区居民服务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智慧社区的发展虽然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其理念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不断成熟,智慧社区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化建设当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蓝凡.智慧社区文化:新媒介对传统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全媒体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艺术百家,

2013,(2):65-118.

[2] 吴胜武,朱召法,吴汉元,段永华.“智”聚“慧”生――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与运行模式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3,(6):145-147.

[3] 伍■.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J].河北学刊,2013,(5):112-114.

[4] 吴锦良.用“智慧革命”推进我国基层共同体重建――“浙江智慧社区网”对社区建设的价值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

(6):37-44.

[5] 伍玉红,方曙光.中部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创新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6):20-23.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4篇

18、如何认识城市建设现状与需求

(1)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其实,从字面意义上说,智慧城市似乎有些神秘、抽象,但它的一些智能功能单项应用却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如市民卡、校园通、手机银行、电子政务等,都早已在一些城市推广应用。

在未来,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等,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部变得方便轻松。人类的大量活动足不出户在网上即可办理,将大幅减轻交通压力,等等。

(2)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当前,“城市病”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应对的挑战,更是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而“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也正是与当前城市的需求发展不谋而合。

其实,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实现更高效、节能的信息化水平,新一代城市的意义在于城市设施变得吏加“聪明”,通过采用和分析居民的信息更懂得居民的衣食住行,在投其所好进行优质市政建设的同时,开发新的商务模式,再服务于城市居民。

由于智慧城市理念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城市病的良好机遇,因此该理念自提出以来,即得到国内外城市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行动。截至2013年9月,我国已有300余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应用也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尤其在交通、医疗、物流等领域,各类信息应用单项系统已逐步成熟。

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将充分借助发挥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网等信息化手段的优势,通过提高政府综合管理水平、建设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

19如何认识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1)智慧城市属性特征。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一切行政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是最高效地提高市民的福祉水平。如果说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那么城市经营的理念就应当是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日本神户市长宫崎辰雄在他的《城市的经营》书中如是说。

如何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做大的市民福祉呢?就是要以人为本,将创新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有效融合起来,对关系民生的核心领域进行有步骤、有重点的战略投资。用智慧的方法处理好当前的交通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建设一个充满智慧的、和谐的城市。

(2)智慧城市技术特征。其一,业务的整合。智慧城市时代,必须全面梳理、统一分析城市各类业务,形成城市统一的业务需求规范,这是产生数据格式标准,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系统的接口标准。

其二,技术的统一。智慧城市时代,应统一规范全市各类各网络中(内网、外网、互联与移动网)运行的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格式标准,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建设城市统一接口服务平台、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数据存储与共享中心。

其三,深层的感知。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其四,广泛的互联。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如有线网、无线网、蓝牙,发挥三网融合的优势,将传感器、个人电子设备等智能设备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实现互联互通,实施监控。

其五,高度的共享。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集中存储、共享计算资源等方式,对整个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存储、分类、整合,将政府不同网络上的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中所收集和存储的分散信息和数据关联起来,多方共享,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远程完成。

其六,智能的应用。通过使用传感器、先进的移动终端、可以实时收集城市中的所有信息,采用高速分析系统集成IT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把数据变成信息,把信息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智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以便政府及相关机构及时做出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0.如何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价值

(1)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测算提出,“一个百万人口以上智慧城市的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信息管理将增加城市发展红利2.5到3倍,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智慧的城市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通过采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个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使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物联网

当前,世界已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不断显现, 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发展方兴未艾,世界各国及各城市都在围绕智慧地球发展谋求新的突破。这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围绕智慧地球发展,美国已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欧盟宣布包括14 点行动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 i - Japan 战略2015 ,韩国通信委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新加坡正在推进智慧国计划,智慧地球最有可能从城市建设开始及实现。智慧城市 (Smarter City)建设将为城市转型发展及新一轮社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即智慧地球赢在城市。自从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讲话中将物联网列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随即掀起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热潮。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无锡、宁波、佛山等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方向。这一切预示智慧城市时代正在来临。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主动权。

一、智慧城市内涵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从功能角度看,智慧城市体系可以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应以下三方面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二、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1.“重项目,轻规划”。城市之间盲目攀比而一哄而起

当前,国家层面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门性规划尚未出台,现有规划主要对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智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做出了原则性和纲领性指导。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与320多个城市合作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哄而起”的过热现象,很多城市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就竞相上马立项施工,城市政府在建设中决策随意,智慧城市发展缺乏长远的制度保障,可能陷入“人走政息”的怪圈。

2.沿袭传统建设思路,“千城一面”格局显现

我国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由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建筑工程设计替代艺术设计,造成当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空前的创造,全球都缺乏可供参照的成熟模式。因此,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经验和思路,进而演变成路径依赖性,制约了城市的创新发展,导致各智慧城市的建设大同小异、功能重复,城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再者,城市同质化还将导致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沉沦,限制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

1.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智慧城市之所以具备智慧特征,首先是智慧城市借助以 RFID 为主的传感器,它能够更全面地感知整个城市的动态信息,从而为城市智能化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以往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搭建信息传输通道和建设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但这种数字城市大多只是部门内部的数字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融合较为松散,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而智慧城市则不同,从智慧城市的三层结构可以看出,通过在城市基础设施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负责收集来自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各方面的信息,信息统一由先进的云计算平台进行处理分析与结果传输分发,使得城市能够更全面感知和深入智能化。

2.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和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智慧城市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技术和标准的创新,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对发展智慧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共识,因此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集中区域及城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在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研发与教育的资源,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和专门的物联网工程学院,以 RFID 芯片、智能卡、读写器、RFID、集成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北斗卫星定位应用为重点,通过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产学研模式,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企业等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

当今传统的城市发展及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路径,很多国家与城市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发展不同于以往城市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更先进、更全面、更综合、更高效、更便捷、更互通和更安全的现代技术之上,预示着城市文明新阶段的到来,同时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2009. 02,http:/ / ibm. com /cn/services/bcs. iibv.

[2]杨清霞. 怎样迈向智慧城市[J]. 决策,2009.12

[3]李虹. 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张福生. 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M].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