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逆向思维;股市;应用

一、正向思维在中国股市中往往“九死一生”

在中国股市中,大多数股民采用了技术分析的方法,并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短线操作技巧。一旦操作失败,就认为自己是水平不够,还需要交学费、认真学习,这就是中国股市上散户的传统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仅仅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在这个市场上,真正能挣到钱的散户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近一年间,A股1386家参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低落差达到9.44万亿元,分摊到1.25亿个股东账户相当于户均亏损额一度高达7.55万元。

此外,每年年底的时候,各大证券公司都会统计全年股民亏损和盈利的比重。根据数据,2008年熊市暴跌的时候,亏损的股民达到了75%以上,平手的有20%,真正挣钱的仅仅只有5%左右。有人说这是因为2008年大盘暴跌的原因,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水平。然而接下来2009年股市一路爬升,年底统计的时候挣钱的股民也只有30%左右,亏损的股民仍然占据了大多数。

从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股民的辛酸血与泪。可以说,进入股市的股民大多数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本金人们不会重仓入市的,而这些人又是在各行各业中精英的分子,可是还是极少数能够挣到钱,可见运用正向思维来炒股盈利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股民所推崇的“长线投资”在中国股市中也很难生效,尽管世界上很多“股神”都推崇该操作模式。

由于国情不同,所以世界各国的长线投资策略应该有不同的变化,切忌生搬硬套。比如,日本经济在90年达开始经历了“失去的20年”,在这年间股市也是一路下跌,尽管其中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反弹,但是仍然维持着震荡下挫的态势。假如你还抱有一成不变的“买入并持有”的长线操作策略,那么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你的股票资金,还有20年的花样年华。

同理,中国的国情也和美国不同。美国是发达国家,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其经济体制早已成熟,因此其中不乏一些运行机制良好、能够长时间盈利和成长的企业。例如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可以使人一眼就能看清它们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中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各种政策走势和外部环境依然扑朔离迷,使人不能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国内至今无法找到这样可以长远持有的上市公司,这也是长线持有股票的难点和痛处所在。

更重要的是,美国是世界上绝无独有的霸权主义国家,在每次发生灾难时都可以轻松将自身的危机转嫁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而其他国家就很难这样幸运了,一方面要应付本国的经济难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美国转嫁过来的危机。因此,美国的股市每年都可以创出新高,巴菲特等股神也从中受益匪浅,而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股市却难以有优秀的表现。

二、逆向思维对于股市操作中的启示

很多事物正向思考是很难有结果的,与其这样,不如反过来思考一下,或许能够达到预想不到的结果。天下很多难题如此,股市投资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按照常规逻辑,各大券商研究机构拥有顶尖的研究团队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精密的策略模型,其研究成果理应比小股民的感性认识更具权威性。可实际上,从历史的情况看,券商策略报告无论是在大盘点位预测还是个股推荐上,准确度都很低。

以10家主流券商年初的2009年年度策略报告为例,对于大盘,最乐观的只看到上证指数2400点。当时上证指数正处于1800点附近,但80%的券商都比较悲观,普遍将2009年上证指数的波动下限定在了1600点甚至以下。令人诧异的是,2009年大盘一改颓势,从1600点一路狂飙至3400点左右。

券商机构的“裸泳”的现象已经由来已久。2006年末,绝大多数机构对2007年上证指数的预测都远远低于3500点,而实际最高点达到了6124点,几乎比大多数券商的预测高出了1倍。2008年沪综指从5300点高位调整到1600点,没有一家券商在年初判对,集体误判的惨痛经历至今让券商机构们尴尬不已。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每年年底券商机构的分析预测出来时,下一年的走势几乎正好相反。券商策略报告的准确度恰恰验证了股市的相反理论,有人戏称券商策略报告是“反向指标”。

再比如说,在金融风暴爆发时,股市和楼市表现为节节败退,很多股民和炒房者都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在各种媒体上不断传来股民和炒房者跳楼自杀的消息,而大多数人都陷入了恐惧之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金融危机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这意味着失业率增加,公司破产和股市、房市暴跌。

很多散户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显得非常绝望,看着股价不断地下跌和周围环境的逐渐恶化,周围的经济也在萧条和下滑之中,于是忍受不住心理上的折磨开始割肉出局。更有甚者,从此谈股色变,只有等待股市重新上涨之后才敢再次进入股市,因为他们的操作从来是“买涨不买跌”。

一般来说,在危机爆发的时候,股市往往会出现快速杀跌,然后去底部寻找最低点的位置,而这个最低点,就很可能是恐慌盘自相残杀搞出来的大坑。当这样的情形到来的时候对许多散户都是梦魇,那么对于逆向思维的投资者来说,应该算是灾难还是机遇呢?

假如将股市看作是一个老先生的话,那么这位老先生并不是那么理性,他也会不断的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在上涨的周期时可能会最终演绎成疯狂的上涨,严重超出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在下跌时也会出现非理性的杀跌,在最低时股价又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

因此,“市场先生”总会犯错误,而这种错误带给我们的是机遇而不是灾难。正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股价连续下挫,才给了我们寻找良好股票买点的机会。以往我们选好了一家不错的企业,打算买入时,却经常发现由于散户的追捧,他们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危机爆发导致这些股票遭到众人的抛弃,甚至股价已经远离了它们本身的价值,就像是一个个金子一样被遗弃在大街上,却没人发现一样。巴菲特曾经说过:“天上掉金子的时候要准备好水桶去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上天赐予给投资者逆向思维的良好买点时,人们应该兴奋而不是颓废。还有,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和股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有多种研究理论,但是能够简单扼要形容它们间的联系,并且总结成规律的研究却非常少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经济过热、市场狂欢而政策开始进行紧缩的时候,要谨慎操作,最好适时退出;当经济偏冷、市场低迷而政策开始“救市”的时候,则要逢低布局,分批入场。

三、逆向思维在股市中应用方法探讨

如何将逆向思维运用在股市的买点和卖点上,这是很多投资者都关注的,也是时间应用时的重点所在,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

熊市到来的时候,正是散户亏钱最惨的时候,很多人正在用尖刀在自己的资金账户上一片一片地“割肉”。到了将近底部时,散户的“尸体”血流成河。很多人的资金大幅缩水,有的散户甚至亏损达到了90%以上。

熊市来临的时候,对于我们逆向思维炒股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真正理解了逆向思维的方法,那么熊市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次低位入场,使投资者的资金再次增值的好机会。

当然,在熊市下跌的途中,最好不要过早的进入市场。有一句古谚是这样说的:“不要用手去抓掷下的飞刀”。意思是,虽然飞刀在向下跌,但是因为它的刀刃还是具有杀伤力,因此用手去抓很可能会伤到自己。在下跌途中也是这样,可以尽量的晚几天买入,因为在熊市里有足够漫长的时间让我们播种。

如果我们能够判断出熊市底部特征,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根据以往的经验,将这些特征总结如下:1.大部分股价是上一轮牛市最高价的2-3折;2.成交量是最高峰20%(沪市一般400-500亿为地量);3.大部分股民经过多轮追抄底杀跌后,普遍资金缩水70%,个别缩水80%以上;4.谈论股票已经成为可耻的事,茶前饭后绝口不提股市任何事;5.个别股票股息达到利息或接近利息70-80%水平。

当熊市出现了以上几个特征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底部即将到来,具备逆向思维的投资者就可以跑步入场了。

为了能够直观地看出逆向思维操作的买点,笔者特意将这些具备买点的条件总结如下,以供读者们参考:1.股票大幅下跌,价格已经达到了上次牛市最高点的70%左右;2.在中国股市上开始出现1元以下的“仙股”,而且也出现股价跌破净资产的情况;3.市场人气极为冷淡,炒股成为生活中的反面教训;4.各种分析人士继续看跌,有的甚至认为股市会破产,还会下跌至1000点以下;5.经济方面出现萧条,失业率不断增加,许多小工厂、私企等出现关门和破产的情况;6.政策面上开始回暖,政府出手“救市”,但是效果还没有显现的时候。

如果满足了以上几点,那么逆向思维的黄金买点就已经到来了,投资者不应该再犹豫,而应该砸锅卖铁买股票,耐心等待自己的资金中长期增值。

所谓“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股票的卖点要比买点更有难度。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够卖到市场的最高点,一来可以利润最大化,二来能够显示出自己的水平高超。这样的人是正向的思维,因为人们普遍具有贪婪的心理,可是这种心理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给散户带来了亏损的结局。

市场上有一句话是说“卖股票的时候可以提前一些”,意思是为了防范以后的下跌,人们完全可以在股市冲击高点或者疯狂前就适当退出,将“最后的一棒”拱手交给别人。笔者也很认同这样的操作方式,当我们通过逆向思维操作,已经获得很多的利润,当市场出现顶部或即将见顶的特征时,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去争取“最后的晚餐”,急流勇退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当股市即将见顶时,有很多的特征我们可以观察出来。例如在市场上,开始出现天量天价、股票和指数在高位震荡、妖股乱飞的情况,很多一线股和二线的股票在经历了大幅上扬后选择在高位休整,三线的股票和滞涨股开始发力,ST的股票也开始登台表演;在市场人气上,也开始出现了疯狂的局面,街头巷尾每个人言必谈股票,甚至连卖白菜的大妈也知道买股票能挣钱;政策方面风向骤变,政府开始不断地提示风险等等。

从周围各种狂热的局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风险的逐渐来临,为了更加直观和方便以后记忆,笔者特意将这些特征总结如下:1.股市经历了大幅上涨,不断出现天量天价;2.指数开始高位震荡,但妖股不断出现;3.市场人气趋于疯狂,周围不炒股的人也开始大量谈论股票;4.各证券营业部开户的人数创出新高,甚至出现排队开户的情形;5.经济面欣欣向荣,但出现过热的情况,通货膨胀不断严重;6.政府开始提示风险,出台各种紧缩政策但效果还并不明显;7.新股发行速度加快,上市融资和IPO频频不断。

如果市场中出现了以上几种情况,就表明市场在大幅上涨后又有了下跌的可能,而且政府对于这个点位可能感觉有些偏高,需要泼些凉水给股市“降降温”了。毕竟股市的走势是呈波浪式的,有起就有落,上涨和下跌本来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总之,在技术分析穷途末路和基本面分析者迷茫的现状中,逆向思维有望成为投资思想的亮点,有望为投资者朋友们点亮一盏明灯。由于在股市只有少数的人才能挣钱,多数人注定是要亏损的,因此要想盈利只能和大多数人相反,学会逆向思维的买点和卖点。

参考文献

[1]宏章.逆向思维法在证券投资中的妙用[J].金融经济.

[2]于勇.投资需要逆向思维[J].股市动态分析.

[3]宗学哲.逆向思维也可理财[J].投资与营销.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创新思维;创新方向;创新办法

1 机械零部件设计状态

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实现某种预期目标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传统机械零部件设计特点是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标、标准及规范为依据,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与现代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相比较而言,设计中存在试验计算过程复杂、设计工作显得繁琐、工作量较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开动脑筋,进行大胆创新。

2 机械零部件的创新思维

2.1 类比思维设计零部件

类比思维就是基于某一相同点,将外观、性质、用途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能达到目的的最佳方案。如由鸟、蜻蜓等飞行动物的存在,成功的研制出飞机,运用蜻蜓羽翅高频率舞动成功的研制出减震装置。比照人类的功能,成功研制出机械人。根据蚊子翅膀高频率震动,以其结构与相关的零部件进行比较,帮助人类解决零部件疲劳损坏的问题。

2.2 发散思维创造新方案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以欲解决问题为中心,思维者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考虑问题,求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两个零件组合问题,常规采用螺栓、焊接、胶粘、铆接等,运用发散思维思考,可得到用电磁力、摩擦力、压力差、真空、冷冻等方法。围绕问题中心映射出更多有益的方案,发散思维是创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大意义。

2.3 逆向思维走出全新捷径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比如在设计发电机时,你为转子达不到所要求的转速而苦恼时,是不是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让定子也转呢,我国发明家苏卫星正是运用了这一逆向思维发明了“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这是他得以发明的思维基础,也是他对创造发明思想的一大贡献。

3 机械零部件创新方向

3.1 性能更好,缺陷更少

对于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缺陷,应用创新思维,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克服,从而提高其性能,是机械零部件创新的方向之一。这样做,一来能够提升整机的使用性能,二来也能提高机器运行中的安全性。比如汽车的刹车制动装置,现有的汽车在刹车时通常是刹车片从里向外扩张从而抵住轮毂以达到制动目的,这经常导致制动效果不够理想,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设计从内和外双向同时压紧制动的刹车模式呢?!又比如,某些场合的大皮带轮,往往在采用辐条式结构之后重量仍然过大,对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同样能够满足强度要求的新型轻型复合材料,而不是一味只知道用铸铁或钢来制造。

3.2 维护方便,更宜人

很多机械零部件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拆后重装失准的问题,导致零部件更换过于频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设计不够人性化也是常遇到的问题。分析发现,前者大多出现在过盈配合以及硬度差别较大的场合,后者大多出现在需要经常与人体接触的零部件上。对于前者,我想我们有必要尝试着以间隙配合并辅以其他联结方式(比如螺栓联结等)来代替一些过盈配合,对需要可能拆卸的零件配对时尽量使其接触表面硬度接近;对于后者,我们的机械设计人员应当多从宜人的角度,来对某些零部件作一些必要的改进,比如将直接与人手接触的零部件表面的粗糙度降低一些。

3.3 制造更简单,更高效,成本更低

加工费时和废料过多也是当代机械零部件制造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创新设计。首先,要想缩短时间,我们可以试着缩短加工工艺路线,比如将引孔——检验——钻孔——扩孔——倒角——铰孔——检验改为引孔——钻孔——倒角——铰孔——检验,只要采用较大一点直径的钻头,则既可满足要求,又可缩短加工时间。要节约材料减少废料,我们就要在材料切割时合理的布局,在同一块材料上大小零件搭配布置,并且尽量将有相似边的用料布局在一起。这样一来,制造更简单,更高效,成本也降低了。

4 机械零部件的创新方法

要充分运用机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机械结构强度学、传动机械学等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不断发展,对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能作出很好的处理,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准则和方法正在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过程,利用计算机完成选型、计算、绘图及其他作业的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促成机械零部件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计算机技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软件;计算机系统集成化,动态三维造型技术。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范文第3篇

虽然还没有权威统计数据可查,但整体上,2013年杂志行业的经营表现并不好。据梅花网2013年上半年一项针对广告媒体的数据分析,客户对杂志的广告投放已经排在户外广告和视频广告之后,广告投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10%。未经确认的业内传闻是,体制内杂志2013年广告收入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当然,整体形势不乐观的大背景下,依然存在少许逆生长的个案。这些个案在内容整合、媒介融合、渠道整合及盈利模式重塑方面的成功之道,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存在被其他杂志借鉴甚至复制的可能。上述情况构成了梳理2013年杂志创新与遗憾的宏观行业背景。

创 新

1.媒介融合程度加深,并有了被市场及用户一致认可的案例。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杂志的内容生产方式及传播方式,更便捷的媒介工具已改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绝大多数杂志作为媒介的社会参与价值及衍生的商业价值正迅速下降,下降速度远超读者流失的速度。这种趋势的不可逆转几乎成为行业共识。此消彼长的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内容产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有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会借助开放的互联网平台高效传播并实现价值转化。所以传统杂志应该顺势而为:在战略层面要更主动积极地向新媒体转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但应该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以技术或资本见长的公司不同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成为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商,专注地为移动互联网提供有竞争力的内容产品。

2013年,杂志主管、主办方及实际运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重视度普遍加强,媒介融合意识及行动逐渐提高与加快,并逐步形成上述共识。近两年来,大多数传统杂志操盘者在探索新媒体业务方面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任重道远,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鲜有成功案例可借鉴。2010年,新闻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做专门针对iPad平台的《The Daily》,但最终试水失败。另一方面,体制内杂志社整体收入下降导致他们对新项目试错失败的容忍度明显变小,对新媒体项目的投入信心明显不足。此外,越是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团队思维相对稳定的体制内杂志,改革越难。所以,绝大多数传统杂志除了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账号、做APP外,并没有重新定义基于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介平台的内容价值,只是将传统内容生硬地移植到新媒介通道中去。

难能可贵的是,创刊于2012年8月的《壹读》杂志,在内容创新与媒介融合方面表现出色。《壹读》的微信公共号、视频开发,印刷版内容的二维码设置等,建立了不同形态媒介之间的渠道关联,融合的媒介组合给用户新的阅读体验:既不同于阅读传统杂志,又不同于浏览网页,《壹读》出现在不同媒介上的内容兼具较强的流动性与有序互补性。《壹读》创造的融合模式逐渐被业界、用户及广告客户认可。《壹读》能够这么做与资方立场、团队实力关系紧密,但至少在模式上为传统杂志向新媒体转型提供了一个方向。

2.杂志可以有新的盈利模式。杂志长期以来根据内容被定位为媒体或文化产品。作为媒体,杂志公认的盈利模式是发行和广告。作为文化产品,杂志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发行。除了发行与广告外,杂志是否还存在其他盈利模式?众多杂志操盘者在市场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活动策划还是属于广告盈利模式的变型,是延伸而非新的模式。2013年,《创业家》杂志打造的“黑马”获得了空前成功,据该杂志主编牛文文介绍,“黑马”已经成为一个聚集中国风投、创业者、项目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上至今已经有超过百亿元的资金与项目成功对接。《创业家》杂志本身已经成了“黑马”的媒介,主要起聚合资源、传播“黑马”活动的媒介作用。从媒介或文化产品向聚合资源的工具平台及媒介符号转变。除了《创业家》外,不少行业性杂志也在积极探索,广东出版集团下属的《葡萄酒》杂志,每年举办的“金樽奖”主题晚会,已经在葡萄酒行业内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当然,至少目前这还是传统广告盈利模式的延伸或行业影响力的变现,但有形成葡萄酒行业大资讯平台的潜质。

3.杂志的内容采集思路发生新的转变。传统杂志的内容采编总体思路,更多体现杂志立场或满足读者需求,现在越来越多杂志开始主动考虑将商业资讯有机融合在内容中,如图:

区域1,杂志认可,但不顾及读者与客户;区域2,读者与杂志都认可;区域3,杂志与客户认可;区域4,三方都认可;区域5,仅读者认可;区域6,读者与客户认可;区域7,仅客户认可。

对于杂志运营而言,最理想区域为4,三方利益最大化。目前,大多数传统杂志由区域2向区域3甚至区域7偏离。2013年,广州《万家生活画报》与2013年新创刊的人文旅游杂志《度假》在平衡杂志立场、读者利益、客户信息植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他们首先充分研究目标读者的潜在需求,围绕这个需求,去组织商业或产品信息。按这个思路去组织内容后,读者找到了他们期待看到的商业资讯,客户更精准地找到了目标用户,杂志也坚持了自己的理念和风格。《万家生活画报》虽然在杂志行业内不显山露水,但无论在读者还是在商业客户中都积累了很好的口碑,2013年经营业绩逆势上升。其实,绝大多数杂志应该淡化其媒体功能,以更专业的角度为读者及客户架桥铺路。

4.杂志在内容采集、渠道建设、品牌管理及资本运作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优势资源聚合趋势。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体量小,区域色彩弱,市场化的空间相对大。虽然整体上我国绝大多数体制内杂志的活跃程度、市场化程度都很低,经营举步维艰,对主管部门的资源依附度高,但资本进入杂志领域的门槛相对低,资本与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的媒体人携手打造的杂志逐步形成新的势力。例如,财新传媒、博雅天下、现代传播、南航传媒等,他们通过灵活的资本运作及市场策略,已经掌控了大多数优质展销渠道、客户资源、内容资源。这类杂志大多不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偏消费、生活方式及商业,政治风险相对较小。他们目前已经成为或将会成为我国杂志的主流及主体。

遗 憾

1.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生态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批品质不错的杂志猝死,更多体制内杂志虽在形态与内容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类杂志,却因关联产业利润的转移输送而衣食无忧。今年倒下的杂志有《好运Money》、《环球财经》、《普知》、《家庭》(月末版)等,这些杂志的读者定位及内容质量本身都不错,但由于淘汰机制不灵敏及运营管理存在问题,这些本身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杂志遗憾死亡。大多数体制内杂志却因存量资产收益、上级主管主办部门的利益调配或因其他垄断性资源获益,而缺乏求新求变的内在动力,市场压力的传导机制失灵、劣币驱逐良币。

2.以提供泛阅读内容、以发行驱动的传统大众生活类杂志尾大不掉,在管理、人才、理念、客户储备等方面都没有存量优势,在新项目培育方面普遍存在效率低、缺乏延续性等问题。2013年,市场化程度相对较好的《读者》、《家庭》、《知音》等杂志,根据公开广告刊例价及见刊广告版面数分析,与去年相比广告总收入明显下降。

3.在媒介融合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价值重建方面,绝大多数体制内杂志还在摸索,市场洞察力普遍不足。

4.对杂志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很小。传统杂志被新媒体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但由于体量普遍较小,没有形成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5.杂志行业中,缺乏专门从事市场研究的人才队伍及部门。整体研究能力不足,无法为市场决策提供系统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报告。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范文第4篇

“6·18”电商战也是一场基于2012年数场价格大战基础上进行反思后的谋变战,即价格战的比拼,开始由单纯粗放式对拼走向由各自的竞争优势而构建的模式战。可以注意到,本次电商舆论战中,出现了天猫的“庄”谋、京东的“修”谋、当当的“逆”谋、苏宁的“O2O”谋和国美的“合”谋等谋局。

苏宁“O2O”谋:战火从线上烧到线下

进入6月,电商行业又老生常谈掀起“价格战”。这一次,苏宁将战火从线上烧到了线下。

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对外表示,近年来电商迅速发展,对实体零售造成很大冲击。传统零售被互联网同化是大势所趋,O2O融合零售将是实体零售转型的必由之路,双线同价只不过是开启O2O零售之门的钥匙。

6月8日开始,苏宁全国所有门店、乐购仕门店商品将与苏宁易购实现同品同价。这是全国首例大型零售商全面推行线上线下同价,此举或可使苏宁摆脱左右手互搏的尴尬。

按照苏宁的设想,未来线上主要功能是引流、下单和支付,门店将主要承载服务和体验功能,甚至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无人值守式购物环境。苏宁将全面转型互联网零售,不仅仅是实体店和虚拟店的融合,而是从企业的底层结构和经营模式上实现向互联网公司转型。

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易购上线后,苏宁最大的改革动作,虽然会影响中短期盈利,但可摆脱束缚,正式步入“店商”时代。

双线同价试水O2O

早在去年“8·18”电商价格战期间,苏宁在北京便以3C品类为突破口,试点线上线下同价。此次试水,使得苏宁在销售等方面的总体增长达到4~5倍。

在的监测数据中,2012年苏宁易购以3.6%的份额排名第三,在IT行业三张门票的生存法则下,属于极为敏感的位置。

为了从电商座次大战僵持的局面中突围,苏宁终于狠下决心,将线上线下同价的战略推行到全国。

在本次“6·18”电商大战中,作为传统零售市场中的代表,苏宁意欲通过打造线下与线上互动的“O2O”模式来卡位。

昨日(6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海苏宁杨浦店入口处看到,显眼位置均张贴公告,明示线上线下同价。与昔日的冷清相比,即便是在工作日,人气也比以往高了许多。

现场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线下线上同价以后,前来购买的顾客比以往至少多了一倍。“我们要实时登录内部系统关注苏宁易购的价格,如果网上价格变动,我们就要及时调整,差不多每天要调三次价,始终要和线上保持一致。”

记者还发现,在门店内销售的产品身上,除了价格标牌外,还分别印上了二维码标识,消费者可以在现场扫描后登录苏宁易购进行比价。

苏宁相关人士还透露,苏宁线上线下同价,不仅无条件与苏宁易购的网上价格相同,同时也参照国内其他电商企业价格,借助其后台信息系统,将门店与线上相同的商品成交价锁定。

毫无疑问,做出双线同价的决定,对苏宁是把双刃剑,刺伤对手的同时也会伤了自己。

但是,这是苏宁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2012年,苏宁营收同比增长仅为4.78%,净利润更是下滑了44%,公司可比店面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2.38%。

同时,苏宁实体店的毛利率在17%左右,经营成本约为14%,而电商的毛利率仅在5%~7%。双线同价将压缩公司实体门店的毛利空间,影响利润水平。为此,有券商调低了苏宁的业绩预期。

中信证券将苏宁2013年~2015年的业绩预测调整为每股0.18元、0.22元、0.29元,较此前0.37元、0.44元、0.50元的预测下降近半。

转型的艰难苏宁公司早有预料,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曾对外强硬表示,为了长远的战略,可以牺牲短期的利益。

国泰君安分析师汪睿认为,虽然苏宁业绩会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同价战略将对易购线上的聚客、引流能力产生正面效应,有利于易购大平台业务的发展和盈利,或许能部分弥补实体门店的损失。

探索“店商”新模式

千亿级零售巨头的转型,自然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虽然苏宁明确表示,为了“线上线下虚实结合”,要做“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但是业界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苏宁是为了在电商规模上赶超京东。

事实上,回顾近两年,苏宁发出的声音无不与电商相关。但是线下仍然是其最坚实的阵地。2011年年中,苏宁新十年战略规划时称,2020年店面总数增至3500家、销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其中线上销售为3000亿元。

苏宁相关人士透露,这一目标没变,变的只是店面的结构,但是,以后将走大店策略,关小店开大店、开超级店。“超级店将成为体验、展示、服务、物流中心,对于快递辐射不到的三四线城市,可以由门店来实现配送。”

据悉,超级店将是苏宁未来实体店的主要发力方向,同时也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节点,也是区别于苏宁易购与京东商城服务的最大利器。

而苏宁旗下的另一实体店品牌乐购仕门店也将在国内推开,除了电器之外,该品牌还销售众多从日本进口的化妆品、玩具、厨具和装饰。

前述苏宁相关人士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巨大的规模优势会进一步降低整个集团的采购成本,而非电器类商品能带来毛利率的提升。特别是实体店的易购展示,会给实体店带来大量人流和消费,也会把正在减缓的销售增长重新拉高。

在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看来,苏宁此举更多是为了优化实体店面。“苏宁肯定不可能因为网购兴起就抛弃实体店,电商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优势,如果实现线上线下同价,实体店面的优势一下子就会凸显出来。”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黄渊普则认为,双线同价产生的价格差额由厂家补贴,这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线下本身就有固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线下和线上更应该进行合理区分而不是生硬地进行同价。

他表示,苏宁在线下的实力足够强硬,但是在电商的表现却让投资者看衰。因此苏宁需要做的是加大对自主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线上线下用户体验,才能真正在线上与天猫和京东抗衡。

当当“逆”谋:欲以价格战乱中圈地

此前,一直明确表态反对价格战的当当网CEO李国庆,这次却主动拿起价格战大棒,寻求逆袭。

“当当账上还有13亿元,所以不用省着花,而应该主动扩大市场份额。”近日,李国庆表示,此次价格战的战略目的就是“不让对手休息”。

李国庆的“异常举动”,缘于当当面临的成长窘境——2010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在规模与盈利的平衡中偏向盈利至上的当当,多数时间保持盈利,但市场份额却节节败退。

痛定思痛后的李国庆可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价格战不好,但不打不行。

突袭“修养生息”中的京东

今年以来,李国庆却以价格战杀手的身份活跃于电商江湖,本次“6·18”电商战便是典型。

当当网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了当当“6月逆袭战”的作战计划——全月、全品类参与价格战,由图书、服装(含尾品汇)两大“尖刀”带动美妆、3C家电、婴童、日用百货等全品类价格战,促销力度在“6·18”期间达到最大化。

对于当当由之前的反价格战斗士转变成如今的价格战杀手的原因,上述负责人直言,主动挑起价格战是当当网竞争战略,以不让对手休养生息,同时借机扩张战略品类。

对此,李国庆曾详述道:“以前我们是应战方,是报复性还击。从去年店庆月和‘双十一’开始主动出击。为什么主动出击了?这就是战略。”李国庆说,自从京东在2013年提出“修养生息”战略后,并没有像去年那样高调展开价格战。“我们发现竞争对手财力撑不住了,巨亏扛不住了,想休养生息,而我们就不让对手休养生息,所以我们就进攻。”

不过,对于当当欲以价格战痛打“修养生息”中的京东的做法,业内存在不少看淡的人士。

电商观察员常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的电商平台之争处于相对僵持阶段。各个平台现在都会在自己主品类加力,附属品类借力,那种用自己的劣势打别人优势的做法,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价格战中,当当网在3C品类,先后发起“开火”、“猛攻”、“火拼”等主题比价促销措施,而京东的主力品类便是3C。

资深电商观察家王利阳也对当当欲阻击京东的做法,表示“不太看好”。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电商平台的战争中,当当和京东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如2012年当当总营收为51.938亿元,而京东为近600亿元。

挑起“新价格战”放手一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6·18”期间,当当网表现活跃的背后,也缘于当当如今在行业格局中的窘境所致。

2010年上市后,偏保守的李国庆,以盈利至上作为经营哲学,然而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当当的市场份额却不升反降。

记者根据当当2010年上市后的相关财报数据汇总后发现,2010年至2012年,当当营收额的年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6.5%、59%和44%。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电商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当当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同行。记者根据京东对外公布的相关数据汇总后发现,2007年至2012年,京东销售额年度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350%、266.67%、203.03%、155%、105%和185%。实际上,2012年当当的增长速度甚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易观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B2C市场交易规模较2011年同比增长99.2%,而当当2012年的同比增长率仅为44%,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的近半。

在电商行业“快鱼吃慢鱼”的竞跑中,当当较慢的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了当当网市场份额的下滑。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当当仅占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八,渐趋边缘化。目前业内已存在当当被百度或国美收购的声音。

王利阳对此表示,当当已经到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境遇,再不通过价格战做出些动静,边缘化程度将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当当高调拿出真金白银参与价格战,甚至挑起价格战。

从今年3月开始,当当率先与京东在图书领域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价格战。对于当当网来说,这场价格战被业内认为其本质是一场迟到的自救之战。

手握大量现金的李国庆终于明白,价格战不好,但不打价格战就会逐渐丧失市场份额。

“抢份额、抬股价”一举两得

王利阳认为,当当尾品会将是其6月电商大战的利器。利用微妙的消费心理,用在当前时机非常合适。

王利阳进一步表示,此次当当逆袭战中的重点是尾品会,其本身是闪购的超低折扣的销售模式。唯品会(确实是VIPS)上的闪购不会让消费者觉得是促销,因为这是他正常的销售模式,而对于当当的尾品会则有不同,上当当的消费者不一定是奔着闪购商品去的,可能是去看看图书、母婴商品之类,但发现当当的尾品会推出了5折封顶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觉得当当的促销活动非常给力,也让舆论感到当当逆袭的效果。

不过常亮则指出,“市场份额有那么好抢吗?”常亮认为,现在的电商市场环境是谁抢谁的都难。“亚马逊不抢,市场份额还算稳定,阿里虽大奈何品质服务无法保证,京东和苏宁易购的速度暂时无法超越,两者也在抢份额。”

在常亮看来,当当此次主动打起价格战的目的,可能还有另一层的战略考虑,那便是借势提升股价。“当当是看唯品会股价上来了,想通过一些造势把自己的股价也提升,包括之前业内指当当几千万稳定会员等都是他们制造声势的,这是难得的机会,也会带来一定的成交,但是要想持续还是要很好的运营能力,短时间好没有效果的。”

此前,在2012年上市的唯品会,其市值已是当当网的3倍。显然,资本市场对于唯品会推出的“尾货折扣”模式颇感兴趣。而当当此次价格战的利器之一便是主打“尾货折扣”模式“尾品汇”频道。

不管是意在通过价格战抢市场份额或提升股价,抑或两者兼之,对于当当来说,这都是一场绝境之中的反击之战。

对于未来的突围策略,当当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当当将继续平台化转型,以“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品类。与此同时,当当将通过大数据应用“精准营销”,图百交叉,图服协同,精细化运营,带动战略品类发展。此外,推行价格战策略,如尾品汇等,推动战略品类快速扩张。

五大电商对阵态势

京东的“修”谋

竞争格局:第一要素是保持规模和成长性,在此基础上希望实现盈利。

作战方略:修正过去粗放式的价格比拼模式,在价格战与盈利战中寻求平衡。

苏宁的“O2O”谋

竞争格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苏宁易购以3.6%的份额排名第三,在IT行业三张门票的生存法则下,属于极为敏感的位置。

作战方略:作为传统零售市场中的代表,苏宁意欲通过打造线下与线上互动的“O2O”模式来卡位。

当当的“逆”谋

竞争格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当当仅占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八,在电商平台之争中,渐趋边缘化。目前业内已存在当当可能会被百度或国美收购的声音。

作战方略:此前不主张打价格战而多数时间保持盈利的当当,已日趋边缘化。目前李国庆可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价格战不好,但不打不行。正是基于这个背景,今年以来,李国庆主动拿起价格战大棒,寻求逆袭,在乱中寻求突围之路。

天猫的“庄”谋

竞争格局: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B2C电商市场,天猫以52.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作战方略:在本次电商战中,挑事者京东剑指天猫,本欲引发“猫狗大战”,但作为电商格局中的老大天猫至今“未表态”,一副俯视电商江湖的气派。可以看出,本次的天猫,其作战策略便是“坐看风云起,稳坐庄家台”。

国美的“合”谋

逆向盈利的思维模式范文第5篇

从背景上看,两家公司都属于“没爹”一族,既没有强大后台支持,没有流量入口的优势。从业务模式来看,两家都是“一站式在线旅游网站”,主营旅游度假产品,业务结构几乎一模一样,以跟团游为主,自助游在近几年比重逐渐增长。长期以来,悠哉旅游网一直是途牛的直接竞争对手,两家企业也不断的被比较。艾瑞出具的“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研究报告”专门拿出一章来对比途牛和悠哉旅游网。根据艾瑞报告,2013年两家企业业务均以跟团游为主,其中,途牛占总跟团游业务量17.6%,悠哉占5.9%,途牛大概是悠哉的3倍。

通过对悠哉的运营数据分析,不难发现,途牛面临着严峻的运营问题。高额的市场费用,不菲的运营成本使得途牛在投入产出上严重失衡。途牛先后融资8个亿,是悠哉旅游网的10倍,但是只做出了悠哉3倍的毛利。2013年,其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的费用明显扩大,市场费用高达1.1亿元,占总销售额的5%。

据途牛公布的财务数据,其2011年、2012年和2013的毛利率分别为3.1%、3.5%和5.2%。悠哉旅游网的毛利率接近10%,最高是途牛的2倍。另外,悠哉旅游网的盈利目标也远优也途牛。2013年悠哉旅游网实现连续盈利3个月,而途牛2013年运营亏损1亿多,从未盈利。

为了维持市场知名度,途牛烧钱猛砸品牌,以此来换取市场份额。虽然高额市场投入换来了短期的快速增长,然而,靠市场投入催生的增长,依赖度太强,一旦停止广告刺激,增长就会受到重大影响,如同吃西药,停药就会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