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逆向思维训练法

逆向思维训练法

逆向思维训练法

逆向思维训练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逆;训练;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65—01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正向思维较为活跃,而逆向思维相对薄弱,任其发展,久之久之会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一般的学生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而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这种转变时是迅速且自如的,这就是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思维的运动性方面的素质差异。这种思维的运动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注重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关注“互逆”、“对应”的知识

数学知识有许多“相反、互逆”的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若能恰当地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双向思考,关注这些数学知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关注“互逆”关系

对数学中的互逆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下工夫把它们讲清楚,使学生知道互逆关系的两个实体是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并引导学生对互逆关系进行“由此及彼”的思考、研究和比较。例如,在学习“相反数”概念时,像+6和—6这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我们说+6的相反数是—6,反之,—6的相反数是什么呢?(+6)。就是说+6和—6“互为相反数”,它们是成对出现的。这样,在对知识和技能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为灵活运用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对应”关系

数学中对应的思想方法为训练逆向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编排顺、逆双向配对的练习题供学生训练。如:

4的相反数是____; ____的相反数是4

—5的倒数是____; ____的倒数是—5

以上练习题,由于顺、逆双向对比,学生通过练习,可以逐步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提高逆向思维的能力。在逆向思维过程中有诸多的抑制和干扰因素,不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化训练。

二、注意知识的逆向运用

关注了可以逆向运用的知识,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对这些可逆知识加以运用,以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1、注意公式及法则的逆运用

在公式及法则中,不乏具有可逆的公式和法则的存在。在教学中要抓住机遇,强化公式及法则的逆运用,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如:讲授因式分解时x2(a+b)x+ab=(x—a)(x—b);与整式乘法(x—a)(x—b)= x2(a+b)x+ab进行比较。由于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了它们互逆运用训练,学生将来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便水到渠成了。

2、注意定理及命题的逆运用

在已学习某些定理及典型命题以后,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再进行逆向灵活运用,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又一途径。如: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

三、训练“反面求解”的方法

1、训练反面求解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经常遇到顺向求解较为困难的习题,若采用“正难则反”、“反面求解”方法,往往会达到事到半功倍之效。

例,a为何值时,x=1不是方程2x—a=3x+5的根?

析:本题正面思考有相当难度,如改用反面求解则显得简单。假设x=1是原方程的根,则a=—6。显然,当a≠—6时,x=1不是原方程的根。

2、训练反面论证方法

虽初中学生接触反证法不多,但对于培养他们用反证法去解决问题仍然很重要。

例, 证明: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

析:如果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三角形都去进行证明,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采用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把它等同于其反问题的不成立(反问: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都小于60°) 。然后,我们只要证明这个反问题是错的,那么原题即可得证:若这个反问题成立,则至少有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小于3×60°=180°,这与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的定理是违背的,因此,反问题不成立,原题得证!

3、训练逆向推理方法

逆向推理法(逆推法)就是从结论出发,逐步逆推,从而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它是逆向思维的表现之一。

例, 将抛物线y=ax2+bx+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一新抛物线y=2x2+8x+3。试确定a、b、c之值。

析:这道题目按原图象变化进行思考,运算复杂,且有难度。若从结论出发,进行逆向推理,则简单易解。现在如下推理,依题意将抛物线y=2x2+8x+3 =2(x+2)2—5 (结论)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即得原抛物线(已知),然后利用比较系数确定原解析式中的a、b、c。

四、营造逆向思维的氛围

训练逆向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学中,要注意多选编些逆向思维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以营造逆向思维的氛围,达到训练逆向思维的目的。

1、鼓励学生倒过来想问题,以构造逆向思维情境

对一些数学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它们倒过来想,放在新的数学情境中去认识、去思考,使学生对旧问题产生新情趣,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给出一个方程(组),要求学生编拟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这样的数学活动,一则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数学大有学头;二则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认识到思得愈深,造得愈绝,解得愈妙;三则充分营造了逆向思维的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逆向思维的活动。

2、利用课外园地,创建逆向思维的环境

逆向思维训练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培养;逆向思维;运用

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逆向思维具有反向性、新颖性、批判性、突破性和悖论性等特征。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正确运用逆向思维,对学生学好数学是十分有益的。

现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薄弱,大部分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很难做到从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总结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公式定理只是进行死记硬背,生硬套用。缺乏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其实在我们构建知识框架时,不难发现逆向思维无处不在,无论是概念、定义、公式、法则,还是定理、定律及性质等都蕴含着逆向思维。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互逆因素,有机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可逆性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定理概念只会顺向应用,而逆向应用难度却感觉很大,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相比,二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他们构成一对互逆定理,通常把性质定理称为原定理,判定定理称为逆定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原定理是从点的位置特征知道线段的大小数量关系,而逆定理是从线段的数量关系知道点的位置特征。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此特征记忆、理解、分析、运用。

初中数学中有些公式也含有可逆思维,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等,教师也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

二、数学命题(定理)的可逆性教学

在中学阶段,我们会见到很多类型的题目就是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可是发现有些学生在写逆命题的时候没有把握知识的结构从而产生错误,如,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很多学生把它的逆命题写成“如果是同角,那么它们相等”这样错误的答案,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表面上认为逆命题就是反过来写,而没有分析其中的条件和结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帮助学生分析,再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三、重视逆向变式训练

逆向训练就是将题目中的已知和求证调换着进行训练,如,在等腰三角形中证明角相等,我们可以利用“等边对等角”的定理进行证明;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等角对等边”,通过角相等来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教学中可以多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几何证明题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教学生从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逆向推理,从而得出完整的证明过程,这样的教学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逆向思维训练法范文第3篇

一、逆向思维的有利作用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顺向思维而言的另一种思维形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已有的思路反向去考虑和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一般的学生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而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这种转变时是迅速且自如的,这就是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思维的运动性方面的素质差异。这种思维的运动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学数学中看,逆向思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有利于:(1)有利于排除顺向思维中的困难,培养思维的创造性;(2)有利于克服顺向思维中的定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有利于挖掘顺向思维中的弱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

1.互逆概念。小学数学中有许多“互为”与“互逆”关系的概念,如“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与约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等。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去思考与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还是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①3的倒数是( );②1的倒数( );③16是( )倍数;④( )的倒数是8;⑤()的倍数是8。

2.逆向观察。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基础。数学中逆向观察与顺向观察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操,逆向观察是改变过去的由上及下、由左到右的顺序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逆向观察,不但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和熟练地运用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示练习题:把四个相同的圆片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并涂上了颜色。如果把每张圆片都看成单位“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这四个分数所表示的面积都相等,即1/2=2/4=4/8=8/16。组织学生从左向右观察,12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乘以2,则等于2/4;若都同时乘以4得4/8;若同时乘以8得8/16;可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组织学生从右向左观察,8/16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除以2,则等于4/8;若都同时除以4得2/4;若再同时除以8 得1/2;可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通过顺向与逆向观察就可以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3.逆想训练。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说过:“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想并不总是必须沿着完全相同的思路进行,而只是向相反方向运动。”这里指的“向相反方向运动”是逆联想能力。逆想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能由眼前的事物、事实或过程联想到与之相反或相对立的另样事物、事实或另种过程,从而进入新的数学意境,产生新的领悟。

例如,某粮店有两个仓库,甲仓库存米是乙仓库存米的4 倍。当乙仓运出5 吨米后,甲仓存米则是乙仓的6 倍,甲、乙两仓原来各有米多少吨?学生习惯于顺着题意从倍数角度思考:5÷(6-4)=2.5(吨)(乙仓);2.5×4=10(吨)(甲仓),这种解法显然是错误的。有的学生虽能看出作为一倍量的乙仓存米数是变化的,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具有逆联想能力的学生就能自觉地调整思考方向,从变化的量逆想到不变的量,从而用甲仓存米数5÷(1/4-1/6)=60为单位“1”的量,实现由“倍”到“率”的思路逆转,便能很快地求出甲仓存米(吨),再求乙仓原有存米为60÷4=15(吨)。

4.逆用公式。小学数学中的公式都是求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是解题规律的抽象概括,数学中的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在正向应用的同时,加强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出示下列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的塑料面积是90 平方厘米,它的高是10 平方厘米,这块三角形塑料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

组织学生思索,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以逆推出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由此可列式为90×2÷10=18(厘米)。

逆向思维训练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逆向思维;数学基础知识

一、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反映的是思维过程的间断性和突变性,意即强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和固有的思考框架,产生新的思考方法,找到新的解题途径.这是创立新科学理论的重要思维方法.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设定未知数‘x’”即是逆向思维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应用.即,将原本未知待解的数“x”设定为已知数代入到公式中,通过“x”在公式中的关系反向推导出结果.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实际应用早在19世纪就催生出了非欧几何,包括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发展起来的模糊数学,均是逆向思维在数学领域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

二、实际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对于逆向思维在初中教学中的培养和应用,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基础知识的逆向教学.初中阶段,数学仍然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同时,顺势导人逆向思维,不仅更加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思考模式.在基础知识中,应在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加强逆向教学.在数学中存在诸多“互为”关系的概念:比如,“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培养其逆向思维的能力进而建立起双向的思维模式.比如,对于原命题、逆命题这一概念,学生往往只重点记住了逆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却忽视了原命题也是逆命题的逆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适时地引导学生从命题的反面进行思考,则会在早期的基础阶段就打下良好的逆向思维根基.

2 注意解题方法上的逆向思维训练.(1)分析法解题。分析法就是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顺藤摸瓜追溯充分条件,直到推导出已知条件的方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执果溯因”是分析法的本质特征,关键是整个解题过程必须是可逆的.(2)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是从特征结论的反面出发,推出矛盾,从而否定要证明结论的反面,肯定特征结论(即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是许多数学问题在直接证法相当困难时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加强反证法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宽和深度的加深,对逆向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举反例.在数学命题中,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的错误,只要给出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即可否定这个命题.这就是通常意义说的反例.加强举反例的训练,可以有机地做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实际应用

1.立体几何命题.立体几何中的概念、定理除了直接应用外,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反过来应用.例如,求证: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不平行直接是异面直线.根据题目和条件,由已知得这两条直接不平行,接下来只要证明这两条直接不相交,便意味着它们为异面直线.由此可见,利用反证法解此题轻而易举.2.概率命题.例如,全班40名学生,求至少有2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在这则著名的“生日怪论”命题中,引导学生用其对立的事件的概率来求解便显得易如反掌.先求出40名学生都不同月同日生的概率,然后根据对立事件的概率和为1,得到至少有两人同月同日生的概率数值.利用对立事件进行逆向思维,能使复杂的概率问题得到简化.3.不等式命题.例如,a,b,c,d均为正数,求证:(a/b+c/d)(b/a+d/c)≥4.分析:欲证该命题即为证:1+ad/bc+bc/da≥4,就是要证:ad/bc+bc/ad≥2,即证:(ad)2+(bc)2≥2abcd,即:(ad-bc)2≥0.由实数性质可知成立,从而找到证题起点.在数学中,互逆定理、互逆公式、互逆运算等等比比皆是,如能熟练掌握并适时运用逆向思维,则会使一时阻塞的思路豁然开朗,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如何重要.

逆向思维训练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创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见“逆向思维”这个词,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指在我们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要有意识地去做与习惯性思维完全相反的探索。逆向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与正常思维相对立的另一维的思维,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既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特征,更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拥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材自身的内容,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的目的。

一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剖析,要演示一些有关运用逆向思维的比较经典的例题,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并且要用这些经典例题说明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作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关于数学的智慧;另外还可以举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用这些事例来说明逆向思维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以便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逆向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使解题过程简捷、新颖。

二在教授基本知识过程中注重逆向思维的渗透

1.从定义互逆来说明定义的内涵——双向阐明第一、要着重定义的确认和逆用,从而加强对定义内涵的认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能把教科书上的许多定义背得滚很熟练,但是,如果改变一下定义的叙述方式,换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的时候或者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说明的时候,有些学生就不能够熟练的运用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要通过公式的互逆来找灵感。展望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很多数学问题都是逆用公式的问题,因此要全面地解决这些“逆向”问题,首先就要使学生了解相关公式的“逆向”形式,进而学会这些公式的“互逆”记忆。同时要经常性地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逆向思维理解定理、法则等的互逆规律

数学中的可逆定理、可逆法则非常多,因此恰当地运用这些“可逆资源”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首先、通过逆向思维可以让学生学会构造已知命题的逆命题以及否命题,以便进一步掌握可逆定理、可逆法则的互逆表述形式。通过逆向思维可以得出: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之后得出的命题就是逆命题;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得出的命题便是否命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命题理解得更加透彻。其次,要充分掌握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方法,其实质就是通过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真伪来证明原命题正确与否的逆向思维方法,也是运用逆向思维的范例。有些问题在运用反证法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简单,更有甚者,有一些问题必须用反证法才能够解决。比如“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等价转换的逻辑基础,重视充要条件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应用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方法上加强逆向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正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方法上的指导和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但是,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习题的讲解和训练得以进行的。因此要在这个部分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第一、要更多的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便为学生提供逆向思维的基础感性认识,使之成为理性认识的基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具、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的积极性,更多的获得感性认识,以提高其思维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将逆向思维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更能加深学生对逆向思维的印象,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逆向思维的重要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正向思维清晰明了。

第二、要加强逆向思维在分析法教学过程的渗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分析法是从命题的结论出发进而寻找充分条件的证明方法。在数学证明中,按一般的逻辑推理顺序来说,应该从题设条件开始,根据已知的定理逐步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陷,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有些时候如果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战略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从想要证得的结论出发返回到题设条件,然后再依此途径就能够完成一个由条件到结论的证明。这就是逆向思维指导下的解题方法,效果是十分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