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利用的意义

循环利用的意义

循环利用的意义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公众参与 制度完善 循环经济法

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过程,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如何更好地发挥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

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的概念。公众一般指政府服务指向的各类社会主体。循环经济中的公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众包括公民、专家、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狭义的公众主要是指公民个人和民间社会组织。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作为主体,为了维护切身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了解、决定、监督和实施一切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事项。公众参与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的途径。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的途径主要有:通过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进行参与;通过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制度进行参与;通过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进行参与;通过举报制度、制度和诉讼制度进行参与;通过论证会、听证会、座谈会、以及公众信箱、问卷调查、热线电话等传统途径进行参与;通过电视电话会议、手机短信、网上投票等现代通讯途径进行参与。

循环经济公众参与的内容。循环经济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及权利义务。1、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权利:一是决策权,公众有权以个人或社会组织的方式依法参与有关循环经济的公共决策活动,包括获知有关循环经济信息,参加循环经济立法、重大决策的听证,表达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看法、意见、建议,获得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回复的权利;二是消费权,公众有权进行绿色消费,优先采用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拒绝采用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消费方式和不符合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三是监督权,公众有权监督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国家有关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遵守和贯彻执行,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执法,纠正违法行为和危害环境的社会行为。2、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义务主要包括:一是公众有义务遵守循环经济法的各项要求及其相关法律制度;二是公众有义务执行政府制定关于循环经济的各项政策;三是公众有义务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公众有义务使自身行为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等。如公众有义务循环和综合利用产品、再生产品,节约使用资源,承担分类回收责任或为此支付相关费用等。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实践

美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实践。美国在环境立法领域非常重视公众的参与。为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护公众的知情权,美国联邦政府的所有机构在立法建议和其他重大联邦建议,决策之前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要向公众公开并征求公众意见。为了保障公众的救济权,美国的环境法中规定了公民可以依法对违法排污者或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联邦环境保护局提讼及完备的方便公众诉讼的条款。美国政府非常注重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美国环境保护局与全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成立了“美国回收利用日”组织,开设专门网点,利用网络宣传有关再生物质的知识,并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回收利用日”。此外,美国各类环保组织经常举办活动,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区再生物质利用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使再生物质利用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日本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实践。2000年6月2日生效的日本《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规定的公众责任包括:抑制产品变成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促进产品适当地循环利用,使用循环物品;协助配合有关组织或企业分类收集可循环资源,并向指定的企业递交可作为循环资源的产品和包装废弃物;主动地为建立循环性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实施有关适当出资废弃产品的政策和措施。此外,在《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废弃物处理法》、《容器和包装物的分类收集与循环法》等单项法中也都对建立“循环型社会”中的公众参与做出了规定,构建了完善的日本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

我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存在的不足

我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总则中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方针”。公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权利包括控告权、知情权和建议权。即公民有权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权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公民参与循环经济的义务有:增强节约资源意识,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和合理消费意识,公民应当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利用废弃物,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回收列入国家强制性回收名录的产品和包装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义务包括: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等活动。

我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实践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公众直接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渠道不畅。一是在现行有关循环经济法中,对于社会公众如何参与循环经济法的决策、管理和治理方面存在法律缺位;二是《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重要法律中规定的公民监督权,如举报权等仅是简单的原则性规定,对于公众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方法、程序等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实践中无法操作而流于形式;三是对于政府循环经济信息公开的程度、公开的时间和渠道不明确,致使公众难以及时了解循环经济信息;四是公众参与制度缺乏救济途径。2、对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明确规定。一是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对消费者在消费产品过程中,没有明确其消费的产品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二是在消费环节上,现行法律仅对列入国家强制性回收名录的产品或包装物,规定消费者进行回收,而对公众在垃圾分类、处置、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或者支付相关费用等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缺乏明确规定。3、在循环经济实践中,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在世界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学会和民间等各类社会组织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数量还很少,在规模、实力和影响力方面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完善循环经济信息公开制度。为了畅通信息公开渠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政府相关部门除了需要保密的信息外,应当及时公开循环经济信息,让公众知晓有关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与受侵害的情况,以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情况,同时应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定期公布污染严重企业的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

建立循环经济立法、重大决策公众听证制度。循环经济立法和重大决策无不关系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公众直接参与立法、决策不仅是法制民主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立法者、决策者直接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制定以人为本良法,以及提升立法质量、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明确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的程序。任何法律制度都需要有必要的法律程序作保障才能有效贯彻执行。目前,循环经济公众参与制度虽然在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中得到了肯定,但是在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立法、决策、监督、管理和治理等方面的具体条件、方式和程序上还存在法律缺位或不足。因此,为了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权的行使,尽快制定和明晰有关程序规定,应成为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公众参与制度的重点任务。

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应当通过立法与政策扶持,如放宽民间环保组织设立审批条件,减、免税及适当的财政扶持,尽快培育、发展和壮大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各类民间社团组织。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第2篇

1.1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技术水平仍须改进和提高

再生资源的本质就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人类进行开发和利用报废之后,还可以再次回收加工的物质资源。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报废的有色金属合金、塑料、橡胶、纸张等,都属于再生资源。总的来看,我国企业目前对这一类再生资源的回收应用发展是较快的。首先,我国有关部门对再生资源保护的宣传比较多,从思想上对再生资源的重视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次,我国对有些再生资源的利用比较到位,而且经济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投资都控制得比较低,这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我国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从侧面上促进了再生资源的利用。所以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再生资源的发展情况较为迅速,然而关键技术仍需要改进和提高。

1.2企业循环经济理念构成较早,但是企业循环经济体系并没有完美构建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是比较早的,然而仅仅以最单一的形式进行表现,就是对日常生活废气物的再利用。而且对于这种简单的企业循环经济理念依然没有合适的体系与制度予以保障。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国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我国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对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一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保护;二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这两点是利用高科技技术为企业循环经济指明具体道路。

2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具体构建方式分析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是比较早的,上文中已经提到,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我国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对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一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保护;二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然而事实上在企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发展过程中,仍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表面入手;二是从深层根本问题入手。下面,笔者就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具体论述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方式。

2.1解决表面问题的具体方法

所谓表面问题,也就是对资源的再利用以及对废弃物的回收。这种问题构成了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模式,因为企业循环经济是处于一种循环流动状态下的经济模式。首先,需要有经济模式,也就是生产和消费过程;其次,需要有循环模式,也就是对消费后的废弃物进行重新回收与应用。所以,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体系需要解决的表面问题就应该从回收出发。

2.2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循环经济的利用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循环经济的利用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对企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一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保护,二是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我国应该对一部分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采用消极保护策略,规定不允许开发的自然生态系统。这样的政策能促进我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本身就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就是对循环经济的极大促进。所以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是需要依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清洁能源的开发来进行。随着企业环保意识和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经慢慢发生转化和调整,使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向于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向。所以笔者认为,企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方向,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而保护自然资源和开发清洁能源又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分析

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鼓励。上文中已经介绍,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应当更加重视,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节省与环保使用。具体说来,我国对企业循环经济颁布的支持政策主要分为资源开采的价格政策、资源的使用政策,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政策等。笔者就这三个主要政策对企业循环经济的支持予以分析和研究。

3.1资源开采时的政策

我国一直以来都使用资源低价政策,资源的价值是不能体现产权以及生态价值的。而且我国对矿产资源的补偿费用比较低,所以一般采用资源低价的政策进行承包式的资源开发。然而,如果对企业循环经济加以支持,需要我国对资源的开采加以放权,将矿产资源的利用交给拥有高科技技术的企业,那么企业就会在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研究上应用相应的高科技技术。拥有了高科技技术开发企业,就可以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成型。

3.2能源利用的价格政策

能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能源的价格高低。所以国家对能源价格的调控是对能源利用率的调控方法。利用价格优势确定能源利用率的不同,然后根据利用率调整对企业的管理力度,这一政策能从侧面促进企业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创新和应用。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由于我国对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宣传得比较多,从思想上对再生资源的重视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我国对有些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比较重视,而且经济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投资都进行必要的研究,让这些再生资源的价格更加具有优势,这是我国对再生资源利用的价格政策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3.3清洁能源的开发政策

我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本身就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又是对企业循环经济理念理解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就是投资新型环保科技,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为主要开发对象,避免传统资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能对传统资源的节约作出贡献。清洁能源的开发是我国未来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建立的主要实践基础,更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推动力量。

4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基本意义

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某些角度上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衡量标准。所以就理论上来说,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具有较大意义的。根据笔者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意义应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二是人文发展方面的意义;第三就是环境保护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这三点进行具体的论述。

4.1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

企业循环经济本身是满足了市场经济的需求,是对市场发展的促进和支持。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支持,才会更加促进科技创新,也正是将科技创新产品推向市场,才得到足够的资金用来支持企业循环经济科技的研发。同时,利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经济模式可以完成对市场的调控,将商品分为不同的等级,也让市场得到有序的发展。同时,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地域的划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以前科技发展较快的地区几乎都在沿海地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重视的地区也主要在沿海地区。所以企业循环经济的推广让科技成果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4.2人文方面的意义

人文方面主要是从精神层面与教育层面说起。首先,从精神层面来说,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对探索追求精神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对科技研究人员的肯定。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环保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教育层面来说,对企业循环经济的肯定能极大促进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渴望,是宣传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同时,科技研发机构与市场经济机构的有力融合可让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伤害环境,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道路和人文意义。

4.3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以企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理念是对环境保护作用最大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从多个方面要求大众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应用。要求企业应当从资源的循环利用出发,提供各种低碳发展的措施和方法,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方便,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政府从科技上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具体的说,就是投资新型环保科技,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为主要开发对象,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真正地运用于企业的发展之中。

5结语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借鉴意义

 

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循环经济实践是循环经济发展最基础的部分,是循环经济实践的起点。目前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展开,研究国内外企业循环经济的经典模式对试点企业和其他企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杜邦模式

杜邦公司是一家以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为业务重心的全球性企业,公司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杜邦公司将环境保护的概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全过程

杜邦公司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司的一种经营理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就发表了环保责任宣言,20世纪40年代便把环境保护小组纳入到公司的架构当中,负责管制公司对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杜邦公司已经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发面成为领跑者,他们提出了零排放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杜邦公司的环境保护理念为尽量减少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印记。新世纪以来,杜邦公司仍然升级这环境保护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公司经营理念相结合。同时杜邦公司每年占总投资额20%的投入用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投入比例在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企业中名列前茅。

2.杜邦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

杜邦公司循环经济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把3R原则和化学工业结合在一起借鉴意义,被称为“3R制造法”。减少一些污染化学物质的使用量,重复使用生产过程中的工具和原料,循环使用不同生产流程的副产品,同时发展新工艺落实“3R制造法”,将污染物的排放量见到最少,资源的投入量减到最少。杜邦公司的“3R制造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990年到2006年年间,《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国际标准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是5.2%,杜邦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72%,其循环经济的实施卓有成效。

3.杜邦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企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应该借鉴杜邦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态度,将经营目标由短期的利润最大化向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转变,将环保理念和循环经济实施融入到公司发展过程当中,加大企业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投入,在合理的周期内计算投入产出比,实现盈利与环保的双赢论文格式范文。

企业的循环经济实施过程应借鉴杜邦公司的“3R制造法”,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循环经济流程,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调整原料的使用种类和使用量,改善副产品和废物的处理途径,重复使用某些工具减少资金和能源的消耗。

(二)卡伦堡模式

卡伦堡是一个小型工业城市,小城内的主要的生产企业有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石膏厂和市政府以及其他一些小型企业,这几家相互之间交换使用能源和副产品,把其他公司的废料作为自己的生产原料,几家家企业相互依赖,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业共生体系(如图1)。

1.卡伦堡模式是企业间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与杜邦公司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相比,卡伦堡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城市内几个企业之间形成的一个大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各个企业之间进行了合理的链接借鉴意义,能源和副产品能够在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整个系统的能源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出量达到最小化。

卡伦堡内多个企业相互链接,形成相互利用副产品和能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又被称为工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即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是由几个或多个实施循环经济实践的企业构成,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是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的基础。

卡伦堡政府为卡伦堡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保障。对垃圾分类和包装物使用回收采取强制执法的法律措施,对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卡伦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改也考虑到了整个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

图一:卡伦堡市的工业共生体系

2.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交易实现能源和副产品的多级利用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卡伦堡市的几个企业都能够从其他企业的副产品和使用过的原料中获得收益,既节约了原材料的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从成本上几个企业之间通过交易实现能源和副产品的多级利用,通过市场对价格的调节及政府对能源和环境指标的调节,实现了卡伦堡市大循环系统的产生。

3.卡伦堡模式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由于规模或生产范围限制,若循环经济难以在企业或集团内部完成时,几个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交易的形式形成副产品和能源的多级利用,实现几个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的循环经济模式。

不同企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调节和引导,从企业角度讲就必须借助政府的推力,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如卡伦堡政府一样,政府在各个企业之间建立链接上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利用法律、税收和产业政策促进各企业之间循环经济的建立。

(三)广西贵糖模式

广西贵糖集团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国内比较成功的的循环经济模式,集团内包括不同业务内容的一些子公司和分公司,如制糖厂、酿酒厂、纸浆厂、造纸厂、碳酸钙厂、水泥厂、发电厂和蔗糖。虽然广西贵糖的生产活动与杜邦公司和卡伦堡完全不同,但其子公司内部有类似于杜邦公司的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各个子公司之间又建立了类似于卡伦堡模式的相互利用副产品和能源的循环经济实践方式。

1.广西贵糖的循环经济模式

广西贵糖的主要生产业务是制糖,围绕制糖的循环经济生产链主要是在制糖厂和酿酒厂之间: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蔗田,以及制糖厂和造纸厂之间: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同时还有利用制糖车间滤泥制造水泥,利用酒精厂发酵车间废CO2轻质碳酸钙等副生产链。

通过广西贵糖循环经济的实践借鉴意义,广西贵糖实现了废气的100%利用,改善了水质,提高了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2.广西贵糖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具有多种业务范围的大型集团性企业可以借鉴广西贵糖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单个公司内部以及集团的各个公司之间形成交叉的循环经济生产链,减少整个集团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

广西贵糖是中国制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广西贵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生产流程设计、生产链节点的选取等方面都是其他制糖企业应该借鉴的。制糖企业可以借鉴广西贵糖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广西贵糖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对我国工业中结构性污染比较严重的制糖业、酿酒业、造纸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个区别与惩罚措施的治理结构性污染企业的思路,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调控实现多个污染性企业建立相互利用副产品和原料的生产链。

(四)鲁北化工集团模式

鲁北化工集团主要以生产磷复肥和用磷石膏制硫酸为主,还包括热电厂、煤气厂等其他生产过程。属于结构性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这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1.鲁北化工的循环经济模式

与广西贵糖的模式有些类似,鲁北化工集团也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系统,有效的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论文格式范文。鲁北化工有三个主要的产业链:热电厂利用海水代替淡水进行冷却,既节约了淡水资源又蒸发了海水;磷石膏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用于海水产业链的提溴,硫元素转化为硫石膏又用于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可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热电厂的蒸汽用于其他产业链过程中,形成了几个交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与广西贵糖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同的是,鲁北化工在生产过程中所释放的气体种类多、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因此鲁北化工完成其他产业链的同时,加强了对有害气体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磷石膏煅烧过程中产生的SO2被大部分用来制造硫酸,少部分用于海水的提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H2用来制作盐酸和合成氨。系统中产生的Cl2用于盐酸的制作,也有一部分作为产品销售, 排出量为零。

2.鲁北化工集团循环经济模式对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

鲁北化工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共生链达17个之多,各共生链之间的最优状态需要集团综合协调借鉴意义,实现多个小循环系统的综合共生。生产链多的大型集团可以借鉴鲁北化工集团在17共生链之间实现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

对有害气体排放量比较多企业可以借鉴鲁北化工对多种有害气体的综合利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大气污染检测的难度对政府采取惩罚性措施强制减少企业的有害气体排放量有一定的阻碍,向鲁北化工一样多一个简单的废气循环利用生产流程,既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政府引导企业加强有害气体回收利用生产设备的投入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几种循环经济模式各自的特征又能对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吸取成功模式的经验,运用到自身的生产过程当中,开拓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任务。企业应形成并逐步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共生链,全盘考虑各个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形成成功可行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合理的循环经济模式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获得环境效益,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李伟,白梅.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9(4):80-83

[3]曲格平.循环经济的经典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报,2001-07-24(15)

[4]207_0_25_2009_杜邦的可持续发展密码[J].中国环境报,2009-01-02(005)

[5]蓝庆新.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6(2):65-67

[5]西闻.广西贵糖创新发展循环经济[N].消费日报,2008-01-09(A02)

[6]王志刚.鲁北化工集团工业生态园发展循环经济概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5-26

[7]佘崇林.“市郊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刍议[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126-128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们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国上下有 1700 多所高校,所有学校中大部分每年都会为在校生订购大量的新教材,这就导致许多已用过的教材被广大师生们弃之不用,从而造成对教材的巨大浪费。全国高校每年为在校生订购的教材量在总的纸张消费量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旧书的不循环利用,新书的层出不穷,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目前,有很多高校采取了许多不同的措施对师生用过的旧书进行回收再利用,但形式多样,相关的旧书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宣传不到位,统一的旧书回收模式形成不了大的规模,难于进行管理。针对高等院校学生,每年都要花掉数百元的书本费用,其中除去部分的专业书籍人手一本需要珍藏外,许多书籍都是随课程结束而被遗弃,且新教科书购买价格昂贵。从资源角度看, 这种现象存在严重的浪费,而且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每个人的教材都积攒了几十,甚至上百本。大学旧书回收具有非凡利用意义:不仅能促进书籍的循环再利用,从而节约木材,减少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二、我国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现状

(一)我国高校教材供应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的供应制度是购买制,高校普遍采用由教务处的教材科统一购买、统一发放的模式,学生一次性使用,使用寿命仅半年;而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教材已实现循环利用,平均使用寿命5-10年。在我国,高校每到毕业生毕业之际,学生的教材在宿舍楼下堆积如山,除了一些需要经常学习的专业书外,大多数被当做废书废报卖掉。

据调查结果显示,教材被卖给二手市场的比重为38.18%;废品回收为23.64%;其余教材最终基本上都会被丢弃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使用上存在着资源利用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新学期学生购买以及借阅二手书所占比重达到65.45%,这一比例与旧教材处理方式中的比例很吻合,但是这种“倒买倒卖”的方式却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求学成本。

(二)我国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呼声高、雨点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推广教材循环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意识超前的高校,大学校园内出现了由学生自发形成了二手书跳蚤市场。许多毕业生将自己用过的教材、教辅书低价卖给低年级同学,这一举措深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些行为属于自发的个人行为,高校出面组织销售二手教材较为罕见,而且循环利用的教材主要是数学、哲学、政治等更新较慢的公共课教材,品种和数量有限,规模不大。尽管教材循环利用在我国不少专家已经呼吁了多年,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某些高校的试点上,发展缓慢。教材的循环利用要从学生自发走向学校组织,由个别高校到全国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我国高校教材循环利用宣传不到位

充分实现“高校教材循环利用”这项措施如果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推广的话,无疑将是实践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有力举措。然而,目前教材循环使用在实施过程中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实际操作也有一定难度。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宣传方面不到位,有些同学和家长没有循环利用旧教材的意识,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用旧教材还没有形成习惯;有些家长担心教材的重复利用存在着卫生隐患,用着不放心。因此,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应从更新观念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反复宣传其实施的必要性,培养同学们使用旧书的习惯,使大学生自觉地养成爱护书本、讲究清洁的好习惯,为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实施打好基础,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材循环的必要性

(一)低炭经济发展的必然

课本循环利用的目的,就是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我国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的1/2和1/4,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3%和4.1%。资料显示,生产1吨文化纸要用20多棵树龄20~40年树木,需要消耗100吨纯净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课本的循环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旧教材循环使用对于环境保护的巨大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二)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大学生每学年教材费约为240元,可循环利用的书本按最保守30%来算,每人每年至少可以节约90元。按在校人数15000人,每人每年节约9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135万元,一所高校尚且如此,如果教材循环利用在全国所有高校普及,教材资源节约空间之大,令人咋舌。

(三)增强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

“静以养生,俭以养德”,学校可以借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节能观念和节俭作风。此外循环使用教材还可以减少教材垄断发行过程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总之,教材循环利用对培养学生诚信、环保、节约和责任意识,杜绝高校教材采购中的腐败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意义胜过任何一堂生动的德育教育课。

(四)可操作性

调查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学生使用旧教材的比例在7成以上,这其中有63.64%的教材保存很完好,破损程度很大的几乎为零,这为实现教材的循环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学生消费群体集中,可循环资源丰富。并且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教材的循环使用普遍表示支持。

四、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在教材为何得不到良好循环利用调查中,有67.27%的学生认为缺少相关途径,同时学校的集体购书方式也占很大的比重,因此要想解决好教材的循环利用问题我们还必须借助于学校的支持与辅助。

(一)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优势

高校很多课程理论内容少, 实践性、操作性强,教材的使用频率远不及中小学, 完全可以循环利用。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哲学》、《军事理论》以及一些选修课的教材,持续性好、版本更新较慢, 更适合图书馆长期保存。另外有些教师习惯以讲义为主,考试时也主要是复习课堂笔记,并提供一些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这也为教材循环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对于中小学图书馆来讲,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各类型文献资源与稳定的较充裕的购书经费,为教材的购置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在采购环节上,高校图书馆大多有专门的有实力的供货商或与出版社直接进行业务往来,可争取到更高折扣与更好的服务,具有提供教材的雄厚实力。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一直走在各类型图书馆的前列,自动化与网络化水平较高。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多集中在各个大中型城市,而这些城市恰恰也是图书馆区域合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实现了院校间的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 建立了共建共享的制度、流程与交流平台。同时,由于相同课程各校所开设的时间不尽相同,必修、选修课程各有侧重,这为院校间更广泛的教材循环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极大提高了教材的循环利用率。

(二)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同学们参与教材循环的积极性

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 教材循环利用的时间才更长,更有使用价值。加强对教材研究,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树立精品意识,把好教材编写关,编不出好教材,循环使用就没有意义;在课程教材的选用和购买上,选用最适合的教材,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购买和使用课程教材积极性,使教材循环利用良性发展。

(三)采取销售和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二手教材

高校应建立教材回收机制后,应建立教材循环利用的窗口。回收机构可将一部分教材出售,一部分用于出租。对贫困生来说,合理的租赁更节省。学校可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制定相应出售和租赁旧教材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四)加强循环利用宣传力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学生是书籍利用的主体。学校应培养学生节约观念,让绿色教育观念深入大学校园。只有学生主动提供旧书资源和主动利用旧书资源,才能全面推进教科书循环利用的进程。学校老师要大力宣传教科书循环利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旧教材。加强学校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让“绿色教育 ”观念深入大学校园,让同学们认识到合理利用教材是在为我们共建节约型社会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动员更多的学生支持教材循环使用工作。只有这样,高校教材循环使用才能走得通、行得远。

(五)在推行模式上,构建多元化载体平台,扩大范围

教材循环利用如果仅仅以学校和书店为单位,会大大限制二手教材的流通,造成二手教材的大量积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购买二手教材的需要。 因此,应积极构建多元化载体平台,使二手教材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教材的流动。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借鉴当今电子商务C2B、B2B的模式,建立跨地区、学生和书店共同参与的二手教材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和二手教材书店的作用,从而提高教材循环利用的覆盖面和利用率。如“大学二手教材网”,在整合二手教材流通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图书的特性和二手教材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受到书店和广大学生的青睐。

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循环经济 法制建设 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经济增长的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如果说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制约,那么循环经济的发展就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强化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涉及每一个公民的衣食住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途径,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步伐加快,依法治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追求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给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

1970年,A.克尼斯等人基于生态系统的危机,即物质代谢结构的崩溃而撰文提出了“物质循环分析论”,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应当包括资源、能源的投入生产加工分配流通最终消费排放废弃物的全过程,这是首次在经济学理论中提出经济循环与物质循环相适应的思想。

以物质循环分析论为基础,物质循环全过程管理理念逐渐形成,即对物质从生产直至废弃各个阶段实施全过程管理的过程,除了回收、再生循环和再商品化外,还必须促进和管理全社会的物质循环,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二、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现状及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台十余部环境保护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资源法》、《水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土保持法》等。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首次提到“循环经济”,这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中是一次尝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了国家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的内容,该法中的这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实施减量化的基本理念,为固体废物的处理提出了法律依据。而《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法律构架,但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的行政法规对循环经济做出规定,只以有《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退耕还林》细则中有所规定。

下面从我国法律体系方面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有许多领域法律没有涉及,而在一些领域又存在规定上的重叠,给执法者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不利于普及法律知识,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并没有对循环经济做出明确的规定,一些污染物存在跨行业的特性,对于这些特殊的物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

第二,立法过度集中在工业领域而忽视农业方面的立法,第三产业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工业立法因缺少相应配套措施也变得举步维艰,可反映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在立法上给一、三产业相应的重视。

第三,环境立法存在的效力较低的固有问题,常常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提倡和口号比较多,没有规定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第四,建设主体规定的并不明确,法律只规定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义务,对于企业及其他主体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具体执行不畅。

第五,对生产责任延伸方面没有相关的监管保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下,建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责任主体上规定了生产者不仅对本企业的产品负责,企业有对产品进行回收和清除的责任,看似完备的制度设计其实缺乏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政府的执行监督文件。

三、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一)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确立循环经济法律原则,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使国家、企业时刻保持正确的方向,明确保护环境的义务和责任,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强调清洁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合理排放的重要性。

1.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针对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环境破坏提出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亟待寻求合适途径解决。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安全,不利于实现人类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源头上分析、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落实预防原则的根本,特别要注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针对汽车尾气和燃放烟花爆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也要格外关注,通过制定限制排放量等具体的措施,运用相关的奖惩机制,鼓励公民和企业为保护环境做出一份贡献,同时更是造福人类和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是实现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广泛凝聚群众智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只依靠政府力量力量是单薄的,效果是不显着的,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办法指示,并在企业许可、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公民对参与低碳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欧洲国家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滞后性,使欧洲各国在上世界中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问题。欧盟各国在经济政治地理文化等方面存在各种相似,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各国协同合作,特别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要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公益广告、志愿者讲解等

宣传模式形成良好的氛围。

3.“3R”原则

3R原则即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的简称,是面对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总量急剧减少,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矛盾突出的现状应坚决贯彻的原则。我国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同时资源的利用率相对低下,能耗太高,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由此产生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再利用即面对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为解决资源短缺与资源不能满足人类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问题而提出的。要实现再利用,首先要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开采资源和利用资源的先进设备,同时要求不断提高各类社会主体节约资源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再循环,是与资源的再利用一脉相承的原则,通过对剩余资源和废物的再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既能克服废物排放的难题,又可以增加经济总量,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措施。减量化,是指通过减少排放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过企业清洁生产,特别注意生产流程的低碳化和无污染,减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

4.分担责任原则

循环经济责任原则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对环境应尽的义务以及破坏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严格区分不同主体的责任,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如政府主要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企业要更加注重清洁生产和减少排放;公民培养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的意识,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排放,坚持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模式。通过各方努力,使环境保护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条不紊地推进。循环经济责任原则就是更加明确了各个主体在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改善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使国家、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通过确立政府、企业和公民在资源综合利用、废料回收再利用、清洁生产、生态保护、绿色消费等方面的权利、义务,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资源分配方面的公平与正义,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本身缺乏经验可循,并且面临技术、人员、管理、资金等诸多难题。因此,在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有较大空间可待提高。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随着经济发展,法律往往显示出其滞后性和保守性,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将保护环境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处,使百姓和社会享受到循环经济的好处,比如在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入保护环境的具体规定,作为约束竞争主体的一项准则,同时,其它法律中也要更加明确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等具体环节缺乏具体规定,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问题,因此要从法律的角度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