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力 培养 《建筑材料》 教学研究

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随着时代对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方向,尤其是类似建筑工程这样的实践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讲的能力不仅仅指学习能力,还包括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课程及时加快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建筑材料的特点,采用先进教学工具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师生反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学习,建筑材料的学习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整门课程内容广泛,试验较多,常见的试验就有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钢筋的拉伸试验、砌体的强度试验,防水材料的试验,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等。《建筑材料》作为大一专业课,通过大量的试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但就目前高校开设的《建筑材料》课程来看,似乎很多高校并不重视试验,直接删除试验环节,也不重视视频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建筑材料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加上材料课程内容简单,更是抹杀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二、《建筑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容丰富,课时较少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学科很多,而且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尤其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更是增加了材料课程的内容,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材料就有水泥、钢材、木材、混凝土、石材、石灰、沥青、塑料等,这些都是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根本看不出来系统性和连续性,加上高校材料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很多内容难以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

2.实践不足,流于形式

建筑材料课程有着大量的实践内容,但鉴于材料课程的内容较少,很多实践环节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砍掉实践环节,只是在课程上进行理论讲解,加上受到课时的限制,有的学校规定只能做5个课时左右的试验,为了不超课时,往往由教师完成试验的取样,备料,演示工作,而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演示填写试验数据,很明显这样的试验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试验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技能培养的失败。

3.缺乏互动,缺少实物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互动较少,老师尽情的讲述理论,但是却很少和学生沟通,忽略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诸多的建筑材料很少有真实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们更是厌烦这种课程,只能以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应付老师,对建筑材料基础课程的地位缺乏深入的认识,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建筑材料,更是心生厌烦,这些都是当前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策略

1.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是建筑材料的特色环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不仅增加实践课时数,还要改革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法,不能让老师去完成试验,而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完成试验的机会,尽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人才的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进行转化,最终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建筑材料》中的试验课程有很多,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认真,严谨求学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试验数据说话的求实能力,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计算,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见证工地混凝土配合比的把握,让学生自己配置混凝土,测定其强度,通过强度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对试验的重视。

2.加强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建筑材料》课程牵涉到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很多人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就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觉得课程过于简单,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课程的互动,这些互动可以是提问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发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自发查阅材料属性。

比如在讲述沥青路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见到的路面都有哪些,这就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用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在讲述防水材料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百度防水材料都有哪些,在讲述木材的时候,则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的木材有哪些,讲述不同的木材都会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对材料课程的兴趣。

3.注重认识实习,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实习是每一个土建类学生必须进行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在认识实习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带领学生们认识实习,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性。

比如在认识实习中,学生们看到商品混凝土进场试验时,可以联想到建筑材料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看到模板时,可以联想到不同的木材的使用环境,在看到钢筋加工时,可以联想到钢筋的拉伸强度试验,在工地可以充分领会到水泥的保存,运输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好办法。

4.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高职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是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还是“房屋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工程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前期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不断出现的情况,使学生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技术特性、相关标准等基本知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用建筑材料,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建筑材料”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学科较多,且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技能,可以说它是通往专业课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化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专门人才,但其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针对岗位群设置专业,增强专业覆盖面,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同时,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应淡化基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把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企业对岗位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研,我们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的要求,针对一线施工与管理岗位群,整理出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教学大纲。笔者认为,“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与掌握建筑行业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掌握我国现行建筑材料的各种标准和常见的检测方法,比较熟练地对目前施工企业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并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基本上可以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和合格性评定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对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庞杂,以叙述性内容为主,涉及知识面广,教材涵盖了十多个大类,上百个材料品种,但其系统性差,各章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是由于材料学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各类材料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学科,如胶凝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等。如此多的内容都汇集到“建筑材料”课程中,使其成为一门介于材料学科与建筑工程学科之间的综合课程。 

“建筑材料”的课程内容庞杂混乱,主要是对各类材料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是针对各类材料技术性质的总结,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计算分析。同时,由于一系列和工程密切相关的试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繁多的条文叙述及经验公式,而又缺少逻辑推理,使得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连贯性均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高职教育极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使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贯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方面普遍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基本上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编订的课程,也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学校自行其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课的开课率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践课看成理论课的附属课。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三是对学生的考核多按传统的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就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旧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很多教材缺乏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实验方法、新标准的介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我国建材领域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速度远远跟不上建材领域发展的速度,所以,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建筑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以应对工程实际的高速发展。 

(二)沿用本科教学大纲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只是对这门课程本科的教学内容作了局部删减,略降低教学要求。“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两大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讲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一些基本测试,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仅仅是用来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因而,在现阶段的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实验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属于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真正地把实验课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旧停留在口头讲授、“满堂灌”的层面上,而建筑材料领域中涉及很多概念,有些概念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难以描绘。大多数理论知识只有在具备工程实际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被学生更好、更快地加以理解。此外,随着大学本科院校近年来的大幅度扩招,吸引了众多高中毕业生就读。这就导致了在高职就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不扎实,且个体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主动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这给“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精研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就应该有所侧重,在深入分析岗位工作对本课程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打破学科框架,构建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体现土建专业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新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重点内容,在重点内容讲解透彻的同时,兼顾讲解其他一般内容,其余内容则可要求学生们课后自学完成。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结合专业的特点,应该突出两个重点,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材料。

材料的基本性质这一章很重要,它是研究建筑材料共性问题,是后继各章的基础知识。因此,应较详细地把材料性质的各个概念结合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清楚,要求学生们牢固掌握。结构材料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和正常使用。所以,应把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列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这些重点内容时,应尽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诱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正确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某些具体材料的教学,则宜采用在众多材料品种中选取典型品种予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水泥”一章,应选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通用水泥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其中又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熟料的矿物组成、水化反应、硬化机理、技术性质、腐蚀及应用、储存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介绍其他掺入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而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彩色硅酸盐水泥不是重点内容,仅作简单介绍即可。特别要做说明的是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其他非重点章节中也有重点内容,譬如在“砌体结构材料”这一非重点章节里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是重要的墙体材料,所以它们的技术性质是重点内容。确定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教学,不仅能缩短授课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全面而重点地掌握建材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融会贯通 

为了克服“建筑材料”内容多而散、系统性差的不足,同时也为了避免讲授时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教师特别要注意加强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各种工程材料服务与工程实际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各种材料在工程实际中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以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的技术性能、基本构造与组成、材料应用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材料在工程实际中不同的功能作用作为结论来开展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总体思路明确,条理清晰,前后上下知识融会贯通。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等问题,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采用样品教学,做好对比分析。“建筑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叙述性内容偏多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我们应尽力收集相关的材料样品,进行展示,首先让学生对该材料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再介绍其性能、特点和应用等其他内容。同时,可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共性和特性,便于掌握和理解其技术性能。如讲解混凝土拌和物时,可以当场取少量水泥、天然砂、石子和水进行搅拌,介绍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可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观察不同配合比的材料性能的差异。再如在介绍过火砖、欠火砖时,可直接用样品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这两类砖的外观颜色和形状,就能很快掌握这两类砖的特点和区别,学生的印象也会非常深刻。第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述为主要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比较低。采用电化教学,借用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而且还能通过影像,真实而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真面目”,使学生加深对材料性能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引入工程实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定义、概念,把工程的实际环节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以实际工程为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效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例如,在讲石灰的性质时,可列举石灰的应用、抹灰墙而出现爆裂点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对此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石灰熟化时体积膨胀较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石灰变储存期为陈伏期的必要性。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做演示。通过对这些简单试验的操作与观察,学生对生石灰熟化特性的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发挥实验在建材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叙述性和定性的(有时是半定量的)性质,它对某些概念的定义是不精确的,仅仅从定义本身难以作出精确的认识和严格的区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初凝”和“终凝”这样一些成对出现的概念。这里不妨引用一下水泥的“初凝”和“终凝”这一对概念的定义:“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随后开始具有强度的时间。这里的“开始失去”“完全失去”和“开始具有”等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定量的规定。学生难以区分和掌握这样的定义。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样的概念。这里不妨再引用一下该实验中有关试验结果的规定:由加水时算起,到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到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这样由实验对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定量规定和区分,显然比上述的定义要精确,且实验形象、具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授课时,教师就结合实验把“初凝”和“终凝”概念量化、具体化,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概念。“建筑材料”课程中类似的概念很多,如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沥青的黏性等概念,都可以用有关的实验来使其定义精确化、具体化,以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尽管结合课程特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和实践环节上,我们作了积极的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已初步有了成效,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以更好地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

Abstract: new wall materials have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is good, less pollu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wall material innovation an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urgent need.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must actuall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ll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mode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rough to the market and building industry survey, puts forward wall material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Keywords: wall material innovati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正向节约型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型发展的道路。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为核心,以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重点,坚持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并举,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水平。

树立城乡统筹、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念,认真处理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中点与面、城镇与农村、近期工作重点与长远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实现“禁实”“禁粘”同时,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等实际情况,大力推广节能建筑。从保护环境、推进产业化等方面加强研究,积极推广国内外成熟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和建筑节能技术,完善规划和政策措施,多渠道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新政策

(一) 深入开展“禁实”工作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完成禁止实心粘土砖的使用工作,即“禁实”。为了巩固“禁实”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还应该从工作的宽度和深度上继续开展“禁实”。“禁实”的宽度工作,即“禁实”不能仅仅在城市中展开,还应该推广到乡镇以及农村大部分地区。“禁实”的深度工作,即在“禁实”在城市中工作的基础上,限制在墙体材料中粘土所占的比例,逐步实现“禁粘”。

(二) 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墙体材料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利废环保,并且新型墙体材料的强度高、质量轻,在保温性、防火和防水性能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从而保证墙体在发生意外灾害和自燃灾害时有良好的抵御能力。

在推行墙体材料革新的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墙体材料革新的推进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大力开发生产能够改善建筑功能、提高施工效率和节能、节地、利废、保护环境的轻质、高强、多功能的系列化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

(三)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导向作用,充分宣传新型墙体材料的优越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建筑节能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对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墙体材料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在对于新型材料的选择上达成共识,有助于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建筑节能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典型示范,加快节能建筑的普及推广,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产业升级

为了使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材料市场上更有竞争力,须使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形成产业化,并且不断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性能,走品牌化的路线,促使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升级。要想形成产业化,就需要摆脱和淘汰落后的加工模式。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需要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开发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和装备。同时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推行品牌战略,只有这样的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新型墙体材料的产业升级。

二、认真落实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各个地方政府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规定。通过法律法规的指引作用,调整建筑从业人员的行为,保证从业人员的相关权利和必须要履行的义务;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保证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墙体材料的革新思路进行工作,切实保障墙体材料革新的推进。在保证从业人员有法可依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法律法规体现出其应有的效应。

三、严格规范建筑及建筑材料市场

现阶段,由于新兴墙体材料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其相关的产品检验还不完备,为了避免不合格的墙体材料流入到建筑材料市场和建筑工地,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和建筑市场的监管。规范建筑材料市场,是要从基本入手,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要定期对于各类建筑材料,如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建筑外窗、保温材料进行详细检查,严厉查处不合格产品。避免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到建筑工地,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规范建筑市场,要在施工完成后,对建筑物进行详细、严格的检测,一旦发现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质量问题,立即责令施工单位进行重新施工,保证工程的良好质量。

四、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现阶段,建筑行业内的设计施工人员和监管部门人员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墙体材料改革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墙体材料改革专项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要组织墙体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规章制度和执行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有目的性和标志性的工作。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培训完成后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且将考核与平时工作效果相结合,保证从业人员牢固掌握培训的学习内容,保证规章制度标准在工作中的实际掌握,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五、结束语

推进墙体材料的革新,实现建筑节能,需要整个建筑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从墙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保证新型优质的墙体材料得到真正的应用。政府部门加强对墙体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筑企业的工程监管部门严把质量关,保证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胡志翔.关于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16:42-43.

[2] 付善终,湛轩业,梁嘉琪.三论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烧结砖瓦与可持续发展建筑之趋势[J].砖瓦世界,2007,9:14-22.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职数学;应用

1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中职数学的重要性

中职数学可以说得上是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类学科,可以说为很多专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当前我国建筑专业中的《建筑材料》教学来说,可以说中职数学教学一直都是其教学的重要应用工具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得对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建造与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所谓的数学学科主要产生于人们在认识世界于与改造世界的这个过程中,用此对于建筑这门可以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进行改造的专业学科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依赖数学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在建筑学学专业课程知识的组成部分中也可以看出,中职数学教学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建筑实验的过程中,对中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又是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对中职数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掌握,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与实验的任务中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各个专职院校在进行《建筑资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进一定的专职数学教学来稳固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质量。

2我国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对中职数学教学应用的策略

(1)当前我国《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教学的教师应重视起对《建筑材料》课程中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现在我国各个职业院校中的《建筑资料》课程教学中,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门教学的进行,因此在如今《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与中职数学教学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就如今我国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并没有重视起对中职数学的应用,这就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较低了如今建筑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起与中职数学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类建筑专业院校中《建筑材料》课程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及质量与效率。(2)我国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为导向,对《建筑材料》课程中所具备的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删减与改动。无论是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还是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它们的教学分配内容都应该在促进学生们日后就业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删减与改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一定的中职数学内容,不仅对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促进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加得重视起在实践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专职数学知识。只有在《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起对中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们在未来工作中的能力。(3)我国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该大力推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中学数学的应用程度。《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建筑材料》的课本知识有一个较为熟练的了解,促进与中职数学知识的融合,还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教师重视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变化,才能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与中职数学知识完美的融合。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教室就可以选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建筑材料》的课本中选取一定的案例来使学生们看到中职数学在其中应用的重大作用以及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对专职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所以,想要更好得促进中职数学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以及学生们对中职数学知识的时间能力,就需要进行教学的教师能够掌握较为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并且使它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灵活的运用。(4)我国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中职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制定出一定的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今在进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教师一定要认清中职数学在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能够将中职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好得融入进《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将中职数学知识合理得融入到《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去。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在进行《建筑材料》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中职数学应用的教学目标,从而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更好得结合中职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这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需要与中职数学相融合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中学数学的应用水平,真正提高教学的水平以及效率。

3结束语

总之,进行任何教育的目的都可以说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必须重视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中职数学,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材料》课程开展所发挥出的作用,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所以说,加强中职数学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

作者:张新然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一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崔佳.中职数学在建筑专业中的探讨[J].数理化研究,2013(7).

对于建筑材料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工程

美国著名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在他的著作《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中记述了一个故事。

“我有一次邀请一位很棒的舞者威廉·弗赛思(WilliamForsythe)到我的班上来,让他跟学生们谈谈编舞和建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也让学生们听听他对空间的想法——这对舞蹈和建筑都是很基本的东西。威廉·弗赛思是个生于美国的舞者,70年代去了欧洲,从1984年到2004年中,担任法兰克福芭蕾舞团(BalIett Frankfurt)的总监,着手将欧洲芭蕾迂腐的传统容貌改头换面。

他走到教室前面一倒下,站了起来,然后又倒下。站起来,倒下。他就这么做了45分钟,而每一次倒下的方式都跟前一次完全不同,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弗赛思真是—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每次倒下的方式,我们绝料不到。学生们都看呆了。

这堂课结束时,弗赛思站起来说:‘芭蕾就是这么回事。’的确如此,所有艺术都是这么回事:用各种工具违抗重力法则,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创造一方天地。”

丹尼尔·李布斯金讲述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画家用色彩、音乐家用声音、舞蹈家用肢体、作家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梦想,那么建筑师用什么呢?我们虽然能在心里或在纸上设计建筑,但是建筑使用的媒介要凑在一起比较困难,有石头、钢铁、混凝土、木头、玻璃……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如何用这些静默的物质。设计出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建筑——能够诉说人的故事的建筑。这个过程就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表达。

1 建筑材料的地位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之总称。建筑材料是建筑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关系到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的领域,涉及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宗教等诸多方面。而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

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和创新,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与提高。而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的功能、适用性、艺术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使建筑物满足适用、坚固、美观等基本要求,材料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作用,分别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如钢材和混凝土的出现产生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成为可能;轻质材料和保温材料的出现对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改善工作与居住环境条件等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并推动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新型装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物的造型与建筑物的内外装饰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因此,建筑材料是加速建筑革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建筑造价中。材料费所占比例很大,建筑材料的费用约占总造价的50%-60%。因而建筑材料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造价,正确选用建筑材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建筑材料的发展概况

建筑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最初“穴居巢处”,后来凿石成洞,伐木为棚,即所谓“茅茨土阶”。人类开始使用建筑材料是从自然界可以直接获取的物质开始,草、木、石、土、冰及兽皮等天然材料首先被人类用作建筑材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烧窑、冶炼技术,便开始生产和使用砖瓦、石灰、三合土、玻璃、青铜、陶瓷等建筑材料,于是出现了埃及的金字塔、古苏美尔人的宫殿、美索不达米亚的砖砌圆顶和拱、中国的万里长城、“秦砖汉瓦”、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宏伟壮观的塔、寺、楼阁等著名建筑。

18世纪以前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建筑材料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建筑材料才迅速发展。钢材和水泥的问世,使建筑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类的建筑活动摆脱了几千年来受土木砖石的限制,于是有了高达300 m的埃菲尔(Eiffel)铁塔、主跨长达521 m的福斯海峡(Firth of Forth)大桥、高度443m的西尔斯大厦、高度452m的佩重纳斯大厦、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等著名的高层大跨度建筑。钢材、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新型建筑材料应运而生,特别是作为现代建筑材料的代表,铝合金、不锈钢及塑料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塑料、涂料、新型建筑陶瓷与玻璃、新型复合材料等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建筑材料发展史可以看出,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名称作为标志的。

3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表达时应遵循的原则

3.1 全面认识材料的性能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材料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及其受到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等,考虑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设计者对建筑材料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使材料在建筑物上充分发挥其作用,满足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做到材尽其能,物尽其用。以往,由于设计人员对材料知识缺乏了解或选材上的失误,往往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很大麻烦和浪费,甚至在建筑质量、功能、效果上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许多新材料的运用可能并不是从建筑工程开始的,例如钛金属板、玻璃钢原始于航天工程技术;聚碳酸酯材料始于工业产品;耐候钢始于桥梁结构工程……所以,为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水平,设计者应关注其他领域材料的应用,关注材料行业的发展,了解建筑材料生产和技术上的新成就。

3.2 熟知建筑材料的加工、构造方法

一些传统材料由于加工及施工的工艺都较为成熟,建筑师也相对了解较多,而对于一些现在相对较少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建筑师往往知之甚少。这种认识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创作手法。

从国内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少对材料及构造的独立认识,建筑师在材料的运用上容易形成追逐流行的一窝蜂现象,马赛克、面砖、玻璃幕墙、铝板、百叶等都曾以雷同的形式大肆泛滥。这固然有其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是建筑师对材料及构造的学习研究深度不够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向材料工程师学习,向生产厂商学习。向施工安装单位学习。

新材料的出现如雨后春笋。每种材料的背后都有着博大的技术系统,建筑师在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种材料的原理、生产过程等研究透彻,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材料的基本特性、适合的应用对象和范围、构造方式的基本原理等。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与材料生产商、安装施工单位协调合作,创造出崭新的建筑形象。

在对待建筑材料及其构造方面,我们应该向德国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学习。作为建筑师,他与马克思-格哈雷尔(Max Gerharer)合作发展了专门的干挂空心陶土墙砖工艺系统,既达到了墙体节能的目的,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立面肌理效果,同时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建筑精度,甚至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3 注重建筑材料的经济性

前文已经提到,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一半以上,材料的选择、使用及管理,对工程成本影响很大。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对于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基本建设的技术经济效果,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挖掘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

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是指对材料质感的表达。材料的质感可以在视觉和触觉上同时反映出来,因此,质感给予人的美感中还包含了快感。材料的质感主要体现在:粗糙和光滑、软与硬、冷与暖、光泽与透明度、弹性、肌理。同时,材料内部充满了张力,这种隐藏的内在张力,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任何材料都充满了灵性,任何材料都在静默中表达自己。赖特指出,“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对于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说,每一种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丹尼尔·李布斯金则说,“每一种材料自有其语言和诗意……建筑师能用它们达到更高的目标,表达想法与情感、诉说故事、描绘历史”。

当建筑的基本形式如平面、体块类似时,不同的建筑外表材料以及不同的材料构造方式同样能够给建筑带来脱胎换骨的形势变化。荷兰MVRDV设计组设计的荷兰海牙的一处居住项目通过运用聚酯类波形板、铝质压型板、木瓦板、陶土瓦、水泥板等不同材料覆盖在基本体块形式类同的建筑单元上,不同单元显示出各自强烈的视觉特征,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好的视觉分辨性。

在许多国外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可能仅仅从平面图或者立面图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设计,然而由于其不同的表面材料质感、特殊的纹理、特殊的构造甚至对传统材料及概念的颠覆性设计,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仍然十分深刻。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设计的一个小住宅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方盒子体块,但是由于外表采用了朦胧透光的聚酯类波纹板,整个建筑在夜晚便成了一个柔和的发光体。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建筑实体被动、封闭的印象。

丹尼尔·李布斯金在设计柏林犹太博物馆的时候。采用了锌板这一传统材料。因为锌很便宜,延展性高,容易生产,能经受日晒雨淋,可以涂漆。安装容易,而且柏林有很多高明的工匠。专精这门19世纪的技艺。但是很多人认为他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警告说锌太脆弱了。会变得蓝蓝的。李布斯金的回答是:“这就是我要的。我欣赏这种材料的朴实无华;我欣赏它慢慢氧化。然后消逝……我想看看建筑物的轮廓逐渐柔和之时,这些角度锐利、效果鲜明的窗户会怎样变得更醒目。”

同样,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用他纤柔若丝般的混凝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神话。国家游泳馆采用ETFE(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搭建了一个梦幻般的神奇空间。

无论是对传统建筑材料的创造性利用,还是对新材料的勇敢尝试,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3.5 了解建筑材料的地域性

材料的地域性是关系或影响到建筑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原料的供应是否充足,加323-艺是否可行,工匠技艺是否纯熟,材料是否适宜当地气候,是否与周遭环境融合——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建筑物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建筑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威斯康星州普林格林(spring Green,Wisconsin)居住与工作总部西塔里埃森(Taliesin West)为例,这一建筑是合理利用当地材料达到适用与艺术表现双重目标的典范。

西塔里埃森坐落在砂荒中,是一片单层的建筑群,其中包括工作室、作访、赖特和学生们的住宅、起居室、文娱室等等。那里气候炎热,雨水稀少,西塔里埃森的建筑方式也就很特别,先用当地的石块和水泥筑成厚重的矮墙和墩子,上面用木料和帆布遮盖。需要通风的时候,帆布板可以打开或移走。西塔里埃森的建造没有固定的规划设计,经常增添和改建。这所建筑的形象十分特别,粗厉的乱石墙、没有油饰的木料和白色的帆布板错综复杂地组织在一起,有的地方像石头堆砌的地堡,有的地方像临时搭设的帐篷。在内部,有些角落如洞天府地,有的地方开阔明亮,与沙漠荒野连通一气。

3.6 保证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性

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材料和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大课题。许多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巨大,节约能源是与节约材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建筑物使用期间,空调建筑、采暖建筑需要附加的使用能耗。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费,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采用绝热材料或考虑材料及构造的热工效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