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互联网分析

移动互联网分析

移动互联网分析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C网 4G LTE-TDD/LTE-FDD双模

过去的一年,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LTE如火如荼,OTT挑战不断,电信运营商转型各有千秋。在这些纷繁的发展中,中国电信的4G之路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因为,中国电信曾是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又经营着全球最大的移动C网,在提出了“一去二化新三者”的深化转型思路后,仍坚持既不升级C网又不急于迈入4G行列。因此,探寻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C网演进之路,成为了解中国4G战略的“窗口”。

1 移动互联网对移动市场的贡献与冲击

今年3月,工信部的《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量表现突出,净增量达1 607.0万户,总数达到8.03亿户。1—2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7 657万G,同比增长53.2%,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70.5%。与此同时,3G移动电话用量增长,而2G移动电话却出现负增长。统计数据也显示,2012年我国3G用户已达2.3亿,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同比增长96.4%。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82亿台,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达到21%,大中型城市已经基本实现移动互联网普及,2G用户转变为3G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成为2013市场的基本趋势。

对于拥有7亿移动用户的中国移动而言,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财报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 680.25亿元,较2011年仅微增1.1%,MOU(Minutes Of Usage,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则继续下降至512分钟,同时短彩信业务收入自2011年首次出现下滑。而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包括移动数据与WLAN)流量却同比增长187.6%,收入增长53.6%,其中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80%,收入增长52.3%,占营运收入比重达到11.9%,成为中国移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2年,中国联通移动用户规模增长19.9%,达到2.39亿户,3G用户规模达7 645.6万户,在其移动用户总量中占到31.99%,移动业务服务收入增长22.0%,在通信服务收入中占比达到60%。其中,3G移动互联网服务收入达598亿元,同比增长82.6%,对移动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7.4%,在整体通信服务收入中占比近三成。全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2%,3G移动互联网业务已经成为中国联通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当然,与中国移动一样,2012年GSM网络服务收入同比下降6.1%,主要原因是语音、短信等传统通信业务的下滑。

中国电信近几年也在稳住固网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移动3G业务,促进收入结构改善。中国电信2012年移动用户净增3 415万户,总量达1.61亿户,3G用户占比达到43%;移动服务收入增长36%,达到928亿元,在经营收入中占比达到35.9%,使得整体用户结构更为均衡。2012年,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200%,成为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增加最快的运营商。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3G用户数占移动用户总数的15%~20%就能达到引爆点,而2012年全国3G用户占移动用户总数比例已达20.9%。由此可见,中国的3G市场已经进入规模爆发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数据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催生基础网络的升级,从2013年起将要进入4G快速发展的周期。

2 运营商向4G演进的步伐各有差异

2013年3月,GSA提供的数据证实目前全球有125个国家的412家运营商正在投资LTE技术。有357家运营商已经在113个国家做出了部署LTE的承诺,其中156家运营商已经在67个国家推出了商用LTE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有98家运营商正式推出了商用LTE服务,其中已有14家运营商推出LTE-TDD商用服务。从用户数量来看,全球LTE-FDD达4 500万用户,而TD-LTE仅有100多万用户。但是,作为中国主导的4G技术标准,TD-LTE已获得了国际认可,而且在终端、设备等方面正逐渐成熟起来。

美国的Verizon近年来一直积极发展LTE,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移动网内50%的数据流量都来自LTE网络,对网络负担的分流效果非常显著。日本NTT公司的LTE网络于2010年12月末正式启用,耗时一年用户规模达到100万户,又经过了8个月突破500万户,此后不到半年净增用户达到500万用户,在用户总数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4.2%,截至去年年底更是突破了1 000万大关。而韩国SK电讯最新的业绩数据更令业界振奋,截至去年年底,LTE用户数达753万,占移动用户的比例达28%。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LTE-TDD/FDD双模融合技术逐步获得业界的认可,继瑞典Hi3G以及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所建的LTE-TDD/FDD双模融合网络之后,今年3月中东第一大综合运营商沙特电信表示,正在沙特全国建设全球首个四模GSM/UMTS/TD-LTE/LTE-FDD融合网络,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TD-LTE和LTE-FDD融合网络。LTE-TDD/FDD融合方案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意味着TDD/FDD双模融合网络已显露锋芒,对TD-LTE产业的全球推广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三大运营商向4G演进的策略各不相同,因此提升网络能力的态度和举措差异甚大。其中,中国移动最为给力,2013年有关4G的资本开支将从2012年的50亿元大幅增加至417亿元。年初中国移动还制定了全年TD-LTE发展“双百”计划,在超过100个城市建设TD-LTE网络,采购超过100万部TD-LTE终端,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奔走于国际国内,全力扩展TD-LTE阵营,强烈呼吁国内尽快发放4G牌照并给予我国主导的TD-LTE以优先权。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TD-LTE已做好商用准备;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今年将是TD-LTE商用元年。

相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此前对4G并不热衷,因为其拥有的WCDMA网络优势相当明显。在2012年中国联通新增3G基站9.2万个,总数达到33.1万个,3G基站全部升级到HSPA+,下行峰值速率可达21Mbps。理论上在引入MIMO和64QAM之后,HSPA+移动网络的下行速率可以提升至84Mbps甚至更高,继续保持网络速率领先优势。另外,中国联通的FDD-LTE相对移动的TD-LTE在技术成熟度、成本及时间上都占据优势,即便进入4G时代,仍可保持领先优势。

但是,斗转星移,随着TD-LTE阵营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不断释放信号,中国联通开始转变演进策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发出了“尽快发放4G牌照”的建议,并明确表态,中国联通将坚定不移地沿着FDD-LTE方向演进,将现有3G平滑过渡到4G,而且表示“没必要同时经营FDD与TDD两种制式的4G网络”。同时,中国联通明确了4G投资每年维持50亿~100亿元的建设规模,并公布了两个预选方案,即投资100亿元建设3.1万个4G基站或者投资50亿元建设1.6万个4G基站。

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己明确4G演进目标与路径不同,中国电信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观望状态。直至今年2月,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才表示,一旦4G牌照发出,公司会义无反顾地增加资本开支,在主要城市建设4G网络,而非在全部地区同步开始,也不会将现有3G网络的覆盖全部升级。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国电信2013年投资显得颇为谨慎,预计2013年资本开支为750亿元,其中200亿元为移动业务资本开支,其中4G的投资不详,但有评论认为很少。

由上可见,三大运营商是在互相的对照与博弈中,即将从3G迈入4G时代。

3 C网在纠结中向4G演进

虽然,三大运营商都明确了向4G演进的方向,但是选择何种技术路线却大相径庭。中国移动坚定地推动TD-LTE的建设和发展,无须赘言。中国联通的态度也很明朗,“没有理由要同时经营FDD与TDD两种制式的4G网络”,中国联通会通过技术平滑演进,将现有3G基站升级至4G。从2010年开始,中国联通就要求新增的WCDMA基站必须支持平缓演进至FDD-LTE,而且只需增加一块主板、更新射频天线和软件,2个技术人员一晚上就能完成一个HSPA+基站向FDD-LTE基站的升级。

最纠结的是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近日公开表示,中国电信希望获得FDD-LTE牌照,这表明在4G技术选择上,中国电信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FDD-LTE网络。他还表示,如果政府部门不发给FDD-LTE牌照,会考虑向中国移动租用网络,甚至与其他具备TD技术的运营商共建TDD网络。

事实上,令中国电信倾向采用FDD-LTE网络的原因,除了成本之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国际上至今没有CDMA网络运营商向TD-LTE演进的先例,这意味着,如果最终中国电信采用TD-LTE技术,将面临着多种未知的风险。

(1)风险之一,在LTE与CDMA的互操作性(IOT)技术推动上将面临较大的困难。互操作性的实现和测试十分复杂、极为耗时,目前全球只有CDMA和FDD-LTE的IOT试验和测试,而对于CDMA和TD-LTE组合,至今没有得到关注和推动。

(2)风险之二,CDMA和TD-LTE组合成为特殊专有的技术与标准。目前3G和LTE的双模组合主要有三种,分别为WCDMA(包括HSPA)+LTE-FDD、TD-SCDMA+TD-LTE以及CDMA+LTE-FDD。假如中国电信选择TD-LTE,则将出现第4种组合,即CDMA+TD-LTE。显然,这种双模组合将成为十分孤立而且极端弱小的特殊制式组合,在技术和标准上陷入“孤岛”的局面,必然会导致技术和产品开发上的被动以及后续演进发展上的极大风险。

(3)风险之三,弱势产业链的影响。在4G发展上,当前LTE-FDD居于无庸置疑的主导地位,而TD-LTE是LTE中的弱势产业链。而在3G领域,CDMA与GSM相比差距悬殊,也是一个弱势的产业链,如果中国电信选择TD-LTE,则其CDMA+TD-LTE的双模组合就会是两个弱势产业链的叠加,形成更加弱小的产业链。

(4)风险之四,市场空间狭小。CDMA+TD-LTE双模组合的长远用户规模将可能只有主流双模组合WCDMA+LTE-FDD的几十分之一,成为一个弱小而且孤立的特殊阵营。由于这种双模组合的孤立性以及市场空间很小,并且CDMA的主流运营商均已确定采用LTE-FDD,因此CDMA+TD-LTE双模组合在全球市场很难拓展,将无法形成正常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由上可见,中国电信的态度明确而且矛盾,因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需要向资本市场和股东负责,希望获得成本相对较低且技术演进路线较为成熟的LTE-FDD标准;而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央企,又应从国家的整体战略和部署出发决定4G的演进路线。特别是,回顾我国3G发展史,国家为支持科技创新战略在电信领域的落实以及平衡移动通信市场的份额,当初由中国移动独家承担了从TD-SCDMA到TD-LTE的开发与试验重任,让中国移动携尚需不断完善的TD-SCDMA与已经过国外商用实践的WCDMA及CDMA2000同场竞技,即使付出极大的成本和努力也难以弥补弱势的差距。另外,为推动TD-LTE的成熟,中国移动仅在TD-LTE的两次规模试验中网络设备的投资就达55亿元。与此同时,另两家运营商却以国外成熟的移动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低成本拓展了3G市场的空间,极大增强了移动市场的竞争实力。TD-SCDMA及TD-LTE发展的崎岖经历,留下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企业一起来推动标准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进入4G时代,为国家整体利益而参与TD-LTE阵营的壮大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责任。

但是,如何化解中国电信C网向TDD演进的风险,需认真考虑。应该看到,LTE-TDD/LTE-FDD双模融合模式是可以吸纳的方案。此方案既可承继LTE-FDD的成熟技术、市场和产业链的优势,又可采纳TD-LTE的高频谱利用效率,以及适应移动互联网非对称大数据业务的特点,运营商可以依据资源、用户、场景灵活建设与运行。因此,中国电信C网向4G演进的较佳路线是,同时获取TDD和FDD牌照,建设LTE-TDD/LTE-FDD双模融合网络。

在汹涌澎湃的移动互联网冲击下,运营商的网络升级迫在眉睫。中国电信应从彷徨纠结中清醒,以大局观权衡利弊,走TDD/FDD-LTE双模融合之路成为较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晓雅,晓镜,等. 中外运营商2012年财报比较与评析[N]. 人民邮电报, 2013-03-26.

[2] 刘方远. 逼上4G:三大运营商各怀算盘[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3-23.

[3] 林佳,陈超源. 4G渐近 三大运营商制式之争成悬念[N]. 新快报, 2013-03-28.

[4] 刘玉其. 中电信明确4G演进方式 有的放矢推多网协同战络[N]. 通信信息报, 2013-03-27.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安全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65-01

1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主要指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无线网络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1)移动终端方面。移动终端平台与业务平台深入融合成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促进了互联网业务的普及与推广。如苹果公司、微软、中国移动等在移动终端的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2)移动网络方面。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主导接入技术为“3G”,且核心网正朝着全IP化方向发展;(3)移动业务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络充分体现“融合”特征。将出现更多的创新应用方式,如移动位置类业务、移动Widget业务等。

2 移动互联网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

2.1 移动互联网的不安全因素

移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业务安全是重点环节。(1)移动网络安全威胁:在非法接入的网络中,很可能造成数据的破坏、篡改等问题;各种攻击手段,产生数据包,给网络运行带来过重的负荷压力;利用程序漏洞、系统漏洞、嗅探等工具实行攻击。(2)移动终端安全威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存与芯片处理能力的增强,以及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放性的逐步扩大,智能终端快速涌现,在提高网络能力的同时也给移动互联网产生了潜在威胁,如非法访问、篡改信息、操纵系统终端等。(3)移动业务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数据、业务的非法访问以及拒绝服务攻击等。(4)用户隐私保护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尤其近来用户信息的网上泄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5)社交元素的融入诱发厂商和第三方大肆收集用户位置及相关信息的不安全问题。

2.2 产生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

移动互联网中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为:(1)政策方面:促进政策保障与技术管理相结合,是有效提高安全度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成立了如“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等专业机构。但总体来讲,仍缺乏统一、协调的政策保障体系,政策规章缺乏可操作性。(2)技术方面:由于当前互联网技术“非理性”的使用,形成大量不良信息,并加快传播与扩散速度。如随着Web2.0与Web3.0的全面应用,原本需要一个整体网站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现今的P2P技术可在个人之间快速、大面积传播。(3)社会方面:是当前产生互联网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网络使用者目的不同,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更重视客户的隐私和行为不受干扰,对欺骗信息也有隐蔽性,因此移动互联网将面临比现实社会更大的安全隐患。

3 提高移动互联网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3.1 接入的安全保障性

移动互联网有移动通信网络和Wi-Fi两种接入方式。(1)在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安全上,3G及未来可能发展的LTE技术具有较强的安全保护考虑,增强移动互联网的接入安全。(2)在Wi-Fi接入方式中,其标准化日益完善,以AES算法替代原有的RC4方式,提高加密鲁棒性,可极大改善用户认证协议的安全问题。(3)在网络安全域的边缘发挥隔离作用,即在外网的节点中,加强用户认证、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安全手段。

3.2 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手段

(1)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在网络管理方面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制定与我国网络发展相符的法律体系,对提高移动互联网安全至关重要。(2)建立必备的软件应用审核机制。应从国家监管层面进行,不能只局限在利益商之间相互审核。

3.3 制定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标准

在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的同时,结合我国已有的《密码管理办法规定》及《密码算法》等,加快制定移动互联网相关安全标准。

3.4 提高移动业务的安全保障

在移动业务的安全上应注重三方面问题:(1)业务可视化的实现;(2)非法业务的监管;(3)改善业务管道化问题等。具体措施如下:1)考虑引入DPI系统。通过利用DPI系统,可实现网络流量的透明化、可视化,屏蔽非法业务,提高用户业务体验过程中的安全性。2)对不同流量状况进行区分。如加强对手机垃圾短信、垃圾软件等异常流量控制与筛选力度;3)细分业务。通过带宽、用户、业务三方面的包月模式,以及其它定制套餐形式细分业务。4)强化容易对移动互联网络产生不安全的新业务的审核力度。5)密切注意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向商业和政治层面拓展的危险。

3.5 注重产业链协作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应从产业链整体考虑安全问题。(1)设备商确保设备运行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2)终端厂商加强与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的团结协作,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使用。(3)软件提供商,不断提高完善软件的安全性,提供软件升级服务,生产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软件产品。(4)以Android为主要手机平台操作系统安全威胁正高速增长,Symbian仍是黑客的攻击重点,应加大操作平台的开发力度。(5)手机病毒将呈多发趋势,需预先准备防护手段。(6)斩断“黑色产业链”延伸至移动互联网领域链条、途径。

3.6 提高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安全技术意识、文明素质

加大互联网安全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使社会成员养成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安装手机防护软件、定期升级更新,拒绝访问问题网站、不安装不健康的应用,不浏览不明内容。

4 结语

解决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提高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当加快互联网相关标准、法规建设步伐,加大对互联网运营商监管力度,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综合防范,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才会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魏亮.移动互联网安全框架[J].中兴通讯技术,2009.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大学生 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01

Swot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New Era

ZHANG Wenli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the Internet is to combine the two into one. Use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platforms, business model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mobile Internet business, is the use of such user handheld mobile terminals provide value-added services in order to gain a way of profi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 large number of entrepreneurs to entrepreneurship into the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tide. However, according to industry observers this year, mobile Internet entrepreneurship full of threats and challenges. Especi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group, they are young and idealistic but lack of experience, and thus in the mobile Internet business success is not much. Based on the status of entrepreneurship of mobile Internet, mobile Internet by students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the SWOT analysis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roposals for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Internet business.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1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现状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约从2009年左右开始,那时候3G正式在中国启动,智能手机开始在中国悄然流行,中国一夜之间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移动开发者,再加上资本向这一领域持续投入,中国移动互联网迎来了黄金的5年爆发期。随后,智能手机的价格一路下跌,使其普及率越来越高,手机终端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此打响。以往在电脑客户端的各大门户网站、购物网站、服务网站纷纷开始构建各自的手机网站,互联网2.0时代正式开启了。

青年大学生们纷纷摩拳擦掌,想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中大显身手。然而据统计,目前移动互联网创业成功率不足10%,不少大学生提出项目时踌躇满志,真正实施起来才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机智能化升级,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大学生们移动互联网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大体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需求类。娱乐社交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传统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内容,他们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很自然地提供了这类服务。娱乐除了游戏,其他主要包括视频、音乐等产品。例如虾米音乐、优酷等是行业的佼佼者。另一大基础需求就是社交,但社交平台已经被大公司垄断,大学生创业项目在此无发展空间。(2)记录信息类。上班族每天忙于工作,学生每天忙于学习,根本无暇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信息,由此痛点产生除了另一类创业的大项――信息记录。有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教室和老师的“课程表”有管理信用卡的“51信用卡管家”还有记录每日消耗卡路里帮助减肥的“咕咚运动”等等,帮助人们更方便快捷地记录信息。(3)找商家类。买家和卖家永远是共生存的,这类APP就是帮助有各种需求的顾客,快速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者服务。例如,校园里点外卖,可以上手机上找;校园里想理发,也可以去手机上搜索;走出校园,想出去逛街,当然也可以在手机上搜索。(4)直接购买类。这个项目是大学生们最熟悉也是最容易上手的类别,从最初的网页淘宝开店,到现在淘宝APP,微店,美团等等 ,用户只要找到相应的平台,就可以直接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并且物美价廉。

2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SWOT分析

2.1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优势

2.1.1 作为主流网络消费群体的大学生更易掌握消费心理把握商机

知识青年成为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校大学生在年龄和知识层次以及消费观、审美观等方面与消费者相仿。所以,在选择售卖的商品时有针对性,更容易符合买方的需求。而且买卖双方也较容易沟通和交流,使彼此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思,建立更大的信任,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的成交。选择对的商品在网上售卖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而大学生恰恰充分掌握了这一优势,所以很适合在网上创业。

2.1.2 丰富的专业知识为电商经营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广泛设置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这些专业课程可以和学生创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马上应用到实践中,而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相关问题,也可以马上回到课堂进行学习研究并可以马上请相关专业课程的老师给予现场指导。

2.1.3 移动互联网创业与当代大学生个性契合

90后的大学生是张扬个性的一代,这种个性与网络的精神是十分契合的,再加之移动互联网也是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的成熟而成长起来的,他们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的萌发与兴起。作为新生代的90后,他们乐于接受新兴事物,把握时展的脉络,因而更容易在网络空间上有所作为。总之,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可以激发学子开拓创新、自立自强的精神,并帮助更多优秀学子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

2.2 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创业中的劣势

2.2.1 启动资金不够,风险投资情况不乐观

移动互联网创业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钱”,这也就意味着公司在一两年内很有可能无法盈利,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风险投资或是天使投资的支持,而当前全球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基金都处于一个相对紧缩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投资者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投资相对谨慎。再加上大学生自身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缺乏资金更是天然的劣势。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创业者们怀揣着激情与梦想以及理想中的创业计划开始大刀阔斧地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期内很难缓解。

2.2.2 商业化道路通行不畅

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成熟的商业模式极其稀少,即使是当前规模最大的BAT大佬公司也难以做到快速盈利。植入硬广、付费经营等都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但绝大多数国内用户早已习惯免费服务,一旦收费,用户活跃度必然大幅下降。因此,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更有效的商业模式,迅速走上盈利的道路。

2.2.3 移动互联网方面知识经验不足

虽然大学生对于一般的创业者来说,有高学历和优秀的文化素养,但是对于能够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欠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这一块的知识特别注重实践性,很多技术难题都是在实际操作中解决的。另外由于大学生第一任务是完成学业,在社会上的实践最多也只是暑期兼职,打打杂工,难以学到货真价实的经验。

2.3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机遇

2.3.1 政府大力支持,推行创业新政策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对创业项目的大力扶持,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指导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举办创业成功经验分享会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各级政府不断开发与完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相继出台了税收减免、提高担保贷款的额度等优惠政策推进大学生创业,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的蓬勃发展。

2.3.2 高校大力加强创业教育

自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以来,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文件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九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2.4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威胁

2.4.1 巨大的家庭压力

很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许多家庭并不支持,主要理由是担心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碰到挫折和打击。据统计80%以上的大学生父母,都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获得稳定的工资。

2.4.2 大学生经验不足,对新兴市场认识浅薄

面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大学生们往往是空有一腔热血,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市场调研,还没有对市场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就开始进入市场。这样直接导致公司成立后难以盈利,人员流失严重,技术难关难以突破等问题。

2.4.3 国家出台政策,真正落地实施有一定困难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有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但是对于资金和设备场地等资源是否能真正到达每一个创业学子的手中,具体流程应该如何办理,办理完毕是否能够真正起作用,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再加上学生人际交往单一,仅有教师和同学,得不到社会上有经验的人士扶持,单单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可能也是远远不够的。

3 对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建议

(1)在正式投入创业项目之前,可以去相关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实习,在实践中摸索工作方法,探索企业管理的门道,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同时也加深对市场的了解,找到自己创业的方向。(2)寻找在你想要创业的行业当中的优秀人物,阅读他们的成功事迹,学习他们身上的良好品质,分析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扬长避短,最好还能和他们取得联系。(3)利用现有的开放平台,寻求商业巨头合作。移动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寡头垄断,BAT三个大佬公司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流量,比如微信、新浪微博等,与行业巨头寻求在现有开放合作的基础上的合作,实质上是利用渠道资源,为自主创业求发展。

大学生创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学生们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深入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笔者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的加大,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共同扶持,大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场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毕成,吴继.基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4篇

你是否希望: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能参加公司视频会议,在火车上也能在线收看喜爱的电视剧,在度假圣地也能与你的朋友分享美妙时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一切都可轻松实现。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全球性网络是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而它们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侯自强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信息产业部奚国华认为:“其带来的将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震荡整个产业的核聚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说:

“我们需要移动互联网疯子”;诺基亚CEO康培凯说:“诺基亚渴望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沿,成为真正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的公司”。

本文既是研究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热点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2.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大师们眼中的移动互联网

没人怀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在感受这个“新世界”之前,尚有几许疑云笼罩在移动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到底是互联网的延伸,是在网络的模式下往前发展,还是一个全新的网络体系,要重新构建业务模式、产业链,这是一个关系产业未来的大问题,却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众多学者、企业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他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技术论、虚无论和特性论。

(1)技术论

技术论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模移动。而移动IP主机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介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宽带IP技术就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

移动互联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高速接入的途径,以往的技术,包括采用电路交换的GSM系统都满足不了高速接入互联网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虽然是定位于移动多媒体的,在移动环境下提供互联网服务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业务特征。但是,在第三代系统之前,在第二代与第三代之间怎么办?在第二代系统中,GSM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所以首先就应该在这个使用最广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上解决移动高速接入问题。GPRS就是作为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过渡技术。它是一种基于GSM的新型移动分组数据业务。

移动互联网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用手机上网浏览。在移动通信中,由于线路容量的限制及移动通信制式、终端数据格式、显示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不能再沿用固定互联网中的一些标准,尤其是应用层的一些协议和服务,于是WAP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应用而生。1997年6月,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无线星球(Unwired Planet)四家公司发起成立WAP论坛,目标是产生一个适用于不同无线网络技术的全球无线协议规范,解决用手机上网浏览的问题。中国移动提出的WiiSE(Wireless IP/Internet Services Environment),就是针对移动互联网提出的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虚无论

虚无论者认为“只要一个互联网,WAP网将来注定会消失”,“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的延伸,只是接入终端的不同”。理由很简单: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一种业务,这种业务天然要求使用移动的终端来实现,而不适合PC机。至于上述的技术问题,将来都不会是问题。“各种类型的移动网和无线网称为互联网的无线扩展,或互联网的无线接入网,使得它们的各种移动或无线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从而可以获得互联网的各种信息服务,并能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通信。这种扩展了的互联网称为移动互联网或无线互联网。”

在虚无论者看来,移动运营商所要构建的移动互联网是采用CDMA、WiFi、HSDPA、TD-SCDMA、WiMAX等技术组成的“无线接入网”和以IMS技术为基础的“IP移动多媒体核心网”,通过这个网络,用户可以连接到各种应用甚至获得互联网服务。如果将这定义为移动互联网的目标,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移动接入”,移动用户已经可以使用不少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手机邮箱、移动搜索、移动博客、手机电视、即时通信……但是这些应用大部分是将互联网原有业务直接移植延伸到移动终端之上,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的互联网应用。

从用户角度来说,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用户不会关心怎么样去实现移动互联网,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感兴趣?能否承受这项服务的价格?服务的操作是否便利可行?日本的I-mode就认识到这点而大获成功。他们不讲技术,而是从“满足用户体验”的角度包装和宣传各种移动互联网内容和应用。

(3)特性论

特性论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移动互联网不等同于“移动网+互联网”。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自身特点会对传统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带来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在建设之始就形成了一个“去核心”的理论,不建设管理层,网络只是一个透明的通道,这个基础上的互联网是一个对等网,所有的接入设备都是平等接入的,因此,自由和开发是互联网的基本理念。一个透明的网络上所有服务无法进行收费,也就形成了互联网基本收入模式是间接收费模式。和互联网不同,电信网是一个层级管理网,在它的建设之初就附载了管理体系、计费系统、身份识别和认证。手机屏幕很小,输入输出非常不方便,完全实现互联网的业务是不可能的,企图把互联网上业务和模式照搬到手机上,是完全漠视变化和发展,漠视移动互联网的个性与特点。基于电信网的移动数据和机遇互联网数据业务,是两种根本不同格的业务,在无管理的互联网上要建立起收费模式是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无视电信网的特点,照搬互联网的模式也将抹杀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在3G到来之时,不能用传统的电信眼光,也不能以传统的互联网眼光看移动互联网,需要找到一个不同于过去的模式,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

移动总裁王建宙认为:如果手机只是去模仿和拷贝互联网的话,我们很难设想移动互联网会有很大的发展。他举了个例子:目前的手机电视就是拿手机看现在已有的电视节目,完全是中央电视台放什么,手机里就可以看什么,我们把它叫做“TV in mobie”。但实际上,因为手机的储存量很小,很难设想一个人能够连续一个小时看电视。因此手机电视的第二阶段应该是向“TV for mobie”发展,专门创造出一些针对手机播放的电视节目。

“同样是宽带,用户不愿意为固定宽带支付费用,但是涉及到个人终端的时候,就希望享受一些个性化服务,并愿意为此付费。”由此可见,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向互联网学习和移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行,可鉴别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可运营、可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上提到的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有一定道理。在本文中,我们更赞成特性论。我们要做互联网,就要从一个新的体系去理解互联网,而不是带着大量的旧的互联网的痕迹去看移动互联网,不是本能的、不由自主的搬互联网的一套,要深入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特性,研究其终端、技术、用户感觉、用户需求、开发出全新的、适合互联网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3.移动互联网对我们有什么样的革命性影响——我们眼中的移动互联网

大师们给我们阐述了他们眼中的移动互联网,接下来想必你最想知道移动互联网到底将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个人

作为用户,也许我们并不关注移动互联网是什么以及是怎么实现的,我们关注的是它对我们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移动互联网将带来的精彩:我们可以在汽车上参加炒股或拍卖,由于不在现场,可以不受周围人情绪的影响,理智地做出判断。将来我们手中的移动互联终端就象一部生活得小百科全书:想吃东西,问它那里有可口的美食;想看电影,问它各电影院都在上映什么影片;想到外地,问它方位几何,那条路不堵车,当然它还可以再更广泛的知识层面成为你的老师,因为移动互联网网上的远程教育服务业在悄然兴起。你可以在旅游中,用数字相机拍下当地的风光,立刻通过手机发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一起分享你身边的名山大川。忙里偷闲你可以玩个小游戏放松下自己。当你身在千里之外却惦记家里的小孩或老人时,你可以轻轻一按手机按键,家中情况即尽收眼底。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移动互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因为手机的个性化、位置化特征,你上网做过什么、你在那里,这些信息运营商都知道,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定向向你营销产品,获取利益,不法份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以博客为例,在互联网博客里,你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可以展现自己所长;但是,也有人利用博客声讨别人,相互谩骂、争吵,通过暴露别人的隐私争取点击量。对于手机博客来说,手机博客不仅是服务模式上的创新,也是对博客机制和理念得发展与提升。这种移动的自我媒体使用户可以随走随写、随录、随拍、随发、随读,而且是以图片、视频和流媒体信息为主要形式,信息的获取、浏览及反馈的效率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因为如此,移动博客更容易引发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泛滥,更难控制和清理移动博客媒体中的个人攻击,名誉伤害及对版权的侵犯。在这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隐私安全不免存在顾虑。

(2)企业

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一类是作为用户的企业。

第一类企业像苹果、诺基亚、微软、中国移动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均积极介入,使得这个新兴领域的竞争日渐升温,终端争夺战也空前白热化。微软成功将葡萄牙知名手机软件公司MobiComp纳入囊中,Zune Phone将是微软进军手机市场的先锋;老牌手机厂商诺基亚以4亿多美元受够了全球最大的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公司52%的股份,使其成为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同时诺基亚还宣布收购了一家德国的社交网站Plazes;苹果依靠iPhone迅速攻城略地;谷歌用其开放的android手机平台战略似乎已让各大厂商们挣钱机器[5]。

互联网正在成为不同行业的粘合剂,催化着移动通信、PC等行业的加速融合。然而与这些所有行业不同,移动互联网领域目前谁都难成带头大哥,中国移动拥有用户数和网络但困扰与移动终端体验不统一的问题;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实力不俗但却难于涉足业务;诺基亚终端垄断三分之一但却无法保证用户体验;Google一统互联网却不能在移动设备实现同样体验。

因此,移动互联网之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所有参与方的想像,目前大家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意图瓜分移动互联网,但事实上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各方或许都应该承认:每个公司都在各自行业都是老大,但是在融合汇集之地却是各有优势,只有合作才是共同开发移动互联网的唯一之路。正如胡世明所说:“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进和不断创新,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运营商应领导产业链的龙头、增值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

至于作为用户的企业,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市场动态并进行快速反应,这一点很重要,移动互联终端就是他们占领市场先机、成功经营的保证。

(3)政府

政府既是移动互联网的监管者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移动互联网产业现在还不成熟,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与管理,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务将带给政府诸多便利。

从传统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具有封闭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所依托的移动网络是封闭的,这一点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韩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而韩国政府在使移动互联网开放,摆脱移动运营商的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韩国政府的基本出发点是希望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鼓励大量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促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求移动运营商降低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月付费用。从2002年12月开始,政府准备推出五种不同的针对数据传输业务的资费计划,以降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实际使用费用;第二,政府将推动修正移动运营商河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利润分成协议,使内容提供商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夺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鼓励内容提供商生产出更加优秀的移动内容;第三,政府将支持推动对移动商务支付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第四,政府即将启动m-Government计划,使韩国公民能够利用手机接收来自与政府各种信息;第五,政府将修订法律,允许基于位置的服务设施的创建,增加新的商业机。此外个人数据保护也是政府关注的另一个领域;最后,韩国政府还要求移动运营商向第三方内容提供商开放移动互联网。

中国移动互联网情况和韩国相类似,韩国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另外,移动互联网文化如果在最开始建设时就没有重视和搞好,越到后来,弊端就会越加明显,到时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就把移动互联网的文化建设提到议事议程是未雨绸缪,同时又是势在必行。

如今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纷纷建立政府网站,把提供网络服务作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密切政府与企业、公民关系的有效手段。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务作为新一代的电子政务,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社会资源的节省,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移动政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信息、信息采集以及信息交互。信息即短消息服务,例如短信预警、短信公告、短信对内通知、短信对外通知等。信息采集:例如政府利用短信息进行的各种调查,也包括公民在遇到市政设施破损时给政府发短信提醒。信息采集业也可用于监控,例如广州移动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增值服务,建立一套应用于交通、环保、水位、气象、供电、供水、管道天然气、煤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对各类现场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实时传送,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城市整体运行动态。信息交互:例如经常需要现场办公的执法部门、市政部门利用GPRS查询车辆信息、公民信息或者地下管网信息。

4.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未来创造条件

3G牌照发放近一年来,互联网与移动网的加速融合,不仅给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业务的加速移动化也给移动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产业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移动运营商根据新的形式积极应对,也需要我们警惕移动互联网走向另一个泡沫。回头看来,世纪之初的那场互联网泡沫之所以走向破灭,产业合作链条的断裂和免费服务的推行是根本原因。在此将主要从运营商角度来分析如何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短信业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所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互联网业务移动化得进程中,移动运营商应该“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扬经营性网络优势的同时,有效克服互联网免费经营模式的劣势。否则,移动运营商就会重蹈固定网络的覆辙,逐渐被沦为承载业务的管道,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当前,国内移动运营商无线互联网门户与独立WAP门户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有偿”还是“免费”、“由运营商主导”还是“由社会主导”这两种发展模式的冲突,归根结底是移动网与互联网经营理念的冲突。因此,面向未来,以运营商位主导的无线互联网门户与独立WAP门户如何在竞合中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虽然诸如移动博客等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相继涌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类业务商业模式尚不清晰,运营商都在寻找可行的合作模式、资费策略和分成机制,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

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随着各手机制造商河互联网企业竞相推出各类无线服务,运营商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他认为,目前移动通信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和挑战,这些挑战并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商业模式。因此,移动运营商必须通过创新产业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价值链,以应对当前的变革与挑战。业界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共同推进。当前,虽然移动运营商面临着比以往更复杂的竞争形势,但从长远来看,移动运营商与终端厂商、IT产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产业各方的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建立多元化得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模式也已成为必然。

移动互联网分析范文第5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越摩尔定律,迭代周期从18个月缩减到6个月,并且还将以这个速度发展3~5年。”工信部的2013版《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终端飞速发展,各类应用层出不穷,“整个产业硬件、软件、应用、流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面对这一块大蛋糕,产业链各方纷纷试图掌控入口,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等。其中,处于传统主导地位的电信运营商面临来自OTT业务等的诸多挑战,单纯地依靠收费并不能彻底消除其“被管道化”的危险。

本期专题在探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之后,着重分析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以及为继续保持行业主导地位而能够采取的举措,以资借鉴。

【摘 要】当前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手机用户激增,入口之战愈演愈烈,跨入“应用为王”时代,搜索引擎掌控入口,移动广告彰显新商机。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智能终端 应用商店 搜索引擎 移动广告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7-0007-03

工信部的2013版《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指出,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NPC的调查报告也显示,37%的网民上网习惯已经从传统使用PC上网逐渐转变为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甚至有些人已经完全抛弃了PC,并且这种转变还在不断加剧。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未来移动互联网还将向纵深发展,并会在更深的层次以及更广阔的领域实现对传统互联网的超越。

1 智能手机用户激增

近年来,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绝大部分用户的数字体验,随着“智能化”大潮的来袭,智能终端在全球的市场地位逐步提升。移动终端突破了上网地点的限制,手机、Pad已经成为人们“网上冲浪”的最主要工具。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快速扩大,达到4.2亿人,手机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而工信部网站最新的《2013年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2013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2 301.6万户,达到78 738.1万户。

得益于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上网产生的流量在全球互联网整体流量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升。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移动设备上网产生的流量已经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2%;在2011年同期,该数据仅为7%;而在2009年初,该数据仅为1%。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快出乎意料之外。风司KPCB高管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表示,全球移动设备互联网流量发展非常迅速,在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超过桌面设备互联网流量。全球13%的互联网流量都来自移动设备,而在两年前,这一数字仅为4%。在印度,移动设备产生的互联网流量已经达到了60%,而桌面设备的流量则下滑至40%。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用户的终端需求日益增加。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再创新高,全年累计销量达1.69亿部,同比增长130.7%。截至2012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达到712.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2.8%,预计2013年增长率为47.4%,市场产值将超过1 000亿元,中国移动市场规模逐渐成形。

2 入口之战愈演愈烈

移动互联网是一块大蛋糕,互联网公司纷纷做起了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圈地运动。正所谓,得入口者得天下。有人做搜索引擎、网址导航、浏览器,背后隐藏着对用户使用入口的明争暗斗,降低入口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入口。目前参与争夺的,除了移动运营商,还有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多个层级的众多厂商,“软件派”和“硬件派”都在着手布局移动互联网。

究竟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哪里呢?早前有宏厚经济基础的互联网公司扎堆进军手机行业,就是为了争夺入口的一种工具。但是对于互联网厂商来说,手机业务偏传统,它们没有相应的行业经验,所谓强调入口卡位,更多的战略考虑在于占领高地,独立依靠手机实现获利的可能性非常低。互联网公司的行为只会是短期行为,做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完全是两回事,必须斩断做互联网的思维,未来的互联网卖的是服务。

3 跨入“应用为王”时代

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云计算技术、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移动应用的高速发展更昭示着移动互联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如今,各类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涉及娱乐、商务、生活和个性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应用数量持续增长,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并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为王”已经成为移动互联行业共识,积聚各方应用开发者力量来推动应用创新的应用商店模式,近年来成为了众多终端厂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服务商的竞争重点。“应用商店”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应用提交和获取方式:开发者借助应用商店和销售自己的应用,使用者享受简单方便的应用体验,平台提供商由此创建自己的移动互联产业生态环境。

据艾媒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已超过100家;在全球范围内,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00万,Google Play、Windows Phone Store的应用数量分别为78.5万和13.6万。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开创了移动应用商店业务模式;同样是在2008年,谷歌官方Android应用商店Android Market,后来谷歌将数字图书、音乐和视频囊括其中,扩大了Android Market提供内容的范畴;2012年,微软的应用商店Windows Store全新亮相。

有了移动设备、移动平台、应用商店,具体应用相当重要。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应用得到用户的肯定从而获取利润分成,是开发者获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用户而言,需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渠道提供数量丰富、可用性高的应用,并且有非常方便的途径可以快速寻找、试用、安装甚至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应用,简单方便、直观愉悦的应用获取体验非常重要。应用商店作为应用获取的重要平台,是移动互联应用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以应用为王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开发者生存现状惨痛的现实。2012年8月的《移动开发者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国内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6亿;但由于开发门槛的不断提高及盈利渠道狭窄,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开发者普遍生存状况窘迫,统计数据显示,有70.5%的开发者尚未盈利。据了解,我国大约有103万手机应用开发者,但其中盈利的仅有13.7%;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点原因:粗制滥造应用充斥市场,山寨APP横行,移动应用监管力度不够。

ABI研究公司研究显示,在2009-2015年期间,亚太地区的应用程序下载将保持30%的年复合增长率,而该领域的收入增长将在20%以上。目前,iOS和Android的应用程序下载量占总量的75%,预计到2015年,这部分仍将是市场的主导。我国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已建立了超过100家移动应用商店。广阔的市场与极低的盈利占比相当矛盾,因此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还需继续探索。

4 搜索引擎掌控入口

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一直是掌控网络入口的重要关卡,搜索行为营销的商业模式已趋于成熟。而这一切同样将会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它的激增用户群体及不断扩张的社交圈落必然会导致检索信息量需求的增多。

百度的《2012年Q4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0-2012年百度移动搜索的流量增长了11倍。爆发式的增长意味着移动搜索的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想要来分这个大蛋糕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另外,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移动搜索要横向和纵向同时发展。

移动搜索的变化之一是深度挖掘细化搜索的出现。它们针对某一领域、人群或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并APP化,一方面适应触屏操控习惯,另一方面将有价值的信息从海量无序的信息中抽离出来,显得更加专注、具体和深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要求信息应比传统互联网来得更快、更准确,因此,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信息分类归纳。

利用搜索引擎将有用的信息归纳、整合到一起,即实现智能搜索,称之为搜索的横向发展。换言之,搜索引擎不仅把信息罗列出来,同时把人们想要的结果集合起来。这一功能在移动设备上可能更有用,因为这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获得答案,而不需要调整关键词重新进行一次搜索。对移动服务来说,输入时间的缩短意义重大。

把握住了应用和搜索,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拿住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5 移动广告彰显新商机

手机网民数量发展迅速,为网络通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移动广告产业数据情况显示,2012年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达到61.4亿元,近几年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在47%以上。从发展速度可得出结论:移动广告市场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总体而言,区域性广告数偏下降,但总体流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国性广告有所增加。目前,多数开发者在应用内植入业内广告,这对行业发展不一定是坏消息。目前整个产业正在发展,用户的价值提升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外界资本投入,业内广告的价值不断增大。同时,品牌广告整体呈上升趋势,例如不少汽车、电商和生活方面的品牌广告主从侧重PC互联网的广告投放转向侧重移动互联网。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业内广告比例达到48.9%,品牌广告达到15.7%,区域广告35.4%。而在2012年这个数据已然改变,业内广告下降到41%,品牌广告上升到22.2%,区域广告也上升到36.8%,这得益于区域广告的需求。移动广告的总体发展趋向,一是页面广告发展速度快,二是客户端广告借助智能手机迅猛发展。另外,艾媒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对广告植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比较高。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遭遇了广告会有48.2%的人选择继续使用,24.6%的人选择卸载,降低使用次数的占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