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范文第1篇

移动互联网行业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异常激烈的竞争,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生存能力建设已成为业内企业的首要任务。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特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并剖析了与之相适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内生能力要求和对策。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业务融合 敏捷开发 用户聚合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1-0070-04

1 引言

移动通信网络业务与互联网业务正在进行深度的融合,呈现出移动互联网化、互联网移动化的特点。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网络应用技术的提升,移动互联网逐渐显露出其蕴藏的巨大新兴市场的潜力。移动互联时代变革发展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移动互联应用的融合与创新、移动终端体验的颠覆性优化、云计算应用形成强大的远端处理能力、网络的无线化和带宽的倍增、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并形成智能化的商业应用。当前无论是运营商、终端商、内容提供商还是传统互联网厂商,都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生存能力建设已成为业内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此,无论电信运营商还是移动互联网企业,都将面临品牌、产品、市场、运营、创新、用户资源和数据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竞争,而这些方面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相关企业业务发展的核心能力。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及其行为分析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在移动状态下使用互联网的一个途径,其特点在于能适应用户接入环境的动态变化,满足用户移动状态下动态变化的需求,提供连贯的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应用的个性化,而智能终端和多样化的应用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对趋势把握的同时,只有准确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特征,才能把握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趋势和发展方向,找到应对其发展的核心要素。

市场调研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以高中到大学学历背景的人群为主流;初中及以下人群由于受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限制,使用率稍低;硕士及以上人群由于领域专注的比较高,体验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热情并不高。主力人群大多集中在20~35岁,他们乐于体验层出不穷的创新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终端。这部分人群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客户根基,通过对这一消费群体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大规模拓展。

从上网时间段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主要是在午间和夜晚睡前上网,而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更善于充分利用等车、等人、候机、乘车、如厕等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未来随着使用习惯的培养,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人们填充碎片化时间的有力工具,这也是微信5.0新增游戏功能的目的。

在上网地点分布上,大多数用户是在固定住所;同时,在乘坐交通工具中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业务已逐渐成为习惯。随着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的上网习惯的养成,包括车站、机场、洗手间等公共场所也逐渐成为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场所。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环境激发了大量的用户需求,用户需要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使用任何屏幕(Anyscreen)来接入互联网使用任何业务(Anyservice)。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需求主要是即时通讯、信息搜索查询、音乐娱乐等。据Flurry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手机应用的使用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游戏,其次则是社交网络、新闻应用、娱乐应用等。2011—2012年中国手机互联网用户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如图1所示。

针对用户的业务使用偏好,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业务种类繁多,但各种应用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从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可以看到,手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等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移动互联网的O2O特色应用如手机购物、位置服务、手机商旅等应用仍然由于产业链合作等原因尚未取得完善的发展。这也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即发展初期移动互联业务集中于满足用户信息和沟通需求,并以工具化、娱乐化应用为主,如手机即时通讯、手机音乐、手机报、手机浏览器等;发展后期则倾向于满足用户生活化、商务化的需求,如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

4 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业务核心能力

分析

从以上的用户特性和市场需求分析可以发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与产品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要在这个环境复杂、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下谋求发展,必须具备一些核心能力,否则将迅速被市场淘汰。

4.1 业务融合创新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移动互联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发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整合优势,促进内容和应用体验趋向一致,努力构建开放性平台。当前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策略是把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融合移动通信网络功能的优势,形成丰富的创新产品体系。同时,研究移动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以及在移动状态下对互联网业务的需求,基于手机移动性、位置性等特点,开发出深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和应用。在业务平台层面,移动互联网要更多继承互联网的特点——注重用户体验,建设开放性的平台。在应用层面,创新主要基于用户身份、用户位置、用户习惯,细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吸引用户高度参与。

4.2 敏捷开发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端,人所处的环境是剧烈变化的,所处的用户场景很短暂,并不能持续,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移动互联网,每天十几款应用上线,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迅速让产品去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地升级进化,推陈出新,才是保持领先的唯一方式。同时要不断地倾听用户的反馈,不断地调整修改,然后决定后面的方向。所以,“快速迭代”是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要求,能否做得足够快已成为衡量一款产品研发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所以,必须具备敏捷开发的能力才能跟上移动互联网产品速度。同时需要建设高效的用户反馈渠道,重视反馈,快速响应,重视运营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为敏捷开发不断校准方向。

4.3 需求契合能力

当前人们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生活方式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市场需求很难有准确的把握,需要在试探中不断调整或更替。一款应用产品一定是为解决用户问题而开发的,但产品所预期满足的用户需求并不一定完全契合真实市场。为了使开发出来的产品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必须要为产品寻找一个用户场景,然后根据用户场景寻找真实用户去检验产品的需求契合度;同时将产品放到一个群体中去检验它的传播速度、使用频率等,以此来快速检验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竞争遍布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推广、运营的全过程。移动互联网产品要定位准确,功能简洁,在自身的优势范围内迅速形成竞争力,占领用户市场,培养用户习惯。除了功能性的需求契合外,非功能性的需求满足也很重要,非功能性需求可以概括为“产品轻、速度快、内容好、流量省”。

4.4 用户聚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呈现娱乐化、社交化和自我实现化的趋势,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与运营应以这一趋势为导向,因势利导,迎合用户。因此,做好用户研究、分析用户行为、关注用户需求至关重要。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积极利用客户资料数据库和在线商业智能,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准确把握客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再根据这些行为模式量身打造应用,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例如在用户阅读体育新闻时马上向他推送球赛信息,在用户浏览汽车信息时及时向他推送车展信息。然后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分析,总结出一批有相同倾向的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用户群体活动,如车友会、微信朋友圈等。用户应用需求层次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用户应用需求层次

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地理位置、使用时间都各不相同,而且猎奇心强,忠诚度低,个性化需求也极其分散,这导致用户的聚合度越来越低。所以一个新移动互联网应用要能够快速大规模聚集大量的用户,必须具备业务创意新颖、需求覆盖面广且层次高、可附着商业价值空间大、易于使用和传播等特点。微博就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聚合的成功典范,它成功挖掘出用户需要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获取社会影响力的需求,设计出关注与粉丝的主被动业务模式,同时在运营过程中采用名人、明星的示范效应,迅速聚合大量的互联网用户。

4.5 价值掌控能力

包括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终端制造商、系统开发商、技术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各类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的厂商都争相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整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竞争格局显得十分繁杂。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竞争中,只有掌控高价值的核心环节才能稳固立足并谋得长远发展,其中有四个重要高价值环节,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必争之地:

(1)移动终端:终端是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和界面,很多用户的使用需求受终端内置应用的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终端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竞争点之一。另外基于终端所能延伸出的产品、服务模式也是各类厂商竞相争夺终端把控权的主要原因。

(2)系统平台: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衔接移动终端以及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所在。

(3)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所获得的最终服务,因此它是吸引用户的最关键因素,它可以拥有很高的用户粘性,并能带来很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应用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关键节点。

(4)网络通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中,通信服务运营权的垄断格局将逐渐产生变化,各类虚拟通信运营商即将出现,同时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厂商也可以自建网络通道,这将加剧移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发展和竞争。

5 总结

移动互联网潜力无限,市场巨大,但其竞争激烈,赢得用户才能赢得竞争,不管是移动互联网厂商、通信运营商,还是终端厂商,其自身的能力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通过对上述能力的平衡发展来奠定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业务与产品优势,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班晓芳,佟鑫. 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J]. 电信技术, 2012(7): 77-78.

[2] 徐超. 中国电信开放式大框架初显“天翼空间”尚需填补“空白”[J]. 通信世界, 2010(9): 24.

[3] 艾媒咨询集团. 2012 Q3中国手机游戏市场季度监测报告[R]. 2012.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3.

[5] 易观国际,德勤华永.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R]. 2010.

作者简介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岗位群; 专业群; 移动互联网;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0-70-03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Aiming at the demand and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of the mobile Internet vocation groups by analyzing the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chain. It start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of specialty groups, focuses on the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of building mobile Internet curriculum system of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courses+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 groups; profession group; mobile Internet; building of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与产业职业岗位联系紧密,通常会以产业内部分工特征划分高职专业,以“产业”对应“专业群”,“岗位群”对应“专业”,“岗位工种”对应“专业方向”,如此定义专业群系统对应的外部关系,可以对专业群、专业和专业方向做出准确的界定、设置和建设,也为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我校原有计算机专业群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计算机类专业。自2009年开始,学校瞄准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数字媒体和网络商务方向,但各个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状况日益明显,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学生跨界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协同,无法构建专业群集群优势。2013年为切合杭州市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新开设了移动互联网专业,并以此为核心专业,全力构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这也为原有的三个老专业注入了活力,让其重焕青春;2014年成功申报了杭州市重点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于2014年实施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搭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的需求,其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广泛存在为终端层、软件层与应用层三个层级;移动终端层主要由部件和整机两大部分构成;移动软件层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而移动应用层是发展变化最快、最能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也是企业商家关注最多、着力发展的层级,其按类别可以分为语音增值类、效率/工具类、应用分发类、生活/休闲类、位置服务类和商务财经类共六大类业务(见图1)。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主要有网络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五类企业[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中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2004年的以网络服务商为主导,到2009年以平台运营商为主导,2011年以终端制造商为主导,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为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因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真正关心的不是网络、平台和终端,而是应用。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超过8成,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巨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社会需求井喷,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量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仅就2014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仅应用开发类人员的需求量就超过200万,但实际从业人员到岗率不到35%,用人缺口巨大。

2 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调研,总结出适合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四类典型岗位群: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岗位群和商务运营管理岗位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分析,总结各岗位群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结论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培养定位是:以当前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为主导,以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具备适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网站开发、移动数字内容服务、移动商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人才要求整体较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特征。

⑴ 勇于创新精神。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随时都会有新产品、新应用问世;随之而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营销、新需求等崭新事物都是对过往的颠覆性创新,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借鉴,创造性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⑵ 跨界复合能力。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此外还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应用,因此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行业跨界、技能复合的能力,其个人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最好能具备多向思维,例如移动互联网商务运行人才需要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行业跨界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最好既熟悉手机平台,又熟悉互联网编程,对C语言、Java等编程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所谓的技能复合能力。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⑶ 学习适应能力。互联网行业本身极富变化,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快节奏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特性推向了极致。新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得到快速普及,也很可能在高强度的快速竞争中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⑷ 个性化实现能力。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获得认可的产品都只能是强调个性化、具备鲜明特征的产物;从产品对象、用户需求,到功能架构、界面设计,乃至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是能更深入地接近终端用户的捷径所在。

4 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我们构建了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它是以“基础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岗位群实践课程”为模式的课程体系。图2是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

图3-图6分别是专业群所对应的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媒体制作岗位群以及移动商务运营岗位群等四个岗位群的课程组成[5]。

⑴ 终端软件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基础部分是Java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概论、移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是为终端应用编程打基础的重要课程;移动互联网概论和移动操作系统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了解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这些常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后序的编程课程作好铺垫;Android 程序设计基础以及后续的Android媒体编程和网络编程是本方向中最重要的课程,从面到点介绍了主流终端软件开发的方法和主要应用;最终以综合实训的方式来开发具体产品,关联并强化所学技能。

⑵ 移动网站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4所示,该方向将移动网站的开发划分为前端技术和后台技术。前端技术以网站前端技术为入门,介绍了移动网站前端开发的基本方式,并辅以在移动网站开发过程中使用广泛的HTML5与CSS3、JavaScript技术。而C#程序设计、Ajax程序设计和移动WEB应用开发以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为切入点,介绍了动态网站搭建的主流技术。最后通过移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⑶ 移动媒体制作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5所示,由于移动媒体以影视和动画为主,所以该方向的课程也围绕这种媒体的制作展开。美术基础和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构图能力;素材处理培养学生的影视、动画素材处理技能;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技术介绍了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视听语言、动画特效技术和影视后期处理培养学生处理视频的基本能力。最后通过移动媒体制作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⑷ 移动商务运营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6所示,该方向选取了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中最流行的微商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以移动商务与网络营销实务、微店运营与推广作为核心课程,重点介绍了微店从建立到推广的整个过程;对微店装修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微店设计的基本手法;搜索引擎营销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探索了传统计算机类专业群转型移动互联网专业群建设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力求摸索出一条让计算机类专业重获生机的改革道路。基于岗位群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起点,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此,建议可以采用大类招生分阶段培养的模式[7],学生在完成基础素质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学习后,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基础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进入岗位群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39

[2] 李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简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6:9-12

[3] 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49-251

[4] 顾卫杰.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130-131

[5] 戴浩.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云+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软件,2013.34(5):150-153

[6] 罗健文.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专业群建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75-76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产业发展 移动通信

从当前来看,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个人属性,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具备了更大的发展优势。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呈现出了智能化、多样化、普及化与个人化的发展趋势。

1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1 用户增长迅速,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与服务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国内的智能手机用户在快速增加,根据艾媒咨询所的报告显示,在2013年第一季度时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达到4.2亿,IDC预测在2013年年底智能手机用户将会达到5亿。智能终端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外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在移动互联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逐步的向移动互联网媒体转型。例如谷歌公司开发出了开源的系统安卓,腾讯、新浪等也围绕移动平台开发出了多元化的产品。手机应用变得越来越丰富,2012年11月时苹果应用商店总计有100万款应用产。在谷歌的应用商店play store中拥有大约67.5万款的应用,下载量达到了250亿次以上。

1.2 消费与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增多

智能终端普及速度想到快速,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各种应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快速拓展。如今与消费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各种应用快速增加,使得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娱乐与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进行购物、订票、手机支付等各种消费与电子商务活动,同时这一趋势正在逐步的普及。

1.3 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跨界竞争,加速产业之间的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涉及到多个产业,主要有移动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平台、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生产商等等。整个价值链都变得更加的细化与开放,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与跨界竞争的特点。如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全球产业巨头都在积极的从多个环节上进行布局,并不断的在产业链的上下进行积极的延伸,同时都将竞争的焦点放在对用户的第一接触点的把控上。从发展策略上来看,各个运营商都在积极的对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于将最好的互联网资源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中来,让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这些优秀资源。例如沃达丰所提出的Mobile plus战略。

2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2.1 加强基础建设,应对不断激增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

随着3G的普及与移动技术的快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应运而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移动终端进行使用。随着智能终端与3G网络的快速普及,让移动互联网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与移动技术的发展,促使移动网络需要提供更大的带宽,使得移动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来完成更多的事,并促使移动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提出更多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不断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提供高品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同时需要对移动用户的需求进行实时的跟踪以此来更好的、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加强业务上的合作与创新,对用户使用门槛进行降低

要加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业务上的合作与创新,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并要使得无线网络得到优化,让客户能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更加的舒心。对于3G、WIFI等覆盖需要继续增强,同时还必须要加快4G的试点工作,争取4G能够快速进行普及,为用户带来高品质的无线宽带体验;对于无线宽带的资费门槛进行降低,同时对于流量以及应用服务的消费进行大力的改善;通过终端定制以及合理的补贴方式,对智能手机与上网用户进行大力鼓励与引导。同进行积极的创新,加强产业链中不同节点之间的合作,对优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加强对自营业务与合作业务的开发与创新。

2.3 注重移动安全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用户需要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是在不断的提高。移动安全软件市场增长相当迅速。国内有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与相当广阔的应用程序市场,为移动安全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强信息安全工作,以保证移动互联网可以健康的发展,并为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名性,从当前世界范围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不仅仅是需要做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从技术、机制以及体系等多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进行重视,并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以能够确保移动互联网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3 结语

无论是从移动终端来看,还是从移动网络用户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通信运营商需要能够准确的把握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趋势来采取合理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使得移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范文第4篇

如果说,“向互联网进军”在2007年还只是中国移动的一句战略口号,在2008年,这已经成为实际行动。

4月23日,中国移动联合软银和沃达丰,在北京共同创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据介绍,建立此实验室的目的在于加速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商用化进程。

联想到近期业界一直有传闻,中国移动正在组建独立的互联网子公司“移动互联”,运营其麾下即时通信、实名社区、有线无线广告以及139邮箱等四大移动互联网产品。由这两条新闻,我们会发现,中国移动正在尽量抛开传统运营思路,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寻找一条新的路径。

移动与互联网的“合流”

“互联网移动化或者移动通信的互联网化是一回事。”4月12日,出现在2008博鳌论坛电信分论坛上的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如是说。

德瑞电信咨询总经理阮开利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本身就是移动信息化战略的一个部分。

此前,在去年11月底的首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王建宙就曾描述过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合流”。他认为,在终端层面,移动终端正在逐渐PC化,其功能和应用越来越像PC一样复杂;在网络技术层面,移动网与互联网的网络演进均趋向以IP技术为中心,无线网与有线网络趋向融合,其间区别将逐渐模糊;而在用户体验层面,二者的内容与应用体验也在趋向一致。王建宙认为,终端、用户体验和网络技术的融合趋向,终将使移动网与互联网密不可分。

如今,二者的融合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根据中移动财报,截至2007年年底,其无线音乐俱乐部已有高级会员3546万,飞信活跃用户1281万。

规模化导致专业化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梁雄健认为,当移动互联网产业达到相当规模,产业主体会更加注重专业化。“独立出互联网业务公司是在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举动,是专业化分化的结果。”

事实上,中国移动已经有独立运营的卓望公司,负责其互联网增值业务拓展和维护。卓望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其所在的部门并没有收到任何相关于组建互联网子公司的消息和文件,或许这次组建的互联网公司将完全独立于卓望。尽管卓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也是独立运营,但是以项目组为机制并归属相应部门管理。分析者认为,将移动互联网业务独立组建公司,一方面可以应对市场需求,让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发展更市场化,“放开手脚”,加速转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在电信重组之后将极其惨烈的“全业务竞争”。从昔日经验来看,尽管从飞信业务的爆炸式发展,再到社区广告的大力推广,都证明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但许多专家仍认为这只是“误打误撞”而非在明确思路指引下取得的成功。

“中国移动对互联网业务应用的布局并不明朗,”梁雄健指出,“目前,欠缺成熟的正是商业模式和执行思路,这也许是中移动对互联网应用市场布局的真正原因。”

艾瑞电信分析师张燕玲认为,最近来自互联网的多方面挑战,如独立WAP网站的冲击,移动梦网的黏性不足,互联网对增值业务的分流,电信重组后固网运营商的加入等等,都验证了中国移动对互联网的措手不及。计世资讯通用产品研究部主任、资深分析师杨海涛则表示,相比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存在专业化不够的劣势,这一点必须得到改变。

中移动海外“引援”

从专业的通信公司到专业的互联网公司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相匹配的网络发展。王建宙曾表示,二者融合以后,有限的无线资源和大量的用户、QoS带宽间的矛盾,是中国移动接入系统必须缓解和解决的关键课题。与PC对固定互联网的作用一样,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中最重要的设备,一个拥有友好界面、能耗低、可管理的手机,将是移动互联网成功的法宝。

另一方面,网络IP化能够节省运营成本,并能够适应大量新业务快速出现和业务生命周期变短的新局面。这就要求运营商必须在新的平台上寻找业务创新体制的革新。

阮开利认为,国际知名运营商的先行,可以帮助中移动找到可供效仿的成熟服务模式,如沃达丰的电子邮件、移动办公;T-Mobile的跨国企业管理系统;BT的面向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综合信息化平台。这些先行者可以给中国移动种种启示。

而最近“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也正好印证了阮开利的建议。据了解,中国移动、软银和沃达丰三家通信运营商将基于新兴的技术和市场需求共同确定创新开发计划,并希望以此鼓励互联网应用开发者,开发更好的基于移动运营商独特能力的创新应用。

据介绍,新组建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将重点关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如移动微技(MobileWidget)业务。微技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有很强功能的小应用,它可以使用户更加方便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合作三方期望,微技平台项目可以实现不同的微技应用在多个手机平台或操作系统上无差异的运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客户的安全和隐私数据,实现网络服务与终端软件的有机结合。

CP/SP的机会

张燕玲告诉记者,GOOGLE和苹果等公司来自互联网的运营模式的成功,也使中国移动受到启发。中国移动将会向互联网学习很多东西,这一点将尤其表现在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上。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盈利策略;价值链;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024―04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分析

(一)生态价值链解析

商业生态管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Moore(1993)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这一理论的本质是强调企业生态位,即通过生态系统内企业(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消费者、风险承担者等)的协同进化获得共同发展。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1985)所提出,“价值链是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基本活动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价值链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业务单元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中。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某一参与者的价值活动对整个价值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个庞大的价值链体系中,如果参与者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全局的维持,则会导致整个价值链的无序发展,因而,有必要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概念应用于产业生态中,一方面可以丰富行业价值链的业务内容、延伸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个体企业也可以根据产业价值链结构制定最优发展战略。

生态价值链(Ecological Value Chain),是对波特“价值链”的重组与创新,是以为用户提供所需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和组织协同发展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跨越行业的限制,将社会上有关联业务的企业连接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而参与者的价值取决于它对整个生态环境、对用户的影响力,最终通过价值链参与主体在协同竞争中的价值创造实现消费者与企业各自的价值。可见,生态价值链是一种以生态价值为导向的企业组织协调与整合的集成制度创新,生态价值链中参与者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某一环节的竞争,而且是价值链间的抗衡,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生态价值链分析

随着无线宽带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大大提高,手机网民数甚至超越传统PC。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17亿户,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移动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图所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生态价值链是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终极目标,以内容生产、内容聚合、内容发送、内容接收为主线形成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链,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互补企业形成扩展价值链,这两者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的内环境,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所支撑的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条件则是构成生态价值链的外环境,起到保障与支撑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核心价值链上的主要参与者构成了生态价值链的核心层次,内容生产的参与者诸如内容服务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游戏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广告传媒等;内容聚合的参与者包括对内容编排、转码、呈现管理的互联网企业、开放式应用程序商店、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发送则有赖于诸如2G网络、3G网络、4G网络、WIFI网络等移动互联网设施设备的支撑;而内容接收部分则涉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各种智能手机终端、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移动广播电视终端、MID生产商,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发商等。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互补相关企业,构成移动互联网的扩展价值链。

对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的梳理有助于为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企业的竞合战略实践提供指导。当下,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中的参与者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合作与竞争,甚至跨界战斗,凡客CEO陈年复制小米模式开发凡客手机客户端,奇虎360与华为合作推出智能手机、百度与戴尔等合作推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百度易”,阿里巴巴推出阿里云智能手机,资助开发“云智能OS”,腾讯积极推出移动开放战略布局。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价值链体系中,各参与者间已经不是纯粹的、粗放的竞争关系,而是逐渐走向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竞合关系,在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和谐共赢共生的生态价值链体系,形成持续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影响力。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困境

要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体系整体的共赢共生自然离不开各价值链参与者的“盈利”。然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已被颠覆,依靠移动终端设备销售做一次性买卖的时代也已过去。同时,由于其发展历史短,国外不少成功的经验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正是受到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移动用户的消费习惯、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的限制,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企业面临着盈利困境。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限制

移动互联网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价值链已经逐渐生成,市场环境也日趋规范与完善,拥有智能手机用户的比重也大幅提升,但受到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终端设施设备便捷性、移动上网费用等发展环境的限制,直接影响到移动业务的普及和价值链企业的盈利。首先,智能手机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比重仍旧比较低,规模效应无法显现出来,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盈利模式。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达4.64亿,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这一方面说明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价值链中诸如终端、设备制造商、移动网络的普及等还须改进完善。其次,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由于受到网络负荷的影响,上网速度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正如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核心价值链中“内容发送”环节,受智能终端的处理速度限制和移动网络负荷的影响,很多用户则会选择传统的本地PC上网体验,放弃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再次,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免费的WiFi等无线网络并未覆盖所有区域,而移动流量的费用较高,影响了移动业务的普及,正如“20日效应”中所阐述的手机用户在每月20日以后,由于包月总量的限制会不自觉地减少手机上网的时间。最后,用户在移动业务的操作中,由于受到移动终端屏幕界面和输入输出便捷性的限制,从而减少业务的应用。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免费消费习惯

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的终极目标是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获得价值链参与企业的价值。

得益于谷歌安卓平台的开放,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地生长,催生了高达4亿的手机网民、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和APP应用。然而,国内网民“免费下载”的理念根深蒂固,习惯于获得免费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对手机浏览器、移动资讯、手机软件、移动IM的下载与应用,而对一些付费业务热度较低,造成庞大的开发人群和可怜的盈利收入形成鲜明的反差,正如苹果按每天从APP Store中可获得541万美元的收入,而安卓市场每天仅有67.9万美元的收入,而把这个收入平均到每个开发者更是微乎其微。这种现象给生态价值链中企业的盈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面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免费”的消费习惯,目前的手机浏览器、移动IM、软件下载多以免费为主。从苹果、腾讯、阿里巴巴、奇虎360、百度等几大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参与巨头的盈利模式来看,主要集中于交叉补贴、内容付费、广告收入、平台分成、前向收费、后向收费等几个方面。然而,这些盈利模式尚未成熟得到推广与普及。

在这些盈利方式中,交叉补贴集中于联通的苹果定制机,这一模式无法得到全面的普及;用户付费主要集中于一些手机游戏、移动电子商务及其他增值服务领域,其他方面涉及较少;而在移动广告方面,移动互联网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商家的广告投放习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曾经掀起一股热潮,但由于LBS难以给商家带来可观的实际收入,愿意投放LBS广告的也很少;另外,内容付费、平台分成在面对具有免费消费习惯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时也略显尴尬。可见,与传统的PC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生态价值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三、基于生态价值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对策分析

面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困境,在“用户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时刻以“用户”为核心,同时基于共同进化、合作竞争、共生共存、协同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应用体验来黏住用户,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实现盈利,具体从生态价值链的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系统层面的盈利策略分析

良好健全的生态价值链系统具有持续创新的将新技术转换成具有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实现用户的价值和价值链企业自身的价值。

1 基于价值创造的盈利策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终极目标。面对国内用户具有免费获取信息与服务的偏好,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企业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一方面尽可能通过免费或低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诸如娱乐、新闻、游戏、通信、定位等优质内容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体验,从而快速吸引用户,提高用户规模、用户的忠诚度、用户黏性,最终提高用户的接入流量、点击量、浏览量等。而流量是拉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参与主体盈利的前提与基础,因而在国内市场,通过免费或低价方式吸引尽可能多的移动用户,在此基础上才能采取差异化策略拓展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中参与企业的盈利渠道。

只有满足了移动用户的需求,获得移动用户的价值认同,才能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系统内部实现健康互动、良性循环,从而使得生态价值链中的用户与内容生产商、内容聚合商、内容发送商、接收商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丰富。

2 基于协同合作的盈利策略选择

在生态价值链系统中每一个参与者之间表现为共生共存的关系,每一参与者在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参与者协调一致,而其他参与者也在改进自我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真正体现了在合作中竞争,同时也在竞争中合作的理念。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是一个整体,通过系统内部众多参与者的协同合作来共同对抗外部的激烈竞争。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各参与者间建立的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体的协同。正如,通过应用软件与内容服务来增强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黏性,采用“操作系统+终端”的运作模式,以操作系统为平台打造生态系统,如APPStore、诺基亚的Ovi商店、Google的Android交易平台等,通过这种简单、低成本的在线应用下载平台能够打通用户与开发者的通道,营造相对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展示、推广产品,提高了平台运营者原有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由于实现移动互联开放平台与开发者的利益分成,调动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软件和服务开发商的积极性,通过利益分成达到生态价值链参与者的共赢。通过完善的平台分成体系,吸引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不断丰富商店的应用,提高用户的黏着度,从而使价值链参与者在竞争中合作,达到共赢共生的目的。

当然,协同合作的盈利策略不仅仅限于移动互联网核心价值链,也强调与其拓展价值链中的移动互联网互补关联企业的协同合作,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条件等生态价值链外环境的变化与影响。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所有参与者的协同、合作,才能提高整个生态链的战斗力,对抗外部的激烈竞争。

3 基于缝隙市场的盈利策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参与者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外部的竞争。而作为生态价值链的参与者要想在系统中生存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准确地寻找到各自的生态位,即缝隙市场,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从内容的生产、聚合、发送到接收等方面都存有许多商机,关键是各参与者如何在某一方面发挥独有的创意,将移动性和创造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潜在的巨大机会,成为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移动生态价值链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它将原本不同领域的不同企业集合了起来,并在系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目前,有些企业只参与了生态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而有些企业则是参与了价值链的多个环节,比如:索尼、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参与了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多个环节。生态价值链中的企业只有准确地寻找各自的生态位,提升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我的专业化,并在缝隙市场中赢得权威,与生态链中的其他企业形成协同合作,也使自我在企业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

(二)个体层面的盈利策略分析

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个体参与企业,要想在价值链系统中得以生存并得到更多的收益,就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精准化、创新化水平,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促进整个生态价值链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1 基于专业化的盈利策略选择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各环节的分工将会越来越细,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则会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在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的基础上获得价值链中参与者个体的盈利。

在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即是指在内容生产、内容聚合、内容发送、内容接受等环节中的专业性。在内容生产方面,要求电视节目、电影、视频、音乐等制作方、发行方制作出专业的,适合移动终端播放、传递的电视、电影、音乐内容,而内容聚合中,则是将相关内容进行专业的编排、转码、管理,最后呈现于移动终端;而内容发送则是将聚合后的内容分发到移动终端的网络,如3G、4G、LTE无线网络,卫星、IPTV等,这就更加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专业化提高移动用户的上网速度,提高网络负荷水平,黏住移动用户;而在内容接收环节,则是涉及各种类型的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终端制造商须在精确了解用户对终端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生产,比如:对终端屏幕尺寸、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见,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必须仅仅围绕“专业化”,而个体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专门能力,才能将自己与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区分开来,使自己成为价值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获得持续盈利。

2 基于创新化的盈利策略选择

针对国内用户不喜欢付费,尤其是不愿为内容付费的难题,生态价值链中的参与个体只有通过创新的内容服务,打破传统模式和聚合平台模式下的单向结构,让移动用户有选择地获取信息,以此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并能提高用户的粘性。

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征,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可以通过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内容的专业性、多样性等方式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正是创新的内容所具有的稀缺性,移动用户则愿意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所需内容,比如内容服务商对诸如娱乐、软件、信息、图书、音乐、视频、电影、电视节目、应用等内容在进行适当创新的基础上向消费者提供,或者接受消费者的RSS收费订阅。

另一方面,中国的网民虽然不愿意为内容付费,但是愿意为服务付费。通过内容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合作,运用移动技术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音乐、电子书等在桌面互联网的传播中已成熟的内容服务转化成移互联终端能够兼容的内容服务,并有选择的实施内容付费。在具体的实施中,建议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采取免费终端+付费内容的模式,建立内容消费积分、套餐等服务、频道收费、点播收费等,尤其是已处于盈利状态的移动游戏行业,增强用户对内容平台的粘性,通过创新的内容服务,使得生态价值链中的个体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3 基于精准化的盈利策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中的个体企业想要获得持久的盈利,就必须精准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的产品与服务,而借助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将用户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消费态度、消费行为、消费轨迹、偏好等映射出来,使移动互联网与用户间达到零距离。据艾瑞网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网民80%的上网时间消磨在专业论坛、博客、微博、商圈等基于Web2.0的网络社区和社交网站中表达自我的个性化思想,基于云计算的跨域、跨平台、跨渠道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为移动用户提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的信任。因而,移动互联网企业在清晰了解移动用户兴趣图谱的基础上,实现精准营销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