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伤; 紧急救治;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74-01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也可能危及生命或合并休克[1]。我院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在多发性创伤早期紧急救治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多发性创伤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35.5岁;车祸致伤30例,坠落伤8例,刀砍伤12例;从受伤到就诊平均28 min;受伤部位以肝脾破裂、肺破裂、颅脑损伤、四肢骨折、肠破裂、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泌尿系统损伤为主,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6例,处于昏迷状态中15例,其余均处于休克状态,需立即住院或手术治疗。

2 急救与护理方法

2.1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救护首先注意危及生命的呼吸问题,及时给予氧气吸入,迅速解除呼吸道阻塞,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评估与中枢损伤是否有关系,及时予以吸痰、气管插管、胸腔减压、胸壁固定等治疗;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不能维持生命者,应采取气管切开,辅以人工呼吸机等急救措施。

2.2建立静脉通道:根据休克的程度建立2~3条静脉通路以补充血容量,并做好输血准备。对内脏实质性器官破裂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不要等血压正常后再行手术,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2.3控制出血: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可因大量失血导致病人短时间内休克或者死亡。创伤表面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用夹板固定,如果经大量补充血容量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应考虑紧急手术止血。

2.4密切监视生命体征:用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留置导尿管,记24小时尿量,根据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5随时做好手术准备:对有手术指征的人,及时采血、配血、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与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护送病人入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3 结果

通过急诊抢救与悉心护理,本组50例患者,治愈35例,治愈率为70%;好转12例,好转率为24%;死亡3例,死亡率为6%;抢救成功率为94%。综上所述,严重多发创伤早期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4 护理措施

4.1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我科针对严重而复杂的多发创伤特点,制订了规范化的预检、抢救程序,接诊护士按照ABCD程序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即:①呼吸道是否畅通,呼吸节律、频率有无异常;②循环状况、血压脉搏有无异常;③意识瞳孔有无异常;④四肢活动情况。及早发现伤情重点,采取紧急措施抢救生命,对伤情严重者按3人小组抢救。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护士易于掌握,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

4.2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快速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2],急救工作者平时要加强训练,熟练掌握急救原则,提高抢救意识,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牢记抢救药物的常用剂量、药理作用和副作用,急诊抢救物品做到四定,急救柜内抢救物品完好率100%,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抢救时临危不乱,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

4.3提高早期诊断能力:多发创伤由于受伤部位多、伤情复杂,容易漏诊,抢救时必须抓住严重威胁生命的主要创伤,不要被局部的创伤所迷惑,要及时将病人的生命体征与全身状况结合起来进行评估与分析,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4.4心理支持:救治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3],不但重视病情治疗与抢救,而且还要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护理技术给病人信任与安全,还应同情、关心病人家属并与其沟通,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取得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燕峰,王坚,郑宝钟.骨折合并多发伤的诊治体会.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532-2533.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灾难医学;急救;组织的方法;实施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58-01

医学的内容学习起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科学技术,同时医学的分支也非常多,包括急诊,门诊,还有各个不同的科室,不能说哪一个最重要,也不能说哪一个最有用,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急救肯定是所有治疗中最紧急和最有效的一门医学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急救中的灾难医学的内容,当发生灾难和突发事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拨打120,但是医院究竟是怎么样处理急救这门技术的呢?在病人没有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医生和医院又该对病人做出怎样的准备呢?这就涉及到本文所介绍的内容,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和实施了,组织和实施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准备工作,也是对病人和医院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1 灾难事件医疗救治的组织准备

灾难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准备、组织、实施、和一些具体技术细节。这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共同努力。其准备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组织计划的准备、物资的准备、技术力量的准备等。

1.1 思想认识上的准备

作为担负急诊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应该树立永远都是战备值班分队的思想,随时都要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至少做两件事:第一,尽快将事件简明扼要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第二,在尚未得到上级指示和答复之前在其职权范围内迅速组织急救力量。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平时不断强化和训练加以养成。

1.2 组织计划的准备

组织好和计划好一个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灾难急救前的准备工作,为后面的处理灾难做好一个开头。

1.3 物资的准备

俗话说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医学技术都离不开设施设备齐全和物资的充裕,我们的治疗离不开医学物资的补充,我们需要对手术和治疗及时的延续病人的生命,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我们应该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是一个手术的必备弹药,是必不可少的。

1.4 技术力量的准备

灾难事件发生后,各级各类人员和各单位之间组织协调非常重要。灾难发生后一般是由政府临时组成一个抢救领导小组负责抢救的组织领导工作。该领导小组的工作为宏观指挥、原则指导。

2 灾难事件现场医疗救护的组织

首先,灾难伤害的院前救治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之一。灾难事件发生后事件现场的混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单就医疗救护而言,往往是接到通知和得到消息的多个医疗单位和院前急救组织的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纷纷把伤病员运往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多是起转运伤员的作用,没有单位在现场开辟抢救场所,没有人对伤员进行统一现场分检和采取紧急救命措施,很少有人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

其次,灾难事件医疗救护的现场组织应该根据预案进行。预案包括指定灾难发生时哪些医院接收重伤员,哪些医院负责轻伤员的处理。一旦灾难发生,在政府的抢救领导小组尚未组成之前,负责对灾难救治进行组织协调的医疗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内介入抢救的组织协调,而各医疗单位按照预案自觉进入抢救工作。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交通问题在现代医疗创新的路上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难题,现在大部分的城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通问题,这是我们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当救护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如果遇上了交通堵塞,那么就很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治疗和病情的控制,因此,我们在路上应该尽可能的让救护人员优先,生命最可贵。

3 灾难事件的医院急救的具体实施

灾难事件的类型包括恐怖活动(投毒、纵火、爆炸)、生产生活中的意外(爆炸、火灾、楼房垮塌、误食毒物等)、交通事故(坠机、火车出轨、轮船沉没、道路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山体滑坡、龙卷风等)、战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大批人员伤亡。对任何一个医疗单位来说,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批量的同一类病人,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医疗力量不能够照顾到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自救,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医院的急救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尽可能的挽救我们的生命,这也是灾难医学急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组织计划,我们要号召民众都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不能光等着医生的急救,我们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己救自己。

4灾难事件的创伤救治的组织和实施

培养创伤救治的专门人才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关键。灾难事件导致的创伤类型包括:挤压伤、坠落伤、火器伤、爆震伤、烧伤等,而且常为多发伤或复合伤。这些都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创伤类型。医院在这类灾难事件发生的时候,应该准备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包扎处理,这类创伤往往有着很严重的外伤,因此,药物的充足保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培养创伤救治的专门人才和队伍是灾难医疗救护的基本要求。应选定以创伤救治形成规模、又有教学经验的医院或急救中心作为创伤救治培训基地,各单位选派有外科手术基础的骨干进修、学习,参与创伤的救治。当然,在平时的宣传治疗活动中,我们应该宣扬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并且教会人们一些最基础的急救措施,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万一做准备。

5 结论

国内灾难事件发生后,参与抢救的医疗单位由子经历过事件,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们往往是报喜不报忧,抢救过程有没有不足很少有人去总结。事件结束后各单位都会有一个表彰总结大会,对事件中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对灾难医学严加组织和实施所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每一个接受治疗的人都能够平安康复,我们希望将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做到最好,因为,这对医生的急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急诊手术; 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13-01

急诊手术室是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般的创伤性病人,急诊手术是治疗创伤的重要手段。对于严重的创伤病人,急诊手术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社会上突发车祸及工伤事故等造成的创伤日渐增多,有些甚至危及生命,使急诊手术室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开放绿色通道,是所有的重危病人进手术室后及时得到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对有大出血,通道障碍等致命性损伤的病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手术室开放绿色急诊手术通道,并采取24h专人负责值班制。安排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和护师值班,所有的手术用品及抢救器材,都有专人保管检查,随时都能投入抢救使用中。这对急诊手术的技术操作和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就急诊手术护理工作小结如下。

1 伤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急诊送来的病人多见于脑外伤,肝、脾破裂,股盆骨折,四肢骨折等。病人因创伤大,出血多,病情凶猛,血压不稳进院。入院后常需抗休克治疗,并采取紧急手术挽救生命。由于伤者突然发生意外而受伤,由正常人变为病人,再加上手术本身对伤者来说是一种刺激,所以伤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伤者的异常心理反应,并及时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伤者能够顺利完成手术过程。

1.1 术前心理反应及护理:当伤者就诊后得知需进行手术治疗时,由于受伤的惊恐及对伤势的担心,就会产生焦虑、紧张、犹豫不决的心理,有些是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接受手术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做好伤者的术前心理护理;首先要关心体贴伤者,积极了解受伤原因,亲切地与伤者交谈,以解除伤者的紧张心理;其次是向伤者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中会遇到的情况如疼痛、出血等,并告诉伤者一些手术过程的措施,使伤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手术,给伤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便于手术中配合工作。

1.2 术中心理反应及护理:当伤者进人手术室时,由于手术室的特有环境及气味、伤口的疼痛刺激,伤者仍有不同程序的紧张,如怕凉、手脚冰冷、出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甚至不肯配合手术,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护理人员不能强迫伤者接受手术,而应耐心向伤者解释,使伤者了解到手术是修复损伤、恢复机体功能的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让伤者家属协助工作,给予伤者鼓励及安慰,及时尽快加紧时间完成手术。

1.3 术后心理护理:伤者术后常担心伤口愈合情况,如会不会留瘢痕,特别是面部手术的伤者,担心以后留疤痕会影响美容,会不会影响今后工作和生活,伤口会不会发炎、爆裂等,针对伤者这些忧虑,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向伤者说明预防措施,如每天换药一次,保持伤口敷料干洁,避免碰撞、感染等。应加强营养饮食,忌食辛辣等刺激之品。

2 手术处理及护理

2.1 手术技术要求:①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②要熟悉人体解剖知识和手术步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制度;③了解伤者伤口情况,做好初步处理及必要检查;④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备皮、消毒、局部麻醉及开消毒包、备药物、设备等,积极配合麻醉医师的麻醉工作;⑤要有较强的观察判断能力,根据伤口的情况、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型、线号,如发现伤者肌腱断裂、创伤面积较大影响功能、动脉出血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作好术前准备,尽快转人手术室进行手术;⑥严谨的手术操作,手术过程应细致,如术中发现病情改变或加重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⑦做好术后处理,如伤口周围血迹的清洁,合理包扎及伤者安置,物品清洗消毒等。

2.2 急救技术要求:由于伤者在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休克、呼吸困难、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因此,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常规护理技术步骤的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急救器械设备的使用,如多功能呼吸机、气压止血带、多功能参数监护仪、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掌握气管插管术、静脉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及各种导管的使用,并掌握各种急救措施,使伤者尽快脱离危险。

3 实行弹性护理工作制

保证急诊手术随到随做;在手术室设备和人员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弹性护理工作制。由于急诊手术有数量和时间上很难正确估计的特点,所以护士长可随时根据急诊手术量安排护理班的时间。除安排正常班的人员外,每天再安排弹性班。分为日班、值班和急诊班。手术室留有全体护士家庭电话和手机,根据手术室工作的需要,备班的护士必须随叫随到。并要求在接到通知后,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手术室,参加抢救。

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防范护理纠纷随着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引起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因此,我们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同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一切医疗活动和行为均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标准,按要求进行,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5 急诊手术室的日常护理工作要求

应定期检查及保养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和各种急救药品及物品,发现损坏或过期应及时处理并更换。保持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每日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必要时重复消毒。各种急救物品、仪器应固定位置放置,以便在急救时节省时间。

参考文献

[1] 韩忠福,牛小林,张黎明.新形势下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实效性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9

[2] 卢金莲.急诊手术技术规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2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车祸伤; 院前急救; 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大量涌现,交通事故愈加频繁,带来的后果是愈演愈烈,常常是非死即伤,还有沉重的经济负担。车祸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之一,不仅给本人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负担,甚至负面影响。但是当前社会车祸又无法避免,而且车祸的致伤致死原因很多,比较复杂,导致的创伤也比较严重,许多伤员存在多发性创伤、复合伤等,这无疑给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对当前车祸伤院前急救研究很有必要。

据统计,在中国车祸所致的重伤患者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30min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现场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生存及康复后的生活质量。研究交通事故后对创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对于抢救伤者生命、提高伤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伤者的致残率、减轻伤者的家庭负担及社会负担、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院前急救是指通讯、运输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未到达医院之前所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医疗发达水平的程度。

因此,研究对车祸伤现场的有效抢救、安全转运等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制658例车祸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423例,女325例,年龄15~72岁。其中颅脑损伤143例,胸部损伤95例,腹部损伤82例,脊柱损伤64例,骨盆损伤25例,四只损伤224例,泌尿系损伤6例,其他19例。其中伤情过重,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6例,院后于急诊手术中死亡4例,抢救成功638例,成功率达97%。

临床资料显示,3%的车祸伤员因得不到有效的或者及时的抢救而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场抢救伤员的重要性。

2 院前急救

那么,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抢救车祸伤亡者,如何提高伤亡者抢救成功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快速反应 在院前急救中应提高急救反应时间,即接到呼救电话至救护现场所需时间。调度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问清楚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伤员人数、受伤情况及联系电话,立即通知一线医务人员出诊。一线医务人员及司机必须24h保持通信畅通,并且检查好相应车辆、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随时待命,接到急救指令后以最快的速度带上相应的设备上车直赴现场,保证出诊工作及时到位,提高抢救成功率。若遇重大交通事故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案,保障抢救伤员运行机制良好运行,最大限度地做到"救死扶伤"。 在现场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必要时请求相关部门支援,如遇到道路堵塞请求交警支援,优先放行。

2.2伤情评估 急救人员接到急救指令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到达车祸现场。立即运用“一听二看三模四问五测”的检诊程序,检查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瞳孔及伤口等基本情况,查看颅脑、胸、腹部、脏器官等重要器官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检查有无骨折、大血管或神经损伤和休克等严重症状,方可“对症下药”,尽可能细致而全面地对伤情进行评估,为后期即院后抢救做好铺垫。

2.3急救处理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现场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现场处理。判断伤情后及时施行现场抢救和护理,包括摆放合适的、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气管插管术、建立静脉通道、止血、抗休息及心电监护。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因此控制出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止血带可使肢体远端血运完全断绝,因此必须记录使用时间,每隔30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h。保持昏迷伤员呼吸道的通畅:解开领口,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周及口腔异物,舌后坠这应用同期导管插入咽腔和用钳将舌牵出固定于口外,必要时行环甲膜切开术。对休克患者应去枕平卧或双腿下肢抬高15°,头偏向一侧,切忌头低脚高位,原因是头部放低后妨碍颅内静脉回流到右心,且使颅内压升高,从而降低脑组织灌注压,对脑供血不利。车祸伤多为复合型伤,常累及多个器官,伤情复杂,休克发生率高,需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选择粗、直、避开关节部位的血管,以便快速、大量补液。补液原则:先晶体后胶体,晶体、胶体比例为2:1。

2.4搬运护理 严重车祸伤时为预防脊柱损伤,全部给予颈托固定后,3~4个人同时用力搬运,保持头、颈、驱赶成直线位置,预防继发脊髓损伤。对有骨折伤员进行固定后再搬运,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新的损伤。脊柱损伤的伤员要用铲式担架搬运,胫腓骨骨折应用夹板固定时,将伤者骨折小腿轻轻拉直,尽量减轻其疼痛。在骨隆突部位和空隙处要加软垫,以免皮肤被夹板磨伤。用绷带捆绑夹板时要注意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cm为宜。包扎完备后要检查伤肢末端的血液循环,询问是否疼痛,严防伤肢远端发生缺血性坏死。

2.5安全护送 按先重后轻的顺序,快速、安全的运送患者,既有利于现场环境的疏散,也有利于轻、中重度和重度患者的进一步救治。重度患者用复苏型救护车,轻、中重度患者用普通救护车运送。充分利用车上设施,对重度患者实施急救,同时通过通讯设施联系急诊抢救室、放射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报告患者数、伤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作好各种记录,为院内急救提供可靠信息。同时,建立绿色急救通道,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CT、X线摄片检查和输血、手术等紧急治疗。

3 后期观察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特护记录单。①根据病情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并记录在特护单上,各种抢救措施也详细记录。②观察意识情况,休克早期脑循环缺氧不明显,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休克中、晚期,因脑组织缺氧,脑细胞由兴奋转入抑制。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昏迷,应设专人护理,必要时加床栏。③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说明休克加重,患者皮肤粘膜疲点、出血斑或开放性骨折部位渗血不止应考虑DIC的可能,同时准备好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醉等抢救药,并报告医生。

3.2心理护理。车祸患者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不良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出现加重,呼吸、心率增快,机体免疫力和适应力降低。急救者应沉着冷静,以熟练的技术和温和、亲切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3其他护理。应给患者保暖,预防感冒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3.4术前准备。这类患者大部分需要手术才能解除病因,因此在积极补液抗休克的同时还应迅速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如备血、备皮、更衣、皮试、包扎固定及各种导管的插试,这些工作要注意在抢救措施执行后方才执行。

4 体会

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患者的生死。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和能力。

4.1出诊护士应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护士平时出发抢救前要准备好相应的护士设备,决不能马虎大意。在出诊的路上,要想着具体现场不同伤者的临时抢救方法和护理方法,方可临危不乱,做到有备无患。在现场抢救时一方面要学会安抚患者情绪,争取他们配合抢救,协助医生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观察患者伤情变化情况,及时向医生回报相关异常情况。

4.2出诊护士应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从事院前急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发生车祸,发生什么样的车祸。白天黑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作为护士人员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自己不能先于患者倒下,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很重要了,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能克服任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再者,车祸伤现场惨烈,甚至惨不忍睹,伤员病情复杂,变化快,在抢救中要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如稍有延误和疏忽就可能危及伤员的生命。因此,抢救伤员时应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实施各项技术操作,实施各种抢救措施要恰当、有效。

4.3必须具备明锐的观察能力。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各专业都取得长足进步。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应用,加速了技术专业化和人才专业化。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它的临床活动可以概括为4句话和16个字: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平安转运。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

4.4熟练掌握急诊护理技术。作为急诊的专业护理专业,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包括急救CAB(C即胸外心脏按压,A即气道管理,人工气道的建立,B即人工或机械的呼吸支持)。血管通道的建立包括从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术护理到维持通畅和安全使用;从气管切开护理、插管护理到呼吸机的使用;从紧急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到急诊介入治疗护理;从一般现场的止血、包扎和固定到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的护理。总之,凡屡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和安全转出所需要的一切急诊检查和救治技术都应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院前急救护士要具有风险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在抢救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果患者清醒的要交代清楚伤情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并请患者积极配合;客观、真实、及时、完整、规范的书写护理文件,防范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4.5加强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交通伤害、自然灾害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增多,急诊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其中,只有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和协调能力,才有可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参与现场抢救,同时能组织、指挥和协调现场的整体抢救工作,使现场抢救、分诊和运转能科学合理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4.6化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由于各种突发车祸现场和紧急状况下,气氛紧张、人多、环境混乱,有人把院前急救工作现场比喻为火山地带,急诊护理人员就是火山口工作的人。车祸常常见到复杂的车祸伤情导致患者及家属心情不佳,此时就需要与急诊护理人员及家属加强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最佳救治护理方案,及时化解矛盾,调节冲突,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因此,具备专业的协调和沟通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7重视心理护理。车祸伤员由于损伤意外突然发生,缺乏思想准备,同时面临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问题,因此常表现惊慌失措、恐惧万分或暴躁。车祸伤员中青年男性居多,大多处于事业和家庭的重负时期,遇到突发车祸致伤后,在躯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严重的创伤。迫切要求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手段,以温暖的语言,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整洁的仪表给伤员以信任与安全感,主动与其沟通;同情关心安慰伤员及家属,使伤员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总之,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医务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迅速果断,群体协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使严重车祸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减少死亡、伤残和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佩燕.培养急诊医学专业医师促进急诊医学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3(3):173.

[2]陈仕英.车祸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 (16).

[3]黄静明.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43-1244

[4]朱维莲.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07, (17).

[5]宋观志,赵晓琴,刘唐威.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6]肖立辉.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抢救成功率[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S1.

[7]王力,刘思文,张庆辉,等.急诊病人救护流程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4,03.

[8]张宝珍.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08.

[9]张劲松,吴昊,张芹,等.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0]韩继媛,孙鹏,唐泽海,等.急诊医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06.

创伤常用的急救技术范文第5篇

创伤是指机械性损伤,是由多种致伤因子造成人体结构连续性损害。常见的创伤包括:交通意外,高空坠下,枪伤,刺伤,爆炸伤及烧伤等。由于严重创伤患者病情重,伤情复杂,常伴有休克、感染、严重低氧血症,极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实施紧急有效的院前救护,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危险因素、挽救生命、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现将急性严重创伤的救护进展综述如下。

1 严重创伤院前急救模式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多由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员承担。而我国则仍由医护人员承担。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1)指挥中心型: 只调度,不出诊(如广州);(2)分散型: 多个急救站,设在各医院附近,本身不收治伤员(如上海);(3)独立型:急救、急诊科、ICU和部分专科,或加上培训中心和科技开发公司等(如北京);(4)依托型: 隶属于某个大型综合医院,既可依靠全院医疗技术力量和设备完成院前急救全过程,又可调度全市急救网络协同执行院前急救任务(如重庆)[3]。近年来,有些地区或个人以这些模式为基础,做了更新和改进。陈德昌提出效仿美国高效的创伤救治模式,将我国目前综合性医院依托型急诊创伤绿色通道二维模式向“院前创伤急救——急诊绿色通道——ICU——康复病房”四维模式转变,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整体救治成功率。

2 急救时间

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降低创伤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有人对美国一人口620000人的城市医疗急救系统的反应时间,即接到呼救电话到抵达现场的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处理,发现若急救反应时间少于5min,则急救成功率远高于超过5min者,故伤后10min又被称为“白金10min”,此期间若伤员出血被控制,窒息被有效预防,即可避免患者死亡。

3 院前急救与护理

3.1现场处置 创伤院前急救领域存在“迅速转运”和“稳定后转运”的分歧。但许多研究支持迅速转运,降低院前死亡率。我国有学者[1]提出在现场作简单的处理,确保呼吸道通畅,控制进行性大出血,然后再转运,有条件时边转运边治疗。对群体伤现场急救提倡“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2]。

3.2建立静脉通道,早期补液 对严重创伤伤员,应争分夺秒,建立2~3条有效静脉通道。静脉通道应选择上肢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较大的静脉[3]。

目前,临床多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单,穿刺速度快,容易固定,管径粗,能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对穿刺困难者,即行静脉切开置管输液。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补液是否有益目前尚有争议。

3.3转运途中监护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近年普及应用重症监护技术,救护车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维持气道通畅和足够的氧合功能是创伤救治中最优先的内容[4]。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吸氧,以及时改善患者低氧状态。血压变化是诊断和治疗休克的重要指标[2]。尤其应注意脉压变化,脉压差小,说明血管痉挛程度严重,脉压差越大,则说明血管痉挛开始解除。用止血带止血的患者,要做明显标记,写明上止血带时间,每30-50分钟放松一次。合并颅脑损伤时,伤员意识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沉睡,结合瞳孔变化,多考虑有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可能。有研究发现,有严重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与低血压的关系比格拉斯哥评分的关系更具相关性,低血压持续时间长可致预后不良。怀疑有颈椎损伤的必须使用颈椎固定托,四肢骨折者给予夹板固定。护士应严密监护,做到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4 心理支持

大多数患者在没有思想准备情况下发生严重创伤,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5]。在抢救过程中,积极、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会明显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阈。适当地给予语言安慰和非语言交流,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抚摸和握手,传递给患者的是信心和力量。

5 结语

总之,急性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前救护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伤员在受伤后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恰当的救治,保持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正确搬运,及时手术,能非常有效地提高严重创伤急救成功率和减少后期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2]王西莲,李芳.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2(6),133-134.

[3]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