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在物流的现状

现在物流的现状

现在物流的现状

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第1篇

第三方物流是21世纪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动向,对于推进我国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方物流源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idisanfang1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二、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情况

要分析第三方物流首先当然要分析我国现在的物流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发掘出第三方物流这个物流行业中的特殊一角的现在和将来的生存之道。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物流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重化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为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推动连锁配送的蓬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纵深化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体会逐渐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科学观念。(2)产业政策导向有所调整,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 调整国土资源利用与开发政策,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4)能源开发利用政策更加紧缩,促进物流专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5)履行入世承诺,物流市场合作竞争态势加强。

首先表现在物流需求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我国货物周转量增长速度大于货运量增长速度。货物流动总量增长迅猛,而且货物运输的平均距离也在不断增加,物流辐射范围不断蔓延。其次、国际物流需求规模增长迅猛现在通过宏观物流来观察微观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其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较快,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组织规模较小。Mercer公司和中国仓储协会2002年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条查结果显示,我国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基本上都属于小型企业(按我国现行标准,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没有一家被调查的物流服务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客户数也平均少于10个。

总体而言,我国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得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这些都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权,未能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国目前虽有少数物流企业已经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新物流科技,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由于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不少企业由于技术难度和投资较大而固守以往的运作模式。这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新型物流企业的培育,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3、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普遍存在运作成本高,信息不准确和不及时、作业速度慢、服务内容残缺、货损率高、作业差错率高、服务态度差、没有网络服务、不能满足需求波动缺乏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未能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等问题,这些成为客户意见较大的主要因素。

四、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发展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划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2、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建立物流资源数据库,制定第三方物流开发流程,掌握服务方案的制定远侧和技巧。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昂罗,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才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3、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的国家的差据,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据,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据。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的同时,还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孩子呢个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兴建,黄纯辉.基于核心竞争力基础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价值链联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9)

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第2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水果蔬菜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由于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果蔬的品质还得不到可靠的保障,对人们的饮食安全构成重要威胁。本文首先从冷链物流入手,再到果蔬冷链物流,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果蔬冷链物流发展道路,使其推动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果蔬冷链物流;制约因素;信息化管理

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食品等的保鲜保质和储存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果蔬冷链物流产业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如何在果蔬冷链物流领域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如何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重点在于果蔬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认真研究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把握果蔬冷链行业发展的关键,正确制定行业发展对策就成为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特点

1.1 果蔬冷链物流投资大,运营成本高

由于果蔬的易腐性和实效性,果蔬冷链物流从果蔬的采摘到消费者的手里整个过程都需要严密的温度控制来保障果蔬的品质。这一过程中,冷链运输设备,冷链储藏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的费用是一般仓库和普通车辆的3-5倍,这就意味着果蔬冷链物流的投资要比常温物流大的多。

1.2 果蔬冷链物流需要全程温度控制

基于水果蔬菜独特的化学性质,如何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程度,减少浪费,这就需要依靠低温温度控制,从而达到延长果蔬保存周期,降低损失的目的。因此,果蔬冷链物流最大的特点是需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以保证水果蔬菜的品质以及降低物流过程中的损失。

1.3 果蔬冷链物流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

一般来说水果蔬菜的冷藏率在0℃左右,但由于果蔬的种类、品种不同,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也不同,如果贮藏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将会缩短贮藏期;如果贮藏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将会导致冷害和冻害的发生。因此果蔬冷链物流对冷藏温度及湿度控制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监控困难。

2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2.1 冷藏设施有限,冷藏运输率低

近几年,我国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冷藏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冷运船、铁路冷藏车,截止2011年我国冷库的容量为1000万立方米,冷藏车4万辆,铁路冷藏车7492辆,冷运船200艘,这一数据较之前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需求。我国果蔬冷藏运输率仅为15%,除少数出口果蔬外,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

2.2 信息系统有所发展

目前我国约61%的物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78.2%的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80%的企业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展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

3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

201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1.8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设,截止至2010年3月份,全国已建42万家农家店和1467个配送中心,覆盖6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虽然国家开始重视我国农产品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距甚远,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流通和配送中心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充分满足农产品销售需求。

3.2 交通运输设施缺乏,存储设备不足

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果蔬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2010年我国公路交通总里程400.8万公里,铁路交通总里程9.1万公里,但是,我国运输网络密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铁路网密度仅为美国的38%、日本的8%、德国的17%;公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网密度分别只有美国的58%和72%、日本的13%和40%、德国的22%和21%,交通基础设施缺乏,影响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1000多万立方米,大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而且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存,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库容总量的20%。

3.3 相关冷链技术发展滞后,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由于现阶段缺乏高素质的冷链低温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各个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冷藏专业技术的缺乏,致使制冷效果能耗高,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果蔬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产品流通的盲目性。

4 改善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现状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扶持果蔬物流产业发展。拓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融资渠道。出台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社会多元化投资加大专项引资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4.2 加强硬软件建设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道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便利化,缩小城乡之间交通往来的障碍,为农村果蔬产品的运输提供便利。提高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装备。引进先进果蔬物流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果蔬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计算机化,例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GIS 与GPS)和电子交换系统(EDI),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冷链运输动态和库存产品的保质期与库龄,确保果蔬冷链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4.3 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管理

果蔬的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果蔬运输车辆的停时、中时的考核力度,严格果蔬冷藏运输车辆在途时间的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整合冷链物流流通环节,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果蔬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果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年鉴》〔2011〕

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第3篇

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江苏、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行动迅速,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政府纷纷对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作出规划,进行规范,制定政策,扶持重点项目,抓紧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已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

1.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扩张迅速

以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线路的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交通建设中铁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铁路网。公路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公路年增里程、总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都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数个港口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许多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各个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1.2货物运输总量增加快速

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货物运输总量大幅度增长,各类运费方式的吞吐量都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1.3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逐年增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有关方面的市场调查分析:更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物流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4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2.我国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3)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3.1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明显

在市场激烈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3.2物流企业呈个性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3.3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明显

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的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面临国际化竞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随着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

4.现代物流业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1)现代物流是一个大跨度系统,具有大跨度性,主要表现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系统管理难度大,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高。

(2)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或用户,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

(3)现代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范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第4篇

一、关于物流专业

物流专业涉及面非常广泛,牵扯到众多领域,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提供了较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推动了行业的极速发展。物流专业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学习专业。

物流行业对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理论实践。因行业涉及众多领域,内容十分繁琐,工作强度相比其他行业来说更为大一些。学习物流专业,要做好思想准备。

二、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由学生和教师通力合作完成。将专业课程按类别分块区分,形成若干个教学项目。针对具体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教师做出项目分析,设定实施策略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刻领悟专业的知识内涵,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并将其转化为扎实的技能,应用到自身日常工作当中去,创造更多价值,实现自我,增加自己就业、择业上的资本和优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为自己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

项目教学法具备多重特性,在实际中专学校物流教学的实践中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举措,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应当贯彻落实好该教学方式在校园中的推广、实践工作,共同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中专学校项目教学现状

(一)项目教学配套教材短缺,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的大部分教材不管是内容还是案例陈述上,带给中专项目教学的参考价值太少,脱离正常中专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范围。有些参考教材内容质量水准不高,东拼西凑,严重影响实际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掌握,产生厌学情绪;教材案例大多针对国外企业的运行方式、管理理念进行叙述,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即便有些国内的,也主要展示大型企业,忽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物流发展的中坚力量),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背离了对中职阶段学生教学目标的培养方向,不利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

物流行业对知识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要求较高,非常看中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在实际的中专学校教育中,却偏偏混淆视听,颠倒主次,重理论而轻实践,让学生都成为思想上的伟人,行动上的矮人,教育出一大批如同复制粘贴式的机械人才。

(二)整体教学资源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承担着育人责任,是校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要承担的责任。现阶段,在中专学校教学中普遍出现师资教学水平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教育者在教学能力、方式和教学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教学方式落后单一,教学观念陈旧。有些教师仍喜欢沿用多年前的物流理念对学生进行强迫式灌输,导致学生的认知与实际不符。学校对项目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欠缺重视,缺乏对高素质、高技能教学人才的引进,导致项目教学成效不佳,教学进度停滞不前;不注重联合外在资源为项目教学的落实提供实践机会,项目教学没有实践场地,最终沦为空谈。

(三)項目设计不合理,教学成果不明显

中专学生因自身水平的限制,没有较好的知识基础。教师在项目教学选择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学生本身,盲目进行教学实践。例如:项目选择难易不定,时而简单,时而复杂,让学生无法适应,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项目实施缺乏代表性,学生无法归纳总结,形成经验之谈,项目教学实践价值意义不高;单次项目选择过多,学生无从下手。

(四)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回避项目教学实践

中专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师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面对新型教学模式无法及时适应,产生逆反情绪,又因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对项目教学认识不足,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无从下手,导致自尊心受到挫败,失去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产生职业怀疑,认为学习物流太过困难,继而躲避专业上学习,敷衍应对教师教学管教。如此,产生恶性循环,形成散漫、懒惰的学习态度,荒废了学业。

四、项目教学在中专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在中专物流教学过程中落实项目教学工作对提升物流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专,物流教学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以学生为体,以兴趣为导向,树立适宜的教学项目

尊重学生实际情况,一切以满足学生自身需求为出发点,确定适宜的教学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和热情。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增强实践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掌握相关技能,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实践项目尽量选择贴进学生生活的,方便学生进行实践,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在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不过多干涉学生,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探索。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将学生引入正轨,避免学生走弯路。

鼓励学生间进行理论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习求知欲望,进而能自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探究,扩展学习思路,掌握更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特别是对学生制订的项目计划,要及时进行审批,反馈,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不足,积极改正,确保项目计划设计的合理性,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对于项目教学中出现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教学进度。做好项目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明确项目教学目标,规划好项目实施策略,必要时让学生分工实践,了解不同类型物流企业间的运营方式、组织结构等。时时关注项目工作进展,做好合作企业相关配合工作的沟通,为学生项目实践提供保障。企业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工作给予反馈。

教师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大学习力度,与时俱进。时时关注物流教学动态,及时更新、改进教学方式和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前沿的物流相关方面的教育內容和理念,让学生了解当下物流最新行态,积极做出应对,提升社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学校对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学校对在校项目教学工作的落实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协助,重视这行开展对学校带来的影响和效益。本着自身教育发展的促进目标去认识项目工作的开展。积极为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如硬件设施和外在氛围。利用一切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联系物流企业安排学生进行专项项目实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职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学校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师生不断创新,对课程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讲解职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五、项目教学在中专物流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现在物流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人才 培养 培训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根据我国的WTO承诺,物流市场从2006年底开始全面向国外资本市场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将加入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而竞争的焦点无疑将是对物流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中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样也体现在国外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青睐。

一、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现状

1.物流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物流人力资源现状并不使人乐观,物流业作为一种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各类从业人员多为过去相关行业转化而来,专业知识缺乏。因物流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工作多而散,异地使用和频繁调动情况经常发生,加之各种激励措施不到位,因此出现从业人员不多,甚至本专业人士外流的现象,使原本不足的人员供应变得更紧张。 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后,我国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要达到3万到4万人。

2.物流从业人员质量不高。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了解市场信息、熟悉物流方案、能捕捉业务信息、拓展业务渠道、设计最佳服务方案、提供优质服务并为企业带来客户和业务的开拓型物流人才相当缺乏。物流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物流中高级人才缺乏,如物流经理等更是奇缺。物流行业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数不足10%,远远低于其它行业。但据美国奥尔良大学对全美物流职业情况进行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物流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以上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特别是物流管理高级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物流业的主要“瓶颈”。

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再加上长期“重物质生产,轻物质流通”思想的影响,并未引起人们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视,使物流教育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

1.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其一表现在培训内容方面。现代物流是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体。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而各高校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某些高校只进行物流某一环节的讲授,或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受教育者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缺乏全面、系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二是培训方法和手段方面。各大高校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缺少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这些国外成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既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又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培训效果不好。其三表现在培养模式方面。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渠道主要有高等院校的专业培训和社会组织的认证,多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如物流师、物流经理等。我们必须认识到,物流行业因其的业务范围广,涵盖工作种类复杂,因此除了急需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外,也同样需要实际操作人员,因此不可忽略职业教育对物流人员的培训作用。

2.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一是为培训而培训,未形成以需求为目标的培训体系。我国物流教育正处在初级阶段,虽然不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院校所开的课程多不适应物流业的需求方向,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尤其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二是培训没有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培训缺乏系统性。多以操作型或技能型为主,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物流人才。社会上的不少物流培训项目由于受商业操作的影响,无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无规范化的教学和考核,无统一标准体系,物流培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

结合物流行业特点,针对我国物流人才供应现状,必须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人员培训,才能真正使我国物流业人才匮乏状况有所缓解。

1.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物流培训。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短缺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在全国高校建立物流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学习,实施本、专科教育;在有条件的高校逐步恢复或建立物流专业硕士和博士学历教育体系,实现物流人才的系统培养,为我国的物流业培养中、高层次的人才。同时我们还可以发挥国内大多技术学校的作用,进行有关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实现初级物流人才的有效供给。除了通过正规院校的培养外,我们还可借助社会培训机构实现人才的培养,以解决物流人才供应不足的现状。

2.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物流培训不应只培训物流行业知识和技术。物流培训从几方面进行,一是知识培训,可通过讲座、读书实现;二是技能方面的培训,所谓技能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事情出现或发生时的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工作中所需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包括问题解决所需的沟通和协同技能。组织竞争力的体现靠的是团队的合作,以合作求竞争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针对这一层次的培训需求,组织可开展相关的实践培训和情景模拟,提高员工的技能,这一技能一旦获得,员工通常不易忘记,对任务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个层次的培训主要指人员的素质而言,主要包括个体的价值观、忠诚度、进取心和责任感等内容,可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实现人员的培训,使个体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以文化凝聚人心。

3.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应摆脱传统的单一化的培训模式,实施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我国目前已存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大中专院校实现人才的培训与输送,社会培训机构为数不多且规范化程度低。而国外大企业一般都设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如培训中心、公司大学等,其人力、物力配备相当齐全;同时公司还会根据企业需要委托学校代培或联合培训,或者借助各种正规的培训机构实现人才培养。我国企业可借鉴相关经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当然,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培训市场,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企业必须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加大培训投资的力度。

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结构化培训,培训和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具备实战能力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物流人才匮乏的现状,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4,5:6-8.

[2]张晓牧.中国物流企业人才之痛[J].中国物流,2005,8:34-35.

[3]宫丽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J].经济师,2005,8:93-94.

the Discusion on Training Pattern of Logistics Talent

Shi Baoyu

(Qiqihar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