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在完成时课件

现在完成时课件

现在完成时课件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测试环境;测试方案;具体过程

一、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测试运行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和制作完成后,要进行测试运行。这是课件开发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少的阶段。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和制作完成后的课件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测试,可以确认这个课件系统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可以发现课件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障碍,设置的图片、动画或交互效果有没有实现,有没有漏掉一些教学内容等众多问题。通过发现问题,然后再进行修改,直到课件的制作效果令人满意为止。

归纳起来,测试有两个目的,一是确认此课件的质量,通过测试,确认该课件成品是符合你设计前期期望。二是确定此课件系统开发的过程是否有缺陷。如果一个课件开发完成之后,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这说明该课件的开发过程不稳定,需要修改。

因此,刚开发完成的课件不能直接使用,必修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针对测试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二、测试的环境和方案

(一)测试环境

对于不同软件开发出来的课件,其测试所需的具体软、硬件环境也不一样。以笔者最近开发出的多媒体课件《高中数学》为例,列出测试其所需的环境:

1、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 98/XP及以上。

应用软件:authorware 7.02及以上。

2、硬件环境

硬件配置:内存256M以上,CPU主频1G以上,硬盘20G以上。显示器分辨率832*624以上。有声卡。

多媒体硬件设置:配备音箱、麦克风、话筒等。

(二)测试方案

在具备以上列出的软、硬件环境上,对多媒体课件的测试方案如下:

1、独立单元模块的测试。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为了实现某一独立功能,我们习惯常用群组,在一个群组当中,需要运用到各类图标。当我们制作完一个群组后,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就要对它进行了必要的测试。因此,单元测试是将课件中的某一单独的类(或相对独立的群组)从内容中隔离出来进行测试。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保证构成课件的部分没有缺陷。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单元测试,由于错误发现的早,修复比较容易,成本也低。常常一个大型的课件,当开发完成后进行测试,会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对制作的每一个单元进行测试,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过多,无从下手修改的情况。

比如,笔者开发的多媒体课件《高中数学》由很多图标和二十多个群组构成,如果等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测试,估计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甚至很难发现错误出错的地方。因此,笔者在进行群组制作完成后,就对这些个小小的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测试,看是否存在运行障碍,插入的图片有没有显示,擦除的功能有无实现等众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组成它的众多图标中能很快发现时哪一个图标出现了问题。避免了在修改过程中不容易找到所需的图标。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修改,就为以后的总体测试节约时间,提高开发的效率。

2、综合测试。综合测试是把整个开发完成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个与它相似的运行环境环境中测试,确保它符合开发的初始目标。多媒体课件的综合测试过程重点检验整个课件的各个模块与该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以及验证操作流程的完整性、正确性;系统稳定性和易操作性。

三、测试的具体过程

笔者用authorware7.02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高中数学》。对于此课件,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

(一)界面测试

界面测试主要是测试界面内容的出现先后次序是否合理,各内容放置版面是否合适。

比如在多媒体课件《高中数学》中,“典型例题”显示界面上,如果后一题比前一题先出现,肯定设计是不合理的,需要修改。对于重要的教学内容需放置在界面的显眼处,如中间位置。如果放在旁边且字体显示小,显然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方便,得花上时间去寻找。还有,就是显示区域和样式是否一致;导航条放置的页面位置,是否合理、导航功能能否真正实现,导航布局是否简单明确;界面中出现的滚动条是否实现页面滚动,位置是否正确。

(二)操作测试

检查课件的各个按钮和热区是否实现有效链接,并且链接是否正确,超链接是否能够正确调用页面。比如“退出”按钮是否能实现转移到推出页面,“帮助”按钮是否能实现帮助功能,以及“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众多按钮功能是否真正实现。还有,滚动条能否进行拖动操作;返回提示是否符合设计。改变操作模块进入下一新模块是否有效擦除。点击热键响应的时间长短是否合适。

(三)结果测试

这个环节主要检查课件是否能够返回处理正确的提示;在进行测试题作业后,题目的结果是否能够正确显示;选择题,填空题的答案显示的位置是否准确,还有,课件给出的答案是否和预期的一致。

(四)异常测试

异常测试就是检查此多媒体课件是否有导致“产品程序异常退出,课件系统没有响应和系统出现死机”等现象;还有就是页面操作是否符合预期效果,即是否能正确转移到标准页面,是否出现页面转移出错。

(五)性能测试

课件运行的速度是否合适,是否出现运行卡机的现象。还有就是检查页面转换时,响应时间是否过快而导致看不清的现象。

四、测试的结果与修改

多媒体课件《高中数学》经过实际的几次测试后,发现有些按钮的点击出现异常,经过分析,重新对出现异常的按钮进行了研究,得出结果是这些按钮的交互功能没有设置好。对这一部分重新进行了设置,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另外,由于制作该课件时间上有些仓促,且主要技术实现是笔者一人承担,因此功能量较大,在实现基本的教学功能后,笔者未能对该课件的艺术性好好的设计制作。如制作界面不够漂亮,颜色上单调,给使用者的体验不太友好。在“测试题”部分,题目的数量不够多。因为在具体制作题目是,由于题目中含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符合,因此,在输入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笔者就制作了一部分的习题。另外,在制作“异面直线”这部分学习内容时,如果用动画来一步步实现哪些直线是“异面”,估计学习者会更形象的领会这一知识点。整个课件的交互性能比较简单,等等,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本课件能基本满足《高中数学》的教学功能。总体上来看,该课件目前程序质量可靠、运行较稳定。教学内容和测试题模块基本上涵盖了《高中数学》教材的全部知识点,能有效地运用它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第2篇

随着网络进入工业、军事、教育和生活领域,计算机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指能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或者为教育目的而专门设计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网络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在于自由学习、交互、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2]如果能对网络进行深入探析,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进行网络课件的开发设计,那么,我国的教育将会更上一个台阶。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分为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与网络课件库、网络课程库共五大类。[3]其中,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教学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课件和单机运行版课件。网络版课件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单机运行版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以上均泛称网络课件。

(一)网络课件的特点

利用幻灯片来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1.时空不限网络课件的关键特点便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将世界上无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通过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2.资源共享,内容丰富网络课件可以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资源共享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大量网络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最想要的信息。网络使用者之间互相通信、合作学习。用HTML编写的课件可以到网络上,大量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由此来看,网络课件弥补了传统课件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不足。网络课件不单单用于辅助教师完成课堂的任务,更主要方便学习者课后自主发现的学习。这就要求网络课件要包含广泛的学习内容,不仅有书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还应该有扩展练习,不仅具有探究意义的创新任务,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快网络课件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作用,达到多向互动的效果。运用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不仅很容易进行人机交互,也可以通过网络,使用电子邮件、QQ、微博等软件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4.高度模拟化,结构灵活当前,网络课件广泛应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超媒体顾名思义是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结合,该种媒体是一种公认的最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课件选择灵活的结构,也具有优秀的导航标志。方便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来设计课件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随意选择感兴趣或者需要的学习内容。5.协作性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可以访问同一个课件,从而形成学习小组。有相同的学习目的的小组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群体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互助、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网络课件开发的意义

从国内外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能够看出网络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网络课件作为网络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现代教育将产生重要影响。国家教育部2004年2月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基于系统的应用水平。[6]信息化教育需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网络课件,将多媒体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网络课件的灵活设计,以及优秀的网络课件要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当今网络化的信息社会,传统教育的理念、组织形式、教学方式都不能满足现代远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学模式。由于网络课件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推动了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二、网络课件的开发与设计探析

在设计网络课件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原则,使课件的制作有一定的方向性,使课件条理清晰、思想深入。网络课件的开发也有一些方法,根据需要的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以下论述网络课件设计要遵循的原则和课件开发需要使用的方法。

(一)网络课件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提出:“网络课件库中的软件,要求能够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所谓自成体系是指某试点学科中的网络课件要涵盖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网络课件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单位,对每一个知识点,要设计合适本教学单元需要的网络课件,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7]1.个性化和板书差不多的课件是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的。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群体的学习者,因此,课件首先要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一般特性。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应有特色,应该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出能满足特殊群体个性的课件。2.开放性原则在网络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课件内容的开放性,要应用超链接提供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要通过尽量多的渠道来引导解释某一个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性原则作为教学软件,教学性原则是网络课件设计的首要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评价活动的标准。[8]所以,在设计网络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件的内容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展开。同时,课件的内容要有重点和难点,遵循最邻近发展区原则。4.科学性、规范性原则由于网络课件的使用人员广泛,所涉及的内容也会相应的广泛,所以,课件的设计一定要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高度的科学性,对课本中的概念叙述也一定要规范。否则,会误导学生的思维。同时,内容的合理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5.技术性原则网络课件面对的群体不同,其中有可以熟练操作电脑的人员,也有对电脑的操作不是很熟练的。为了尽量使学习者更容易地使用课件开发者设计的多种功能,发挥课件最佳的教学效果,这要求网络课件设计人员在设计网络课件的时候充分考虑学习者使用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兼容性,防止在使用的时候浏览不了。其次,要保证课件使用简单,使教师和学生容易掌握。最后,课件要有导航的标志,方便学习者查找相关资料。6.简约性原则网络课件要尽量简单,色彩清晰,使学习者一看便清楚,不能只是追求华丽。简约性主要包括文字和背景颜色不宜太过花哨,要突出内容,注意画面与背景色的差别,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使用简约的文本使学习者思路清晰,心情愉悦。7.艺术性原则优秀的课件要有美感。如:古典的文学课件要有古朴的、淡雅的背景,让人看了后心情愉悦,甚至能感受那种古典的意境。所以,课件设计者在设计每一科目课件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背景图片。同时,文字以及图片的搭配要具有美感,使课件简约的同时又很淡雅、舒服。艺术性和简约性统一又矛盾,简约本身就是一种美,而过于求美又破坏简约。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度。[9]

(二)网络课件的开发方法

1.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将软件的开发过程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维护等一系列的阶段,强调在定义分析阶段锁定需求,各个阶段顺序执行,逐个突破。[10]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区分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错误和返工,保证软件质量。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用户需求不断提高,所需的开发周期相对较长。2.原则化法原则化法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原型系统,通过用户试用,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此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而形成最终的软件系统。[11]这种方法能用本身具体的系统和使用者进行交流,能够了解使用人员的需求。3.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集生命周期法和原型化法二者之长的方法。它通过反复完善原型系统,逐步逼近最终的设计目标,并且在每一个原型系统中,使用微型生命周期法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目标。[12]这种方法适合远程教育课程的课件设计。

(三)网络课件的开发过程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SCORM:学习管理系统;网络课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98-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20

一、引言

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是由美国国防部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一套共通的规范。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内容对象具有高水平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适应性、重用性等。SCORM标准的使用将会增强LMS(学习管理系统)运行不同商家工具开发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的数据转换的能力,增强不同商家开发的LMS运行相同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执行时的数据交换的能力,增强多种网络LMS产品/环境访问相同知识库的可执行内容并运行这些内容的能力。这种策略消除了为适合最新的技术平台需要做的许多开发工作,将会使开发者更多地关注有效的学习策略。目前SCORM还属于起步阶段,真正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还不多,SCORM课件资源数量相对较少,这使得教学设计师难以开发出具备互换、搜寻、跨平台使用的课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SCORM的推广。

二、网络课件分析

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课件有两种主要形态:CBT和WBT,即computer-based training(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和web-based training(基于网络的培训),前者就是常说的本地版或光盘版,而后者就是常说的网络版,即网络课件。

网络课件是基于HTML设计制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种流行的技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该软件通过浏览器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网络课件具有生动、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够让你主动地获得生动的知识,还能让你获得技能、实践和经验,而后者是其他传统教材、电子书和PPT都无法达到的。网络课件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存在的网络课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三分屏课件、静态网页课件和视频课件。

1.三分屏课件

三分屏课件是把教师的视频、讲课所使用的PowerPoint(也可以为其他电子文档)、课程纲要三部分内容生成网页文件,被称为“三分屏”课件,该课件通过网页浏览器进行播放。它的优点是:1)开发周期短,课件是教师开讲即开录,录完后课件即刻生成,再加上几个工作日的后期编辑就可完成,因此开发周期非常短;2)节省费用,聘请专家来做现场授课,在现场把专家讲座录制成三分屏课件,可节省多次聘请专家的费用,另外,三分屏课件的开发费用与其他的网络课程的开发费用相比低很多。它的缺点:1)三分屏课件的教学效果并不取决于技术问题,而取决于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和讲解,作为教育与技术结合者的教学课件设计人员来说,基本无用武之地;2)三分屏课程属于单向灌输式教学,无法实现网络的双向互动:3)三分屏课件制作完成后,由于存在技术难度,普通的使用者很难对课件进行修改,更加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2.静态网页型课件

静态网页型课件以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语言为基础,以网站的形式,包括若干网页和多媒体素材,这类课件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又能利用网络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运行,实现真正的网络教学。而且许多可视化的网页制作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功能强大、易于掌握,降低了网页型课件的制作难度。网页的包容性广、开放性高,多种媒体,如文本、图像、音乐、动画和视频信息等都可作为网页对象纳入网页中来。网页型课件的缺点主要在于:1)网页型课件以源代码形式进行保存,很难进行版权保护,因此不大可能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做商业化发行;2)课件静态呈现,没有课件与学习平台之间的交互,如记录学习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等;3)课件制作完成后,由于技术难度原因,普通的使用人员很难对其修改,更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3.视频课件

视频课件与三分屏课件类似,但比三分屏更加简化,是一种简单的点播课件,即包括单一的音频或视频信息的课件,类似于传统的录音录像材料,通常对教师授课、操作示范、计算机屏幕操作过程进行录像。视频课件的缺点主要在于:1)单向灌输式教学,学习枯燥,没有交互性;2)视频资源较大,当点播人数较多时,观看视频教学可能会受到带宽的影响;3)课件被制作完成后,由于技术难度,普通的使用人员很难修改课件,更不能对课件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修改和重组,所以,课件的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三、学习管理系统分析

学习管理系统,英文缩写是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具有发送、跟踪、汇报、评估和管理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学习者之间交互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功能,学习管理系统是开展远程教育的基础平台。

通过调查Blackboard、Moodle、Sakai、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奥鹏远程教育、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LMS,总结出了现有这些LMS的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网络课件在网络学习管理系统中很难被普通的教师和管理员重新组织和复用,导致课件后期的维护成本很高。

(2)现有的网络课件只是静态的内容讲述,缺少互动性和可计入成绩的学习活动,无法满足互动教学的需要。

(3)学生在学习现有的课件时,学习过程不能被记录,课件与学习系统交互性差。

基于现有LMS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设计。

(1)SCORM标准课件库设计,管理SCORM标准课件,包括课件上传,SCORM格式校验,课件删除和修改等管理功能。

(2)灵活的课程内容组织,教师组织一门新开的网络课程,可以从SCORM标准课件库中选取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也可以从课件库中的不同课程中选取部分章节组织成一门新的网络课程。

(3)灵活课程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在网络课程的的任何节点添加前测、作业、和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由学习管理系统的论坛、题库、作业和考试等系统功能来提供支持,满足学生的交互学习和成绩记录,实现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

(4)学习过程全记录设计,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时,学习管理系统会记录学生学习的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学习进度等。

(5)SCORM标准课件导出设计,管理员或教师可以将重新组织过的网络课程导出符合SCORM标准的课件包,此课程包可以在其他符合SCORM标准的LMS系统中使用。

四、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的整体模块设计(参见图1),有六个模块组成,开发技术上,采用JavaEE技术,应用Struts2.1、hibernate3.2和spring三个轻量级架构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详细的模块设计如下:

1.基于Scorm2004标准的课件导入验证模块

该模块用于对所有的课件资源文件进行上传校验和课件管理。在系统校验环节,系统将获取课件包中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它是包中内容的结构化目录,然后验证其是否符合SCORM2004标准,具体校验流程(参见图2)所示;

步骤1解压网络课件包到解压目录下,并执行步骤2:

步骤2检查解压目录下是否包含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所述网络课件包并非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的信息,并结束验证:

步骤3对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进行解析生成xml格式文档对象,并执行步骤4:

步骤4判断所述xml格式文档对象是否生成成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5,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解析xml格式文档对象失败的信息,并结束验证;

步骤5获取所述xml格式文档对象中的一级item(内容项,层次结构中的节点)元素节点集合,遍历所述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确定所述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中的item元素是否含有identifierref(标识符引用,一个对资源部分或其它目录、内容项标识符的引用)属性,如果是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课程一级节点中不能添加资源引用的信息,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6;

步骤6获取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遍历该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并执行步骤7;

步骤7判断下一级item元素节点集合中的item元素是否全部含有identifierref属性,如果否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同一级节点必须全部含有identifierref属性的信息,并结束验证,是则执行步骤8;

步骤8通过item元素的identifierref属性查找对应的资源引用,以获得所述资源引用中的文件标签集合,并执行步骤9;

步骤9确定所述文件标签集合是否为空,如果是则确定验证失败,发出资源引用中必须包含文件标签的信息,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10;

步骤10确定是否所有的资源标签均己查找完毕,如果是则确定验证成功,并结束验证,否则执行步骤8。

2.课程内容组织模块

通过课程内容组织模块,教师可以将几门课程的课件资源重新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例如:从信息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四门课程中分别抽取一些章节组成一门新的课程通信原理(参见图3)。详细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块的业务流程(参见图4)所示。

步骤1在所述课件资源库中展开所要调取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

步骤2对所展开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进行解析,以获得该网络课件包的一级节点信息;

步骤3以列表形式显示所述网络课件包的所有一级节点:

步骤4选择所要重新组织以形成新课件的一级节点;

步骤5解析所述网络课件包中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以获得所选择的一级节点、及一级节点的子节点、以及归属于子节点的资源节点;

步骤6在新课程目录下新建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并解析所述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将步骤5中所获得的一级节点及其子节点以及归属于子节点的资源节点信息复制到所述新课程的内容清单文件;

步骤7将所述资源节点中引用的所有资源从所述所要调取的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包复制到新课程目录,并将所有节点的引用资源路径由相对路径替换为绝对路径(替换路径是为了后期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对这些文件进行修改),其中所引用的资源包括图片文件、CSS文件、js文件、flash文件等;

步骤8将新课程的课程组织节点信息存入数据库,以备后期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3.课程活动组织模块

课程活动是指前测、作业、和讨论等课程互动环节,这些活动分别由LMS系统的论坛、题库、作业和考试等系统来提供功能支持,这些活动的成绩和参与次数都可在数据库记录和并计入平时成绩。目前,我们先在网络课程中使用了三种常用的活动,分别是前测、作业和讨论。以后,可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灵活扩展学习活动。

前测:学生只能对一次前测能做一次,如果达到规定的分数,该知识点就学习通过,如果没有达到规定分数,该知识点就不能通过,必须继续学习去完成该知识点的时间和作业要求;

讨论:学生对一次讨论可以发言多次,每次发言都被记录下来,系统只统计学生是否发过言,不对发言内容作评价。

作业:学生对一次作业可以重做多次,作业是基于题库和自动组卷,按照是否计算平时成绩又分为作业和练习两种;

网络课程由四部分组成(参见图5),来自SCORM课件的内容、前测、讨论和作业,教师在完成课程内容组织后,就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学习活动接口,在内容中加入学习活动,并设定学习活动的考核要求。

4.课程播放模块

课程播放时,学生、课件与LMS系统交互,LMS系统将会记录学习开始时间、学习时长、学习活动得分等。

学生首先进行选课和注册才能进行一门课程的学习,系统同时启动学习过程记录。

学习者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模块,学习活动有浏览内容、做练习、测试,以及讨论发言等。

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提出问题,可以利用嵌入在网络课程中的论坛工具进行提问,系统会自动搜索已有的知识库、问答库等来查找与之相匹配的答案,如果学习者不满意搜索的答案,可以直接在论坛中将问题提出,教师会回答问题。

当学习的效果累积达到第1模块的教学目标后,例如:第1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作业成绩>80分AND模块学习的时长>2小时”,系统会提示学习者这个模块通过了,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模块了,LMS会记录作业成绩和学习时长。

学习者开始第2个模块的学习,学习过程与上述第1个模块的相似,依次类推,当学习的效果累积到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例如:“m个必修模块通过+n个选修模块通过”,系统会提示学习者这个单元通过了,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了。LMS系统会记录每个模块的通过状态。

当学习效果累积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后,系统会提示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了,可以参加这门课程的考试了,同时学习者获得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会被记录在LMS系统中,以后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

5.课件导出模块

管理员或者教师可以将资源库中的课件资源导出,保存成符合SCORM2004标准的压缩包,该包可以在任何支持SCORM2004标准的LMS系统中使用。导出SCORM的流程(参见图6)如下所示:

步骤1解析课件资源库中的课程目录下的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以获取所述内容清单文件中的所有资源节点;

步骤2将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中的资源节点所引用的所有资源所对应的文件复制到导出目录,其中资源节点所引用的资源是在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中的resource(资源)元素下的file(文件)元素来表示的;

步骤3将导出目录中引用的资源路径由绝对路径替换为相对路径,其中所引用的资源包括图片文件、CSS文件、js文件、flash文件等;

步骤4将所述内容清单文件imsmanifest.xml复制到导出目录;

步骤5将所述导出目录打包为zip(一种压缩格式)包以进行导出。

五、结论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第4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课件担当着重要角色,它是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的主要载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便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网络课件的特点及开发中的不足网络课件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远距离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问答与交流。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和学习的进度,而且节省了高校的空间和师资,对普及高等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1]。 网络课件相对于一般课件,应该更加详实、完备,因为网络课件和一般课件的教学对象不同。在一般教学中,课件往往以辅助手段出现,课件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学生有了疑问,老师可以当场解答或者修改课件中的不足。而网络课件一般是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全天候学习的,如果课件中有错误往往要隔一段时间才会更正,如果学生有疑问也不能立即得到答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尽可能充分的展示教学内容,尽量减少错误便成为课件开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很少有人会把课件开发当成软件一样重视,因此造成课件开发周期过长,人工消耗很大,而且课件本身会出现很多漏洞和错误,严重影响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网络课件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2]。如果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课件,可以提高成品率高,降低错误率,而且可以减少费用,并增加课件的可维护性。文中用软件工程中最经典的瀑布模型开发了网络课件。传统的瀑布模型如图1所示[2],相对应的课件流程如图2所示[3]。 第一,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交出合格的文档就是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完整准确的文档不仅是软件开发时期各类人员之间相互通信的媒介,也是运行时期对软件进行维护的重要依据。 第二,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事实上,越是早期阶段犯下的错误,暴露出来的时间就越晚,排除故障改正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越高。因此,及时审查,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软件成本的重要措施。 总体规划这一阶段要对该课件总体上进行分析,要对投入的人力资源、课件开发的成本、课件的开发时间、课件开发及运行的平台等提供书面的分析报告,并报有关部门(学校教务处)进行评审。本阶段要求用户(教务处)与开发商(计算机系)就课件功能达成一致,如有改正意见,则立即执行。尽量把所有的问题与分歧在这一阶段解决,如果将问题与疑虑带到下一阶段,将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教学设计这一阶段要求有一线教学的教师参加,由他们提出教学计划。本课件的制作采用的蓝本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谭浩强主编的《C程序设计》第二版[4]。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以目录树形式按章、节、小节组织(如图3所示)。 点击网页左边相关章节,网页右边就显示出相应的章节内容,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结构中浏览课程的内容(如图4所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典型例题要配备程序流程的交互动画和程序执行的演示动画,以直图3 课件总体设计观生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教学内容中,针对TC集成开发环境的一些常用菜单项和基本操作,要配备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跟踪学习,提高上机实践能力。还应提供丰富的程序设计课外读物,增加了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以上内容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采集素材素材不仅仅指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还包括课件开发中所要用到的非文字和多媒体素材。其中教学内容可以自己进行输入,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料加以修改和编辑(如PDF格式的电子图书),变成符合自己要求的课件素材。而非文字素材除了和教学内容相关图片的资料外,还应包括制作网页过程中要用到的图片。多媒体素材大部分都需要自己制作,如FLASH动画演示,一般没有现成的,这需要开发人员必须对FLASH动画制作比较熟悉,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如图5所示)。素材的采集在整个开发环节中所占的时间至少三分之一,需要开发人员细心的工作。丰富的素材是一个课件成功的关键,不可偷工减料。确实因为疏忽而遗漏的素材可以在生成脚本的时候再补。 软件工程在网络课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图5 多媒体演示过程。脚本的设计在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详实完备的脚本不仅仅可以充实课件内容,更可以提高课件的开发效率,提高课件的质量。在本实例中将素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对于文字资料、图片资料、FLASH动画素材、网页制作素材和一些不能区分类别的素材都分别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供制作时使用。 单元设计这一步是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开发人员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风格按顺序制作各个章节。而像FLASH动画和RM文件的制作,则由专人进行。这些文件制作好后可以分别插入到各个章节。单元设计实行做好一单元,检查一单元。尽量把所有的错误和增添在这一步完成,把课件的错误率降到最低,减轻课件的维护难度。 组装测试这一工作要求开发人员不仅有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美术功底。一个课件的界面是否美观易用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各个章节和模块的连接,工作思路有两种,第一种是全部连接后集中测试,这种方法不是很理想,不容易发现错误,对错误也很难定位;在本课件中采用第二种思路:增殖测试法[2],即连接好一个模块便集中测试一次,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最后组织一次专家评审,要求有成果鉴定书等书面报告。 运行本课件很多页面用ASP编写,可以运行于Win-dows2000+IIS5.0环境中。开发人员最后将课件和使用说明书一并交给使用者挂到校园网上就可以投入运行了。 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该课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属于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以后的时期中,不属于系统的开发过程。课件的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运行以后老师、学生的反映进行修改。只要课件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必须周期性地进行维护。 结束语网络教育是个别化学习与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现代新型教育模式。网络课件成为网络教育的主要载体。网络课件内容量大,稳定性要求较高,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可以减少错误,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CAI课件 时机 切入点 评价 环境设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过程也是以化学现象为研究基点的。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化学现象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错觉而影响化学学习。而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化学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微观的、宏观的难以真实演示的化学现象形象再现。CAI手段的主体是CAI课件,课件的选择与运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运用课件的时机

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是由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决定的。例如,溶质的溶解过程、渗透现象、核外电子的排布、共价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课题,用常规手段难以直观显示,可以考虑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而对那些用常规手段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课堂上演示或展示出来,学生可以真实感知的化学现象。例如溶胶的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等课题,应该直接用化学演示实验,没有使用课件的必要。

使用CAI课件,在形式上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征。选择课件,首先应该考虑是否突出教学重点,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化学反应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其次还应该注意课件画面简洁,形象深刻,操作简便,消除教学噪音,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偏离教学主题。

二、课件的切入点

课件在课堂上的切入,应以不影响实验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不能随意切入。在课件运用过程中,不可忽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不能用课件完全替代化学实验。课件仅能作为对化学过程再现、概括、补充或实验模拟,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化学概念。因此,课件的切入一般应放在演示实验以后,通过对化学现象及过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支持。对于无法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如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等可以用课件进行模拟。

如果课件过早的切入,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性,只能给学生灌输一些既定的模式,学生自己没有认识过程。这样的学习仅达表层,无法深化。只有在学生已经分析了大致的化学过程,因感性材料缺乏而产生思维障碍时,切入合适的课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课,课堂上无法进行“分子间距离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变化关系”的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在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切入相应的课件,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性材料。

三、化学课件的评价

CAI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其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有诸多标准,评价一个课件的使用效果其标准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要以课件本身的科学性、操作技巧、教学实效等方面为标准进行评价。

1.课件的科学性

课件本身的科学性,是指整个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是否符合化学学科的规律。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是一个课件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课件能否正常使用并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课件应操作简便,画面美观、协调;切换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减少学生的疲劳。避免滥用或炫耀计算机技术而造成教学噪音。课件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对重点内容用突出的技术手段加以显示和处理,并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和表达。这样难点就很容易突破。

2.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不能让课件喧宾夺主。所以评价课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层层分析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化学模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在这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课件仅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防止用课件代替教师。

3.课件操作界面要简单

在课件的技术操作上如果耗费太多精力就会产生负面作用。课件操作界面要简单,使学生的精力与思维集中在化学原理的探求上,而不是在繁琐的电脑操作上。课件操作界面简单不等于课件设计的思维训练过程简单化。

4.课件教学实效的评价

对使用课件上课的课堂教学实效进行评价,最好采用教育统计的方法。例如,采用平行班对比试验:在相关因素(教师、学生平均水平、教学内容等)大体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化学教学的目标模型进行相关数据的跟踪采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与课件运用的相关数因子,以此来评价课件的教学效果。但是,教育统计法在实验对象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未必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感受来评价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只要重点观察班级中较差学生的上课情况,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评价。教与学的难易程度,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个是教师本人感觉课堂讲述是否顺畅,教学难点是否顺利突破;另一个是注意观察学生课堂表情,是否很快理解教学内容,掌握了学习重点。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课堂小测验、课后考试等教学反馈手段来进行。

四、课件中问题环境的建构

使用CAI课件的根本目的不仅要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一定内容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环境的建构十分重要。

1.基于学习者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提出问题

学习者往往对自己比较熟悉的问题感兴趣。在了解了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基础上提出的问题,能使学习者有亲近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在这种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乐趣,而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以后,他们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这对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极为重要。我们在学习金属防护问题时,就是在学习者已经学习了金属活泼性,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性问题。显然,学习经历和日常生活现象就构成了学习者求解问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