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现在和未来

管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现在和未来

1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

1.1有经验的师资匮乏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社会上大量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办了计算机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匮乏“僧多肉少”,便有其他行业教师改行转为计算机教学,由此教师构成较为复杂,专业性的教师较为匮乏。此外,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教学经验缺乏,尚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计算机发转迅速,专业教师也忙于应付教学任务,没时间、没机会参与企业实践,不能及时学习计算机最新技术,导致教学内容陈旧,计算机知识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1.2教学手段单一

中职学校教师大多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教学用具简单,师生面对教案、教材,简单的工具,外加粉笔便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师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交流,虽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传统教学存在很多弊端,缺乏生动、形象的直观画面。学生主要以听和记为主,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课堂上本应“以生为主”,结果却是“以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了,不仅影响课堂效率,更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1.3教学设施陈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计算机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而中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难以跟随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局限性较大,学生在获取最新知识方面途径受阻,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长此以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只能滞后,进而影响社会整体发展。

2中职计算机专业应如何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应确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作为计算机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树立社会需求意识,开发、创新教学课程,充分利用先进硬件设施针对性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培养学生

就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现状而言,培养从事计算机研究的科学家几乎是天方夜谭。但是凭借学生的领悟能力,简单的设计、管理、维护和应用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培养目标可面向社会基层岗位,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计算机专业的岗位技能具有较强的行业相关性,专业人才既不是来自工厂的流水线,也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所以培养该专业人才不能按照工厂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方式,而应对他们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职业岗位培养。

2.2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师生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决定性关系。教师的专业能力影响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地位极其重要。专业教师需要加大培养力度,首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实际问题。计算机技能较为灵活,专业课程较为复杂,完全掌握该专业所有内容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专业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可根据自身特长决定其发展方向,如此对于教师自身、学生个人以及学校专业都是有益无害的。近年来,国家定期举办省级、部级中职教师培训班,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中职学校教师应把握这些机会。专业教师为求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需要自我不断“充电”,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了解市场需求变动,丰富实践经验。此外,可结合校外专业性技术人员组成一支培训队伍,多方交流,优势互补。

2.3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学的需要,无法满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中还起到了答疑、引导、组织的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边被动为主动,教师教学中不仅要担当组织领导的作用,还应担当学生的咨询师、指导者。然而,计算机专业人员要不断接受来自外界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复杂、多变,存在随机性、不可预知性等特点,该专业的学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如此挑战。当中职学生走向社会,不再有教师亲自指导、解答,完全靠自己在学校掌握的技能解决各种新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落后的填鸭式教学,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实践、深入学习、深入探索,养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像“四阶段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都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不拘一格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

2.4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设备

保障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设备。中职教育重在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学和实践中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亲身示范、学生的勤于练习,才能使之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计算机专业发展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找准定位,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授课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蓬勃的发展。

作者:王林浩单位:河北经济管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