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化学品标识

常见化学品标识

常见化学品标识

常见化学品标识范文第1篇

1. 抽检结果

1.1 祛斑类化妆品

1.1.1 标签、标识、说明书

对9个省、直辖市88家美容院销售和/或使用的744种化妆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进行了监督抽检。其中,合格产品556种,合格率为74.7%。问题主要表现在卫生许可证或批准文号标识不合格,如无卫生许可证或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标注不正确、冒用其它产品的批准文号、批准文号过期、批准文号与产品不符等等,占不合格产品的60.4%。此外,有效期标识不合格和夸大宣传的不合格产品也占一定的比例。从抽检地点来看,合格率的地域差异较大,如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合格率均高于80%;山东、四川、福建等地的合格率在50% ~ 75%之间;北京、重庆、黑龙江等地的合格率则小于30%。

1.1.2 祛斑类化妆品产品卫生质量

对9个省、直辖市66家美容院使用的75种祛斑类化妆品的卫生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检,检测内容涉及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及铅、汞、砷、氢醌、苯酚和pH值等卫生化学指标。其中,合格产品62种,合格率为82.7%,总体结果令人满意,但汞和菌落总数超标的现象仍然较严重,分别占不合格产品的46.7%和26.7%。卫生质量合格产品名单见附件1。

1.2 防晒类化妆品

1.2.1 标签、标识、说明书

对3个省、直辖市25家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销售的110种防晒类化妆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进行了监督抽检。其中,国产化妆品82种,全部合格;进口化妆品28种,两种无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故总体合格率为98.2%。

1.2.2 防晒类化妆品产品卫生质量

对3个省、直辖市25家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销售的53种防晒类化妆品的产品卫生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检,检测内容包括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和卫生化学紫外线吸收剂指标。其中,国产化妆品37种,合格36种;进口化妆品16种,合格15种,不合格内容均为菌落总数超标,总体合格率为96.2%。卫生质量合格产品名单见附件2。

1.3 染发类化妆品

1.3.1 标签、标识、说明书

对11家生产企业和10家美发店生产和使用的29种化妆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进行了监督抽检。其中,生产企业生产的化妆品18种,合格10种;美发店使用的化妆品11种,合格4种,总体合格率为55.6%。问题主要表现在批准文号标识不合格,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与标注的批准文号上的名称不符、批准文号过期、无批准文号等。

1.3.2 染发类化妆品产品卫生质量

对11家生产企业和10家美发店生产和使用的29种染发类化妆品的产品卫生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检,检测内容为卫生化学氧化型染发剂中染料指标,检测项目包括对苯二胺、对苯二酚、盐酸间氨基酚、邻苯二胺、对氨基酚、2,5-二氨基甲苯、间苯二酚和4-甲胺苯酚。其中,合格产品23种,合格率为79.3%。卫生质量合格产品名单见附件3。

2.结果分析

常见化学品标识范文第2篇

这次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是本世纪末重要的一次政治课改革。

一、这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和思路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教学大纲确定的,至今已使用了6年。教学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积累了经验,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修订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前,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形势与9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10月召开了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要求“全党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国际上,苏联东欧剧变以后,两极对峙瓦解,冷战结束,多极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经受住了90年代初期西方敌对势力妄想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的考验,广大青少年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种全新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和发展,它对现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战。1992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发展变化在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编的教材中都需要正确反映。这样,我们的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才不会脱离实际,才能具有活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用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年,国家教委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9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接着又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学习和贯彻这两个重要文件的通知。《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要求两课教学要“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对课程建设全面提出要求。1996年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央和国家教委制订和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整个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必须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也向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提出了重要的新课题。一要研究和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分鲜明地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并且尖锐地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德育人乃大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如果忽视了德育,则是丢了根本。因此,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两课自身基础知识与育人功能的关系。二要考虑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将初中学段与小学学段联系,统一考虑教育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这是体制上的一个重大改革,要求统一安排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三要研究实行五日工作制、减少学时以后的新情况。由于总学时减少,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实践活动等方面均需作相应调整,进一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四)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

1992年以来,按照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特别是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许多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都需要在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中得到反映。总之,为适应面向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并按照新制订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是必要的。这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根据中央《若干意见》,这次修订两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分层要求;总体目标,一以贯之。《若干意见》指出,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这里,既提出了德育的总目标(同样是政治课的总目标),又明确实现总目标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若干意见》还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说,既要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两课的课程体系,又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划分层次,具体确定这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逐步提高。因此,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阶段,需要将整体规划与分层次要求科学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课的总体目标一以贯之。

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三段;七至九年级(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一段;共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以下几点。

1.小学重点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这次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意义和特点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改革。建国以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大约每隔五六年调整一次。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之所以更新较快,是由这两门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即由这两门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这两门课更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性质,需要更直接地更及时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

回顾历史,两课适应形势变化,更新较快的特点比较明显。建国初期,教育部1950年颁布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确定,全国中学各年级按老解放区的经验均设置政治科目的课程。1957年正式规定了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以及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要点。这以后又按照教育部先后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截至“”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共设了22种课名。“”后,教育部总结了我国开设思想政治课20年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基本稳定在《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5种课程。1986年,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原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决定再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和《政治常识》两门课。《法律常识》不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法律常识内容。为适应这个变化,特将初一的课程改名为《公民》。同时,高中一年级在保留原《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有关方法论的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了人生观的教育内容,并将课名改为《科学人生观》。1992年,国家教委分析研究了多年来思想政治课分列课名设置课程的利弊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决定今后各年级不再分列课名,统称《思想政治》,以利于综合考虑教学内容。

从1995年开始的这次调整,是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次。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它是回答历史新课题的一次尝试。这次改革是在新形势下,中央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更明确的意见之后进行的。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了《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总结了以往的德育经验,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纲领性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五个如何”的历史新课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因此,这次“两课”的调整对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五个如何”的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是一次回答德育历史新课题的尝试。

2.它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这次调整恰逢世纪之交,历史赋予它跨世纪的意义。《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编写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现在编写的教材,按进度到全国铺开使用时,实际上已是下世纪。它是为下一世纪初的中小学生编写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调整和教授承担着跨世纪的重任。

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中共中央《若干意见》确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品德)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任务”,1995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助基础教育司开展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调整工作。同年4月成立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小组,拉开了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课改革的序幕。1995年12月20日,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基[1995]23号),把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作为落实《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课程标准编写组有19人,集中了各方面的专家。工作程序大致分三步:先整体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然后拟定各年级教学内容要点;最后将要点转化为课程标准。工作中,编订小组多次直接听取原国家教委领导和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政治学科审查委员的意见,广泛征求了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思想政治课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并专门听取了各省、市、区党委宣传部和人大、政协的意见。

原国家教委领导对“两课”的调整工作都十分关心,给予指导。从原教委领导对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点的批示中,可以领会到一些重要精神。朱开轩同志有以下四点批示。1.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拟抓紧,但又需仔细沉着。2.主要是把体系先理顺,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大学、高中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相互衔接好。总的讲应当少而精,有些要深入(高年级),有些不强调深入(低年级)。3.义务教育阶段的大纲内容标题一样,可能会重复,希望由浅入深。4.教师要培训好,课程观点要靠他们把关。柳斌同志的批示,讲了具体意见:劳动观点、爱惜劳动成果及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等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有所安排,爱护公共财物也要有所体现;公民的义务要加强。周远清同志批示两点意见:1.小学的思想品德课要寓教于故事中,高年级可多讲史实;2.要有实践观点,日本的中小学都有学军学农。原教委领导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批示的意见,对做好这次“两课”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非常明确,突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这次改革的原则是:根据中央《若干意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符合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教育要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目标,以两课教学大纲和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2.这项改革采用了课程标准。以往课程都用教学大纲,这次采用课程标准,对指导教学和教材编写更加具体、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现行教学大纲不能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不能对每个教学内容要点讲授到什么程度提出具体标准;课程标准则是从确定教学内容讲什么和讲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上规范教学的,因此优于现行教学大纲。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课程标准。目前中小学其它各科都沿用教学大纲,但同意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采用课程标准。因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体现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这是给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一个特殊政策。

3.在高一课程中突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改成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写,使经济常识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改革。

4.教学的内容结构作了重大调整,强化了心理品质、法律意识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没有规定心理品质的教育要求,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教育则分散在各年级进行。课程标准根据客观形势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强化了心理品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初中一年级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中二年级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知识的教育相对集中地安排,比教学大纲的规定充实得多。

5.编写示范性试验教材,小学、初中、高中都组织编写。原国家教委关于成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的文件中明确要求编写一套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国家应有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准确而充分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

三、为什么当前要统一编写和使用“两课”新教材

为了加强“两课”教材编写的领导,原国家教委决定成立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从历史上看,原教育部对政治课教材编写也是十分重视的,“”前,政治课教材编写由副部长任主编。1985年原国家教委设立了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心,领导政治课教学实验。1991年编写教材,原国家教委党组决定成立以吴铎同志任组长的编写领导小组。这次编写教材,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3月15日正式发文,宣布成立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五位同志组成,由吴铎任组长。这个文件明确了领导小组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结合中小学生思想实际,组织编写出一整套高质量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从1997年秋季起陆续供各地中小学使用。

关于当前统一编写和使用新教材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编写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示范性教材

第一,这是中央和国家的要求。中央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编写稳定的规范性教材的任务。原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领导小组成立的文件中明确要求要编写一整套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国家应当有一套高质量的示范性教材,准确而充分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要求。

第二,是执行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是一个新的尝试,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需要国家统筹组织力量,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示范性教材。课程标准与大纲有区别,以前的教材是按大纲编写的,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需要作出示范。

第三,是指导地方编写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的需要。从当前看,地方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编得很厚,有些内容不适当。从今后发展看,地方上不论编写课本还是乡土教材,都需要借鉴示范教材的经验。

(二)关于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示范课本的特点

编写领导小组关于示范性教材提出五个要求或者说要有五个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作了规定:1.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2.基本上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3.较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有比较完善的学科理论知识,又有比较明确的思想和行为要求;4.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内容、分量和难易程度适度;5.语言文字规范,力求生动活泼,版式新颖,印刷装祯质量要高。

(三)示范性教材与“一纲多本”的关系

“一纲多本”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方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在教材建设中提出的“一纲多本”,应当说是一个突破。这个方针推动了教材建设,繁荣了教材建设。“一纲多本”的“多本”是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高质量的“多本”,而不是不同形式上的“多本”;如果许多教材内容大体相同,没有更多的地方特色,不是真正的“多本”。根据“一纲多本”的方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但从实际运作看,在国家示范性教材推出后,各地都可能在一个阶段使用示范性教材,了解示范性教材是怎样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了解国家对两课教材的质量标准要求,这有利于地方编出质量更高的教材。

总之,地方编出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和质量高的教材,应当允许地方使用。这将由国家教材审查制度宏观调控。国家教委关于教材编写、审查、使用制度规定,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教材,在地方初审的基础上,要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使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都属于国家必修课,即使是地方使用的教材,也要报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规范审定制度,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可以更好地实行“一纲多本”,更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四、“两课”教学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坚定信心,二是避免片面性。

常见化学品标识范文第3篇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中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论文联盟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受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的影响,医药类高职高专《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实验课时偏少,实验内容基本以显微鉴定实验为主。

中药调剂员和中药购销员是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日后就业比较常见的岗位。两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包括:常见的400种中药饮片的识别;能运用常见分析仪器对中药进行初步分析检验。

由此可见,现行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对就业人员的岗位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对《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现状

1.1 理论课上缺少互动性

目前,大部分医药院校在上《中药鉴定技术》课时,都是理论和实验分开教学,理论课在先,实验课在后。在理论课上,老师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来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别特点,学生则是不停的做笔记,而不是通过口尝,手摸,鼻嗅来学习药材的鉴别要点,这种“注入式”、缺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是存在一些弊端。因为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形态学科,需要反复观察,不断实践,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好中药鉴定的知识与技能[1]。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繁杂,琐碎,记忆点多,同一药材存在一药多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情况;同一药材有不同的规格、等级;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同一药材还存在多种混淆品。因此,如果仅仅用图片来介绍,而没有药材来观摩的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不适应岗位需求

实验课的传统内容是以显微鉴定为主。其中,显微鉴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前老师准备实验材料,课上讲授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然后学生按照要求去寻找药材的粉末特征组织,最后画药材的显微特征图。这种单调,“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漠,积极性不高。

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要求可知,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理化鉴别也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际工作中,但是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在实验课中开展的非常少,就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之间,出现知识层次的断档。

1.3 实验材料选用不全面,缺乏完整药材

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鉴定任何药材的关键步骤,学生只有多看、多比较、多学习,才能更好地具备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因此,实验课中所选用的材料就非常重要,应选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完整药材、不同规格的饮片以及相对应的常见混淆品作为材料。然而,大部分实验室由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只选用单一的饮片作为实验材料,导致很多学生只认识饮片而不认识原药材,在学习过程中把原药材和饮片割裂开。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市场上不同规格,不同等级的药材时常常不知所措,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专业优势。

2 《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

2.1 重在实践,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具备药材的性状鉴别能

转贴于论文联盟

力,并且还能用常规的分析仪器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我校从下学期开始将选用一个班级,30名学生试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该教学方法是将《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中药鉴定实验室。在实践中教理论,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问题。

在课间,以4人为一组,将课堂上要讲的药材分组发给学生,课堂上老师边教药材的性状鉴别,学生边根据老师所讲的鉴别要点,通过眼观、手摸、鼻嗅、口尝等传统方法,对药材进行观摩。在学习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以提问,老师教完后,学生也学会了怎样鉴别药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印证。下课后,以宿舍为单位,学生可以保留一份药材,从而在课后还能继续学习。下堂课开始前5分钟,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手中的药材,讲述来源,性状鉴别特点,以巩固学习效果。

2.2 重在能力,充分利用中药标本馆资源

我校中药标本馆藏标本共500余种药材,其中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材约50种。在《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安排(6~8课时)参观中药标本馆进行学习,尤其是要学习贵重药材。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大多数院校从降低实验成本考虑,大部分贵重药材就不会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常用伪品或混淆品来代替正品贵重药材。通过参观标本馆,树立学生对混,伪品的警惕意识,既不会增加实验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鉴别能力。

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我校中药标本馆已将馆藏标本以文字、图像等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建立了中药学习系统,并由专任老师定期进行维护,充实。中药学习系统中的每味药都是图文并茂,记载全面,包括中药的四大鉴别方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近年来的临床报道等等。学生在中药标本馆看标本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馆内配备的电脑随时查阅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全面又系统的掌握。在课外,由于中药学习系统的建立,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站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可真正实现中药资源的全面共享。

2.3 重在拓展,深入药材市场进行现场学习

药材市场是进行药材交易的场所,市场里所含的药材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可弥补实验课上教学品种的不足。此外,市场里交易的药材良莠不齐,真伪混淆,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去鉴别,因此,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学校可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去当地的药材市场进行现场学习,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学习8味药,掌握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熟悉药材的商品规格及划分依据,熟悉常见混淆品的鉴别要点,了解市场价格,了解日成交量。每天的作业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把在市场上所学的知识,按照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商品规格、市场价格以及相应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分门别类的记载下来。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市场,通过用专业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 重在应用,增加理化鉴定的实验内容

理化鉴别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理化鉴别的方论文联盟法很多,要全部掌握也是有困难的。《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笔者认为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掌握最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薄层色谱、紫外色谱及高校液相色谱,熟悉这些鉴别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这对于今后从事鉴定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中国药典》的标准,进行鉴定程序的讲解与演示,从药材的取样开始,然后根据不同样品及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评价和鉴定。通过模拟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鉴定工作的严谨性,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2.5 重在创新,中药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

转贴于论文联盟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乌梢蛇[2]和蕲蛇[3]都新增了用pcr技术来鉴别药材的真伪。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直接分析生物的基因论文联盟型而非表现型,其鉴别结果不受观察者的主观性,药材的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原品,粉末或片状)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难鉴别,对观察者经验要求高的药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标记法来鉴别,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2.6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偏重于应付理论考试,考前死记硬背性状鉴别特点,考完后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新型的考核机制根据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形成两步考核法,即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基础知识考核。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综合分析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知识考核以笔试为主,结合平时成绩。两种考核分别以100分记入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中,如考核学生的性状鉴别能力,可从常用药材及常见伪品中随机抽取60种药材作为考试内容,让学生在1h内完成辨认。如考察学生的显微鉴别能力,分别以3~4种混合成一包未知混合粉末,分发给学生,让其通过显微鉴定,鉴定出分别为何种药材,并绘出每味药材的主要粉末特征图或以文字描述其主要鉴别特征。如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情景,选取相关的药材,让学生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检测程序来鉴别这个药材的真伪,优劣。通过以上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不仅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同时,通过此类考核机制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常见化学品标识范文第4篇

关键字:初中思品 复习课 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初中思品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一般复习课的特点

1、似曾相识的疲劳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程度会越来高,他们对学过的内容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书了然,不翻书茫然,但是,已学过的知识对他们又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想再见。

2、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由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时间长,很难将支离破碎的知识连成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所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联系,进而优化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科学化。。

3、对教师的要求高

思品学科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和考纲,了解知识的纵、横向以及内在联系,博览古今中外,并且要与时俱进,紧抓时政热点

因此,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在历史与思品复习课中,我们教师必须处理好充实教材和“精彩”课堂的关系。

二、初中思品复习课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必须以课标为依据,在教材编写的意图上开发课程资源并再利用。

在设计教学时,我们都是以课标为出发点,围绕课标展开教学设计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材编写的意图上开发课程资源并再利用。例如复习考点1:了解地球仪、地图的基本常识(a);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c)。通过对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详细的讲解,并涉入经纬网和经纬度的知识,使学生构成一定框架的知识网络。利用凭世博园的门票可以去普陀山游玩门票优惠,引出等高线地图的知识点。这一节课多次利用了“世博会”这一课程资源,丰富了教材,层层深入,有理有据。既做到解读了教材文本,同时也拓展了文本,既反映了教材编写意图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课程标准,达成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各层次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和熟悉程度来再利用课程资源。

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再利用课程资源,就是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世博会是2010年中国的一件大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实际的一件大事。因此在复习课上可以选用学生比较熟悉且又和教材的内容相契合的“世博会”这一课程资源进行再利用。这样不仅做到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且将本节课所探讨的相对比较散而杂的内容有机地融入了对现实思品的认识中,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考命题的趋向就是非常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要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2011年中考温州卷试题的时代性鲜明,选材不回避思品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国内外时政热点均在试题里得以体现,全卷以时政热点为背景素材的题目分值比重达80%左右,引导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必须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来再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再利用课程资源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现代教育技术相当的发达,教师可以在复习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等,这样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样也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除了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引导学生作答和环节过渡上,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性,教师点评并提供些补充,这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学习目标较好地达成。

(四)必须注意课程资源再利用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实用性”要求我们在选用课程资源的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以课标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再利用,做到精挑细选,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在复习课一开始的导入中,可以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出本节课的复习的考点,一节课就只围绕一个热点展开教学的。

“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堂课多次运用一种教学资源,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影响整体效果。教学方法多样,既能避免学生对同一课程资源产生厌烦情绪,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再利用是上好思品复习课的一大良方,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追寻的目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才能让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思品的课堂,真正热爱思品学科,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常见化学品标识范文第5篇

摘要: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是中职药学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的主干技能课程之一,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时使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内容上以药店工作为主线,以零距离感受职场为背景,以实践操作为主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 :药学服务理实一体化初探

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药品营销方向的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按照药店规程独立完成药店各项常规操作,协助完成药店常规管理,能对常见疾病作基本的鉴别和判断,能正确介绍和规范地对顾客进行基础的用药安全指导。

一、现状分析

传统的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授,配以多媒体图片,学生安静地坐在课堂中,被动地注入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单调的模式一点点被磨灭。学生除了简单会背诵一点点专业理论知识外,对于药店的常规工作和对顾客的用药安全指导等掌握很少,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也收效甚微,更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改革和实践措施

理实一体化的核心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为任务载体。通过此种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药店常规工作、药店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发展,药学服务综合运用也有提升。

1.修改教学计划,以药店工作为主线

根据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教学标准》的药品营销方向的教学要求,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采用模块、任务式方法,按药店的常规操作和管理将本书分为八个模块:认识药店、职业规范、药品验收与保管、药品陈列与养护、药品销售、药店服务、收银与结算和职业规划。

每一模块设计2到3个任务,如模块一认识药店,设计任务一药店类型、任务二药店服务环境;模块五药品销售设计3个任务,分别是西药处方药销售、中药销售和常见病的用药指导;模块八职业规划设计3个任务,分别是任务一成为药师、任务二成为店长和任务三拥有自己的药店,在任务三中引入创业指导。

每一模块都强化培养实践操作,突出实用性,实现“零距离”,理论强调必需与够用,职业规划突出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对梦想的追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帮助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动手实践和思考,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零距离感受职场,快乐学习

为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课堂移至实训场与教室合一的仿真药房或真实的药房场景(见图1)。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他们获得自由、宽松和友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创新思维得到激活。同时将知识的讲解融入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技能、提升能力。

3.实践体验职场,主动有效学习

(1)岗位实践——掌握药店常规技能。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 “以实践为主”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教学实施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工作任务、能力目标、考核方式。

例如模块一认识药店中任务二,药店服务环境,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展开,让学生解决药店信息展示和药店价格环境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自己制作价格标牌和绘制POP(图2为学生的药店POP作品)时渗透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技能。

例如模块四任务一,药品陈列教学,先发给学生工作任务表,播放药品陈列微课,然后学生实践陈列药品,最后归纳总结中获取药品陈列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突破“陈列药品”这个工作任务的限定,也可以把陈列的药品变成供消费者欣赏的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药品陈列的技能,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角色扮演——提高药学服务技能。角色扮演是指假定一个角色,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演一个既定角色。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设计角色、情境,使学生成为这个角色,完成任务。

如模块五药品销售中任务三,常见病的用药指导:“问病售药”是药店为广大群众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不需医师处方而根据患者所求,由具有一定医药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药学技术人员,凭患者主述病症和问、望后售给对症的非处方药,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问病内容:问病症,问病前、病后,问特殊情况等。问病要点:态度亲切、注意语言技巧、边问边听边思考。

设计一个常见的同学昨晚淋雨,今早头昏头痛、打喷嚏、流鼻涕,请问如何用药的感冒案例。在药房学生角色扮演完成问病售药。在学生模拟药学服务中掌握如何做好顾客接待、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药品推荐、用药指导和健康指导等。还可以扩展知识,让学生学习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感冒用药三大误区等知识,在体验职场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3)策划主题活动——有效提升职业能力。策划主题活动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模块四药品陈列与养护,策划药店主题活动如秋冬季的主题陈列“冬令进补”滋补药,“防冻”冻疮药;夏季主题陈列“安然度夏”和整个专业的药品陈列大赛。模块八职业规划学习时,设计安全用药、健康生活主题活动。制订活动方案,调节药店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布置活动现场等活动来完成任务二成为店长。

这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团结协作、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通过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操作,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服务于广大学生朋友和教职员工时,会自觉融入职业角色,确立项目目标、实施步骤,分配任务,明确要点,将专业基本知识转化为基础能力,进一步学习和积累专业综合知识,提高技术技能。

4.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科学评价体系。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所以,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课程打破单一试卷考核方式,为考核评价更安全、公平、公正,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身评价。过程评价即有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通过研讨共同确认的评价指标,注重过程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如模块五中任务三,常见病的用药指导(见表1)。学生自身评价,给学生平等的评价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相互激励。

除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外,还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程、全方位评估。充分发挥专家及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性,开展实施本课教学督导制和学生信息员制度。这种学生信息员制度是学生对教师表达他们的教学想法,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成效与反思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中的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药店零售与服务的相关流程、技能,而且还主动学习其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明显改善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成果初步显现,学生参加药品购销员(中级)考级通过率100%,参加的全国医药行业医药购销员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等。为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需要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职业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同时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硬件投入,完善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条件。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和实践,努力使课程满足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洪志龙.基于一体化课程理念的数学课程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