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科的护理

精神科的护理

精神科的护理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基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复杂性,科室护理管理中逐渐重视风险管理,借助风险管理理念基础,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针对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1]。风险护理管理,即依据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具体分析风险产生原因,从而进行周密的风险护理管理,阻断风险源,提高护理质量。本次以我科142例患者为对象加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精神科,共抽取精神疾病患者142例,均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经诊断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随机分组加以研究,对照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3-58岁、平均(31.4±2.3)岁;观察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2-61岁、平均(33.7±3.1)岁。护理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定期给予常规检查与心理护理,并在护理中落实责任制,护理内容均为常规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给予患者如下护理干预:

1.2.1时刻观察患者精神状态

通过简单的言语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出综合分析,掌握患者病情。对于重度精神病患者增加查房次数,密切关注患者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护士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每隔15~30分钟进行一次查房并做好记录,按时帮助患者服药,保证药物服下后,观察患者反应。对于重症患者应重点交班,出现任何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保护患者的安全。

1.2.2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尽可能阻断精神患者自身原因带来的危险因素,以及周围环境带来的危险因素;新入院的患者严格检查随身物品,避免携带利器,并对患者家属采取必要的安全教育,严格避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因素流入病房;其次是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安全排查,包括门窗,尤其是玻璃是否完好,如若出现不良隐患及时做出处理。

1.2.3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入院时,及时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家属病人基本情况,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家属应当承担一定的住院风险。如果家属将病人带出医院,应做好安全意识宣传,要避免患者在院外受到伤害。护士应做好安全防范,在医疗纠纷严重的当下社会,保护个人和医院及患者的权益,其次对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知识,使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病,护士做到一切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2.4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精神科患者属于特殊群体,护理纠纷发生较多,为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纠纷发生,我科加强了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评估,并认真书写护理文书,确保记录内容完善、客观,做到与病程记录相一致。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包含出走、自残、攻击他人、家属投诉等;我科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或家属,收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资料,做好记录与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均借助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形式(),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形式(%),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发生风险事件对比

观察组发生风险事件共8起,发生率11.27%;对照组发生事件20起,概率高达28.17%,差异显著,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

2.2两组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对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两组均回收有效问卷69例,其中对照组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84.06%(58/69);观察组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5.65%(66/69);X2=14.382,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多存在间歇性的意识失常,肢体与言语行为在某一时间内不受控制,为此会对自身以及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自伤、自杀、损坏物品,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以肢体攻击[2]。基于此,精神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面临的风险因素多,出现安全事故也较为常见,加强风险护理管理,不仅可包含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更可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医患矛盾,降低护理纠纷发生。依据本次研究可看出,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有所降低,且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大大降低了家属投诉事件,避免医患矛盾的出现。可见,该种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可美.新形势下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的展望[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1-113.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出走行为;临床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34-02

精神科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受病态思维的影响或其他各种原因,在未经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离开病房和医院,这种行为表现可视为出走。由于病人的出走,打乱了护理计划,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疗效,甚至病人在外出期间出现伤人毁物,自杀等意外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病人出走这个问题,对有出走行为的病人要严密观察,重点交班,加强临床护理,严加防护。同时要了解病人出走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病人出走的念头,使其安心住院。

1 出走原因的查找与分析

1.1病人方面的原因[1]

为避免病人的出走,我们应认真查找出走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做出不同的处理。新入院病人由于刚住进医院,对病房环境感到陌生,不能很快地适应病人的角色,潜意识中仍保持原来的角色,如考虑工作上的问题,担心晋升调资受影响,牵挂家庭,想念孩子等,因此不能安心住院,总想尽快离开医院。另外,住院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住院后,病人出入房门受限制,不能随意出入,因此感到不自由,对某些治疗有误解。如病人对保护性约束和电休克治疗感到恐惧,认为是对自己的惩罚,因此感到不安,总想离开医院。某些病人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听到外面有人呼喊自己的名字而出走。有的病人因经济困难担心交不起住院费而出走,有自杀企图的病人为达到自杀目的而离开医院,寻找自杀机会,有意识不清的病人易出现无目的地游走等。

1.2 工作人员方面的原因

个别工作人员由于粗心大意,将钥匙随手乱丢,被有出走企图的病人捡到便开门走掉。极少数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一时的疏忽,如打瞌睡,离岗,查房不及时等均可给病人造成出走机会。

其他方面原因如病房有些门窗破旧不堪,设施不牢固,又未能及时维修,这些均给病人的出走造成可乘之机。

病人出走的其他原因还有很多,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2 加强管理措施,做好临床护理

2.1 通过查找病人出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

根据病人不同的出走原因,针对性地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护理。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坚守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查房,加强巡视,正确清点人数。深入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表情动作,判断有无出走的征兆,发现可疑情况及时追查。病史医嘱中有出走行为的病人应严密观察,重点交班。工作人员在带病人外出时应视病人病情轻重的程度而定,如有意识不清,冲动伤人,自杀企图严重和出走行为等的病人不能带出。对出走被追回的病人不要用电刺激、捆绑或大声训斥等方式对待他们,要耐心说服教育,讲明道理,不要过于责备,以免引起病人心理冲突而再次出走。

2.2 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

发现门窗有破损之处应及时找人维修,随时堵塞漏洞。加强门窗的管理,交接门窗的安全,工作人员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如发现丢失应立即追查,如无下落应及时更换新锁。出入房门应随手关门,防止病人趁机冲门出走。

2.3做好出走行为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病史中介绍有出走行为的病人要多观察、多关心,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其心理反应及出走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给予劝说和安慰。如对新入院病人要给予他们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病人获得安全感,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主动给病人介绍住院守则和制度,帮助病人更衣,进食,治疗,熟悉病房环境,使病人尽快适应病房生活,适应病人角色,从而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出走行为,使其安心住院。

经常询问病人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如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如有合理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多给予关心帮助,实施临床关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病人,38岁,已婚,住院期间多次出走被追回,经了解是因为在家时妻子提出过离婚,为此而不安心住院,表现焦虑不安。了解到病人出走的原因之后,我们耐心地做病人的思想工作,对其进行启发和诱导,力求消除其不安定的情绪[2]。与此同时,我们又想办法与病人妻子取得联系,动员其常来医院探望,多给予病人一些温暖和关爱,经过我们做病人妻子的思想工作后,她时常到医院来看望关心病人,并以诚恳地态度表示不会离婚。病人得到了妻子的关爱,内心感到温暖,从此稳定了情绪,消除了顾虑,安下心来积极配合治疗,我们的努力对病人疾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久,病人便痊愈出院。

再如26岁的男病人,经常观察门窗天花板的破损之处,一天中午,病人们午饭后回房休息,其趁工作人员繁忙之际,悄悄地走到了事先观察好了的窗户前,将窗户上不牢固的铁柱子连拔掉两根,然后跳窗跑掉。病人被追回后,我们对其没有丝毫的责备和训斥,而是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让其诉说出走的原因,我们耐心倾听,并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通过与病人交谈,才知道病人是因为担心交不起住院费而出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找来了病人的父母,对其进行劝慰,让其安心住院,不要考虑住院费用的事。通过工作人员与病人家属耐心的说服劝慰,病人消除了顾虑,打消了出走的念头,从此安心地积极接受治疗,不久痊愈出院。

3 讨论

住院精神病人的出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病人的出走,打乱了一整套护理计划,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疾病的好转,使病人不能如期痊愈和康复。有的病人在出走期间易发生各种意外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病人的出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临床护理,严格执行各种管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对症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如发现病人有出走行为,应及时追查,迅速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将病人出走发生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陈琳,方崇芳,范妙珍.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1):53-54.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科;护患纠纷

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派生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医学护理领域,是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1]。我们把循证护理运用于我院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发现在有效防范护患纠纷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1 精神科的独特性决定护患纠纷有一定特殊性

1.1 管理模式精神科住院设施目前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封闭式状态,患者的活动范围往往较局限。目前虽然有精神卫生中心在探索开放式管理模式,但对于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占绝大多数的重性精神病人来讲仍然是封闭式管理模式,护患关系中,作为管理者的护士绝对占主导地位,慎独精神,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循证护理尤其重要,否则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病人的特殊性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绝大多数是重性精神病,其中精神分裂症占绝大多数。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迁延难以治愈,严重影响到家庭及社会,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对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更甚,有许多相关报道,家人为了得到解脱,而不惜触犯法律杀害自己的亲人-精神病患者)。同时也给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增加难度,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反复发作住院,有时因病情需要采取特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但又有违于护理工作所倡导的人性化护理,家属及社会上其他人不理解。

1.3 管理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作为管理者的护士长期处于高风险的职业危险因素中。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的精神病患者,病人各种突发的冲动行为的干预,是第一线护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伤害。精神科护士既需防范患者的攻击,又要为患者躯体疾病和意外事件担受责任,还要受到不明原因的许多人的歧视,长期以往,心理健康就存在问题,有资料统计显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明显低于综合科护士。

2 运用循证护理杜绝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1精神病患者中有许多受精神症状支配而出现兴奋、躁动、毁物、自杀、伤人、自伤等危险行为,出于保护患者的目的,许多时候要采取保护性约束(但常常不被家属及患者接受,且通常家属不在医院,了解不到当时情况),采取约束前,充分评估病情,运用循证护理思想,寻找约束的证据,最佳方案。在约束过程中切忌粗暴,以免给病人带来伤害;并在约束的动态过程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及时评估,尽早解除约束状态,并给予解释[2]。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实施过程前、中、后病人情况等等。)

2.2 运用循证护理规范精神科特殊治疗护理行为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与综合科病人的不同。求医多是家属、单位、朋友采取强制性措施来实现,绝大多数患者缺乏自知力,这决定了精神科护患关系仍为主动-被动型。由于疾病的影响,病人抗拒或不理会护士的护理行为,要完成各种治疗与护理,有时就必须强制病人服从,不需征得病人同意便可执行的护理方式。我院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关实证的文献检索,得到与临床实际情况相关的证据,通过采用已被证明的能改善护理问题的循证护理方法,使护理程序有据可循,符合科学性,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3,4]。

2.3 运用循证护理与家属有效沟通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绝大多数(重性精神病人,无躯体其他疾患)是不需要家属的陪护。许多治疗护理没有第三者在场,也决定了循证护理重要性、必要性。慎独精神,利用循证护理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客观的记录我们采取的护理行为。当家属提出异议时,能有据可循,并耐心细致解释我们采取护理措施原因、方法,为患者带来的好处,让家属得到认可。

2.4 循证护理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循证护理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分批举行知识讲座,使护理人员对循证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循证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时根据精神专科的特殊性,开展职业道德、专业修养的教育,评选优秀护士、标兵护士、星级护士,提升护理人员的爱心和敬业精神。

3 小 结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思想规范我们在日常护理中的行为,当我们采取任何护理行为时,能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所采取的护理,改变过去传统的经验模式,和直觉式的护理行为,倡导以人为本的循证护理思想[5]。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患者及家属对我们各项护理工作,包括服务态度、护理业务技术、护患沟通以及健康教育等得到认可,满意度从原来的86%提升到98%。有效地防范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冯先琼,成翼娟.循证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2] 万丽红,冯嘉定,苏小茵,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及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40.

[3] 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专科;护理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或者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处理的重要程序,是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减少风险危害的重要手段。精神专科是临床中的一个特殊科室,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出台,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对精神卫生科室带来了较大的挑战[1]。加上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较强,发生自伤和伤人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科室的患者。因此,做好精神科室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了解我院2014年的精神科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风险管理知识,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于2015年开始实施,以精神科35名护士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前后20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前,200例患者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22~68岁,平均(43.6±8.3)岁。2015年的200例患者男105例,女95例;年龄21~69岁,平均(44.1±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教育

对35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护士从进入医院开始接触风险管理理念,要求高年资的护士对精神科中发生过程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管理经验,避免相同的事件再次发生。聘请专家和学者为科室中的医护人员进行教育,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开展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预防性讲座[2-3]。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1.2.2风险防控

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改进,采取三级护理管理制度,有护理部门主任、科室护士长与病房护士长进行控制,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中的隐患以及护理人员不规范性操作进行检查,积极纠正。危险物品的摆放、防护措施的配备等需要每天检查。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合理确定白夜班查房的人数以及安排人节假日值班,确保对风险的全程防控。同时,建立健全现有的风险防范机制,针对患者的表现进行处理,例如有明显自杀、出走以及暴力倾向的患者设施三防的标识,加强对重点对象的观察和监护,必要的情况下采取24h监控的手段。每天至少两次搜查危险物品,做好交接班制度。保证每一名护士都知道三防患者的风险管理方法,首先要了解这类患者的姓名、性别、症状、表现等基本资料,同时知道患者的治疗现状与护理要点。由于患者的危险性较强,需密切做好自杀、伤人、损坏物品等安全防范措施,结合患者的特点增加护理安全评估的项目,避免将具有相同倾向的患者安排在一起。

1.2.3科室管理

对精神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范围早班、1班、2班、3班、晚班以及行政班等,确保每一个班至少有3名护士工作,合理搭配人力资源,不要将新进护士放在一起,尽可能老中青搭配[4-5]。中午、夜间和节假日是重点管理的时段,根据患者的多少、护理量的大小加派人员协助完成工作。重点护理对象、特殊操作等应当由护理骨干人员负责,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服务环境进行管理。根据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对服务设施进行改进,保证各项设施、设备满足安全标准,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环境。

1.2.4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安全教育

做好精神科患者家属的安全,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促使其了解自身的病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及卫生宣传工作,每个月开展座谈会,公开征集患者家属的意见及建议。

1.3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精神科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之前,35名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3.52±7.35)分,护理书写质量得分为(87.43±6.36)分、夜间查房质量得分为(88.43±6.36)分;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理质量评分为(89.93±7.26)分,护理书写质量得分为(73.08±6.85)分、夜间查房质量得分为(94.88±6.90)分。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精神科35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对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200例患者中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率,实施前200例患者中发生自伤2例、伤人3例、出走2例和损坏物品5例,总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6.0%;实施风险管理之后,200例患者中出现伤人2例、损物1例,总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1.5%。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对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中收治的患者非常特殊,在产生幻觉、妄想、焦虑的情况下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出现出走、自伤和伤人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一般科室的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治疗的患者发生比例更高[6]。通过在精神专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首先,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精神专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护理风险意识贯彻在护理操作、配合抢救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加强对于细枝末节的控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7-8]。其次,完善医院的风险管理机制。医院精神专科中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存在较多的漏洞,通过实施风险管理,能够不断发现体制上的缺陷从而完善,定期分析护理过程环节,提高风险监测护理的可行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第三,提高患者与家属的风险管理能力[5]。通过对患者与家属进行详细的指导,在特殊治疗和护理中,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在家属同意签字之后执行,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海华 曹巧玲 焦茹 单位: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精神二科

参考文献

[1]朱彩文,王娅丽,黄昶荃,等.采用SHEL模式对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58-61.

[2]顾康莹,李婴慧,钱一平,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方法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747-1750,1751.

[3]张敏,张韵,孔维婷,等.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风险调查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114-1115.

[4]龚建荣,全夏菲.危机管理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7):1313-1315.

[5]姚丰菊,许存洲,吕路线,等.省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SWOT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7):18-20.

[6]赵现芳.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健康大视野,2012,20(4):56-57.

精神科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性化;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1-0251-02

医院是救治各类患者的医疗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先进思想,也是提高患者参与医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1]。为了改变早期护理模式存在的不足,精神科护理管理要时刻坚持人性化准则,从患者实际需求为依据,拟定更为健康、标准、有效的护理决策方案[2]。此外,护理管理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准则,这是医院走向市场改革的重点思想。

1.人性化管理内涵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2.精神科人性化护理原则

护理管理是医院组织人力价值的综合表现,护理管理能否发挥其预定应用价值,影响着医院日常经营管理水平,对整个资源战略改革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约束,对护理管理价值评估与挖掘工作不够全面,导致岗位员工价值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限制了医院本质上的盈利水平。基于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更应该完善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以人性化改革为中心指导思想,积极实现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是不可缺少的。

2.1能动性

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必须重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不同岗位员工人才价值,才能增强医院内部经营实力,为市场决策规划与执行创造有利条件。因此,转型期需以固有人才模式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挖掘员工的能动性潜能,让每一位员工实现其职业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医院改革建设活动。

2.2时效性

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医院在不同时期需求的人才价值也不一样,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应考虑时效性原则,跟随市场变化而调整人才人性化模式,才能实施顺应市场经营要求。例如,社会调查显示,医院选拔科技型人才要考虑时代变迁的客观环境。

2.3社会性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护理管理方案,这也是奠定人才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医院护理管理转型更应该注重社会环境,要求在开发过程别注意社会政治制度、国别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避免是决策影响到了护理管理战略计划。

3.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院对护理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实时调整护理管理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充分挖掘人才价值力量、体现护理管理的市场价值。护理管理主要通过规划、聘用、筛选、培训、上岗等一系列运作,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医院经营与管理建设,进而实现护理管理的最优化发展。

3.1安全教育

“转型”是提升护理管理价值的基本路径,医院在转型期必须注重人性化模式规划与发展,深入挖掘内部岗位员工的潜在价值。注重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安全教育是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保证。通过不断学习,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不断分析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寻找防范措施,做到安全护理常抓不懈。

3.2制度调整

护理管理是人性化模式转型重点内容,优化护理管理配置可减小内控管理难度,增强医院对外抗风险能力。基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要懂得如何调整现阶段护理管理利用模式,进一步改进护理管理的可利用价值。重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制度是工作的保障,违反或疏漏制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形成隐患,导致缺陷,护士做到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3.3专业培训

人才人性化改革需融入专业价值观理论,这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应该融入社会实践中,积极体现出医院护理人才的价值意义,为当代医疗事业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指导依据,真正体现出护理人才的社会价值水平。做好新护士的培训工作,病区根据护理部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由指定的带教老师进行精神科制度、职责、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强化训练工作中最常见的精神科基本技能,安全护理工作内容及应付突发事件的方法,为以后单独值班打下扎实基础。

3.4防范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变动对医院经营决策提出新要求,坚持护理管理为中心调整管理模式,不仅认可了护理管理的内在价值,也肯定了岗位员工对市场经营发展的推动作用。密切关注护理风险高危环节高危时段:节假日、交接班、工作特别繁忙或特别空闲时,如晨间、午间、夜间等都是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不定期检查此时段的工作质量并给予及时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在护理会议上反馈。

3.5综合检查

为了更好地利用护理管理,对岗位员工实施综合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加强病区安全护理检查力度,确保护理安全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病区安全护理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首先病区管理人员把好安全管理质量关,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去把关,如各项护理行为是否规范、危险品是否严格做好交接班、兴奋病人保护是否过当等等。

4.人性化护理制度改革策略

新时期以来,国内医院处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局势下经营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顺应市场成为医院经营调控必须考虑的问题[3]。护理管理是市场化改革重点,深入挖掘护理管理内在价值,增强医院人本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度,可以让医院保持先进的竞争优势。基于人本原则、效益原则、统一原则、民主原则等准则下,现代医院人本管理方法需实施多样化改革,主要方法:

4.1激励制度

结合护理管理内涵,本文分析了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性化改革方法,倡导医院重视护理人才价值发挥,共同创建现代化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鼓励岗位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公共参与医院现代化建设,发挥每一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些是人本管理中激励制度实施的关键。对岗位员工执行激励制度,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内涵。

4.2和谐制度

新时期医院步入新战略计划时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岗位员工的内在潜能,为医院经营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和谐文化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中涉及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性,要求医院在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医院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医院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4]。

4.3开发制度

护理管理是医院可持续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为了适应新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要求,医院必须重新调整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护理管理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护理管理具有广泛的挖掘空间,也是决定医院能否长期经营的关键因素。依据人本管理思想构建新型人力系统,不仅协调了内部员工资源分配,也挖掘了岗位职员的内在价值。总之,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医院精神科要改变传统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的不足,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调节人际关系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借助人性化管理平台,精神科护理需不断优化内部人才战略管理体制建设,推动医院经营模式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德英,方鹏骞,赵光红,等.柔性管理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10).

[2]陈泽红,陈玉英,李雪雁,等.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

[3]李惠卿.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