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学常识

生物医学常识

生物医学常识

生物医学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医学;健康知识

一、引言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医学健康常识是平时生活的基本常识,生物课堂作为获得医学健康常识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实际上,只要细心挖掘,就会发现生物课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医学健康常识。

二、高中生物知识与医学健康的联系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普遍规律,医学研究的是人类和疾病以及与其相关的生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比医学更广,而医学则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更紧密。在高中生物中,既有大量的生物基础知识,又有与医学健康直接相关的部分,从这两者出发,都能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十分有用的医学健康常识,比如细胞学说、基因工程等等。反过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理论,通过理解生物课本中渗透的实用性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生物知识融会贯通。

三、高中生物中渗透的“医学健康常识”

生物知识丰富多彩,这里选择几个典型的方面进行举例探究。

(一)细胞分子组成的W习――合理膳食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划分人体层次,由大到小依次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健康则人体健康,细胞病变严重到一定程度,自然引起人体的不适,从根本上来说,治病也好,养生也好,其本质在于改善细胞的状态,进而改善整个人体的状态。通过学习细胞分子组成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各种营养物质是保持细胞健康的最基本的要素,而要为细胞提供充足并合适的营养素,最好的方法便是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并坚决执行。

关于合理膳食有一点需要着重强调,即营养的补充一定要充足且合适,既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营养摄入不当的例子太多,过渡肥胖是最常见的一个。经常看到广告上说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健康,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健康,可其中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原来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键,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呈固态堆积在血液中就容易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而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被细胞吸收后用于保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其液体状态又可以疏通血管,还是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所必需的物质,两者相比,高下立见。同时,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在烧烤中的食物中存在较少,这也是要少吃烧烤的原因之一。

(二)细胞癌变的学习――防癌抗癌

由生物学知识可知,细胞的生长受基因控制,当这种控制失效时,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生与分化,形成肿瘤。这种异常的生长会破坏其他正常细胞,影响人体功能,肿瘤分良性与恶性,恶性肿瘤便是癌症。癌症的成因尚未完全被了解,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前三者为外因,后三者为内因,无论防癌还是抗癌,都可以从上述六个方面入手。我们常说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是引发肺癌的首要外因,科学家将平均每天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的乘积称为吸烟指数(一天10支,30年吸烟指数即为300),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为肺癌的“高危人群”,据统计50-59岁得肺癌的人最多,超过40岁的烟民得肺癌的几率将持续上升,烟民们可以自己算一算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听了这个例子,还会犹豫要不要戒烟吗?

(三)激素调节的学习――合理用药

激素是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具有集体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激素作用于特定部位从而间接调节身体机能称为激素调节。激素本质上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摄入外部药物,也能达到与体内部自身激素调节相似的效果。这一方法既可以用于正面的药物治疗,比如经过甲状腺切除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通过药物补充甲状腺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但也有不恰当的使用方法,比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历年奥运会对兴奋剂都是严抓严打,今年也不例外。首先,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兴奋剂是违背体育道德的;其次,兴奋剂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其危害不容小觑,一些兴奋中含有人体生长激素和促性腺素,长期摄入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使人心力衰竭,人格改变。

(四)基因工程的学习――防治遗传病

自人类发现染色体以来,基因便被称为一座研究的宝库,探索基因,就是探索人类最深层的秘密。简单来说,现在的基因工程主要是指重组DNA技术,是将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与重组,然后转入受体内,使这种基因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遗传和表达。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设想中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是对遗传病的防治,通过改变基因来消除遗传病,仿佛“上帝造人”。据报道,在给药物致聋的实验小鼠注入医疗用病毒以给耳蜗细胞转入特殊基因的试验中,在注射医疗用病毒两个月后,小鼠耳朵的辨识能力提高了20分贝。在将来,类似的技术可能也用于人类

结论

在掌握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我们就可以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不仅知道是什么,更知道为什么,而不是盲人摸象般只见其表面。生物科学是医疗与健康的入门,在生物课程上打好基础,现在的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将来,笔者希望能通过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更有效、更容易获得的改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坛,2013,21:68-69.

生物医学常识范文第2篇

学时最少的维生素相关内容却是目前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最常用的知识点(图1)。经典的三大代谢不仅常用也是临床工作者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社区医院最大的患者群是退休的老年患者,患者群中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所以糖代谢、脂代谢等基本原理在社区临床应用中占很大比重。其次常用的是与生理相关的水电代谢及酸碱平衡,与生理学内容有交叉与重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医学专业工作者目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点。肿瘤的高发,肿瘤标志物检验技术在社区卫生院的普及与开展,使临床工作者迫切希望学习癌基因、抑癌基因这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及时编入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抗感染免疫是社区医生最常用到的知识点(图2)。社区医院处于传染病、地域性疾病、突发疫情的前沿阵地,对传染病和突发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地域性疾病进行筛检和治疗,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而比较出乎教师意外的是即使是在农村,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寄生虫学这一章节临床医生并不常用,对其要求不高。抗体与补体是临床医生最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临床上不少检测手段都需要用到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免疫学的应用和技术需要做些概括性的讲解,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不至于太茫然。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细胞生物学最常用的和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均集中在细胞的活动上,即细胞水平的增殖、分化、衰老、坏死和凋亡。这些知识点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也与不少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总体而言细胞生物学与基层的医学工作者并不是很密切。

课程整合初步大纲。

根据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对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知识点的需求量,我们拟针对临床专业(社区医学方向)学生开设实用医学生命科学课程,涵盖以上学科部分知识点,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点。

传统的课程结构将临床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一模式系统性强,但各课程各自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由于面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够用、适度的原则,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设置。目前的趋势是社区医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课程的重组,整合。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推行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其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对课时进行了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占67学时(理论55+实验17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占66学时(理论54+实验12学时)、细胞生物学占20学时(理论14+实验6学时);遗传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程。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72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81学时,细胞生物学未开课。由此,我们在社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拟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并适当增加遗传学的内容,形成一门贯穿一学年的153学时的实用医学生命科学。

从而有效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相互重复的内容可统一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除了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还要根据培养目标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如本次课程整合过程中,弱化生物化学相关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等电点等,加强三大代谢的讲授力度;即强调基本概念、生理意义等,而不是代谢步骤和调控。

同时增设代谢相关疾病的检测等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强调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其次,不能一刀切地取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课程,或者只作为选修课,而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比如在蛋白代谢章节中强化分子病。有研究表明88.1%的人认为,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值得改进,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和大病发现能力尤为重要。

生物医学常识范文第3篇

倡导西学中

吕爱平认为,我国医学的特色是具有中医,联合利用中医、西医诊疗知识将一定能惠及百姓看病。目前西医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服务量(门诊和住院)占医疗服务量的80%以上,对西医专业人员,特别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医师进行中医诊疗知识的培训,将提升我国医学服务水平,同时也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他说,我国医疗服务既有现代西医,也有中医。是世界上特殊的医疗体系: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既包括了西药,又包括中药,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基本药物目录。因此,我国的医疗体系由于两者的优势互补,应该是世界上既非常特殊,又非常有效的医疗体系。

由于我国两种医学并存的客观事实,并经过长期的互通使用,我国目前的诊疗模式事实上也是西医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分类相结合、西药和中药联用的模式。吕爱平认为我国医生应该同时具备两种医学诊疗知识。

目前,中医教育包含了常规的西医教育。中医院的医生大多具备西医一般诊疗知识,中医院的诊疗主要属于中西医结合诊疗。但西医教育中所含中医教育内容非常少,西医院的西医专业医生大多不具备一般的中医诊疗知识。而我国西医综合性医院承担着80%以上的临床服务量,同时其中成药的使用总量已经超过中医院的中成药的使用总量。说明中药被广泛用于西医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实践,但在西医综合性医院中,中医人员只占总人数的5%左右。“因此。让更多的西医临床工作者学习中医诊疗知识,提高各级西医综合医院中高级临床人员中医诊疗知识水平普及率,不仅能让西医临床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使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和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使用中医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服务能力。”吕爱平说。

为此,吕爱平建议从国家层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上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西医专业人员学习中医诊疗知识,从经费资助、学历、职业医师注册、培训时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针对现实需求,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分期、分批地对综合性医院的西医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中医诊疗知识培训。对中高级西医临床人员重点开展他们从事专业的相关中医诊疗知识培训;对基层西医从业人员,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针对专门疾病的中医诊疗知识培训,保证他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相关的中医诊疗技术,确保中医药的正确使用。

吕爱平还认为。应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采用系统授课、远程教育、专题讲座形式进行中医诊疗知识培训。同时应加大西医院校临床专业中医诊疗知识课程的比重,系统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中医诊疗基础与专业课程,对西医学生中医基本诊疗知识的普及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医从业人员中医诊疗知识不足的问题。

加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

“上市中药品种多达9000种,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修订过程中,对具体的品种选择缺乏科学依据,制药企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难以提供足够的上市后评价的研究结果。因此。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应该列为国家的科技专项。”吕爱平认为,“我国上市的药品包括中药、西药(化学药和生物药),而西药上市的再评价工作大多可以参考或者直接利用发达国家组织的科研结果,但上市中药的再评价应该既是我国独特的药品监督工作,更应该是我国药品监管制度下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介绍说,以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三种目的为切入点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对药品临床试验后的继续研究和动态监测及随访。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取得药品充分、真实的临床信息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是为国家确立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科学数据的有效途径。为此,2008年吕爱平就“关于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修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提出了建议,得到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自身的监管职责,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作为重要的常规工作。扎实推进落实。但令吕爱平担忧的是,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科学研究工作非常薄弱,不能显示上市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致使临床的中成药使用规范性的科学依据不充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旨在为医疗行为的双方提供客观、全面的药物基本信息,为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提供必要参考,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以及其他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遴选和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了解,我国现在使用的2004版《目录》收录临床基本药物2033种,其中中成药1260种。目前我国正在组织专家修订该《目录》。我国《目录》的修订和调整主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医药学专家,在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价的基础上而确定。通过对参与修订《目录》的专家进行调查,吕爱平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缺乏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资料。“因而上市药品再评价不应仅仅是一项行政监督管理工作,更应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吕爱平说。

生物医学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兽医;畜禽疾病;误区;对策

农村是我国畜禽养殖的主要群体,其养殖形式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养殖量少则几头(只),多则几十头(只)。农村养殖户都严重缺乏畜禽疾病防治意识和知识,畜禽极易染病。农村兽医在这个宠大的畜禽养殖群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普遍所受文化教育都比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畜牧兽医理论教育,在畜禽疾病治疗中主要以经验为主,存在着很多误区,常延误治疗时机,严重影响畜禽疾病的正确诊治,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的不良后果[1]。本文就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村畜禽养殖的疾病防治提供借鉴。

1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1.1农村兽医的现状

绝大部分农村兽医都缺乏临床经验,在对动物疾病的诊治中,常根据自己极少的理论知识或者凭着经验对畜禽疾病进行防治,结果往往药不对症。这些兽医大多未受过很好的教育,很多都是小学毕业,没有对畜禽疾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过系统学习,常常是因为得到一种谋生手段而进入该行业;一部分兽医是通过跟老兽医学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畜禽疾病防治知识而进入了该行业,他们对畜禽疾病都是根据经验来诊治,往往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兽医从事兽医多年,但从来没有做过动物剖检,不作临床用药记录,缺乏临床经验[2]。

1.2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诊治方法的盲目性

由于农村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知识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是见病用药、见热就退、见泻就止、见效停药。如发现畜禽一发热,便急忙用退热药降温,而滥用退热药物会降低畜禽机体防御功能,造成热型混乱,掩盖住畜禽的疾病真相。农村兽医喜欢滥用抗生素,不论何种疾病都离不开抗生素,实际上如消化不良、中毒等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的抗药性大大增强,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会产生药物残留问题,用药后会残留在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人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农村兽医在临床上经常都是发现病畜病禽病态稍好,就马上停止用药,这样容易造成病情复发,甚至转为慢性病。畜禽发生疾病有内因也有外因,农村兽医不重于防,待到畜禽产生了疾病才去诊治,结果又因为往往诊治方法不对,而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3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用药的盲目性

大多数农村兽医对兽药药理、动物病理及病原微生物的特征都全然不知或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性[3]。在畜禽疾病诊治中,他们一般都是根据药物的说明书进行用药,有些兽医甚至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胡乱用药,全然不了解动物的病理,结果造成动物药物中毒,治疗失败。在农村,兽医最常用的用药模式是“安+青+地”,即安乃近+青霉素+地米,当这类药物不起作用时,则根据畜禽病症表象,对着药物说明书胡乱用药,造成治疗失败甚至将畜禽治死。

1.4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诊治中对药物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以及用药途径的盲目性

农村兽医在对药物的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畜禽病轻则用小剂量,病重则用大剂量。多数兽药使用剂量都是按体重来测算,大多没有标出上限量,很多农村兽医不会掌握合理用药量,不按疗程治疗,往往是1针打下去不见效,又打第2针,甚至第3针,这样往往使药剂量加大,由于药害作用的加重而使动物的病情加重或者直接导致死亡。用药途径指的是给动物用药的方式,如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很多农村兽医不了解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方式,胡乱用药。

2对策

2.1提高农村畜禽养殖农户的畜禽疾病预防意识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畜禽养殖的培训力度,将畜禽疾病防治培训列入农技培训之列,提高畜禽养殖农户对畜禽疾病的预防意识,从根本上预防住畜禽疾病的发生。

2.2对农村兽医进行系统的兽医知识培训

着力提高农村兽医的专业素质,如通过畜牧局等机构聘请有资质的兽医师组织农村兽医进行系统的兽医知识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

2.3农村兽医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

农村兽医应多多学习畜禽疾病治疗知识,多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水平,在治疗中应注意:一是用药要有针对性;二是用药剂量要适宜;三是保证用药疗程;四是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生物医学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颅脑外科;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今年初,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制定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规定,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并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近一年来,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查房、病例讨论,对重点病例建立药历,并直接面对患者指导用药,对我院的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现就我院临床药师参与颅脑外科临床实践与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药师深入颅脑外临床前准备

我国药学专业教育的重点过去一直是围绕药学自身的实际问题而设置,如药物的稳定性、药物配伍、处方筛选、制剂工艺、药品检验方法、药物体外和体内质量评价等,而对药物与机体问的相互作用,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状态对药物在体内的影响等研究则相对匮乏,因此,临床药师下临床之前首先要经过培训,掌握颅脑外科主要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常规等临床医学知识,学习常见颅脑外疾病的诊疗原则,掌握颅脑外常用药品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配伍禁忌、常见不良反应等相关药品信息,并熟识本院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剂型、剂量、药理作用、适应证、常见的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培养自己能参与颅脑外科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和技能,培养发现并解决实际用药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能力。由于颅脑外科手术患常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临床药师必须熟悉颅脑外科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性及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知识,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临床药师除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会药历书写方法,学会医-药、药-护沟通以及药师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及时正确地将有关药物信息传递给医师、护士和患者,以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水平,赢得医师、护士和患者的信任。

2参与颅脑外科临床临床工作

2.1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工作首先临床药师要每天上午参加颅脑外科的交接班,记录交班中的重点患者及新入院患者床号,作为查房时重点关注的对象,并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教育,然后临床药师与医师一起查房,共同参与病例诊断治疗方案讨论,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情况,针对患者疾病的变化,与医师共同讨论和制定或更改药物治疗方案,并做好查房记录,将病情复杂、用药情况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作为临床药师药学监护重点对象。对于药学监护重点对象,临床药师可再次进行自己查房[1],通过与患者的再次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协助医师处理临床用药中的问题并提供药学服务。

2.2协助医生制订最佳用药方案颅脑外科医师注重手术成功与否及专科的经验用药,而颅脑外科患者手术后易引发脑水肿、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需要用到非颅脑外科常用药品时,有时也难以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决策,临床药师此时应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丰富的药学知识的,协助临床解决实际问题[2]。

例如:患者,男,45岁,患者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行右额顶硬膜外下血肿清除术,术后连续出现T38.7℃~39.8℃高热,血常规:白细胞18.5×109/L,中性粒细胞90.1%,核细胞数158×106/L,细菌培养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药敏结果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头孢吡肟敏感,医嘱:头孢哌酮/舒巴坦2.0g,q12h,ivgtt,阿米卡星0.2g,q12h,ivgtt,甲硝唑0.5 g,q12h,ivgtt,连用4d后疗效欠佳,体温持续9d高热,临床药师分析治疗方案后,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剂量不足,且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血脑屏障的渗透性较差,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血药浓度,而同样敏感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在炎症时能很好透过血脑屏障,而且价格比头孢哌酮-舒巴坦低廉,经综合考虑后,临床药师建议调整抗感治疗方案如下:氨苄西林/舒巴坦3.0g,q6h,ivgtt,阿米卡星0.4g,q12h,ivgtt,甲硝唑0.5 g,q12h,ivgtt,并嘱监测患者肾功能,用药3d后,体温逐渐下降,5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知识,分析效果不佳的治疗方案,及时对临床用药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临床医师的认可。又如,临床医师经常会用头孢硫脒1.0g,bid,作为颅脑手术后预防感染用药,药师适时提醒医师,头孢硫脒在胆汁、肝、肾中浓度较高,难以透过血脑屏障[3],用于颅脑手术后预防感染效果不好。

2.3重点关注药物使用的频次、剂量及药物相互作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医师在用药时通常只注重药物疗效、适应证等,而对药品正确使用频次、不良反应、禁忌证以及溶媒的选择等了解不全面。例如:临床药师在查看病历医嘱时,发现医师使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时使用量为3.0 g,bid,药师适时的提醒医师: 头孢呋辛钠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只需持续维持最小抑菌浓度即可,成人常用剂量为0.75 ~ 1.5 g,q8 h,预防清洁-污染或可能污染手术后感染,可在术前30min~1h静脉滴注1.5 g ,必要时在8h和16h再分别滴注0.75 g[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前提,对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滥用抗生素会引起医疗费用增加,细菌耐药,治疗失败,住院时间延长,浪费医疗资源[5]。

2.4对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实施全程药学监护药历是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形成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的记录[6],是临床药师对药物治疗过程的评估、干预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教育的记录。药历内容包括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用药方案、用药经过、用药指导、药学监护计划、药效表现、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监测、各种实验室检查数据、对药物治疗的建设性意见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我们结合颅脑外科的特点,根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1月17日公开《中国药历书写原则与推荐格式(2007版)》要求建立药历,在临床药师下临床时书写住院患者的药历[7],及时地跟踪患者的用药情况,了解患者疾病变化和药物治疗的全过程,对医嘱用药有疑问的及时请教医师用药的理由,并从药师的角度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临床药师还可以利用回到临床药学室的其他时间建立出院患者药历,通过对架上疑难病例进行认真查阅,回顾性分析医嘱用药情况,将分析过程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反馈给医生,并进行讨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提高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2.5药师与护士配合,保证患用药安全有效护士往往对合理用药知识相对缺乏,临床上由于配液、接液、滴速控制、交待患者用药方法不当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药师与护士配合促进药品合理应用于患者,成为临床药师下临床的又一个切入点,通过药护协作,既可减少因配液、滴速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又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帮助护士正确的进行输液配制,正确处理患者出现的输液反应,从而增进了临床药师与护士之间的协作关系。临床药师会提醒护士:治疗室开启紫外线灯灭菌时,要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治疗室内桌面药品;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等生物制品从药房领回,未能及时使用的要放冷处保存(2~8℃);化疗药品外漏易引起皮肤坏死,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时反应,调整某些药品的滴注时间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2.6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临床药师下临床,能够更直观,更快速地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准确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过程及处理情况,降低了不良反应的漏报率。同时,临床药师通过对收集到的药物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对连续出现多起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追踪,及时提配临床对该药品使用的高度关注。

2.7开展患用药教育服务患者用药教育是指通过直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解答其用药疑问,介绍药物知识,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患者用药教育是药学信息服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组成部分,患者用药教育内容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安全信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8]。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教育服务,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正确使用药品,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疾病治疗预后效果、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药师的作用也得到患者的信任。

3体会

3.1合理定位,树立临床思维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临床药师要合理定位自己[9],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意识,加强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技人员的沟通,在尊重临床医护人员的同时,对于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要本着科学、保护患者权益的原则,以理论为依据,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3.2加强临床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要想成为一名有作为的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药学知识,还要了解临床相关知识,基本的检验、影像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临床沟通。临床药师通过下临床,主动向医生、护士请教,积累临床医学知识,日积月累,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欢迎、患者信赖的药师。

我们在颅脑外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一年多来,通过医药协作,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然而,临床药师下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工作任重道远,临床药师只有真正深入临床参与治疗全过程,才能建立临床思维,积累医学知识和用药经验、提出合理用药物的建议,真正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达到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鲁雁.在职培养临床药师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房,2007,18( 1) : 69 -71

[2]相秀英,胡广卉,董杰,等. 神经外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医药导报,2011,30(4): 537-538.

[3]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66-167.

[4]顾群,吴辰,李玉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3) : 314 - 316.

[5] 张兴华,孙洪芹,徐凤霞,等.基层医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及成本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1) : 78 - 80.

[6]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历书写原则与推荐格式(2007版)[Z].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