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稳定性考察报告

稳定性考察报告

稳定性考察报告

稳定性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报告 对策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勘察工作概况

(1)拟建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委托单位、项目所处位置、规模(层数、高度、建筑面积等)结构类型、荷载大小,抗震设防类别、设计室内外地坪标高、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深以及拟建工程与已建工程地基基础之间右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等。

(2)目的任务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目的任务要以勘察任务书和勘察合同为依据,技术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有效版本。

(3)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指导思想,勘察方法、钻探、取样器类型,钻探工艺、取样方法;原位测试的种类、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试验的方法及工序;岩土室内试验的项目、试验方法;测量系统以及引测依据;勘察工作的起止时间、完成的测绘、钻探、原位测试以及室内试验工作量和质量评述。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微地貌形态,切割况以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等;地层岩性、厚度、成因及分布规律;岩石的产状、结构、风化程度及风化带的划分;地质构造的类型、产状、分布规律及对场地的影响;埋藏的古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的不利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展趋势及对工程的影响。

(2)地下水。主要包括:①场地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埋深、厚度及分布规律。②勘察期间地下水初见水位、稳定水位以及年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近3~5年最高水位等。地下水位量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③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程度。④分析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应根据水、土分析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类型判定水土腐蚀性,报告中应列出用以判定的主要分析指标。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作定量分析,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可仅作定性分析。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场地地震效应、地基基础方案、基坑工程等。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的主要图表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表示的主要内容:① 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③剖面线和编号;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地理方位。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

(3)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在剖面图上。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主要附表、插表。①岩土试验成果表。②原位测试成果表。③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④桩基力学参数表。

二、工程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介入统计,此荐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是实验资料是否完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正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或状态鉴定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制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划分岩土地质层,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是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4.编制工程地质冲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5.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其它评价。

三、提高报告编写能力的途径

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该是资料收集和场地调查充分,工程量布置合理,工程性质和场地条件阐述简练、清楚、图表清晰、整洁、美观、真空反映场地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对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析评价正确,建议处治措施得当;对设计以及施工的建议切实可行。可见要编写出一份好的勘察报告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岩土工程是一门半经验半理论的学科,必须重视学习别人的经验并不断积累自己的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国家、行业以及地方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地基基础设计方面的有关规范、规程。因为规范、规程是成熟经验的总结,具有可靠的基础和成熟的应用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体理着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工作的指南,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另外对国内外有关岩土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应另强学习,以不断提高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总之,只有勤学苦干,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写出符合规范要求,便于设计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1]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林宗元,等,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稳定性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首提“部分撤离”设想

1966年“”在中国内地爆发后,逐渐波及到香港。许多香港左翼人士学陆的红卫兵,手持语录,高喊口号,上街游行示威,引起了英国殖民当局极大的恐慌。为镇压工人运动,殖民当局制造了一起血案,造成大量平民死伤。流血惨案发生后,由于担心中国政府会进行报复,英国政府开始考虑撤出香港。1967年,英国政府出台一份文件称,如中国军队“入侵”,英国应“部分撤离”香港,即把殖民政府的相关人员撤出香港。1967年5月17日,在一封给当时香港总督戴麟趾的电报中,英国外交大臣明确指示说,“或许我们撤出香港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在此后两年中,由于担心局势不稳和香港回归的不确定性,很多香港市民开始变卖财产离开香港,造成香港的第一轮移民潮,香港经济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绝密报告再提撤离建议

1969年3月,英国内阁下属的香港问题部长委员会起草了一份绝密报告,建议与中国合作解决香港问题。报告指出,“如果不考虑中国对香港的,任何解决香港问题的途径都不会成功”。因此,报告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向中国表示,英国会在时机成熟时完全撤出香港。报告还建议迅速与中国进行非正式接触,应在不晚于80年代早期与北京就香港问题达成统一。

英国为什么会急于同中国达成非正式协议?这并不是殖民者的良心发现,而是出于英国的自身利益考虑。鉴于中国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在1997年后还想延长香港的租借期是不可能的。英国的目的是努力保持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便在将来归还香港时增加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为英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这份报告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如果继续升级,来自中国的压力持续增大,英国在1969年就应撤出香港。

1967年1月,在澳门左翼运动的压力下,葡澳殖民政府一度提出归还澳门。受此事鼓舞,香港左翼人士要求英国“滚出香港”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这份绝密报告指出,“在当地共产主义者的长期精神压力下,我们或许不得不撤出。”报告还认为,如果有中国在背后支持,则更应该“严肃考虑”撤出计划。因为中国完全可以用一些“经济手段”来搞垮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如发动罢工或者断绝香港的食物和水的供应。报告甚至无端臆测说,中国会采取一些“政治行动”,如公开鼓励香港共产党及其支持者的暴力和颠覆行动。报告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英国根本无法维持在香港的统治,不得不撤出。

想让香港警察流亡海外

为了在关键时刻能从香港安全抽身,尽量避免承担任何责任,英国人可谓煞费苦心。在曾帮英国维护香港治安的“功臣”――中国籍香港警察的安置问题上,英国人就动起了歪脑筋。当时,香港约有2万到3万警察,包括家属有9万到13.5万人,对英国来说,安置他们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于是报告建议,除了帮他们在海外找一个安身之所外,不承担“任何责任”。报告还怀疑在英国撤出时,这些香港警察的忠诚,因为他们毕竟是中国人。

稳定性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不良地质作用;石灰岩;岩溶角砾岩;充填物;溶蚀

一、工程概况

安徽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淮南市凤台县经济开发区马岗集菜市场旧址兴建马岗集农贸市场改扩项目,该项目1#按规划设计为28F(H=81.2m)、2#楼规划设计为33F(H=95.7m),两栋楼正负零标高皆为25.90m,框剪结构,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端原设计要求进入④中风化灰岩不小于1.0米且桩长不小于6.0米;1#楼设计67根桩、2#楼设计64根,两栋楼合计131根桩。2014年底1#、2#楼人工挖孔桩进行施工,开挖深度在4.20~26.80m;

二、桩基勘察工作目的

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按照原设计要求,需挖至稳定的岩石持力层,但由于基岩为灰岩,岩溶现象发育,主要为大小溶洞(沟、槽)发育,也无规律(现场挖孔深度4.20~26.80m);稳定的基岩持力层不明确。鉴于此本工程各责任方经过协商确定,需对1#、2#楼进行逐桩桩基勘察工作。

1、本次勘察工作目的重点在逐孔查明已施工的桩孔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石特征、岩溶现状及充填物的特征。

2、对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及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3、论证和评价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桩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

4、根据本次专门的桩基勘察成果,结合原详勘成果资料和现场工程桩已实施情况,为后续的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勘察依据及使用规范、规程

(1)《马岗集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2014年6月29日)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

(6)《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7)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规划平面总布置图及桩基施工图以及合同书等。

四、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专门的桩基勘察主要利用现场已施工的人工挖孔桩逐孔进行勘探工作,主要要求勘探孔钻至稳定基岩面下一定深度,或钻至20.0~30.0m(以桩顶标高下深度)

2、勘察方法

根据现行有关规范、拟建筑物结构特点、场地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工作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和室内试验等。取岩石样采用岩芯管,岩石试验主要为单轴抗压试验及容重。岩石试验由安徽省某检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完成。高程系统与场区建设使用的高程系统一致。

3、勘察工作量

本次共完成人工挖孔桩钻芯孔131个,其中取样孔45个,鉴别孔66个,总进尺位1610.0米,取岩石样32组、土样4组、扰动样9组、溶洞填充物原位测试标贯28次。

4、勘察时间

外业工作于2015年3月5日进场施工, 2015年4月9日完成。室内岩土样试验报告于2015年4月16日结束,内业资料整理于2015年4月28日完成。

五、基岩描述及其特征

(1)、前期详勘报告内容

根据《马岗集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2014年6月29日)

④层石灰岩(?)--层厚1.1~11.4m,层底标高为5.62~-12.85m。灰白、青灰色,中风化,泥质~微晶结构,中厚~厚层构造,夹薄层。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局部夹黄色泥岩及砂岩薄层,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沿层面断开。裂隙较发育,沿裂隙面发育方解石细脉,脉宽1~10mm,分布不均匀。沿裂隙面有明显的溶蚀现象,部分地段发育有溶洞,主要为硬塑状态粘性土、密实状态的砂砾及灰岩碎屑充填,分布不均匀且无规律。溶洞为全充填,勘察期间未见空洞。岩石质量指标RQD约 20~40,采取率约80%,属破碎~较完整的较硬~坚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Ⅱ~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为1200KPa。

④-1层岩溶角砾岩(?)--层厚1.9~28.8m,层底标高为7.44~-14.87m。灰色夹褐红夹灰白、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为灰岩,呈棱角状,直径20~600mm,基质为泥质及少量钙质,胶结较差,局部岩芯手掰可断,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属极破碎的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分类Ⅴ。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一般为111.0~138.0击/30cm,平均为127.2击/30c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为600KPa。

(2)、本次勘察描述

④层石灰岩(?):灰白色、青灰色,中风化,泥质~微晶结构,中厚~厚层构造,以灰岩为主,局部夹黄色泥岩和砂岩薄层;钻孔取芯较完整,但局部有裂隙发育,取芯较破碎,沿裂隙面有明显的溶蚀现象,部分地段发育为溶洞,其充填物主要为硬塑状粘土夹中密至密实状态砾石及碎岩屑,分布不均匀且无规律。钻孔进尺基本均匀,无落杆现场,勘察期间未见空洞。在裂隙发育层面处,岩石强度稍差;该层岩石质量指标RQD在20~35,采芯率在75%,属于极破碎~较完整的较硬~坚硬岩,岩体质量等级在Ⅱ~Ⅴ;

④-1层灰岩角砾岩(?):褐红夹灰白、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屑成分为灰岩,呈棱角状,粒径20~600mm,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属极破碎的极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分类Ⅱ~Ⅴ。取芯大部破碎,局部可见完整芯样;沿裂隙面有明显的溶蚀现象,部分地段发育有溶洞,主要为砂土夹砾石、中密至密实状态(少量稍密状)的砂砾及灰岩碎屑充填,分布不均匀且无规律。溶洞分布无规则,大小不一,存在0.20~9.20m深的溶洞。

六、地下水及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

本次勘察,岩层中含有孔隙裂隙水,局部具微承压水,水量一般,场地周边无污染性水源,根据原勘察详勘报告,综合判断拟建场地及附件的水和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本次采用泥浆护壁钻探,地下水情况参照原详勘报告;根据现场人工挖孔桩情况,地下水量一般,成孔抽水可进行施工。

七、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

本次专门勘探,凤台县马岗集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1#、2#楼共有131根桩,钻孔揭示现桩孔底岩层5.80~34.40m深,本次控制孔进入该层11.0m至34.4m不等;1#楼钻孔揭露了31根桩存在溶洞,2#楼钻孔揭露了32根桩存在溶洞;由于灰岩和角砾岩都大量存在裂隙发育和溶蚀作用,取岩芯样大部破碎,不良工程地质条件较普遍存在;溶洞均为全填充,充填物为硬塑状态粘性土或中密~密实状(少量稍密状)的砂砾土。

八、岩层及岩溶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及稳定性分析

勘探揭示1#、2#楼的灰岩和灰岩角砾岩其历史成因为浅海及海陆交替相成积,为互层状,成层厚度不一。后受地壳运动在场地表现为多向受力产生褶皱;反映在场区是产状规律不明显。

由于岩石为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在地势抬高后沿层理、节理及构造运动产生的裂隙等处在水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岩溶现象(溶洞、沟、槽等)。

从岩溶充填物(粘性、砂砾土)反映,此后岩溶(溶洞、沟、槽等)又被陆相冲积物及岩石本身的风化碎屑所充填,且后期未发生明显的溶蚀现象。1#、2#楼处基岩虽岩溶现象较发育,但其充填物多为硬塑状粘性土及中密~密实状砂砾类;基岩现处于地面5.62~7.44m以下(根据详勘报告),即有较厚的覆盖层,透水性差,受大气降水渗入条件差,因此基岩应不具备继续产生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

九、桩底岩石测试试验指标统计及岩土性质评述

1、本次专门勘探,现场取1#和2#楼桩端持力层下部岩样做了天然抗压试验,④中风化石灰岩和④-1层中风化灰岩角砾岩天然抗压强度指标统计如下:

天然岩石抗压强度指标数理统计表 表1

统计指标

地层

统计数n

最大值

MAX(MPa)

最小值

Min(MPa)

平均值(MPa)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修正系数γs

标准值k MPa

④石灰岩

17

50.23

26.35

34.15

4.81

0.14

0.91

30.90

④-1灰岩角砾岩

13

54.89

28.63

38.17

8.64

0.22

0.86

34.18

说明:试验的岩样取钻探孔完整岩石,实验值供参考。

2、溶洞充填物原位测试统计表 表2

统计指标

地层

统计数n

最大值

MAX击

最小值

Min击

平均值 击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修正系数γs

标准值

k 击

溶洞

(粘土夹砾石)

15

18

15

16.6

0.95

0.05

0.95

15.9

溶洞

(砂夹砾石土)

12

31

18

24.2

3.89

0.16

0.9

24.7

3、根据现场钻孔资料显示,1#楼除9#、14#、31#、32#、36#、54#、56#取岩芯较完整外,其余孔都存在破碎岩石和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4#、5#、10#、12#、13#、14#、15#、16#、18#、20#、21#、23#、24#、25#、26#、28#、30#、31#、32#、37#、38#、48#、50#、52#、60#、62#、63#、64#、65#、66#、67#等31个孔存在溶洞不良地质作用。岩性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

4、根据现场钻孔资料显示,2#楼都存在在破碎岩石和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1#、2#、3#、4#、5#、7#、8#、10#、11#、12#、13#、15#、16#、17#、19#、20#、22#、26#、27#、29#、33#、39#、43#、44#、48#、49#、50#、51#、52#、58#、63#、64#等32个孔存在溶洞不良地质作用。岩芯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

5、钻孔在挖孔桩中心施工,桩端下部虽揭示有5m深岩石,但局部存在破碎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6、1#和2#楼揭露63个孔的溶洞资料显示,溶洞内充填,无空洞,钻孔进尺较均匀、无落杆现象;充填物主要有硬塑状粘土夹砾石和砂夹砾石土等。具体详见"钻孔柱状图"。

十、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根据详勘报告,并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探结果,拟建场地无明显的活动断裂构造。场区内的地质构造为非活动性的,总体判定场地是稳定的。

场地内虽有岩溶不良地质现象,通过采取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和相应的结构措施后,适宜本工程建设。

十一、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桩基设计参数

1、根据1#和2#楼桩孔底钻孔揭露地层分析 1#和2#楼桩孔底岩石主要有④石灰岩和④-1层灰岩角砾岩,水平方向均匀性差,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岩溶不良地质现象,但充填物(硬塑状态粘性土,中密~密实状(少量稍密状)砂砾土)性质较好。

2、本次勘察孔孔口标高以上岩土层仍参按原详勘报告《马岗集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2014年6月29日)。

3、原设计人工挖孔桩桩端进入④层石灰岩或④-1层灰岩角砾岩,且桩端下要求有一定厚度稳定完整的岩石;根据现场已挖孔现状和本次勘探成果,终孔满足此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的要求难度较大(桩端持力层厚度,相邻桩孔底高差大等)。

4、根据本次桩基专项勘察及现有已有挖孔桩的实施情况,依据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人工挖孔桩的设计参数见下表:

人工挖孔桩极限阻力标准值参数 表3

层序及岩土名称

人工挖孔桩

qsik(kPa)

qpk(kPa)

④层灰岩

600

12000

④-1层灰岩角砾岩

400

6000

岩溶充填物

(粘性土、砂砾土)

110*

3000*

注:带有*值为经验值。

十二、设计施工建议

1、考虑人工挖孔桩桩端岩性不均匀及存在有充填物(粘性土、砂砾土)的溶洞等,建议1#、2#楼采用桩筏基础,确保基础整体稳定。

2、人工挖孔桩终孔条件,按桩长控制为主,桩底岩性识别为辅;桩长根据设计荷载和布桩及已有设计施工条件,参照表3设计参数,按桩端处于不利条件取值;补桩及挖孔深度综合确定。

3、挖孔桩在到设计深度时,逐孔验收。

4、桩基施工,考虑已有桩成孔停工时间较长,以及可能增加相应的桩,建议桩基施工考虑间跳施工,确保相邻桩成孔安全和成桩质量。现场已经超过拟设计桩长的桩孔,可采用先清除孔底淤土及沉渣后,用素混凝土填实至拟设计桩底处;然后根据设计扩孔在桩底部需作相应的处理,满足桩底部受力均匀要求。

5、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

人工挖孔桩:根据原详勘报告,1#和2#楼区域土层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且土层覆盖较浅仅6.80~14.50m;场地平整,通风较好,施工可操作性较强,质量可靠、对环境无污染等,由于该拟建区杂填土较厚,地势临山坡带,存有一定量积水,在挖孔时需加强抽排水工作,确保成孔安全;做好施工方案的论证工作,确保人工挖孔过程安全;挖桩孔过程,遇到填充物为砂砾土段(含扩孔)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确保安全。

6、其他

6.1未说明部分可参考原详勘报告《马岗集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4年6月29日)

6.2高层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6.3桩孔终孔前需及时通知我司和详勘勘察单位专业人员验孔。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稳定性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简介 技术问题 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67-2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节,它是通过对岩土力学、地球化学、工程地质等多个方面理论的综合运用,并通过参照科学的勘察方法,利用先进的勘察仪器,对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与岩土工程相关的问题进行的有效勘察,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原材料。岩土工程勘察可以根据设计岩土工程的相关参数,对工程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提出适合当地工程建设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岩土工程勘察简介

1.1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现场检验和检测、勘探及采取土试样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先进设备和勘察方法的运用,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性的评判,并形成供工程建设参考的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是按阶段进行的,它根据不同阶段分派的任务,对工程现场岩土体的分布状态进行分析,并利用岩土工程的原理对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可行性研究勘察的角度到初步勘察的角度,再到详细勘察的角度,从而使岩土工程勘察具有更高的严密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1.2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民用建筑、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不同的方面。由于受到工程规模和复杂度的影响,在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庞大的工程建设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也是比较大,因此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范围和准确性要求也较高,往往还需要通过相关的勘察规范和技术标准来实现。而对于一些像民用建筑类型的工程建设,最初的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会对建筑后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因此也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边坡工程、基坑工程等多方面的勘察工作。

1.3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的前提。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勘察,可以对工程场地中存在的问题有提前的预见性,然后将存在的问题运用岩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在工程设计中进行优化,从而将工程施工受地质环境不良影响的效果降到最小。由此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涉及的勘察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的多,并且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反映工程问题的间接手段,因此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问题,常见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勘察资料收集、勘察任务实施、外业施工、勘察报告制定等多个方面,下面是对这些方面的具体介绍。

2.1勘察资料收集方面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是其勘察工作开展的主要目之一,勘察资料的收集为工程设计、基础处理、施工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参数参照价值。而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展效率,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勘察资料的收集不细心,这就影响了勘察资料的使用性。不详细的勘察资料收集,使施工单位不能对工程的整体建设有可靠性的把握;不准确的勘察资料收集,会影响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对工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2.2勘察任务实施方面的问题

勘察任务的分派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有详细的记录,对岩土工程勘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在现实的勘察任务分配过程,一些勘察单位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勘查的过程中随意的设立勘察点,也不考虑当地地形对勘察过程的影响,一方面不能保障勘察人们自身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勘察结果的正确性也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质疑,由此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在勘察任务方面存在着十分的不规范性。

2.3外业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外业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作业任务非常的多,如:钻探操作、取样操作、数据测量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外业施工的规范问题,导致了外业施工难度的增大。例如:钻探操作,在钻探技术规范中对回次进尺寸有明确的要求,并且还需要采取泥浆护壁的保护措施,如果在这方面控制不好,就容易造成地形的塌陷,从而导致一些数据无法正常测量。在取样的过程中,要对取得的样本进行严格标记、保存和封装,同时受到一些样品含水量、溶度的影响,在测量时对时间上的要求还比较严格,这样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在数据测量的过程中,一些勘察单位对要勘察的对象并不够详细,如:在地下水的测量过程中,只对浅层水进行测量,没有对水源进行分层测量,这就影响了水源勘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4勘察报告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往往是以勘察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勘察报告制定的不合理就会直接的影响工程人员的使用。现在勘察报告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勘察描述的参数不详、结论的针对性不强、参考价值不大等多种问题。勘察描述的参数不详,当工程周边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能对工程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扑捉,从而影响施工方案的调整工作。结论的针对性不强,说明在勘察报告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工作,不能对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意见和建议。参考价值不大,会使勘察报告制定丧失它本来的价值,而且还会导致前面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付之一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劳动力浪费。

3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相关措施

3.1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活动

受工程环境、地势、规模等多方面内容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活动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勘察过程中受到岩土基础结构和构造形式不同的影响,对会勘探深度有不同的要求,在一般性的住宅中勘察的深度一般为15米左右,而在一些高层的商业建筑勘察中15米左右的勘察深度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要求,因为高负荷的建筑对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也越严格。在水源勘查的过程中,受到地形、水源用途等方面的影响,对其勘查的间距、层次、安全系数都有不同的影响结果。由此可见,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展开,这样不仅能提高勘察结果的参考价值,而且也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勘察活动,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3.2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中的资料收集力度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涉及的资料非常的多,为了避免遗漏,首先可以通过提前书写一个勘察活动有关的资料清单,将有价值的勘察内容进行记录;其次在勘察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资料清单展开勘察活动,如果发现当地的勘察环境与事先预想的有出入,可以对资料清单进行及时的修改或添加一些被遗漏的勘察资料,从而实现勘察资料的完整性。

3.3实现外业勘察活动的规范性

在外业勘察活动,要严格的遵循勘察规范,对于一些勘察规范中未提到的内容,要根据外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例如:在勘察点的选取上不能随意,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勘察点开展工作;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根据样品的特性进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对于一些受光照、水分影响较大的样品,要进行密闭、遮光保存,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测量工作;在测定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测定,哪怕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影响不大,也不要选取所谓的捷径,这样能够进一步的减小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通过外业勘察活动的规范化,一方面可以降低外业勘察活动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外业勘察活动的准确性。

3.4完善勘察报告的内容

面对勘察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勘察参数和勘察内容在勘察报告中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发现内容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向勘察人员进行及时地反映,从而对缺失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对勘察结果的结论部分,要根据勘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勘察的结果以及岩土工程勘察的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勘察报告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4总结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是在多种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它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了详细的参考建议和理论支持。但是在勘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通过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中的资料收集力度、实现外业勘察活动的规范性、完善勘察报告的内容等措施进行改进。希望岩土工程勘察可以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华生.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第26期).

稳定性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有效性;会计稳健性

1、引言

2002年1月,我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了《公司治理准则》,《准则》建议上市公司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等专门为回话,并对审计委员会作了明确要求。审计委员会设立最初动机是为强化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实现事前审计、专业审计,确保董事会对管理营运的有效监督,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了检验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选取独立性、规模性及会议频率作为审计委员会特征,考察审计委员会特征如何影响财务报告质量,以便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委员会运行效率。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公司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之后,委员会能否实现其担负的职责,首当其冲的前提条件就是委员会能否独立地、不受干扰执行对公司治理层的行为监督。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说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强,越能更好履行职责,实现设立委员会的目的。上市公司经济业务复杂多样,如果没有人员数量足够多的审计委员会,将难于有效履行期相应职责。另外,审计委员会成员多,也能很好抵制公司治理层的压力。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是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其开会次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勤勉度,次数越多说明审计委员会工作越勤勉,内部沟通越好,从而有利于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的意见,进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下面三个假设:

假设一: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

假设二:审计委员会的规模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

假设三:审计委员会开会频率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

3、样本选取与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

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相关信息披露是自愿行为,有关内部特征的数据较难获取。独立董事比例是反映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假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代表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审计委员会任职人数代表审计委员会的规模特征;由于董事会开会往往审计委员会也会相应开会,所以我们假定董事会开会频率代表审计委员会开会频率。

本文选取2010年深市所有非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初选样本,并剔出了当年新上市的、主要财务数据缺失或异常的公司以及ST、PT公司之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总共593家,提供审计委员会相关信息的公司273家,本文针对这273家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上面提出的三个假设。

本文有关审计委员会特征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泰安财务年报数据库以及巨潮资讯网(http://.cn)中公告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全文、临时公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决议内容。

本文的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Eviews.6.0版和EXCEL电子表格。

2)模型构建

借鉴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基础,参照何贤杰、朱红军和陈信元在金融研究2008年第6期发表的论文《政府的多重利益驱动与银行的信贷行为》中的模型,构建本文应用的盈余-股价报酬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变量定义:EPSitPit-1代表盈余报酬,RETit 代表经调整的2010年度年个股收益率,DR是一个虚拟变量,当RETit

在此模型中α5 、α7 、α9 三个系数是本文主要考察的对象,如果显著为正,则表示该因素与会计信息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如果不显著或为正或为负,则表明该因素与会计信息稳健性无多大关系,如果显著为负,则表示该因素与会计信息稳健性显著负相关。

4、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以及三个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可以了解各变量的基本数据:

审计委员会规模(QAC)的均值为3.612,中位值是3,结合图3.1,可知我国审计委员会人员作出数量不等,但大多数是三人,这也是人员数量最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考虑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DAC)的均值为0.672,中位值为0.687,结合图3.2,可以说明绝大多数的样本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已经达到一半以上,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的规定。但同时也表明全员独立董事组建的审计委员会很少。

审计委员会会议频率(ACMEET)均值为12.022,中位值为12.000,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22次和5次,可以看出公司之间开会频率相差甚大。结合图3.3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都处在7到12次之间。

2)变量相关性检验

为了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多重共线性,利用Eviwes.6.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矩阵分析法对模型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由于篇幅的原因,在这省略软件输出结果,从检验结果可以获知,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3)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2(1)列显示,在没有加入相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本文考察的两个变量审计委员会规模(QAC)和审计委员会开会频率(ACMEET)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的假设均未通过检验,开会频率(ACMEET)甚至为负相关。另外一个变量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DAC)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假设通过检验。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表2(2)列显示,检验结果跟(1)列结果一致。

5、研究结论

审计委员会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为了实证检验这一目的,本文通过审计委员会内部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入手,选取201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然后层层删选,最终确定27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呈正相关,而且显著正相关,假设一成立;然后我们对审计委员会规模以及开会频率与财务报告质量关系进行检验时,却并没有得出与预先假设的情况,没有通过实证检验,甚至开会频率与财务报告质量为负相关。总之,审计委员会制定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项制度安排,在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上,一定程度发挥了作用,但就现阶段而言,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找出原因,然后加以改进,以便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贤杰、朱红军、陈信元.政府的多重利益驱动与银行的信贷行为.金融研究,2008年第6期

[2]王跃唐、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