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先把一张纸撕碎之后再用火点燃,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便可得出纸撕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纸燃烧成了纸灰,称之为化学变化.再比如讲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通过演示改变温度和溶剂量后溶液中溶质的变化,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化学概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构化学概念

教学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在教师“教”概念中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的方法,走向自主学习、自主理解概念.教师如果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完整的化学概念解构成几个要素,渗透进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解析这种情景,总结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概念,同时也能熟练解析概念的方法,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找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化学概念作铺垫.比如,在学习氧化物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将学过的化学式进行整理.例如“NO、SO2、CO2、CaO、Fe3O4”等等这些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写出化学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钙、四氧化三铁”这些化学名称,让学生寻找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都是“氧化”这样的字眼,所以,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引进氧化物这个名称.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总结:像氧化某或者几氧化某以及几氧化几某都可以将其称作为“氧化物”.教师接下来又让学生归纳这几个氧化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看到,每个化学式当中都有“O”这个字母,而且基本都是在化学式的后边.这样总结之后,学生对于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化学概念和知识点,最后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升了.以后再遇到化学概念就可以自己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借生活实际来理解概念,来印证概念,是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师不妨教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就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空气当中,存在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等的气体,因此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海水的成分有水还有盐,也是混合物;我们经常喝的自来水中也有很多矿物质离子存在,在自来水烧开之后,锅底会有水垢,因此自来水也是混合物.但是冰水不同,虽然是冰也是水,但是属于一种物质,所以说这是纯净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习化学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

四、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为了使初中生学习时不混淆,指导学生对概念总结对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分子和离子之间都存在一些联系和不同点;纯净物和单质的异同点,化合物和氧化物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总结并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概念,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别都总结出来,然后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这节课之后,就能借助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说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却不能说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我们还能这么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但是如果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这就是错误的说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各种元素、原子之间的概念深刻理解,不能随意混淆.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除错误 上位概念 概念的迁移 下位概念 比较分析 组合概念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人获得的有关概念是其原有概念与另外概念之间的融和与递进关系。就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在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组合概念等几个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在初中科学的复习阶段,我们认为应该扎实地从如下这三个部分去做好概念的复习教学。

一、有针对性地消除错误认识形成正确的上位概念

上位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它们的正确形成将是学生更好掌握学科概念的基础。

在科学概念中,一些学生原有的上位概念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比如,对常见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常识的理解,学生们可能是凭直觉和粗浅的认识,却是正确的,这为我们顺利地开展教学提高了良好的基础。在复习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学生头脑里存在着大量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个人上位概念。这些上位概念大部分来自生活经验的影响,在新课教学时没有被及时矫正。比如就会有学生认为 “质量好的透明的汽油是纯净物,而质量差的汽油是混合物”,其实是学生是将纯净等同于干净、洁净、透明。在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上,仍然存在概念的混淆, 学生是依据物质是否干净,是否含有杂质来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这样的上位概念通常不能够轻易被发现,它们对学生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起到消极和误导作用。在复习时,我们就让学生对同类规律中的不同实际例子进行反复分析和比较,以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能够根据概念的本质属性来加以确立。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范例,丰富学生的表象,如运用辅助课件、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等。有教师在复习“溶液”的概念时,为了促进学生意义学习,进行了如下设计:第一步、演示实验,将泥沙、面粉、植物油、白糖、食盐等分别分散在水中,然后观察它们间的差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引出溶液的概念。第二步、用课件显示硝酸钾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加热、常温敞口放置、常温密闭放置)是否分离,帮助学生强化概念中的限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和关键词“稳定”的理解。

二、理清上、下位概念的关系 有效进行科学概念的迁移

学生的学习是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的内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概念的教学就是学生在新概念(下位概念)学习中,以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将新概念进行加工,使新概念与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旧概念(上位概念)相联系,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中。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薄弱概念的原有的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薄弱概念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单质、化合物概念,其上位概念是元素和纯净物,而化合物的下位概念,是氧化物、酸、碱、盐等;单质的下位概念是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等。教师进行概念复习教学时,使学生明白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之间的联系,尽量使这零散的概念系统化。

三、通过比较分析明晰组合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初中科学中有许多概念容易混淆,需要在复习阶段进行明晰。比如:浓溶液和饱和溶液,氯化氢和盐酸,稀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等,我们称之为组合关系概念。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消除混淆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完全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最终达到既知道它们间的区别又知道它们间的联系的效果。例如在复习一些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式时,因为形式相似而反映不同关系的表达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压强p=F/S、速度V=s/t、密度p=m/V、电阻R=U/I等等。我们先加以分类,然后再加以辨别。因为电阻的大小不随电压与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它与密度应该归属于同一类,压强与速度应该归一类。然后,我们再引导学生去辨别每个概念所赋予公式的内涵。这样,学生就会在原有分散的概念体系中寻找到了梳理的途径。又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两个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植物体中的化学能在生命活动的呼吸作用时释放了出来,它们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过程。我们让学生先充分理解了两概念内涵后再对它们进行联系,这样,就可以达到提升、融合认知结构的效果。另外,在复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表图的形式来提高复习效率。比较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消除由于认知结构不完善引起的混淆。如原子和离子的区别。我们先让学生复习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复习是一个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在初中科学概念复习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采用多种方法,提供各种直观的、具体的演练平台。从“三个概念”的角度挖掘复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概念复习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国家教育部.科学(7~9年级)最新课程标准,2012.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教学

一、学习“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知识中常见错误

“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应付及预收款项”相关科目是会计日常核算中最常见到的科目,但是往往因为最普通,也就最容易被忽略。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做题中经常会混淆会计科目,笔者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此部分教学中常出现以下的错误。

例1:光华企业向宏远企业购入原材料,买价1000元(不考虑税费),款项尚未支付。

综合以上错误账务处理,不难看出学生在进行账务处理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概念理解不透彻,因此容易将相近的几个概念相混淆使用;例如:对于都有“应收”意思的两个科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经常会被学生用错,对于包含有“应付”含义的两个科目“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也常常混用。二是学生的主体观不明确,常常导致学生做题出现混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

二、讲授概念有方法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概念的本质。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概念自身的前提、内涵与外延的追求、研究、分析与探索,达到认识概念的本质,从而把某事物(概念)同非某事物(概念)严格的区别开来。其次,教师应当将书面的概念用让学生更能接受的通俗语言进行表述或者使用一些更加形象的图表来理解概念。再次,让学生明确概念的重要性。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经常犯“轻概念而重核算”这样的错误—也就是,学生学习通常跳过或不注意概念性的知识,急于学习各种账务处理的编制。教师应让学生明了,账务正确处理往往都是源于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概念理解得透彻了,那么会计核算的难点就解决了。对于以上账务处理中容易出错的几个相近科目,可以在讲授概念时采用对比法加深对各相近概念的理解:

三、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观

学生经常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相混淆,就是因为其账务处理时没有主体观或不明确会计主体所导致的错误。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实际工作中,会计主体一般是指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明确了会计主体,也就明确了解在会计核算中应采取的立场。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作业题,学生通过大量地练习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又称合作式“教学” 或“协助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主体观。也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学习、培养的目的。在参与式教学方式下,老师讲授不能是传统的“满堂灌”,而是要采用启发式的讲授法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真实感觉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了解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并且更好的树立会计主体观,较好的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最受学生欢迎。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一、借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化学非常奇妙、非常“好玩”,学生初次接触化学非常感兴趣,但当要从表象去理解本质的时候,不少学生又觉得很难,不容易理解许多化学知识中的奥妙,觉得化学知识很抽象很不可思议.但是如果借助实验演示化学现象,抽象的知识就会变得直观易理解,同时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所以教师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避免由于知识抽象而学生无法理解,尽量将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比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先把一张纸撕碎之后再用火点燃,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便可得出纸撕碎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而纸燃烧成了纸灰,称之为化学变化.再比如讲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教师通过演示改变温度和溶剂量后溶液中溶质的变化,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两个化学概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构化学概念

教学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在教师“教”概念中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的方法,走向自主学习、自主理解概念.教师如果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完整的化学概念解构成几个要素,渗透进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解析这种情景,总结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概念,同时也能熟练解析概念的方法,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找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化学概念作铺垫.

比如,在学习氧化物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将学过的化学式进行整理.例如“NO、SO2、CO2、CaO、Fe3O4”等等这些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写出化学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钙、四氧化三铁”这些化学名称,让学生寻找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都是“氧化”这样的字眼,所以,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引进氧化物这个名称.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总结:像氧化某或者几氧化某以及几氧化几某都可以将其称作为“氧化物”.教师接下来又让学生归纳这几个氧化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看到,每个化学式当中都有“O”这个字母,而且基本都是在化学式的后边.这样总结之后,学生对于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化学概念和知识点,最后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升了.以后再遇到化学概念就可以自己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借生活实际来理解概念,来印证概念,是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师不妨教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化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就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空气当中,存在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等的气体,因此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海水的成分有水还有盐,也是混合物;我们经常喝的自来水中也有很多矿物质离子存在,在自来水烧开之后,锅底会有水垢,因此自来水也是混合物.但是冰水不同,虽然是冰也是水,但是属于一种物质,所以说这是纯净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习化学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

四、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为了使初中生学习时不混淆,指导学生对概念总结对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巧用古典诗词诠释化学概念

在许多情况下文科与理科仿佛是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但是,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使它们相交,那就会收到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开篇就碰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过来人会觉得是小菜一碟,但对初学者而言,却如雾里看花。这时教师如能拿出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两个几乎人人皆知的主角――孙悟空和猪八戒来比喻: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就像孙悟空翻来变去,到头来还是孙猴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像猪八戒由天蓬元帅变成丑猪头后,就再也变不回去了。又如学生对混合物和化合物也经常分不清,教师应告诉学生:混合物重在“混”字,是指不同的几种物质简单地混在一起,彼此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可用物理方法把它们分开,它们各自的性质还保持原状,是一种陶渊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关系;而化合物重在“化”字,是指不同的几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一种全新、稳定的纯净物,用物理方法再也不能把它恢复成原来的物质。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一些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因为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也可能将食盐水、糖水、碘酒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氧化反应的念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授课时就要特别强调该概念中“氧”字后面没有”气”字,这个氧既包括氧气也包括后面将学到的氧元素。

三、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个要点剖析清楚,归纳成四个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要点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四、形象比喻,浓缩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