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教育评价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开始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1]。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作为评价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2],更能够为医学院校今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指引。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核心指标之一,不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更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医学生的总体质量。因此,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医学院校顺利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

1.1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与体系

学校落实“全程监控,注重评价,重在反馈,促进提高”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1)和运行机制(图2)。构建了在基础医学阶段学校、教学院部、教研室与临床医学阶段学校、附属医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控委员会和实践教学管理处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质控委员会、教务处),统筹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各方教学信息,做出综合分析,并及时反馈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1.2教育评价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以文件的形式制订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领导干部听课管理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学生信息员制度》、《实践教学管理规程》《关于进一步规范后期实践教学管理的意见》《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查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编印了《教学规章制度汇编》(教学部分),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均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此外,根据教学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学校2007年、2009年集中对《教学规章制度汇编》进行了修订。近年来,又多次对《教学规章制度汇编》中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了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计划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1.2.1教育计划的评价与检测

教育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管理等[3]。近年来,学校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教育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及实际情况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大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力度,注重了临床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培养,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此外,学校重视交流、借鉴和学习。临床学院多次赴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学习交流、考察调研,同时,广泛征求各层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及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育专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计划,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报学院及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形成教育计划最终定稿,由教务处公布实施。

1.2.2教育过程的评价与检测

首先,学校坚持日常、集中与专项教学检查,校内专家检查与校外专家检查相结合,对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检查、评估、诊断和反馈。每学期重点开展三次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初集中检查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课程表;组织校领导、督导组、处级干部进行教学巡视;教学院部根据学校的通知,结合自身实际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安排等进行自查。学期中,重点围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生过程考核、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反映的突出教学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学期末重点围绕教学计划完成质量、考试命题、阅卷、试题分析和反馈等进行检查和总结。学校不定期接受省内外专家对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特色专业、临床教学基地、精品课程、体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专项检查和评估。其次,学校聘任事业心强、治学严谨、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专家或教授担任校级教学督导员,围绕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开展督教、督管和督学工作。督导组根据工作计划,随机进入课堂、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教学场所开展评学评教,对教师教学评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进行复核性听课,确保课堂教学评议的公正性和严肃性,每学年督导听课500余人次。重点加强了中青年教师和临床理论课、见习实习、技能考核、实验教学等多个教学环节的监控与指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60%),同行(20%)、督导专家(20%)参与的“三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教学院部督导专家和教师负责同行评议;校级督导组负责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复核性评议。校内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议基本做到对任课教师全覆盖。学生对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部采用网上评教,由各教学院部负责组织实施,作为评优评先、教学名师推荐、职称晋升等工作的重要指标。教学院部聘任一定数量的专家教授组成教学院部督导专家组,对教学院部教师进行评价;教研室或相近学科教师组成同行对本教研室或相近学科教师开展同行评价,教学院部督导专家和教师同行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反馈,举行评价座谈会,交流、探讨和研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与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共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再次,学校成立临床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临床教学专家委员会和临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每年开展实习教学检查,由校领导带领检查组深入各附属医院,通过听取汇报、课堂听课、实地查看见习带教、教学查房、技能考核,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给予全面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与各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会商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和规范临床教学各环节工作。各附属医院成立医院层面教学督导组和学科教学督导组,通过课堂听课、查看见习带教、教学查房、参加病例讨论、技能考核、出科考试等,对临床教学全过程进行评议和督导。最后,学校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非隶属附属医院认定测评标准》,对新增非隶属附属医院进行严格的预评审,符合条件达到标准后,向山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新增申请,经省专家组严格评审达标后,予以认定,同时,学校加大对新增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检查和督导,不定期组织专家组对非隶属附属医院临床课堂教学、见习带教、实习全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对达不到学校临床教学基本标准的非隶属附属医院予以停止理论课教学、停派学生实习,直至撤销非隶属附属医院的处理。

1.2.3教育结果的评价与检测

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针对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临床实习结束后的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包括基础综合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毕业实习考试和毕业生问卷、座谈等质量调查。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中开展OSCE考核(共设12个考站,每考站设1~6个考试项目,每个项目由考生随机抽取考题应考,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等学科),通过采用标准化病人和模拟临床实景对医学生病史采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体格检查、技能操作、辅助检查诊断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其成绩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实习期间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的情况。学校各附属医院均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定期举办实践教学示范课、技能考核培训、教学查房比赛等系列教学活动,成立校院两级临床教学督导组,完善了“教学—考核—评价—反馈”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同质化提供了保障。另外,学校采取学校调查与第三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追踪调研。学校通过自身和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开展毕业生调查,通过毕业生座谈会、校友返校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就业招聘洽谈会、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途径,对毕业生职业道德、临床思维、临床知识、临床技能、沟通协作、社会适应等内容进行调查访谈,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学基地等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多种方式,反馈到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学校临床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教师与学生反馈

医学院校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以院长办公会、质控委员会、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部为教学信息收集和分析的主要职能部门,会同相关教学院部,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为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2.1教学督导反馈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通过教学督导收集教师、学生的意见。督导专家在督导教学全过程中,通过接触师生,收集师生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考试考核、见习实习等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汇总、总结,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2.2同行反馈

各教研室以教研室主任为主导,组织本教研室及相关(相近)学科教师进行同行听课,一方面以同行反馈的形式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关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授课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在授课方面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2.3学生反馈

学校通过学生信息员,实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通过公共邮件、QQ群及时反馈给质控委员会,经认真梳理、分析、汇总形成《学生建议及整改措施一览表》,并将该表及时反馈到各相关部门,责成及时整改并提出解决方案。

2.4师生座谈会反馈

教务处、质控委员会、实践教学管理处、学生处、各教学院部通过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

2.5毕业生调查与反馈

学校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通过毕业生座谈会、用人单位调查、第三方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毕业生调查与反馈,收集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为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利益方参与

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必须有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价必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并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因此,学校重视教育评价工作,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等相关利益方积极参与此项工作。邀请校外专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邀请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工作表现及业务水平进行评价,学校根据各方意见予以整改,并保持与各方的信息沟通。

3.1校内各利益方的参与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和学生均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学校的教育评价:校领导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调研等方式实施教育评价;教师通过评学、学生通过评教,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工作会议等方式参与教育评价;每个班级设1名学生信息员,负责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学生每学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有师生代表,参与重要教学事项的讨论、审核和决议;同时调动其他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学生代表将意见和建议反馈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的教学工作会议、人才培养修订会等均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经师生酝酿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3.2校外各利益方的参与

3.2.1政府主管部门的参与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厅评估检查、省市政府部门调研等,学校不定期接受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对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医院评审、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方面进行的评估与指导。

3.2.2用人单位的参与

学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和实习医院,既是教学合作单位,也是用人单位,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一体化。学校与省内各医疗单位建立广泛联系,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就业等相关部门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我校学生在临床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在科研和专业外语等方面有待加强。学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调整课程计划、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实施实验室开放等,加强对学生外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2.3校友及学生家长的参与

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调研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通过校友会、校友返校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校友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校和家长联动机制,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招生宣传、新生家长见面会等各类活动;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单和学业预警通知单及时寄发学生家长,并通过电话、邮件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动态和学生成长过程。

3.2.4第三方调查机构的参与

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思公司)对学校2013届、2014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显示:2013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88%,对教学满意度为90%;2014届临床医学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93%,对教学满意度为91%。学校注意搜集用人单位、社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工作部(处)、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学生辅导员等组织和人员,跟踪走访用人单位,广泛搜集意见和建议。学校定期向社会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毕业生质量

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从医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改进教育质量的反馈信息。必须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4.1毕业生质量反馈机制建立毕业生调查与反馈制度,每年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调研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了解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教学基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提供参考依据。在毕业生离校前,组织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教学计划调整进行研讨、座谈。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4.2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定期到用人单位、医疗行业、实践基地开展毕业生调查,同时,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毕业生调查,不断收集毕业生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信息。2015年,对1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领域评价均在4.3分以上(满分5分),我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5结语

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的[5]。在整个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只有认真学习《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切实领会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及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才能够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进而为培养临床医学卓越人才提供有力保障[6-8]。

参考文献:

[1]谢阿娜,王媛媛,王景超,等.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13-17.

[2]朱汉袆,佟矿,文民刚,等.认证促改革改革促发展发展促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实践与认证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171-175.

[3]罗怀青,黄春霞,刘佳,等.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探索基础医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106-109.

[4]杨晨,路海,高立,等.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04-208.

[5]郑葵阳,蔡红星,陆召军,等.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内涵发展[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05-410.

[6]肖纯凌,李荣梅.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23-24.

[7]程刚,李淑玲,白波.教育生态视角下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6):433-436.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2篇

二、关于德育工作:

1、继续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并把精神全面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各科组找准各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工作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结合本部门、本科组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根据形式的发展,继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风、教风、学风,从严治校。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搞好学校各项工作。

3、认真抓好初

一、高一年级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继续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德育工作力度,抓好课堂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究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努力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4、开展校园文明活动大讨论,师生共同查找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并进行整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形成德育的良好氛围。

5、充分发挥校外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认真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法制辅导员到校给学生讲解典型违法案例,继续组织学生观摩法庭审案过程,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禁毒、禁赌、禁黄”工作。

6、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汇报会议,及时反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也要根据学校计划尽快制定新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加强家访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结合。完善每周班级考勤登记制度,改进奖励方式。

7、继续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广大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

8、教育广大教职工要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做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要明确培养目标,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9、发挥学校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的工会、团委、妇委会、民盟、学生会等群众组织要继续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配合学校搞好工作。

10、&n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科学发展观科普宣传的意见

纪检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实施意见

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法治城市建设工作意见

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畜牧局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意见

电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意见

bsp;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做好校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提高民主决策水平。

11、继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加强家访和校访,努力构筑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路子。gongwen123免费提供

三、关于教学工作。

1、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以“课改”为重点,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负担,按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认真做好新学期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防止学生中途辍学,继续完善“普九”材料,克服松劲思想,努力巩固“普九”成果。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常规教学五个环节。教育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教书育人。坚持教师下班辅导的定岗、定员制度,下班教育要尽责辅导学生、维护课堂学习秩序。教师要认真备课,按要求完成教案、批改作业、听课的常规工作。

4、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优秀教改成果,少走弯路。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借鉴以往取得课外科技活动的经验,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力争在教改成果上有所突破。

5、加强对学校教研工作的领导,各科组要及早制定新学年教研工作计划,讲求实效,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改经验,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组织教师参加评优、调教。继续抓好对教师教案、听课、批改作业的检查,要严数量,更要重质量,杜绝听课、作业、教案的弄虚作假行为。

6、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管理,整顿纪律,健全制度,把校风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抓好对学生学籍、考勤、考核、奖罚的管理,完善对早操、正课、晚修的考勤登记,奖勤罚懒,树立优良的校风。

7、召开校领导及高中部教师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高中部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方案,力争高中部走出困境。

8、继续用好植物园,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植物园的优势,指导学生种植新品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9、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各类实验的开出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管好用好新安装的30台电脑,全校开足、开齐电脑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安装30台。落实实验人员的工作待遇,健全实验档案管理,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科学发展观科普宣传的意见

纪检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实施意见

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法治城市建设工作意见

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畜牧局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意见

电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意见

重点加强科学馆的安全保卫工作。

10、认真做好史、地、生、图、音、体、劳技、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等学科的教学,克服副科的思想偏见,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

11、认真总结近年来在升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抓好毕业班的分层教学工作,选好把关教师,争取今年“中招”有新突破。修改奖励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做好中考、高考加试体育项目的训练、考试工作,初、高中毕业生要对考试项目及早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好学生身体检查及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

13、继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巩固和发展课外活动小组,提高学生学生兴趣,让学生召得来,留得住,学得好。gongwen123免费提供

14、抓好初

三、高三毕业生的档案管理,积极配合高一级学校的录取工作。继续探索我校职高班与其它学校联合办学的可行性,利用名校效应,吸引生源,改变职高班生源不足的窘况。

15、继续做好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工作,为职高班的办学方向、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四、关于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狠抓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完善学习、议事制度和程序,分工不分家,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2、完善民主集中制,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勤政廉洁,严格自律,要在各项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学校组织的各类劳动、活动领导成员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3、做好教师普通话培训和考核工作,教师职务评聘和教职工的工资调整工作。

4、继续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要把教师全员培训与常规教学和新课改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5、进一步整顿学校工作纪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未经学校同意,任何教师不得组织学生购买教学参考书及其它学习资料。

6、合理安排教职工进修、培训时间,坚持领导值日制度及下午第三节自修制度。

海南省三亚市藤桥中学曾文忠撰写

《学校2004-2009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免费公文之家。欢迎阅读学校2004-2009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科学发展观科普宣传的意见

纪检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我见

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实施意见

我市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法治城市建设工作意见

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畜牧局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3篇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教育政策和法规,以及《县中学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评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切实提高了思想认识。本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高管理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基本目标,通过完善运行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切实解决了一些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全校教职工素质有新的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有新的增强,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升,为学校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评议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协调,抓好落实;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群众直评为主;坚持边评边改、评建结合,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坚持全面评议、综合评定,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坚持公开透明、公正评议,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评议采取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以民主评议代表评议、政风行风监督员评议、组织社会各界群众问卷测评为主开展工作。

2、狠抓落实,广泛征求了意见。全面落实《县中学2011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照评议内容和日常工作,结合先进性教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召开座谈会、教情学情等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多种形式,征求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将自主评议情况特别是查出的主要问题、意见建议,通过教职工大会进行了通报。

3、科学分析,全面汇总梳理了意见建议。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先由办公室进行了初步整理,然后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科学分析,汇总梳理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成因,制订了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期限和责任部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自查自纠工作报告,上报县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全面的自查自纠,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

1、我校办学行为规范。学校没有举办实验班、补习班和高考复读班,按照高中新课程的计划,开齐了所有课程。

2、我校招生工作规范。招生严格执行上级招生计划和“三限”政策。

3、我校收费规范。学校收费严格执行了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没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没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存在变相或隐性收费等违规行为。

4、我校校务公开规范。学校认真履行了公开责任,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能及时公开。在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服务承诺、教师聘用、职称评审推荐、评优评先等重大事项上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5、学校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我们注重文化引领,开展了骨干教师研讨会、青年教师培训班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大力强化“学校好是因为我好”“责任胜于能力”“让优秀成为习惯”等理念,加强了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6、学校特别重视制度建设。我们创新学校制度文化,实行人文管理与制度约束的统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学成绩考核办法》、《教职工学期综合考核方案》、《县中学章程》和《县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制度,重新编印了《制度汇编》,全体教职工充分参与了制度制定和修订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管理、依法办学、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办学要求。同时,不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增强了管理执行力。

总之,近年来,我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新课程实施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效益为关键点,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以来,我校的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跨了三大步。2011年高考,重点本科录取115人,普通本科以上录取409人,均再创历史新高。高中会考优良率、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排名稳步上升。连续三年获得全县教育质量管理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骨干教师的比例比较低,个别教师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欠缺,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教师校本培训的任务很重。

2、高中新课改已全面实施,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原有的个别制度和新课程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一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一些制度的落实还不够到位,需要不断加强。

四、整改的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学习省、市、县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目标,学习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在成绩面前不自满、不停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优化教风学风,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4篇

“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课外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整体功能。课题组在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思想认识、领导体制、基地建设、内容衔接、形式手段和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18306

自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学科、教材、师资队伍、教育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1],但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高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创新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鉴别和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鉴于目前高校“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课外实践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为了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现状,课题研究组历时一年,对重庆市内6所高校1 000名全日制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通过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

此次调查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在校本科生参与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情况,专业覆盖人文社科、理工等学科,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6分,有效问卷率为94.6%。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此次调查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现状调研》自编问卷为研究工具,问卷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大学生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第二部分为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认知,包括对实践教学的了解程度、实践教学必要性、参与实践教学情况等;第三部分为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效果等的价值判断;第四部分为影响实践教学成效的因素分析,从管理机制、师资配备、内容设置等方面探讨对实践教学的影响;第五部分为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建议,从受众视角搜集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为确保调查样本的覆盖率和有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重庆市内6所高校全日制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有有效数据输入SPSS18.0 软件,再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基本认知

1.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67%的学生表示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有必要,仅有10%的学生表示实践教学不太必要或不必要,相关调查结果详见表2。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设置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示形势与政策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应重于课堂教学。相关结果详见表3。

2.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相对有限

推进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有必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认知实践教学。目前,学生们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虽然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但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了解还是相对有限的,而且在随机访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对究竟哪些属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范畴缺乏清晰的了解和表述。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表述非常了解及了解不足者占40%,详见表4。

3.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较为多样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相对丰富,涉及课堂专题讨论、课堂主题发言、专题文体活动、课外参观考察调研、网上专题研讨等,从总体上看,学生们对目前已经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较为认可。同时,通过调研还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实践性专题讨论、学生作实践性主题发言依然是目前主要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高达78%的学生表示参加过这类实践教学活动,详见图1。

由图1可以发现,以学生主题发言、专题讨论的课堂实践教学方式是学生们参加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形式,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网上研讨、课外调研等则差异不大,成为当前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

(二)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态度倾向

1.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不太满意

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体现,关系到课程建设的整体方面。从目前的调研数据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整体质量、学生的满意度总体偏低。调查对象中,仅有331人认为实践教学效果很好及比较好,所占比例仅为34.99%。而其余的普遍表示一般,甚至认为当前实践教学的效果很不好,详见表5。正是由于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学生表示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收获相对有限,有近300人表示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比例高达3023%,详见表6。

2.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待优化

丰富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形式是保障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更是让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被学生认可、喜爱的重要条件。然而,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只有40%左右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详见图2。

从图2可知,当前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欠缺吸引力。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学生普遍希望进一步丰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三)影响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因素呈现多样化特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组织制度、教学模式等。调查显示,教学缺乏系统性、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组织不够严密、学生缺乏主动性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

1.学生参加实践教学主动性有待提升

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愿意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发挥,而实践教学的目标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调查显示,当前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参与的主动性还有待提升。只有不到50%的学生表示会比较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教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去,而剩余的学生对此则表现冷淡,甚至有1%以上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统计结果详见图4。

2.教师主体责任总体得到认可

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和指导非常重要,关系着学生从实践教学中获得收获的多少。调查中,多数学生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展的工作持肯定态度。超过60%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责任心强,超过62%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力度较大。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有4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体责任没有很好地发挥。相关统计数据详见表7、表8。由此可见,在推进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建设过程中,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推动实践教学稳步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践教学规范化的必要基础,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组织教学不严密等都与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受访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健全或比较健全,但也有14.2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管理机制不到位,教师和学生随意性都很大,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管理情况从来就无人过问,这需要引起警醒和重视。

(四)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建议

面对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完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加强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等方面,详见图5。

从图5可知,学生们普遍希望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能强化保障,推动实践教学建设。除此之外,在座谈及调研中,学生们还提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强化校外实践考察、增强实际体验以及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建立有效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围绕这些意见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

通过走访座谈我们了解到:“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课外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调研高校的教育教学大纲看,6所高校均把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程纳入了教育教学大纲,明确了学分,且已在全校本科生中普遍开设了形势与政策理论课,把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贯穿于本科生四年大学生涯,实现了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全程化和全覆盖。但在教育教学大纲中,却没有见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方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反映出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应当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要把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提高到与课堂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到高校实践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才能真正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功能。

(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体制

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科学的组织领导体制,才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从而把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均没有统一的全校性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领导体制,因而导致各院系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中处于“无组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形势与政策课的整体质量。从现实基础看,课题调研组建议高校树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建立“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统筹部署、院长具体实施”的组织领导体制,即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或教学工作的校领导负责对全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提出统一要求,由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等校关职能部门协调统筹部署,由各院系组织具体实施,从而确保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状态下有序运行,从而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校内外基地建设

既然是实践教学,当然要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让广大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去实践、去体验,才能使学生把形势与政策课堂理论教学成果运用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悟、学会鉴别、学会判断,才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目的。为此,高校应当有选择、有重点、分层次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提供鲜活的阵地和坚实的平台。从目前高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来看,一是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全员覆盖的要求;二是类型不多,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此,课题调研组建议高校广开门路,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达到使全校学生“人人能参与、人人能体验、人人受教育”的目标。

(四)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特点,要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有机互动,克服理论教学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才能真正达到延伸课堂教学、深化理论教学的目的。目前,高校虽然开展了许多实践性教学活动,但细细品味,形势与政策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相互脱节,有的甚至互不相关,从而使形势与政政策课实践教学混同于一般的娱乐性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达不到延伸课堂教学、巩固深化理论成果的教学目标。为此,课题调研组建议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统筹,把形势与政策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内容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从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整体实效性。

(五)丰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当今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应当与时俱进,走多元化的道路、生活化的途径、现代化的手段,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网里网外”相联动的教学格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此次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参与和投入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收获不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形式普遍单一,教学手段过于陈旧老套,与时代脱节,远离生活,不能契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高校有必要转变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观念,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政治性要求融入学生现实生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沙龙、微博、微信等现代化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关心时事的政治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六)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配套保障体系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还应当从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入、学分制度确认、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确保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比如,在学分制度建立方面,目前高校已普遍明确规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的学分,但都尚未把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纳入学分确认范围。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在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质量监测等方面各有千秋,均有短长。因此,高校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找准不足,发扬长处,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体系,才能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绿色生态”,保障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长效化。

参考文献:

[1]张正光.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举措、成效及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16(2):63-67.

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反思

作者简介:刘磊(1985-),男,安徽亳州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助理研究员,职成教评估所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评估;孟洁(1966-),女,上海市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研究员,博士,高教评估所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估。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委托课题“上海职业院校教职工状况及其诉求调查研究”,主持人:刘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5-0036-04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教育政策的导向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呼吁,内涵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词汇,而对于校本教材开发的热度仿佛给人的错觉是不开发校本教材就不能体现一个专业的内涵发展成效,校本教材的确很重要,但其开发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校本教材开发的现状如何?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是不是所有专业都具备校本教材开发的能力?如何有质量地开发校本教材?本文将重点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非理性现状

当前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的典型特征是非理性,集中体现在教材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业绩观影响下的教材开发――盲目性

随着国家和各省市职业教育政策推进和专项经费投入,职业院校在内涵发展中总是在寻求可以彰显发展成效和发展水平的载体,而校本教材则成为显性成果的不二选择。换言之,校本教材开发是体现学校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证据,能有效体现办学者的“成绩”。所以在这种业绩观的影响下,校本教材开发呈现出盲目性特点。具体表现有两种情况:第一,职业院校自身发展中的校本教材开发。职业院校为体现办学特色,经常会用开发系列校本教材来体现办学特色的宏大叙事。第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校本教材开发。专项经费的投入总是伴随着项目的设立,学校为了争取经费投入,获得发展先机,在项目申报时则把校本教材开发作为必备的预期成果写进申报书,以增加项目获批的砝码。以上两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以数领先”“以量取胜”的盲目性现实。

(二)评价观影响下的教材开发――随意性

部分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随意性是令人震惊的,集中表现如下方面:第一,开发主体的随意性,表现在负责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未经过任何培训,未掌握教材开发的基本常识也可参与开发。第二,开发过程的随意性,教师领受校本教材开发任务后可自行独立开发,当被问及教材开发依据是什么时,回答是参考其他教材,而非课程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校本教材不应叫做“开发”,而应叫做“拼凑”。第三,开发结果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运用上,开发出的校本教材被束之高阁也成为常态。造成校本教材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开发结果随意性的直接原因是学校对校本教材开发评价观。评价主要有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的功能,对校本教材的评价观主要着眼于校本教材是否完成开发,完成开发方为成果,而成果的数量以及能否支撑项目验收是评价观的主要取向。

可以看出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盲目性的急功近利导致了随意性,而随意性不会被追责反过来又加剧盲目性的程度。从这个角度上讲校本教材开发已然形成了开发形态上的非理性霸权,这种霸权对教师而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负担过重,疲于应付。如何消解校本教材开发的非理性霸权,就需要对校本教材本身做出理性剖析。

二、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理性剖析

若要对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进行深入剖析,必须回归校本教材的本义和其原始功能,重点剖析其开发的必要性诉求和可行性条件。

(一)校本教材的本义与功能

校本教材的本义和功能探讨需要置身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比中才能显得更加深刻。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都有一定的滞后性,校本教材出现在国家政策层面起源于基础教育,因为课程管理体制集中,教材雷同是基础教育改革前的主要特征,基础教育二期课改推动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换言之,基础教育校本教材的本义是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学生发展兴趣,形成特长,体现和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1]。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不同之处,不是打破教材同质化的局面,因为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根本没有形成这种局面。职业教育由地方兴办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会根据经济需求和行业需要组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开发一定的专业规划教材。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开设专业必要的参考文件,其规定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实施和考证等方面的最低要求。规划教材是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规范而严格的程序统一开发的教材,供职业院校选用。国家层面和省市级层面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很少,这主要由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的,即便同一个专业,由于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的不同,课程设置和要求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就是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存在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本义应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职业院校教师组织开发的,能融合行业企业需求,适应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资源。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是校本教材价值存在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第二,补充规划教材的不足。规划教材是带有专业普适性培养需求的教材,满足专业培养的基本需求,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的特殊要求,规划教材很难全部满足,所以校本教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第三,体现办学特色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学校层面对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求,通过校本教材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校本教材呈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项目式课本、手册式实训指导教材、案例式讲义、工作页式“任务书”、电子网课式教材等多种形式[2]。

(二)是否需要开发校本教材

关于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学校会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程能力等诸如此类的必要性,客观而言,这些提法都是对的,也是前些年职业教育工作者们对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呼吁。但这些都是广义上的必要性,随着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非理性开发,目前急需从狭义上考虑其必要性。在回答是否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时至少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本专业是否存在较为合适的规划教材。规划教材的组织和编写都经历过严格的程序,编写者一般也是本专业较为权威的专家,换言之,规划教材的质量是较高的。如果存在较为合适的规划教材,尽量选用规划教材,反之再考虑开发校本教材。第二,开发的校本教材是否有突破。与已有教材相比,在教材内容、教材组织、教材形式、教材编排,以及教材体现的课程理念等方面是否有一定突破,如果没有突破则该校本教材没有开发的必要性。

(三)是否具备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

如果说前面讨论的是必要性的问题,是前提性的问题。那么是否具备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则是可行性的问题,是条件性的问题。即便某些校本教材亟待开发,若根本不具备开发能力,也会造成非理性开发。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有依据。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性,目前不是所有的专业和专门化方向都有现成的课程标准。之所以把是否有依据作为是否具备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就是在某专业或专门化方向没有课程标准的情况下,若要开发校本教材则要具备开发课程标准的能力。课程标准的开发路径一般是通过有效调研设定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通过对主要岗位的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获取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发课程标准。实际上开发课程标准比依据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

2.是否有力量。是否有力量是指是否有充足的能够从事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力量。校本教材的开发主体是教师,能否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教师是关键。是否有力量主要体现在能够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上,教师对专业和专业面向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教师以往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以及教师对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把握。

3.是否有理念。不论是任务引领课程理念还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念,抑或是其他理念,这些理念本身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经历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在开发校本教材前要掌握一定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常用的课程教材开发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实际上也是课程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

4.是否有时间。是否有时间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仿佛不应该是讨论的对象,但实际上有的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周课时量达到30多课时,兼有下企业实践任务,还开发了数量可观的校本教材。这种没有时间作保证的校本教材开发,其质量很难达到应有的预期,同时对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来说,也经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考验。所以是否有时间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应成为是否具备开发能力的重要考量。

在对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本义和功能,以及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后,如何破解非理性开发的现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理性开发的建议

针对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非理性现状,从校本教材开发的源头上成立审议机构强化严肃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规范程序强化规范性,开发完成后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提升实效性。

(一)成立校级校本教材开发审议机构――严肃性

在学校层面建立校本教材开发审议机构是在源头上杜绝校本教材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审议机构的组成需校级领导牵头,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负责人。为体现公平性,教务部门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作为机构成员;为体现专业性,课程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作为机构成员。审议机构工作的常设机构可放在教务部门。其次,审议机构的主要职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集体审议校本教材开发申请,论证开发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一职能直接决定校本教材开发申请是否通过,是避免盲目性开发的重要职能。(2)对校本教材开发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其开发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3)对校本教材成果质量进行验收鉴定。(4)提供专项经费激励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教师,专项经费激励可分批到位。最后,审议机构的宗旨是保证校本教材开发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其运行过程要避免形式主义,切忌把审议机构作为加快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和理由,同时要避免人情因素干扰审议机构审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建立规范严格的校本教材开发程序――规范性

管理学中有个基本假设,大意为只有过程规范才会有结果规范。基于校本教材开发随意性的现状,我们提出建立规范严格的校本教材开发程序(见图1),以确保过程规范。需求导向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成立校本教材开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重点阐述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和预期突破。集体审议即由校本教材开发审议机构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审议,审议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审议不通过的不予立项,审议通过的再由教材开发小组编写大纲,进而开发教材样章。审议机构对编写大纲和样章进行再审议,提出修改完善意见。达到编写要求后,教材开发小组可实施教材编写,审议机构对教材编写进行中期检查,并加强过程指导。按预定时间节点完成教材开发后,审议机构对教材成果进行鉴定,鉴定通过后的教材方可试用,达到出版要求的教材可公开出版。从以往校本教材开发经验来看,实行主编负责制是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和成效的重要手段,主编负责做好教材开发的全面规划,综合考虑所编课程的内容设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交叉等问题,对所有参编人员要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增强教材的逻辑性,减少整合与修改的工作量[3]。

(三)建立校本教材使用跟踪反馈机制――实效性

为避免校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被束之高阁以致影响后续教材开发的现象,强化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意识,提升校本教材在支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我们提出建立校本教材使用反馈机制。反馈机制从反馈主体上分为教师反馈和学生反馈,教师是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对教材质量的高低最有发言权,教材使用一定周期后,审议机构对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可着眼于教材内容的适切程度、教材组织编排的合理性、习题安排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反馈情况等方面。学生反馈结果的获取比较合适的方式是编制校本教材学生反馈问卷,可多角度、大样本地搜集学生对校本教材的使用意见。除此之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代表根据教师和学生反馈情况对教材的优缺点进行综合研判,出具综合跟踪反馈意见。综合反馈意见既是对该校本教材本身的评价,也是对校本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价。跟踪反馈机制的建立,一方面督促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发校本教材,另一方面对后续校本教材开发也是一种价值导向。

总之,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非理性开发已经呈现出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象,本文从质量保障的视角提出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浅显建议,而在内涵上校本教材开发需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校本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的融通、校本教材逻辑结构的设计,以及校本教材呈现形式和编排方式与学生接受规律的契合度等等。在解决理性开发的基础上,这些问题将是后续解决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坤.高中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