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第1篇

课外体育运动理性精神价值取向的选择大约出现在新文化运动至抗日战争时期,理性精神的勃兴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救国与富强之路层层累进的结果。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逐步走向沉沦,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面对这“数千年之未有大变局”,国人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咎于器物层面的落后,继而又认为是政治制度的僵化,并先后发起了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替代中国旧有手工技术的洋务运动以及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旧有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然而,橘逾淮为积,在西方获得成功的器物与制度改革,却在中华大地难收成效。国人反思的过程也由器物和制度层面转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于是代表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精神的新文化运动也适时回响在中华大地上。新文化之所以称为“新”是针对中国千百年来的“旧”文化而言,故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猛烈底冲击了以儒家为基底的中国传统文化,诚如陈独秀所言:“岂自今始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种对封建仁礼禁忌以及生活习俗的批判,对科学与人性赞扬的认识,龚鹏程所谓之曰理性精神,他说:“理性精神表现在学术立场上,是反形上学、反宋明理学;表现在学术见解上,则是贬抑儒家之方士化,推崇不信天命与鬼神;在政治上,理性精神反对君权神授,反对社会迷信,主张打破一切政治与社会的偶像崇拜及神话”。归纳起来,理性精神反对传统,破除迷信和愚昧,是一种追求个性解放和人的独立发展的思想文化。    

基于理性精神反传统的影响,作为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课外体育运动,其首要任务就是反对传统“重心轻身”的教育理念,重视人的身心协同发展。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调上,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将重心放在悟性和心性培养方面,身体则想对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甚至出现男子以文弱为风雅,女子以小脚为秀美的谬误身体观,所以,当课外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从生存的实用理性转向祛魅的理性精神时,首先就是对身体的解放。丁谦益说:“夫我国士子既无家庭体育之陶冶,长更诵读殷勤,只醉心于文章诗赋,对于体格之发育,任其自然生灭。书中自有黄金屋,修短有数,人力何能挽回,秉此迂腐见解,百一不讲卫生,百不一求保养……于是不得不提倡课外运动,以求生徒身体之普及发达也”。将螺继在心性中的身体解绑出来意义非凡,意味着国人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步觉醒,个体自我价值观正在逐渐加强,亦表明该时期的救国之路是以人的解放、个性的解放为先决条件,将自己先培养成一个“完完整整”的人,进而来达到国家解放的目的,这也与优先培养国家生存能力以达到个人能力发展的实用理性价值取向相异,映射出不同的救国理念。在理性精神价值取向影响下,各学校课外体育运动的内容选择也适时地摈弃了实用理性时期以军事和武术为主的单一实用性的内容,转而以多样性为主,内容包含球类、田径、游戏等运动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以达到学生兴趣、习惯的养成以及个性解放的目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附属小学的课外体育运动:“以活泼儿童的身体和发现儿童的个性为主,学生自己选择课外活动的内容,学校器材不足的,由学生自己配给,该校以踢毽子、跳绳、造房、游戏、打球等为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课外体育运动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运动项目分为小足球、篮球、网球、器械等,男女分组,学生可自由选择项目,周一至周五下午每日锻炼50 min" 。清华大学“课外体育在于养成良好的品性与习惯,运动项目有球类、射箭、游泳、田径等,学生根据季节自行选择相关运动,自己组队练习”课外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的不同,其实质是背后思想内涵的不同,该时期课外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以活泼个性为主的球类和游戏为主,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寄希望课外体育运动能担负起个性解放和祛除愚昧的使命,也体现了理性精神在课外体育运动的投射。显然,对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质疑成为这一时期影响课外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动因,这当然与理性精神的兴起有关。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第2篇

一、体育教学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1、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缺乏了解,个别学生身体患有某些疾病,不适合剧烈活动或某些体育项目,教师没有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但没有区别对待;教学组织管理不严,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活动,老师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没有严加管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关节活动不充分,从而容易导致关节肌肉的拉伤;教师课前准备仓促,没有对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进行仔细检查,都会增加学生受伤的几率。

2、学生方面

(1)思想不重视。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对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麻痹大意是造成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在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热身;在运动中急于求成,在技术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自行加大运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生理特点都易造成运动损伤。

(2)技术动作不规范。有些学生课上思想不集中, 对技术讲解和示范没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不合理,或者动作粗野、 用力过猛甚至故意犯规,做一些危险动作,这方面的损伤比例最高。常见于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中。

(3)运动量过大。目前学生的体质普遍较差、功课繁重、锻炼缺乏。如果体育课中运动负荷超过学生可以承担的生理负荷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重,同样极易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目标,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这样他们就能自觉积极的参与到这项运动中。

3、客观条件

场地和器械缺陷:运动场地的不平整、不规范和短缺,同时保护措施的不得当;室外体育器材生锈、腐烂,学校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都容易造成学生在活动时发生摔伤等。

恶劣的天气有时也会造成运动损伤:气温过低易引起冻伤;气温过高易引起大量出汗、 电解体紊乱、 甚至中暑;运动场地光线不足影响运动者的视力 也容易造成损伤。

二、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1、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安全机制,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

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层层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安全机制。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有关学校体育安全的法规、办法、理论的学习。

安排运动损伤知识的理论课学习,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通过体育与健康实践课,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安全隐患,加强学生易伤部位的训练, 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及时护理,减少受伤痛苦,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2、重视运动前的热身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避免受伤的关键。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使身体各系统在功能上协调,以便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以确保运动中协调平衡的能力,有效减少缺氧性、失衡性损伤。

3、合理安排运动量及合理组织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会引发运动损伤,影响身体发育。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大、中、小相结合,使肌体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恢复。教师安排运动量要以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活动及体重、食欲、睡眠等变化为依据。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 心理状态因材施教。

教师在体育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对课上的重点、难点和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 上课后,教师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相关的教学组织工作。另外教师要懂一些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如果在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要有一定的应急措施。

4、注意运动过程中保护措施

学生在做一般的运动时应注意保护好膝、 踝、 腕部等易受损部位,必要时应该准备护腕、 护膝、 宽腰带等。在做一些难度大或较激烈的运动时,如在练习体操项目时,首先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还要有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意识,确保把危险降到最底。课程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放松活动,使紧张的肌肉关节松弛下来。

5,改善体育场所的硬件条件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第3篇

1建立完全开放的、教学型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

多数体育院校十分重视科研型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而对教学型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馆)的建设却不够重视,不能充分发挥人体解剖标本在教学和课外科普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据调查,8所全国重点体育院校都建设有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见表1),面向全校学生全部开放,但完全开放的只占25%(见表2)。河南省27所体育院系中仅有8所院系有人体解剖标本展览厅(室)(见表1),25%不开放,62 5%开放,仅有一所院校能够实现完全开放(见表2)。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室,人体解剖实验课开出率和开放率较低,不能保证开放性实验教学,更不用说完全开放。

我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09年12月在教学楼里建立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可以观察标本。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建立不仅提高了人体解剖标本的利用率,而且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人体解剖知识的文化氛围。

2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实验教学绩效

2 1复习巩固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课外辅导

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与运动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相互关系的一门体育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学习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先导,也是为学好其他体育课程奠定基础。过去学生只能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见到人体解剖标本,平时没有进行实物观察的机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解剖知识很容易遗忘。有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复习、巩固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人体解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枯燥乏味,由于陈列厅中的标本用不同的体育技术动作形态展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原来较为枯燥乏味的解剖课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强实验教学课外辅导,提高实验教学绩效。

2 2加强体育专业思想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个人运动能力的先天遗传无疑是其成才的首要条件,但是后天科学系统训练也是运动员成才的必备条件。以往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多数情况是进行心理教育和品德教育。现在,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先带领他们参观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标本,结合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内容,让他们牢固树立“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在科学系统运动负荷下人体机构和机能的重建”的训练思想,激发他们对运动训练的热爱,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 3加强健康教育的科普作用,提高师生健康素质

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是面向全院师生及社区开放的,体育新闻与英语、体育表演、体育旅游与管理等非运动技能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展出的标本,不但可以了解与自己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如标本标签的中英文对照、铸型和塑化标本的美感等,而且他们还可以从中学到在中、小学没有掌握的人体解剖、健康与疾病、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形态与机能”、“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树立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区的良好健康社会环境。

3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实验管理绩效

3 1建设目标要满足实验教学,树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体现体育院校特色教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离不开标本和模型,实验教学内容多,实验课时多,教学方法独特,且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3〕。因此,解剖实验室的建设是体育院校的重点,尤其是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随着我院的发展,对实验室投入逐渐加大,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厅作为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项目,要适应现代体育院校的教育需要,在设备条件不断完善,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为教学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学校教学文化环境,体现体育学院的特色教育。

3 2保证陈列厅标本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在陈列厅标本的布置上,通过考察、学科讨论、会议汇报等形式,考虑到其本身的系统性,同一系统、功能相关的标本排列在一起,每个系统尽量有整体性标本在前面引导,然后依次显示各器官的位置、结构、相邻关系等。根据体育专业特点和服务对象,适当增加运动姿态的标本,根据人体解剖知识对体育专业的重要性,以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三大结构为主。另外,标本尽量安排在安全、方便师生观看的大厅和走廊,服务于整个学校和社区。

3 3提高陈列厅标本的科学性,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共设计中学生、体育教师两套问卷,发放中学生问卷1400份,收回1363份,回收率为97.36%,其中有效问卷1324份,有效率为94.57%,吉首市307份,泸溪县113份,凤凰县231份,花垣县115份,保靖县149份,古丈县71份,永顺县187份,龙山县151份;发放体育教师问卷份140份,收回136份,回收率为97.14%,有效问卷133份,有效率为95.00%。

向州教育局、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行政领导、体育教师负责人进行咨询。

通过检查实习期间对各学校实地观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真实情况。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求得百分比、平均数、相关系数等参数,根据统计数据绘制表格。

2结果与分析

2.1湘西州学校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

通过表1调查可知,“阳光体育运动”实施3届以来,湘西自治州8县市35所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2007年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只有8所学校占22.86%,2009年有19所学校,占54.29%,2012年启动的有5所学校,占14.29%,至今未启动的还有3所学校,占8.57%。从调查情况看,市区35所中学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同,关键是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还不深刻,主要是抓学生学习,忽视学生的健康因素,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政策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几年来启动的时间不一样,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2.2湘西州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情况

通过表2对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湘西自治州8县市35所学校133人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情况为:非常必要有33人,占27.82%;有必要61人,占45.86%;不太有不要28人,占21.05%;没必要7人,占5.26%。在调查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到位,说明很有必要,但还有少数教师思想上没能领会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精髓,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落实不到位。

2.3湘西州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了解情况

通过表3,可以反映出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很了解和了解的同学占76.66%,主要从网络、启动阳光体育长跑仪式、体育课堂教学等途径了解阳光体育运动长跑活动,还有23.34%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较低,这也反映出部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发动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更不利于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4湘西州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情况

学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载体,阳光体育实施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情况的了解。通过调查发现,湘西自治州8县市35所学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情况还比较理想,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占66.61%,表明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整体认识比较全面,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有一定的认识。

2.5湘西州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湘西自治州8县市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情况,其中在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占的比率较高,均在35%以上,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主要是早操时间和课间操时间,只有阳光体育运动落实较好的个别县市在其他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得比较好,如吉首市、花垣县、龙山县。由此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将学校体育课等同于阳光体育活动,片面的理解为阳光体育活动。

3结语

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范文第5篇

1、班级和运动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不同

体育学校“二元化”的培养目标,使得运动队和班级分别把运动成绩和文化学习作为管理的主要标准,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也各有侧重。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竞技体育把成绩凌驾于一切之上,使得教练员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因为身体素质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拥有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不断地向更快、更高、更强挑战的基础。教练员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也紧密围绕运动训练进行,一切以辅助和促进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最佳发挥为前提。“稳、准、狠”是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方向。加上教练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关注多以阶段性和随机性为主,很难做到细致全面。由此可见,运动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受到功利性和随机性的限制,很难促进培养学生全面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因为学生对胜利的极度渴望而造成性格上的偏执。与体育运动相比,文化课学习更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注重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更注重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全面性。因此,文化学习是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班级作为文化学习的主要组织单位,是体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2、班级和运动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不同

运动队的管理一切以教练员为中心,具有唯一性。教练员不仅决定着学生的训练方法、战略战术,有时还决定着学生能否能参赛,甚至成绩好坏。在运动队中,教练员相当于家长,队长相当于大哥,家族式的管理容易使学生形成小团体意识,不利于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班级的管理虽然以班主任为主导,但是各门功课的文化课教师,乃至学生干部,都是主要参与者。这种类似于董事会的管理模式,更具有民主性,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心理素质的培养。体校学生在运动队中存在着激烈的内部竞争。竞技场上的佼佼者被视作偶像,被视为英雄。竞技场上的结果、成绩、名次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以及人本身的尊严,成功与失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运动队中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单靠运动实力说话的成长氛围,使得青少年学生身处其中容易崇尚暴力,易冲动。班级里的学生年龄大体相当、思想相近,并且各个运动项目的学生都有,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交流,缓解心理压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受到身体条件和运动特点的限制,运动队往往根据学生性别分开组队。事实证明,单一同性别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男女生混合编班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心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