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艺术活动;环境创设;艺术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13-01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们的切身利益。尤其在幼儿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更要把环境的创设、布置与营造放在重要位置。事实表明,创设艺术化的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艺术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幼儿们的快乐学习和成长,好处很多。

一、要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艺术化环境,遵循“人性化”特征

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美术活动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需求不仅仅限于活动本身,还包括周围的环境、空间。一个好的活动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与兴趣,带动学习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们的动手积极性。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关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把周围环境的创设作为前提步骤,抓紧抓好。具体的,要依照“艺术化”、“人性化”的基本要求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设置、布设与营造,塑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活动氛围,能够让孩子们进入活动空间之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参与活动的热情顿时迸发出来。

创设良好的艺术化环境,要充分考量和尊重幼儿们的生理特征与活动特点,要考虑到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新事物的特点,对环境进行合适的布设与改造,使之符合幼儿们的心理期望和喜好。试想,当周围的环境符合孩子们的喜好和活动特点的时候,幼儿们一定可以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美术课的开展中,要设置关于各种美术图案的墙面、图景等,用五颜六色的美术“环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进而诱发他们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热情和实践的兴趣。

二、要创设生活与自然结合的环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感

创设各种艺术化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幼儿们的艺术情趣和艺术感觉,帮助幼儿们提升艺术修养,锻炼艺术应用能力。所以,在艺术化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注意把握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融合,要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既要创设一部分幼儿们生活中熟悉、常见的环境、场景,帮助幼儿们迅速找到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点;又要创设具备自然色彩、气息的环境,因为大自然是艺术的来源地,也是一切知识的宝库。从自然环境的创设中,不但可以突破传统幼儿园环境的束缚,而且能够从中体现艺术环境的新奇和自然美,帮助幼儿们开拓眼界、提升艺术修养。

创设具备生活气息的艺术化环境,目的是帮助幼儿们在艺术活动中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寻找到生活化艺术的感觉,加强他们对艺术活动的领悟力。另一方面,要让幼儿们在生活场景中认识到艺术的存在和艺术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艺术实践水平。而将自然类型的环境创设到幼儿园,则是考虑自然的绿色、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因素,将对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例如,在艺术活动中,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安排,分别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情景,然后再布设一些自然的环境,比如沙堆、动植物等。在开展类似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孩子们对不同环境中艺术的感悟能力,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努力实践。

三、要创设符合课程内容和主题活动的环境,突出环境的辅助作用

对于幼儿来说,环境堪称除了家长、老师以外的“第三教师”,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和成长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把周围环境的创设与课程、主题活动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活动、课程的进度设置不同的环境,用环境辅助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们更好的理解活动实质和课程内容。要结合各自艺术主题活动,布设不同的环境和情境,让孩子们接受更为系统的艺术熏陶,培养他们的艺术感。

如,利用幼儿园的墙面、墙角等有限的空间,张贴、悬挂一些艺术品、服装、字画、节日图片等,并结合主题艺术活动,对孩子们进行训练和辅导。在环境的映衬下,老师可以带着幼儿们一起做纸工、绘画、泥工等各种艺术活动,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开展一些艺术形式的表演,诸如舞蹈、艺术游戏等。在这样的艺术化活动中,周围的环境可以起到映衬与烘托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的教学活动辅助作用。最关键的是,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能够进入各种环境、情境模式中,既锻炼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要把幼儿园艺术化环境的创设作为幼儿园艺术活动开展的前提和重要工作,要根据幼儿们的兴趣爱好和生理特点,进行具体的布置和设计,形成生活、自然与人的完善融合,使之成为辅助教学活动的“利器”和“工具”。有了优美、健康和人性化的环境,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可以上一个新台阶,幼儿的学习、活动和成长也会有很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淑君.以绿色为基调,开展环境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9).

[2]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乐教育 快乐 成长 幼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23-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喜欢的环境,让他们在与同伴和有专业知识的成人的共同生活中实现成长和学习的基本权利。

快乐与发展是幼儿生活的主旋律,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机会和创造宽松氛围的课程,才能使每个幼儿愉快、全面地发展。幼儿园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它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以及终身教育、后继学习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从幼儿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适宜幼儿生理与心理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健康、自主发展,真正满足幼儿愉快发展的需要。

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弊病,主要表现为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及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教师更多关注幼儿的“教育”而忽略了幼儿的生活,更忽略教育对幼儿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幼儿以一种积极的个体意识去主动感受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启迪智慧、发展能力。因此,只有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准则,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才能真正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广西军区幼儿园(以下简称“军幼”)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指导思想,围绕培养“乐于学习、乐于生活、乐于交往”的具有充分主动性的人的总目标,通过开展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快乐教育的研究”,探索促进幼儿愉快、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奠定幼儿快乐成长的基础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快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因此,我们把环境看成“第三位教师”,在开展快乐教育活动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重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著力打造园所大环境

我们对全园的户外大环境进行了整体规划,按教育功能要求和不同的目标,将幼儿园大环境划分为体能训练区、自由创意区、综合运动场、攀爬区、角色游戏区、种植园、戏水池、民族商品一条街、“大地飞歌”自由墙等,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童趣化和可选择的环境,还有开阔的草地、安全的塑胶地板、可移动的多功能游戏材料以及可以自由涂鸦的艺术长廊等,让幼儿来到这些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场地,能长时间保持浓厚的兴趣,不用教师的组织和安排,都能自主选择各种类型的游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保护了幼儿的天性,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促进了幼儿自主健康成长。

(二)创设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快乐教育环境

1.创设专门的艺术活动室。我们通过创设艺术活动室,如音体室、电子琴室、打击乐室、多媒体活动室、美工创意室、图书阅读室等,吸引幼儿乐于参加快乐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地表现与发展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更自由、更宽松的表现与创造的环境。

2.创设户内户外艺术游戏场所。我们创设了大型户外自由创意墙、编织园、美美发屋、田园花都、巧手剪纸廊、化妆舞会场所等趣味性、艺术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区域环境,吸引幼儿乐于参加艺术活动;还利用社区环境,带幼儿到市博物馆参观壮族服装展、到民族文物苑观看壮族的歌舞、品尝壮家小吃等,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3.建构班级艺术区域小环境。幼儿园各班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了涂鸦墙、小舞台、童话屋、星星音乐厅、美工小作坊等,将艺术品、艺术工具、艺术材料等放置在活动区内,吸引幼儿乐于参加艺术活动,鼓励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生动活泼地表现与发展才能,使艺术活动区成为幼儿抒感、表达自我、想象创造的理想场所。

(三)创设尊重、理解、肯定与鼓励的精神环境

我们要求全体保教人员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尊重、理解、肯定与鼓励幼儿的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快乐发展的需要

军幼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将快乐教育与特色艺术教育相融合、正规艺术活动与非正规艺术活动融为一体、技能学习与游戏表现双向开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主题教育活动

即以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石,从幼儿熟悉或关心的事物中选择主题,围绕主题结合幼儿实际能力、兴趣和发展需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教育活动。我们把快乐手段作为幼儿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感、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特殊语言,鼓励幼儿运用艺术手段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使幼儿在不断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和才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成长。如大班主题活动“生日快乐”以幼儿过生日为主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创造性地用绘画、歌舞、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乐意表现的内容,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幼儿分享、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发展。

(二)专项功能室活动

指创设以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活动为主的专项功能室,提供丰富、可供选择的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的多渠道互动中获得发展。专项功能室的活动流程如下:向幼儿介绍新的表现材料、表现内容――幼儿自主体验――分享经验,交流讨论,集体学习新的艺术表现技能――幼儿用已掌握的技能和表现手法去创造表现自己乐意表现的内容。如在“美术创意室”,围绕“民族村”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向幼儿介绍竹筒鱼、酿田螺、三角粽、五色糯米饭等食品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制作方法,准备了芭蕉叶、米、各色纸、田螺玩具以及绳子等制作材料,指导幼儿自主体验制作壮族特色小吃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感受制作的快乐。专项功能室活动注重自主体验与集体分享结合、幼儿自主学习与教师隐形指导结合、学习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与发展能力结合,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及教师的多渠道互动,掌握初浅的艺术表现知识和技能,通过自我体验、表现与创造,享受艺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快乐体验。

(三)自主性的艺术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依据兴趣性、游戏性原则,我们开展了自主性的艺术游戏活动,除了创设自由宽松的艺术游戏活动空间,还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的机会。我们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实现环境资源与教师资源共享,开展大选择、中选择、小选择快乐游戏活动。大选择游戏活动指全园范围的艺术游戏活动,先拟定一个活动主题,教师围绕主题为幼儿准备丰富、可选择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游戏内容,在与不同年龄同伴的自由游戏与交流中,感受艺术游戏的快乐。如“彩色世界”主题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游戏、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使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中获得色彩情感的发展。中选择游戏活动指在年级平行班之间开展的跨班艺术游戏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开放各班艺术游戏区域,实现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及伙伴进行活动。小选择游戏活动指班级艺术区角游戏活动,将艺术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每天都能自主选择,自由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此外,我们将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制度化,做到每天一次小选择游戏活动和一次中选择游戏活动、每月一次大选择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四)拓展性的艺术兴趣活动

除了制度化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我们还创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艺术兴趣活动。为帮助幼儿开拓视野,我们利用社会资源,围绕“多姿多彩的壮族”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文物苑等场所,让幼儿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为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开设了多种艺术兴趣活动小组,有电子琴、打击乐、诗朗诵、讲故事、创意画、趣味手工、舞蹈艺术团等,鼓励幼儿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参加,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五)渗透性的快乐教育活动

快乐教育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快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更有利于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快乐教育。我们在幼儿活动室中展示各种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如幼儿创意画、各种工艺品,还有一些自然界中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贝壳、昆虫等;在幼儿寝室布置安逸、宁静的经典名画或墙画,给幼儿提供富有审美情趣的生活空间。同r还注重日常生活欣赏,将主题活动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如外国文艺作品、经典音乐、民俗故事等。此外,我们还在各个生活环节中渗透艺术教育,如晨间入园时播放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婉转动听的音乐,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开展艺术游戏活动时播放背景音乐,餐后散步时带幼儿欣赏园内的壁画,午睡前给幼儿讲故事等。总之,我们将快乐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情景化、生活化。

三、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资源,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促进家园合作,扩大快乐教育范围

家长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合作者,军幼注重与家长合作,通过交流、表现与分享,共同实施快乐教育活动。

1.家长参与快乐教育环境创设。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所环境和游戏区域环境创设,与孩子们共同收集、整理各种艺术素材等。如幼儿园艺术长廊与种植园的壁画墙饰,选择了家长提供的十二生肖民间故事作题材,使整个壁画成为一本放大的图画书,让幼儿在具体的艺术形象前领略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家长一起布置舞蹈室,放置各种乐器、歌舞用的扇子、纱巾、头花、自制的各族服装,以及展示各族歌舞的影碟、相片和图片等;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家长收集孩子的出生照片、手印、足印、成长照片等用于环境布置,拍摄孩子的成长录像供大家欣赏等。许多家长对艺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带来的各种艺术品和材料令人惊喜,也让幼儿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索艺术的奥妙,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强了亲子交流,显示出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

2.家长参与快乐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快乐教育活动,就是想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我们充分利用元旦、“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同台演出;每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展“歌娃娃”“多姿多彩的壮族”等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带孩子观看艺术节的筹备工作,收集各种有关民歌节的宣传海报、民歌节标志、吉祥物以及观看民歌节盛会,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绘画、歌舞、语言等形式把自己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艺术的氛围,不断提高幼儿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月饼圆又香”的家园互动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月饼,在“爷爷教我打月饼”的欢快歌声中,他们一起擀面、和磨、设计月饼样式、送到饭堂蒸烤。最后拿着自己制作的月饼时,家长和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和喜悦。

(二)挖掘社区资源,增强快乐教育效果

社区资源包括幼儿园的周边设施(小区医院、银行、商店、邮局、超市、体育馆等)、工作人员、居民等,这些社区资源涵盖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社区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胆量,让幼儿真正接触社会。我们通过宣传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园区联谊活动,积极与社区开展交流活动,给社区居民传递正确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引发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例如,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灾区小朋友开展募捐演出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邀请“海底世界”动物剧团来园演出,让孩子们了解海龟、大鲨鱼等海底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一系列快乐教育活动,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掌握了各种社区生活规则,养成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同时,社区形成了浓郁的快乐氛围,幼儿园的教育成为社区文化的一大亮点,促进了整个社区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快乐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范文第3篇

一、选取含有民间艺术文化的游戏材料

1.直接选取民间艺术作品为游戏材料

首先,游戏材料作为幼儿园游戏中的基础组成部分,能直接地与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接触。许多民间艺术文化对于幼儿来说不能直接进行运用与消化,但是我们可以将其直接投放到游戏中让幼儿了解,比如将民间的泥塑这一艺术作品放入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饰品”店,通过幼儿的“购买”来对泥塑进行欣赏。教师在投放这些艺术品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主题,投放相应的民间艺术作品,并着重引导幼儿对这些艺术品进行多方面的观察,让幼儿对这些成品民间艺术材料有所了解,而不是完全开放式地让幼儿独自探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他们的知识。

其次,许多民间艺术并不是以一个固态的形态来呈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民间艺术元素作为材料加入我们的游戏中,如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在幼儿园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民俗音乐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些活动中的素材进一步延伸到幼儿参与的游戏中,比如教师可以把江苏民歌《茉莉花》投放在表演游戏中的小舞台作为音乐,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学习一些汉族舞蹈动作。在体育游戏中也可以将维吾尔族歌《哇哈哈》融入其中,让幼儿学习其特有的拿东西的动作来接力运球。

2.选取与民间艺术相关的半成品材料

学龄前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相比于以欣赏为主的成品民间艺术作品,它们对于半成品材料更为喜欢。许多的民间艺术都是由最本土、最大众的材料而来,特别是幼儿园所在地区的民间艺术,更能够进入幼儿的游戏中。在选取这些与民间艺术相关的成品材料,除了要考虑材料安全性、游戏主题外,还应该重视幼儿的已有水平。

二、创设有民间艺术文化的游戏环境

1.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工作一直为营造良好的环境适应教育,为孩子提供机会和条件,把他们的活动和表现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之一。幼儿进入幼儿园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现在幼儿园的墙面、走廊、过道甚至是窗户上,教师们都给予了装饰,有的是幼儿的作品,有的是由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这些东西每每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能利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将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其中,在走廊、墙面等幼儿能够看得到的地方,加入一些与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如在中秋节期间,可以在幼儿园大厅悬挂一些有民间特色的灯笼,在丰富幼儿园环境的同时不忘宣传民间艺术文化,还可利用家长对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认识,一起为幼儿园环境做准备,通过家园合作,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并且饱含民间艺术文化的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游戏操作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幼儿同这些环境之间的互动。幼儿园整体的大环境虽然能呈现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文化,但是幼儿与其接触的方式、时间都较少,幼儿园整体环境的教育作用很难有效、直接地发挥,因此,班级中幼儿的游戏操作环境也至关重要。除了为幼儿准备成品或半成品的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材料外,还应该创造一个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直接感受的环境。

在含有民间艺术的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主题或者区域的外部环境布置,如贴一些相应的图片、海报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还可以在游戏中加入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元素,如服装、音乐、学习材料。在游戏开展之前,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幼儿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了解,为游戏的操作做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幼儿与这些环境之间进行互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民间艺术文化,同时也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游戏氛围。

三、开展有民间艺术文化的游戏活动

1.开设有民间艺术文化的游戏主题

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不管是角色游戏还是区域游戏或者户外游戏,都有自己的主题,这些主题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目标与具体的教育目标相结合而来。如果只是将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材料零散地投放在一些游戏中,幼儿很难着重地、系统地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将幼儿游戏某个主题直接定为某一民间艺术文化的主题,特别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幼儿会主动地去了解,去探索。

如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班级教学内容中的剪纸活动,在美术区开展“剪窗花”主题。由于南方过年时的活动越来越少,这样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幼儿对于过年的热情非常高涨,所以在过年前开设的“剪窗花”主题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又能与节日相融合,还能引导幼儿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在游戏中幼儿与教师通过故事的等形式一起了解窗花来历,欣赏各式各样的窗花,由最简单的花纹开始剪纸,到最后的自由想象、自由创作,整个游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长期性地作为一个主题来让幼儿参与。开设民间艺术文化的主题,让幼儿有层次性地了解、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融入民间文化艺术中,感受其中的内涵,并且还能体会到自己主动创造的快乐。民间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瑰宝,是民间艺术的感觉和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

2.直接开展各种民间游戏

相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民间艺术活动,一些本来就非常有特色的民间游戏也非常受幼儿的喜爱,而且有的这些游戏能够适合几乎所有的幼儿,不管是哪个年龄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其中,这些民间游戏也隐藏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教师们无须再画蛇添足地为其准备太多的东西。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前言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与创新的源头。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有助于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够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间艺术文化美的熏陶,得到相应的德育、美育的影响。同时,如何针对幼儿特点及幼儿园教学特色进行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考方向。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课程是实践的课程,民间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地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同时也代表着特定区域的民族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民族文化,也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和适宜性,增进课程的生活化、趣味性,而且能够提升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并更好地接纳社会和他人。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所在幼儿园身处满族民间文化的特点,进行了诸多课程方面的尝试。首先,在对满族民间艺术内容进行认真挖掘、筛选的基础上,我们遵循课程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且具有满族特点的基本原则,建构了以满族民间文学(包括民间童谣、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故事)、民间音乐戏剧(包括歌曲、舞蹈、皮影等)、民间美术(包括农民画、剪纸、刺绣、编织、玉雕、泥塑等)为基本内容,以满族民间节日习俗、民间游戏、民间饮食为辅助内容的显性课程体系。其次,在对挑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力图吸纳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以保证课程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够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常常充当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这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特点的。因此,我们在将满族民间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时,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满族民间艺术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幼儿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认识自身的能力,并获得自我认同。在此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首先,努力创设富有民间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装修和布置时,除了要求整体设计体现一定的审美情趣外,我们还努力把各种满族民间艺术作品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在走廊、墙面、楼梯等地方,把由儿童制作的、包含满族民间艺术文化内容的美术作品、剪纸、手工艺品等自然陈设其中,一方面既形象地展示了满族民间艺术,另一方面儿童参与环境设置的积极性也得到激发,使得整个环境布置在丰富儿童的感知觉经验的同时,能够激发他们良好的民族认同情感;不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其次,努力创设包含民间艺术文化元素的、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幼儿同环境的积极互动。因此,创设蕴含民间艺术文化元素的区角活动,营造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如在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区角呈现特色鲜明的、满族民间特有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儿童以自主的学习和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此外,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还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提升。

三、在师幼互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艺术性范文第5篇

本土教育幼儿艺术学习基础一、前言

每一个地方有着自己特色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本地的生活习俗,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幼儿理解、学习。然而,现在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本土文化正逐步丧失其原生态的生活习惯与文化语境,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地保护和系统性地传承下去。

二、本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开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开展游戏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纲要》从两方面对拓展幼儿教育资源指明了方向:一是“因地制宜”,城市、农村的幼儿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不同的城市农村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要注意地方特色,从幼儿所处的环境中挖掘优秀的教育资源。二是“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所以文化教育应呈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的融合。国家教育部门鼓励幼儿园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本土的特色教材,这就为幼儿园开发本土教材提供了政策支持。

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艺术教育生活,可以为幼儿成长提供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文化环境。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的这一价值,是基于个体发展的需要而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的文化本性。专家研究已经充分的表明,幼儿的发展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密切相关,幼儿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成长,最终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审美与艺术传统等,深深植根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这些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分离、不脱离。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艺术教育生活,除了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亲和性的文化环境外,其另一价值是满足不同地区幼儿多样的文化需要,促进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其热爱。本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这与当地的一切都是相契合的,是家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同时它们还是本土人民创造的优秀的精神成果,包含着本地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它们往往融合了本地的艺术与审美传统和生产生活需要,具有浓浓的感彩。幼儿作为当地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认识了解属于自己的文化。当然,本土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也受到本地儿童的喜爱。把本地艺术和幼儿的文化需要结合起来,纳入到幼儿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不同地区幼儿的多种精神需要,有利于幼儿园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加强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家乡艺术和文化传统,激发幼儿对家乡艺术、家乡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

每一个幼儿都是热爱大自然、爱美的,本土文化的艺术开发应以幼儿的这一天性为基础,并且要保护幼儿的这一天性,不能摧残之。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课程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本土文化开发的艺术教育地方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属于幼儿的成长文化圈,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由此幼儿熟悉这些课程,这就使得该类课程更有利于激发、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幼儿更高的审美追求。

三、本土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开发的策略

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联系密切,审美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即审美意象,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想象性表象。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是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将本土文化引入幼儿的艺术教育中,可以让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创造美的愉悦,并且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文化,促使幼儿在各种经验的互相碰撞、渗透交融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

第一,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环境对人有暗示作用。优美的环境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人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因此幼儿园要设置富有美感的环境来激起幼儿的审美情绪。按照幼儿心理发展层次,幼儿园可以将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以各种形式暗含于幼儿的艺术生活和活动环境之中,让幼儿的艺术生活变得生动丰富。也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本土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本土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本土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本土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本土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本土艺术的感觉和情感。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本土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第二,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教师在本土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其艺术作品,而不是随意泛谈这样就有助于幼儿把已有的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经验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表现在幼儿能对本土艺术作品强烈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再认真细致地观察本土艺术作品;能观察作品使用的材料特征,如某种物象的色彩与质地,某种乐器的音色,某首曲目的声调;能观察作品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如早晨或黄昏的背景;真正地了解本土艺术作品。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我们不可以以一种方式呈现多样的本土文化,幼儿园应该采用多样的方法呈现其文化。可以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幼儿园将本土文化分成若干主题,形成一定的活动系列,再以每一系列为主题单元进行艺术教育教学活动;陶冶渗透的形式:幼儿园还可以将本土文化资源有机渗透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这包括渗透于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幼儿园游戏中等其他形式。这样以多种方式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吸收,也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