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田径训练;有效性;途径分析

田径训练是我国初中体育课必须要进行的一项训练。针对不同初中的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田径训练,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而具有较好身体素质的学生,在抗压能力和敏捷度反应上,都优于那些在体育方面非常平庸的学生。社会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较量,一个学生单纯掌握的文化课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并不能够保证其在今后的社会竞争当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学生能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比较强健的身体,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生活压力的时候,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和较好的状态,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中更容易获得成功。为了提升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整体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相关工作:

1.周密制定教学计划

为了提高初中田径训练的有效性,首先老师应该周密地制定教学计划。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在此前学习经历当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的田径训练,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因为得上强度上难度,要求他们去完成专业运动员一样的任务,显然是强人所难。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更大的训练强度,不仅不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体能,反而会让学生的身体受到一定的伤害,同时也有可能促使学生迅速对田径训练失去兴趣,进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这对于学生良好是我喜欢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着眼于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这样的现实情况,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这一现实情况,来周密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田径训练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同时考虑到天气训练本身的特质,老师在这里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不要一味屈服于学生本身身体的状况,而是要本着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不断地加大训练,让学生一方面感到完成任务并不是非常困难,同时也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

2.重视因材施教

考虑到当前我国初中体育课教学学时比较少的现实状况,在着眼于提高初中田径训练有效性的前提之下,在制定初中田径训练相关课程的时候,老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标准和训练计划,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和提高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田径训练过程当中。

具体而言,老师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重视对学生主观愿望和客观身体状况的了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接手班级的时候,体育老师就应该越高的学校每个班级班主任老师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通过班主任老师来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成长环境以及背景,用这些可靠的信息来帮助老师判断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3.做好应急预案

应该认识到,田径训练毕竟是有训练风险的,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接受田径训练的普通学生,他们在活动身体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伤害,乃至于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田径训练的有效性,还要做好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第二是对课堂上S时出现的新情况的应急反应。这里所说的突发状况真的是在田径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与一种伤害叫的可能性,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出现运动伤害的情况是完全存在的,因此一旦出现问题,体育老师应该做到有条不紊,迅速及时恰当地解决问题。同时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老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以准确恰当的解答。

4.创新课程设置

在初中田径教学当中,创新教育方法的第一个途径就是要创新课程设置。传统意义上初中田径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往往简单地将初中体育的教学分为几个部分,会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拉伸活动之后,就放任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或者进行单一方面的体育锻炼,这种方法固然能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但是从学生本身的发展上来看,他们在这样简单的环境当中,无法获得体育技能的提升,这对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个体技能而言也是没有好处的,。

创新课程设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课程编排,老师一定要在精确分析每个班级的学生的自身状况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体育的兴趣来进行课堂的设置。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事前调查的方式,与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本身的诉求,以学生本身的思想和愿望来进行课堂的编排,体育课堂上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不同兴趣进行分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在整个初中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更好的表现和发挥。

在创新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初中的体育老师也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的安全,因为上面提到了,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的过程当中,都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冲动和爆发力强的身体特点,他们往往会在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当中有用力过猛的情况,进而造成身体的损伤,在这个问题上,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明显了,老师一定要尽力保证学生的安全。

5.强化和考核环节

强化考核环节是初中田径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第二个重要的行动遵循。应该认识到,初中田径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为了中考服务的,受片面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是否在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到乐趣,而对教学效果没有明确的认识。事实上这种理念和方法是非常不对的,一方面这个可能会影响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当中的表现,同时对于学生的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也是十分不好的,所以在初中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尽管要创新教育,但是也要重视强化考核的环节。为了达到两者统一就应该考虑在考核的过程当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

例如:可以尝试用分层次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对于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教学背景的学生要分批次的要求,在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的基础之上,对于那些本身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要放松要求,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在保证中考学业成绩的基础之上,要对这些学生有一定的照顾。

6.结语

初中田径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推进当前初中田径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全民素质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初中田径训练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基于以上的几种原因,初中的体育老师应该对学生的田径训练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明。对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反思[J].中国教育,2011(35):45-46.

[2]马梅。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研究[J].教育从业者,2009,(2):175-177.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振动训练;下肢爆发力;身体成分;长时效应

中图分类号:G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11-0119-03

The Chronic Effects of Vibration Training on Explosive Power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Athletes

ZHOU Shengling

(Sports College,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 Jiangs u China)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enhancing effects of vibra tion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ven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for athletes.The subj ects were 20 professional athletes,dividing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The inter vention period consisted of 8 weeks.During the intervention,one group was defi ned as the vibration group,which performed vibration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P ower Plate,while the other group,the control group,performed the same trainin g plan without vibration.Body composition and the maximum jump height in counte rmovement jump (CMJ)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8 weeks’ intervention.Th e results showed that CMJ performance and skeleton muscle mass increased signifi cantly in both groups(P0.05).Moreover,comparing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CMJ performance of vibration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vibration training,explosive power,body composition,chroni c effects

振动训练已逐渐成为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成绩的新方法。传统 的抗阻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器械的重力加速度对肌肉产生急性刺激,肌肉适应刺激后形态和 力量发生相应改变[1]。振动训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基本一致,同样 是通过对 肌肉产生加速度后,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与耐力[2,3]。目前,振动训练的作用机制 目前尚 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振动刺激改变肌肉长度,激发肌肉肌梭,使肌肉发生有力收缩[3 ]。目前,已有大量采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振动训练前后不同部位肌肉力量变化的研究, 涉及人体上肢、下肢、躯干等多个肌群。研究显示,振动训练确实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肌肉 做功能力[4]。然而等速力量测试对于测试环境与测试人员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 存在一定 局限性。CMJ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手段,可直接在运动场地进行,在国外已有相关研究 采用这种方法评价训练效果[5],被证明能够比较准确地说明下肢爆发力的情况。 另外,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短时全身振动训练能有效促进肌肉力量与爆发力增加,改 善神经调节肌肉做功能力[2,6]。但多周乃至数月的振动训练对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的影响研 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国内有一定运动背景的田径运动员的相关研究较少。另外,振动训练对 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涉及。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田径运动员进行8周的振动 训练,在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CMJ成绩与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并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旨在 分析振动训练提高田径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和全身身体成分的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20名青年男性田径运动员,运动等级均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无个人伤病史,身体状 态良好,近期未参加过大强度力量训练,参加本研究8周训练期间不再参加其他力量训练。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振动组10人,对照组10人,基本情况见表1:表1 参加测试人员基本情况组别年龄/岁身 高/cm体重/kg振动组(N=10)19.1±1.2174.4±10.170.8±9.6对照组(N=10)20.0±0.8176.2±11.064.8±12.3 1.2 研究方法 身体成分测试:采用韩国产Inbody3.0身体成分测试仪测试身体成分,包括全身骨骼 肌含量与体脂百分比等。测试于晨间空腹进行,室内温度、湿度恒定,测试对象未进行过剧 烈运动,体成分测试过程中均赤脚、上身。8周训练结束后,次日清晨再进行相同测试 。CMJ测试:采用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中的纵跳测试仪测试CMJ高度。具体测试方法为:测 试对象完成约10 min左右的慢跑热身活动后,依次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双手固定于臀部 ,避免摆臂;起始动作为直立状态,快速下蹲至膝关节约90度左右后立即起跳;每人共进行 三次测试,每次间隔20 s,记录最好成绩。8周训练结束后,次日再进行相同测试。上述测试结束后次日开始系统的振动训练。振动训练采用美国产Power Plate振动训练仪。 振动组训练采用频率为30 Hz,振幅为2 mm;训练时,受试者直立于振动训练仪平台上 ,手持事先准备的重量为8RM(RM:最大重复次数)的杠铃水平置于肩膀上方,保持腰部直 立,下肢缓缓半蹲至膝关节150度位置,此时保持身体重心在训练仪平台中心,再慢慢起身 至直立;重复动作8次为一组,每天进行5组,组间间隔40 s,每周进行三次力量训练,共持 续8周时间,期间经常检查并调节杠铃重量。对照组训练方案相同,同样在振动训练仪平台 上进行力量训练,但训练过程中无振动刺激。数理统计采用SPSS15.0软件,各组力量训练前后CMJ成绩与身体成分变化对比采用配对T 检验,振动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下肢肌群爆发力变化

表2 振动组与对照组8周振动训练前后CMJ成绩情况训练前/cm训 练后/cm振动组38.7±7.342.8±10.4**对照组39.1±5.540.0±11.8**# 注:**表示训练前后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3 振动组与对照组全身身体成分骨骼肌含量与

体脂百分数变化情 况骨骼肌含量/kg训练前 训练后体脂百分数/%训练前 训练后振动组34.1±7.837.0±9.7*18.4±12.719.5±13.0对照组37.2±10.639.9±6.6*19.2±10.919.3±13.9 表3显示,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骨骼肌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说明两种训练 方式均没有起到减脂作用。另外,振动组与对照组训练后骨骼肌含量和体脂百分数没有显著 性差异(P>0.05),说明8周振动训练对受试者骨骼肌和脂肪含量作用不明显。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对具有一定运动训练背景的田径运动员进行8周的力量训练,采用本研究设计 的力量训练方案后,无论是振动组还是对照组,CMJ成绩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反映了其下 肢从离心收缩快速转化为向心收缩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下肢爆发力得到了明显加强。由 此可见,即使是经历过系统田径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如果采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其下肢爆发 力仍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振动组与对照组相比,由于加入振动刺激,CMJ成绩提高 更为明显,说明振动训练作为有利的外界刺激使下肢肌群产生相应适应,能够促进下肢爆发 力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研究中,力量训练也使得受试者身体成分骨骼肌含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说明8 周的时间不仅仅能够改善机体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还能够使得肌肉本身得到发展, 使得人体骨骼肌绝对含量增加。而力量训练对人体体脂百分比没有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一 方面可能是因为8周的时间仍然相对较短,不足以改变人体脂肪含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 力量训练强度较大,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不能有效减少脂肪。但是随着人体骨骼肌 含量的增加,基础代谢率也相应增加,体脂百分比可能在更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一定下降。 目前,对于振动训练对力量训练的长时效应,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Issurin等 [7]在研究中对普通男性进行了3周大负荷肘关节力量训练,其中振动组和对照组力量分 别 增加了49.8%和16%,振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Delecluse等[8]研究中发现,12周 的振动训练 后,与采用无振动训练的对照组相比,振动组膝关节等张收缩力量和CMJ成绩明显提高(9. 0%,P

4 结 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连续8周、30 Hz频率、2 mm振幅的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 CMJ成绩,增强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且与单纯的器械力量训练相比有更明显的效果。但 本方案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的骨骼肌含量和体脂百分比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Bosco C.,M.Cardinale,and O.Tsahpela.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Me chanical Power and Electromyogram Activity in Human Arm Flexor Muscles[J].Eu r.J.Appl.Physiol,1999,79:306-11.

[2] Bosco C.,M.Cardinale,O.Colli,R.Tihanyi,and et al.The Influence of Whol e Body Vibration on Jumping Performance[J].Biol.Sport,1998,15:157-64.

[3] Bosco C.,R.Colli,E.Introini,M.Cardinale,0.Tsarpela.and et al.Adaptive Responses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to Vibration Exposure[J].Clin.Physiol, 1999,19:183-87.

[4] Cronin J.B.,P.J.Mcnair,And R.N.MarShall.Is Velocity-Specific Strength Tr aining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J].J Sports Med.Phys. Fitness,2001,42:267-73.

[5] Shim A.L.,M.L.Bailey,and S.H.Westings.Development of a Field Test for Up per-Body Power[J].J.Strength Cond.Res,2001,15:192-97.

[6] Bosco C.,M.Cardinale,and O.Tsahpela.Hormonal Responses to Whole-Body Vib ration in Men[J].Eur.J.App.Physiol,2000,81:449-54.

[7] Issurin V.B.,Liebermann D.G.,Tenenbaum G..Effect of Vibratory Stimulatio n Training on Maximal Force and Flexibility[J].J Sports Sci,1994,12:561-6 .

[8] Delecluse C.,Roelants M.,Verschueren S..Strength Increase after Whole-Bo 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J].Med.Sci.Sports Exerc,2 003,35(6):1033-41.

[9] Bosco,C.,M.Cardinale,And O.Tsarpela.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Mechanica l Power and Electromyogram Activity in Human Arm Flexor Muscles[J].Eur.J.App l.Physiol.Occup.Physiol,1999,79:306-11.

[10] Delecluse,C.,M.Roelants,and S.Verschueren.Strength Increase after Whol e Bo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J].Med.Sci.Sports Exerc, 2003,35:1033-41.

[11] 徐广华.根据动作结构和肌肉工作方式进行力量训练对100m跑技术与成绩影响的实验 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99-101.

[12] 刘瑛慧.中外优秀链球选手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状况的对比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11,30(3):111-113.

[13] 欧阳秀雄,湛超军.振动训练同振幅不同频率与振动时间对血流量变化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29-31.

[14] Thue K.,Malene B.,Paolo C.,and et al.Effect of Vibration and Resistanc e Training on Neuromuscular and Hormonal Measures[J].Eur J Appl Physiol,2 006,96:615-25.

[15] Jackson S.W.,Turner D.L.Prolonged Vibration Reduces Maximal Voluntary Kn ee Extension Performance in Both the Ipsilateral and the Contra-Lateral Limb in Man[J].Eur J Appl Physiol,2003,88:380-6.

[16] Kihlberg S.,Attebrant M.,Gemne G.,and et al Acute Effects of Vibration from a Chipping Hammer and a Grinder on the Hand-Arm System[J].Occup Enviro n Med,1995,52(11):731-7.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田径耐力项目 训练监控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专家学者利用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采用各种有效地方法手段对训练后的疲劳进行恢复,例如:1991年美国的B.Coen等根据个体无氧域、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来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训练强度,认为利用个体无氧域负荷强度进行训练是提高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疲劳不易积累,利于疲劳尽快消除。Goforth等运用原始的碳水化合物负荷方法研究发现: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以8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在跑台上跑动直至力竭,结果发现他们的耐力提高9%,由此证明补充复合的碳水化合物比单纯的碳水化合物更能够有效地提高肌糖原储备。

通过对国外有关田径耐力项目的文献检索,可以发现国外的训练监控具有如下特点:训练监控的指标非常简单,多为心率、无氧阈、血乳酸等;训练监控紧密结合训练实践,多将简单指标在整个训练周期中结合训练阶段、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系统研究;训练监控研究主要还是在实验室完成,但更加倾向于将运动员机能的实验室诊断改变为训练现场的诊断;营养补充比较单一,没有显示个体特征。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田径耐力项目的发展也是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例如:田麦久先生在他的《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一文中就提出了周期耐力性项目的生理学特征。步润生经过多年对马拉松选手的训练观察、训练过程的分析及个人积淀40年训练和比赛经验提出了再中长跑、马拉松训练中除了采用匀速长跑、越野跑、变速跑、间歇跑这些传统的训练形式外还需采用另外一些提高一般耐力水平的训练手段,如骑自行车、滑雪、球类活动、游戏等,为防止伤病和由于训练单调引起的过度疲劳,可采用200+400+600+800+1000+1200米的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来调节运动负荷过大造成的心理障碍。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发现国内训练监控存在以下问题:运动队或教练员对运动训练过程是否进行科学监控还主要以自发性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主要是从单个学科(如生理、生化等),或某一领域的角度(心理能力、运动负荷等)进行监控,没有形成系统的监控体系;目前,对训练过程监控的研究,只是对各个项目共性的问题研究较多,而结合专项特性的研究较少;对训练过程的监控,还主要依据年度大周期的规律进行,而不适应目前国际体育比赛次数大大增加,以小周期训练为主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优秀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个性化训练完整监控体系的研究还没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田径耐力项目教练员很难科学把握训练负荷节奏、结构

在对北京、伦敦奥运备战周期的训练监控中发现,大部分国家队教练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但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训练的系统性,随着比赛的临近,教练员往往会有急躁情绪,盲目的加大训练负荷;或对项目制胜规律认识不清,以辅助训练代替专项训练,这些错误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最后都会导致训练的失败。

2.2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没有体现出个性化与针对性

训练计划的制定还要体现出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在实施训练过程中虽然能够对不同运动员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但无法进行准确的量化控制。因此科研人员要利用适宜的身体机能评定指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客观评价,对训练的承受和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递增负荷找出运动员脂肪训练、糖脂协调功能训练、无氧域训练和最大摄氧量训练的心率区间、速度区间,并以此为依据对训练进行量化控制,为教练员提供指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2.3田径耐力项目比赛过程中后程降速是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以强度促质量”训练思路的指导下,田径耐力项目中一些耗时长、强度低的,以脂肪有氧氧化功能的训练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而造成我国大部分田径耐力项目运动员缺乏扎实的有氧基础和比赛后程脂肪功能利用能力,这也导致了后程糖元的过度消耗,进而影响到整个比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联邦德国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1981)[J].体育科学,1984(1).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第4篇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田径 中小学生 课余锻炼

1 引言

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在调查的烟台市8 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3所,小学5所。有业余训练队的学校有6所,占总数75%, 其中中学有3所, 小学只有3所,。由此可见,烟台的中学较为注重业余训练, 小学则不重视业余训练.

2 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要想发展田径必须从中小学入手,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抓好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实际经验,对中小学生业余田径锻炼作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安排、总结,对更好的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更多更好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大有好处。

中小学中蕴藏着许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合理、科学的训练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田径人才。

3 学生爱好调查

3.1调查问题

(1)你是哪个年级的?

(2)你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吗?

(3)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5)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吗?

(6)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

(7)你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吗?

(8)对中国的体育你了解多少?

3.2调查统计表

调查数据表明,满足训练需要(有300米及以上的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中小学校有8所,占总数的40%;基本满足训练需要(有200米及以上的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学校有10所,占总数的50%;而不能满足训练需要(有200米以下或未建成煤渣或塑胶环形跑道)的学校有2所,占总数10%。由此可见,训练场地基本能够满足业余训练的需要。

4 找出存在问题

中小学是发展田径的关键阶段,是基础阶段,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却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有以下几个。

4.1只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课余田径训练不够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会影响学习,同时运动员的课外补习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运动员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同学们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4.2 学校体育条件

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之上,一些学校的条件参差不齐。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无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有的学校田径场与篮球场在一起这就限制了田径运动员发挥。

4.3比赛与学习问题

田径比赛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杠杆,学校参赛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少数尖子运动员需要参加各类比赛,疲于应付,影响学习;二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谎报年龄,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竞赛的质量,挫伤了一些学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三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关系不顺,对训练听之任之,不加过问,有赛有队,无赛无队,不能真正做到系统训练。

5 解决方案

烟台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是烟台的田径相对来说却不算强,要想强盛就必须从中小学抓起。

5.1增加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田径训练的系统性

课余田径训练是田径要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传统模式下体育局和教育局都没有投入的动力,因为学校归教育局管,而教育局又没有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这个问题缘于管理体制,两个系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机的整合。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学校田径运动进行赞助,寻求赞助伙伴;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5.2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有些家长存在一种想法就是让子女参加竞技性的训练,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造成身体上的影响,到年龄大了有了伤病怎么办,这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训练与伤病不是画等号的,只要有合理的训练计划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伤病,反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一定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制定一个完全符合本田径队的训练计划。其中运动的负荷一定要把握好,负荷小了不长成绩,大了会造成伤病,有了合理的训练,家长和学生才能放开心的参与其中。

5.3课余田径锻炼对中小学生好处多

能够健体强身,增强免疫能力;能够心情舒畅,减少烦躁的骚扰;能够创造财富, 增加经济来源;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压力;能够广交朋友,互通互传信息;能够相信科学,树立无神观念;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斗志。

6 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场地、经费、文化课学习与运动员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田径体育人才的出路,从而保证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切实抓好中小学体育课余田径训练,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