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校外教育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校外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步提高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校外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校外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一、校外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验田

素质教育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学校学历教育相比,校外教育在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校外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率等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

1.校外教育可以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特长培训、组织显著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

校外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完全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特长培训,组织丰富多彩和显著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舞蹈、绘画等传统项目的培训必不可少,但也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开设机器人、跆拳道、主持表演等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培训课程。组织科学考察、迎奥运、快乐军旅夏令营、儿童用品置换大集等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符合时代特点、新颖的专业特长培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人生选择和成才之路,符合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儿童关心国家时政,学习理财知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校外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校外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可以大胆引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综合运用游戏、小品表演、音乐等教学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教室的布置,教具的使用,学员与教师的角色关系方面都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采取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有别于学校的全新学习模式。

二、校外教育是提升和发展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大课堂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李岚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在谈教育的变化时指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事业的成功还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已经很难再顾及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这就为校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也正体现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区别和差异,校外教育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具有丰富的情感,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对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在日常的培训和儿童活动中可以更多地注重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如组织儿童出国,赴香港、北京等地的夏令营活动中,带学生来到大使馆、会展中心、天安门,让学生观看飘扬在异国的五星红旗,观看升起在香港的五星红旗,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心中会自然而然地升腾起炽热的爱国情感;带领学生走进工厂,来到农家,体验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组织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培养孩子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2.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学校教育强调统一和规范,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而校外教育可以通过专业特长培训和活动,充分展现儿童的个性,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和活动。

孩子来到校外教育机构,专业特长的选择,特色活动的参加都自主决定,具有较大的自由度,选择权受到最大程度地尊重,十分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展示和形成。

3.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仅要求每个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校外教育可以针对独生子女娇气重、缺乏吃苦精神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如带孩子们走进军营,观看部队官兵的训练,体验军营生活,带领同学们来到革命老区,学习先烈的事迹,感受农家子弟在艰苦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发愤读书的吃苦精神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意志品质。

4.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长大了我们对他还抱有什么希望呢?自信心是走向成功很重要的素质。校外教育机构在日常组织的培训和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在正面激励中强化自我认知,十分有利于孩子们自信心的建立。

三、校外教育是锻炼儿童能力的大熔炉

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个弊端就是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校外教育在锻炼儿童的能力方面大有作为。

1.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儿童具有学习的兴趣,也就具有了学习的内动力,许多电脑方面的奇才都是“玩”出来的,这就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校外教育在日常的培训和活动中,要把注意力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而不要只注重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如在英语夏令营中,不应只考虑孩子记住多少英语单词,学会多少语法知识,而应着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到学英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其主要训练形式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部分组成。水上训练内容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训练内容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训练是在专门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断桥、云梯、攀岩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题及攀岩、跳跃等多种心理训练活动。

一、开设体育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意义

1、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较为局限,主要是以体能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地延伸到精神的层面,不太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主要以个人竞技项目为主,即使一些集体项目也没有充分发挥项目的核心精神(团队合作)。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己对这些运动项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选项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类型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相继应运而生,而且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现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依然摆脱不了体育的课程资源集中在学校的现象,难以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体育课程教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户外体验式培训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突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式格局,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顺应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除了具有强身健体、促进德、智发展等共同价值之外,大学生把追求新兴时尚、富有激情的运动项目,以及在内容丰富而精彩的运动中培养社交能力、竞争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他们的主导要求。户外体验式培训项目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实用,贴近生活,形式上灵活,方法上多样,把趣味性与人文体育资源融入到现代体育课中,使大学生在挑战各种困难中提高身心素质,在协同解决问题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开设体育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实施对策

1、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户外体验式培训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户外体验式培训课设计的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且做到身体力行。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经历,对户外体验式培训可能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始户外体验式培训课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户外体验式培训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

2、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项目内容设计

过去,高等院校没有专门设置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因此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软件设施上都没有经验可循,所以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应充分考虑必要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的教学机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计、硬件配置和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开设后不至于被动。要学会全面充分地利用校内外已有资源为开展户外体验式培训服务。完全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如卡伦湖等地。高校体育开设户外体验式培训课,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它以户外场地训练项目为主,还可以增设野外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项目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因为学生与己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还不能一下适应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精神强度,所以应该分析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户外体验式培训俱乐部的部分训练内容移植来进行。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项目设计还要具有共同性,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

3、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的组织管理

一是管理机构: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个以体能作为基础,综合性很强、特殊的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范畴,而现行高校体育管理机构都过于单一,无法胜任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管理和教学领导工作。因此,可以根据该课程特点在体育教学部门下设置专门的户外体验式培训管理机构,采用一级管理体制,两者具有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是经费投入: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投资不是很多,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投入必要的启动资金。经费投入的多少以及器材的选定应根据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内容确定。一般是先户外场地项目,有条件再扩展到野外和水上项目。所以先根据户外训练项目购置必需的户外训练器材,在不影响学校户外体验式培训教学情况下,户外体验式培训基地可以对社会开放,这样既可服务于社会,又可以“以物养物”回收投入资金,为以后的扩展提供经费。

三是安全管理: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户外体验式培训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首先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其次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如对野外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再次每个项目训练前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课是对传统体育课的改革和创新,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而且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德惠.铁路职工培训的新探索――拓展训练[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0(01)

[2] 潘小燕.“拓展”难局――一个培训品牌成长的探索[J]. 企业研究. 2002(15)

[3] 拓展训练:将体验式培训引入中国[J]. 中国电子商务. 2006(04)

[4] 姜鹏,胡玲玲.用“产消合一”理念引领培训新思维[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7)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事业 高素质人才 教师培训人才

[作者简介]彭在萍(1964- ),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重庆 40007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60-02

1999年,我国教育部门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并且迅速启动了高校扩招形式,让高等教育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高校的专业教师人数从1999年的43万人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187.42万人,短短的十多年间增长了四倍多。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大也,乃谓有大师之大也。”教师的人数迅速增长,必然会导致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扩大,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培训充实与更新知识水平,才能适应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高等院校教师培训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1.高校教师培训概念。不同国家的教育学家对于培训有着不同的见解。美国著名研究学者雷德蒙・诺伊认为,“培训就是指领导者组织有计划的任务来帮助职员继续学习,提高其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能力、技能等活动,是实现智力资本用途的必要途径。”欧洲学者乔治・韦斯特认为,“培训工作是为了保证岗位中个体与组织有效率的工作,对员工提高技能、工作经验、知识等方面的过程,实质其实是对员工学习过程的管理。”我们通过以上两位专家提出的观点可以看出,培训工作就是组织成员参与进来进行一种有目的性的知识创造活动。而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认为高校教师培训指的是通过组织教师人才参与到培养与训练等活动中,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并且让教师在接受培训过程中改变价值观,提高其教学积极性,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2.高校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1)实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当前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尤其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面对新时期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我党适时地提出了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而高等院校作为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科学创新与传承知识文明的重任。我国高校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等院校教师人才队伍是实现我国知识创新的推动力量,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动力源。所以,我国高校需要从战略高度来正确面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重视教师队伍培训工作。(2)建设高校教师终生学习体系。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加速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系统与终身教育制度,而高校教师具有的特点,要求其必须成为终生学习的先导者,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形式应当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学习型社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提升,人们探索的科学技术领域不断扩展,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趋势加快,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跟上专业领域的变化,就很难给予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保持学习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专业教学效率。(3)解决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客观需求。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难以达到世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均水平,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不到35%,这种状况与我国高校教师所承担的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任务不符。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人才队伍中,接受过校外、国外培训学习的人数还需要增加,当前许多高校开始认识到院校教师队伍中“近亲繁殖”的现象并不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另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如今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不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求,这也是我们要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培训问题

1.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培训模式较为单一。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培训沿用过去的模式,只是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灌输,一味地追求教师个人学历的培训,忽略了教师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培训工作并没有给予教师有效的引导,对教师非学历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培训工作针对性较差,而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够明显。陈旧单一的校本培训难以适应我国高校教育的变化发展,新时期高校必须以提高教师人才质量与专业素质为出发点改革培训模式,但是当前存在的主流教师培训模式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2.教师接受培训中缺乏参与性与主动性。许多教师对于在职培训持中立态度,认为培训或不培训都无所谓。大多数教师参与培训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而是为了评职称,多数高校教师依然存在“要我培训”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呈现一种被动的态度,这种教师培训模式抑制了教师们的创新能力与参与性,并且许多培训内容、形式等都忽略了高校教师的选择权,让他们处于被动位置,所以教师们并没有激发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些教师培训工作完全是为了去完成学校留的任务,因此,在培训工作的地点、经费等方面不能自主,这让高校教师对院校的培训计划失去了信心。

3.缺少完善的培训计划,教师参与培训随意,造成资源浪费。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需要参与的培训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会产生需求的变化。院校应当针对教师队伍不同的发展时期来规划与制定不同的专业培训项目,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并没有根据自己院校的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情况来划分层次,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计划,直接造成了教师队伍的重复性培训,教师们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策略

1.坚持与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坚持与完善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这是为了能够让高校在补充新的教师资源过程中,使新的教师及时了解高校教学的工作特征与规范,要熟悉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熟悉掌握专业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式,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当前,我国高校扩充新教师队伍的高学历化是高校教师队伍所必备的基础素质保障。具有高学历的教师在专业理论与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能够在短时期内适应学校的科研工作与完成专业教学任务,但是依然需要经过学校的岗前培训与实践过程,才可以胜任课堂教学与科研活动。

2.加强国内外专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为了能够保证密切关注国际科学领域的技术、学术前沿动态,我国高校可以建立起专项学术基金,为院校教师参与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基础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多参与国际间专业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及时补充新信息,了解自己学科专业的发展动向,扩大院校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并且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专业学科先导者打下稳固的基础。

3.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学培养计划。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高校学生留校任教这种近亲繁殖的现象,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科的发展,也降低了教师队伍学术思想的活跃性。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实施院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首先,院校可以通过层层选拔,发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让其报考其他优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或者到其他院校博士后试验站工作一到两年,进而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快学科交叉的速度。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定期进修班、专业学科选择进修等形式对部分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进而提高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4.实施学术休假制度。西方国家部分高校对工作六年以上的专业教师提供半薪学术休假一年等待遇,这些休假的教师可以到国内国外其他高校作为学术访问学者,开展相关的专业教学科研活动。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出台了类似的学术休假制度,鼓励院校教师带薪进修,院校也要努力为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们多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让教师可以在休假期间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反思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等。院校要针对实际情况来调整进修队伍的名额,保证院校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与创新专业领域知识的重任,是高等教育的直接执行者。高校不断引进教师人才队伍、扩充师资力量固然重要,但是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也为院校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与质量保证。面对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我们需要扭转“传统的正规高等教育”“只有少数人接受教育”的传统观念,要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新的教育观念,将教育贯穿教师个体的一生,强调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与地位,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亚厉.谈适应教师专业化趋势的高校师资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09(3).

[2]时少华,岳会博.构建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

[3]崔志峰,杨乃军.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7).

[4]吕春燕.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5]许颖.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5).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校本培训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与培训原则

1、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培训原则

校本培训的指导原则是:(1)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自主性原则:学校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5)开放性原则: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寻求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方式。

三、培训内容

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新教材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以教研组为单位,不断探索研训一体化,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信息技术培训

通过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熟练操作多媒体及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借助电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培训形式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学校每学期推荐书目以及教育教学有关杂志,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形成制度。5、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6、专项培训:根据不同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急任务,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与研研室合作,重点培养,研修提高,培养研究型、专家型的骨干教师。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

学校是校本培训基地,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依托校内教科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认真制定校本培训发展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师需求这个中心,探索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完善校本培训的管理体制

学校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对培训质量、培训效益要及时进行考评、评估与反思,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将培训的考核与期末教师考核结合起来。

校外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一)公立学校不能无法完全容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在民办学校,艺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农民工会把子女送去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无形中加重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负担。

(二)校外艺术教育师资问题

农民工子女为了节省入学费用,大多选择一些教育费用较低的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这些入学费用低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聘用一些职称较低,工资待遇较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校外艺术教育受到限制。

(三)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正式的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中,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革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教学质量。然而,在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培训机构,往往会因为受到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出现不规范、随意现象,把艺术教育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四)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难在家里对子女进行艺术熏陶和辅导,他们比较注重技能的培训,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十分在意。从而造成了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减退,进入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学习后,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十分不如意。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以上问题表明,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资源投入偏少,在艺术教育方面获得的资源和支持相对不足,而这是和农民工子女对校外艺术教育的渴求极不相称。以下就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及国家政策三大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力争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

(一)校外教育机构教育方面

第一,艺术教育的定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艺术教育定位入手,加强认识,从本质上认识到校外艺术教育是兴趣教育,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并为国家培养具备艺术素养的人才。第二,校外艺术教育资源的完善。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校外艺术教育,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加强艺术教学工作。一是艺术团队建设。艺术团队建设是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建设艺术团队提升机构在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声誉,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二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展示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三是争取政府拨款扶持,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受教育条件。第三,家校合作。校外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程,缺少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庭教育的实施,农民工子女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促进家校合作,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学习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培养艺术兴趣。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还会对他们的艺术兴趣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培养艺术修养的条件,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

(三)国家政策方面

第一,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校外艺术教育法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校外艺术教育问题急需国家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和学校责任。第二,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支教和帮扶活动,组织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共同活动,拉近农民工子女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