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范文第1篇

1.1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

1.1.1基本原理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是基于生态原理基础上,揉进现代的厌氧、好氧的污水处理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工程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专用塑料薄膜在地下围成一个生物滤池,利用配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引进草坪下,均匀地向厌氧滤层渗滤,再通过表面张力作用上升,越过厌氧滤层出口堰之后,通过虹吸现象连续地向下层好氧滤层渗透并流出生物滤池。在上述过程中,水与污染物分离,水被渗滤并通过集水系统收集被作为中水回用,污染物通过物化吸附被截留在土壤中,碳和氮由于厌氧及好氧过程,一部分被分解成为无机碳、氮留在土壤中,一部分变成氮气和二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磷则被土壤物理化学吸附,截留在土壤中,为草坪或者其他植物所利用。

1.1.2基本构造

由专用塑料薄膜在地下的冻土层以下向上方围成一个“生物滤池”,薄膜上方敷设由干管、支管、生态碎石、专用尼龙网组成的集水系统。其上方是由好氧生物菌种、通气性材料、改良土壤组成的好氧滤层。滤层上方为由专用塑料薄膜围成的,由生态砂、厌氧生物菌种组成的厌氧滤层。厌氧滤层之上为由干管、支管、生态碎石、专用尼龙网组成的配水系统。其上方是通气性土壤,土壤表面可种植草坪、蔬菜、花卉、树丛等植物,也可做停车场用。

1.1.3污水净化的主要过程

⑴毛细管、虹吸及物理化学吸附过程:通过土壤的毛细管现象及表面张力原理,将水与污染物中的胶体部分、溶解部分分离开来。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能截留、滤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起渗滤作用;土壤中的粘土、砂粒等颗粒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溶解性污染物于土壤中。

⑵微生物代谢和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土壤中含有的好氧性、厌氧性微生物能对污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性、溶解性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并利用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

⑶植物的净化过程:种植在土壤中的草坪、花卉或树丛等植物能够吸收污水中的氮和磷;保持及增加吸水率和土壤的透气性;减少水力冲刷;作为微生物栖息的介质之一。

1.1.4工艺特点[5-10]

⑴不需复杂的构筑物,易于建设、便于维护、不堵塞、建设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⑵建筑物或小区室内外可污、废水合流排放,无须分流排放,有利于管线综合,节省管线投资;

⑶无污泥排出,不产生二次污染;

⑷在去除生物需氧量的同时能去除氮、磷;

⑸整个处理系统都设于地下,不与人直接接触,无损地面景观,而且能够种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卫生安全;

⑹不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或影响较小,如运行得当,处理水水质良好、稳定、可回用于浇灌绿地、冲厕等;

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⑻将污水处理同绿化和污水资源化相接合,在处理污水的同时绿化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

1.1.5适用条件

⑴没有市政污水管网的场合;

⑵需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且需要中水回用的生态型居住小区、别墅等;

⑶季节性、间断性使用的风景区饭店、大型体育设施、会场、高尔夫球场和公园等地;

⑷水源性水库区;

⑸河流的

一、二级保护区。

1.2毛管渗滤处理工艺设计

1.2.1工艺流程

1.2.2工艺流程说明

⑴化粪池或隔油池排出口的污水经格栅预处理后,用污水泵提升或自流进入毛管渗滤装置。

⑵毛管渗滤装置由配水系统、厌氧滤层、好氧滤层、集水系统组成,污水经截留、吸附过滤及生物降解处理后,已基本达到中水用水的最高标准——景观用水标准。

⑶中水经集水系统收集自流入集水井,再经消毒处理后,用泵提升或自流至各中水回用点使用。

1.2.3基本设计参数

⑴表面负荷设计参数

一般应根据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及生活污水水质现状确定。基本设计参数:每天处理1m3生活污水需要8m2面积的土地,水力停留时间为5.6d.

⑵高程设计参数

在非冰冻地区,毛管渗滤装置配水管最小埋设深度为地表下200mm;在冰冻地区,毛管渗滤装置配水管最小埋设深度为当地冰冻深度以下。

1.2.4进出水水质

⑴进水水质指标预测

进水水质指标:BOD5≤250mg/L,CODcr≤500mg/L,SS≤180mg/L.

⑵出水中水水质指标

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要求。

2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对住区水环境的保护

2.1住区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与要求[4]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在“居住环境的保护”方面对水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和中水系统中的污废水的收集、处理及其达标排放或回用,具体内容与要求为:

⑴住区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

⑵住区污水排放水质应满足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参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的有关规定。

⑶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应具有配套的处理措施和综合利用能力。

⑷建筑面积在50000m2以上的住宅小区应设置中水系统,中水可回用于冲厕、绿化浇灌、洗车和景观用水等。中水水质控制指标应符合《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⑸中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中水接入生活饮用水系统供水管道内。

⑹中水系统的建设应与住区的污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和景观水系统建设统一考虑,综合布置,统一利用。

2.2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对住区水环境的保护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应用于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能较好地满足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内容与要求。

⑴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出水能够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的有关规定,可直接排放。

⑵处理出水经消毒,即可作为中水进行回用。

⑶不产生污泥,无需配套相关污泥处置措施。

⑷整个系统独立设在地下,卫生安全性好,与生活饮用水完全分开。

⑸其上为绿地,能渗透、畜积雨水,且其出水经消毒即能满足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因而可与雨水(间接)利用和景观环境水体进行有机融合。

2.3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用于住区水环境的保护的优越性

⑴生态环保,符合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了大自然的天然净化能力、处理分散排放污水的实用技术,它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既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无污泥产生。同时由于该系统主要构筑物处于地表下,故还具有不产生臭味和不影响地表景观的特点。符合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⑵卫生安全,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无不良影响

人们对水处理回用的卫生安全性一直非常关心。生活污水中含有许多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的污染物质,这些成分会造成环境的生物性污染,去除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减轻其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因此,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用于住区水处理排放或回用,在处理污水和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问题,即有关卫生学指标的问题。为此,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在试验中[5]选取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作为评价系统生物学污染净化指标,对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进水、出水和表层土壤(10cm)进行了取样分析。

⑶经济适用、高效灵活,综合效果好

毛管渗滤系统具有建设费低、运行费低、操作简单和净化效率高,可分散、分期建设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没有完善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居住小区的水处理排放和回用,将此项技术与住区绿地建设结合起来,在有效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可取得美化与改善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

3、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应用实例及评析

毛管渗滤处理技术比较适合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能够较好地满足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优越性明显,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辽宁、贵州、浙江、福建等地均已有成功应用的实例[5-9].表2是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部分实例的基本情况及简要评析。

水源为水上运动中心的生活污水,处理水量3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贵州省环保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2001年4月日本国环境省无偿援助的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示范项目。

北京“上海沙龙”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水源为20万m2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处理水量128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绿化、洗车和路面洒水。剩余的出售。北京绿叶环境技术发展中心2003年7月处理装置按建筑组团分为九块,大幅度地节约了小区污水管线投资,就地收集就地回用;装置埋深1.5米,装置上正常铺设小区的其他管线、道路、停车场甚至是篮球场,不影响土地的正常使用。本小区的剩余中水出售给市政绿化队;委托专业环保公司运行。

北京太伟运动休闲度假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水源为高尔夫球场会所和别墅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水量40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和绿化。北京绿叶环境技术发展中心2003年9月利用自然地形,合理规划设计,实现全部自流,无需任何提升,整个处理系统没有用电设备。实现污水“零排放”。

北京首创“百善别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水源为36万m2别墅小区的生活污水,一期工程处理水量4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和工地用水。北京绿叶环境技术发展中心2003年9月中水处理工程与开发商的开发进度合理搭配,销售出一片别墅做一个处理装置,滚动进行。合理使用资金,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同时做到完工一个处理装置,投入运行一个装置,无需等待至整个36万m2别墅小区完工和入住后才能投入运行。

4、结语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了大自然的天然净化能力、处理分散排放污水的实用技术,特别适用于没有完善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居住小区的水处理排放和回用,具有建设费低、运行费低、操作简单、无污泥产生、无环境污染等优点。通过有关卫生学指标测试分析,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不会对公共健康造成影响,符合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玉林,王冠军,萧正辉,等。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5

2张自杰,林荣忱,金儒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89-291

3张建,黄霞,施汉昌,等。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4):47-48

4顾启浩,开彦,刘东卫等。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2年修订版)

5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3):4-7

6田宁宁,杨丽萍,彭应登。土壤毛细管渗滤处理生活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00,16(5):12-15

7陈绍军,宋万,刘月。地下渗滤中水回用技术的工艺设计。给水排水,1998,24(12):32~34

8杨星宇,彭润芝。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应用——以贵州省为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65-68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感知与识别技术。物联网的感知与识别技术主要实现对物体的感知与识别。常用的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GPS定位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声音及视觉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常用的感知技术主要通过在物体上或物体周围嵌入各类传感器,感知物体或环境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变化等。通信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涉及的通信与网络种类有有线网络以太网、互联网;无线短距离网络有WIFI、蓝牙、ZigBee、RFID;无线长距离网络有GSM、GPRS、WIMAX、3G/4G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主要解决感知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滥用的问题。物联网的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智能决策、云计算、安全及隐私保护等。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1.感知层。主要实现对物体的全面感知,识别或者定位物体,采集物体信息等。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RFID读写器、摄像头、各种物联网终端、GPS定位设备、各种类型传感器或无线传感器网络等。2.传输层。负责感知信息的传输或控制感知信息的传输,物联网通过网络,将感知信息传输到更远的地方。传输层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组网技术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蓝牙、红外、WIFI、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等。3.管理服务层。管理服务层位于感知和传输层之上,应用层之下,主要对感知层通过传输层传输的信息进行汇聚、存储、分解、合并、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智能处理,并为应用层提供物理世界所对应的动态呈现等。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软件技术、语义网技术等。4.应用层。应用层实现物联网的各种具体的行业应用并提供各种服务,目前各个行业都需要物联网技术。应用层根据某一种具体的行业应用,借助感知层、传输层和服务管理层共同完成应用层所需要的具体服务。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

(一)目的意义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实施“以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加快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区聚集着众多生产企业,多数生产企业无法承担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生产企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产业集聚区的管理带来的很大的负担,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可以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以及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吸引力,促进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发展。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规划总控制面积26km2,定位于打造“新兴的新能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化工深加工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园林产业园”,主导产业定位是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深加工、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力争2015年实现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区域新兴的新能源及能源基地、中原重要的化工基地,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园林产业园,成为济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吸引力,促进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建立一个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如下:通过服务平台的建设,帮助产业集聚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信息服务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和SaaS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把不同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进服务平台,以服务平台为枢纽,使产业集聚区在信息化方面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服务平台建设可以让产业集聚区以及区内企业获得高效、协同、整体的效益。

(三)平台架构基于物联网技术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采用基于分层体系架构,该服务平台将应用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产业集聚区内的入驻企业,企业按实际需要购买和使用云服务,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和风险,并具有丰富的可扩展性,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不同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四)分层构建目标硬件平台层该层是服务平台的最底层,主要有虚拟化服务器集群、传感器、摄像头、ZigBee、RFID等物联网终端组成,硬件平台层使平台具备能够对产业集聚区各类资源实行全面自动化信息采集全程状态监控及海量数据处理的硬件基础。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由基础数据、感知数据、业务数据和决策数据组成,数据资源层的构建目标是应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中的大数据存储管理和资源调度技术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统一、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组织存储和管理,形成高性能可伸缩的数据管理调度模型,并向应用服务层提供统一、易用的调用接口。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由信息服务平台、业务管理平台、云服务平台组成。信息服务平台是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由信息服务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组成;业务管理平台是对产业集聚区的各项安全、环境、低碳数据进行监测评估的平台,主要由安全监控系统、低碳监测与评价系统、环境监测与评估系统组成;云服务平台是为集聚区入住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的平台,主要由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运营管控系统、集聚区增值服务系统组成。应用服务层为集聚区入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应用服务,入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需要任意定制所需要的应用服务。用户访问层用户访问层构建目标是建设为终端用户服务的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网站,集聚区入住企业、客户、个人等用户通过各种网络终端便可访问相关应用服务而不需要下载安装或维护任何软硬件。

三、结语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1.44-4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广泛使用,全球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基于计算机技术,利用通信网络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连。但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并没有停歇,对周围事物的自动识别、信息获取、定位追踪、远程控制等智能化的要求越发突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连需求摆在我们面前。使用现有成熟的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按照一定的协议方式,可以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满足人们对于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需求,所以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此后,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布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分别提出智慧地球、感知中国、u-Korea等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在2009年把物联网列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物联网研发和应用[2]。2010年初,教育部号召我国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量的物联网相关专业,近几年在高等职业院校相继开设,将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提供生产和应用的高素质人才,为众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输送信息技能人才。物联网专业融合了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多学科,其包含的技术复杂多样、应用领域广泛、需求各异,这就要求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充分调研本地区的产业现状,制定满足产业需求、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一条适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途径。

1 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建立在对物联网产业链广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相关专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职业面向和定位。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对国内的物联网行业进行调研,走进大型物联网技术相关企业新大陆、中软国际、中兴通讯等,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新应用,以及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学校具备江西省高职院校中领先的物联网相关专业,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的电子技术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的软件技术专业,江西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的网络技术专业等;以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为专业教学核心,职业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为物联网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物联网系统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维护工程师,也可以从事物联网产品咨询与销售顾问、应用系统项目经理等。所以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能够从事基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产品生产设计、项目软件开发、应用系统集成、维护维修、产品推广及营销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知识能力和岗位需求

根据物联网专业定位和教学侧重点不同,可以培养出擅长不同技能方向的多类型人才。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信息感知,网络传输,应用开发。

信息感知环节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要求掌握传感器技术,二维码、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知识,具备硬件电路的应用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传感器、识别系统安装及调试能力,嵌入式设备应用开发能力,本环节主要是物联网的硬件系统部分,涉及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技术人员、电子设备设计技术人员等岗位。

网络传输环节主要是信息传递和数据处理,要求掌握通信网、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知识,具备网络布线设计、无线组网安装与调试、通信设备维护等能力,涉及网络架设工程人员、计算机网络通信开发维护人员、无线传感网设计人员等岗位。

应用开发环节是实现物联网与众多应用领域的技术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要求掌握程序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测试技术等知识,具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能力,项目部署与设施、技术支持维护能力,涉及的工作岗位包括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应用系统维护技术人员、物联网系统架构人员、物联网产品咨询与销售顾问。

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由于物联网专业包含技术种类繁多,涉及应用的领域又特别广泛,如果教学中没有侧重点,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培养的人才将会千人一面、如出一辙,知识多而不精,因此,要以本地区产业链中实际的岗位需求进行准确定位。要求高职院校在物联网行业协会、职业教育集团的指导下,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物联网基础理论,技术专精,定位准确的高技能人才,是适合物联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依托,是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定位和特色具体体现。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为例,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与实训课程、拓展课程;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特点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利用软件进行各领域的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软件开发是产业链中绝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应用系统差异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市场潜力巨大,以学校自身特点结合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以物联网关键技术为基础,以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维护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同时,还要考虑本专业的职业面向,满足主要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需求,以及加大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的比例,专业课程以企业实际产品、项目为引导,教学环境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为主。专业课程和岗位关系如表一所示。

表1 专业课程与部分主要工作岗位关系表

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 物联网系统维护工程师 物联网产品咨询与销售顾问

1 电路与电子技术 √ √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 √ √

3 物联网概论 √ √ √ √

4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

5 Java应用软件开发 √ √ √

6 物联网传感技术应用 √ √ √

7 嵌入式系统 √ √ √

8 实用网络技术 √ √

9 无线传感网技术 √ √ √ √

10 网络数据库技术 √

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 √ √ √

12 物联网安卓应用开发 √

13 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 √ √

14 物联网典型应用案例 √ √ √ √

综合实践与实训课程

1 程序设计课设(C) √ √

2 电子基本技能实习 √ √

3 办公软件应用实训 √ √ √ √

4 Java应用软件开发课设 √ √

5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课设 √ √

6 嵌入式系统实训 √ √ √

7 物联网安卓应用开发课设 √

8 顶岗实习 √ √ √ √

拓展课程

1 专业提升实训 √ √ √ √

2 IT职业素养 √ √ √ √

4 专业应用方向设置

2011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在制定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要体现出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

物联网的专业方向设置体现了专业的特色,和对服务产业的定位。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对江西省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查,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江西省将建设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生态产业中心、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和现代物流基地[3]。江西省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在农业、工业、生态保护、交通物流等行业对智能化需求规模将是空前的,将需要大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各行业应用系统的设计研发、调试维护。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要与行业和企业紧密结合,要为本地区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定位准确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既满足了产业链的需要,又彻底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江西省的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方向,应定位为智能农业方向、智能工业方向、环境保护方向、智能物流方向等。

例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智能农业方向,在《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典型应用案例》、《顶岗实习》等课程或教学实践中,应加入农业智能化管理、灌溉技术、自然环境检测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增强了学生使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业产业的能力。

5 结束语

虽然物联网是国家新兴产业,还需要政策引导推广,但是其近几年的发展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根据2014年初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在2015年有望接近万亿元规模[4],这比2011年工信部的预测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提前了整整五年。如此庞大的产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可想而知,高职院校肩负着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研究与探索更加适合本校本地区物联网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为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高素质人才,对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概念解读[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12:27

[2]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2-03-06,2

[3]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J].当代江西,2008(05):11-13.

[4]2015物联网有望接近万亿元规模[EB].中国投资咨询网,2014-04-04

作者简介:徐鲁宁(1981-),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课程;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86-03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是该院生物医药系生物制药技术教研室根据教高16号文件要求,积极与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医药企业合作,根据制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制剂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设置的创新课程。

一、课程简介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或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针对制药企业的制药卫生、制水、炮制、粉碎、筛分与混合、浸提、浓缩、干燥、生物药物预处理、细胞破碎等岗位,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设置了十个教学情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前处理的基本技能,形成“质量第一、依法制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考取高级药物制剂工、胜任制剂前处理岗位工作,完成制剂生产任务提供支撑。

二、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是一门培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课程。目前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药品食品监督管理专业及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300多人参加了本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对接的课程,也是学生进行后续环节高级药物制剂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是为了满足药物生产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医药企业各类药品的生产任务而开设的。该课程也是一门与药物制剂工和药物检验工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培养学生在医药行业企业的生产、质控、管理监督岗位,“零距离”从事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药物生产、生产质控、生产管理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以药物生产工作过程与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学习过程、药物生产工作岗位任务与教学项目任务高度融合为核心,课程教学项目适应高级药物制剂工考证的需要,实现课岗、课证有机结合”。

四、课程建设思路

本课程建设思路为:在分析现有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存在的弊端和对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生产工作过程和生产岗位广泛调研基础上,以医药行业企业药品生产工作过程为向导,以药品生产职业岗位任务及药物制剂工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药品生产、生产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真实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以药品生产、质控、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阶梯式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与学任务,从而顺利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医药行业培养从事药品生产、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五、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按照药物制剂前处理工作过程,遵循职业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完成药物制剂前处理岗位任务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最后形成了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具体见表1。

1.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创新

经查阅近十年大量有关药物制剂、药物生产等相关书籍及高职高专、普通高校相关教材尚未发现与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相同的课程名称。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主要有中药制药、西药制药、生物制药等前处理技术,这些内容分散在上述不同书籍或高职高专教材中,内容繁多,大同而小异,即无论是中药制药、西药制药、生物制药的药物制剂无论制成什么样剂型,其前处理技术如提取、分离、纯化、合成、浓缩、干燥等基本技术是雷同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只有药物制成不同剂型的技术是有区别的。我们在选取设计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了常用性与共用性原则,主要选取设计的是中药、西药、生物药制剂常用和共用的前处理技术。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与相关课程药物制剂技术内容的主要区别是现行教材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按剂型分章节介绍常用药物剂型的成型制剂技术,而无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内容。本课程组大胆重构了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内容,将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课程内容中的药物制剂成型技术内容在另外课程中介绍,去除药物制剂临床应用和质量检验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中药制药、西药制药、生物制药等制药过程中常用的、共用的前处理技术。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data in detai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water conservancy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and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desig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design.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生态水利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保护意识发展的体现,是未来水利设计的发展方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基本要求,不断总结生态水利设计经验,提高生态水利设计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学这一学科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还必须兼顾水域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水利工程中,各种生态经济技术的应用是该技术的核心,这一技术在未来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立法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成为生态河流建设的主要手段。

1 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之间的区别

传统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以便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主要表现在防洪、生产生活水源、防止农业生产的旱涝灾害、提供清洁能源、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等等,这些都是水资源利用的资源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的体现。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则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水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思考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目标是满足水环境的生态发展需要,而后才是防洪、生产生活水源等目的。二者的主要区别见表 1。

表 1 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之间的区别

由此可见,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和功能,在设计上要求保持和发展生态系统作为首要设计要求,并将其贯彻到设计全过程。第二,在生态水利设计上要保证选址、布局、施工与环境之间的友好性和协调性,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水利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设计中,设计方案必须符合水利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还应该符合生态学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方案还必须满足安全性和经济的要求。所谓的安全性需要就是设计方案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基本规律,以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侵蚀和淤积、河道冲刷的基本特征,动态的掌握河流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同时在方案设计与选择上,应该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使工程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

益。

2.2 保持和恢复河流空间异质性原则

现在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空间的异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非生物环境空间越复杂,生物群落的种类越多,这反映了非生命系统与生命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依存和耦合关系。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维持和发展非生物空间的异质性,在有限的河流生态系统当中创造更多的小生境,这样就能够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和共存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持和发展生态环境的目的,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3 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实质是物种的自然选择,物种通过自然选择找到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只有这样物种才能在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前提下进行繁衍和发展。在水利设计中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组织工恩难怪,可以由自然界选择最适合的物种,形成多种多样的物种结构与生物种群,达到自设计的目的,这种自设计的能够充分的发挥物种的自我恢复功能。现代生态水利建设表明,在引进新植被、新物种、设计新环境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乡土物种、本地物种,禁止引进外来物种,这样能够增强生物物种的适应性。

3 生态水利设计技术路线和基本要求

3.1 科学进行水文过程分析与计算

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十分广泛,一个水利工程既要满足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和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还要满足工业、居民生活、消防、绿化等社会生活需要,这就要求在生态水利设计先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配置的基本要求和需求规律,只有这样水利工程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这一点从现在一些生态水利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出来,如浙江水利设计研究院承担的浙江西溪湿地生态改造工程,该工程作为最近几年比较典型的生态水利设计案例,在设计过程中就是从生态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综合性的角度,充分考虑了该流域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性,提出了在非灌溉期或灌溉空隙时间为湿地补水和利用灌区尾水给退化湿地进行补水的生态水利设计方案。该方案应用以后,不仅满足了周边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还实现了湿地、退化湿地补水生态恢复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3.2 析出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然会影响到一些生态目标,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准确识别生态水利建设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而这也就是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这一点在现在很多生态水利设计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九十年代在三江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由于没有意识到三江源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上游来水这一因素,结果在上游别拉洪河开挖人工排水渠的过程中,导致上游来水直接被引入了人挠力河和乌苏里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先经过三江源湿地保护区再排入乌苏里江,导致三江源湿地水源骤减,严重影响了下游的挠力河部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两个保护区的湿地功能逐渐减弱,一些生物的生存环境收到了很大的威胁。可见,在生态水利设计中要重视关键生态敏感目标的确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3 生态水利设计与环境工程设计的协调

生态水利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环境的特点和与承受能力,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引入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一般原理与技术要求,使设计方案中的水量与水质的同步科学配置,实现生态水利设计与环境工程设计的协调。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方案中应该减少旱田排水挟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系统或湿地系统,对此可以在这两者的过渡地带中设置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待泥沙沉淀和污染物分解后再排入天然护坡或湿地。第二,如果在缺水地带有种植水稻等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在生态水利设计中应该以水量的高效利用和水质净化为主体进行设计,实现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