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川;农作物;植保;途径

1、强化重大病虫灾害的预见性

农业生产中重大病虫灾害的威胁极大,做好重大病虫灾害的防范尤为重要。为此,本部分将着重介绍如何强化重大病虫灾害的预见性,以期更好的预防重大病虫灾害,保障农业产业生产的安全。

1.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的发现病虫的发展动向和灾害的程度大小,有效的提高重大病虫的防控效率。比如可以建立四川植保信息共享网络,利用数据库来增强四川各个地方的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除人工处理外还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病虫远程控制,利用实时监控系统增强病虫害的治理效率,从预防监控到实际处理整体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见性。

1.2加强重大病虫害的预测。工作人员要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结合重大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田间的监测水平,提升情报传递速度和预测质量,利用GPS等技术手段提高病虫害的数据采集准确度,实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轮班制,争取做到重大灾情发生前能够有效的检测,并能够及时的上报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外实时公布病虫害的防控情况。

1.3定期更新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方案。农业检测部门要气象、科研及救灾等部门强化合作力度,四川各级政府部门也要重视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将责任逐级落实,随着防止病虫害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完善,部分害虫也会进行定向的变异,因此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要定期进行更新。

2、提高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科学性

四川地区的农作物生长中常见的就是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本部分就提高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科学性做出了分析。

2.1选择合理的预防措施。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地区农作物常见的病症,条锈病的发生对于小麦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条锈病的防控必须做好长期防控的准备,要坚持进行品种的抗性的检测和生理小种的监测,为条锈病的大面积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先天特点,采用品种退出制度。积极的推广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农作物的分布,比如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和盆内冬繁区种植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冬繁区采用混播种植的方式进行播种。积极推广在种植前进行拌种工作,要采用效果较好但相对环保的药剂进行拌种,还可以进行农作物带药种植等技术,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起到压低菌源减低发病率的作用。

2.2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现代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尤其是对于病虫害的持续防治,生物防治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川近几年来实行的生物防治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主要的手段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控制农作物及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积极研发新型的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防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再者就是积极的利用生物天敌进行保护,利用田间留种作物放宽防治的指标,必要的时候采用人工释放天敌等措施来实现病虫害的防控。

2.3丰富农作物防控灾害手段。利用生物多样性进行病虫害的持续防控,是仅今年逐渐热门的防控手段,比如四川地区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的杂糯间栽控病增产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根据相关数据表明采用间栽糯稻品种的平均发病率比不使用时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作用,大大提高了糯稻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提高农作物控害的有效性

3.1建立病虫害防控示范区。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能够有效的控制重大病虫灾害的发生,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病虫害引起的产量下降,比如对于小麦常见的条锈病的防治,针对条锈病发生时间早,发病点多,覆盖区域广泛的特点,采用在主要种植区建立防治示范区,充分发挥各个防治区的监控作用,有效的延长了秋苗的发病时间。还有比如稻瘟病的防治,采用有组织的高强度预防措施,强化灾情的宣传工作,有效的控制了稻瘟病的发生,由于有效的防控而挽回的粮食产量不计其数。

3.2实施IPM战略。实施IPM战略是从政策和体制上为病虫害的防控进行双重的促进,并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强化环保理念的渗透,比如四川省成立的病虫综合防治委员会,并对使用剧毒、高度及高残留等农作物进行了明文规定。并且四川省还建立了许多IPM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以每年增加五十个示范园区的进度进行建设,同时积极的创新开发IPM技术,强化IPM技术的推广力度,对于四川省重要的农作物比如水稻、蔬菜及茶叶等的IPM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大力推广IPM技术的同时,注意环境友好型措施的应用,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IPM技术的同时要注意采用不伤害天敌的防控措施。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IPM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3.3结合生态维护。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新型农药以及其他多样化生物防控技术都要在环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维护生态平衡也是农业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现代植保工作必须基于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的安全,这样虽然短期内能够获得一定的效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得不偿失。

4、结语

四川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大省,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现代农业植保工作要结合现代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控及动态监测,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有效的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引起的损失,现代植保工作不仅要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安全,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对于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植保工作需要农业管理部门与农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粮食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现代植保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宁淼,邹秀萍.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 2009(06).

[2]李晓,陈春燕,郑家奎,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超级稻研究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9(12).

[3]向平,唐江云,李晓,等.四川水稻种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杂交水稻,2011(0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水稻生产不仅要依靠科技,还要合理地防治病虫的危害。选用良好的水稻品种,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因此,加强水稻前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使当地水稻的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片面注重虫害的防治,忽视病害的防治

由于农户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水稻的病虫害理解不到位;加之病害对水稻的危害在前期,防治效果不太明显,但是虫害对水稻的危害显而易见,例如褐飞虱能直接造成“冒穿”、螟虫可导致蔬菜的“枯心”等。因此,农户偏重防治后期的虫害,忽视了前期的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1.2病虫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南方的气候比较湿润、温暖,很适合一些害虫的生存、繁殖。当害虫发生次数多了以后,不管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的害虫,在当地1年中发生的次数会增加至4~6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水稻面积减少,但是病虫害的迁入量却大大增加,加重了水稻的危害。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螟虫、稻飞虱、赤斑泡沫叶蝉、稻纵卷叶螟等,生长期长,分布广泛,对水稻的危害性较为严重。

1.3防治技术落后

防治技术的落后会直接导致防治效果差。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或妇女,由于文化程度低,所使用的农药机械并不先进,多数农户仍然使用粗点喷雾,喷射效果较差,直接影响了防治效果。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合理处理水稻种子

处理水稻种子能有效地避免作物土传、种传部分病害以及地下害虫侵袭[1-2]。常见的方法有:使用16%的恶线清可湿性粉剂(主要成分是使百克与杀螟丹)和5%的灭菌成可湿性粉剂加水浸泡水稻种子,浸种3~4 d。水稻种子放进药液时要不断上下翻动,在浸泡之后直接催芽播种,不需要淘洗种子。这样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以及水稻的白叶枯病等相关的病害。起到方便、安全、高效、经济的作用,也能真正确保水稻出苗的整齐、齐全、均匀、健壮,是获得丰收的重要保障。

2.2加强信息交流和监测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前期就要及时作出反应。对一系列重大的病虫害要加强监测力度,并清楚地掌握其动态,准确预测报道。二是加强对外源性病虫害的信息沟通,随时做好当地的预防工作。三是及时精准地将消息发放到每家每户,保持实效性和准确性。争取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种有效药物进行防治。

2.3加大防控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治理,以水稻的基本生态为主,利用水稻品种的抗性、栽培的避虫技术以及利用相关天敌和物理性诱杀技术等综合措施,从而尽量降低农药使用率以及提升防治的质量[3]。二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对其防治技术和策略进行科学调整。例如,“稻飞虱”的治疗:该虫主要是在每年7月对水稻进行危害,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的叶鞘和叶片内汲取其营养,该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因而在大风雨之后应加强调查和治理,使用25%扑虱灵25~30 d,其安全间隔期为14 d;或者用25%速灭威1.8 kg/hm2,或10%大功臣150~225 g/hm2混合750 kg水进行喷雾,还可以使用生物农药绿晶 1 000~1 500倍液喷雾。又如稻纵卷叶螟:该害虫具有远距离迁徙的特点,在1年中发生较为完整的世代应该有5代,发生6代的是少数。通常情况下,每1代都会有3~4个蛾峰,给防治带来了困难,主要是在该虫的卵孵盛期进行施药,也就是在蛾高峰后的7~10 d施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有5%凯强水分散粒剂180 g/hm2,或30%大名乳油1 200~1 500 mL/hm2,或5%凯强120 g/hm2+20%锐通900 mL/hm2,对水450~750 kg进行喷雾。三是农药要定时更换使用,这样不仅能延缓害虫的抗药性速度,而且还能延长水稻的使用寿命。

2.4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一些研究部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自然技术和措施、研制一些生物类的农药,从而取代毒性较高的化学药物,可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雌雄害虫的交配,从而更好地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物理防治主要包括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对部分害虫进行处理,使其害虫的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加之灯光、颜色诱杀,以及气体和温度的处理等,都会成为无公害的防治手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物理辐射或者是化学不育技术预计会是将来害虫防治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3参考文献

[1] 陈娟,马国胜,王杰,等.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及施药技术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4):25-26.

[2] 何晓波.水稻中期主要病虫害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0(6):48-49.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药减量;助剂;激健;效果;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77-04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controlling of diseases,insects and weeds pests of crops with reducing pesticide usag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esticide reducing agent“Jijian”in 2015,we carried out series of tests on rice,wheat and corn of“Jijian”in Anhu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Jijian”was mixed with insecticide,fungicide and herbicide,it could reduce 50% dosage of insecticide,fungicide,and 40% dosage of herbicide respectively. “Jijian”could promote crop production and also be safe to crop and natural enemy.

Key words:Pesticide reduction;Agent;“Jijian”;Effect;Anhui Province

近年来,安徽省农药使用量持续增长,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逐步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药行动的步伐,2015年,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激健”的示范项目,旨在遏制全省农药使用量过快增长的势头,确保到2020年全省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总体目标的实现。

1 试验示范工作背景

2015年,安徽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响应农业部、省政府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在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和部分经济作物上试验示范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重点示范推广助剂“激健”的减量控害效果,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总体目标。为落实此项工作,2015年7月7日安徽省植保总站下发文件《关于实施农药半量控害增产助剂“激健”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皖农植防治〔2015〕22号),部署有关市、县(市、区)植保站在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中试验示范农药半量控害示范。各地积极行动,多作物多形式开展试验示范。6月和10月,省植保站组织有关专家分别对五河、凤台农药加“激健”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及稻田化学除草等效果进行现场评估鉴定。

2 试验示范工作概况

2015年,安庆、蚌埠、滁州、淮南、阜阳、合肥、芜湖、六安等8市分别在怀宁、潜山、枞阳、宿松、五河、固镇、淮上、凤阳、南谯、明光、凤台县、潘集、太和、庐江、长丰、无为、金安等17个县(市、区)布点水稻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减量+激健试验示范。初步统计,全省试验示范面积约0.667万hm2。试验作物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防治为主,兼顾草莓、茶叶、瓜蒌等经济作物。试验对象有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和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同时开展了稻田化学除草减量控害试验示范。试验示范方式有3种:全程减量控害试验示范、关键期总体防治病虫减量控害试验示范、单一病虫防治减量控害试验示范。

3 试验示范效果

3.1 水稻病虫害

3.1.1 全程减量控害试验示范 无为县在开城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示范。水稻全生长季节共开展了3次用药。第1次用药8月3日,常量区667m2施20%护城10g、噻呋酰胺15mL;减量+激健区667m2施20%护城5g、噻呋酰胺7.5mL+激建15g。第2次用药8月26日,常量区667m2施20%护城10g、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g,50%吡蚜酮20g;减量+激健区667m2施20%护城5g、稻瘟灵40%可湿性粉剂50g、50%吡蚜酮10g+激建15g。第3次用药9月8日,常量区667m2施稻瘟灵40%可湿性粉剂80g、43%戊唑醇10g;减量+激健区667m2施稻瘟灵40%可湿性粉剂50g、43%戊唑醇5g+激建15g。潘集区在当地科技示范园内开展水稻病虫草害全程减量控害试验。全程共设3个示范区。一是减量+激健区,即667m2使用除草剂常规用量60%+激健15g、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常规用量50%+激健15g。二是减量区。三是常量区。

结果表明:无为县减量区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的效果与常量区相当(见表1)。潘集区减量区+激健,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常量区相当,有效穗数比常量增加0.21万/667m2。减量区(不加激健)病虫情发生指数比常量区高20%,基本苗比对照等量清水区减少0.15万/667m2。

3.1.2 总体防治减量控害试验示范 凤阳县、明光市和怀宁县在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开展了总体防治减量控害试验示范(见表2)。凤阳县示范农药减量50%+激健,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防效分别达83.5%、56.2%、94.6%、83.5%和93.4%,略低于常量区防效,明显高于减量50%不加激健区。明光市示范农药减量50%+激健,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防效分别为65.85%和67.53%,与常规用量区相对防效差异不显著。另外,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田间发生较轻,防治效果不明显。怀宁县示范农药减量25%+激健,稻曲病、稻飞虱防效分别达86.5%和95%,稻瘟病病穗率仅0.01%,防治效果好。

3.1.3 单一病虫害减量控害试验示范 凤台县、淮上区、无为县、潜山县开展了农药减半防治水稻纹枯病示范。结果表明,减量50%+激健防治纹枯病效果,凤台县、淮上区、潜山县防效分别达78.6%、78.62%、84.7%,与常量防效82.4%、79.76%、87.27%相比略偏低,但防效总体较理想。淮上区、潜山县仅减半区防效为47.99%和76.1%。农药减半后,加与不加减量助剂激健,防效差异显著。

无为县、淮上区、潜山县开展了农药减半防治稻曲病示范。无为减量+激健区、常量区病穗率分别为11%、10.5%,病指分别为4.4和4.0。淮上因稻曲病发生轻,减量与常量病情差异不明显。潜山县减量+激健区防治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87.98%,略优于常量防效87.65%,显著高于减半区(不加激健)防效78.9%。

潜山县试验农药减半+激键防治水稻稻瘟病。结果表明,其防效达79.42%,略低于常量区防效84.77%,优于仅减半区。由于本年度试验期内该县稻瘟病重发,可能对防治效果有一定影响。

霍邱县开展了农药减半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各处理对比不明显,药后3d、7d、14d常量+激健混合施用药效最高,减半+激健助剂后施药不影响药效,且略高于正常施药的防治效果。凤阳县防治稻飞虱农药半量+激健助剂,平均防效为94.6%,与常规量平均防效96.7%相当(见表3)。

南谯区、无为县开展了农药减半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结果表明:南谯农药减半+激健区、常量防效分别为72.22%和75.91%。无为县减半+激健区、常量区稻纵卷叶螟为害株率1.2%和0.9%,为害叶率分别为0.3%和0.25%。处理间防效差异小,但药剂用量却减少了50%(见表3)。

3.2 水稻田化学除草 无为县、凤台县开展水稻田减量除草示范。无为县药后15d调查,常量区5叶以下稗草枯死,5叶以下千金子发红,野荸荠发红、枯死;减量+激健区5叶以下稗草枯死,但慢于常量区,5叶以下千金子发红;减量对照区(不加激健)4叶以下稗草发枯、枯死,5叶以上稗草发紫、发红,3叶及以下千金子心叶发紫、发红,5叶以上千金子无效。3个处理区都对游草、丁香蓼、鲤肠无效(见表4)。凤台县设常量区(667m2用千金100mL+稻杰100mL+使它隆30mL)和减量+激健区(除草剂用量减40%+激健),结果表明,减量区禾本科杂草防效92.2%、阔叶杂草防效90.5%;常量区禾本科杂草防效97.6%、阔叶杂草防效94.8%。

3.3 小麦病虫害 固镇县、五河县分别在小麦“一喷三防”中实施农药、化肥减半防治赤霉病、蚜虫等试验示范(见表5)。结果表明:固镇县农药、化肥减半区+激健与常量区蚜虫防效相当、赤霉病防效略偏低,均明显高于农药、化肥减半区。五河县农药减半区+激健与常量区赤霉病防治几乎相等。

3.4 玉米虫害 太和县示范农药减半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方法为: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减量50%+激健防治,10d、20d和30d,株被害减退率分别达90.7%、87.0%和80.9%,均略低于常量10d、20d和30d的防效92.6%、93.5%和85.1%,但高于减半区10d、20d和30d的防效85.2%、84.8%和74.5%。虫量减退率防效,农药减半+激健与常量区防效一致,明显高于仅减半区(见表6)。

3.5 增产效果评价 潘集区、凤阳县在水稻田,五河县、固镇县在小麦田分别开展了减量控害增产效果调查。潘集区实收产量,除草剂常规用量60%+激健,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常规用量50%+激健处理,比常规用量每667m2增加产量33kg。除草剂常规用量60%,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常规用量50%,比常规用量每667m2减少产量51.6kg。在减量控害的基础上,加激健助剂比不加增加水稻产量84.6kg。凤阳县农药半量+激健区实收测产折13.5%水分,667m2产干稻谷679.5kg,同常规量区667m2产661.1kg,比每667m2增产18.4kg干稻谷,增产2.7%;同半量不加激健区667m2产574.7kg比,增产104.8kg,增产18.2%。固镇县、五河县农药减半示范区小麦产量比常规用量略偏低。

3.6 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明光市防治水稻“三病两虫”(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每667m2农药常规用量区需要农药成本为22~28元,农药减量区农药成本为15~19元,农药使用量每667m2可节约7元左右,农药投入成本可节约30%左右。霍邱调查,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单种农药可减少用量40%。同时综合比较投入成本,对价格较高的农药(667m2成本10~12元)用药,农药减量+激健成本降低30%左右;使用价格较低的农药(667m2成本6~8元)用药,农药减量+激健成本基本不增加或降低10%~20%。

生态效益:无为县在全程农药减量示范区调查,20丛稻株中蜘蛛残存量44只,比常量区22只增加100%,天敌保护效果显著。

3.7 安全性评价 试验示范期间,防治农药减量+激健喷雾作业,田间未见药害和其它不良影响。

4 结论与分析

各地试验示范证明,“激健”与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可以减少农药50%;与除草剂混合使用,可以减少除草剂用量40%。多数县杀虫剂、杀菌剂减量+激健防效比常量防效略偏低,但差异不显著;部分县除草剂减量+激健防效与常量防效相当,但见效慢于常量。减量+激健防效显著高于仅减量防效。减量+激健既能有效防控病虫草害,又能促进作物增产,全程减量+激健控制产量高于常规用量。农药减量+激健减量控害不仅使农作物生产安全,而且有利于保护天敌。

5 问题与建议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治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与其他农作物种植过程类似,油菜种植也容易受到各式病虫害的侵扰。病虫害不仅会影响到油菜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对我县的农业生产造成更大隐患。近年来,我县部分地区的油菜种植病虫害日益严重,成为了制约油菜高效率种植的重要阻碍。因此,深入研究油菜的病虫害威胁,探讨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仅有提高优质产量的现实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是现阶段践行科学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县的经济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油菜常见病虫害分析

1.1 常见病害

(1) 病毒病

病毒病是油菜的常见病害之一。当油菜生长出现病毒病的时候,油菜的叶片会出现局部黄色斑点,随后叶子背面的斑点会由褐色渐变成黑色,进而叶子会出现大面积的枯死点,而病毒病严重的情况下,油菜的心叶还会出现卷缩的状况,而植株会越来越矮,不能及时抽苔。病毒病是一种油菜的转型寄生菌,其传播过程是利用风雨侵染。在油菜花盛开并开始结荚的时期,一旦出现寒潮,气温起伏较大的时候,病毒病会容易出现。

(2) 菌核病

油菜的菌核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菌核病是一种软腐病性质的病害,通常会从幼苗的根部出现腐烂的状况,进而发展到全苗,油菜的青叶会变成青灰色,类似烫伤。菌核病常会造成整株枯死、整窝枯死甚至成片的枯死。在成株期出现菌核病的时候,茎秆会出现损伤,出现黄褐色的病斑,呈水渍状,在气候干燥的时候,茎秆受损部位会逐渐开裂,后期会逐渐腐烂成空心状,出现菌核与菌丝。出现菌核病的油菜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褪色变白,且种子干瘪无光泽。菌核病通常会在4月上旬和6月出现两次发病盛期。倘若这期间出现较为潮湿的气候状况,雨水偏多,菌核病会更为严重。

1.2 常见病虫

(1) 蚜虫

油菜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是春油菜最长出现的病虫。蚜虫通常会大量出现在油菜的花、叶背和茎枝上,通过不断刺吸轴上的汁液来破坏油菜的叶绿素和野肉,进而使得苗期叶面出现卷曲和发黄的病况。此外,还会造成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的情况,而病虫严重的时候,叶片会出现枯死的状况。而在油菜抬苔之后,蚜虫会大量出现在叶苔上,使得叶苔变成焦蜡棒,严重制约叶苔开花结荚,造成叶苔嫩头出现枯焦的病况。蚜虫通常在6月上旬最盛。

(2) 菜青虫

另一种常出现油菜幼苗期的病虫是菜青虫。菜青虫会吃光野肉,使得有菜叶仅剩一层表皮,甚至直接全部吃光叶子,让油菜植株直接干枯致死。菜青虫是一种常见病虫,一年之中会出现多代,而9至11月因气候适宜幼虫成长,此时出现的菜青虫影响最为严重。一般临近住宅区或者菜地的油菜种植地会更容易受到菜青虫的侵扰。

2. 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优化选种,适时播种

要从根本上避免油菜种植免受病虫害的侵蚀,首先就需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菜选种,要依据种植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选择最适合的油菜品种。云油杂10号和花油3号等优质油菜品种,都是我县自主研发的,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能力强的特点。在进行种子选择的工作过程中,要确保药剂包衣的完整性,尽量选择颗粒饱满、无病症、无破损的种子。此外,还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取最佳的下种时间,播种密度也要根据科学计算,确保油菜种植过程科学合理。

2.2 科学轮作

科学合理的轮作是提高农作物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油菜种植同样如此。科学合理的轮作,能够提高油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在进行油菜种植之前,要选取适当的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有助于全面消灭土壤中蕴含的病菌,有效降低油菜感染菌核病的概率。

2.3 做好施肥及管理工作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要严格依照当地的气候特点,选取最恰当的时间点来进行播种。油菜种植过程要强调施肥管理,科学测算苗肥、基肥以及追肥的施加比例,确保茎秆茁壮成长,花期正常结荚,抗病虫害能力强,能有效避免油菜后期出现倒伏的情况。从种植管理上来看,油菜地要窄畦深沟,适时松土,及时清沟排水,有效避免油菜种植地出现渍害,确保油菜的根系生长旺盛。在油菜开花中后期,要及时去除老病残叶,提高植株之间的通气性,优化油菜地的生长空间,降低病虫害在植株之间相互侵染传播的概率。

3.结语

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背景下,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力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而农业发展不仅仅是惠及农村的发展拼图,更是全国经济安全的根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油菜是我县重要的油料作物,不仅事关农民的舌尖美味,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健康生长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认识调研当前当地油菜种植过程中常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探讨因地制宜地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本地油菜种植的顺利进行,并形成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经验,为全国的油菜种植提供专业的防范经验,为我县生产出更多、更高品质的油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