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品课程方案

精品课程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品课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品课程方案

精品课程方案范文第1篇

2012年,广州市教育局启动了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校《电梯安装》《电梯电气故障维修》《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三门课程被批准成为首批市级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其中《电梯安装》精品课程建设已完成,并通过了广州市教育局的评审,正式成为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市级精品课程。笔者作为电梯专业教师,参与了《电梯安装》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电梯安装》精品课程的技术实施方案

一、《电梯安装》精品课程的技术实施条件

电梯是特种设备,电梯行业是特种行业,电梯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有较高、较特殊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合电梯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创建仿真职业情境的教学环境和一流的师资力量是《电梯安装》精品课程的技术实施必备的基础条件。

1.建设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从2002年开办电梯专业以来,学校每年都加强对电梯实训基地建设。在电梯安装实训基地方面,现有资源如下:电梯整体安装实训基地两处,共有电梯1:1真实井道12条,可供拆装的电梯10台,可容纳5个班级同时进行电梯安装实训;电梯仿真井道架2座,用于进入电梯井道前安装实训;电梯厅轿门实训室1间,共有14台电梯厅门设备,用于电梯厅门分项安装实训;导轨安装室1间,共有12个导轨安装架,24列导轨,用于电梯导轨分项安装实训;有主机实训室一间,共有主机10台,用于电梯主机安装,定位实训;电梯观摩演示电梯2台,用于电梯运行演示及进出轿顶、地坑安全操作实训;电梯模拟仿真软件实验室2间,有上百台电脑;开放场地可作电梯样板制作,电梯钢丝绳绳头制作等电梯安装工序实训场地。另外,学校实训中心负责对实训设备进行专业的管理、维护,确保实训设备正常运行。优良的、充足的实训设备,足以满足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教研需要。

2.创建仿真的职业情景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光有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营造职业化情境,包括职业环境、职业工作内容、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具体来讲,就是实训场所环境的设计与打造仿照企业设施的配置,教学管理制度参考企业管理制度,打造一个接近甚至完全符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场所。这样富含企业元素的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规范学生职业行为,提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如在电梯整梯安装现场,根据企业规范及教学实际情况,划分了实训工作区域,工具、物料存储区域,教学、讨论区域,人行通道等。还在墙上粘贴警示标语,实训管理细则,等等。这些设置仿照生产现场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未来职业环境,感知未来职业文化,熟悉未来工作岗位。同时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功能,如设置教学讨论区域,应用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和资料阅读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电梯专业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电梯专业教师结构有如下特点: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按比例构成。专职专业教师大部分从企业招聘,他们具有十分丰富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承担一体化教学和实训场地建设任务。兼职专业教师主要由合作冠名培养的企业(日立、通力、奥的斯等)派送有较深造诣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并参与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实训场地建设等。兼职教师也是学校与电梯企业沟通的主要桥梁。新进的教师要求是电梯相关专业毕业,学校指派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并派送新教师到电梯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应用。

二、《电梯安装》精品课程技术实施过程

我校《电梯安装》精品课程已经开发完成,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全面实施。《电梯安装》课程有两个大的分类:分别是电梯“分项安装”和 “整梯安装”。“分项安装”是对电梯安装中的重点、难点及在“整梯安装”中难以铺开教学的环节分离出来。主要分项安装有:主机安装定位、电梯放样、导轨安装、厅门安装、钢丝绳安装、轿厢安装等。通过分项安装的学习,学生学习了操作技能,掌握了相关电梯工艺要求,熟悉了工艺流程。“整梯安装”是在完成分项安装学习的基础上,进入电梯真实井道,完成电梯整梯安装的过程。这是对分项安装技能应用的过程,也可检验分项安装的学习成果。分项安装和整体是按照工作任务从难到易,从简单到复杂的原理来设置的。电梯安装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由电梯初学者发展为电梯安装工。在教学实施环节中,由于 “分项安装”和 “整梯安装”差异性,其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下面分析分项安装(导轨安装为例)的实施过程。

在学习导轨安装之前,学生对电梯导轨是毫无概念的,直接进行导轨安装教学容易进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误区。为了达到的预定的教学效果,特设置导轨分项安装教学结构如下:

以上教学结构凸显了以下特色:

(1)在学习准备环节,让学生观摩电梯运行,并引导学生思考导轨的固定方式,导轨的作用,导轨的直观质量要求等。这对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感性认识环节,在学生对导轨安装毫无概念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导轨拆装实验,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是,从积极方面来看,学生在这个环节往往会遇到困难,而正是这些困难激起了学生安装好导轨的兴趣,完成导轨安装的学习就变得更容易了。

(3)在学习过程中分组学习,授以学生不同的角色,不同职责,如组长、质检员、物料管理员、工具管理员等, 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每个岗位可选举或固定轮换产生,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所担负的责任,更真切地体验自己岗位与他人应该如何理解与配合。

(4)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不是将所有的信息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摩、交流等途径获得。这样的学生方法让学生摆脱对老师过度依赖,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习惯,提高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日后的职业发展。

(5)高度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操训练环节,高度关注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劳保用品的使用,工具的正确使用等有严格的要求;在结果检验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质量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检验;在全过程的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三、《电梯安装》精品课程技术实施的效果

《电梯安装》精品课程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电梯安装》精品课程技术实施方案中,每位学生都承担一定角色、一定责任,他们有事可做,有任务要完成,杜绝学习漫无目的、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学习过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在每一个步骤,学习都有所收获,有成功的喜悦感,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

2.学生由初学者成长为电梯安装“正规军”

《电梯安装》精品课程技术实施方案中,着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从毕业生接收企业反馈信息,我校学生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在国家职业资格电梯安装工考试中,我校学生通过率一直在90%以上,达到了国家对于电梯安装工的规范要求。

精品课程方案范文第2篇

(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情况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访问调查,内蒙古自治区10余所本科高校中,基本上都购置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平台,能够实现课程网上申报、网上课程内容及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网上评审和公布等工作,大部分高校同时具有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三大平台,通过强大的硬件支持和先进的软件功能,实现了精品课程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链接,不仅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促进了精品课程资源转化为网络教学功能的实施。教学资源平台有国外MIT的精品课程资源和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三大平台形成有效整合,加快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进程,便于师生从网上自由下载、复制、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为区内外的师生和学习者了解、共享MIT等国内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创设了开放式平台,在精品课程和网络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记录、展示精品课程主讲团队每位主讲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研究方向、学术科研成果等重要数据,对精品课程团队的选拔和持续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能够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第一手资料。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直接承担者,要求具备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组成课程教学梯队,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要求具有教授职称。通过对现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公共课、基础课等课程师资队伍充实,年龄、学历等结构较合理,部分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主讲教师数量较少,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另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学术研究成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课程本身的发展和前沿性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档案的管理不仅可以查阅到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还可以通过网站平台的公开展示接受专家监督、互相学习,从而促进队伍的更新和优化。

(三)精品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档案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情况、主讲团队情况及其学术科研成果、课程规划、课程特色、立体化教案、大纲、课件、案例、录像、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试题库、参考资料、论文等集文字、音频、视频等一体的基于网络化的显性课程资源。其次还包括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隐性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要求资源的优质性和全面性,并且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应用不同的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应用,以最佳的方式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根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求,对内蒙古自治区各本科高校的网上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以可访问的课程为主),结果如图1所示。从统计结果看,课件占100%,录像资料较少(每门课程只有3名教师每人45分钟的录像),因此,从实际教学和精品课程资源利用角度来看,教学录像还需要逐步建设上传,最好实现全程录像;教案占95%,大纲占92%;由于课程性质不同,非实践型课程占一定比例,所以并不是全部课程都建有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内容,部分实践课程也缺乏充足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结果分析,尤其是与相关行业及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进行人才合作培养的内容较少;论文和习题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课程只上传了考核样卷。上述资源档案的不完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利用情况

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反映高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同时也体现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且对促进高校开放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有积极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结合各高校的网站访问量调查发现,学生对精品课程的了解和使用情况方面,大约一半的学生对精品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有部分学生基本不了解或了解甚少。与学生相比,教师对精品课程的了解和使用还是占很大比例,因为大部分教师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很多教师尤其是现有精品课程的主讲团队非常熟悉精品课程的有关政策和建设要求。而学生知道的少,是因为精品课程在教学中应用的少,大部分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出来,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的理念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拘泥于传统教学当中。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程内容较多,学生记笔记很困难,利用精品课程网站让学生自由下载课件、大纲、教案、作业、习题等网上课程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业指导、教学交流,既方便学生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又能使课程内容在学生网络化学习中得到重新建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将课堂内容以及课堂上无法安排的学习内容放在网上,既为自己节约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方便。

二、从档案管理视角分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认识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开放性教学等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和信息平台,随之产生的大量网络教学资源如何纳入正常的档案管理范畴还缺乏应有的敏锐和超前意识。大部分高校课程档案管理工作还处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只是将一些精品课程批准文件等材料的电子版、课件光盘、录像光盘等资源进行了保存,离信息化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距,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没有服务器、更没有完整的数据管理中心,更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理念,固守在档案库房管理模式中。

(二)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档案的价值性认识不够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与传统档案存在本质的区别。传统纸质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安全性,通过档案的利用价值确定保管年限和保管密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与其他网络资源一样,具有快速的数据更新和重要的利用价值,存在可变性和易消失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必须紧跟课程前沿发展理论进行内容更新,包括课程建设团队也要随着教师的人事变动进行优化,课程网站也必须随着课程的不断增加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变化。因此,提高认识,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为龙头,推动高校整个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迫在眉睫。

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纳入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管理纳入高校档案管理范畴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实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管理、利用和持续再利用,高校必须打破传统的档案管理思维模式,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观念,改变管理手段,使优质教学资源档案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首先,建立领导负责制。以校长为核心,学校档案管理机构与各级教学单位形成层级管理体制,各负其责,将精品课程资源档案的开发和管理、利用纳入学校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范畴。其次,高校必须更新旧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以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工作为中心,将高校各项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纳入高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当中,与教学评估工作相结合,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推进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实现精品课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二)开展多方合作,促进管理标准化

首先,高校精品课程资源数据每年不断递增,而且课程的网络资源必须从信息生成到发展的每个周期都应加以监督和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人都有信息保存的责任,因此,这种多方参与的活动,在档案管理上可以采取多方合作形式进行。其次,网络资源的标准化管理对于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课程网络资源的长期可读性和完整性,高校在建立数据资源中心的同时,要建立资源归档标准化,如:资源编码标准、著录标准、元数据和数据归档标准等标准规范。

(三)加大宣传力度,推进资源利用

精品课程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直接导入案例 应用型案例 精细化学品化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始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最初该学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和条文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强调在教学中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由于成效显著,使得该方法迅速被其它院校所采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但专业局限在法学(律)、医学、经济、商学等。该方法在化学化工课程中的应用较少。同时,在高校化学专业课程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人们普遍把课程研究和改革焦点集中在必修课程,而忽视了对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和知识延展性,对其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改革的研究很有必要。

笔者承担我校的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和自身研究经验,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化工、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帮助深化理论知识理解、初步了解精细化工产品和提高学习化工专业兴趣的重要作用。这门课虽然包含大量的产品实例,但是大都是泛泛而谈,甚或一笔带过。以往,在该课程的讲授中,大多采用理论简述和产品简单罗列的方法。该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应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习其他同仁的宝贵经验,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具有较为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工专业的兴趣

应用化学和化工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来已经学习了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面对的都是艰涩的理论知识,同时,多年来化工背负的“操作瓶瓶罐罐和污染严重”的名声,更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提供活生生的产品实例和经典的生产解决方案,结合多媒体授课形式,将会使学生看到化工创造了当代整个物质世界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作用,会提高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前所述,学生在学习四大化学和其它专业基础课后,虽然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最多也仍是“纸上谈兵”,不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例如,表面张力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表面张力的方向对许多学生来说更是难懂。只有在《精细化学品化学》中学习了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部分后,才会对表面张力有彻底的理解。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重要用途等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会使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更深入、更直观。

(3)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般来讲,知识可分为3个层面,即原理性知识、特殊案例知识(智慧)、把原理和规则运用到特殊案例中的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学校教学只传授第一层面的知识,或称为书本知识;而学生掌握第二层面知识较少,因此,对第三层面知识的掌握势必减少,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第二层面知识的缺陷方面得到有效弥补,从而也可以增加学生第三层面的知识。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1)学生渴望真正掌握精细化工方面的知识

在习惯了大量单纯的公式、分子式和直接理论讲授后,学生非常渴望能够接受到由生活实例到化学理论、由浅入深的全新教学模式。案例直接导入法正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和生产实例入手,将多彩多姿的使用过的、看到的、听到的精细化学品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逐渐引出产品的作用原理、公式参数和具体产品组成规格等,势必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2)学生的前期知识积累充足

在学习《精细化学品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大化学、高分子化学、反应工程等化学专业基础课,前期知识积累充足,完全可以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中的基本理论。此外,已学了应化和化工专业课程的学生已经进行了课程实习和参观实习,对工厂和化工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学习《精细化学品化学》也有较大的帮助。

(3)教师具有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方式的动力

作为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多年来也苦于“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教师认真备课、力图讲解系统;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所学课程似懂非懂,不感兴趣。所以,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后,经过认真探索,案例直接导入教学法已经初见成效,教师更愿意深入研究,广泛发掘合适的案例,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多变、适应广泛的案例教学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

二、案例教学法组成和实施程序

在已有的案例教学法中我们看到,实施步骤可设定为设计案例、剖析案例、解决案例和推广及升华案例4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剖析案例。也有采用顺序和逻辑多案例讲述、结合提出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笔者结合教学要求、教学实践和前人经验,总结出直接导入案例教学法,其实施步骤归纳为:

案例提出并回答问题典型产品简介强调重要参数和指标。

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切中基础理论核心的问题,回答问题,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终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的作用原理很轻松、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强调掌握部分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产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符合教学要求和就业入门的目的。

三、案例举例及剖析

以“表面活性剂”部分为例。

首先,导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实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精细化学品,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虽然可能有部分学生对这类洗涤剂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真正了解其洗涤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满足“听说过但不熟悉”的要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种类、造型、颜色以及使用对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现其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该类日用品还有很多“高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前景。在此过程,还可以简要说明肥皂的来历等科技发展历史。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来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状、水溶性注射针剂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化妆品和农药乳状液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浆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纺织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

从这些实例继续讲述胶束、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性能参数(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论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具体讲述和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当然,在回答问题时要详细地讲清楚某产品或某概念、参数的定义、分类、使用范围以及测定方法等。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近3年来,本教研组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在13个精细化学品专题均设计了合理的案例和实施步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往学生看到和听到的,只是简单的知识和理论传递,倍感生硬和乏味,兴趣不大,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今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很多同学对其中的问题饶有兴趣,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下课后主动与老师探讨。此外,学生对自己专业前途也增强了信心,很多学生表示对某一个精细化学品专题感兴趣,愿意到公司、企业大显身手,反过来更提高了学习此类专业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2.学生掌握精细化工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有针对性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大量案例,对化学化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提出问题到上升理论理解的过程,使其对化工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能够达到看到一个精细化学品就想到其主要原理、参数和用途,而这些基本知识,正是学生在就业之前所应该初步掌握的。同时,有的学生对某一种精细化学品感兴趣,就会在课堂听讲的基础上自己查阅资料,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后,经常会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用什么取代有毒的亚硝酸盐拉丝液和防腐剂、如何提高涂料的光致变色性能等,很多学生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学生能看到产品就想到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说到催化剂,马上想到其4个特点,联想到用ΔG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进行和用ΔG计算出反应的理论产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提出并回答问题典型产品简介强调重要参数和指标”这一案例直接导入法,在精细化学品的教学中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实施此方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在教学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该方法还在不断完善中,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交流,案例直接导入法将会在精细化学品和其它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越来越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化学案例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01,(4).

[2]霍本瑶.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09,(6).

[3]董伟,彭新华,张常山.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倡导创新思维习惯――基础化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5,(2).

精品课程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课程开发;创新

市场营销是一门市场人才需求极大,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快速兴旺带动了市场对于营销人员的巨大需求。在多家权威统计机构的统计中,我国每年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中营销岗位一直稳居前列。因此大部分的本科和大专院校的诸多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市场营销类课程,在这类的营销课程中不乏各级优质课程甚至精品课程,这对授课教师而言一方面意味着有很多现成的教学成果可以运用,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走出创新性教学的道路就更难。然而对于市场营销这样一门日新月异的课程来说,创新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门永恒课题。

一、精品课程的意义及建设要求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各级院校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优秀课程代表。教育部在2003年出台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简称教高[2003]1号文件)中强调: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据此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均已经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以我校为例,对院级优质(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管理、验收和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明文规定和严格的过程控制。

二、高职高专营销类精品课程开发的现状与不足

与本科类院校的精品课程相比,大专类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更多的体现了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特色和教学特色,课程的建设应该更倾向与实践性教学为导向,课程的建设目标应更多地服务于行业对初级人才的现实需求。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营销类的精品课程开发走的是与本科院校的同类精品课程相同的建设道路,差异化不大,出现了“课程内容相同、教学方式相似、课程资源雷同”的现象。营销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高职院校里没有体现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

教高[2003]1号文件指出,“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大部分营销类精品课程的授课内容基本遵循的相同的结构,教学板块也基本以传统的10-12个教学板块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更是数年不曾更新。但市场营销是一门发展极快的学科,每一年都会涌现出大量新兴的营销名词,市场上企业的风起云涌也使得课程的案例随时都有可能显得过时。比如在促销策略中的“广告媒体策略”里,大部分院校仍给学生讲授的传统的四大广告媒体类型,但实际的市场营销行为中早已经涌现出大量的新媒体广告载体,这一部分知识的缺失无疑是不恰当的。

2.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虽然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但在真实的教学环节中,由于教学硬软件条件的限制和实践性师资的匮乏,导致大部分精品课程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模式大多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这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只会“纸上谈兵、空口说大话”,实际营销技能的缺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3.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脱节

我国对营销岗位特别是专业的初级营销人员的需求非常庞大。但是这种需求并不是指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不愁工作,各大高校每年营销专业的学生仍然是滞销排行前几位。这说明企业需求的是有实际营销工作能力而不是挂着营销专业头衔的学生,学生学习过营销课程与他能胜任营销岗位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脱节。

4.实践性教学平台的缺失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高专营销类

课程应该区别与本科类课程的特色所在,这一教学形式的实现需要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平台。在大部分院校,针对学院、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很多,但专门为某一门课程搭建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却几乎没有。

三、高职高专营销类精品课程的创新性开发――以《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

《文化市场营销学》是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浪潮下,为适应时代需求和我院的专业特色,在营销学的基础上,以《市场营销学》为指导,结合文化市场、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的特点,目的旨在指导各文化企业的营销行为。是我院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和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在多个专业开设,年授课人次逾600人次。课程组认真领会“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七点要求”,在创建优质课程及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总结兄弟院校同类课程的建设经验与不足,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创新――“理论主导+实践主导”两大板块

文化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在本科阶段对学生更多的是偏基础营销理论的掌握,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同学来说,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文化市场营销》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调研反映出在过去这门课程的授课中,大部分同学对于营销理念的掌握仅限于在案例学习中得到的心得,缺乏实际动手中获得的实际感受。因此课程组将营销的主要知识结构归纳为理论主导教学板块和实践主导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学的设计要求更高。实践教学主导板块包含如文化市场调研、文化消费者分析、文化市场细分及定位、文化市场营销策略等运用型的知识点;而一些理论性很强、而实践条件难以创造的教学环节就放到了理论教学主导板块中,比如文化市场营销观念、文化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等。两大板块的教学侧重点、授课平台和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均不同。

2.课程资源创新

教高[2003]1号文件指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在《文化市场营销》的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重点将以下六个方面的课程资源整合,基本实现了课程资源与授课环节的紧密对接(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理论主导板块和实践主导板块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每个章节的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插做了精密的布置,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总体展现。(2)电子课件:经过精品课程建设期内不断对各位任课教师的教案进行收集、对比学习,开会讨论后形成统一规范的《文化市场营销学》教案并制作完成,并要求在教学中统一规范使用。(3)教师讲义:教师讲义是课程组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文化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市场上同名教材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教师在教材基础上使用教师讲义对特定知识点进行补充或拓展,弥补了教材弱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4)实训指导手册:实训指导手册是课程组合建设期内的授课情况和教师心得,在对过去的实训指导手册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完成的,细化了每个章节的实训环节、要求和说明,并给出了参考的教学活动供任课教师使用。(5)文化案例库:《文化市场营销学》的案例库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特色,由50余个“文化企业案例+营销经典案例+文化产业营销案例”构成,弥补了国内文化产业领域营销教学案例不足的现状。(6)习题+试题库:课程组建设了400题左右的习题+试题库,保障日常教学练习和卷面考核所需。

3.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多采用大班多媒体教学,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授课方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多依赖于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人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可控程度较低。课程组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创新改革。依托我院“中央财政扶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经费支持,课程建立起专有的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引入CRM市场营销教学软件、模拟沙盘及实战软件。此平台依托我院两大实训室,可以实现《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小班(45-50人)教学、CRM软件平台教学、市场营销沙盘平台教学。教师和学生共享一个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过程可控化和教学资源平台共享化,大大地改善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体系创新

不同于理工科类课程,传统的营销类课程的考核以卷面考核为主,学生往往把大力气下在考前复习,而平时学习则兴趣缺乏。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除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外,考核方式也必须实现转变。课程组设计的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两个结合: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课程组只要求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40%,以监督教师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具体的考核主动权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根据本门课程对所学专业的重要程度选择考试或者考核,自行制定出详细的考核计划并报课程组审核。

5.师资队伍培养创新

师资队伍是打造精品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课程组创新打造了“课程建设团队+授课团队”的双团队师资。目前我院《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团队共有三位成员,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三位成员均多年从事该门课程的讲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学态度严谨,深受学生好评;课程拥有4名校内专职任课教师、2名校外兼职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4名)为本学院5个专业学生提供课程讲授,师资力量充足,师资结构合理,在同级院校同类课程中优势突出。

《文化市场营销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平台、师资团队等方面按“一流”的标准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并不断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更新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相关资源齐全,课程组将继续努力,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我院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2]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高职高专)

精品课程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常用软件;精品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34-03

《常用软件》是师范学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技能课程。它为辅助用户使用、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专门开发了一些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增强操作系统的功能,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如何把大容量的图片转换为小容量格式的图片,如何把CD第二首歌转换成MP3后插入到课件中,如何在网上下载视频并裁剪后插入到自己的课件中,如何快速地在同事计算机间传递文件等。此门课程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将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此门课程的教学,促使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在新的环境下,在学生学习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常用软件》项目教学案例开发与研究

(一)制作调查表,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幼儿园教师(含实习学生)。调查表包括20道选择题、8道简答题,能比较全面地调查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常用软件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收回的135份调查表结果显示了幼儿园教师经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声音视频处理软件、文档处理软件、光盘刻录软件做什么及运用这些软件时的常见问题等,对教学研究很有帮助。

(二)常用软件案例分类

汇总调查结果,将常用软件案例分成五类,包括图像处理类软件、音视频处理类软件、动画处理类软件、电子文档制作类软件和文件服务类软件等,基本上包含了幼儿园教师需要的所有软件。图像处理类软件又分成抓图软件、光影魔术手、看图和压缩软件、屏保软件等,音视频处理类软件又分为音频处理、视频处理软件等,动画处理类介绍了两款动画制作软件,电子文档制作类分成了pdfcreator软件、Amber Text Converter软件、iebook软件、zinemaker软件等,文件服务类包括ftp服务搭建软件、加密软件、文件恢复软件、分区软件、镜像软件等。

(三)细化案例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充分备课,精设案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从多角度进行讨论并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同一案例,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教师要充分展示引导魅力,想方设法创造充满激情的讨论氛围,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主角。这是案例教学的实质所在。

(四)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又一收获。将平时教学中的优秀案例收集起来,在专业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补充,就能形成贴近学生的教学指导材料。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材开发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二、推进《常用软件》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体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可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跟踪、评价与管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一般制作要求是: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表现在网页上, 即对教案中的文本、动画、图表、视音频等作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教学中为了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可使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教育软件来建立精品课程网站。该软件是一套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育软件,为向导式、模板式操作,可比较便捷地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满足教师从多媒体备课、授课――支持一门课程上网――构建一所学校全部课程上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要。

“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教育软件立足于学校质量工程的三项重要工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辅教课堂教学、个性化网站展示。软件在保留支持原精品课程2D、3D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新概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模式,具有如下功能:(1)界面灵活多变,在系统提供的数十套模板基础上,所有界面元素均可自行调整更换,无论是位置、大小还是图片本身;(2)栏目灵活多变,在系统提供的栏目模板基础上,所有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均可自行调整,无论是增删还是重新命名;(3)支持“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分类资源体系,提供不少于12种常用教学资源种类,对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展示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4)支持资源建设授权体系,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工进行资源建设,互不干扰;(5)多种资源展现形式,引入脑图等先进技术展现资源构架,方便共享;(6)支持学习过程管理,让学生学习活动得到全程、实时的数字化统计与跟踪管理。当然,资源共享首先应从学校内部做起。[1]

精品课程的协作学习模式鼓励通过与优势学科建立协作关系的方式促进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教师通过“行动――反思――更新”模式,依托精品课程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三、《常用软件》课程教学实施

《常用软件》课程教学一般都由软件理论讲述和学生上机操作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课应注重评价学生的作品;上实践操作课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任务。

(一)采用分段式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解并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指导教学,通过每一个典型、针对性强、真实的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牢固的记忆,有利于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演示案例可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整个制作过程并在讲完后上传到教学网站,让学生课后观看。特别是在演示某个步骤较多的案例时,可把它分成若干段来教学,教师把整个案例讲解完成后,学生也可一边观看录制的制作过程视频,一边独立地完成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应和教学案例相似,以免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2]

(二)运用优秀案例引领示范

学生把做好的优秀案例、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站后,通过该网站不但可以查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甚至其他学科及课外内容。这样,学生可真正通过比较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教师要进行案例、作品点评,放大优秀的设计理念,拓展学生思路;点评不成熟的实验作品,补充技能上的不足之处,强化知识上的薄弱之处。

学生经过案例讨论后形成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上机实践时就有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实践成果的展示是计算机案例教学的亮点,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答案是教学的收获。

(三)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建设常用软件的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通过后台管理上传软件、教学视频文件、文章教程等教学资源,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一个共享的虚拟空间分享知识与经验,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可建立良好而密切的关系。在社区中,不仅存在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而且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学习者新旧概念的交互。社区应提供多种学习活动来促进其管理和成员的交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及其检索工具,提供个别化学习方式和协作化学习方式等。总之,这个教学平台能让师生课内外保持互动性,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四)设计合适的考核方案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的形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结合常用软件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改革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由三个形成性考核(占50%)与期末典型案例(占30%)和平时作业(占20%)相结合。这样可督促学生加强本课程平时的学习,争取在课堂上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

四、结语

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平台应用技术,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常用工具软件,利用计算机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