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范文第1篇

一、课程开发的缘由:

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促进语言听、说能力的发

展。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有很大作用。能增进幼儿良好的社会化情感,提高幼儿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等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从**年开始,我们对幼儿早期阅读进行了探讨研究,同时为幼儿早期阅读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创设了室内的及专用活动室的阅读环境,并通过游戏、区域活动等各种途径,让幼儿快乐的阅读、识字、讲讲、说说、画画。**年开始,又对阅读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教育进行了探索研究,积累了相关的教育经验、收集了各年龄段幼儿故事教育内容、教材,这也为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根据幼儿园前阶段研究发展的状况,幼儿园拟以早期阅读为发展的突破口,不断深入开展研究、积累经验,以次带动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并以早期阅读为抓手,逐步构建幼儿园园本化课程。

二、课程总目标:

1、喜欢文学作品,感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风格,萌发幼儿感受美的情感。

2、激发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能力。

3、引导幼儿能安静倾听他人的说话,能听懂并理解说话的内容,并能恰当的做出回答。

4、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5、加强对画面的理解,幼儿有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能运用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

6、幼儿尝试运用讲讲、画画、表演等多种表现方法,表达故事内容。

三、各年龄段目标:

小班:

1、初步接触内容简单易懂,形象童趣的文学作品,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的情感。

2、接触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图片、文字,阅读简单的儿歌、图片,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能力。

3、引导幼儿能听懂老师和同伴的说话的内容,并能恰当的做出反应和简单的回答。

4、幼儿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能运用短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5、幼儿能看懂并理解单张或多张简单图片的内容,能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思考、想象,并运用简短的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

6、尝试运用讲讲、粘贴、表演等多种表现方法,表达简短故事的内容。

中班:

1、幼儿进一步接触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并初步感受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风格,萌发幼儿欣赏美的情感。

2、丰富文字、图片的内容,初步激发幼儿对语言、图书、文字的兴趣,幼儿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引导幼儿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会说普通话,能主动参与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幼儿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会用较为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请求。

5、幼儿能看懂并理解画面的内容,能根据画面进行思考、想象,并能运用较连贯的进行大胆的描述。

6、运用讲讲、描描、画画、表演等多种表现方法,较形象地表达故事内容。

大班:

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有欣赏美、感受美的情感。

2、扩大文字、图书的阅读面,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语言、图书、文字的兴趣,幼儿能独立阅读,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

3、引导幼儿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说话,能理解别人的说话的内容,并能恰当的做出回答。

4、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流,会连贯、清楚较完整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礼貌地和别人交谈、举止大方。

5、加强对画面的理解,幼儿有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能运用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

6、幼儿尝试运用讲讲、画画、表演等多种表现方法,形象地表达故事内容。

四、课程内容:(另附)

五、课程实施:

1、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在实施共同性课程基础上增加园本化早期阅读课程的内容。

2、早期阅读园本化课程内容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渗透。

3、早期阅读课程内容与游戏及园本化课程个别化学习等手段有机结合。

4、家园步调一致实施。

六、课程管理:

1、建立课程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园长、大小教研组长组成。

2、每月研究反馈课程实施情况及时调控课程实施。

3、每学期期中、期末收集园本化课程教育内容、教材、教案等。

七、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

(2)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方法进行评价。每学期根据各评价内容进行评价。

(3)对课程内容适宜性进行评价。

(4)每学期根据以上评价内容要求进行评价。

2、评价手段;

(1)幼儿评价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及听取教师及家长的反馈,评价幼儿的发展。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主评价 评价意识 引导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自主评价就是让学生以教材为载体,结合相关信息,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然后开展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判断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他人或自身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评价,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有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反思意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评价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

小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是建立在教师有目的培养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辟评价机会,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通过自主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在这方面,我主要运用三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

1.1 以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同学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发言、勇于表现;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学会探究事物规律的正确方法,扩展创造未来的力量。"初学自主评价,我先以一些学生为试点,鼓励他们模仿老师评价学生的口吻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让他们对自己的发言补充理由根据;再以点带面,组织学习小组开展互评或自评,教师以伙伴身分加入学生的学习中,以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评价。

1.2 创设和谐环境心理学家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在课前或课后,设计"探究学习成果展示"的活动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汇报自己所收集的信息或学习的收获,互相评价学习的方法,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内化。

1.3 鼓励自主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应及时鼓励,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行为习惯。

2.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2.1 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口服心服。如在领悟《鸟的天堂》一课的表达方法时,有的学生说是"静态描写法",有的说是"动态描写法",还有的说是"动静结合法。"我就问:"大家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呢?"一阵沉默之后是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接下来是各抒己见,学生读出文中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的句子来说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几位认为是"动静结合法"的学生更是说得头头是道:作者描写"鸟的天堂"时有对大榕树干、枝、叶的静态描写,又有对鸟儿活动情况的动态描写,这就是"动静结合法。"达成一致意见后,那些认为是"静态描写法"和"动态描写法"的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由此可见,有理有据的自主评价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领悟课文,"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2.2 客观评价事物,促进自身的发展

客观评价事物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指导评价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客观地评判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缺点,对他人、对自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3.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适时适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自主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依据理性要求,客观地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自主评价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要适时适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3.1 及时评价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同学们做出评价,教师则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把握课堂自主评价的一般策略。

3.2 延时评价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我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通过调控,暂时延缓评价,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教学中延时评价为不同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符合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敢于表达。

4.1 会倾听

只有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才能增长鉴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课堂上,当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教师应认真倾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当同学讲得好时,给予肯定,鼓掌表示赞扬;当同学讲得不好时,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分析原因,从中得到启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扬清激浊,防微杜渐,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与习惯。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范文第3篇

不只是在试题命制上,更在学科教学实践方面,这样的研究实用性不足,这自然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自身的特点有关,“由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关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 较少受到具体知识点的影响”,“SOLO分类评价理论更多关注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陈述方式中, 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水平, 而不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事实性陈述是否正确”②。鉴于教学实践对具体知识学习的要求,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运用时应当带有更多的学科知识色彩。

在SOLO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方面,郭家海老师依照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结构五个结构层次,根据语文科相关写作知识与教学实际开发出的写作发展性评价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为教育评价追求发展的可能性提供很好的例证。试举其一量表为例:

融入肖像描写写作知识的量表将写作者相关的思维水平与写作能力以升级的形式立体可视化,切合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定义中的“可观察”这一要素,并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组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评价话语霸权。但是以质性评价为目标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也有着先天的缺陷,这就限制了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量表的适用空间,以下试举例阐述量表在使用中的缺失和其补偿方式――量表体系的构建。

一、量表使用缺失及成因分析

(一)作为描述与判断的分类评价难以铺设逐步的升级过程

“落实到教学质量监控中,质性评价就发展为:在学校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由多元主体根据课程标准和真实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评价对象作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清晰描述评价对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④对“质”的考量应当放在评价对象的发展过程中,并且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这就要求评价也必须能为过程中的发展铺路架桥。SOLO分类评价理论“用于识别学生已有的反应水平和教学的目标反应水平, 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⑤。不过“SOLO分类法在学校教学的两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学习目标的界定阶段; 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⑥。主要限于“识别”与“诊断”功能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从学习目标的界定到达成的过程方面存在着显然的漏洞,即便是思维水平的五个结构层次之间也没有有效的升级措施,无法在鉴定的同时提供实在的发展帮扶。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有学习问题的学生来说,清楚的指导(explicit instruction)是非常必要的(Gleason&Isaacson,2001;Graham&Harris.1994:lsaacson,2004)。基于此项研究结果,教师通过过程示范(modeling)和大声思考(think-aloud),突出了‘程序性策略知识’的教学,他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写作,在带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写作示范,并尽量使学生‘看到’教师构思、起草、写作、修改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对学情的充分认识。”⑦叶黎明呈现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转换到发展性量表的制定上同样适用,低一级等级发展为高一级等级也需要有清楚的指导,能用程序性(包含策略)知识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写作,具体解决方法见下文。而独立的量表主要是由等级判断与相应等级特征的描述两部分组成,正如郭家海老师所言,量表是“学生写作中所需要的实际做法的‘方向说明书’”⑧,它主要指引发展方向,但是实际如何一步步去做则体现了孤立量表“发展性”的不自足。

(二)对评价标准之标准的拷问

量表中高等级自然是作为评定为低等级的学习者发展目标,但是“教育评价如果单纯地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那么,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又怎样得到保证呢”⑨?在此情形下,量表建立过程的透明度和量表的公信度方面就值得思考。为丰富所供量表实例,本文尽可能举不同量表为例。试举另一例量表:

量表C级属于前结构的思维水平,体现了评价对象该方面写作知识的缺失。三个等级围绕记叙文写作中景物描写的使用(“不会穿插”或“能够穿插”)、内容(“脱离现实,不符合景物的本身特征”或“符合特征”)和它与主题的关系(“与主题的揭示无关”或“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来制定量表。观照最终呈现的量表不难发现,制定标准是潜藏在等级描述中的,这就以封闭的姿态面对学习者,制表人的标准是唯一的标准,用结果取代了过程。

依据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上表的等级评价标准确立的正向标准是――景物描写能够穿插使用、景物描写符合景物的本身特征、景物描写能揭示文章的主题,而这正是A级(量表最高级)描述的等级特征,这样的量表只能区分出在“记叙文中借助写景揭示主题”方面做得合格与否,并不具有发展的空间。对于评价标准之标准的合理性、呈现时间与方式、可行性等方面的拷问对于量表本身的制定具有根本的意义。

(三)“表”的有限形式无法容纳丰富的写作知识

量表继承的SOLO分类法的等级描述让写作知识中非等级存在的知识学习无从安置,如小说写作学习中对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的叙说宜用并列式呈现,因果式逻辑写作顺序的说明可以用先因后果的方式呈现。知识展开所需的空间更是量表有限的形式难以容纳的。

如上文分析,发展性评价量表突出评价的功能而缺少发展的程序性措施,虽名曰“表”,但是不应只拘于评价的目标和单纯的表格形式,而应当围绕评价量表用丰富的组成构建体系以求整体的完备。

二、解决对策:量表体系的构建

(一)公开量表制定过程

1.量表制定标准的多元建构

“许多建构主义者认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需要经过社会协商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社会协商”???。在平等的协商下实现视域融合。不过“从其‘共同建构’的达成来看,根据诠释学的观点,共识的达成需要遵循诠释学和语用学的规则,即参与讨论的人在平等的、非强制的语言沟通情境中通过双向阐释和多重解释(或‘诠释学循环’)而达成一致。但是,‘共识’往往是很难达成的,因为理想的沟通环境取决于一套民主协商的制度和‘程序公正’的原则,而这套制度和原则在现实的评价环境中却很难建立起来”???。现实情境下,量表制定标准的多元建构主要应当考虑教师、学生以及专家的融合,否则势必走弯路。现以笔者“议论文论点的确立”主题教学为例,课堂学习直接呈现给学生的量表如下:

撇开“升级方法指津”难以示人以明途不论,等级分类就与教学实际不符。“‘议论’的要素不是看是否有‘论点’,或论点是否鲜明、正确,而是看‘论点’是否具有高‘逼真度’,是否新颖。有‘论点’不难,也会制造‘论点’;‘论点’正确也不难,‘互联网’上格言警句妙语应有尽有。难就难在要推陈出新,对成见有所超越或发展,提出有较高逼真度的假说。这才是议论体式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这个目的不论对于学者还是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实际教学情况也确如此,该量表以论点的言语表述与所持观点的特征这两个角度确定等级评判的标准,明确、正确、深刻三方面在实际学习中都比较容易达到,但是新颖这一点上预设不足,它的难度、重要性和学生对它的关注度都大大超出教师的假设,“论点新颖,能打破常规思维寻找新的评价角度,或者在言语表述上更生动”一项应当单列出来评定为A+级,并且围绕它重新分配教学注意点。据此可见,量表制定标准应当在量表成形前经受各方检验以多元构建,避免教师“权威”带来教学的低效甚至误导。

2.量表确立前开放性的预留

既然量表制定标准应当在互动的过程中确定,那么量表也应当预留开放性确立的空间,甚至制定前不妨以空白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其实量表制定标准的多元建构已经给了学生参与量表制定的已有知识准备,而这也并不与教师提前的心理预设相冲突。

(二)量表为纲,添补程序性写作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缺位是造成写作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它也让评价量表的“发展性”落在飘渺不可及的远方。以下以“写景抒情散文中抓住景物总特点结构文章”主题量表的构建展开量表为纲下添补程序性写作知识具体做法的例述。

1.提供操作步骤

在平等交流下围绕景与情的关系、“景物总特点”和“结构文章”这些关键语从描写对象总特点的内容是否深刻、数量是否合适、对全文具体景物描写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以及与人物情感的关联紧密度四个维度确定量表制定标准,并生成量表如下:

(说明:此表针对初一年级,为使短篇习作更易于把握,故特将总特点数量限定在两个以内。)

根据量表的等级特征描述,结合学情进而设计“写景抒情散文中如何抓住景物总特点结构文章”循序渐进的操作流程:

(1)依照小(相对于大而空泛)而少(相对于多而粗略、杂乱)的标准确定描写对象;

(2)尽可能多地写下描写对象的特点;

(3)从显著、独特和体现描写对象整体特点的角度选择一两个特点作为本文描写对象的总特点;

(4)罗列总特点在景物或场景中的具体表现;

(5)确保总特点对全文结构上的统领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总分(分总)、并列、顺承、递进、主次、因果等文章结构模式处置好总特点与具体景物描写、各具体景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选择两个总特点,则同样可以以此方法处置好总特点间的关系);

(6)在文中总特点呈现的地方(如开头、结尾)依据总特点抒发人物对其好恶的情感,并尝试从自然规律或人生道理方面对总特点予以思想性的深化感悟。

以上流程弥补量表具体做法上的不足,形成评价量表为体、操作程序为用的互补组成。

2.提问反馈效果

强调监控、反思与调节的学习策略在评定、调节与提升循环往复的写作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指引方向的量表是循环过程中时时的参照,只是它在写作效果反馈时还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变换出现。“以知识的变式――问题来呈现知识,在内容上避免了与前面知识介绍的重复,同时又起到自测的效果,而且,问题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和行动性,以问题探究代替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言语实践。这类‘问题’式的写作知识呈现的‘变式’,在我国写作教材中也较为欠缺。”???

根据量表的等级描述与操作步骤设计问题自测表格如下:

诚然,这样以量表为纲领的体系可能的组成部分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只是不变的宗旨是,唯有挣脱“表”的形式束缚,构建写作发展性评价量表体系,将评价鉴定与实践提升相结合,实现评价过程的公开化、发展过程的操作性,才能借助SOLO分类理论的质性评价谋求写作能力的质的提升。最终,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量表体系编织成写作知识网络,为写作教学摆脱盲目低效的困境指点迷津。

――――――――

注释:

①赵利霞:《国内SOLO分类评价理论研究文献综述:1998-2008》,《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7A期。

②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③⑧郭家海:《发展性评价量表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研究――以记叙文肖像描写为例》,《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

④廖诗艳、文雪:《质性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途径》,《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3期。

⑤蔡永红:《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⑥李冰:《SOLO分类法在学业评价上的应用》,《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期。

⑦(十四)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72页、181页。

⑨(十二)卢立涛:《测量、描述、判断与建构――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述评》,《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3期。

⑩江跃:《以发展性评价简化写作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2012年第10期。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范文第4篇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堂,除了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品德的养成、学会与他人相处、所产生的思想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个教育过程以及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学生评价。

量化性评价的优势在于公正、客观、严谨和便捷,但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量化性评价,是靠一个数字来给他人通报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若长期获得蕴含负面意义和否定信息的较低分值,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会受到严重挫伤,这时候,量化性评价就无法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描述性学生评价是对量化性评价的冲击,这种关注人的理解和视野的评价方式,让被忽略而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的不可被测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重视。描述性评价方式让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交往过程的细节和行为中,老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得以用心观察、倾听、理解,洞悉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状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我的课堂实验中,我重视的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描述性语言评价,而量化性评价则作为一种辅佐评价呈现。

例如:

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后的课堂反馈中,我非常重视小组成员对知识预习的汇报的描述,更重视学生对其他小组的预习情况汇报描述的质疑或认同等描述性评价。我设计了学生对他人汇报时的描述性评价的表现进行量化性评价,这就是我对生生之间的描述性评价的鼓励和引导。

如右表。

以上评价量表的设计,完全是激励大家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

二、以生生间的评价为主,以师生、家校间的评价为导向,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措施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灵活合理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必须把课堂尽可能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对问题的认识,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层面是不一样的,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鼓励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交流中来。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主动分享学习经验,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是这样操作的:

如:我布置学生收集时事新闻材料,根据书本的知识点,有侧重去出题材料问答题,并有理有据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当他们在课堂汇报时,多半会引起其他同学的质疑和争论,引起他们设法寻找支撑观点各抒己见,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潜力。之后,我再让学生对小组成员在以下评价量表再次评价:

三、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是体现教师教学本质的基本要求

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我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评价的O计,呈现的都是这个理念。

运动的描述教学评价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评价;创新意识;专业教学

现阶段,构建一项全面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要求。

一、美术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

(1)兴趣评价:在美术课的开始阶段,高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剪纸》一课中,学生对身边的这门民间技艺很感兴趣,很想动试一试。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予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学生主动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2)创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浓厚的兴趣由好奇转化为创造和创新。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而有趣--甚至想象整个世界都是自我的、有趣的。美术课当中,特别是实用美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如《书签设计》,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使用了树叶、花瓣、草根、蝴蝶翅膀等实物进行剪贴、描绘来制作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趣味书签……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不但要十分尊重,还必须充分肯定他们是具有合理创意、大胆创新的结果,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在某种场合上还可以加大肯定。

(3)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从一件美术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是衡量本堂课学习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其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终结性评价,我们可以把评价职责落实到师生双方。

二、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出发,理解学生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评价。

1.学生参与评价,师生尽量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的体现,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想象和创新。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让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意图,并且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审美素质提高。

(2)学生互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方法,让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更能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共同愿望,更能找出学生的成功处与闪光点。

(3)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特色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插缺补漏,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4)作品展评。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共同修改,力求完美。

三、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一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

1.利用社团进行追踪记录

过程记录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学习实践,要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将其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兴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

(1)记录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几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科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真实回答。

2.优秀作品展览

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丰富教师评价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我们可以采用三条途径进行: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选出学生优秀作品。

(2)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挑选。

(3)学生自选优秀作品,这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3.组织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是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如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有很多,如:省市级的艺术节作品展演;各级各类的中小学绘画设计作品大赛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比赛结果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更好地健全教学评价的机制。

四、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在以前的《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因此高一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相对高一年级来说,高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基础知识的评价: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

高三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考察评价学生: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各类画种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2.造型表现

高一年级考察评价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

高二年级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等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工艺制作方面考察学生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能力以及选用简单材料、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模型、运用纸工雕塑方法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

高三年级学生在高二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绘画方面以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

3.想象创新

对高一年级学生来说,注意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不能注意到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对喜爱的东西,观察的仔细、清晰,其余则十分模糊,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价不能象考察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进行。评价成绩应建立在以上特点之上,考察评价学生: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是否初步具有创造想象和创新性,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

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了比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与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知抽象的立体和空间特征,能精细地描绘对象,观察仔细,创新性想象十分丰富。他们的成绩评价主要以: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出发点。

高三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高二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作业评价时要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

4.欣赏评述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年龄差异,欣赏能力的考察评价也应有所区别,高一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差,考察以启发对美术的兴趣、提高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高二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欣赏能力上要求以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形、色秘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高三年级学生在认识能力、感悟能力上比高一年级学生都强。考察目标能不能欣赏中外优秀美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不能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多种表现为依据。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充分发挥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当然,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认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和思路,产生改革热情,从而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评价改革中来。

参考文献:

[1]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