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会优秀作文

运动会优秀作文

运动会优秀作文

运动会优秀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劳动人事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仍主要沿袭着上世纪80年代初的“学院化”模式。该模式中,运动技术学院主要承担着优秀运动员的教育工作,初中、高中毕业生社会不承认学历,大专毕业发成人专科毕业证,最重要的是学院的专业和课程单一,这一切与社会上兴起的“文凭热”“充电热”各大学逐步“升级”和“扩招”后各类人才数量的骤增以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日益趋高的要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学院化”所培养的运动员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已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退役、就业等方面的国家政策和相关资料。

(二)调查法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翻阅档案、信函、电话及上网等方式调查相关问题。在2003年8月四川绵阳召开的全国运动技术学院文化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有关专家发放问卷。

(三)数据及逻辑分析法

数据方面的统计学分析即对搜集的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及相关的数据均运用SPSS10.0进行定量处理与分析,对一些相关理论研究采取逻辑分析并演绎推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分析

1.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由普通学校承担。1956年以后,体工队开始配备文化教师,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由此产生。1960年后,国家体委训练局和部分省市体工队设立了文化教育科(组);1983―1986年在体工队的基础上(少数独立于体工队),北京等10个省市先后组建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云南成立了进修学院,江苏则依托南京体院开展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国家体委训练局及安徽等10个省市成立了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天津等5个省市在体育运动学校附设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机构;与此同时,体育院校以函授等形式介入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1989年中央有关领导做出“解决好竞技体育和文化教育两个体系结合”问题的指示,1990年国家体委明确提出“两结合”要“以中等体育专业教育为主体,向两头延伸”的意见。1993年国家体委下发《国家体委关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国家体委关于加强和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的意见》。

2.发展现状

(1)体育院校将其列为教改的重要内容:将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其教育序列,构建小学、中学、大学等系列教育。1998年以来兼并技术学院(校)实施类似改革的有吉林体院、山东体院等;设立函授站,扩大本、专科成人函授教育的覆盖面;1987年直属体育院校创办竞技体校,培养出一流的优秀运动员。但从其参与的数量和介入的程度上考查,潜力和作用尚远未发挥出来。(2)非体育院校日益重视直接参与:根据学校体育特色,个别或成队(按运动项目)招收现役运动员;综合性大学体育系部与技术学院(校)合并,组建体育学院,如内蒙师大、江西师大和山西大学等;1987年起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但非体育院校目前尚未建立起与训练竞赛相适应的管理机制。(3)技术学院(校)当前有两种形式:“学训一体型”在建院初期具有便于利用“体工队”原有的人、财、物,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教学工作迅速走上轨道;“学训分设型”曾因启动经费大,专项经费投入多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学校中专文凭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求。但其存在着规模小、小而全、欠规范等问题。(4)参加夜大、函授和自学考试成为当前运动员参加学历考试的热门,但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二)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1.竞技体育与非体育院校相结合的模式

一类是体工队成建制地并入普通高校;另一类是运动队以项目为单位进入普通高校。

2.竞技体育与体育院校相结合的模式

一类是实行体育教育资源与竞技体育资源重组,将体工队与体育学院合并的形式,如南京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和山东体育学院等;另一类是以体育院校为依托,建设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的形式,主要指北京、上海、武汉、沈阳、成都、西安等原六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

3.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体育体系模式

如清华大学自办高水平跳水队等,从少年儿童抓起,创办“一条龙”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国外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1.国外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特点

目前,国外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学校化”教育模式,如美国、日本等;二是“集中型”教育模式,如澳大利亚、法国等。

“学校化”模式在观念上,他们首先把运动员看作学校的学生,然后才是学校的运动员。虽然各大高校都把竞技体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对优秀运动员来说,搞好学习是自己的分内之事,与国家和社会并无直接关系。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各大高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多种途径,并在教练员、管理人员和教授之间建立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几乎所有项目都没有常设国家队,采取“重大比赛前临时选拔和集训,比赛结束队伍解散”的方式。

在“集中型”模式下,由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对运动员进行集中的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在此中心集训的优秀运动员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在普通学校和高等院校,运动员按照特殊的大纲参加文化学习。

2.几点启示

(1)高等院校成为运动人才的培养基地。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都是在高等院校内完成的,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完善的教育体制、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优秀运动员这一群体在观念上的正确定位。在观念上,优秀运动员首先是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他们与其他普通的学生一样被社会所接纳、认可,他们以平等地姿态积极地去对待自己的文化学习。(3)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制度化。国外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

间、成绩、学制都有严格的规定,并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作为保障。(4)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分而治之的管理体制。教育方式亦灵活多样。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完全有教授来决定,这样形成了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相互分离、互不干预的管理体系。(5)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职业化。

(四)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发展对策

1.构想一:“多元化”模式

基本思路:运动技术学院在体制上走“学、训分离”的模式,并重新定位,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作为中心任务;高等教育阶段,将面向高校多向分流;进入高校后,对优秀运动员实行“身份学生化、管理学籍化、学制弹性化、工资奖学金化”(以下简称“四化”)。

工作步骤和方法:

(1)对运动技术学院的“训练”任务实行中心、基地的形式进行管理,不再属于运动技术学院的职能,具体做到: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业务上的联系;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努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务。

(2)优秀运动员的高等教育,实行多家参与的方式。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运动水平和文化程度及个人爱好,分别进入有训练条件的高等院校及预科班,或参加其他形式的学习。

(3)高校期间,运动员实行“四化”。“身份学生化”即指运动员进入高校就转变成了学生运动员身份;“管理学籍化”即指在校期间,实行学籍管理,要参加比赛必须有学籍,高校毕业即学籍取消;“学制弹性化”即指在校_的学制区别于一般大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和训练比赛需要改变学制;“工资奖学金化”即指原在运动技术学院实行的工资津贴变为奖金,根据一定的标准发放。

(4)高校期间的训练及参赛工作,完全由高等院校独立完成,高校在训练场地设备及运动员后勤生活保障方面应不断完善。

2.构想二:“学校化”模式

基本思路:现行体制完全被打破,运动技术学院实行分流解体,优秀运动员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完全由体育传统项目中、小学完成,高等教育阶段将面向具备高水平运动训练条件的高校多向分流,进入高校后,对优秀运动员实行“四化”。

工作步骤和方法:

(1)运动技术学院分流解体,具体工作如下:人员分流,根据其能力水平面向大、中、小学及教育主管部门分流;训练器材、场地设施等方面,将面向全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计划分流。

(2)中小学运动训练的开展,包括如下工作:项目布局,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对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新评估,根据项目开展情况、群众基础、训练水平和条件等,重新布局;运动员在校实行“四化”管理,高中毕业根据文化成绩和运动成绩及兴趣选择报考不同高校;经费保证,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计划划拨到各校。

(3)高校运动训练的组织,其方法如下:高校的选择,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包括群众基础和训练条件等方面;项目及运动队多少的确定,根据高校实际和省体育局和教育厅的统筹规划;运动员在高校期间,实行“四化”管理;学生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由学校教练员执行。

(4)在校学习形式和教学内容灵活掌握。要根据学生运动员的年龄、文化水平分级编班,授课时间根据训练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符合学生运动员的实际,为了达到学历课程要求,可适当延长学制或实行学分制等制度。

(5)学生优秀运动员在校期间,各种保障问题要解决好,制定出具体措施。

3.构想三:“一体化”模式

基本思路:将运动技术学院与体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科、教、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体育大学,承担我国竞技体育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的任务。对优秀运动员实行“四化”,形成小、中、大学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新型管理体制。

工作步骤和方法:

(1)运动技术学院与体育学院合并,行政人员、文化教师及教练员队伍,按新的职能划分充实到各相关部门;各训练基地或中心,办成体育大学的分部。

(2)组建“体育大学”后,将运动技术学院不同年龄和文化水平的优秀运动员按体育学院的教育体系分别分流到附属竞技体校(原国家直属体育院校)、中专班和运动系、武术系以及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

(3)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就学及分流按高等教育规律运作,在“体育大学”学习与训练期间,实行“四化”。

4.构想四:“体、教联办”模式

基本思路:运动技术学院不再办文化教育,而将该职能转向学校,与普通小、中、大学联合办学,各负其责,运动员实行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运动员。

工作步骤与方法:

(1)在政府的领导下,体育局与教育厅共同统筹学校与训练基地有关事宜,合理安排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文化教育与相关经费。

(2)运动技术学院撤销教育机构,只保留下属训练基地,其职能主要是优秀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3)优秀运动员的初等、中等教育就近联办;高等教育主要与体育学院联合,少部分根据学生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及地域特点选择其他高校。

(4)运动员管理方式彻底转化,实行“四化”。同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将优秀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成绩与运动训练及参赛挂钩,形成一种制度。

(5)教学形式,学校要根据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年龄分级并单独编班授课,地点灵活,形式多样;其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运动员的特点,又能满足社会与就业的需要。

运动会优秀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女子摔跤;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

中图分类号: G 804.2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174-05文献标志码: A

身体机能是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与竞技能力密切相关,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从事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比赛会使运动员的各系统功能和其他生物化学方面的生理生化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为适应长期专项训练和比赛需要,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表现出适应这一功能需要的结构特征。明确该结构特征,对于摔跤运动员的选材、训练和比赛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研究对我国现役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全面揭示运动员的机能特点,从而为女子摔跤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备战2009年世锦赛的中国女子摔跤集训队一组及部分省市自治区在北京体育大学摔跤训练基地备战第11届全运会的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计87人。按照运动技术等级,将国家一级及以上的运动员列入优秀组,共53人,国家二级运动员列入一般组,共34人,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身体机能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身体机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在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查寻的基础上,确定女子摔跤身体机能初步测试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制成专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效度经6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摔跤教练员进行评估,满意率为0.87;间隔2周的重测偏相关系数为0.86,重测信度较高。问卷发放于2008年12月26日至28日第11届全运会摔跤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大会期间,调查对象包括国家女子摔跤集训队教练员及部分国内资深女子摔跤教练员,问卷的发放形式为当面呈送方式,共发放问卷26份,回收26份,有效问卷2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2.3%。

1.2.3实验法

对回收有效问卷的指标选项按重要程度从非常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和不重要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计算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结合专家建议,将数值≥4.00的指标挑选出来,最终确定了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疲劳指数、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血尿素、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和血清皮质醇12项测试指标。

2009年1月17日—21日对87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进行复选指标的测试,测试方法严格按照《运动员科学选材》[1]测试细则规定,由专人利用标准器械完成,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分析与讨论

3.1不同运动等级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比较分析

3.1.1无氧代谢能力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最大功率为692.24 W,相对最大功率为11.12 W/kg,平均功率为403.89 W,相对平均功率为6.45 W/kg,无氧代谢能力的各项测试指标均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房冬梅、冯美云的研究表明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磷酸原、糖酵解供能能力均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比较突出[2]。Horswill的研究表明,无氧代谢能力是区分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的主要机能指标之一。优秀运动员的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能力要比相同级别、年龄和运动年限的一般运动员高出13%左右,并指出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与机体肌肉的相对重量和神经肌肉的募集能力有关[3]。上述文献资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磷酸原供能能力和糖酵解供能能力方面均优于一般运动员。

目前,文献资料尚未见到关于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和保加利亚等传统女子摔跤强国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研究,但在与波兰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比较中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相对最大功率非常显著高于波兰运动员(8.6 W/kg),而平均功率却明显小于波兰运动员(6.8 W/kg)。这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肌肉在短时间内最大机械工作能力要优于波兰选手,但肌肉维持高功率的速度耐力却与波兰选手具有一定的差距(见表6)。与同国内同项群其他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比较中亦发现(见表6),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值处于首位,比柔道运动员略高,同时明显高于中国式摔跤、散打和拳击运动员(P

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摔跤运动员应具备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从表4可见,本次测试的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平均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均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但通过比较发现(见表6),现役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平均功率(403.89 W)与上一届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403 W)基本持平,但明显低于波兰女子摔跤运动员和同项群其他对抗性项目的柔道、中国式摔跤和拳击运动员[4]。从高炳宏的研究中发现,国内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相对平均功率值达到了9.4 W/kg,只是略低于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9.60 W/kg,但明显高于柔道运动员的7.18 W/kg和散打运动员的7.50 W/kg[5]。从上述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相对平均功率较低,在糖酵解供能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结论

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即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有氧代谢能力和突出的机体合成代谢能力。

2)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与国外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和同项群其他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3)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优于普通运动员,但与国外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和同项群其他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

4)在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比较中,我国中小级别优秀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明显优于大级别运动员,尤其是48kg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综合能力最为突出,同时具有较强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215.

运动会优秀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田径;优秀人才;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G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1-0110-05

A Research on the Fluidity of Elite Track and Field Athletics in China

ZHANG Kun, YANG Xiaofan, SU Zhiwei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China)

Abstract: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to examine the form, scale and scope of elite China’s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flow in different periods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The outcome showed that: 1)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flow in different period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2)Vertical flow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outstanding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flow. 3)In the different phas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outstanding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are intent to flow to the developed areas. 4)Compare with other competitive sport, the international flow of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is insufficient. 5)The paths of career transfer are increasing and multiindustry transfer is diversified. 6) The immature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lack of normalization are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ck and field.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excellent athletes; flow

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世界各国都通过发展田径运动来彰显本国的竞技运动实力和综合国力,并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展示民族精神、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振奋国民意志。而优秀田径人才的合理流动对田径运动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流动不仅有利于推动田径运动技术的交流,在结构上壮大田径运动队伍,促使田径运动更加社会化,而且有利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对田径运动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使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保持足够的动力和活力。

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秀田径人才的合理流动,优秀人才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分配到其它区域和领域,才不会造成优秀田径人才的浪费。这不仅有助于田径竞技运动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田径运动项目的进一步普及,从而吸引更多的

人群参与和观赏田径运动项目。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成绩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优秀人才的流动仍然受到极大制约。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通过遵循市场规律并结合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优秀田径人才的流动方式,是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和推动优秀田径人才的有效流动成为促进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以我国第1-11届全运会中取得前3名的优秀田径人才的流动情况为研究对象,从垂直流动、平行流动、国际流动和职业变动四个维度来探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下我国优秀田径人才的流动形式、规模和范围,旨在得出我国优秀田径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流动特征和趋势,寻求适合我国田径人才的良性流动方式,从而为我国田径人才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1)垂直流动:是指社会个体从下层社会地位向上层社会地位的流动或者从上层社会地位向下层社会地位的流动。即在一个既定的社会阶层结构里,转移流动的方向是由较低社会地位流动到较高社会地位,可称为上升流动,反之,则称为下降流动,这两种流动统称为垂直流动。

2)平行流动:主要指社会个体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转和变动。即优秀人才在同一水平线上流动,如俱乐部间流动、地区间流动、专业队间流动,其声望、社会地位基本相同,称之为水平流动。

3)国际流动:是指社会个体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转和变动,即优秀人才打破国籍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俱乐部进行训练、比赛等现象,统称为国际流动。

4)职业变动:是指社会个体职业的变更和转换,主要体现在个人职业上的垂直或水平流动,包括行业内部变动和跨行业变动。

1 我国优秀田径人才资源的分布状况

1.1 计划经济时期田径优秀人才的区域分布 从前4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的比赛成绩来看(表1):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的影响,我国的优秀田径人才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省市,如:北京、、广东、辽宁等。其次,我国人才资源的三大地带与“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三大地带也是一致的,这种地带分布格局受制于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等地带性差异。因此,三大地带内的区域背景、地理环境、气候、生态条件及生物带等因素,同样也导致优秀田径人才类型的多样性[2]。这从田麦久、朱章玲等学者提出我国不同地域适宜训练项目的布局方案中可以得到印证(表2)。1.2 改革开放初期田径优秀人才的区域分布 从第5-7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来看,优秀田径人才主要集中在广东、辽宁、山东、北京等省份。由于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山东、江西、辽宁等省竞技水平有所提高。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得到较大解放。在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出现了企业赞助田径队,如:福建爱乐体育用品公司连续几年赞助中国田径队,同时爱乐系列的跑鞋也成为中国田协和中国田径中长跑队的指定用鞋。企业参与到田径运动队打破了举国体制下国家和各级体委一统天下办队的局面。这些因素使得各地区对优秀田径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呼声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对田径项目的投入不断增加,训练条件不断改善,使很多地区吸引了较多优秀田径人才,整体竞技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1.3 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田径优秀人才的区域分布 从第8-11届的比赛成绩来看,田径项目优势仍然停留在山东、辽宁、广东等省份,但是四川、上海、江苏等省份的田径项目也发展飞速,并不断与田径强省开始激烈的争夺。这都要归功于我国在实行了市场经济以后,田径项目也开始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田径人才开始像商品一样可以进行交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交换并不能满足各个代表队对优秀田径人才的迫切需求。

1.4 我国田径项目区域分布 根据国内第1-11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来看,我国田径项目各单项运动人才分布又呈现出相对的区域集点(表5)。由于自上世纪以来短跑一直是广东、四川、广西等省的传统优势项目,所以上述区域在短跑项目上优势较明显。在中长跑项目上,辽宁、山东、河南占据着主动。长跑优势比较明显的是辽宁和内蒙古,大部分优秀运动员主要来自于我国北方地区。在跳跃项目上,近几年的比赛成绩反映出广东的优势较明显。从投掷项目的地域分布来看,南、北方皆有,所以相对其他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表明投掷类项目没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总体上而言,这与我国不同地区适宜发展不同项目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以速度和力量为主的短跑和跳跃项目大都分布在南方,而以耐力为主的中长跑、长跑类项目则大多分布在北方各省。并在每一种类型中表现出一定形式的空间格局,各种类型人才集中区域也大不相同。速度型主要集中区在广东、上海;耐力型主要集中区在山东、吉林和黑龙江;力量型人才集中区则在河北、山东、北京等省市。

总之,从我国优秀田径人才区域和项目分布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优势项目区域分布情况差异较大,不利于我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2) 我国田径项目各单项运动人才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但运动成绩相对偏低,不利于今后在大型国际、国内田径赛事中取得较大突破。

2 不同时期我国优秀田径人才流动状况

从理论上讲,由于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也应当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我国田径项目优秀人才的流动形式也应当呈现出不同特征,其对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和田径文化推广所具有的意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所发挥的作用和起到的效果也不同。从现实来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开始到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规范下,这一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执行单一的举国体制,田径人才流动主要体现为上下垂直流动形式和退队从教。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1989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在此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不断出现水平流动,田径人才流动也开始打破原有体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第三阶段:自1990年之后,我国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运行机制,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也趋于与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相协调,呈现出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交流形式,人才流动的意义和作用得到更好体现。此时虽然我国田径人才流动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的人才流动状况相比,田径项目竞技人才流动的体制改革、开放程度、流动规模、流动效益等都存在明显不足。

2.1 计划经济时期 1)这一时期,我国优秀田径人才的流动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上下的垂直流动形式,即由地市县级向着省级输送运动员,再由省级训练队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的形式。郑凤荣、梁建勋、姜玉民、陈家全、崔麟、倪志钦、从玉珍等便是这一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田径人才。这种流动形式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由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因为田径运动队提供免费食宿、服装、医疗以及工资补助等诱人的待遇,不少家庭把子女送进体工队。这种现象是“人往高处走”的社会心理意识的直接体现,从运动员个体来讲,“人往高处走”的社会心理意识则是造成当时田径人才垂直向上流动的主要动机。但正是由于这种流动形式,使我国在当时经济条件差、训练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在部分田径项目上取得辉煌成绩,奠定我国田径竞技运动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出现了通过从事田径运动来实现个人发展的需求,这是造成该阶段我国优秀田径竞技人才流动以垂直流动为主的重要内部条件。

2)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田径项目虽然取得了一些辉煌成绩,但很难看到田径运动优秀人才的平行流动,尤其是优秀田径运动员在各省区之间的交换基本上是空白。这要归因于当时我国相对独立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十分封闭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我国人口的地域流动,特别是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极为有限。因此,我国田径项目的人才流动受到了当时宏观社会背景的高度制约,不利于提高我国田径竞技运动整体水平。

3)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优秀田径人才的国际流动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的。如1966年中国田径教练员吴守仁、赵儒亭、陶成红曾先后去柬埔寨任教,刘敬仁曾去阿尔巴尼亚任教,也有许多运动员曾到过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参加比赛进行学习交流。由于当时主要以政治导向为主,这种形式的国际流动对我国田径运动技术的交流提高是非常不足的。1958年8月19日,为抵制部分国际体育人士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田径协会等八个体育组织退出所属国际体育组织,这是我国田径运动国际交流中强烈政治意味的集中反映。而对我国田径运动发展来说,导致了田径运动员、教练员与国际交流脱节,最终拉大了我国与世界田径水平的差距。

4)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我国田径运动人才主要是退役后服从组织安置。其基本情况分为不脱离运动体系保留行业内从职(从教或从事管理科研工作,如:堪称中国“第一飞人”的陈家全,退役后选择了培养、选拔短跑运动员的职业;中国国家长跑队员毛德镇退役后回到大连业余体校从事了教练工作;著名铅球运动员阚福林退役后担任国家田径总教练,现任国家体委训练局田径队总教练以及中国田协教练委员会主任)和走出运动体系向外部跨行业的职业变动(福建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退役后曾任中国体育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田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等职;著名跳高运动员倪志钦退役后担任福建体委副主任;楼大鹏退役后在北京钢铁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后调入国家体委)。系统内留职一方面使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保持了重要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对我国田径运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员留职从教会造成近亲培养,再加上我国田径教练员缺乏先进的现代训练理论知识,多以本人的训练经验为指导,导致我国田径运动大面积长期落后。而一些田径优秀人才通过跨行业流动到厂矿和企事业基层单位,不仅普及和提高了田径项目竞技水平,带动基层田径运动开展,还对推广田径文化则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田径运动人才的选拔与管理、职业生涯的变迁等都是在举国体制的要求下进行的。流动模式还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自下而上的垂直流动和以退队从教的职业变动为主,平行流动基本上是空白,国际流动只局限在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进行,造成了优秀田径人才资源浪费与田径运动水平落伍。而此时通过跨行业流动到基层单位的田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田径运动的普及与开展。

2.2 改革开放初期 1)1978年我国恢得了国际田联合法席位,中国田径运动员有机会参加较多的世界性或国际性赛事,运动成绩更加喜人,这一阶段涌现出了朱建华、邹振先、申毛毛、刘玉煌、李素杰、李涛、阎红、金冰洁、李惠荣、陈跃玲、徐永久、王秀婷、钟焕娣、李梅素、黄志红、侯雪梅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田径运动员。这一时期,垂直流动仍是优秀田径人才的主要流动方式,流动的跨度也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教练员身上)。但随着全国高考和招生的恢复、“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个体经营和合资或外企的出现和扩展,年轻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业余体校招生目标由城市转向农村。但囿于当时运动员成才途径少、运动员编制有限等条件制约,导致许多有潜力且急需的体育苗子不能得到有效流动,这些经过训练后可以成为优秀运动员的人才被白白浪费。同时,一些优秀地方教练员也因编制有限而被迫改行或没事可干或因家庭和出路问题缠身,难以向外流动,也造成另一些省市很难聘到高水平教练员。

2)在该阶段,我国优秀田径人才的平行流动逐渐频繁起来,但受管理制度制约及尚未建立完备的运动员人才交流市场机制的影响,这种流动依然困难重重。其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单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交流。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限制使运动员丧失自主选择教练的权力,影响了今后的发展。对教练员来讲,不管比赛胜利与否都能通过带队参赛获取经济收入,最终导致部分教练员产生了不求上进、只求实惠的不良倾向,影响了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也埋没了优秀田径人才。

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优秀田径人才的国际流动形式开始多样,出现了国际田联委派人员来华授课、积极引进国外训练专家、委派运动员出国学习等状况,1984年9月20日―10月1日,国际田联委派民主德国短跑、标枪教练哈尔姆特.米勒和卡尔.海尔曼来南京讲学;我国著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退役后在90年代初期赴美留学。但由于当时国际范围内田径运动人才流动的整体状况不及其它运动项目,中国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数又多,再加上我国经济支持力度非常有限,也使得国际流动受阻。与其他竞技运动项目相比,这种国际流动从数量和质量上还稍显不足。

4)该时期,我国田径优秀运动员的职业变动除延续以往留守行业内部执教和从事管理科研工作外,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机制的允许,也为许多田径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出路。运动员兼职教练员、下海经商或从事其它职业的机会逐渐增多,如我国著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1988年退役,先赴美留学后回国经商从事体育经纪,但我国田径教练员队伍存在的近亲繁殖仍然阻碍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优秀运动员职业转换基本上朝着环境好和待遇好的方向流动,面向基层的向下流动几乎中断,这种情况明显不利于田径运动的开展和普及。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优秀田径人才流动开始打破封闭的坚冰,但因缺乏相应政策措施的引导和规范,垂直流动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此时水平流动现象逐渐出现,主要呈现出优秀田径人才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向着发达地区流动;国际流动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情况,主要体现为聘请优秀训练人员来我国指导讲学、派遣更多的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以及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到国外继续学习的情况不断增加;职业变动方面则强化了跨行业职业流动,特别是下海经商情况逐渐增加,到基层工作的越来越少,系统内人才流失状况越来越明显。

2.3 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 1)在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由于垂直流动是实施奥运战略的根本保障,我国田径运动员的流动仍是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刘翔及其教练孙海平则是从上海队选拔进入国家队的。由于教练员管理体制和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各省田径项目人才输送上盛行保护主义,出现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得举国体制陷入困境,体现为:国内有限的田径优秀人才无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浪费惊人。

2)随着20世纪末运动员注册制度改革,运动员能按照自己意愿而非出生地签约运动队,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国家体育总局还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来促进优秀田径人才的流动,如采取体育俱乐部和田径职业联赛、成立国家田径管理中心、设立经营开发部等措施进行田径管理制度和田径竞赛市场运作改革。这些措施无形中为田径运动走向职业化道路提供了契机,同时吸引了国外优秀人才的参与和国内外企业的积极赞助,使得田径运动员的水平流动和国际流动更加频繁和规范。经济因素仍然是各项流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加上政府对优秀人才流量缺乏控制力度,使得优秀田径人才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间的分布极不不均衡,导致区域间流动中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对正常的人才流动也产生了新的阻力。以田径大省辽宁在1996-2001年间的人才输出去向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表6),流向发达地区的运动员数量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3]。3)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和文化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日趋接近,中西方优秀田径人才收入差距逐渐减小。通过参加国际赛事进行学习和交流仍是运动员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如中国奥委会于2004年11月25日与非洲田径强国肯尼亚签署了合作协议(内容主要有交换运动员、教练员互访和运动员共同训练和比赛等)[4]。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国际流动则主要是朝向运动项目发展欠发达地区。总体来讲,田径优秀人才的国际流动(尤其是运动员的流动)与其它项目相比,无论是从形式、规模、层次还是从训练效果上来看,还存在很大差距。

4)随着世界范围内体育运动职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已经把长期从事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作为自己的“职业”。即通过参加训练和比赛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依靠奖金、出场费和广告费获得高额经济回报,刘翔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伴随着职业变动,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中出现了退队后去国外深造、转行或定居国外的情况,虽然这是极个别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田径运动员的个案,但是优秀人才只向经济发达、条件待遇好的地区流动的价值取向同样不利于推动基层田径运动技术和田径文化的发展。同时,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初步形成的当前时期,我国田径优秀人才流动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虽然垂直流动模式依然保持着重要地位,但水平流动开始加快,也出现了从发达地区向着不发达地区回流人才的情况;国际流动逐渐加强,互派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接受国外优秀田径教练指导的逐渐增多;职业变动中田径运动员跨行业流动有所扩大,进入影视、广告行业人数不断增加,但运动员退役后主要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我国各省市田径竞技水平仍不均衡,不利于我国田径运动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

3 建议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田径优秀人才的流动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阶段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优秀人才的垂直流动对于我国田径事业曾经取得的局部性辉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竞技运动举国体制在田径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田径运动实现“为国争光”和“奥运战略” 的重要保障。

3)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田径运动的人才流动模式比较单一,由县、市――省级队――国家队的垂直流动模式是人才选拔的唯一模式;水平流动相对静止;国际流动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比赛交流。而职业变动则主要表现为:少数优秀运动员退役后或从事教练员或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或在体育系统内从事管理工作,同时,大量运动员则进入到工厂的工会和基层的文化部门工作。

4)在改革开放初期,垂直流动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水平流动现象逐渐出现;国际流动则出现了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情况;职业变动逐步出现了跨行业的职业流动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少,系统内人才流失状况越来越明显。

5)在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我国田径优秀人才的流动呈现出了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垂直流动模式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但此时的水平流动趋势加快,也出现了从发达地区向着经济不发达地区回流人才的情况;国际流动趋于广泛;职业变动中,跨行业流动进一步扩大。

6)总体来看,我国田径优秀人才的流动状况,利用市场机制的程度还不是很高,规范性还比较差,对推广田径运动文化所起到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3.2 建议 1) 内外交流结合,确保垂直流动的健康持续发展。保持各省、市队与国家队之间优秀人才的外部流动,使其成为地方田径运动发展动力;加强各省、市人才资源内部合理流动机制,充分利用人才流动来实现整体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利用效率,确保田径优秀人才总供给与总需求量的动态平衡。2)政府、市场双重调节,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形式。加强优秀田径人才市场配置的相关法制建设,制定符合价值规律的政策导向,体现市场化要求,以“有偿使用”、“按值论价”原则形成以市场为杠杆的人才流动,实现全国范围内田径人才的优化组合,通过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才流动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充实优秀田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将国家队的优秀田径人才纳入到公派与援外的队伍中,尤其要针对性地加强与田径强国的交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锻炼、观摩和学习机会,将西方的训练理念和我国的训练方法相结合,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服务。

4)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优秀田径人才的职业转换。政府出台相应保障政策,社会成立多种帮扶基金,促进退役运动员成功实现角色转换。例如:刘翔等人所倡导成立的退役运动员就业指导基金和退役运动员基金会就是对于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成功实现职业转换的有效尝试。5)鼓励优秀田径人才下移,广泛普及田径文化。优秀田径人才定期到工厂、机关、学校举行进行宣传、比赛、表演,普及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与锻炼方法,让基层群众通过欣赏田径比赛,提高对于田径运动的文化感知;同时加强基层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在田径运动的广泛参与中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志雄,朱俊玲.对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3):54-58.

[2] 李志伟.我国田径人才地域分布及其成因研究[J].体育科学,1992,12(3):38.

[3] 于树祥.我国田径运动员社会流动现状调查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5): 395-396.

[4] 新浪体育.中国田径瞄准北京奥运将与肯尼亚互换教练员和运动员.

[EB/OL].省略/xwzx/tykt/gdxw/200411/26/t20041126-2401809.shtml,2004-11-25.

[5] 张鲲,蔡恩伦.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流动的特征及趋势[J].体育学刊,2008,15(2):32-35.

[6] 董进霞.我国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的地域流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3(8):33.

运动会优秀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运动员;文化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267-02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体育院校作为我国体育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院校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群体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培养体育院校竞技体育高端人才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新时期运动员思想变化的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敢于创新,为培养现代化竞技高端人才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1、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以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有其固有的工作规律和特点,还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工作基本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业务工作的关系不是领导和指导关系,而是服务和保证关系,即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业务工作服务,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业务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群体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群体的竞技体育高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优秀运动员”的时代特征解读

2.1 出色的运动技能

运动员是从事体育运动的专门人群,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具备出色的运动技能,这是优秀运动员区别于其他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今,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竞技体育从最初的完全的举国体制,逐渐转向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并存,职业体育应运而生,体育市场主体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优秀运动员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无论时代如何的变化,市场机制怎样的渗透,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其运动技能主导的群体特征不会改变。

2.2 较高的文化素养

近些年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限制运动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而且对于运动员自身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姚明在NBA的立足,李娜在网球界的成功,他们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对于其在世界媒体面前的表现都给予了有利的支撑。因此,较高的文化素养既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优秀运动员的必备特征之一。

2.3 优秀的人格品质

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自始就具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竞技体育常常成为一个国家展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自然就成了是承载政治功能和价值的工具,其所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身,更代表着其国家和民族荣誉。尽管过度的政治化偏离了体育的初衷,但体育的政治色彩依然是体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和魅力所在,因此运动员的言行就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

3、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技能的重要引领指针

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竞技体育工作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方针是确定竞技体育目标的指导,而正确的思想则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意识基础。得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运动员斗志,挖掘运动员潜力,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促进个人与队伍关系的融洽和个人与教练的沟通与交流,引导运动员正确的目标意识,主动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远目标与计划的协调,促进个人运动水平有效、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与提高。

3.2 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进运动员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笔者在跟运动员的接触中发现,很多运动员认为运动训练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是矛盾的,不可兼顾的。实际上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不但不会影响到训练,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运动员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运用多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技术动作,使运动员尝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甜头。

3.3 多样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塑造运动员优秀人格品质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竞技体育的生命线,它在运动员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中起到积极作用,为运动训练的开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很多运动员也失去了理想,正在背离高尚的道德情操,功利主义,金牌至上的思想正在蔓延,给竞技体育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运动员的多样化需求和社会变动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重新梳理运动员的理想和追求,重塑运动员的人格品质。

4、多样化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

4.1 人本化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运动员教育领域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80、90后的运动员有着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就需要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群体的切入点。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实现既定目标与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的创新和改进,更加贴近80、90后的“优秀运动员”群体,突出针对性,了解他们关心什么,思考什么,有什么样的难题等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运动员心理需求,要及时正确地把握运动员思想热点、焦点和困扰点。

4.2 多样化的实施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获取既包括人的因素,也包括物的因素的影响,在此笔者仅就实施人的层面对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多元主体的作用、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教练员、运动员家长、队友、领队等各实施主体的作用,让运动员在多元实施主体的浸润中获得思想品质的跃升。介于教练员在优秀运动员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教练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进行终身的学习以适应优秀运动员不断变化的身体与心理变化,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4.3 多样化的工作内容

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应该随着运动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变传统的就爱国主义谈爱国主义、就集体主义谈集体主义等的内容框架,要根据新时期运动员身心的多元化,建立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精神、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生存观、情感观等等都应该有所涉及,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运动员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运动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锻造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4.4 丰富化的实施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手段也是决定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电视机和网络面前成长起来的80、90后运动员逐渐形成了接受习惯视觉化、教育方式情感化的特征,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潜移默化,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宣传载体,通过经常性的正面宣传工作和潜移默化的引导,促使运动员在思想动态上保持稳定性。可以通过播放电影进行精神教育、通过小型的游戏培养机体主义情感等等,应在注入新的理论,借鉴新的知识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工作方式。

运动会优秀作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题】人才培养

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是“社会公众人物”和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人物”,他们在赛场上的精湛技艺或出色的表现被誉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反映和体现。一些体育明星被人们视为民族的英雄和骄傲,是广大青少年崇拜、模仿的对象。这就对优秀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广阔领域,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优秀运动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理论,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专家咨询、逻辑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了解和掌握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社会层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后当代运动员价值观的变化和特点。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炼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基础上,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使运动员成为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优秀群体,为开创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注重基本理论的研究、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50多年来伴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十分注重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基本理论的研究,1964年8月国家体委颁布的“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就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作出明确阐述。多年来优秀运动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体育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运动员成为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优秀群体,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勇攀竞技体育的高峰,确保《奥运争光计划》的实现。例如中国女排坚持思想领先,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动有力,有声有色,各项工作上去较快,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她们以攀登世界高峰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奋斗目标,把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胸怀远大的理想,立志夺取世界冠军,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贡献。

2 结合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全方位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中国体育事业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中央为发展体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方针,其根本目的是着力于改善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着力于迅速攀登世界体坛高峰。50多年来,我国运动员创造和夺得了上千个世界纪录和世界冠军使中国走向世界体育强国。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实现了零的突破。1990成功地举办了北京亚运会。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利,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新面貌,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所矗立起的一座里程碑。结合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对各级运动队特别是高水平国家优秀运动队进行以爱国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立体的、全方位的途径和方法。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以爱国为中心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全队的爱国热忱及敢于创新和拚搏奉献精神,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争取优异成绩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在世界三大赛中共取得124.5块金牌,其中三次大满贯;技术创新27项,占世界乒坛技术创新总数的58.7%;创造了几十个经典战例;培养了80多位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可以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乒乓球队50年来保持长盛不衰的法宝。

3 “爱国与奉献”是新中国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

“爱国与奉献”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引导和激励运动员团结拼搏、勇攀竞技体育高峰,为祖国争取荣誉。对此,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深有体会的认识到:“要登上运动生涯最辉煌的顶点,天赋和刻苦训练是基础,但作为中华儿女,把我们托上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领奖台最大的动力却是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我国体坛健儿在50多年来争先夺标的征程中孕育出一系列倡导先进文化的警句、格言、故事和激人奋进的口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实践,凝聚而成“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中华体育精神,激励着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无私奉献为国争光。李志坚同志在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体育界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警句、格言和经验,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精神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体现在通过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了阵地,提供了有利的方式和手段。”

4 结合优秀运动员的成才之路有针对性的开展“祖国培养意识”的思想政治工作

优秀运动员成才过程一般要经历8-12年的不断提高、逐步成才的5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一成才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表明一名优秀运动员成才,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经费和教练员的毕生心血。中国乒乓球队教练蔡振华针对个别主力队员的“功利”心态,明确指出:“你们现在的资本是怎么来的?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打乒乓球到进国家队,你们交过场地费、教练费、服装费、陪练费、差旅费吗?这些钱是国家给你们出的,在你们成才之前,国家已经为你们付出了太多,目的就是让你们去拿世界冠军,为国争光。”采用“算帐”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强化队员的“祖国培养意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努力把各种干扰降低到最小化,让运动员自觉地接受高标准、严要求,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巨大能量,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乒坛一次次创造奇迹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