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是将不同种类的植物和花草进行组合,形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实现园艺景观的艺术性,将工程技术和艺术审美进行有机地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于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工艺较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绿化工程的要求,园林绿化工程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给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因此,需要提高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有效地对人力和物力进行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解决,提高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1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现阶段,人们不但要求空气的纯净、环境的健康,而且要求居住环境的园艺规模更大、艺术性更好、施工质量更高,这对园林绿化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加强施工管理,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不断丰富和发展施工工艺,从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施工质量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体现,是工程建设所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决定着园林绿化工程最终水平。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居住环境的绿化工程,更能够提高居住者的精神享受,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自然美感。

1.2施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强化

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我国的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的结构素质良莠不齐,国家政策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一些建筑单位在进行施工人员的选择时,都选择没有专业知识的农民工,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这就导致了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对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没有充分地把握,很容易因为某一方面疏忽或施工工艺不规范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工程,对施工工人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严格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对园林工艺的操作过程有详细地了解,具有在施工现场指导施工的专业技能。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优化,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发展水平,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1.3园林绿化工程制度缺失,管理不严格

国家对园林绿化工程方面制定的制度不够完善,绿化监管单位规模不大,依存于其他的单位生存,发挥的作用不大,不能对园林绿化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不利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没有从根本加大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视程度,没有意识到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真正要求,相关制度政策也不够完整,不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很多规定都不明确,相关企业会钻制度的空子,使用低价劣质的树苗、花苗进行绿化工作,影响施工质量,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形象。我国园林绿化企业的施工管理队伍,专业素质方面有待提高,施工管理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较差,在现场施工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根据实际的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地规划,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制,制定标准要提高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制,扩大监管单位的规模,加大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制,从而能使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过程有法可依,有利于规范管理队伍的管理方式,督促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充分地提高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和专业技术制定标准,使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化,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有利于施工的正常有序开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效率。同时,使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之间实现更好地配合,对施工资源和施工工人进行合理地调配和管理,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提高绿化中苗木质量,加强成本管理

有的企业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低价劣质的苗木进行施工,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和整个园艺绿化工程的整体美观度。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苗木质量的监管力度,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资本的投入,可以选用物美价廉的苗木。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在苗木的运输、保存、栽种过程中,要加强对苗木的管理,选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从而能够减少苗木后期补给花费的成本。实现园林绿化的成本管理,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尽可能地减少成本的损耗。为了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管理,在苗木的合理保存方面进行管理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机械的参与度,将施工工艺与机械设备合理地结合起来,对施工机械进行充分地利用,尽可能地将机械集中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从而能够减少机械在运输、保管等方面的费用,降低成本。

2.3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提高质量

为了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对施工过程加强管理,保证施工材料满足要求,加强施工涉及到的苗木、土方、设备的管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要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检验监督工作,严格地检验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各种项目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绿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不断地提高管理力度,在保证施工工艺标准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施工管理,需要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要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注意施工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定期对绿化工程进行检验和维护,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总体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园林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6):91-92.

[2]徐尘杰.现代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其管理策略[J].北京农业,2014,(33):78-79.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休憩带;开发模式;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38-03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令人们对旅游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但是面对庞大的假日旅游群体,景点就显得严重不足,现有的旅游点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的名山大川,开发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名胜古迹,而在城市周边的旅游开发明显不足,那么,开发城市周边的休闲旅游项目已日益紧迫。通过发展城市休憩带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城市休憩带旅游项目开发的意义

开发休憩带旅游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憩带旅游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1经济效益

发展休憩带旅游可以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发展休憩带旅游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可带动旅游产品业的发展,形成同旅游业配套的各种产业,如旅游食品工业、工艺品工业等。休憩带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的显著一点是:其他旅游大多是一次性的,而休憩带旅游是周而复始的。因此,休憩带旅游的经济效益可以是呈持续循环的态势。

1.2社会效益

首先,发展休憩带旅游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市民的素质。使得城市居民能够逃离城市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的困惑,从工作的劳累与紧张中解脱出来,放松精神、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在建造丰富的物质家园的同时,营造健康的精神家园。

其次,发展休憩带旅游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层次,使得城市的形象、知名度得到良好的宣传,有利于拓宽国内和国际的客源市场。

1.3生态效益

只要遵循对旅游地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以关爱的心态去保持旅游地的清洁完整和地方特色,旅游产业对旅游地环境的污染可以做到是各个行业中最轻微的。休憩带旅游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导下,旅游的参加者不仅注重自身对环境的保护,还会带动其他人群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

2城市休憩带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

城市休憩带旅游项目开发目前主要围绕“生态农业”进行,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眼观”为主的观赏型模式,即通过开发当地的特色山地、农业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乡村民居,让游客了解当地风俗民情、传统文化和农业生产过程;二是以“参与”为主的实践型模式,以让游客亲身体验为特点,包括采集型、狩猎型、学习型等几种形式;第三种是集“眼观” 和“参与”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即可以让游客欣赏景观又能让游客参与其中享受实践的乐趣。

2.1观赏型模式的主要项目类型

(1)人文景观型

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开展探幽、访古、赏景等休闲活动。如上虞市的员外山庄就是凭借祝英台故里的资源优势兴建的。绍兴县的富盛生态史林则依托南宋六帝陵园,群山叠翠,绿树成荫,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2)特色餐饮型

这是一种功能较为单一的“休闲农业”,凭借其富有地域特色或独树一帜的特色农产品,以绿色、安全、新鲜见长,通过提供自产的蔬菜、家禽、水产品等,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渔家菜,体验淳厚的农(渔)家风情。如温州市龙湾区灵昆镇的一些当地渔民在养殖滩涂水面上搭建竹屋,开办海鲜馆之类的餐饮、休闲场所,让城里人享受新鲜美味的当地水产品。这种“农家乐”往往还让游客亲自参与劳作,如捕捞、采摘、加工等,使人们在品尝农家菜美味的同时享受到农耕的乐趣。

(3)农园观光型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和农艺技术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如新昌县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诸暨市荣怀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将现代高效农业与生产、示范、观光、教育相结合的典型。一些果园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为主。一些花卉园以花卉树木培植优雅环境,使之成为生产、买卖和观赏相结合的花卉园。这种形式有些还往往与旅游部门合作开辟“一日游”。如上虞市盖北葡萄休闲观光园,以万亩葡萄种植基地为依托,开展“一日游”。绍兴县王坛镇的十里香雪梅海生态观光农业园,在早春时节,万梅怒放,如雪如海的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

(4)休闲度假型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度假区域,为游人提供休憩、娱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如绍兴市越城区的方圆观光农业园占地500亩,园区内有水族区、园林花卉区、垂钓度假休闲区、野禽养殖区等,集养殖、垂钓、餐饮、娱乐、休闲、住宿等功能于一体。园区座落于阡陌之间、绿水之滨,让人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广州市郊番禺区的“海上庄园”、白云区的“东南林果园”、从化和增城的“荔枝度假园”等观光农业园区已成为广州周末度假旅游新的热点。

(5)森林旅游疗养型

利用城市周边的山林,建立森林公园,同时,发展一些生态农业旅游,尤其在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森林是黄土地上的绿色明珠。部分林区有丰富的森林植被,清幽宁静的环境,洁净的空气,可以借助林区方便的交通条件和食宿游乐设施,吸引游客体验回归自然的野趣和进行森林度假、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等健身活动,各种游乐设施一般都建在森林核心区,既方便游乐活动进行,又不影响林区的环境保护,还为林区进行生态建设筹集了资金。如兰州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徐家山森林公园、吐鲁沟森林公园和刘家峡水库观光园区等。

(6)观光副业型

它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以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技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制作活动。

(7)观光生态农业

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开发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具体到一个地方,观光农业可能是上述类型的一种或多种的交融。那些在农田、山林、草地周围建立的休闲别墅区、饮食文化区,以名菜佳肴、地方小吃,让游客一饱口福。或以其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俗节庆吸引游客,让游客得到一种高雅的享受。观光生态农业的区域选择为城乡结合部,临近游客,交通便捷,农业生产基础好,农民商品意识强的地区发展观光农园、观光花园、垂钓场和森林观光旅游。如兰州南北两山生态林旅游区,徐家山森林公园,安宁万亩桃园,七里河西果园百合园区,大滩马滩鱼乐园,西固山坪草莓、葡萄、林果示范区,雁滩、盐场花卉、园艺示范区。

(8)湿地公园

利用城市的滨河地带的湿地建设湿地公园,既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又可给游人提供一个休闲旅游的去处。如兰州市安宁区银滩湿地公园。

(9)节庆旅游型

开展专题旅游设计,促进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专题旅游设计要包括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时令季节,如梅花节、桃花节、荔枝节、枇杷节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活动;如安宁的“桃花会”、什川的“梨花节”等。

(10)名胜古迹观光,宗教文化旅游

大量的城堡遗址、墓葬遗址记录了古人类的文明;白塔寺、崇庆寺、千佛寺、白衣寺、金天观、城隍庙、鲁土司衙门等历史文化景观享富盛名,圣地仁寿山、红城古刹大佛寺、青龙山、崆峒山,历来是名胜古迹观光,宗教文化旅游胜地,市场潜力巨大。

2.2体验型模式的主要项目类型

(1)休憩果园

这是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主要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用作观光获取收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希望在休闲时间过田园生活,休憩果园将会成为城市郊区农业开发的新时尚。休憩果园可以提供一种新的休憩方式,是提供游人采果、游园的一个好去处。休憩果园适宜市民郊游和采果,发展果树应以鲜果类为主,特别是特色水果品种包括荔枝、柑橘、洋桃、葡萄、樱桃等果实,以及蔬菜、茶、花卉的采摘,属产地采果业型农业旅游。挖掘园则以红薯为主,兼及马铃薯、芋头、萝卜、胡萝卜、花生及竹笋等,农场在收获期间供旅游者挖掘,让其接近自然、亲近泥土。

(2)体验型农家乐

经营者可以兴建市民农园,由当地居民提供土地,让游客参与耕作,当然游客是以休闲体验为主,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土地提供者代管。经营者也可以兴建度假农庄,让游客在度假期间住家庭旅馆,体验农村家庭生活文化,并且游客可以随当地居民一起参加各种民俗风情文化活动,建设一种体验型农家乐模式。

(3)体育旅游

开发热气球、滑翔机、滑翔伞以及攀岩等探险冒险式的体育旅游活动。也可开展森林探险、寻古访幽休闲旅游活动。

(4)与游客互动的项目

除观光游览之外还可提供一些与游客互动的旅游项目,如亲身参与书法绘画、织布、剪纸、水烟制作、泥人工艺、木版年画、手编花篮、手工刺绣等民俗活动。

(5)水域垂钓

利用周围的水库、池塘、渔池等开放的水体,在发挥原有的灌溉、发电、航运等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养殖,以吸引游客进行垂钓、划船、滑水、享受新鲜水产以及其他水上娱乐活动。如大滩、马滩鱼乐园,刘家峡水库公园。

(6)纪念树种植

目前很多林场都因缺少资金而维持艰难,一方面,大量繁重的种植工作因人员缺乏而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很多希望为绿化作贡献的人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种树。鉴于这种情况,一些林场可以考虑开展纪念性种植的活动,给种树赋予一些特别的意义,如学生毕业种树、恋人种“同心树”、生日种树活动等,由林场提供树苗、工具并负责日后的养护,种数人缴纳少量经费,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林场的资金压力,还可以为城市绿化作贡献。

(7)山体雕刻和壁画绘制

人类的祖先经常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等情况通过在山体上雕刻和绘画进行纪录,从而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珍贵的信息,同样,现代人也对在山体上雕刻和绘画充满了好奇,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游人留下的刻字,这种行为虽然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但从另一方面说明,人们都有种雕刻欲望,这种欲望其实是人们希望对自己过去的保留和纪念。

如果我们在某个地方专门为人们提供山体的雕刻区或绘画区,引导人们到那里自由雕刻绘画,自由创作,同时还可开展艺术的相关教育,这样还可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

2.3综合型模式的主要项目类型

(1)农园观赏采摘型

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农业生产操作,给城市居民展示农业生产的部分过程,并吸引有亲身操作意图的游客参与劳动,享受劳动过程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圃、花卉园,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吸引游客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劳动过程和享受自采自摘的新鲜瓜果蔬菜,增加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如雁滩、盐场花卉园艺示范区,西固山坪草莓、葡萄、林果示范区,七里河西果园百合园区。

(2)畜牧观光狩猎型

在部分林牧区利用天然草场开发狩猎场、跑马场娱乐设施,并结合牧区人民别有风味的生活情调,给游人提供和草原牧业生活有关的观光娱乐及其他参与性活动,体验牧业生活的情趣和风味。如马衔山林业、牧场及狩猎基地。

3.城市休憩带旅游的项目开发的生态保护

“生态性”是城市生态休闲带开发与规划应突出强调的核心。由于组成城市生态休闲带的景观元素以林木绿地植被为主,植被尤其是森林强大的生态保护功能可以有效地维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和物质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开发规划过程中,对生态休憩带的生态性要求应主要体现在尽可能保护休憩带内外的原生环境,保护动植物的多样化和生态群落的稳定性,尽量减少休闲活动的负面影响。

(1)要在开发中对山地的现有的生态休闲资源进行保护,尽可能维持现有的自然保留地、山体、森林、湖泊等区域的原始性。对生态残缺区加以修葺,以形成全区域的生态效应,真正发挥出生态功能。

(2)生态休憩带通常包括多种植被组成的林、灌、草复合型生物群落,比单一纯林或单一草坪更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3)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我国的城市居民和部分国外游客,游客所携带的“强势文化”会对当地居民的“弱势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乡村居民会对游客产生羡慕心理,模仿游客的生活方式,导致自己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接近于游客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叫做文化的同化现象。这样就会降低文化差异,乡村旅游很快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吸引。这就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所在地方文化的认识,自觉的维护自己特有的文化,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只是对城市休憩带的项目开发设想,在实际当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地理、经济、社会环境来综合运用几种模式进行开发,并且要在开发过程中注意生态保护,这样才可以保持城市休憩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热娜.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1).

[3]张国斌,盛付祥,董海潮.“休闲农业”用地管理“休闲”不得――关于浙江省“休闲农业”土地使用现状及管理的调查[J].国土

资源通讯,2007,(8).

[4]陈文君.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城市郊区旅游开发新景观[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0).

[5]冉红,李国柱.兰州市观光农业发展刍议[J].甘肃农业,2003,(2).

[6]王德静.略论我国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7]黄爱萍,郑少泉,陈雅英.发展休闲农业对大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00,(6).

[8]孙俊秀.体验型休闲――“农家乐”经营的新模式[J].商业研究,2005,(18).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艺;园林绿化;教学实践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的发展的方向趋向于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统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将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预示着全国上下都将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将随着国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园林绿化将会保持空前的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同时商业及居民区建设也非常重视打造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大的环境趋势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在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与时俱进,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

一、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在园林绿化课程的课时量的总量不能与园林专业相比,所以要抓住重点,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和居住空间绿化和庭院建设、小绿地、小中景观的设计实用性转换相关。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是涉及范围广,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知识、生长习性、适应环境、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等诸多知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环境结合紧密,实践操作性较强。总体来说,环艺专业园林绿化的课程设置内容多,课时有限,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抓住常用植物的造景运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二、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园林绿化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三、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教学实践重要性分析

园林绿化课程的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不应低于教学计划的1/4,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绿化园林的操作能力,如植物种植、修剪技巧,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等;二是培养学生组织实施绿化园林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地势测量、施工现场调查,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要点和方法,学会综合使用植物材料及园林设计手法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设计。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路等。

四、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

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忌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方法。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对于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具体运用探索。一方面,指导学生自行编制关于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可以利用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中的数据、要求、技术、需要的植物种类、环境小品、园路铺设等具体的事项和数值。编制实践计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园林绿化部门联合实习,联系周边的园林育苗基地,带领学生去考察,制作考察调研表。总结归类常用的适合地域性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注意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地域适应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意义,园林绿化建设在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冀媛.园林绿化设计解析[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7)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范文第4篇

坚持“**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规划控制,调整优化结构,逐步实现“生产上规模、工艺上水平、管理上档次、企业进园区”的目标,努力促进化工行业**全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控制,确保**全。化工建设项目凡是不符合规划、环保、**全生产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

(二)坚持鼓励先进,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原则。凡是生产规模和工艺、设备水平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规定的项目,不得设立和批准建设。

(三)坚持严格控制新增剧毒、高毒危险源,严格控制剧毒、高毒化学品长距离运输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的原则。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必须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三、科学发展

各区县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源头管理,严格准入,科学发展。应将本辖区的化工集中区**全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保统一性和可持续性。

(一)对各区县确定的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要统筹规划**全、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整体风险分析和**全条件论证,预留充足的**全防护距离,确保区域**全。

(二)各区县所选定的化工集中区或化工园区,应进行整体性**全评价,如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确保园区的**全生产条件满足**全生产需求。所有进入园区的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所有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均要进行设立**全评价、**全设施设计、编制试生产方案和竣工**全验收评价,并进行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等专门的**全论证,并按规定进行申请许可和备案。确保**全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转产、停产、搬迁化工企业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和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并对拆除方案以及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拆除等资料建档。确保不遗留**全隐患。

(四)进入园区的新、改、扩建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等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实现自动联锁控制、自动化控制和中央集中控制。

(五)逐步提高企业的**全管理水平,达到国家“**全标准化”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培育**全文化,形成“人人要**全”的**全生产氛围。

(六)各园区要有专门的**全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园区**全生产的统一协调、宣传、检查和指导工作。

(七)已经进行园区建设和进入园区的企业,应执行第二条规定,在三个月内完成相关手续。

四、建立健全区域应急救援体系

(一)各园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或协建应急救援队伍,保证事故状态下应急救援需要。

(二)所有企业都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配置应急救援器材,并进行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应报所在地**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应通报公**、环保、交通、质监、周边相邻企业、居民区、医疗机构、危化品运输单位等应急协作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三)所有企业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措施应与工程主体设施一并建设和验收,确保**市环境不受污染。

五、关于各区县化工行业**全发展规划的意见

(一)**溪区

依据《关于**溪区**年至**年化工企业**全发展规划的报告》(**政办〔**〕40号),本区目前尚无一家化工企业,**年至**年不上化工企业。应严格执行本规划要求,确保不上化工企业。

(二)**区

依据《关于呈报**市**区化工行业**-**年**全发展规划的报告》(政办〔**〕35号),决定以原**区城东工业园为基础,沿**赣铁路向东南扩展,规划设立**区循环经济园,作为**区的化工园区的拓展区。

1.沿**赣铁路建设项目时,按照《铁路运输**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有关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生产和储存设施距离国家铁路的**全距离达到200米;

2.本规划区域周边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建设时必须统筹**排拆迁**置工作,确保建设项目与居民区的**全、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国家要求;

3.由于本规划园区位于**溪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项目建设时应确保其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国家要求。

(三)**区

依据《关于设立**区化工集中区和钼业聚集区的报告》(黄政办〔**〕78号),决定在**工业园区(筹)西北地块(1-1-1、1-1-2、1-1-3、1-2-1、1-2-2、1-2-3六个板块)设立化工集中区。

1.引进的化工项目应满足污染小、**全风险程度低、附加值高的特点;

2.建设项目应确保与浦溪河的**全距离符合国家要求,确保与居民区的**全、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歙县

依据《关于歙县化工行业**—**年**全发展规划的报告》(政办〔**〕55号),决定在郑村镇山坑村**赣铁路以南地块设立循环经济园,作为化工聚集区和化工园区。

1.沿**赣铁路建设项目时,按照《铁路运输**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有关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生产和储存设施距离国家铁路的**全距离达到200米;

2.本规划区域内及周边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建设时必须统筹**排拆迁**置工作,确保建设项目与居民区的**全、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国家要求。

(五)黟县

依据《黟县化工行业**全发展规划的报告》(政办〔**〕56号),化工集中区选定在渔亭镇楠玛村渔亭工业园区一期规划区域。

1.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建设项目距离水源保护区、河流的**全卫生防护距离,并做好防洪工作;

2.本规划区域内及周边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建设时必须统筹**排拆迁**置工作,确保建设项目与居民区的**全、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国家要求。

(六)休宁

依据《关于呈报休宁县**年至**年化工行业**全发展规划的报告》(休政办〔**〕51号》,化工园区选定在“怀玉”化工园区建设。

1.本规划区域内有高压电力线路,建设时必须统筹**排拆除或避让,确保建设项目距离高压电力线路的距离符合国家电力**全要求,高压线“走廊”垂直距离50米范围内不得有建筑物;

2.确保建设项目距离水源保护区**全卫生防护距离符合要求。

(七)**门

依据《关于呈报**门县化工行业**全发展规划的报告》(**政办〔**〕77号》,化工园区选定在金字牌镇九里冲。

1.本次规划化工园区属于山坞,具有窝风的特点,不应建设产生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项目;

2.做好园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防止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做好防火防爆工作,预防山火发生;

3.本次规划化工园区交通条件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应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消防和运输需要。

六、工作要求

1.加强规划引导,突出产业特色,建设高水平化工集中区。建设化工集中区是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方向和主流模式。各区县、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化工企业向当地化工集中区聚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产业特色,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进一步强化**全、环保意识,实施循环经济**全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高水平化工集中区。

2.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技术并重,新技术开发与现有技术改造并重,产学研联合与以企业为技术中心并重,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化工产业,走产业集群道路,形成相关产业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

家居园艺行业发展进程范文第5篇

1 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 乡村有园林吗? 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 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 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 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 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 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 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 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 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 故而, 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 , 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 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 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 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 然而在“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 的基本原则指导下, 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 其中, 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 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 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 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 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 治病” “健身” 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 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 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 (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 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 它由“ 乡村” 和“景观园林” 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 乡村” 而没用“农村” 一词, 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 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 如今在农村, 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 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 因此, 用“农村” 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 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 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 建成区以外的地区, 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 景观园林” 的定义可以分解为“ 景观” 和“园林” 两个方面。对于“景观”, 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 笔者曾有阐述: 扼要地讲, 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 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 , 1996 , 1999) 。对于“园林”, 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 园林” 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 , 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 下了定义: “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 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 在有限的空间里, 创造出视觉无尽的, 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因此, 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 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 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 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 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 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 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 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 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 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 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 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 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 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 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 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 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 。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 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 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 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 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 年底, 全国有建制镇17015 个(不含县城关镇), 集镇29118 个, 村庄3557700 个, 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 个, 集镇减少1206 个, 村庄减少101635 个(1998 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 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 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 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一方面, 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 另一方面, 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 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 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 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 Landscape) 、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 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 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 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 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 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 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 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 , 陈志华1999) 。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 程极悦1987 , 肖国清1988 , 殷永达1993 , 张浪1996) , 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 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 为代表, 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 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 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 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

4.3 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 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 , 1997) , 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 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 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 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 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 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 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 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 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 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 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 毛巧丽1998) 。

4.5 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 刘滨谊1999) , 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 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 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 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 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 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 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 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 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 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 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 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 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 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 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 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着很多, 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 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 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 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 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 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 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 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 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 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 因此, 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 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 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 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 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 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 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 从艺术追求而论, 如果说, 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那么, 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 宛自人开”, 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 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 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 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 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 因此, 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 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 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 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 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 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 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 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 因此, 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 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 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 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 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 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 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 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 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 刘滨谊, 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② 刘滨谊等译, 图解人类景观—— 环境塑造史论1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6

③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④ 张小林, 乡村概念辨析. 地理学报, 1998 , [ 6 ] : 365~ 370

⑤ 张家骥, 中国造园论.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

⑥ 刘天华,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画镜文心. 生活1 读书1 新知三联书店, 1994

⑦ 农村与景观. 台湾大学农学院农村规划与发展中心编译,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8

⑧ 舒楠, 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 建筑师, 1997 [ 78 ]

⑨ 程极悦, 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 建筑学报1 1987 [ 10 ]

⑩ 肖国清, 论徽州古典园林艺术1 中国园林, 1988 [ 2 ] . 张浪等,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1 中国园林, 1996 [ 6 ]

ω 彭一刚,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ξ陈志华等, 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1 台湾省建筑师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