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新的设计理念,改变传统的资源设计思想。因此,扩大资源开发主体,选择恰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新型资源设计理念的贯彻,保障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能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在教育领域的涌动,使信息化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超越了时空开始向所有人开放,实现了学习的开放化和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传统的印刷资料等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以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和处理支持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由于其处理数字化、存储海量化、管理智能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交互性强等特点,有效地满足了信息化教育的需要,是支持信息化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政府都在探索课程改革,我国政府为了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首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以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培养大量符合信息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新课程改革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和全面实施,都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要求改变过去资源建设主要为教师教学服务的“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建设思想。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但要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要支持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倡导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既能帮助教师“教”得更好,又能帮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

2.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结构是“主题单元型”的系统化和结构化资源。需要根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心设计,改变过去对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简单堆积和对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的做法。在“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思考,以启发、探索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体现教师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角色。

3.新课程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形态上重视动态智慧型资源建设。以往的资源大多以静态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等形式存在,以硬盘或光盘为存贮介质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师生下载使用,资源内容更新缓慢,没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将各地的智力资源利用起来。随着互联网的核心转向人力资源的“互联”和人的智慧的“互联”,“人”作为一种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加强着眼于“物”的静态的资源库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发展着眼于“人”的动态资源建设,使师生在交流、互动与合作中发展。

4.新课程改革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智能化的知识管理”型资源。从资源系统性和结构性出发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更新快、传播迅速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学习者和教师面对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资源,要能准确、有效、迅速地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采用“智能化知识管理”方式,使知识的获得、储存和传播更优化和合理,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使师生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共享和利用知识,激发师生生产和创造知识,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理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要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改变传统资源设计理念,体现新型教学资源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1.选择恰当的原则与方法指导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资源设计的原则.主要有多媒体软件、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原则,例如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是:(1)个性化;(2)协作化;(3)多媒体;(4)动态化;(5)交互性;(6)共享性。还有学者提出了网络课件的设计原则包括:(1)交互性原则;(2)界面直观友好原则;(3)培养创新能力原则;(4)科学性原则;(5)协作性原则;(6)教学设计原则。其中教学设计原则指出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地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策略。除了这些针对特定类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原则,国外还提出了一般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应共同遵循的原则与方法。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向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者,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十条原则与方法,具休为:(1)说明信息化教学资源与非信息化教学资源相比较的优越之处;(2)提供合适的教育刺激和反馈;(3)提供适合学习者的挑战性任务;(4)适当的情景下,鼓励协作学习;(5)让使用者可以发掘、改造、鉴别资源,以满足其特定需求;(6)在适当的情景下,让学习者可以选择和安排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顺序;(7)支持用户定制资源;(g)根据学习目标,恰当运用多种媒体(如图表、动画、图片、视频和音频),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9)在适当的条件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记录工具;(10)充分利用所使用的平台能提供的一切功能(例如pda、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指导下,既遵循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还要根据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类别与形式遵循特定资源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

2.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学教并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学习为目的的事业”。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许多教学资源是为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素材、教案、试题、课件等,以“学”为中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比较少,要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资源设计,坚持“学教并重”的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资源设计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等学习理论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学资源,开发不仅能促进“教”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主体的多元化。

3.加强以学科知识点为组织的结构化教学资源设计。据调查,按学科知识点组织、结构化程度比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受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但这类教学资源还不多。在当前从面向学科的教学资源设计向以主题资源设计过渡过程中,开发了一些优秀主题资源和主题资源网站,有利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在西部信息化教学设施短缺、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应用主体、其资源整合加工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主题资源不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在开展主题资源设计的同时,加强以学科知识为组织的结构化教学资源设计,既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保持各学科知识点的相对独立,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便于直接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4.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在资源设计过程中,在确定了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后,选择媒体技术时,要考虑国内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考虑师生获取新媒体的可能性,利用现有的媒体技术能开发的教学资源,不片面追求新技术,尽量选择在大部分中小学比较普及的媒体技术来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注意照顾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媒体技术,增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5.提高资源开发人员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设计者既要熟悉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知识,还要熟悉各种媒体技术和工具,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接受过专业训练和相关培训的人员还比较少,要开发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提高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的资源设计能力。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资源”的概念,认为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则是为特定群体提供学习资源服务的、以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集合[1]。目前,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已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用化学是卫生职业学校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多、教材学习难度大,加上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实验条件较差等实际问题,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用人单位培养优质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开发的原则

1.实用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要灵活多样,应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即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和不同教师“教”的需要,尤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需求及差异,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包容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不仅能为每个授课教师提供学校主干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能提供多个相关专业“医用化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并能纳入教师“教”和学生“学”等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资源。

3.动态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要坚持不断发展的建设观,实现教学资源从静态的资源不断拓宽成动态的流水源,对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如案例、课件、试题、评价等资源能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的增添而不断补充和更新。

4.积件性

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库能尽量将知识点积件化,具有微单元性、可积重组性等特征,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从资源库中任意选择内容,自行组合生成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件,满足不同专业教学使用的要求。

二、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意义

1.提升“医用化学”整体教学质量

通过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学校“医用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和提升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

“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为授课教师提供了优质备课资源,通过平台与其他教师进行无障碍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教师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与技能,实现自我教学能力的持续提升。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借助网络学习环境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职业成长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库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利用资源进行自我测试,巩固课程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三、“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方便、快捷、灵活的服务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教师开发、网络下载、学生创作和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开发“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需要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收集和整合资源,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

1.数字化资源的收集

(1)教师的原创资料。学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教学经验,或多或少积累了许多数字化资源的基本素材。“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他们利用基本素材可制作成数字化资源库中所需的各类积件和课件。但特别要注意将这些基本素材实施“二次开发”和“二次创作”,以符合数字化资源库的要求。

(2)众多化学专业类网站资料。浏览化学专业网站或某些化学专业教师的个人网站,将其中合适的内容引入数字化资源库,并经过专业教师的精心加工,通过整合、取舍和增添,使之成为有效的数字化资源[2]。

(3)其他。如购买正式出版的化学教学光盘,有选择地将其适合的教学内容资源引入资源库;将学校原有的录像片、录音带、VCD等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经筛选、整理后充实资源库内容。

2.“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

卫生职业学校“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全国技能大赛精神,按理论教学、实验技能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培训3大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均下设积件资源、课件资源、音频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和电子教案资源5部分。

(1)理论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根据医用化学课程标准,按章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医院临床的典型案例、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结合“医用化学”知识点制作高质量的PPT、微视频,设计相应练习题,形成系统全面的电子教案。

(2)实验技能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医用化学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首要目标,综合考虑学生职业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仿真实训软件,设计具有很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不同工作任务,进行现实操作和练习,促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块数字化资源库开发。在开发实验技能教学模块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制定职业技能竞赛方案,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设计模拟竞赛场景,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和参赛素养,充实竞赛队伍,进而提升学校知名度。

目前,卫生职业学校对专业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较为重视,拥有较高的建设热情,在逐步开发各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用化学”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教学资源所涵盖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因此,“医用化学”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应源于学生今后工作、基于个人能力全面及长远发展的考虑;应结合专业、学生共性与个性需求,根据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入手,针对专业对应岗位群所需技术技能要求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开发普适性的、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并不断促进卫生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第3篇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建设好“三通两平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主教育管理部门同样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建设好的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服务。但本人通过对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的调查发现,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而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教学资源极少,并用极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又很少利用。所以,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也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示范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二、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建设内容和形式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对中职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基本内容: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理论)、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一部分是拓展内容:拓展模块A(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和新兴类运动项目)、拓展模块B(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和防卫运动)。

所以,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要围绕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也可以在结合学校条件,适度调整拓展模块。

教学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素材、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案例、数字图书、学习网站。

2.建设的原则

1)执行资源开发规范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2)突破重点,破解难点。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启发性强、引导性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对破解重难点。

3)身体训练为主,体现学生主体。体育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宗旨,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训练,老师的理论教学指导和示范动作为辅,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性。

3.建设的途径

1)教师自行开发。教师结合自己的技术能力自行开发一些教学素材、课件等,这些资源技术要求不高,只要有一些基础的技术能力就可开发建设。

2)团队建设开发。对于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案例、数字图书、学习网站等开发技术要求高的,个人开发存在困难的教学资源,就要组成一个资源开发团队,各尽所能,集体开发教学资源。

3)收集整理网络资源。现在数字信息传播快捷,网络上有许多教学资源,但需要有人去收集、整理和分类。

4.审核验收

教学资源数量和形式很多,但能否对中职体育教学有所帮助,是否是优质教学资源,这就要有相关部门对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上传教学资源库,供老师教学、学生自学使用。

三、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

1.教师教学应用

可能会有人认为体育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就更少了。其实,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有很多情况下都适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阴雨、下雪天,学校又没有足够的室内体育训练场所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室内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在训练中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需要分解成慢动作解讲时,同样应用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需求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和学生训练效果达到最佳为目的。

2.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如果对某些动作要领理解或领会不透,在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学校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两样也可以在课前对下次课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还可上网学习或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化体育类资源。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社区文化资源 尚存问题

在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毕竟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尚不成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问题和困难都客观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以期在进一步的教学和资源开发中正视问题、克服困难,更好地为教育和教学提供服务。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发社区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相继发表研究论文和心得,对课程资源的类型进行界定,提出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原则和要求,并从总体上强调加强相关的建设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一般都是停留在原则和要求等层面,比较表面化,缺乏具体的策略和具体的操作、运作层面的研究和成果。并且,这类研究一般论题都比较小、比较单一,对相关论题的研究没有做到宏观全面地把握,因而缺乏系统性。与语文、历史等课程的相关论题的研究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相对较为滞后。

在实际操作层面,相关学校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开始有所重视,认识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具体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实践逐步增加,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和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和教辅资料,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总的来说,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课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用于教学的意识不明显。谢树平教授指导开展了一项名为“思想政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调查研究”的调查问卷,在镇江市13所学校,其中省重点中学5所,一般学校8所,分别发放问卷49份和65份。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教师中,与课程资源开发概念接触过的人很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些学校虽然课程资源开发成果丰硕,但对课程资源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不能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认识。在列出的17种课程资源:教科书和教参、教师、学习资料、网络资源、活动材料、教学材料、学生、课件、课外书籍、教学仪器、音像资料、专家、教学案例、校内各种设施和场地、民俗名胜等乡土资源、家长、校外各种场馆设施中,被调查的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前5位课程资源排序是教科书和教参、教师、学生、网络、教学材料。校外各种场馆设施等排在13位,民俗名胜等乡土资源排在第17位。此项调查反映出教师对课程资源范围的识别能力较差,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只重视教材甚至将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重视校内课程资源开发,忽视校外课程资源拓展;重视“教师教”的资源开发,忽视“学生学”的资源开发。①这虽然是对一个地市的调查研究,却可见一斑。

(2)在社区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据有关调查,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专门研究机构、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开发主体中,41.31%的教师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专门研究机构,38.37%的教师认为开发主体应是专家、学校及学生和家长;只有20.32%的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发挥主体作用。②教师忽略了自己处于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地位。同时,各类主体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总体上有62.3%的思想政治教师使用学校现有资源,自己开发或借助学生、家长开发的资源只有7.64%。其中参加工作3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教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居于前两位。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缺乏教育实践经验,而参加工作时间较长的老教师又停留在“经验”的水平,被他们冠以“学校现有资源”更多的也只是使用教科书及参考书。③

(3)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目的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并且开发的手段和方法相对较单一。据有关调查,有51.48%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42.56%的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中关注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3.68%的教师注重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进一步说明教师尚未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目的观。④同时,在现有的资源开发中,资源开发的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一般都是偏重于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其他开发的方式较少见,并且没有形成成型、长效的开发机制。

(4)社区资源开发过程中,各类配套设施和机制还不健全。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调查发现,困难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经费难以解决、新课程的精神文化与学校现行制度的冲突,得不到社会的积极支持、不熟悉校外资源情况和学生人身安全风险责任等几个方面。教师工作时间长,教学压力大,还要不断开发社区文化资源,时间和精力都得不到保障,但是目前尚且缺乏相应的保障和运作机制。另外,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制”结构的社会组织形式所造成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给社区文化资源实施共享设置了重重障碍,使社区文化资源缺乏合理的开发机制。

(5)目前思想政治课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开发内容较为单一、内容不全、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从开发内容来看,真正离学生学习生活近的资源开发得比较少,相对更为间接的资源开发较多;从载体形式来看,文字多,图像实物少,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从空间分布来看,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多,而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不够。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任意性和随意性比较强,而相对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与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相配套的社区文化课程资源库。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社区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相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存在一些问题。

(1)对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不够,部分教师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的意识不是很强,因而一方面教学过程缺乏鲜活的素材,另一方面丰富的社区文化资源被闲置的状况仍然存在。“教教材”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而部分教师的课堂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吸引力不足。这一点与前文对教师开发资源意识的不足紧密相关。

(2)与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形式相对单一相对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形式也相对单一,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群和方法体系,同时,对相关资源运用的随意性较大,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都不到位。就利用形式而言,对社区文化资源直接引用的比较多,但缺乏深度的剖析和系统全面的把握,以活动课、研究课题的形式较多,其他形式比较少。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和全面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都不够。

(3)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一般都是直接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在课程资源的使用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不能充分体现社区文化资源的价值,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认知能力提高、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虽然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得到提高,但是其他方面的素养如艺术素养、心理素质、个性兴趣等得到培养和提升的机会比较少。同时,由于开发的部分社区文化资源离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因而对教学效果的增强意义不是很大。因为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越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资源的内化可能性就会越高,学生的经验结构越丰富,越容易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能力结构的构建与创新。⑤

(4)在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常规化的机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大部分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很多时候利用社会资源时还要靠个人的关系、讲面子,一旦相关人员有所变动就可能出现不稳定的现象,缺乏有效的行政法规予以调整和保障。同时,学校在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也缺少一些常规的、定型的运作和保障机制,往往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得不到保障。

(5)目前,在利用社区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建立比较成型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利用社区文化资源进行教学的效果缺乏具体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对学生在进行相关探究和研究的过程中的表现缺乏相关的过程性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和教学目标、活动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的过程中的活动和表现作出综合判断,才有利于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推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开展。目前的评价机制相对单一,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辅导教师评价、社区和学校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汇报展示评价、分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和机制。

注释:

①谢树平.江苏特色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30-331.

②同上:332.

③同上:331-332.

一体化教学资源开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66-03

An Exploration of Micro Course Development Practice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FU Kuiliang

Abstract A procedural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solving problem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a resulting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construction. Micro cours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the course is not only a kind of high-quality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complement, but also is upending tradit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micro course development practice based on resource sharing is not only to inject new vitality for high quality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and it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mode for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micro course, continuously can promote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micro course

解决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之间的矛盾,需要一种发展的观点。教育资源从开发供给到应用的过程,使用者会不断提出需求,开发者也应不断去满足需求。数字化资源建设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数字化资源建设从无到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共享目的,从初期的硬件共享,到中期的软件共享,发展到目前智力型、过程性知识共享。现阶段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以参与性、过程化、视频化、微型化、解决问题为主等特征。

1 微课程是一种优质数字化资源

优质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组织和编排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在网络上传播和共享的,供学习者学习的多媒体信息资源。

学习者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一般可以概括为5种形式:1)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为呈现方式的静态资源;2)以答疑解惑为主要内容的在线优秀教师资源;3)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交互式教育信息资源;4)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的寓教于游戏形式的信息资源;5)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师生自主生成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

以上几类资源中,什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本文与数字化教育资源不加区别讨论)?这是一个值得磋商的概念。中央电教馆王珠珠在《数字化资源应用与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一个教育产品,它包含特定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和作者(教师)的教育理念[1]。所谓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与学习者紧密结合,与恰当的教学策略相结合的资源。同时在教与学过程中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能,才会符合信息时展的根本要求。

从微课到微课程 微课与微课程相比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2]。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

微课只有与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是一种过程性、故事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微课开发与制作是微课程开发与作用的必经阶段。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 微课程是以若干节微课组成的专题式或主题式相对完整的体系,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根据优质数字化资源的特征可知,微课程属于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它要求突破传统知识型的静态化资源,是将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不仅是一种特色资源建设途径,还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手段。

具体来说,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件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合作可以解决的问题。

2)草根研究,趣味创作。因为微课程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需要解决和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3)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传播。

4)视频形式,不易侵权。微课程最终都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现代各项技术的发展使用视频类资源制作、存储、传播更方便,同时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视频类学习资源处于戴尔“经验之塔”的中下部,提供的是直观具体的学习经验,此类学习资源更易于学习者接受、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视频类资源在传播共享的过程中易于保留原创者的知识特征,更易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5)方便共建,易于共享。微课程作为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有着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些优势: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时间短、任务小、易传播,微视频深受学生欢迎。微课程的开发易于被教师掌握和认可。

2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微课程开发模式实践探索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从平台资源、空间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几方面进行共建共享探索。较成功并值得推广的共建共享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内校级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区域范围内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相同水平、易于组织管理、便于沟通协调等特征。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属于“一套班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种教育”“一校两制、一校两牌”的办学格局和模式。随着电大的发展,一方面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电大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员的学习需求。仅靠中央电大统一建设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省级电大体系下各区电大现实的需求。而高职教育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尤其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得到优先发展。这两种办学体系的教育资源共享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通过共建共享达到优势互补,通过专业与课程这两种途径实现资源深度共享。

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笔者同时是这两个教学体系的课程负责人,担负着两种教育模式相同专业相同课程的资源建设、课程任课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测评等任务。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校级重点课题指引下,建设的任务包括平台建设、学习空间建设、微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其中会计信息系统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是以应用为导向,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高度融合,微课程资源建设突出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微课程资源建设 微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基本指导思想来源于课堂和工作实际,注重教与学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打破资源静态、孤立和封闭发展的状态,通过一系列措施,通过全区师生共同参与、共建资源、不断积累和优化、共享互动的良性循环,实现教学资源的滚动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程是重要载体,改革实践中着力体现职业性,资源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主要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大任务小步骤的教学活动设计、“牵着走―讲步骤、扶着走―讲思路、看着走―讲要求”三步实验教学法改革、“会做、知错、改错”三层职业能力培养[3]。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筑牢学生的职业根,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会计信息系统微课程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基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微课程开发,同时也是建立在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框架下展开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此课程对于高职学生和电大学生开设目的、教学目标不尽相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安排也不尽相同,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手段,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将两种不同体系的教学相互融合,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教学中进行反思――总结最有价值的经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2008年至今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高职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的经验有:大任务小步骤――将复杂的操作任务切分为较小的步骤向学生操作演示指导,讲练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便于学生掌握;录制短视频教学――验证性的、常规性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通过录屏工具录制下来,学生观看视频后会很快掌握要领,提高课堂效率;典型错误广播演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或软件参数设置、软件环境等原因引起操作上的障碍和困难,个别错误进行单个指导解决,普遍性、典型性错误,利用广播教学软件进行全班演示指导解决问题。

电大教育与高职教学虽然是相同专业相同课程,但由于学习方式和教学目标不同,因此得出不同的实践经验:电大教学采用的是面授与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员在学校实训室学习没有障碍和困难很小,但在家由于各自学计算机和软件平台及网络等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操作和学习比较困难,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又因学员统一面授学习时间有限,就在网络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方面,多引导学生提交和交流学习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步骤与方法。通过分析发现,会计信息系统此课程在两种不同教学体系下有着一个共同点:学习者最需要的不是验证型的学习指导资源,而是解决问题型学习经验资源。

2)将经验总结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与方法。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某种情况下比知识型学习资源还重要。可将其分为设计型学习资源和非设计型学习资源。所谓设计型,就是指导教师根据经验对易出错的业务操作步骤不直接讲给学生,而是留给学生进行正常操作,当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再给予指导解答。根据指导经验直接强调操作要领,学生也不会特别重视,因为学生没有“错误的经验”,在实践操作时仍然出错,出错时还要再演示解答和解决问题。而非设计型就是一种更真实的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对这类在学习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境是不能设计、也不便于设计的,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听起来会更加认真,因为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更实际、更有用。

3)对成果进行共建共享式微课程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形成微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微课程开发,就是对往年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整体设计、统一管理、系统开发、使用中评价、进一步优化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这些第一使用者参与课程建设,通过建设促进学习,通过共享提高效率。学生参与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来源于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培训活动改革经验。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难得多,如果教师从头到尾完全讲,也必须要先做一遍再去讲,这样就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对培训活动安排加以调整,教会学生思路与解题方法,学生分工操作并把操作步骤和过程进行录屏,然后集体互相广播展示共享;学生做不出来的再由教师讲解并录制,从而达到共建共享目的。

教师参与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来源于电大开放专业教师教研活动和高职教育教师课堂经验总结。随着微课程在国内的兴起和实践,教师参加相关微课程培训之后,有着共同的需求目标,就是急需开发一列解决问题型的短教学视频,应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校级资源建设项目“会计信息系统常见问题与解决”微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引导下,教研活动改变了传统任务的安排,微课程开发不仅作为一个开发项目,而且作为教研活动,统一规划微课程开发,课题任务、分工、网上讨论、搜集数据按照微课程开发流程进行系列化开发。

4)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只有先共建然后才能共享。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教师和学生从使用者、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转变。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记录与总结,是开发微课程的第一手数据。学生参与微课程开发的实践,可分为记录学习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共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录制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层次。最后在网上教学活动讨论区进行共享,从而达到学习经验传播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目的,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使用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学生操作实践中出现的困难进行解决,是微课程录制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是微课程开发的主要实施者,主要任务有设计并解决问题、搜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典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分工协助录制高质量系列微课程。

3 总结与展望

微课程是一种适合学习者学习特征的新型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了使用者更好、更广地使用这一资源,除了开发出优质的微课程资源外,还要考虑微课程数字化学习平台,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活动改革,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平台的建设,先后经历自建阶段、付费购买阶段、校企合作共建共享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微课程的生命力在于优质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来源于课堂实际,来源于学生与教师的需求,使用者才会主动去使用。在开发与建设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教师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可以围绕一门课、一个专业,不同学校教师按照项目开发管理的要求进行共建共享。

微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需要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静态资源为基础,以动态生成性资源为建设重点。这不仅是微课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助推器。优质信息资源应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改革先行,以建促改,以改促优,边建边用,滚动发展,让微课程从竞赛型、展示型应用转变到常规型、课堂型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珠珠.数字化资源应用与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

200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