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体化监管

一体化监管范文精选

一体化监管

一体化监管范文第1篇

推进保定市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一是要确保党委在社会管理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要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制定本区域内社会管理相关方针、政策和规划等。二是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要发挥基层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化解社会矛盾、参与公益事业、遵守社会公德中的率先垂范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在这方面,国内有许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如: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全面、系统、有序、分步骤地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从剥离街道办的经济职能,到构建社区新型治理机制,再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实现了全区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保定市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力度,包括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和法规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社会管理工作,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监督与指导,不断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三)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大众的主体作用。随着保定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保定城乡社区正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和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因此,城乡基层政府应该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平台,鼓励公民积极主动投身社会公共事务,拓宽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城镇地区要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农村地区要注重社会管理责任的分解与协作,把社会管理责任由乡镇落实到农村基层自治组织。

(四)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推进。城乡差别是在长期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要缩小城乡差别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需要一个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既包括经济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又包括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的;既要缩小收入、消费方面的差距,又要缩小农民和城市居民在政治、民主、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差距。因此,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关键措施,在整体推进中实施重点突破。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条件和要求,采取适宜的统筹手段、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

目前保定市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手段单一。保定市现行社会管理体制主要还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强政府、弱社会”的静态社会管理体制为主。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许多本来应该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或者通过社会组织来解决的问题,也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把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使政府不堪重负,也影响管理效率。此外,许多政府官员还不习惯于通过官民协商对话、平等沟通等民主政治手段来吸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不习惯于通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公正司法等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不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

(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偏重经济发展,而对社会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本应该由政府供给资金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环境治理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保障,社会问题越积越多,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发展。近年来,保定市逐步加大了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比较快。但是就整体而言,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所需。

(三)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专业和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现代职业。在我国,受单位制的影响,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国内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凸显。在这方面,保定市也不例外,保定市社会工作者队伍不仅总体规模小,而且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总体上还比较低。所以说,没有大量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那么对于城乡社会管理工作而言,将是更大的挑战。

(四)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与冲突处理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加剧及现代性的扩张,导致社会具有极度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的风险性。近年来,保定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都预示着“风险社会”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而且我们的社会管理机制还停留在控制与监管等常规性的控制机制上,现有政府社会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就事论事和事后弥补的被动型管理方式,而不是未雨绸缪的预防型管理。因此,难以及时、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难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推进保定市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保定市要从根本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形成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社会发展格局,就要进行体制与制度创新,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政策体系。一是要清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统一的体制、统一的政策和统一的市场目标,促进城市与农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和交流;二是要让城乡居民以及城乡资源、城乡信息、城乡能量等社会生存与发展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让城乡各类经济主体自由联合;三是要不断拓展城乡开放的领域,扩大城乡开放的范围,提高城乡开放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一体化、生态结构一体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郊区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二)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在行使社会职能时越来越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保定市应该按照民主自治原则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是要壮大社区居委会工作队伍,选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完善奖惩机制。二是要提升城乡社区居委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逐步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定人、定位、定责、定时”的无缝隙管理。三是要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应该稳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坚持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社区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四公开”制度。

(三)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保定市深化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在已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二是要力争实现包括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性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三是要在努力实现上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的同时,还必须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注重提供目前农民急需的、具有农村特殊性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增加诸如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此外,在保定郊区广大农村,要以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体化监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支柱型产业,如何保证工程建设品质和效益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化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若想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有效路径,将项目监理与管理相结合,形成完善的监管一体化服务,运用创新思维的管理模式,并且渗透于工程建设各阶段,使管理组织充分融合,使项目建设更具系统性、完整性。目前,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已经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涵盖了项目实施全过程,从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直至后期竣工完成,属于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服务模式。尤其是信息化建筑工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应用优势更加突显,可以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便于项目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目标的实现。

1信息工程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基本概述

1.1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内涵

监管一体化是项目监理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业主可委托同一监理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监管工作,这种服务模式并非是项目监理与管理工作的拼接或叠加,而是通过引入创新思维模式促进监理工作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应用,保证监管工作更加连续、完整。若想实现工程监管一体化服务的预期目标,应结合工程实际管理需求组建一支专业的项目监管队伍,给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提供监管服务。首先要立足于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将满足业主需求作为核心目标,提供科学的管理服务。其次,在监管过程中,突显项目监管的个性化,促进整个项目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提供监管服务时,相关人员应按照业主需求,可以是针对某一施工阶段,也可是项目整体,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1.2一体化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建筑行业不断取得新突破,使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断扩大工程建设规模,增加项目投资,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进入到我国工程项目投资中,尤其是高端科技项目举世瞩目,如果一直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势必难以满足项目管理需求,甚至表现出管理不专业等问题。所以,在一些项目的开发阶段,委托监理单位进行项目管理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积积极引入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改变以往监管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注重项目监理与管理有机结合,提供更加专业的监管服务。

1.3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对于现代化工程项目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推行项目监管一体化都是必要的。具体来说,从宏观方面,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全面落实项目监管是规范施工流程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走向国际水平的必然趋势。从工程网络、综合布线、软件开发以及生产监管等诸多层面出发,明确工程变化形态的同时,结合信息工程的独有特点,创建规范化的监管一体化服务体系。另外,全面分析信息工程的功能需求、数据需求等,结合产品应用需求完成相关设计、开发以及系统集成,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多元化需求;从微观方面,形成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有助于适应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很多监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加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形中阻碍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应用,使以上问题得到优化和解决。

2信息工程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实践

2.1一体化服务机构的组成

与传统的监理与项目管理独立管理模式对比,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简化管理界面,通常由同一家单位承担项目监理与管理,配备一套专业管理队伍的机构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又可以减少不同监管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有效避免管理界限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促进各项建设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有效规避管理风险,监管模式一体化的关键作用在于科学配置各项施工资源,实现工程前期咨询、设计、招标、实施以及运维阶段的良好衔接,提前规避施工风险,保证工程建设品质。在项目建设现场管理板块中,经由专业的监理人员担任管理职责,重点考察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以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行使监理职责,做好施工现场协调工作,进而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管理队伍。通常情况,项目一体化服务模式包括商务部、技术部、现场部以及综合部这四个专业部分,其中的商务部主要负责工程整体的招投标、采购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管理等诸多内容,技术部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现场部则是围绕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策划,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管理目标的落实与实施,而综合部更加突显了自身综合性管理优势,负责项目计划管理、信息管理及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等。

2.2一体化服务总体方案

将信息工程的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进行对比,最大区别则是项目管理的作用在于协调业主方进行项目策划、组织计划的实施以及沟通协调等,后两者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项目监管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优质的项目管理服务,有助于业主管理水平的提升,结合项目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开展情况,具体总结为以下方面:首先,科学开展组织策划,构建完善管理机制,由于不同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性及建设管理需求不同,使管理工作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此,先要协助业主树立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有必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给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数据,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掌握管理现状,及时做出合理的优化与调整,用于提高项目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建立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处于动态发展过程,相应的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和调整,结合项目实施进度,良好的调整管理计划方案,定期开展项目管理例会、专题会议等进行现场协调,强化与各施工部门有效沟通,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借助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管理信息共享,帮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问题、缺陷等,及时做出更改和优化,通过这样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推进各种施工活动顺利实施;最后,编制完善的项目管理方案,综合考虑和借鉴组织、沟通等前期策划成果,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完善的项目管理方案,以此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突显一体化服务的实践价值。

2.3加强信息化建设

若想推动建筑工程项目转向现代化、信息化,在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及品质,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转变以往落后的管理思维和思路,前提则需对信息化建筑工程及其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优势,促进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的融合应用不仅是项目管理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同样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获得理想化的管理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将文明施工管理作用最大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作用下,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尤其是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提升工程监管水平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夯实社会地位有着积极影响,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项目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表现出不足和缺陷,缺乏更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对此,企业应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采取科学措施推进企业监管一体化管理的发展,实现施工资源整合利用,注重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挖掘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的优势,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葛文斯.试论工程造价管理“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J].视界观,2020(9):1.

[2]吴明钟.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服务的实践和思考[J].信息周刊,2020(11):1-2.

[3]黄庆辉,戴振伟,黄家浚,等.基于BIM的建筑信息一体化工程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147-148.

[4]王晓玲.浅析工程项目监理与PMC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6):96-99.

一体化监管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定建设标准,坚持政府主导、方便群众、社会参与、产权明晰、功能实用、便于管理的原则。树立“一村一室”的思想观念,对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财务和药械及房屋产权实行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的经营管理直接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畴,加大在村卫生室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努力实现合理科学布局,落实政策实施,确保公益性质,增强服务功能,建立符合要求的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以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满足农村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年底完成20所村卫生室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其中鲇鱼山镇5所、竟成镇5所、吕蒙乡4所、丽阳乡4所、荷塘乡2所;年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对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确保农村区域卫生规划更趋科学,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诊疗操作更趋规范,政策制度更趋健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模式,使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医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健康水平,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领导

村卫生室一体化改革是一项融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区卫生局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及时协调和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集中人力物力,超前工作,积极运作,及时研究、制定、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文件,确保村级卫生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各乡(镇、场)要把实施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专人,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区人力资源保障局要配合卫生局做好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工作。保险部门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村卫生室医疗责任保险工作。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财政、物价、民政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文广等部门要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基本原则

(一)合理规划布局,促进科学健康发展

各乡(镇、场)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卫生设施、技术力量、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村级卫生机构的布局。总体原则:1、以行政村为单位一村设置一室。2、地处边远山区或人口较多(超过3000人口),具备办医能力和符合办医条件,且群众有要求的行政村,可考虑增设一个村卫生所医疗点,其所有行政、业务统一归乡(镇)卫生院管理。3、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进入一体化管理后原乡村医疗机构一律取消;未进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其原医疗机构执业证取消,其本人乡医资格随之取消。4、新设立村卫生所建设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卫生所新建业务用房选址及建设用地应与村委会、村党员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相邻,方便群众。其基本功能是以保护农民健康为目标,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的综合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各乡(镇、场)制定的村卫生室设置方案,须经区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村卫生所名称统一规范为:×××乡(镇、场)×××村卫生室。

(二)强化设备设施,完善村级卫生服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省、市关于村卫生所建设标准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区村卫生室建设实际,除已通过区级达标验收的村卫生室,今后规划新建的村卫生室使用面积不得少于60—120平方米。布局要求五室分开,设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注射室、药房。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中医诊室、功能康复室、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室;要配备急诊电话、必要的急救设施、医疗器械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常用药品;要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工作台帐、中西医健康教育专栏等。基于村卫生室属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其业务用房原原则上以村委会集体提供为主,或村委会提供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由乡医自行解决或私人提供房屋等多种形式组建,鼓励多元投资,采取新建或改扩建的方式,报区卫生局审批,房屋设备及药品资金等可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自筹等方式解决。同时,区政府也会加大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区卫生局更要积极争取国家项建设目资金,以完善村卫生室设备设施。村卫生室人员配备应以精干、适量和高素质为原则,每个室一般配备2—6人为宜,有条件的鼓励聘任1名女乡村医生或女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法定的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必须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证书,并逐步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其他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要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

(三)加强业务监管,严格实行统一管理

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具体管理上实行“五个统一和一个加强”:

1、统一行政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统一设置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考核奖惩,统一监督管理,对工作人员统一聘任、评议、培训、考核和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工作进行一次督查指导。

2、统一业务管理。村卫生室业务上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指导,并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真正做到制度健全、记录齐全,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转诊有记录,医疗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要实行24小时应诊制度和逐级转诊制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区直管单位指导下,认真履行公共卫生各项管理职能。村卫生室需工作人员经乡(镇)卫生院聘任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和考核;乡(镇)卫生院要完善每月一次乡村医生例会制度,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指导。村卫生室要抓好各类档案的建立及管理,统一处方笺、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消毒登记、健康档案登记、出生人口登记、死亡登记和各种统计报表,各项记录要清楚、详细、完整。

3、统一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设立财务收支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药品进销明细帐。建立健全各类帐、册、卡、薄,要票据统一、印章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收款有单据,收支有明细,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接受各级财务监督检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区卫生局要定期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正确财务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统一药械管理。村卫生室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药品、器械等管理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使用药品,所需药品、器械及卫生耗材由乡(镇)卫生院代购,做到票货同行,并建立进、销、存帐制度,按要求存放保管,对药品、卫生耗材每日进行盘点登记。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禁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严禁私自提高药品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器械购进验收制度,并认真做好进出登记,确保农民用药安全。加强对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监管,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定期回收处理,做好接收记录,签订管理合同。对药品购销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5、统一产权管理。对今后达标建设的村卫生室,原则上实行由村委会提供用房,也可由乡(镇)卫生院提供,或由国家统一下拨项目资金建设,其产权为投资主体所有。如为国家对村卫生室建设的统一下拨资金,必须要用于村卫生室建设,不得擅自挪用资金。对原有政府投入村卫生室建设资金形成的资产为国有资产,下拨给村卫生室的资金和医疗设备实行国家统一所有。

6、加强信息建设管理。所有村卫生室的达标建设必须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在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建立健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达标建设的村卫生室将配备电脑、打印机各1台,以及读卡器,为部分农村居民配备健康卡。督导不达标村卫生室必须在有效期内整改到位后才给予配备相应设施,未达到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不予配备。

(四)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1、实行聘任制。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聘用,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具体聘用程序为:由个人申请、群众评议、乡(镇)卫生院审查、区卫生局考试考核批准后,由乡(镇)卫生院聘任,并颁发聘书。村卫生室负责人由乡(镇)卫生院择优任用。被聘用的工作人员在乡(镇、场)辖区内实行统一调配使用,对拒不服从管理的,或出现重大医疗、防保责任事故的,给予解聘或不予续聘处理。年龄超过65岁的乡医原则不予聘任,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进行定期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职业纪律、医德医风及其他有关业务知识。

2、实行工资制。可按照多劳多得、平均分配或提成分配等形式实行,要切实落实好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具体形式与标准由各村卫生室自行制定,报卫生院备案。

3、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制。要从解决村卫生室人员后顾之忧,稳定村卫生室工作出发,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尽快建立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金可从村卫生室的业务收入、乡村医生的工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统一为乡村医生办理养老保险。各村卫生室要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尽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一体化监管范文第4篇

一、指导原则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乡村医生中全面推行聘任制、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工资福利原则自愿协商解决,对村级卫生组织的行政、业务、财务和药品及房屋产权实行统一管理,将村卫生所室(所)的经营管理直接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畴,力求通过完善以“三制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村级卫生管理体制,建立符合要求的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以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满足农村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和强化村卫生室(所)一体化管理,使我农村区域卫生规划更趋科学,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增强乡村卫生组织的优势互补性;使村级卫生组织的设施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全面推进村级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使药品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促进农村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充分保证农民用药安全;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健全完善,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搭建好医疗平台,使农民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保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发展,全面规范村级卫生组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一)强化区域规划。各乡(镇)、街道办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卫生设施、技术力量、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村级卫生机构的布局。总的原则:1、以行政村为单位一村设置一所。2、地处边远山区或人口较多(超过4500人口),具备办医能力和符合办医条件,且群众有要求的行政村,可考虑增设一个村卫生所医疗点,其所有行政、业务统一归卫生所管理。3、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在聘用其执业的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进入一体化管理后原乡村医疗机构一律取消,未进入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其原医疗机构执业证取消,其本人乡医资格随之取消。4、新设立村卫生所建设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卫生所新建业务用房选址及建设用地应与村委会、村党员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相邻,方便群众。其基本功能是以保护农民健康为目标,以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主,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的综合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各乡(镇)、街道办制定的村卫生所设置方案,须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村卫生所名称统一规范为:乡(镇、街道办)村卫生所。

(二)狠抓配套建设。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省、市关于村卫生所建设标准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卫生室(所)建设实际,除已通过市级达标验收的卫生室(所),今后规划新建的卫生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20平方米。卫生室(所)要分设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注射室、药房、预防保健室,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中医诊室、功能康复室、健康教育室;要配备急诊电话、必要的急救设施、医疗器械和180种以上的常用药品;要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工作台帐、中西医健康教育专栏等。基于村卫生室(所)属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其业务用房原则上以村委会集体提供为主,或村委会提供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由乡医自行解决或私人提供房屋等多种形式组建,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房屋设备及药品资金等由卫生所自筹解决。卫生所人员配备应以精干、适量和高素质为原则,每个室(所)一般配备3—7人为宜,其中最好有1名女乡村医生或女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法定的执业资格,从业人员必须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证书,并逐步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其他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要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诊疗活动。

(三)实施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村卫生室(所)一体化管理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与村卫生室(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具体管理上实行“五统一”:

一是统一行政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所)统一设置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考评奖惩,统一监督管理,对工作人员统一聘任、评议、培训、考核和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所)相关工作进行一次督查指导。

二是统一业务管理。村卫生室(所)业务上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指导,并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真正做到制度健全、记录齐全,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转诊有记录,医疗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要实行24小时应诊制度和逐级转诊制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等单位指导下,认真履行公共卫生各项管理职能。村卫生室(所)所需工作人员经乡镇卫生院聘任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和考核;村卫生室(所)要抓好各类档案的建立及管理,统一处方笺、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消毒登记、健康档案登记、出生人口登记、死亡登记和各种统计报表,各项记录要清楚、详细、完整。

三是统一财务管理。村卫生室(所)要设立财务收支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药品进销明细帐。建立健全各类帐、册、卡、薄,要票据统一、印章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收款有单据,收支有明细,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接受各级财务监督检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是统一药品管理。村卫生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范管理、使用药品,根据《关于印发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府办字〔号)的规定采购药品及耗材,所需药品及卫生耗材由乡镇卫生院代购或者由有资质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储运安全的药品批发企业直接配送,做到票货同行,并建立进、销、存帐制度,按要求存放保管,对药品、卫生耗材每日进行盘点登记。严禁卫生所私自采购,严禁私自提高药品收费标准,堵塞假冒伪劣药品流通渠道,保证药品质量,严格执行药品购进验收制度,并认真做好登记,确保农民用药安全。对药品购销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五是统一产权管理。对今后达标建设的村卫生室,原则上实行由村委会提供用房,国家对村卫生室建设的资金统一下拨村委会用于卫生室建设。对原有政府投入村卫生室(所)建设资金形成的资产为国有资产,下拨给村卫生室(所)的资金和医疗设备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村卫生室(所)使用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建全“三账一卡”的制度,即市卫生局的财务机构设立村卫生室(所)固定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乡镇卫生院和设备管理部门建立二级分类明细账,村卫生室(所)设立台账或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设备有效使用,安全完整。

四、完善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

(一)实行聘任制。按照《乡村医师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村卫生室(所)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聘用。具体聘用程序为:由个人申请、群众评议、乡镇卫生院审查、卫生局考试考核批准后,由乡镇卫生院聘任,并颁发聘书。村卫生室(所)所长由乡镇卫生院择优任用。被聘用的工作人员在乡镇辖区内实行统一调配使用,对拒不服从管理的,或出现重大医疗、防保责任事故的,给予解聘或不予续聘处理。年龄超过65岁的乡医原则不予聘任,对村卫生室(所)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进行定期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职业纪律、医德医风及其他有关业务知识。

(二)实行工资制。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切实落实好村卫生室(所)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具体形式与标准由各村卫生室(所)自行制定,报卫生院备案。

(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制。要从解决村卫生室(所)人员后顾之忧,稳定村卫生室(所)工作出发,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尽快建立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金可从村卫生室(所)的业务收入、乡村医生的工资中各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统一为乡村医生办理养老保险。各村卫生室要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尽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一体化监管范文第5篇

正当农口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去年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安排部署今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时刻,今天,市委在这里举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农口上下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三农”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会议要求,下面,我就20*年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简要汇报,并针对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就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年,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口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8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两品一游”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使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7元,净增608元,增长16%,首次排在了全省第一位。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优质洋葱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二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凸现;三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四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是农民政策性负担全部取消,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总的来看,20*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许多喜人景象。这种好的形势,是多年努力、来之不易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口上下和三镇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虽然20*年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但是,以“两个率先”和科学的发展观来衡量,目前,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增收渠道不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总量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农民依靠一产业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洋葱等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双千元田”作物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市总耕地面积的近60%,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万元院”达到50%左右,就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依靠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的突破困难较大。

况且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中,来自于一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64.5%。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农民必须人均每年增收600元。但是,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5%,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与城郊型农村的实际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生产基地规模小,缺少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结构调整虽然不断深化,但调整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是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都比较缓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几年的调整,很大的程度上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尽管有了大的发展,但仍然停留在老的品种上,效益差,没有形成产业内部调整的核心,农业还只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且农产品品种单一,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

旦遇到市场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不能满足,同时农民培训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增收。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虽然增加较多,但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道路建设、镇区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滞后,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水平与城市化的标准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随着镇财政体制改革、农业税全面免征,各镇基建项目资金日益缺乏,这些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3——5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差距较大。四是科技服务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镇村管理和服务职能虽然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提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发展要求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业务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由于经费短缺,我市农业科技部门现有的仪器设备少而陈旧,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致使一些化验工作无法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受到制约,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技术服务工作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小农业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还没有根本打破,部分镇村组干部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高、点子不新、措施不多,对农民致富后的消费问题引导不够,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减少24%,加之工资报酬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村民的服务,致使部分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村集体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不适应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求。

总的来看,由于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这几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农民增收渠道窄、压力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研究今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我们必须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城乡一体化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树立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成绩。

二、突出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努力开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20*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两个率先”分三步迈进第一步目标的关键一年,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城乡一体化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从当前我市的实际出发,今年农口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着力发展两品高效经济开发区、镇区商贸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交通沿线“三区一线”经济,努力增强镇财政、村级累和户收入三级经济实力,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三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的奋斗目标是完成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净增600元。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林、牧、渔比重偏小,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快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才能使农业成为高效益的产业,使农村经济充满希望和活力

,才能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继续优化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按照发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思路,种植业要通过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重点抓好优质蔬菜、西甜瓜、日光温室、高效制种等产业,壮大“双千元田”,培育高效万元院、万元田、万元室、万元园,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今年,力争使“双千元田”达到32000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万元院达到3300户,占总户数60%。畜牧业要重点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模式,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品种改良、行政推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和养殖小区,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要扩大珍禽、肉牛、胚胎养羊等规模养殖和暖棚养殖,使农村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不断提高养殖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林业要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观光和林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观光高效农业,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经济林和花卉。通过上述措施,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抓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强镇富民和增加村级积累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围绕加工抓调整,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抓好洋葱粉生产、万头肉牛养殖加工、洋葱储藏库等项目建设,建好生产基地,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要依法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发展双赢的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紧紧抓住三镇地处城郊的优势和各镇村资源优势,组织引导农民,开展交通运输、建筑建材、劳务输出等产业。第三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旅游观光服务项目。要抓住关城、悬壁长城旅游资源和各镇林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度假村”、“农家乐”等餐饮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升品位、提高效益。充分利用草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草湖旅游经济。四要大力发展商贸经济。进一步完善镇域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路沿线经济,在镇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形成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优势,活跃农村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年,力争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000人以上。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镇财政培植税源,以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二)狠抓项目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认真贯彻省委发展抓项目的重大举措和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在加强即定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谋划新的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导向,积极向省上、国家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二要积极向市上争取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地方配套资金,争取市财政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三要创造条件,以优质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金工作。要重点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一池三改”、日元贷款防风治沙、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生态公益林保护、优质无公害洋葱产业基地建设、肉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优质胡萝卜品种示范推广、蔬菜花卉制种和镇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积极支持市上和酒钢的城市扩张工程和园区建设工程,以城市扩张和园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要积极推进道路改造建设工程,抓好峪泉镇区二级公路、新城村至魏晋墓三级公路,市镇主干道路到各村组道路的改造以及移民点道路的修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三要抓好三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城市化的标准建设改造农村道路、给排水、集中供暖、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四要

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二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三镇商业街和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和公路沿线经济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逐步增强镇区、园区的聚集优势和规模优势。

突出抓好以高效种植、高效养殖、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河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以酒钢葡萄基地、飞机场等为依托,以劳务输出、商贸餐饮服务、葡萄酒厂建设、小康住宅为重要内容的二、三产业园区;以镇区扩张、镇区经济发展、小康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镇区扩建工程;以新城草湖、葡萄基地、小康住宅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城村开发工程;以南市区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市场建设、休闲娱乐、小康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安运沟村开发工程;通过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五要抓好城乡一体化样板村建设。高起点规化、高标准要求,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相适应的农村小康住宅,并将其与城区扩张、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行楼上生活区,楼下商业点,前院生活区,后院种植养殖加工区,完成小康住宅50户。六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供给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七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通道林、防风治沙林、农田防护林和居民点绿化美化林,使农村生态环境与城市协调起来。八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与市上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九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积极组织农民净化环境、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新型能源,创建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

(四)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作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图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全面开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和比重不大,但是,和全国、全省一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越要统一思想,更加重视“三农”问题。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