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量化管理

学校量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量化管理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目标;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教研;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它承载着学校的兴衰荣辱,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学校管理是一门高深的综合艺术。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充满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气氛,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一所学校的发展,只有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构建高中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管理体系,才能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优异的成绩。

一、科学的目标管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法宝

管理的灵魂是决策。科学的决策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目标管理的作用是,能鲜明地给学校各部门和个人指明奋斗方向,展现未来前景,从而激励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学校的目标管理,就是指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领导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通过对时间过程的管理和成就进行评估,促使各部门、每个成员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以实现整体目标。

以学校的管理目标为纲,制订可行的工作目标,对每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考核评价,将教学质量的大目标,细化为年级、班级、学科分担实施的子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位教师。学校领导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年级管理工作,每位学校领导可以包抓一个年级,负责本年级教学、纪律、卫生、安全等各项工作。学校与分管领导、年级级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做到压力层层传递,让教师有担子、有责任。

二、完善的教学环节管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

学校要制订详尽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教学各环节做出明确要求。通过成绩考核、领导考评、部门考评、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等多样化的考评落实教学环节管理目标。通过抓课堂,带动备课、上课、辅导、练习等环节,做到功夫凝聚在备课上、效率体现在课堂上、基础寄托在练习上、提高实现在辅导上。对每次月考、周考,都进行扎实的卷面分析总结,查找问题。对每次考试,召开成绩分析会,通过分析总结,找亮点、找问题、找对策,针对具体学生,采取个案分析,跟踪指导,培优补差,让教师、学生瞄准目标,找出差距,制订追赶措施和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向既定目标迈进。

三、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砝码

学校要树立“抓常规就是抓根本,抓课堂就是抓质量”的思想,全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教师做到每节课知识落实到位,讲练协调,既注重知识,更关注能力,重视对学生、学情的研究,加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大学生问卷调查密度,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改进工作。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更要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训练上紧紧围绕课本主线,体现新教材特点,符合新考纲要求。对高三复习课,要求通过精细而富有新意的备课把旧知识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坚决杜绝低效重复的讲解和训练,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加强教研活动管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围绕教学搞教研,搞好教研促教学。每个教科研组,结合实际教学都要有自己的校本教研专题。通过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等活动引导老师积极地面对教学实际中碰到的种种问题,集思广益寻求解决之路。每位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和教学日志,做教学案例分析,教师紧紧围绕教学不断有所总结,有所感悟,有所反思,有所发现,把教学变成永无止境探索的过程,使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五、长效的师资队伍管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

对于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促使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引领全体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摒弃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一所学校的兴衰,在于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否有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只有管理合理、管理科学,一切工作才能蒸蒸日上,有条不紊,学校才会兴旺发达,备受各界认可。学校管理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改革,就会僵化,不改革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被人甩在后面。只有狠抓学校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们的目标才能做强、做优、做精,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大目标。

参考文献: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 量化管理 教育管理 质的管理

在科学主义主导今天的社会里,量化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主要手段,不论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量化管理以其精确、确定的特点为现代人所认可,并不断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去。在今天日渐复杂、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的社会里,量化管理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社会管理的公平和公正。然而,在某些领域,仅仅依靠量化管理不一定就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表现明显。在学生培养上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惟分数论、在科学研究上的科研造假、在思想教育上的形式主义……这些问题的存在当然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和人的素质方面的问题,但导致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不说是量化管理造成的。那什么是量化管理,量化管理在教育中有些什么作用呢?

一、量化管理概念解析

所谓的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量化管理法是指在布置工作时,将工作以量化的形式提出要求,并使之涵盖工作全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量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时量、数量和质量。“时量”主要是指完成工作的时间量、“数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是指完成工作的标准。三者相互依存,如同三维空间中,确定一个点位置的三个坐标,缺一不可,否则在执行中必然会有偏差,影响工作质量。我们这里所指的量化主要是数量化,以数字的形式来判断是非曲直。

量化管理最早倡导者可算是“科学管理之父”称号的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这种管理理论的提出并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在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中不断有新的理论出现,什么行为主义、科层制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不断补充着现代管理理论的新鲜血液。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这些管理理论对学校教育管理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但直到今天,科学管理――量化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量化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大量存在,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有利的方面,但其弊端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更应引起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注意。

二、量化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量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现实中表现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管理。学业管理方面量化在我们国家也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取士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成了中国教育的创举。科举制度针对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确实起到了进步的作用,保证了录取人才的公正性,为社会选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管理层提供了保障。但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考试范围越来越划定,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固定,明清时代,四书五经、八股文逐渐成了科举取士的代名词。科举取士也成了越来越束缚人的思想的一种人才招录制度,于1905年被彻底废止。

之后,教育考试制度虽几经改革,但科学主义日渐成为世界的主导思想,量化管理也以自身的优势越来越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主导思想。而今天,我们国家日渐走向世界,也概莫能外。

1977年,我国开始了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恢复高考,这一政策措施的实施,无疑为我国新形势下选拔优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考制度的作用下,各学校的学业管理也围绕高考来进行,学习成绩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惟一标准。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趋标准化的高考越来越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桎梏,惟分数、升学率是教育搞得好坏的重要指标,量化的学业判断标准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成了今天我们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走向。

2.学生管理。目前,一些中小学对学生的管理采用“学生行为量化考核”,即把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如两操、活动课、出勤、课间纪律、上课纪律、卫生、打饭、就寝等)通过分数表现出来。学校对班级进行量化,班级对学生进行考核。班级考核的结果与班主任评奖、评模和评优挂钩;学生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和品德评定的重要依据。

不仅是中小学,就连大中专院校也将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以数量的形式来表现,上课迟到、早退,早晚自习、宿舍卫生,凡是学校要求检查的项目一律换算成分数来记录在案,以便学年终测评时使用。有些学校为了获得这些数据,专门成立由学生组成的组织对学生的上课、上自习、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检查,有时候甚至不经上课老师同意就进入教室查看学生上课人数,并按学生不能遵守学校活动的次数的多少公布,有的学校甚至用白纸将违纪学生向全校公布。可见许多学校将量化管理看成了管理学生的致胜法宝。

3.教师管理。在教师管理方面,量化管理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评定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学生的成绩的高低、看学生平均成绩在某一范围内的名次、看学生升学率的高低,老师工作态度要看是否能按时上下班――甚至是否经常加班。在年终评教时,更是将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成效以及教学风格等划分成许多级别的指标来进行打分评定。于是教师就按着这些指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此评价教师,最多也就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的发挥、创新性的体现。

现代教师不仅要教学好,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本是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而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为了管理的方便,又将科研能力的强弱用的级别和数量、申报课题的级别和数量、论著出版的级别和数量等来衡量,不达标者不能进行更高职称评定,于是,许多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提高些许收入,胡拼乱 写了一些别人看不懂、自己也不想看的垃圾论文――职称论文,甚至不惜抄袭他人。这几年,教师抄袭现象屡见报道,一方面我们在谴责抄袭者的道德品行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反思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原因、结果分析

1.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原因。教育量化管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展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范围的不断扩大,科学主义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日见增长。科学思想以其精确性、显性化以及确定性的特点不仅深深地影响着生产领域,而且也不断渗透到社会、思想领域,诸如社会管理、教育甚至思想观念等许多领域。(2)管理者的需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效率,高效率始终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不论是一般的生产领域还是社会管理。而量化管理以其独有的显性特点迎合了管理者的需要,从而也成了教育管理者常用的方法。(3)对学校教育的错误认识。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有其自身运作的特殊规律。教育的操作者和教育对象都是人,这就决定了其基本特点有:迟效性、灵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教育管理不能简单移植行政或企业管理的办法来管理教育,其他社会活动管理重点强调的是效率,而教育管理除去强调效率外,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仅仅有热情、太急功近利是很难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的。只有按教育的规律来行事才能提高教育的管理效果。

2.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结果。学校教育的量化管理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惟分数是举。“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对教育的评价尽管不无夸张之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难以摆脱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分数”。在现代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考试的分数更是成了衡量一个学生水平高低、能力高下的几乎惟一标准,对其他方面的培养或者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不予考虑,最终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结果。(2)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于量化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便于操作,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往往以指标、比率来衡量一个学校优劣和教师优劣的标准,升学率也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学校、教师为了达标,想尽一切办法来完成指标、提高比率,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造假。为了取得高的升学率,许多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就设置高的标准,把分数不高的学生拒之门外。最终造成重点学校越办越火热,而薄弱学校无人过问的结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只考虑成绩优秀学生的利益,对于差生则漠然视之,最终导致差生越差、优生更优。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不能以分数论输赢,不能按考试成绩排名公开,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学校仍然不能摆脱升学率的困挠。(3)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应试教育难以根除。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的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难以实现,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不足,很难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创新型人才。打破学校教育中的量化管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学校教育量化管理的应对策略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育管理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人员要去除一般管理中的行政意识,摒弃“官”本位的观念。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教育规律指导和服务教育工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更多的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进行指导,实现教育的战略性的发展。

2.扩大学校办学自,推动特色办学。量化管理造成各学校办学的僵化统一,缺少特色、缺乏活力。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统得过多、统得过死,而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区域的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条件和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打破这种管理体制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教育管理部门也要针对不同的学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要予以鼓励,不论升学率的高低,学校也要按照自身的条件特色办学,这是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学校可以根据所处区域特点以及生源特点设置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符合区域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的人才。当然,特色办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是形式,更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

3.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工作是一种灵活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创造性的发挥,不是简单的“管”所能完成的,对教师的管理,注重“管”,更要注重“理”。要尽量满足教师物质、精神方面的需要,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变让他干为他想干,变“任务式”管理为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量化管理是用数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过度的量化管理使学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必然导致学生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即使有学习存在,更多的也是死记硬背、僵化教条,很难谈得上创造性、创新性。现在的教育,就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对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特点给以相应的指导,尽可能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五、量化管理与质的管理相结合

量化管理的弊端日益显露,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否定量化管理在今天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量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以人为本,把量化管理和质的管理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管理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教育 质量 观念

一、 问题的提出

面对现代社会既需要大量中职人才,又面临在激烈竞争中举步惟艰的矛盾,目前,是被动地陷入“量”的旋涡,还是修炼内功,以“质”的优势,实现优胜劣汰,这是关系到中职学校生死存亡的问题。笔者认为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非企业性质的学校也存在“质量”之说呢?学校管理呈现出既不同于传统学校管理,又不同于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其特点体现在:1、学校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学校是教育服务组织,其产品一般是其提供的知识和服务。但是,学生或学员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或学员就是中职培训的“产品”。2、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培训前的招生、培训中的过程质量和培训后的推荐就业及其跟踪的全过程。学校的教育服务活动主要是其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讲授水平、教材的适用程度、教学设施、器具等都影响着教育效果。 3、学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的评价具有滞后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服务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知识或能力的考核既要看成绩、看证书,更要看他们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知识能力和业绩。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中职学校怎样建立富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呢?

(一)建立符合职教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使质量螺旋上升。教育的质量同企业相比,虽然其目标、活动内容和方式、质量的评价标准等等有着众多的区别,但其活动过程以及组织管理方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存在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员工的内在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教育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培养目标的决定,专业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教学计划的执行,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考核、检查等教学情况反馈,最后到社会的综合反馈。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教育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教职员工去实施,许多环节还需要教育的对象――学生能动作用。因此,教育服务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人是教育质量形成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强化中职学校质量管理意识,必须树立现代中职教育质量观。

首先要树立中职学校的教育服务观。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中首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出:“组织依存于顾客。对于学校而言,顾客指的是学生、家长、社会以及上一级学校。如果不考虑这一概念的外延,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中的顾客,就是指学生。我们的学校都应该认识并且做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学校教学和其它环节改革的根本。

其次树立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管理观。质量管理体系指出“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影响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具体的学校过程管理,首先是学校的发展目标、组织设置、管理职责的策划;其次是学校的人、财、物、环境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安全、保健等一系列的服务提供,并对整个学校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各方面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改进。其目的都是面向学生,服务于学生,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管理观,要求学校将管理视为一个过程控制,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监控整个管理过程,杜绝中间任何环节出现不规范行为,从而改变学校管理中只重视教育结果(如升学率的高低等)轻视教育教学过程的不科学的做法。

最后树立中职学校的“持续改进”的发展观。质量管理体系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一。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持续改进的策划”方面,强调通过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等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重视教育质量持续的改进与提高是学校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与学校教育的发展观是一致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管理;文化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75-01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就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内部也形成了科学的分工。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模式和规范化管理上,致使教学质量管理有所欠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文化管理理念的出现,就成为提高高校的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1文化管理理念的科学内涵分析

文化管理理念主要是在以人为中心和观念人假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的是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充分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和充分尊重人性。在管理理念上,文化管理理论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从以任务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体现了现代的发展潮流。在管理方式上,文化管理以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为主要手段,不断的进行创新。在管理主体上,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发挥管理功能,有目的的去锻炼人的意志、智力和体力,使人获得超越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高校的文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套人性化的管理体系,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来指导人的行为,引导人的意志,更好的参与学校各项工作。高校的文化管理工作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坚持以人为中心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②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不断的挖掘人的潜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③高校的文化管理要体现出人性关怀,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管理的情感因素。

2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分析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有序开展,高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纷纷的进行扩招,人员的增加,为学校的教学带来困难,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高校也逐渐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对社会的重视,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因素和过程的管理,主要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成绩管理、教学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高校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可以实现控制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文化管理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作用分析

3.1 加强文化管理,可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保障文化管理强调的是人的管理,实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力,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就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创造了一个提高自我的空间,吸引了广大的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凝聚力,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质量。

3.2 加强文化管理,发挥文化管理的功效,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高校的文化管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文化管理的功效,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①满足学生的需求,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文化管理的一种方式,体现的是学校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机会,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②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文化管理离不开学生,学生是文化管理的主要对象,因此高校的文化管理要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文化管理的功效。③科学的设置管理目标,围绕管理目标开展工作。学校的质量管理需要一定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了方向,这也是提高工作人员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是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而而努力。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发挥文化管理的功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3.3 加强文化管理,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高校的教学工作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贡献力量。通过文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高校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就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社会效益的提高,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通过文化管理,可以将人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社会效益提高的有力保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高校都在进行扩大,这就会引起社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关注,如果处理不好这方面的内容,就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文化管理模式的出现,为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指明了方向,高校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自身的文化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金明.高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

[2]余玲,胡望斌.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文化管理[J].江苏高教,2010,(02).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在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强调要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认识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要通过努力,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体系,显著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一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二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三要突出重点,重在应用。四要完善制度,精心组织。

在全国职教界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早已敏锐地觉察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去年上半年开始酝酿该校即开始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一步一步开始实施。

首先,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学校领导多次调研、座谈,初步提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校长2009年年度总结报告、2010年学校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010年开学工作报告里三次明确提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学校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以育教学信息化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切入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今年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成立信息管理办公窒,抽调学校有经验、精通计算机的老师到信息管理办公室抓信息化建设。

第三、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将职业教育师资的信息化培训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教师信息素养将成为重要的任职资格条件之一。目前全校形成了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气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中。

第四、学校信息化建设循依据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制定的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大至分两个阶段完成信息化建设。首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实现学校所有科室、多媒体教室、计算中心、实验室、实训中心网络通畅,建立起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平台,在一些有条件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进行信息化教学。其次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立完善的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平台(数字图书馆、校园网站、电子邮局、资源库等),服务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一批现代化的仿真实训教室,培养一批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高的教师和管理队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及实训,即实物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真正用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