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医务室医生

学校医务室医生

学校医务室医生

学校医务室医生范文第1篇

学校医务室是保护学生健康的第一道“守护线”,在学生突发伤害、疾病救治、健康宣传、疾病防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医疗室条件落后,校医资源匮乏,相关配套资金的难以落实,造成了中小学校医务(保健)室“虚设”,未发挥作用。

一是建设标准不到位。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置符合标准的医务室,医务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且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区分,如消毒室、检查室、应急室、休息室等;非寄宿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区分。

二是人员配备不齐全。国家教委《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三是医疗技术不达标。国家教委《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各中小学(园)配备专业卫生人员技术职称应在中等以上,且持有相应的专业卫生执业资格证书。

四是医疗设备不完善。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基本(试行)标准》规定:学校医务(保健)室应配备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检眼镜片箱、显微电冰箱、紫外线灯等基本设备,还应配有常见口服药品、止血消毒药品等。

调查发现,该市各学校虽于2018年6月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求统一配置了医务设备设施,但因学校无专业人员,造成管理缺失,设备未得到有效利用并逐渐老化,导致学校各类诊疗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学生安全健康家长才能放心安心。学校医务室是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卫生保健尤其是疾病预防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完善学校医务(保健)室建设,让学校医务室能够真正物尽其用,发挥价值。

一是资金投入“再加大”。学校要高度重视医务室工作,完善医务室建设,补齐医疗短板,增添设备设施,及时更换过期药品,购买基本所需,保障各类医疗诊治活动的有效进行。要积极争取资金,广纳优秀人才,增强校医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提高吸引力,为学校补充技术人才资源。

学校医务室医生范文第2篇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支部成员组织党员认真参加民主生活会,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分析检查制约校医院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突出问题、推进校医院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以及领导班子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按照校党委书记郭明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的重点要求,校医院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召开了由派人士、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副主任医师、医生组长、护士长、全体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的群众评议会,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区别于任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实践,并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全体党员不仅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加坚定了信念、树立了信心、看到了希望、焕发了热情、激发了干劲,基本上统一了思想认识,达到了步调一致、形成了团结协作。通过讨论,集中归纳大家的意见,认为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瓶颈问题和突出问题:

一、瓶颈问题:

(一)观念问题。观念决定成败、观念决定一切、观念决定未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校医院是发展还是守摊,是开拓还是萎缩,是进取还是退让,一直是全体师生员工关心和议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一部分师生员工认为校医院能完成每年的新生、毕业生、教工体检和健康教育任务,治个头痛感冒、做个清创缝合、给慢性病患者打个针、给离休老干部开点药、参加活动做保健、食堂卫生看一看就可以了,这本身就是嘱托校医院守摊、促使校医院萎缩、要求校医院退让的表现。这种观念和做法只能有利于少数人利益,伤害多数医务人员和大多数师生员工及其辖区内居民利益,对农业大学整体建设和校医院应起的现实作用、应尽的历史责任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循守旧的观念问题是制约校医院科学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

(二)定位和发展方向。校医院经历了1952年组建卫生室、1958年成立卫生所、1998年更名校医院的辉煌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年代,为沈农教职员工、家属及其周边辖区居民医疗保障、求医问药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然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校教职工加入医疗保险,就医选择范围的扩大,给校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优柔寡断的定位和模糊不清的发展方向,严重影响了校医院建设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校医院在学校整体建设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仅仅局限于体检和健康教育?校医院需不需要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才能发展?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机遇不能被挑战驱走、方向不能被观念搞错。校医院不能也不允许变成避风港、吃皇粮、混春秋、应付了事、不想干好事、不能干好事、不去干好事的世外桃源。优柔寡断的定位和模糊不清的发展方问题是制约校医院科学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三)体制机制问题。校医院是在学校这个富有充足营养的母腹中孕育诞生的,又是在学校这个温暖如春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娇生惯养,呵护宠爱,促成了个别医务人员油腻懒惰的习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体制机制之间可以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众所周之,校医院医德医风整体上还算说得过去,然而,多年来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较差,严重损坏了校医院白衣天使的形象。一些医务人员,或者因为在“串”上、“块”上,或者因为多年来没有接受现代文明进步思想的熏陶和洗礼,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有恃无恐、是非混淆、岗位不明、分工不明、赏罚不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校医院没能获得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支撑。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参与的人为本?以惟利是图、玩弄是非、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假公济私的人为本?以不钻研业务、不提升业务水平、表里不一、名不副实的人为本?以抓辫子、下绊子、打棍子、设套子、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人为本?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值得关注、值得澄清。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科学和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下方能产生和发挥实效!一个富有活力和生机、展现纯洁白衣天使形象、风清气正的校医院,在科学和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下才能树立和完美起来!僵化、滞后和违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制约校医院科学发展的基本瓶颈问题。

二、突出问题:

(一)领导班子思想工作作风需要加强和转变的问题。实现从奖勤不罚懒到奖勤罚濑、从不敢承担、甚至推卸责任到敢于承担责任的转变、从做老好人到严格履行职责的转变。保持理论联系实际,即政治理论、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的、科室的岗位紧密结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既要团结为校医院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工作的医务人员,又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教育个别经常损坏校医院形象的医务人员,既要团结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又要团结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错误的言行敢于直言,并能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批评、经常自我批评,方能汲取营养、改进工作作风。能否抓好党性党纪党风建设、履行好校党委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辜负师生员工的重托、有效防止和杜绝腐败问题的发生,关键在于原则问题不让步、财务问题不含糊。在实际操作中,整理、规范和落实《沈阳农业大学离休人员医疗费报销标准》,规范各项收费途径,由收据收款、个人收款和计算机收款的混和收费方式,转向所有收入均纳入计算机管理,所有收入都登记入账,所有支出都有凭有据,真正做到收支两条线。多年来,大部分师生员工对校医院整体印象和评价是混乱复杂,消除影响、扶正祛邪,重要举措是加强和转变领导班子思想工作作风。

(二)科室建设需要完善的问题。科室不健全、科室不规范、科室项目不开展,严重影响和败坏了校医院整体形象。要获得教职员工、辖区内居民的认可,提升校医院的社会地位,就必须完善校医院的科室建设,积极开展许可范围内的各项诊疗业务。

校医院具有200余万元固定资产,包括500毫安x光机;彩色超声多普勒;全自动数字心电图机;多功能手术床;12孔无影手术灯;电动呼吸麻醉机;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乙状结肠镜;电动烧灼器;牙科涡轮钻椅;大型高压消毒器;骨科牵引床;颈椎牵引架;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尿11项分析仪;手术理疗型微波治疗仪、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等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住院病床20张;观察床位9张;抢救床2张,救护车一辆。设有抢救室、手术室、心电图室、彩超室、乳腺扫描室、财务室、病案室、挂号室,门诊部,住院部、护理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药剂科、预防保健科、传染科、公共卫生科、影像科科、检验科、康复保健科、理疗科及健康教育教研室等门类齐全诊疗科室。整个医生队伍的资历和诊治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同级医疗机构的业务资质要求。其中内科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1人;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外科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妇产科主治医师1人;耳鼻喉及眼科科主治医师1人;康复保健科主治医师1人,技师1人;公共卫生科主治医师1人;药剂科主管药师2人,药师1人;护理科主管护师7人;影像科科主治医师1人。

上述诊疗设施、诊疗科室医生资质,均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验收和批准,然而,个别科室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很好的开展起来,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收入的丧失。校医院已经具备、也会更加具备诊治的客观物质条件,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校医院可贵的诊疗资源,是农大师生员工和校医院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无尚光荣的使命,绝对不能走放弃人才引进或招聘、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科室承包之路!科室建设,包括医疗诊治技能和水平的提高问题已经显得格外突出,亟待完善。

(三)人才路径需要规范的问题。近几年来,医务人员严重缺岗,人才引进和招聘已经迫不得已的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通过什么途径引进和招聘人才?引进和招聘什么样人才?引进和招聘进来的所谓人才是否德才兼备?谁来把关?怎样把关?关于价值、信仰、荣誉、金钱的取向和排列都发生倒置的人,能称其为人才吗?业务不精通、作风不扎实、对党不忠诚又怎能称得上人才?以往德才兼备人才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献身工作的积极性被挫伤,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以至于被压抑、排挤、外流和浪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人才路径不规范,选人用人不当所致!校医院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离不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务人员,未来补充医务人员,路径规范已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四)福利待遇需要改善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观积极性,作为服务部门,校医院本身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必须把改善和提高医务人员福利待遇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医务人员能否爱岗敬业,能否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除了执行好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外,实现好、维护好医务人员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诸如增加夜班补助、加班补助、岗位补助,更加显得非常值得和十分突出。

(五)内外环境需要改善的问题(校医院整体装修已经列入学校预算,迁址正在研究)。

学校医务室医生范文第3篇

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自2019年9月20日开业以来,至今已营业近三个月,现将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船形山社区,始建于2011年,辖区面积4.06平方公里,目前共有住宅22栋,常住人口2560人。辖区内有北津学院、金奥湘江公馆、和达滨江花园等高校、小区。其中北津学院已经开学,今年下半年在校教职工近6000多人,远期规划教职工17000人。

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落于船形山社区,建筑面积208.77平方米,使用面积180余平方米,于2019年09月20揭牌,《医疗机构卫生许可证》已办理。现已正式营业,目前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2名,二人为正式在编人员,人事关系均挂靠在和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二、设备配备情况

根据党工委、管委会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整体布局,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按照全国规范化卫生服务站设计建设。区教育文卫局希望以本站的建设带动一批规范化卫生服务站的设立,同时积极促成九华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秉承这一目标,根据《湖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规范化城市卫生服务站的配置要求,船形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具备:

(一)基本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相应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主要是一般疾病的诊疗和配合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工作。

(二)证件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办理。部分执业医生、护士、药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注册证书已办理。

(三)科室设置。设有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

(四)人员配备。1名全科医生、1名中医医生、1名注册护士。

(五)床位设置。不设病床。设日间观察床2张。

(六)基本药物。常用抢救药品(20种),基本药物(55种)实行零差价销售。

(七)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身高体重计、出诊箱、急救箱、供氧设备、电冰箱、脉诊枕头、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药品柜、档案柜、电脑及打印设备、等通讯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

三、业务情况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我站开展了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教育四项基本服务。其中:

(一)基本医疗,以北津学院和吉利职院的学生为主,三个月以来,诊疗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运动外伤)患者90例,并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了电话跟踪回访,均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慢病管理83例,以社区居民为主。配合北津学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次,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次,协助江麓医院妇科专家为社区妇女开展妇科病普查。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联系开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事宜。

四、困难和建议

(一)人员不达标,存在明显法律风险。

目前社区卫生站实有人员2人。根据标准至少缺1名中级职称执业医生(全科医生)、1名执业护士。同时还缺少药学工作人员、收费工作人员、保安人员。

现有2人中,一名执业中医,注册范围针灸推拿专业,一名执业药师兼执业护士。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注册的医师、超过法定允许的地点执业、超越法定执业类别或范围执业,均属违法。即根据法律规定,现有人员都是超范围执业,是违法行为,一旦产生医疗事故,风险不可估量。

建议:通过基层全科医生培训、抽调和外聘方式解决。

(二)北津学院缺少专门医务室室,我站无法代替履行学校医务室职能。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据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报告,自杀占第一位,猝死占第二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发生频率在不断提高,根据“黄金抢救四分钟”原则,患者发生危急情况时,在四分钟内做出专业判断,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存活机会。而北津学院占地达500亩,从我站到北津学院最近的入口最少需要12分钟,到宿舍、教室时间更长,从理论上丧失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建议:请领导高位协调,建议北津学院设立医务室并配备一定数量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减缓我站压力,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三、现有消防设施不合格,有灭火设备,无应急灯,安全通道。

建议:尽快安排专业队伍进行消防改造,并申请消防验收。

学校医务室医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学校卫生服务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我们于2004年10月对长春市朝阳区31所城区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和学校卫生设施配备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长春市朝阳区3l所城区中小学校。

1.2 方法发放“朝阳区中小学校卫室器械、面积、校医(保健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各校校医和保健教师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年龄结构、卫生室面积、器械配备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2004年“学校健康评价表”中的卫生设施进行汇总、统计。

2 结果

2.1 校医(保健教师)配备情况 全区31所中小学校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34人,其中专职校医8人,兼职校医26人。共有学生34 197人。中小学生与校医的配备比例为1 006:1。这与《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6001:1的比例差距很大。

2.2 校医、保健教师学历构成 本科学历9人,占26.47%;大专学历18人,占52.94%。中专学历7人,占2059%。

2.3 校医(保健教师)年龄构成情况50岁以上的有9人,

占总数的26.47%;50~40岁有4人,占41.18%;40~30岁有9人,占26.47%;30岁以下的有2人,占5.88%。

2.4 校医(保健教师)职称构成 34名校医(保健教师)中有8人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职称有2人,中级职称6人,占校医队伍的23.53%;27人为保健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有4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8人,占校医队伍的76.47%。

2.5 从事校医(保健教师)工作职龄 职龄20年以上的2人,占5.88%;20~10年有7人,占20.59%;10~5年有6人,占17.65%;5年以下的有19人,占55.88%。

2.6 卫生设施情况 31所中小学校中3所学校无独立的卫生室,占9.68%。卫生室面积不足18mz的学校有11所,占35.4%。有10所学校卫生室器械配备不达标,占32.26%;黑板合格率为98.52%,教室采光照明合格率为96.14%;课桌椅小学合格率85.2%,中学合格率76.43%。

3 讨论

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力军,主要担任的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校环境卫生和教学卫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开展对学生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校医的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调查显示,我区校医卫生专业人员少,只占校医比例的23.53%,兼职校医的比例高达76.43%。《学校卫生条例》自1990年颁布至今已有14年,条例明确规定,每6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校医,但我区配备比例为l 006:l,校医数量不足,同时校医兼职过多,有的校医兼职做计划生育、学生保险、工会、会计工作、图书管理、食堂管理员、很大一部分校医承担每周l0多节的教学任务。

在学校学生高度集中,是传染病和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提高这部分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对于预防传染病、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校医在这些工作中担当的职责和任务非常重要。有些学校的兼职保健教师调动较频繁,甚至个别学校把既将退休的教师兼任保健教师,工作稍微熟悉就面临退休。这种短期行为势必影响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学校医务室医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0019503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JC201215)

作者简介:吴淼(1981-),男,硕士, 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

0引言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趋向综合性或交叉性的学科专业设置,在综合性大学中形成了许多不同医学专业学制(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在一定时期并存的现状,呈现多校区的分布状态。随着国家整体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疾病预防预警控制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数字医学系统广泛深入到医疗健康的所有部门和业务工作中。面对快速发展的数字医学大环境,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在逐步调整计算机相关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同时,配合医学课程建设的需求,加速信息化大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室公共资源平台的建设[1]。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构建共享度高、开放性好的实验教学大平台,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是我校近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2]。

1信息化环境下高等医学院校各学科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

1.1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设置调整趋势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指出,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育[3]。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各高等院校从本校各专业培养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出发,设置各自的计算机相关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4]。针对我国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基础的深层研究,专业化的计算机医学应用技术成为医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常规技术的现状,我校医科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按“文化基础、网络基础技术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医药信息学”三段式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展开。第一段的课程在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的同时,并辅以数据库技术初步使用能力的训练;第二段的课程,根据医学各类专业的需求选择性地开设VC、VB或Java等程序设计类课程和SQL数据库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与多媒体制作等相关课程;第三段则紧密联系医学应用需求,以“医学信息学”课程为主。根据校医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将医学信息学的课程内容定位在医学信息采集、数据编码、数据存储与传输,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专家系统、医学计算机仿真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等方面,介绍人体医学信息的产生、采集、编码、处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组成信息系统的原理、规律和技术,为医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和应用医疗服务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打下基础。

1.2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现状

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整并后,基本是呈多校区分布状态,某些学科专业则前期后期教学在不同校区进行[5]。笔者所在的学校各类医学相关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前一年或前两年在大学城校区进行公共课基础教学,三年或四年在医学院校区(北校区)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随着在医学院校区的各医学专业教学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医学专业各类课程利用计算机实验环境进行医学数字化实验和系统设计的创新性实验以及计算机化教学考试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一些小专业(如医学检验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后期的专业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尽早感知医院的数字化工作环境,需要有模拟的虚拟环境进行实验训练;同时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理工课程也需要完备的计算机软硬件实验环境。

面对跨校区的早期医学实验教学和后期的专业教学中门类繁杂的实验需求,是为各个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完全独立的实验环境,还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资源共享的实验环境?这成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和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如何将教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科研的资源有机融合,用最合理的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利用率,实现真正意义上校园资源共享的关键问题。

2资源完全共享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搭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发生变化后,配合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功能必须从单一的计算机实验转变为与医学教育密切结合的,可提供满足现代数字化医院信息技术技能训练的多功能实验教学环境。尤其在跨校区的教学分布环境下,组合多门类课程实验,重新规划实验室功能,进而建立资源可完全共享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实验、科研和社会服务在公共平台上的集成。

2.1实验室建设目标

医学多媒体实验教学成效的高低与提供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水平息息相关,配合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调整和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把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的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融合到一体[6]。通过教改项目,设定实验室改革总目标,即以校园网作为平台,以医学知识库及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网络远程教学作为手段,实现计算机的立体化教学;以医学信息学实验为目标,整合现有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创建以医学知识库和临床电子病历为核心的HIS(医院信息系统)仿真教学系统;以现有的医学实验课程为背景,创建医学形态类和功能类的数字化实验课程;以学校附属医院的数据中心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创建辅助医学信息分析和挖掘的教学及研究的虚拟平台,完善公共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及计算机化考试环境。

2.2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的网络架构和建设

依照上述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与定位,考虑到医学院学生前后期教学跨校区且专业课程门类繁杂,各类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在学校一期“985工程”的投入建设下,经过分段实施建设计划,医学院计算机中心在北校区建设了各学科共用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又名医学数字化实验室)。该平台采用了校园网下的Intranet分级网络群集结构,如图1所示,并组建了各学科资源共享的服务器组群的接口平台,适度将各类医学课程、与计算机相关课程所需的实验教学软件分别配置在4个实验机房的软件平台上,建设了一个各学科共用、技术规范、环境统一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同

时针对各学科的标准化考试,构建了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考试平台,该考试平台可提供医学各学科课程自主进行组题、考试、自动改卷,并实现了跨校区远程考试收发试卷。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作为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已逐渐从单纯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环境转变成可以为医学教学服务的多功能公共教学实验环境[7]。

医学数字化实验室拥有实验面积约500m2,下设1个主控室、4个网络多媒体综合实验室、1个多功能专业实验室、1个图像工作室,约有各类中、小型服务器12台,多媒体学生工作站212台,通用实验微机30台,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12台,各类电化教学设备4台(套)。实验室的4个多媒体实验室的工作站与主控室的12台高性能服务器联合组成了一个独立的1 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Intranet网,再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并且具有自己的WWW、FTP、Email服务和计费管理系统,可提供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实验,如图2所示。

2.3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实施成果

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建成后,实现了一个大班(4~5个实验小班)同时进行实验教学,并完成了医院信息系统仿真教学环境的建设,投入使用将近5年。截至目前的统计,该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面向新疆医科大学全体在读学生实行全天12小时开放(8:30-17:00,18:30-21:30),面向主校区各层次各专业的医学生和各层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43门实验课程,每年累计接纳课程实验学生人数约4 300人,自主实验学生人数约2 000人,机时数为824学时,人时数约159 816学时。此外,协助药理教研室、病理教研室、解剖教研室和生化教研室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实现了药理、病理课程、人体解剖课程和生化课程的网络考试,累计共进行了7次相关课程共计1 910人的计算机化考试工作。在完成平台建设使用的过程中发表教改文章9篇;主编或参编“医药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等8本教材;开展教改、科研和学生科研活动约26项。目前,除了向医学检验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医院信息系统”的仿真实验,还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生物数学模型仿真实验、医学影像论实验、图形图像分析仿真实验教学,如图3所示。

3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可持续发展思路

为适应医学数字化技术环境下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资源统筹规划和高度共享的优势,从全局、前瞻性发展的合理配置规划角度出发,积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该平台下一阶段的建设应该与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医学基础实验室合作,培养一支适应医学数字化教学的教师和技术队伍,形成综合环境;开设医学数字化实验课程,制定相关课件资料的交换标准和规范,规划和设计医学课件资料仓库的结构,逐步建设医学形态类和功能类的网络实验教学模拟环境。本校现正在筹划开设的平台和项目有:“医学形态类实验课程数字化仿真平台的构建”,旨在支持医学各科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应用(如阅图训练与考核);“医学功能类实验课程数字化仿真平台的构建”,旨在结合医学各科和医学临床,构造离线临床信号分析的数字化实验环境;进一步与各科实验

教师合作,开设“基于数字图谱的数字化实验项目”(如脑结构的三维重构、数字化人体器官解剖模拟实验);设计和引进医学功能类的网上模拟实验软件,进一步与各科实验教师合作,开设基于信号处理的数字化实验项目(如脑电、心电信号分析);“医学功能类实验课程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 可以让医学生可以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工具去学习临床的先进诊断技术,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拓宽他们的联想思维,促进他们研究新的诊断技术。

4结语

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教学平台的建设从信息技术层面提升了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力度。为适应医学数字化技术环境下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创造一个面向医学生的医学数字化学习和科研环境,是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全新探索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邹赛德,卢初袆,刘燕.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园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6(8):541547.

[2]赵爱玲,崔朝军.构建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2(5):3940.

[3]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刘燕,邹赛德,何建璋,等.论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重构[J].医学信息,2005,18(4):300302.

[4]刘燕,练伟,刘洪刚,等.依托校园网的课程教学及其管理[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6(8):41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