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动画艺术;教育实践幼儿园以动画形式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能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幼儿园进行艺术教育和幼儿教师给予幼儿成长关爱的护佑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适合地域文化的幼教发展措施,对幼儿的早期成长发展非常重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城乡教育不公平在地区也日益明显,笔者结合幼儿教育实践,通过适合幼儿观看的动画,以培养幼儿认知、学习、语言、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行为方式。

1幼儿园动画艺术教育现状与问题

1.1幼儿园动画艺术教育现状

(1)农村幼教师资力量相对城市地区薄弱、观念落后、教育水平不高,存在着各种教育误区倾向,幼儿不能真正实现在游戏中愉快学习的状态。(2)动画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现实生活中很多情节都可以用动画表现。在日本,动画艺术可以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动画大师的作品并没有绝对的年龄层次观众限制,动画中本土的文化色彩特别明显。(3)目前,国内外适合3~6岁幼儿欣赏的动画非常多,动画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全面、合理应用,使得教导幼儿成长的效果非常直观。(4)国内很多幼儿园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已经能够从情感、想象、创造、功利、认知、趣味方面入手,播放多种类型的动画片,利用动画视听语言使幼儿在游戏中创设的情境学习,这就使动画在幼儿教育中变成很有价值的一个艺术种类。

1.2幼儿园动画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基于幼儿身心发育、行为举止、性格爱好、语言等的现状,动画片对幼儿成长存在着误导,从幼儿健康的角度出发,幼儿园艺术教育主要是以舞蹈、音乐和美术的形式进行。在现实教育中,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否需要动画艺术或者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片来教导,这是一个争论不断,并且有待于不断完善的问题;(2)如今,各种样式和类型的动画片层出不穷,适合3到5岁幼儿认知的动画片,其质量的好坏除非专业人士以外,很少有人在公众场合发表客观的评述意见,另外,幼儿艺术教育受到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影响,融合其他各领域的知识是进行幼儿整体教育的手段,动画片的年龄阶段和受众群体往往模糊;(3)幼儿艺术教育受到现实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动画艺术教育很难达到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和成就感的作用;(4)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与现实脱节,幼儿教育有少年儿童化、成人化倾向,认知教育的功力性目的在个别幼儿园存在;(5)部分地区幼儿园存在:基本教学设施与条件不达标,缺乏教学设施,师生比低,教师保教任务重,教育忽视幼儿兴趣和主动性等现象。

2开发幼儿园动画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2.1幼儿园动画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基本原则与方法

动画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原则:以幼儿审美、创造、活动、愉悦为主,考虑幼儿的群体特征和社会发展;动画剧情真实、可靠,不会产生误导,还要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利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分享小朋友之间的经验,切记不能超越幼儿的接受能力,避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方法: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研究符合幼儿兴趣、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幼儿动画重在内容、情节,而非动画艺术表现形式、不需要精湛的艺术技巧。例如: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思考、幼儿讲述意见、模仿游戏、教师总结。

2.2影响幼儿的主要动画片简介

(1)影响较大的中外经典动画片简介。常见的动画有以下几种主题类型:斗智、斗勇、体育、探寻、友爱、生活常识等,幼儿动画艺术教育内容的取向和选择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往往模仿或者学习剧中角色的行为。影响较大的动画片如,《黑猫警长》《葫芦娃》《爱探险的多拉》《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蓝皮鼠大脸猫》《倒霉熊》《阿曼和他的工具们》《小熊维尼》《巴巴爸爸》《蓝精灵》《蜜蜂总动员》《鼹鼠的故事》《里约大冒险》《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铁壁阿童木》等,这些动画片所表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完全适合幼儿去模仿。总之,选择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动画作品或者这些动画中的某些片段播放,引导幼儿热爱生活、懂礼貌,教导幼儿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2)校本动画艺术资源开发。适合幼儿的动画艺术题材多表现简单的生活规则、社会常识,随着幼儿的认知、感知能力的变化,动画艺术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认识能力。另外,幼儿园还要准备一些播放和储存设备,可以自行拍摄一些幼儿的活动视频,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老师可以使用拍摄、影视制作等手段,制作影视短片。

(3)其他动画资源。很多幼儿动画片融入生活常识是培养和训练语言、情景、智力、动觉、游戏等能力的有效措施。动画资源按照传播类型主要有:少儿电视动画节目、网络动画资源、影库、动画影像光盘等。

3幼儿园开设动画艺术教育课程

3.1幼儿动画艺术教育课程目标

从生理、心理、活动相互关系研究幼儿发展的规律,利用动画创造友爱、温暖、鼓励氛围使幼儿与环境一致、身心统一、幼儿与社会统一。热爱社会、尊敬长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身心,通过游戏等丰富视听经验,获得各种技能,培养幼儿深入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制定的意义

 

园本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立足于园本实际,体现园本特色,以幼儿园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课程。园本课程目标是在一定阶段内园本课程力图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课程评价的主要准则。

 

幼儿立体手工是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之一,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各种材料以及工具,运用剪、折、撕、贴、塑等不同的手段,通过自己的双手直接作用于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出各种样式的物体形象。立体手工对培养幼儿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以及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园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的研究,就是希望以主题为线索,在立体手工制作的过程中,用主题的形式把幼儿的立体手工学习内容串联起来,运用多种手工劳作手段和材料,制作出事物的各式各样形态,有独特风格的、立体形象的工艺美术作品。同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结合幼儿园主题教育的内容,充分地发挥教师、幼儿、家长的积极性,通过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的研究,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美术特色教育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地创造机会与条件,打造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氛围,从而带动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特色品牌幼儿园建设的目标。

 

二、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的定位

 

教师对课程的思考如何,体现了教师的理念与追求,教师对课程立足点的定位,决定着课程的生存与发展。课程的定位和方向很重要,它不但影响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影响了整个课程的内涵。因此,我们在尊重儿童、关注儿童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需要及表现的基础上,关注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培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去深入思考和研究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

 

任何的艺术活动,都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感受、表现与创造的过程,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艺术而进行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这一个载体,把文化更好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我们通过艺术活动让幼儿得到文化的熏陶,让幼儿感受各种文化中的美,运用艺术技巧地去表述不同的文化,用艺术语言自由地去感受与理解美、表达与创造美。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与理解,是发自内心的、率直的、简单朴实的,世界万物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有灵气的、有生命的、有活力的。因此,我们应理解幼儿那种清新、真实的原生态美的追求,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同时,尊重幼儿的游戏本能,释放幼儿的游戏天性,“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立体手工活动,帮助幼儿积累艺术活动的经验,培养兴趣和艺术素养,让他们自由地感受与认识事物的美、表现和表达事物的美,逐渐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幼儿生活与游戏、学习与发展的场所,我们应尊重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艺术教育的同时,在艺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锻炼机会,使幼儿的学习能真正地与其能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或者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任何课程目标总是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课程目标,提高制定课程目标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制定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首先要了解幼儿,他是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关注幼儿社会化过程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尊重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以使课程目标有效地引导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具有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课程注重的应该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因此,幼儿园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应更多地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外在形式特征,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鼓励幼儿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丰富世界。如在《纲要》中也指引我们,与幼儿一起发现交流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赏美(颜色、形状、形态),要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作品等装饰美化环境,幼儿主动介绍作品时要给予鼓励、回应。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自主绘画手工,不干预孩子的创作,不强加成人意愿,不以成人标准来组织、展示作品。鼓励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创作,根据幼儿经验引导结合主题展开想象;创造条件接触艺术作品;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立体手工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制作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手工制作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只要我们理解了幼儿艺术的表现特点,我们就能宽容地对待幼儿的任何一个表现性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制定的过程

 

园本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基础,它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是课程的灵魂。只有把握好这个“方向盘”,明确研究的方向,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用。

 

《纲要》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目标中,《纲要》将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一目标放在了第一位,随后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要求,而对其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要求则放在了后面。这些新要求改变了传统幼儿园教育中过于追求知识技能目标实现的倾向,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强调了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也为幼儿教育新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以笔者学校为例,在实践研究中,通过培训学习、集体研修、分析讨论等途径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研究,认真学习《纲要》《指南》,梳理了有关美术方面的要求与教育指引,结合手工制作的教育特点,以主题式立体手工制作为切入点,围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指引,从情感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发展三个维度去思考,初步讨论制定了幼儿园主题式立体手工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和各年龄班的分目标。

 

五、确定幼儿园主题式立体手工课程总目标与分目标

 

1.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的总目标

 

(1)乐于参与立体手工制作活动,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2)能在各种材料及各种表现形式中表达自己对事物、对学习的认识和感受,在活动中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在立体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能运用和掌握各种手工技能、工具材料,创作出有一定新意、想象丰富、具有审美意义的立体手工作品。

 

2.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各年龄段分目标

 

小班:

 

(1)情感目标:喜欢观看花草树木,对大自然的事物产生兴趣;乐于观看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喜欢参与立体手工制作活动。

 

(2)知识技能:在立体手工制作活动中能用各种手工技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自己想做的物品。

 

(3)能力发展:在立体手工制作活动中发展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

 

(1)情感目标: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会产生相应的联想以及情绪反应。

 

(2)知识技能:能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会按照主题选择与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

 

(3)能力发展: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在立体手工制作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大班:

 

(1)情感目标: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能与别人分享和交流自己发现的或喜爱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

 

(2)知识技能: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运用各种生活、自然、废旧材料进行形的概括、组合、变形。

 

(3)能力发展: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在立体手工制作活动中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在立体手工制作活动中富有个性地发展。

 

园本课程目标的制定既是课程编制的起点,也是课程编制的终点,它为课程内容的选择、编制和具体教育活动组织提供依据,也是进行课程评价的标准。

 

初稿定出后,课题组成员再次对照《纲要》《指南》进行学习,对照有关美术方面的要求与教育指引,融入立体手工制作的元素,致细地推敲和对比,发觉第一稿的目标定得太大,对应立体手工制作的要求不够具体,似乎只是照搬《纲要》,并未突出立体手工制作的教学特点和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因此,我们用表格的表现方式进行平衡对比,列举出大、中、小班的艺术教育要求,使之更加清晰明了。同时,立足于园本实际,以幼儿园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体现园本特色;以幼儿现实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一些必要的学习技能有机地融合进去,体现了孩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通过比较、分析,教师为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正,研究制定了幼儿园主题式立体手工园本课程目标。

 

总之,无论开发何种的课程,都不能偏离《纲要》提出的儿童发展目标。我们必须以幼儿为本,注重幼儿自身的自主感知、想象与感受,激发幼儿进行立体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和满足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要,促进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这才是课程目标研究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艺术教育;融入

一、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生活化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幼儿园课程一般会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展开,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发现体验生活的美、自然的美。而艺术源自人类生活的点滴,因此艺术教育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

生活化艺术教育是指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模式,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新事物的学习兴趣,丰富、充实幼儿的园内生活,使其心情愉悦、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由此可见,将生活化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生活化艺术教育的策略

1.针对幼儿的兴趣,创设生活化艺术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感知能力较弱。因此幼儿在感受并表现美好事物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可以通过外接环境的感染提升幼儿感知美的能力。首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及心理需求等因素对教师、食堂、宿舍等院内各活动场所进行布置,包括空间布局、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物品摆放等,美化院内环境。第一,教师可选用幼儿喜欢的小玩具、图片、花草、果实等用于室内装饰。第二,鼓励幼儿自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趣、美好的事物布置教室、图书角等场所,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作为装饰品。第三,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增加园内的功能场所,引导幼儿探索、体验自然和生活中的艺术美。如建设戏水池、蔬菜园、玩沙池等活动场所,让幼儿亲近自然;建立游戏室、生活体验室、艺术创作室等场所供幼儿游戏;体验洗蔬菜、切水果等生活操作以及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创作实践。通过改善园内环境布局,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根据季节变换特点,设计生活化艺术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还需要家长或教师指导或协助其穿衣、添加衣物等,这是因为幼儿虽然对冷暖有直接的感知,却并不知道如何御寒保暖。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四季的特点,合理地设计生活化艺术教育内容,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春季,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树枝新冒出的枝芽、当季盛开的花朵,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指导幼儿亲自播下花种,让幼儿意识到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夏季,教师可带领幼儿在戏水池中玩耍,聆听知了的叫声,观看盛开的荷花,并鼓励幼儿根据所见画出自己心中的夏天。秋季,通过组织亲自秋游等活动让幼儿亲眼看到变黄的树叶、成熟的谷子和水果、感受秋风的微凉。冬天,带领幼儿堆雪人、打雪仗,打开幼儿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大门,培养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特殊节日开展创造性的生活化艺术活动

各种丰富多彩、喜庆的特殊节日是组成幼儿多彩的童年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些特殊节日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生活化艺术活动可以拉近幼儿与家长、其他小朋友以及教师的距离。在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小朋友都是节日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儿童节的主题布置园内环境,打造轻松欢快的儿童节氛围。在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教师则组织幼儿开展画虎字、制作手工月饼、张贴年华、剪纸等活动,让幼儿体验节日中的传统风俗和艺术元素,加深幼儿对生活艺术的感受。

4.联系生活,挖掘生活化艺术教育材料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生活化艺术教育材料并加以应用。比如,可以选用家庭厨房用具为教学素材,利用特质的缩小版的模型,带领幼儿认识锅铲、碗、碟、勺子等物品,鼓励幼儿利用橡皮泥、小瓶子、废纸等材料制作厨房用具,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过家家”等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一起“煮饭炒菜”和“吃饭”。此外,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服饰、家具、交通工具等事物作为素材,带领幼儿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事物的色彩、外形等特点发现其中的美好。联系生活中的素材展开生活化教育既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动手生活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结论

总之,幼儿的世界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教师精心地呵护,指导幼儿接触认知世界、自然和生活。生活化艺术教育就是丰富幼儿世界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的环境、课程内容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有效地融入生活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懿.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4(9):205-206.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音乐教学注重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提高他们艺术表达能力,促使个性完善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可塑性大,此时生理心理发展很快,长知识、长身体,且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的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判断培养的相关程度比学龄期更为密切。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营养,促进他们身体骨骼、肌肉、大脑的发展,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智力、品德、营养、审美体验方面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游戏规则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游戏,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使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幼儿学习音乐创设自由、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研究现状

审视幼儿园音乐游戏,我们清晰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音乐游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孩子,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四)新《纲要》、《指南》对幼儿艺术方面的要求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指南》中没有把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了“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因为《指南》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甚至通过创造性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案例,旨在通过研究一线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个案,探寻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我园特有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妈妈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于音乐游戏的研究开展比我国早,在国外的很多幼儿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即兴创编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还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创编音乐游戏,甚至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音乐游戏的创编。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国外的教师非常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编的每个游戏、每个环节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适当地了解音乐概念,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此课题对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进行考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音乐形式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取出其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维吾尔族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状态,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幼儿音乐游戏课堂效果。

而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在观察幼儿、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它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丰富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研究点较小,易操作实施,是建立在幼儿一日活动基础之上的常态化研究。

我园现状: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其中2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所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我园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获得了不少奖项,教师具备好学上进的特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呈现出系统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对音乐游戏教育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了《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音乐游戏案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与构建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走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价值:纵观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忽视:着重于教学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音乐的功能;着重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幼儿的情感。另外,教育管理者游戏教育意识薄弱,重视幼儿歌唱等方面的发展,对音乐游戏较忽视。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教材,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兴趣、发现、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幼儿学;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而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会一首歌,跳会一个舞代替整个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内容,忽视节奏游戏、感受类游戏等。

幼儿园艺术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人们对幼儿艺术教育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幼儿艺术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其兴趣、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成为现今幼儿艺术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通过在幼儿园进行的对比试验探索动漫元素运用到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希望通过实验研究,能进一步促进动漫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 幼儿 艺术教育 动漫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艺术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从小接受艺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教育在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漫是音乐、美术、文学交互耦合的综合性艺术。相对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传统形式,动漫具有无可比拟的整体教育功能。动漫以活泼灵动的表现形式、精彩纷呈的视听感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集中体现了审美教育的优势。动漫这一紧贴幼儿生活世界的形式能提高艺术教育的效率,动漫的科学使用能革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方法,丰富的动漫资源能充实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笔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120名幼儿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动漫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一、实验目的:动漫条件下幼儿艺术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等组实验,研究动漫对幼儿歌词识记和理解的影响、动漫对美术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影响。

二、实验假设:动漫条件下幼儿歌词识记和理解、美术欣赏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优于图片、文字等其他传统素材,动漫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具有提高认知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的优势作用。

三、实验方法:实验对象:实验一(动漫对幼儿学唱歌词识记和理解的影响):实验被试为幼儿园大班幼儿,该年龄段需要60名幼儿,实验二(动漫对美术欣赏过程中创造力的影响):实验被试为幼儿园中班幼儿,该年龄段需要60名幼儿,共120名左右,男女均衡。

实验工具:动画素材《歌曲―颠倒歌》、动画素材《我的连衣裙》、音频文件、图片和题目、小白兔裙子图纸若干、彩笔若干、笔记本电脑、遥控器。

研究设计:实验一为2(2种学习材料呈现方式)×1(年龄段)被试间设计。实验二为2(2种学习材料呈现方式)×1(年龄段)被试间设计。

研究程序:实验在幼儿园进行,总共时间为两周。实验为主试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施测。研究者将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20名幼儿:测试组组10名,对比组10名。

(一)实验一:

测试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颠倒歌》图片及《颠倒歌》MP3;

1、播放一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曲《颠倒歌》”;

2、播放第二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仔细听歌曲里面提到一些什么动物?”;

3、播放第三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仔细听歌曲里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4、播放第四遍音乐,提示语“请小朋友试着跟音乐一起唱出来”

对比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颠倒歌》动画;播放次数与提示语同测试组;主试对幼儿施行理解测验,即就有关歌曲内容进行提问,主试做好问题记录。

(二)实验二:

测试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我的连衣裙》图片、故事MP3;

1、播放《我的连衣裙》故事MP3,并贴出挂图,请小朋友一

边欣赏挂图一边听故事;

2、再播放一遍故事MP3,提示“请小朋友为小白兔设计裙子,要设计各式各样的图案,”

对比组研究程序:研究者提供《我的连衣裙》动画;播放次数与提示语同测试组组;主试对幼儿提交的设计图案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实验一:根据数据统计计算,动画组幼儿理解、记忆与图片组相比较分别高出16%、20%,动画组幼儿注意力强度上高出图片组。

实验二: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动画组幼儿约有80%幼儿积极参与回答,回答类别达58种,重复4种,发散性思维;图片组约50%幼儿积极参与回答,回答类别达43种,重复4种,思维比较固定。

五、研究启示

实验一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用动画的方式呈现音乐类学习材料比用图片呈现音乐类学习材料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动画的呈现方式属于视听结合,动态的展现方式有助于幼儿进行音乐理解,并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图像和运动对于理解和记忆都是至关重要的。动画是动漫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入动漫,可以提高认知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艺术教育中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也利于幼儿使用多种感官接收信息。动漫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看、听、说、做”的动漫多通道协同记忆,将逐步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有效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动漫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内容将为艺术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元素,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实验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动画片的引导,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创造能力明显优于图片组。动画是动漫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用动漫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可充分激发幼儿创造力。动漫因其对幼儿独特的吸引力,而使幼儿更能关注于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作为幼儿主要娱乐方式,动漫利用幼儿享受娱乐的心理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幼儿在娱乐情绪中学习,获得更多快乐体验。动漫的虚构或虚幻性能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角展示事物的内在奥秘或产生过程,能丰富幼儿想象力、启迪创造灵感。随着动漫技术的不断趋于完善,动漫在画面、音乐、内容等各方面正日益变得精致,极佳地融合了绘画艺术、电影艺术、文学手段使动漫观赏者能得到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鲜活靓丽的人物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音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牢牢吸引住幼儿,启迪创造的灵感,培养创新能力;动漫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使幼儿用心感受、领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曹中平、余燕,动漫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幼儿教育,2010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