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第2篇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首先,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章节,但是由于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其次,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不当,致使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学生大都感觉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所以他们宁愿上课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愿意听课,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1.秉承案例,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思想品德教材来为学生们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案例。由于这些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地激发,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在案例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本着实践性、实效性、针对性和方向性原则。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诚信”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学历造假问题等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又如在讲授有关“爱国主义”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问题、中日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作为教学的案例,由于这些案例均与当下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更有争议性。通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的诚信和爱国主义教育将得到切实地落实。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创新。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思想的交流和表达。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同时,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争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于相关思想品德知识的认识,在无形中塑造其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再次,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充当学生的辅助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一些适合学生讨论的课堂条件,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要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心得交流,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以报告、辩论或者演讲等形式来开展班级间的交流,教师再对这次案例做最后的点评,在理论的高度上给学生们进行恰当的指导。

2.强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案例选取的实效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以及人生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有关“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的案例要特别注重实效性,如学生应对社会、家庭负责等,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下社会和网络中的一些素材,通过对不良信息的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远离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除了要在案例内容上注重实效性外,还要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学习中的单调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合作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可以自主投入到学习中。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第3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常识普及和自我心理照顾的一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启明星。学生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并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心理现状,在遇到心理障碍时能够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缓解来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目标。就目前的中学课程开设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关爱机构的开设情况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基本还是要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来推进。思想品德课可以系统地、完全地、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也可以以最为熟悉和接受的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这种渗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课堂上的活动以及一系列课外活动都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1.教学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教学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刻地保留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发生知识迁移和情感迁移行为,让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行为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剖析、心理常识普及、心理游戏开展等模块,其中各个模块都需要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例证支持。如学生辍学的案例、家庭沟通问题的案例、学生沉溺于网络的案例,甚至是学生试图自杀的案例,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较为丰富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此类信息,积极与周围的师生及家长沟通以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课外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课外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发展展览馆等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将课外实践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包括带领学生进社区服务、开展社会小调查、参观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咨询师对话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动态知识。同时这种转化还需要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服务能力,以帮助他人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课外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当好课外实践指导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变化,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道路上的引路人。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道德教育;问题与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校工作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为载体,开展初中生的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在课堂中渗透,在细节中体现,在活动中发展,在家校联动中巩固,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不足,随后分析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提升道德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道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后,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实践的培养。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可塑性非常之强,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有重点的开展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仅对当前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成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学内容上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四大类,道德教育则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立德树人”教学观念的直接体现。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学观念传统落后,授课模式过于单一

初中思想品德与其他基础类科目相比,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社会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体现。但是部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固化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手段、授课模式难以与时俱进的进行更新和转变。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片面的进行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灌输,要求学生背诵大量定义、概念,致使思想品德教育课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教育,缺乏课堂自主性和能动性。久而久之,很多学习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故事,通过这种“举例论证”的方式,一方面丰富了道德教育内容,使道德教育内容不会显得空洞;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忽略案例讲解,只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趣味性降低,导致道德教育质量不高。

2.考核方式不尽合理,缺乏教学实践活动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实施,但是在许多地区的初中校园内,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没有彻底根除。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为了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都以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提高学生应试水平作为初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查中发现,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无论是安排教学计划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考试大纲来开展,要求学生对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背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道德教育也只能停留于纸面上,与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初衷相违背。从学生角度来说,在教师、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被动的进行思想品德学习,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极大的制约,无论是学生个人的道德水平,还是心理素质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三、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1.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客观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外界事物的辨识能力较弱,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性,给予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就可以使学生不断的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反之,如果学生不能接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就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形成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念,严重情况下还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通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是非辨别能力和价值判断意识,提高对外界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这也是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是贯彻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现实需要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教育基础,社会道德实践是关键。因此,新课程改革后,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参加具体的社会活动,或是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践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并在下节课让同学们讲一件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尊重他人的事。通过这种实践性的课后作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能够让学生将所学道德教育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真正目标

教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对于道德教育的开展|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内容有了新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当实现与时俱进的转变,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第一,深挖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完善、执行到位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尤其是在教材内容革新之后,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能够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计划的制定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基本原则,教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案例,增加学生道德教育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明确改革标准,树立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改革要求和实际的教学需要,制定短、中、长三期目标,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能够有层次、有梯度的进行。短期目标可以是对下节课或本章节的教学安排,中期目标可以是本学期道德教育所要取得的成果,长期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整个初中阶段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等。

2.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质量,完成预期的道德教育目标,就必须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探索欲望。

首先,教师应当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准备丰富的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体现。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所接触,这样一来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考虑生活中家长、自己在生气时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自我控制的。然后教师利用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案例,采取正反案例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情绪控制方式,从而水到渠成的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其次,充分借助于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初中生对网络、多媒体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科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提升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教育的教学效率。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动画、视频或图片,使原本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直观的展现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从多媒体上下载海量的教学资源,或是与其他思想品德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与讨论,从而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还应当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教师要协调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提供动力支持。

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重应试能力教育,而轻道德情感教育、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教育的现状,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进步培养出高素质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范文第5篇

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提问模式;教学方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普及的关键时期。在针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心理思想等方面需要全面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混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当前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思想情操与个人理想上做好工作。因此,密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利用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针对生活化案例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当前的教育课本。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为主。意义是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同时要求通过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以其生活化、典型性等特点,能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尤其是针对法律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提问模式实施教学,提升学生思维

学生步入初中后,心理等方面已经得到一定的成长。在个人的想法、思考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后续的成长中需要有人为他们引导方向。依据现在学生的发展情况,笔者建议教学中可以实施引导性的教学方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研究能力,活跃思想品德课堂的气氛。同时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思考空间。我们知道初中思想品德内容源自于生活,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准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如:在学习“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教学内容时,笔者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开门之前》为背景来提出问题,即:你觉得这幅漫画说的是什么?想要反映什么?想想怎样才能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导学生思维,诱发其自主地探究法律规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三、生活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流程

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实际案例

选择科学的实际例子很重要,是整个教学方案开展的基础。

教师在选择实际例子时要遵循上面的原则。选编案例的方法有

多种。

2.选择具有典范特征的案例

在我们初中的教学材料中就有一些案例供我们使用。这也是比较方便的选择,而且范例也具有典范特征。如:在学习《教师伴我成长》时,可选用教材中的案例: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学生正在“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站起来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的空位置上,但小强气呼呼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即将爆发……通过让大家讨论这个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冲突将如何发展,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构建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现案列

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实际教学例子进行收集。这种办法也是选案中比较实用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在看电视、报纸或者上网浏览新闻时,注意到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另外,还可以动员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上《我与父母交朋友》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父母和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身边事例中感受父母的爱。

四、灵活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能力

当前教育模式发展较快,新课改不断延伸。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本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改善。课改内容与以往相比,内容覆盖面广,形式也更加开放。如:现在课本中存在的名人名言、想一想等内容。这些内容还会配上一定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依据这些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

总之,当前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学科的内容多渠道地启发、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书.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