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学特色

生物教学特色

生物教学特色

生物教学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色彩;静物;探究

随着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变革,为众多文化课功底一般但在艺术修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尤其是为美术特长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面对农村中学生源大多是学习上的困难生,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的现实状况。如何围绕“低进高出”的目标,为农村中学的美术特长生探究一条出路,是我们农村中学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色彩静物教学是初学者色彩入门的最佳手段。而所谓色彩就是色与色的关系。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静物的静态特征,使初学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研究色彩变化的规律。如何学好色彩静物,有效地通过相对便利和可操控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色彩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获得最大潜能的发挥,也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我县农村中学美术特长生实际情况,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发放了两次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共计320人次,回收率100%。从问卷的统计分析,了解到中学生现有的美术学习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学习过的绘画:简笔画占65%、水彩画10%、油画棒17%、水墨画5%、素描2%、水粉画0、其他形式绘画1%;学习美术的主要途径:自学3%、常规美术课堂40%、学校第二课堂47%、校外培训机构10%;对学习美术的态度:非常喜欢18%、一般喜欢82%、不喜欢的没有。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差异性大,许多学生绘画基本功薄弱,进入高中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的原动力并非单纯地来自于自身兴趣。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美术特长生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形成美术特长生开展色彩静物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美术特长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恒心。在教学中,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推行“带着问题学的方法”,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信念。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开创自己独特见解。以故事、事实案例、参观美术展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了解美术的重要性,生活离不开美术。为减轻美术专业学习过重的负荷,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提高美术特长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生正处青春期,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人的审美观念决定着人的审美活动,如何对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培养呢?

1.引导学生欣赏,解读优秀作品,了解大师,突破传统,达到创新

我们的学生通过广泛接触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掌握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教师用心细致列举美术鉴赏的角度,为学生尝试鉴赏指引方向。

2.学生自主鉴赏

开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活动,每个学生向同学们推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作品,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3.激发学生发现色彩现象背后特有的色彩结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不断深入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经过不断地思考与学习领悟,就会感悟到什么是艺术中的真善美、什么是非艺术中的假丑恶;就会逐渐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习色彩静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欣赏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接受知识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遵循学生身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合理的教学,把“理论实践”转变成“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紧扣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1.观察为先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对整体色调的观察,把握好色彩的色相、冷暖、明度和纯度的关系;对物体进行比较观察,了解其大小方圆形态、前后关系及色彩色调倾向;对物体与背景衬布的形态及色彩关系进行反复比较;对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空间深度的观察与把握;对物体的质感、量感进行控制和把握等,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与色彩变化规律。

生物教学特色范文第2篇

一、实验概况

实验名称:《细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生态学家常常会研究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影响不同,如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影响;或者对双方都有利等。细菌常常与其他生物关系密切,比如根瘤菌,可侵染豆科植物的根部并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在本实验中,你将通过对照试验来研究根瘤菌是否影响豆科植物的生长。

2. 问题

根瘤菌对植株的生长影响如何?

3. 实验前讨论

实验前,先把整个实验设计阅读一遍,然后与实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下列问题:(1)提出你们将要进行实验验证的假设。(2)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3)对照试验如何设置?对照试验的作用是什么?(4)实验中为什么要添加空白对照组?(5)为什么每组中添加的水量要一致?

4. 实验材料

2个无菌的5英寸塑料盆、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豆科植物的种子、园艺蛭石(少灰尘)或珍珠岩、根瘤菌、保鲜膜、植物用荧光灯管、无氮营养液、米尺、实验室天平。

安全警示:处理微生物过程应听从老师的提示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接触种子、植株或泥土后应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按课本第8页中有关安全标示的要求在实验步骤中的相应位置标注相应安全标示,并知悉该标示的含义。

5. 实验步骤

(1)与小组成员在塑料盆上分别标记上“空白组”和“实验组”。

(2)往每个塑料盆中添加等量的蛭石。

(3)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空白组”的塑料盆中挖三个大小相似的坑。注意: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没有其他物质的污染。

(4)在每个小坑中放置一颗种子,然后用蛭石埋上。注意:在处理实验室化学物品和微生物过程中应佩戴橡胶手套。

(5)按上述步骤3,在“实验组”的塑料盆中挖三个大小相似的坑。

(6)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种子进行根瘤菌的接种处理。

(7)在“实验组”的每个坑中分别放入一颗经根瘤菌接种处理的种子。

(8)往每个塑料盆中缓慢添加蒸馏水直至塑料盆底部的排水孔中有水渗出。

(9)用塑料膜把塑料盆包裹好,并放到老师指定的位置。

(10)控制变量:种子萌发后,按照老师的要求给植物浇水。 注意:每盆植物的浇水量应一致。

(11)测量时,小心地把植物连同整个根系取出,小心地抖动植物以把根系上的蛭石抖落。

(12)把植物的根系放在水中小心地揉洗,直至根部完全无土。

(13)测量每株植物的高度(单位:cm)。提示:以靠近根部的茎为起点,测量至植株的顶部。把测量值记录到表1。

(14)用天平称量每株植株的重量(单位:g)。把称量值记录到表2。

(15)仔细观察每株植株的根系并把观察结果填写到表1相应位置。

(16)求每组植物的平均高度和平均重量。【计算】h=h1-h2、h=(h/h2)?100;m=m1-m2、m=(m/m2)?100

注:h:高度差,h1:实验组平均高度,h2:空白组平均高度,h:增加高度百分比;m:质量差,m1:实验组平均质量,m2:空白组平均质量,m:增加质量百分比。

(17)按照老师的指引处理所有的植物材料。离开实验室前用温水和肥皂洗手。

6. 分析与结论

(1)数据分析:实验组与空白组植株的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差异?相较于空白组,实验组植株的高度与质量增加百分比是多少?你认为影响明显吗?说明理由。

(2)得出结论:实验数据支持你所提出的假设吗?从实验数据中可得出什么结论?说明理由。

(3)观察:实验组的植株根系生长情况与空白组的有差异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4)推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如何?说明理由。

7. 拓展研究

你的实验结果引发了什么新的问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这个问题或对本实验做进一步研究。

结合种植豆科植物的最终目的思考:植株的高度与质量与大豆的产量有必然联系吗?如何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根瘤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简评及其启示

1. 科学实践过程思路清晰,扩展研究激发学生兴趣

本实验与国内实验实践过程设计相一致的是:都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计划、分析与讨论等环节,体现了科学实践的清晰的思路,也让学生体会到,在科学实践中通过科学方法找到知识的乐趣。不同点是增加了实验的扩展研究,重视了知识的延展性,没有给出既定的目标,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2. 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

与国内教材在实验设置中给出既定的科学概念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科学概念,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去寻求习题中答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细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中,细菌与植物的关系是三种,即寄生、腐生和共生,本实验侧重的是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但是整篇文章中只是在前言中提到了存在三种关系,并没有明确提出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结论完全由学生通过实验才能得出。通过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实验综合素质。

生物教学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育教学 责任 探索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57-01

不容否认,初中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做好学生实验的课堂控制。生物是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很多生物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初中生物上的很多现象以及生物体的结构,都需要让学生观察,离开了实验,生物就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会变得毫无兴趣。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指导呢?作为沭阳县南洋学校的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生物优质实验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明确实验要求,确保实验有序进行

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旨在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标准和具体班级里学生的知识基础,制订实验要求,对学生实验的引导要讲究艺术,不能蛮横地向学生灌输生物学的知识。从而真正发挥现代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实验开始前必须为生物实验作基础知识的准备。在指导学生实验之前,我们要根据实验的内容,了解与该实验有关基础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复习,让学生具备完成实验的基本知识,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后,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还能为实验中进行创新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复习,并不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是在学生实验前作一些知识的提问和讲解,要围绕该实验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复习,不能展开来、全面的复习,那样的话,就会消耗很多时间。会耽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比如,在引导学生做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和学生一起回忆一下茎结构的知识即可,没必要复习更多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地去操作实验,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比如。在引导学生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按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动手实验,由此来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课后我们可以对此实验的一些现象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从而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一节优质的实验课堂需要我们学生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指导学生,合理有序地开展实验教学,方能真正的发挥实验优势,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能力。

2 明确自身责任,发挥指导职能

一节优质的生物实验课不仅仅需要学生们的充分准备,作为教师同样义不容辞。新时期,教师要精心指导关键实验环节。对于生物实验中一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密切注意的环节以及技巧较强的操作,都需教师精心指导。同时反复指导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例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仪器之一,必须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会在使用显微镜时有充裕的时间观察相应的标本,从而提高探究实验效果。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并掌握正确、规范的观察方法来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性质,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观察,例如,对家鸽的内部结构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的内部结构,在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按由表及里顺序,先观外形,再剖开心脏看心脏的四个腔观察气囊。教师之于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深刻的理解学生,从而真正的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生物实验课堂。

3 积极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生物教学特色范文第4篇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教师在学校 教育 这个人类亚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作用。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过程中开展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教师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关系到教师基本素养的优劣。

作为教师,其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称教师角色,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在教育情境中,教师负有多种职责和功能,要求他扮演多样化的角色特征,一般可划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三个不同层次。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角色所规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代表社会的一种理想期望,也称为理想角色。如社会对教师角色就提出如学高身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期望。领悟角色是指人们根据对期望角色的理解所形成的观念中的角色模式,对期望角色的领悟、解释、认识,受个体的思想水平、思维方法等主体能动性的影响。实践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实际扮演的角色,它受领悟角色的指导与制约,但有时由于受社会环境、个人素质及水平的影响,实践角色很难达到领悟角色的水平层次,更难达到期望角色的水平层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角色有水中层次之分,教师扮演的实践角色越接近期望角色,他所扮演的角色就越成功。 

历史教师学科心理角色是指他们在历史教学情境中,依据历史教学任务和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而扮演的角色。如果说,教师社会角色具有共性,反映了教师群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那么,历史教师 

心理角色往往突出学科的特殊性,反映了他们在历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征。 

 

一、历史知识特征是构成历史教师心理角色的前提 

有人称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反映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历史知识结构。历史知识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历史知识多样性、不重复性的特征,也为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扮演多样化提供了前提。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缺乏角色意识,不具有按照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应的一套行为方式去实施自己的角色行为,就难以体现历史的韵味,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角色效应,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他们相应的历史感。缺乏心理角色的讲授只能是说教式的模式化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难以形成强烈的历史情境与氛围,这样的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只有博大精深,才能深入浅出。  三、 历史 教师心理角色的多样性是其角色特征的突出表现 

历史知识丰富多姿的特征,使教师所承担的心理角色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在教学中,历史教师所扮演的心理角色之多,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在人物众多、过程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这种多样性的角色特征则更为明显。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节课,人物众多,各具特征,整个事件曲折复杂,一波三折,历史教师不仅要把握每个人物的分寸,形象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气质等角色特征,还要准确地再现变法过程中有关人物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变化。这一节课,历史教师扮演的角色超过了演员承担角色的数倍以上,也增加了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承受能力的难度。 

历史教师心理角色多样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把握主次,详略得当,浓墨重染,感情真挚。 

 

四、移情是历史教师心理角色扮演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角色意识的教师,难以“神入”历史与置身历史氛围之中,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而具有角色意识的教师,则“神入”历史,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则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之中,使学生常常为之动容,从而产生移情作用。 

情感是制约教师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就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学生也就愿意与教师交朋友,容易相信传授之“道”,最终导致教师影响力的增大,正如古人所讲的:“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心 理学 家研究表明,情感具有六大功能,其中就包括迁移功能,即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移情是教师心理角色扮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动机,成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讲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调整教师的情绪,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又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可见,课堂教学 艺术 是对称的、动态的、能迁移的双向感情的一种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历史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只是一种心理角色,旨在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在讲授中能准确、具体、有感情地再现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面貌,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深刻地感知与理解历史人物,形成相应的历史感,仅此而已。历史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特有的身份,他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等同于历史人物,不等同于戏剧舞台的演员角色,也不等同于学生。历史教师只是具有心理角色的身份,设身处地地“神入”历史,具有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意识,并将之迁移到学生身上,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目的、认识和情感连接起来,使之在教学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同时,历史教师还必须保持自己 教育 者的身份和理智,否则,将适得其反。

 

生物教学特色范文第5篇

1、移动改变物流: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商务信息的随时传递,不仅是人与人的互通,还是信息与信息的互通,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

2、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已经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3、电子商务将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融合,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未来高校专业发展建设的方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势在必行。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9年就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职),经过6年的探索和教学建设,总结了一套与学院特色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物流管理专业现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专业。

一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系统性教学的重要性

1.1综合性、系统性教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辅以实践教学的内容,并给予技术指导。纵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内容比例已经大幅度提升,如电子商务与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仓储管理操作与运输管理软件操作等,所以学院把优势专业的实操内容融合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学活动中,把教学重点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让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教学体系推广,把物流管理专业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得现实、逼真化,可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训练学生的物流系统电子信息方面的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整体效果。

1.2特色化专业建设的目的

在高校开展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设有自己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变得极为重要,强强联合的专业共建,综合化学科体系的建设是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作为应用型、实操型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应用层面较为广泛,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则更需要以扎实的综合实践教学为基础条件。

1.3综合性、特色化教学的表现特征

现今状况是我国高校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计有一定比例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课程的不统一,师资的不平衡,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特色化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物流的认识

由于物流活动环节多、范围广,所涉面中的专业概念多且枯燥,整体内容也比较抽象,关于计算机软件操作内容犹如纸上谈兵,多元化内容无法关联成一个整体。现代信息化处理的引入,借助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平台,学生了解了最贴近生活的物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把所有实体化的物流内容变成最直观的数据信息;仓储与运输管理软件操作,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课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其对理论教学中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

(2)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把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添加到物流管理当中去,强强联合的专业建设就转变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全新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无论数据分析、编写程序、信息化处理、软件操作等都有独到的经验。物理管理中信息处理、管理软件操作是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最紧密相关的,发挥其专业特色,把独创的教学模式融入物理管理教学体系中,开创特色化专业教学模式。

(3)培养“双技术型”物流人才

“双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市场需求状况提出的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这类人才不仅能担当物流专业性设备操作的一线岗位工作,还能游刃有余的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电子信息操作,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就业的概念,工作岗位的不可或缺性尤为突出,在对于性别要求高的行业缓解男女比例的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公平性。人尽其才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重大。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性课程

2.1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学科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教学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物流管理活动是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体,如要把计算机操作能力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教学活动,就必须把实操项目分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如:数据库管理内容添加到仓储管理教学中;运输软件操作内容放到实验室教学中;让学生把统计学中的知识应用到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中;建立与电子信息处理相对应的实验室中心;维护并开发课堂以外的教学实践基地等。

(2)物流设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得操作设备与计算机实现一体化:RFID终端与计算机库存管理软件的结合、电子信息展牌(电子标签)与仓储管理软件的结合、配单信息与运输管理软件的结合等。如果只是单一理论课程的知识讲解,在具体操作时就会乱作一团,所以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物流设备使用的课程时都会关联性的开设计算机软件实操课程,且学习的课堂就是设备使用场地。

(3)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体现在教师类型的“双师型”上,物流管理是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从物流方案的设计到最终的实施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对物流活动有一个整体的把控。相对难度高的专业综合性教师尤为难得,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特聘省内专家为专业指导,把教师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理论课与实践操作实训课两类。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理论教学模式,让教学场地变为“教室--计算机实训室--物流与供应链设备实训室--企业实训基地”这一新型综合布局,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开创属于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4)协调性原则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改变统,把原本学生毕业后去参加社会实践的计划放在每个学年教学任务计划中,使用的是“专业理论--信息化实训--社会实践--信息化实训--社会实践”的综合协调性教学原则,把特色化的计算机操作实训作为教学重点,务必让学生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中锻炼自身的就业技能。

2.2特色专业建设相关性课程教学方案

(1)基础理论课程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系,学院在大力建设学科体系时已经把学院特色融入到各个专业中,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前就已经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及VF数据库等相关知识,经过2年的系统化学习,计算机操作内容贯彻始终。

(2)实践课程

学院安排的校外实训课程主要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操作物流设备与设施,包括仓储管理中常见的运输设备和软件操作,如络捷斯特和中诺思等。物流系统软件操作是管理内容的关键,对于计算机操作的要求更高。ERP模拟实训软件、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预算等都是对于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考验。学生通过校内、外基地实训等教学手段加深了对相应原理的理解。目前我院已与陕西省物流协会、中通快递西安分部、西北建材物流中心等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培养新型信息化物流人才的关系;在校内开展物流信息管理设计大赛、小组方案实施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辅助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内容。

三建立特色专业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落实特色化专业建设,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系列综合性教学保障机制。

3.1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现行的教师团队出现的怪现象:懂理论的不懂实践、懂操作的不懂物流、懂计算机的不懂设备使用。为了跳出这种怪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关键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而增加个人技能是教学体系和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核心。

3.2加强对计算机实训室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在现有计算机实训室的基础上,充实相关实验设备,加大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购买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物流软件,提高实验开课率。学院加大硬件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内物流与供应链实训室,引进先进物流设备及设施,把书本上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课堂实践就是操作。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安排岗位操作,提出物流设计方案,实体化软件操作,撰写方案报告,增加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学院—院系—学生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学院层面,将综合实训教学质量检查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检查中;每学期有计划地对计算机实训课程及校内实训课程进行考核;2、院系层面,每学期通过下达教学任务,开展期中检查和召开年度教学工作总结会,对实践教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3、学生层面,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全面听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要求学生对校内、外实训进行总结并整理反馈意见。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