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性心脑血管;昏迷;患者;抢救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37-01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集中于老年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多种并发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如果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无法及时的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护理,很有可能会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出现死亡现象。所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2]。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抢救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80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5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岁。以往病史:28例高血压病史,18例冠心病史,13例糖尿病史,11例“三高”合并病史,10例高血脂病史。按照患者的昏迷程度将其分为重度昏迷组26例、正常昏迷组32例与轻度昏迷组22例。

1.2 一般方法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家属在向医院拨打急救电话的时候,急诊医生应当详细询问患者发病时的症状表现,了解患者是否有既往病史。急诊医生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相关信息,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应当叮嘱患者家属立即使患者停止任何活动,指导家属基本的自救方法,一定不能搬运或者剧烈摇晃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应当迅速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架救护车前往患者发病的位置。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瞳孔的变化以及是否处于清醒的状态,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心电图进行监测,了解与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状况以及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保持一个舒适的,例如:端坐、侧卧以及平卧等。为了保证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的状态,急救人员已经清除患者口腔内与鼻腔内的分泌物;如果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戴有假牙,应当立即取出患者口中的假牙;出现鼾声、舌根后坠等现象的患者,急救人员应当将口咽通气管置于患者口中;出现浑身抽搐现象的患者,急救人员应当将开口器置入患者的口中,避免患者出现舌咬伤状况;呼吸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急救人员应当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救治患者。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的病理知识,缓解患者家属紧张、恐惧以及焦虑情绪,告知患者家属在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患者家属积极的配合患者的急救治疗,降低医患纠纷出现的几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经过医护人员妥善的急救处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之后,应当及时的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转运到医院中进一步对其进行治疗。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动作不仅要轻柔,还要协调一致,救护车的车速应当平稳,避免剧烈颠簸造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次创伤。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应当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确保氧气管、输液管等急救措施处于正常状态;在转运途中还要使用车载电话与医院接诊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向接诊人员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利于医院接诊人员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为院内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存活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 P

2 结果

本组80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及时的采取抢救措施,病情逐渐稳定,均顺利转运到医院内进行治疗,80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抢救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死亡状况。正常昏迷组整体抢救有效率最优,如表1所示。

3结论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尤其是老年人[3]。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危象、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主要表现有头痛、呼吸不畅、呕吐、意识障碍、胸口发闷、肢体丧失活动力以及心慌等。在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抢救是否及时直接影响着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及其生存率,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关键就在于及时的对其采取急救措施,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以及尽早治疗。

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急救意识,最大限度的缩短急救出诊时间,到达现场之后急诊医生应当立即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与生命体征,在采取抢救措施的过程中,应当将挽救患者的生命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急诊医生要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持续恶化,在稳定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后,再来考虑患者器官功能的恢复与保护。如果在抢救过程中无法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那么就应当采用中性治疗措施,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对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暂时停止溶栓药物与抗凝药物的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在符合转运条件的情况下立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中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确诊患者的病情并积极的进行治疗。总之,院前急救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抢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急诊医护人员在接到患者家属拨打的急救电话之后,迅速出诊并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进行准确的判断,是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袁小兰,林大梁.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急救[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06):85-86.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诊患者;心血管疾病;疾病分类;发病分析

根据美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成年人中约有8.26千万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而我国保守估计患病人数约有2.3亿人,约10个人中就有2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而且也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急诊患者中,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多。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有关循环系统的疾病在急诊就诊患者中比例占第二位,仅次于创伤性患者[2]。但在相关文献中,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资料较少,本文将结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心血管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总结出急诊心血管患者的相关特点。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接收的心血管急诊患者1060例,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60例,女性患者400例,年龄32岁-73岁,平均年龄56.9岁。

1.2 分析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需要统计的内容包括:进行急诊就诊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平均年龄;其次统计进行急诊的患者中疾病的排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的季节分布,统计各种疾病各个季节的分布。根据统计的资料分析总结急诊心血管急诊的相关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P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本组患者共1060例,其中男患者660例,占总人数的62.26%;女患者400例,占总人数的37.74%。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岁。

2.2 患者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各种疾病的分布情况 对本组患者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首位,其次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因高血压、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比例在逐年增加[3]。

疾病种类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合计 X2 P

高血压疾病 106 118 131 143 498 18.011 0.000

冠状动脉疾病 44 46 50 55 195 43.001 0.000

心脏查因 33 32 27 26 118 8.173 0.015

心律不齐 16 20 15 16 67 5.330 0.083

瓣膜疾病 5 5 6 5 21 0.501 0.802

心源性休克 3 4 4 4 15 2.030 0.069

心功能不全 23 25 27 23 98 17.921 0.000

其他 10 11 15 12 48 8.911 0.015

合计 240 261 275 284 1060

2.3 心血管疾病中各种疾病就诊时间情况统计 根据对本组患者就诊时间的统计可以看出,高血压患者主要集中在第一、四季度,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则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患者人数明显低于前三季度;因心脏疾病导致的就诊以第四季度居多。对患者每天的就诊时间来看,患者的就诊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的八点-十二点以及晚上八点-十点,这是两个就诊高峰期。从每天的大时间段来讲,白天八点-晚上二十四点是就诊人数集中的时间段,而晚上二十四点-早八点这个时间段内就诊的人数明显减少。3 讨 论

3.1 急诊就诊的心血管患者集中种类的分布特点 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调查结果显示[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居死亡原因的首位,明显高于肿瘤以及其他疾病,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意味着死亡人数每3人中就有1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目前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在2.3亿人。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为心血管疾病患者[4],我国在2002年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一项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高血压的患者几率达到18.8%[5],因此估算我国目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至少为2亿人。目前我国各地急诊部门大多分为非限制性挂号以及诊治两类,进行急诊的患者除有危、急、重病症外,还存在大量的非急诊患者,因此急诊诊治中患者的疾病种类以及疾病表现呈现出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同时心血管疾病的种类以及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根据本文献研究结果,在我院进行急诊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因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583例,占总人数的55%;其次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共有380例,占总人数的35.85%;因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血管急诊患者有97例,占总人数的9.15%[6]。高血压的急诊就诊比例在逐年增加,而因冠心病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在逐年降低。

3.2 急诊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时间的分布特点 心血管疾病患者急诊就诊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高血压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第一、四季度明显增加,而冠状动脉患者第一、二、三季度明显高于第四季度,表明心血管疾病在急诊就诊的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波动较大的地区,心血管疾病急诊就诊的情况也就越多。气候波动较大,对血压的影响也较大,高血压的急症发生率较明显增加。而在第二、三季度,气温虽较第一、四季度高,但相对稳定,因此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就明显下降。气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因冠状动脉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第一、二、三季度属于高发期,而在第四季度也发病率较低。另外在发病时间的具体分布上,心血管急诊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早八点-晚二十四点,在早八点-十二点以及晚八点-晚十点会有两个就诊高峰期,可以说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一般多发生于晨间或者夜间。4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

心血管急症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在病人进入抢救室后,短时间内需做大量处置,要及时开放静脉通道、采血标本作实验室检查、吸氧、心电监测、生命体征测量及心电图检查,制所需的急救药品接瓶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同步进行的。穿刺部位可根据患者不同病症酌情选择血管。药物使用是稳定患者病情的第一关口,故急诊医生能够及时早期识别并能规范化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护士能够有预见性,在抢救车内准备好各种心血管抢救药品,最好是制作出各种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包,如急性冠脉综合症专用包,以便做到能够随拿即用,保证用药及时到位。医生护士要熟练掌握常见急救药品的用法、用量及其注意事项,如应用硝酸甘油时要注意用量常为5-50微克/分,每5-10分钟可以调整一次,直到达到目标血压,使患者症状缓解,另外患者可出现头胀、头内跳痛、心跳加快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故嘱患者卧床休息。在用药中观察,在观察中调整用药。采取一份完整的心电图是快速诊断心血管急危重症很重要的手段。采用三个导联ST段动态心电监测可分别显示监测期区内心搏总数、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和每小时心率,还可以把观察期内所有心搏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心律失常和ST段变化段,准确快捷,分辨力高连续动态监测心血管急症患者可视为常规心电图时间容量增大,弥补心电图记录时问的短暂和不足。在冠心病中可防止临床无症状,尤其表现为不典型性胸前区疼痛、最初心电图无诊断意义及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正常的急症患者误诊。其次可检出有猝死倾向的高危病例,如RonT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心室扑动和颤动以及心跳停搏等,均可在监测下及早抓住,从而为防治猝死提供有用资料,以指导急诊救治。对已发AMI患者,心电监测有助于确定AMI猝死的危险性。监护仪在心脏急症抢救中还可以评价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疗效考核,指导调整用药。心血管急症急救中大部分采用静脉给药,优点是静脉给药见效快,在实施静脉注射药物时注意:①多数可静脉注射的药物,注射时间不可少于60秒,以防止出现过敏反应没有机会减慢或停止注射药物;②用等渗溶液稀释药物,既可控制用药剂量,又可降低药物渗透压,避免浓度依赖性静脉炎出现;③避免潜在的配伍禁忌,用药后立即冲洗注射部位。

掌握了急诊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时间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有几个方面的好处:①可以根据此规律安排业务学习与培训,以提高对近期可能高发的心血管急症急救水平。②可以根据此规律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随时应对急诊风暴,提高服务能力与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率。③根据此规律合理安排各种急救包,合理应用医疗资源,提高抢救成功率。④有利于我们加强做心血管病方面的知识宣教,做好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ROGER V L,GO A S.LLOYD JONES D 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07):273-275.

[2] 李崇虹,杨友,胡云朝.顺德市中老年干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5年变迁[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10):163-165.

[3]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J].中国大百科全书,2009,12(10):163-165.

[4] 杜军,冯淑星,高燕.2000-2006年间急诊内科疾病谱的临床分析[J].世界急危重医学杂志,2007,04(03):1847-1849.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第3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疾病的社区营救经验,提高社区营救水平。方法:收集社区营救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辖区居民53例,占94.6%,非辖区居民3例,占5.4%,经过社区的急救,缓解了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均稳定了病情,无死亡病例发生,56例经过上级医院的救治,均好转出院。结论:及时用药,正确安放患者的和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社区营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8.076

心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为探讨社区对心血管疾病的营救经验,本文收集2011年1~12月本社区营救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来自本2011年1~12月本社区营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51~79岁,平均63.6岁。

方法:

⑴现场救治社区医务人员接到急救请求后,我们值班人员立即赶赴现场[3],同时及时联系上级医院或拨打120。在现场急救时应采用“阶梯式治疗”和“分级护理”方法。及时给予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药物,尽快服药。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首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让患者平卧,立即给与心前区拳击,拳击的部位是患者左胸前部位,拳击要有力,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4],而后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同时,应及时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黏痰及分泌物,然后一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注意气道保持通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先不要惊慌,及时稳定患者的情绪,不要让病人说话,不要翻身,不要大声说话惊吓到病人,周围人不要围观,不要让病人活动。让其就地平躺,把患者的头侧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可以让患者用力咳嗽,而且要有规律,或者用力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5],解开病人的领口,保持呼吸畅通,同时注意保暖,可以进行腹部按压或行徒手心肺复苏并注意保暖。

⑵转运途中的救治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极为重要,一般让患者取仰卧位,避免在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患者的损伤。在转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表情、神志变化,注意监测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6]。注意监测血压等掌握补液量及滴数。

结果

本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辖区居民53例,占94.6%;非辖区居民3例,占5.4%。经过社区的急救,缓解了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均稳定了病情,无死亡病例发生,56例患者经过上级医院的救治,均好转出院。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社区急救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恰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7,8],社区急诊急救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本身医疗设备的限制,只能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但是有些时候早期的救治对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早一分钟可能就可以挽救生命,晚一分钟就可能导致死亡。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度过难关,为120的急救创造条件。

提高社区急救水平的体会:①合理配置急救药物和必要的检查设备,便于携带,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降压药、血压计等,一旦有患者需要,及时服药,延缓疾病发作时间,及时拨打120,等待救援。②急救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抢救室监护仪、除颤仪、心电机、吸痰器,使其长期处于待用状态,定期核对抢救室物品、药品齐全,氧气袋处于饱满状态。③掌握辖区居民基本健康状况:要根据社区健康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了解小区区域分布,一旦需要急救,能够顺利到达并能清楚患者的病情。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进行回访,掌握患者的动态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④普及急救知识:积极向辖区居民介绍急救知识,利用健康讲座、急救技巧演练、宣传等方式,向居民教授最简单的急救技巧,树立居民的急救意识,普及居民急救常识,在发生突发事件社区医务人员及120急救没有赶到之前发挥作用。对于危重患者的初期救治,社区责任重大,要发挥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运用于社区急救,发挥出社区的优势,为社区百姓的生命保驾护航。

本组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辖区居民53例,占94.6%;非辖区居民3例,占5.4%。经过急救均稳定了病情,无死亡病例发生,56例患者经过上级医院的救治,均好转出院。及时用药,正确安放患者的和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省略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Collaborating Group.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Lancet,2002,360:1347-1360.

3 The SASPI Project Team.Secondry prevention of strokeresults from southern Africa Stroke Prevention Initiative(SASPI)study.Bull WHO,2004,82:503-508.

4 杨兴华,李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定性访谈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12-1014.

5 Capes SE,Hunt D,Malmberg K,et al.Stressbyperglycemia and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after myocardic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a systematic overview.Lancet,2005,355(9206):783-788.

6 张民强.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44.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疾病谱

分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民的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应人的急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急诊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就必须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及其演变。本文经过对本地区2005~2007年3年院前急救的3309例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院前急救患者2005年758例,2006年1042例,2007年1509例,共3309例。

1.2 方法 每位院前急救的患者由急救医师、护士填写院前急救病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现场地址、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离开现场时间、送达地点、诊断、诊疗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列出图表,研究其规律。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分布比较3年中院前急救患者均明显增加,男性均多于女性,女性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2.2 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分布比较3年中0~10岁院前急救最少,共计23例。2005年80以上年龄段也很少。但2006年和2007年较前相对明显增加。最多出现在20~25岁年龄段,为1920例,占58.02%其次为50~70岁,为831例,占25.11%。10~20岁和70~80年龄院前急救例数相近,为242例和207例。

2.3 院前急救病例时间分布比较[1]

2.4 院前急救高峰20:00~22:00共452例,2:00~4:00为低谷,112例。14:00~20:00和22:00~0:00时间段其次本平均,8:00~12:00时间段基本平均,普遍低于14:00~22:00,0:00~2:00基本同上午。

2.5 院前急救患者季节分布构成比较根据病种的不同各有区别,如创伤以第三季度多,共702例。其次为第二季度,为534例。第一季度最为272例。第四季度为368例。但中毒量第一、四季度多。分别为104例和123例。第二、三季度基本相似,心管疾病以第四季度最多。

2.6 院前急救前6位疾病的构成比较创伤患者逐年增加,排第一位,共1876例56.69%。心血管病为其次,共358例。绝对值增加显著明显,2006年高于2005年和2007年。中毒排第三位,共313。2007年较前两年明显增加,脑血管病共304例,2007绝对值增加明显,但比例低于2005年,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比例均逐年下降。

2.7 3年中院前急救死因构成比较。3年中院前急救发现死亡病例共计204例,排序第一为中毒,80例,占比例为39.22%,交通伤47例,占比例23.04%,居第二位。排序第三位的是心血管病35例,比例为17.16%;脑血管疾病15例占比例为7.35%占第四。意外伤13例,比例为6.37%,与脑血管疾病相近,然后为自杀5例,触电4例,消化道3例。

3 讨论

3年中院前急救次数是逐年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人们对本地区“120”急救的意识逐渐增强,说明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急救知识的普及,社会对院前急的需求量加大,医院的院前急救任务也日益加重。从患者的性别分布看,男性(65.21%)明显高于女性(34.79%)男女比例为1.75:1;从患者年龄颁布看,20~25岁年龄段为1920例,占58.02%。其特点与院前急救中急性创伤占比例大(58.21%)有关。随着工业、农业、建筑及交通事业的发展男性尤其是青壮年男性是工、农业生产、建筑及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因本地区大量饮酒的生活习惯,是造成各种事故发生率增多的又一因素。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20%,心脑血管疾病为其主要原因。提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强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极有力于减轻院前急救的负担。并根据呼救时间分布的特点,下午及前夜加强救护人员及车辆的安排。从季节方面排序3年中院前急救最多为第三季度,其次为第二季度,可能与这两个季节温度适宜外出活动较多有关。但本地区第一季度最少,天寒路滑,外出司机谨慎驾驶,车速较低有关。

3年中院前急救患者疾病排序前4位均为急性创伤、心血管病、各种中毒及脑血管病,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前6位占全部院前急救患者的94.11%。急性创伤病例中,交通伤居前位,常为多发伤,颅脑损伤及四肢外伤多见。创伤重,死亡率高,是导致40岁以下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全人类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其次为钝器伤和坠落伤,钝器伤和锐器伤多为青年男性,特别是饮酒后打架斗殴所致,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治安问题;坠落伤常在建筑施工场所及自杀跳楼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四肢开放性骨折常见,减速力的作用同时可造成胸、腹内脏血管的损伤,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是减少坠落伤的有效途径。

中毒以CO中毒和酒精中毒最多,其次以镇静催眠药和有机磷中毒,分析其原因:①由于本地区为东北地区,习惯于烧煤、使用煤气,保暖期约半年以上,室内门窗紧闭,室外空气中CO含量高,加之近年来工业发展快,外来打工者增多,居住条件差,对预防CO中毒的常识了解少,CO中毒患者明显增加,死亡率很高,成为本地区疾病死亡率的首位;②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特别是本地区的生活习惯使酗酒、自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卫生健康生活宣教。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药品和农药管理制度,使中毒的发生率下降。院前死亡前三位是中毒、急性创伤和心血管病,与国内文献报道不同,中毒死亡主要是CO中毒,这需要社会的帮助,加强对CO中毒的预防常识进行宣教。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根据3年中院前急救资料的分析,我院制定院前急救工作和人员培训方案。以创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性病及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作为院前急救医生培训基本内容。创伤作为院前急救研究的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系统,各种中毒及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注意对关疾病的学习,加强院前急救力量。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3-01

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该疾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学人员的普遍关注[1]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某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并给予其中一部分患者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0年,在这个期间的进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案例200例作为实验的组员,将这10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100,观察组中分别是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处于55-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也是处于60-85岁。这两组的患者文化程度分别是中学50例,中学至高中100例,高中以上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临床对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去总结其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治疗护理的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及护理

3.1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严重的受其的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3.2 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相应的使用血压等的监督及护理。

3.2.2 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有效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住院期间,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观察其的问题,及时采取如吸氧等的相应措施。

3.2.3 针对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发挥协,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问题。

3.2.4 重症患者他们必须卧床进行休息,那么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休息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或是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其更换,也需要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细心、有耐心的进行护理。

3.2.5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涉及到药疗护理。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一定要掌握好。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该准确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等等。

3.2.6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项是急救护理,因为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急救及急救护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对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要熟练掌握;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各抢救用物,保持各抢救用物的完好备用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晕厥等状况,医务人员一定要立即就地抢救,及通知其的主治医师;各类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快速、正确地进行;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医务人员一定立即采取心、肺、脑复苏措施。

3.2.7 健康指导是一项辅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积极鼓励患者去治疗各种原发病,尽量减少各种诱因的出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确保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的情况出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治疗饮食;冠心病患者应提醒其要随身备好急救药物,避免紧急情况失控;医嘱患者应遵按时服药。

本文研究中,讨论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对其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及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10.28,9(05):172-176.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临床心血管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心血管病学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成都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