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血管病的防治

心血管病的防治

心血管病的防治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心血管病;预防;治疗;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96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 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 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 以心脏病最为多见, 多发病于50岁以上人群[1-5]。心血管病是临床上老年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肺心病等[6], 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 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 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 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7-10]。心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或胸部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水肿、咳嗽、咯血、头痛、眩晕、失眠、疲劳、紫绀等。本次课题主要研究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有效措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诊治过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0例, 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 各45例。预防组男21例, 女24例, 年龄58~76岁, 平均年龄(59.81±11.72)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56~81岁, 平均年龄(61.27±8.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仅在发病时进行治疗。预防组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包括包括药物预防、生活干预和心理干预三方面, 具体如下。①药物预防:对研究的患者进行密切关注, 每日监控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及时进行微量药物调控;②生活干预:鼓励患者积极活动, 增加运动量, 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低钠饮食, 多食清淡食物和水果蔬菜, 避免过多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按时服药, 多饮水, 需戒除不良饮食嗜好和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避免劳累, 注意休息, 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与方式, 增强体质;③心理干预:对患者讲解一定的心血管病知识和预防措施, 普及医学常识, 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控制情绪, 配合治,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培养患者主动保持合理的膳食和生活作息习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11]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和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效:患者心血管病症表现消失或明显缓解,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有效:患者心血管病症表现出现好转,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值;无效:患者心血管病症表现未见好转或缓解,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较正常值均有较大差距。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比较 随访发现, 预防组患者中有7例发病, 发病率为15.56%;对照组患者有24例发病, 发病率为53.33%;预防组患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发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预防组7例发病患者经治疗后, 3例显效, 3例有效, 1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24例发病患者经治疗后, 11例显效, 8例有效, 5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预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 老年患者因年龄增长、器官衰退、血管结构改变等生理患因素, 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病变, 危害身体健康[12]。另外年龄、吸烟、酗酒、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也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应进行相应控制, 减少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3]。老年患者一旦出现心血管病将严重影响生活, 情绪不稳定、失眠、胸闷、疲劳等问题接踵而至, 且因老年患者的免疫力差, 常导致病程长、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反复发作、合并多系统病理改变等问题[14]。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第2篇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症状,在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上不尽相同,因此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

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致病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又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较少参加必需的运动,久而久之,在体内种下恶果。另外,抽烟、过量饮酒、肥胖,这些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控制血脂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由许多因素促成,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和高血黏度,即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如果合并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则患病危险性还会成倍增加。

我国“八五”攻关研究证明:膳食中每日增加蛋类50克或糕点50克或肉类50克,则血中胆固醇浓度分别增加约30毫克/100毫升、20毫克/100毫升、10毫克/100毫升。一般来说,血胆固醇浓度每上升1%,冠心病死亡率就将上升2%。

因而,保持血中胆固醇浓度在合适范围,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那么,理想的胆固醇浓度是多少呢?根据1990年2月至4月由国内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所述,对于已患有冠心病的高血脂症患者,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分别为小于4.68毫摩尔/升及小于2.60毫摩尔/升;而对于冠心病并伴随其它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分别为小于5.20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及小于3.12毫摩尔/升(120毫克/100毫升)。

目前,积极的降脂治疗已成为全球趋势,但是国内高血脂症的治疗状况却不容乐观。尽管导致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是对普通人群,尤其是已患有冠心病的高血脂症病人来说,更为刻不容缓的应是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向自己的医生咨询,了解自己的血脂治疗情况,选择具有明确临床证据的治疗方法。

请牢记,只有能掌握自己生活的人,才是最终享受生活的人。

高血脂症的治疗方法

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具体包括:

限制高脂肪食品 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的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控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限制甜食 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摄入。

减轻体重 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戒烟,少饮酒 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避免过度紧张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遵医嘱)。

安全的物理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医学治疗。

桡动脉体表激光照射

目前,降血脂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降血脂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弱激光治疗在高血脂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一代激光疗法是以血液体外照射回输技术;二代产品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第三代产品主要是以鼻腔照射、口腔照射。

桡动脉体表激光照射的特点:

1.远离眼睛、大脑、三角区,照射方式安全。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第3篇

汪海娅,博士。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自1995年起从事老年医学临床工作,主持、参加多项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国家973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两项课题获上海市科技成果。2007年入选上海交通大学百人计划。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在高血压及血管性疾病领域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与实验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底,中国60岁老龄人口已达1.85亿,占人口总数13.7%以上。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中,心血管疾病是最重要最危险的疾病之一。今天我们向上海仁济医院的汪海娅主任请教预防和治疗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有关问题。

《科学生活》: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概述,能否请你谈谈它包括哪几种疾病,以及它们表现在老年人身上会有什么特点?

汪海娅:一般来说,老年人易患且往往伴随他们老年生活多年的慢性病有这么几大类: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和骨质疏松。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癌症也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可以归入这一类。

在这些慢性病中,可能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反过来也可以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人是主要人群。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种,在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科学生活》:下面能否请你谈谈这几种病的特点,它们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偷袭者”高血压病

汪海娅:好的。先谈谈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血管疾病,因为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往往患者并不自知,所以有人戏称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健康的“偷袭者”。早期可有头晕、头痛、心悸、乏力等症状;很多患者无任何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而有些患者在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症状时才就诊,而此时往往已经出现高血压病对心脏、肾脏等的损害。

我国诊断高血压病的标准是: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140/90mmHg,称为老年人高血压。根据血压值可将老年人高血压分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高血压病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身体的某些靶器官受损,也就是它往往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导致其功能的变化。高血压病引起脑损害后,可造成脑供血不足,甚至脑卒中。对心脏则表现为心脏扩大,后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可有胸闷、气急、端坐呼吸等症状。肾脏功能受损时,可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因此,高血压病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危害是巨大的。

症状多样的冠心病

《科学生活》:高血压病确实危害不小,但好在现在许多老年人已有意识预防此病,恐怕农村的老年人还是会对此掉以轻心。

汪海娅:是的。下面我介绍一下老年人中常见的另一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所谓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该病的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

很多患者会以胸闷为主诉前来看病,但是,怎样的症状才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呢?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心绞痛,一般表现为劳累或精神紧张后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有些患者也可表现为头痛、牙痛等,或可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脉搏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是否患冠心病的金标准,即最主要的标准。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表现。心肌梗塞患者的胸痛一般比较剧烈,含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缓解,疼痛的时间超过15~30分钟,疼痛位置在胸骨中上段。老年人心肌梗塞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往往并不典型,部分老人可能无疼痛表现;也可能疼痛局限于左臂、左肩、上腹部、下颌、颈部,或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痛等。老年性心肌梗塞也可直接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症状,也要考虑心肌梗塞的可能。出现以上情况,应该立即就医,因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

冠心病患者预后各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时,患者可能仅有在活动或者精神紧张后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这时候,这些症状可能在休息或者口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后缓解。但如果此时不保护好血管,未能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冠脉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即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疼痛经药物、休息不能缓解,持续时间长等症状。急性心梗患者如不积极抢救,会出现心源性休克、猝死,而即使在心梗发作后及时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植入术,之后急性期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室壁瘤等并发症,均可能危及生命。

我们曾经碰到一位老年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送入院时曾出现心源性休克,在我们医生极力抢救下生命一度平稳,而在7天后,患者因大便时用力后再次出现胸闷不适,同时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措施,还是没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经床边心脏彩超确诊,该患者发生了心梗后室壁瘤,同时由于患者大便憋气,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破裂。

逐渐增多的高血脂症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我国每10万人中有20~30人患有冠心病,而老年人中无疑更高,它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那么老年人高血脂症情况如何呢?

汪海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据称达到15%以上。按照病因,高脂血症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血症。通常,继发性高脂血症可继发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病。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中国人的情况设定血脂的新标准如下:胆固醇水平

如上所述,血脂升高对心脑血管病、肝脏等影响较大;血脂的升高,会大大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发生急症的可能性。

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探讨

《科学生活》: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固然发病率颇高,但毕竟还是有些人未遭受它们的袭扰,那么您能分析一下老年人中心血管病高发的原因吗?

汪海娅:一般来说,医学界认为心血管疾病与下面五大因素相关。

第一是遗传因素。就算你没有高血压病,但是你的父母有高血压病,就会有得高血压病的较大危险,所以如果家庭中有高血压病的,下一代一定要经常检查,早期发现,另外心脏病、糖尿病也是有遗传的。

第二是年龄因素。心血管病是和年龄有关系的,岁数大了,各种器官开始退化,退化以后会引起心血管病,比如说一个皮球弹性很好的时候给它加压,它就会涨大,涨大以后它里面的压力不变。皮球硬化的时候给它加压,它不会涨大,但压力会加大了,这就是高血压病。所以岁数大的人患高血压病比例高,血管硬化跟年龄增加,导致的血管弹性机能退化有很大的

关系。

第三是生活方式。比如说北方人吃盐多,得高血压病的就多,我们正常人要求每天食盐6克就够了,而北方人是18克。还有一个是吸烟,吸烟是引起血管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血管病是怎么来的呢?血管就像条河,血管壁就是河岸,血液就是河水,河水要流得畅通,河岸就要平滑,血管硬化之后呢,河岸就不光滑了,河水就流不畅通了,也容易在血管壁出现血栓,血栓掉到哪儿,哪儿就堵,掉在脑部就脑梗。

还有高糖、高脂肪饮食、多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引起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现在肥胖症非常严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形,控制肥胖。因为肥胖会引起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症。

第四是性格特征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和遗传以及童年时代的体验有很大关系,童年时解决不了的事、受到的创伤会成为成年后的心理潜意识,甚至成为心理疾患。另外,社会发展导致现在的生活快节奏、高压力,中年人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导致精神负担大,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方式,这也导致心血管病的高发。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A型性格人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A型性格的特征是时间紧迫感强、追求完美。他们通常是社会领导阶层、成功人士,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处于高度竞争状态,生活压力非常大。据统计,A型性格人群得心血管病的概率非常高。

另外,疾病康复调整也和人的性格特征有关。得了病就应该面对现实,不要太紧张、焦虑、恐惧,看你怎么对待,心态好,病情就会减轻一半。

最后还有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其他高危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形成有一个过程,最开始几年因为饮食不节制,迫使人体分泌非常高的胰岛素来促进细胞利用热量。几年后胰岛的分泌就会衰竭,人体胰岛素数量会下降,这一阶段是糖尿病的前期。糖尿病被称为疾病的加工厂,一旦得了糖尿病,人体的大小血管都会很快硬化。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得了心血管疾病,故称冠心病的等危症。

二是血栓性疾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髋关节保健。髋关节骨折后就不能动了,就易得血栓,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髋关节的保护。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科学生活》:老年人得了心血管病,就要成天与药打交道了,甚至每天要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的基本作用,汪主任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汪海娅:好的。我们刚才说了,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患者,都应早期就进行积极治疗,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安全水平。长期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具有预防血管疾病的作用。

对于患高血压病者,应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是治疗的关键。理想的血压范围应该是: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该类快速降压药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而药物治疗下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时,则需静脉使用降压药物。

若为高血脂症,首先应考虑非药物治疗,包括体育锻炼、戒烟及膳食治疗,食物中饱和脂肪含量应小于10%,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要均衡。非药物治疗后6个月血脂仍不降,应考虑药物治疗。

对高脂血症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仍是基础措施,而积极饮食及运动疗法无效且有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的患者,药物降脂是必要的。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调脂药物具有一些副作用:如胃肠不适、血清转氨酶升高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肌溶解,须密切观察。服用调脂药物后需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调脂药物目前主要分5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其中降胆固醇药物主要有:他汀类(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胆酸螯合剂(阴离子交换树脂类,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主要降甘油三酯药物有:贝特类(菲诺贝特、吉非贝奇等),烟酸及其衍生物(烟酸、烟酸肌醇酯、阿西莫司等)。

在调脂药物选择时,首先要根据患者是以哪种血脂升高为主,如胆固醇升高为主,选用降胆固醇药物,而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则主要降甘油三酯。一般很少两种降脂药物同时使用,因为可能会增加患者副反应的发生。

降脂药物的使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福音。因血脂降低带给患者的利益往往高于其副反应的发生危害,而大多数降脂药物的副反应是可逆的。

心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汪主任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汪海娅: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长期坚持良好习惯,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有效方法。

非药物治疗,我们应当坚持实施以下几方面措施。

其一,合理饮食。饮食治疗对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老年人的饮食要清淡一些,也就是低盐、低脂饮食。特别要限制高脂肪食品,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等,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所以应该限制甜食。

其二,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减轻体重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的防治。

其三,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精神,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第4篇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是,心脑血管疾病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目前专家公认,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减少血栓,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人年轻时,血管壁非常光滑,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种种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里面的胆固醇沉积到血管壁上,就会长斑块。当斑块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阻塞血管。如果斑块长到冠状动脉上,随着斑块长大,就会发生心绞痛。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斑块破裂了,血小板就会凝集,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在脑血管就会导致脑卒中;发生在下肢,就会产生腿、脚的坏死。

可见,没有斑块的破裂,就没有血栓的形成,减少斑块的破裂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这些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那么,怎样减少斑块的破裂呢?目前认为,减少斑块破裂比较重要的药物是降胆固醇药(他汀药);如果斑块已经破裂,目前最有效的用药是阿司匹林,这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方法。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最有效、最经济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以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就是还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冠心病、脑卒中后,服用阿司匹林来避免疾病复发。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始于20世际70年代,迄今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适宜的人群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下降1/3和1/4,心血管性死亡率减少1/6。而且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经济获益高于药物本身的花费。美国国立预防措施工作组(NCPP)2007年的报告显示,阿司匹林(男≥40岁,女≥50岁)、儿童免疫接种、吸烟筛查及戒烟是目前疗效和经济效益综合评分最佳的三种预防措施。

适宜人群,每天一片拜阿司匹灵

对已诊断冠心病、脑卒中的病人,只要没有出血性疾病或阿司匹林过敏,应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疾病复发(二级预防)。对40岁以上的男性或50岁以上的女性尚无冠心病或脑卒中,但合并有下列一至两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抽烟、肥胖,胆固醇高、糖尿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这些情况未来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机会明显增加,如没有出血性疾病或阿司匹林过敏,也应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一级预防)。

高血压:血压控制好以后再服阿司匹林

通常,高血压患者必须在把血压控制在140、150毫汞柱以下,再使用阿司匹林,并且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血压不能波动。这是因为血压控制好了以后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减少脑血栓。而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患者血压保持稳定,可以避免发生脑出血。

脑卒中:服阿司匹林期间应观察副作用

有人认为,阿司匹林本身是抗凝药,脑卒中患者服用后,会增加出血风险。其实,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药,而是抗血小板药。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证实,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发生出血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糖尿病:高危人群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临床证实,大约75%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也需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最近,中国糖尿病学会公布的指南指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脑卒中;或合并高血压、胆固醇增高、抽烟、肥胖等危险因素者,必须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防治;治疗

【中国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56-01

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心血管疾病,又叫循环系统疾病,包括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种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而发病。心绞痛也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发,多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则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引发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患者90%以上是因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发。

心血管疾病存在一个共同的病理改变,涉及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病变,开始先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向管腔转移和增殖,继而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出现泡沫细胞,使动脉壁变成糜粥样结构,最后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和供血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次不可预测的突然破裂,会导致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机理是:机械性、高半胱氨酸、免疫性、LDL、毒素、病毒等各种原因引起内皮损伤,使内皮分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并吸引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单核细胞迁移入内皮下间隙,摄取脂质,形成脂纹,并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样生长因子。脂纹可直接演变为纤维斑块,或者由于内皮细胞脱落,引起血小板粘附。血小板、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均可产生生长因子,刺激中膜SMC增生,而增生病灶内的SMC也会分泌PDGF样生长因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高血压和高脂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血流冲击力较高,可引起内皮损伤或功能障碍,从而造成血管张力增高、脂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粘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粘附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一系列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脂血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灶状脱落,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脂蛋白得以进入内膜,其后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应和血管壁SMC增生,并形成斑块。

大量吸烟可使血液中LDL易于氧化,导致血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吸烟还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不饱和脂肪酸及HDL水平降低,这些都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心血管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行为密切相关,例如肥胖、吸烟、缺乏运动、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因。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吸烟、过量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精神紧张、饮食缺乏维生素、缺乏运动等。心血管病的预防尤其重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

1.健康饮食 : 维持心血管的健康需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营养。纤维素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浓度,要保证足够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摄入。饮食清淡少盐,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2.适当运动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使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维持良性循环,不但可以减肥,而且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快步行走、长途步行等,并持之以恒。

3.戒烟禁酒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4.心理调节 :人体的血压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容易上升,因此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可以通过欣赏舒缓优美的音乐或歌舞等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大的起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吃喝应酬者以及高度精神紧张的工作者,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对象,要定期体检,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至少每年1次,以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期检出和诊断,并及时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治疗手段,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安全的物理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医学治疗。目前,降血脂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降血脂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弱激光治疗在高血脂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一代激光疗法是以血液体外照射回输技术;二代产品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

总之,对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的态势,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显得至关重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定期体检,把心血管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临床心血管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心血管病学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成都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