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

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相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应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建构概念并达成三维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和分析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呢?

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观察图片,并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回答。

(设计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教师:展示图片,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

(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2)这些单细胞生物能够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呢?

(3)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4)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5)我们现在的学习活动,有哪些细胞的参与?

(6)艾滋病病人为什么免疫力低下?除艾滋病外,你还能举出特定的细胞受到损害导致疾病的例子吗?

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设计思想:从具体的事例到普遍的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分析讨论,建构知识

教师:展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按照学生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1)以个体为中心,从宏观、微观两个方向了解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2)通过回顾概念,让学生说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3)引导学生列举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具体例子。

(4)组织讨论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5)请以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6)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尝试举例说明生命系统各个层次,教师纠正。

归纳出结论: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设计思想:理解生命系统的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综合运用,培养能力

教师展示思考讨论题: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否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人工病毒的研究,应该肯定还是否定?为什么?

学生:讨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课本第6页第1、2题。

(设计思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简要说明种群、群落的概念,并各具出三个例子。(基础知识考查)

(2)用简图表示生命系统层次的多样性。(运用知识能力考查)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和细胞关系

二、生命活动的层次

六、教学反思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及教材内容设计安排,在于通过水和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实例,使学生建立物质跨膜运输的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地认识到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奠定基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性活动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四个方面做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1)说出渗透现象出现的条件;(2)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3)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

能力:(1)进行图示现象识记、分析;(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第1课时)

重点: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含量度梯度的;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5教学过程

5.1导入

走入学生,进行提问: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细胞是如何完成这样的过程的呢?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提问学生:细胞的边界是什么?(学生回忆、回答,进入学习情境)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能够物质进出细胞,任何物质进出细胞都要经过细胞膜,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设计思想:简短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联系已有知识展开新授知识。

5.2新课

5.2.1渗透作用

(1)介绍简易渗透装置:鸡蛋壳一端开口,一端去掉外面硬壳,露出鸡蛋膜。组织同学们将蔗糖溶液小心的倒入鸡蛋壳中,观察现象,观察到现象的举手示意,并提问:鸡蛋膜中渗出的液体是蔗糖还是水分?如何知道?(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有液体渗出简易装置)

设计思想: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学生实验,由“扩散”迁移到“渗透”,并通过连续的追问,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2)PPT展示半透膜特点,组织学生操作。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完善

5.2.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学生:水)

引入新课内容:细胞一定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因此研究水分怎样进出细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水是不是也是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的呢?(学生:是)你觉得动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呢?同学们的想法是猜测还是结论呢?猜测正确与否,我们还需要做实验来证明,请

学们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完成61页思考与讨论,以及学案相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完成学案并总结: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设计思想:观察、分析有关图示,分析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逐步突破教学重点

5.2.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展示图片创设生活情景:气候干燥或者炎热的时候,经常能见到市场中的菜贩给蔬菜喷水保持新鲜,坚挺的萝卜条经过腌制之后变得很软并且有水分渗出,可见植物细胞也有吸水和失水的现象,那植物细胞是不是也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呢?(学生联系前两部分内容思考回答: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具备半透膜及膜两侧的浓度差)

如果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必须满足哪些条件?植物细胞具备这样的条件么?

设计思路:创设生活情景,意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已经开始了探究实性实验的过程。

(2)PPT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引导学生找到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的条件,介绍原生质层概念,并将探究问题具体化为研究植物细胞中什么结构相当于半透膜。

(3)完成探究性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胞结构上分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发生的内在原因

设计思路: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设计思路:通过教师的设疑以及课堂检测,学生逐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6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中已经明确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上节的基础上,本节的学习任务是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现实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掌握作物脱毒方法、人工种子的组成和意义;

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应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胞工程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增强环保意识。

(三)能力目标

模型建构提升动手能力,问题引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繁殖和育种两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模型构建引领法、问题引领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磁力板模型。设计意图:为本节教学作铺垫。

【复习引入】提问上节主要内容并模型构建。

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技术?

哪位同学上黑板来构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

设计意图:为本节新课的各个环节作好铺垫。

【新课教学】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有何特点?

为什么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为什么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明确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旧知领悟新知。

过渡:由生姜无性繁殖易积累病毒资料引入下一个问题。

2.作物脱毒

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

要想使作物脱毒最佳选材部位是哪里?

选择该部位最好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解脱毒原因,识记脱毒部位。

过渡:由试管苗、脱毒苗的运输问题和自然种子实际问题引出“人工种子”。

3.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

人工种子由哪些结构组成?

人工种皮中应该含有的哪些有效成分?

为了保证胚状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还在人工种皮中加入什么物质?

天然种子与人工种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人工种子结构,理解人工种子特点。通过讨论提升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过渡:上述三种作物繁殖的新途径都只能生产原有品种,我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培育作物新品种应在哪个环节进行操作?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突变体利用:师生共同复习基因突变的定义、时期和诱变因素等,然后以黑板上学生构建的模型为载体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突变体。

2.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几步?

请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流程?

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点?

设计意图:明确植物组织培养在作物育种方面的重要应用。

过渡:上述两个大方面最终结果都是到完整植株,植物的组织培养可以不进行到最后,也能为人类创造价值吗?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可以生产哪些细胞产物?

教师渗透: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的生产,都是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人参皂甙的生产过程:

第1步,选取人参的根部作为外植体来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后,经过培养选择找到增殖速度快并且细胞内人参皂甙含量非常高的细胞株作为种质,其中一部分作为保存,即进行下一次生产用,另一部分进行发酵工厂化生产。

第2步,将第1步中选择到的细胞株在发酵罐中进行液体培养,目的是扩增细胞数量。

第3步,将发酵罐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破碎处理,从中提取人参皂甙即可。

教师渗透:紫杉醇――从红豆杉中提取的抗癌药物。

教师渗透:紫草素――治疗烧伤、烫伤最好的药物。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典型的细胞产物实例,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小结】本节独特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节概念图有明确认识。

【课堂练习】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高考链接

【板书设计】(如2.1.2)

说明:板书中加粗字体为磁力板模型,在课前提问时由学生构建在黑板上,为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邸娜.“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设计[J].飞:素质教育版,2014(4).

[2] 王晓红.“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1).

[3] 彭菲,鲁耀邦,雷思琦.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的是生物学科知识的教授,对于实验的教学也偏重于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实验。事实上,教材中的实验素材非常多,若能灵活运用,对学生的实验思维及生物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思路为例,主要体现笔者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学实验思维能力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理解水平。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呈现方式――先介绍功能再讲结构。通过资料分析所展示的一系列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以图代文介绍了细胞核的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一个整体、明确的认识,为必修二《遗传和变异》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两节学习了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已有了充分的认同;对细胞的空间思维已基本构建;初中时对细胞核的功能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具体结构还不太清楚。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核的结构

2.举例说明细胞核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仿老师分析实验型资料,尝试分析实验中的对照,归纳实验结果;进而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体验实验分析过程,强化实验设计的对照思想和单一变量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领悟细胞核的功能

2.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

五、多媒体准备

资料分析的实验图解、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部分细胞图片、电线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根本差别?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呢?举例说明细胞核形态、数目、大小。

1.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里,资料分析中给了四则资料,同时给出了五个问题讨论。仔细分析,资料的设置并不是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置的也太过直接,缺少悬疑,学生的学习动力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呈现资料三(变形虫分割、去核实验),这个实验实际上是对初中教材中教授细胞核一节的内容上进一步补充后的再现,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熟悉,最先引出这个实验,能很好的唤起学生的相关记忆。在这则资料的问题设计上进一步细化为①实验设置的对照是什么?②无核的部分还能恢复生命活动吗?③举例说明正常细胞中的核与质是什么关系?

接着,由单细胞动物引申到单细胞植物――伞藻,进一步引出资料四(伞藻嫁接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对照设计的同时,细化问题为①嫁接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什么决定?②嫁接实验并不能得出伞藻细胞核的功能,结合资料三,你有更严谨的实验设计吗?③资料四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有关?

两则资料显示了核移植技术在单细胞生物上的应用,对于多细胞生物呢?进而引出资料一(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在课本问题之前,补充问题:请预测实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然后显示实验结果,让学生自主生成该项知识。该实验可用简易的过程图表示实验过程,会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若时间允许,可进一步延伸至多利羊的诞生。

最后提出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通过图示实验过程前两步,提出问题:①你推测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左边不分裂?②如何证明你们的观点呢?③通过前后对照说明了细胞核能控制什么?

小结细胞核功能后,问题引出:为什么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遗传和代谢的功能?

2.细胞核的结构

由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①核膜与细胞膜有什么不同?②细胞核与细胞质如何联系?③核仁是什么?③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的体积相对较大还是较小?④染色质与染色体名称很像,什么关系?⑤细胞核如何控制遗传?⑥细胞核怎么控制代谢?

3.总结细胞核结构与功能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多媒体展示,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简明易懂的流程图,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步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获得知识。对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资料加以整合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已熟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框架也更为有效、更为牢固。问题设计由简到难,层层递进,从实验分析到质疑甚至设计,始终强调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原则。将实验的思维方式融入教学中也是这节课的教学初衷,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细胞呼吸;课堂教学;实验探究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代谢活动之一,也是高考必考的考点。在过去的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做了大胆的尝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我把探究实验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及课后的反思。

1 明确新课标要求,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细胞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本节课主要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细胞呼吸原理,了解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精心设计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探究实验突破教学的难点

细胞呼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通过探究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联系实际,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

【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通过不断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及时训练、归纳、比较、再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有所用,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指正不足,尊重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课前延伸】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ATP在生物体细胞中是怎样合成的哪?

【设问】导入新课。

问题一:复习提问“ADP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何处?”

【板书】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问题二:分析细胞呼吸现象说明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见课件)

【板书】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学生预习】预习课本P 93~94页有氧呼吸的内容,完成学案内容。

【板书】简绘真核细胞图,画出细胞核和线粒体。

【设问】思考: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哪?

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是葡萄糖,我们以葡萄糖为例来共同探究一下它的氧化场所。

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

2.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

4.化学反应式:

【板书】无氧呼吸的场所及反应表达式。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利用课件】通过图片介绍细胞呼吸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通过板书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总结细胞呼吸的过程;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

【学科思想教育】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复杂程度,结合原始大气的成分缺少氧和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的知识,请你推测细胞呼吸的进化历程(进化的观点)。在细胞中代谢旺盛的部位线粒体数量比较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当堂检测】略

课后作业: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预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认真设计,突出重点。

3 归纳总结课程设计理念,形成完整的课堂设计体系

1、课前预习 明确目的

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了解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重点、难点,为课上针对性学习奠定基础。

2、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苹果、豆芽)

3、复习提问 强本固基

复习性提问,澄清认识盲点,掌握线粒体的结构,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4、分析实验 探究学习,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问题,探究细胞呼吸过程,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边探讨边指导学生板书细胞呼吸过程。

5、精心总结 形成体系

通过多媒体总结有氧呼吸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归纳类比 培养能力

让学生通过归纳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并理解其内涵。通过类比推理完成无氧呼吸的概念。

7、及时训练 强化记忆

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联系生活 解决问题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有关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思维拓展 知识延续

通过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考,(探讨细胞呼吸进化历程)培养进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4 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不足提高教师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没有反思和修正就不会有提高,反思是提升我们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初步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探究实验过程使小组内充分讨论,分工合作,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都很熟悉,保证了课堂教学顺利、高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