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用有机化学

医用有机化学

医用有机化学

医用有机化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The implement of Multi-teaching Model in Teaching of Medical Organic Chemistry

LI Fa-Sheng,YAN Xiao-mei,JIN Yu-Sheng.Liaoning Province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116044,China

【Abstract】 A new method with innovative ideas on medical organic teaching is discussed.The students are trained to be active in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s generated by introducing multiplex approach.

【Key words】Multiplex Teaching Mode; Medical Organic Chemistry;Education reform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想。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以此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继续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医用有机化学是医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生命科学不可缺少的化学基础。只有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才能认识到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为探索生命的奥妙奠定基础[1]。因此医用有机化学对于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着特殊作用。医用有机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理论性强,官能团繁杂,反应条件难于记忆,反应机理不好理解。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功能各异的教学模式训练和培养学生,取得了较好的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 扩展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自然的奥秘感兴趣,人们才愿意去思考;也只有不满足于一般的解释,人们才会深入地思考下去[2]。扩展式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每个新内容开始前,利用少部分时间联系学生已知的生活知识或文化知识介绍背景资料,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保证完成重点内容讲授的基础上,注意扩展、补充与重点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或生活常识、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应特别重新审视绪论内容的讲授,绪论内容起到对一门课程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实例讲解,启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从生活中常见的尿素出发,通过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该有机物,引出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从DAN双螺旋结构、动物克隆,引出基因工程产品、基因诊断与治疗、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成果等。说明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已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人类已经能从分子、原子的水平来认识疾病的致病机理,寻求防病、治病和康复的最佳途径。这些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科学地认识到医用有机化学在生理过程、疾病的防治、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扩展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而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研究内容。教师在非常娴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精通有关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机化学的讲授融汇贯通,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医学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结果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比,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及师生间的互动,变单向的被动关系为双向的互动关系,符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目标。

医用有机化学是用官能团、结构和性质这三条线贯穿整个课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这一基本概念是掌握有机化学的“金钥匙”。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结构出发,探求其性质和反应,形成系统的、牢固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讲醛、酮一章时,首先从醛、酮的分子结构都含有羰基入手,进行详细讲授,让学生对羰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根据组成羰基双键碳、氧原子电负性的不同,决定了羰基的反应历程为亲核加成,之后再讲解羰基的反应特点和反应规律。引导学生分析醛、酮具体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探求醛、酮反应的活性,推测醛、酮的性质。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在读书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3 类比式和迁移式教学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类比式”教学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点,并运用性质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类比法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连续的步骤或活动自己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迁移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学得的知识在变化的情景中加以应用,实现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讨论芳香烃时,与烯烃比较,一方面二者都含有碳碳双键,易受到亲电剂的进攻而发生亲电反应;另一方面烯烃形成的碳正离子接着与反应体系中的亲核试剂结合,形成了加成产物,为亲电加成反应,而由芳烃形成的σ络合物则失去一个质子,恢复了苯环的特殊稳定结构,为亲电取代反应。烯烃与芳烃由于结构上的差异而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性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特征,通过对比,归纳普遍存在的共性,具体分析各自的特性。从而揭示和总结它们之问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系统有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

4 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发展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所以它是一种现代型的教学方法。我们探索性地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开设计型实验课,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若干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自己拟订题目,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方案、提出计划,与指导教师讨论后,确定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探索性地完成实验及至最后写出实验论文。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训练学生的系统实验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在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作者认为不同的教学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使用恰当与否。故不必扬此抑彼,而应共和共处,并行不悖;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只通过一种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以达到全面发展这一素质培养目标[3]。

参考文献

[1] 吕以仙.有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医用有机化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医 医疗机构 发展瓶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医疗机构受到西方医学的严重冲击,我国医学界的重点研究对象无疑变为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问题。由于中医医疗机构在历史上受虚无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中医产生了质疑,并出现一系列不公平的政策体制,致使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缓慢,甚至陷入了困境,因此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一、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

由于西方现代的医学科技发展迅猛,整个医疗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为中医医疗市场的改革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因为中医从业者对传统中医的继承不够或者对内涵的理解不深等原因,致使中医医疗机构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从全国的医疗市场来看,西医院的数量要远远大于中医院,而且西医综合医院的医疗设备、资产规模也普遍高于中医医疗机构。而且南边、东西的中医院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市级中医院和区县级中医院的实力也相差悬殊。总体来看,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为:中医医疗机构总体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较为薄弱;中医的服务能力提升幅度较小;综合性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迟缓且比例较低等方面。

二、造成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一)中医管理理念方面

由于受西方现代医学的影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开始大量引进现代医学的新设备技术,加之国家对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健全,很多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实施,再加上较为低廉的中医药的服务收费,种种因素限制了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导致硬件设备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有差距,中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低,从而出现了盲目引用西方管理理念,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管理。

(二)中医人才培养方面

从近代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方面的冲击对中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选拔标准上来看,中医人才的选拔缺乏个性化的体现,最终中医临床教育方面缺乏后人继承,日渐衰落。从学科建设上来看,由于目前的重点学科的评估标准以及审评条件忽视科学精神和学科思想的培养,过分重视硬件设置、学科规模以及科研奖项等方面,中医人才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很难培育出来。

(三)中医的特色方面

受到西方医学的大力冲击,中医医疗机构逐渐西方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其特色也日渐淡化。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纯正的中医医疗机构非常少,大部分中医医疗机构变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都是中西医的处方和诊断方法一起用,验效很多以西医手段为主,这些情况都导致了中医特点逐渐衰败。中医医疗机构的这种趋势带给中医学巨大危机,长期以往,势必会削弱中医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四)中医的学术创新方面

中医医疗机构不但受到西医的严重冲击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其发展受到严重的打击,因而其在理论创新和一些方法研究也没有得到发展。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中医医疗机构抛弃了其传统思想,更大方面的利用西医的方法来证明中医医疗的科学及有效性。久而久之,呈现出中医医疗机构披着西医的皮毛来进行中医的研究工作。这样其学术创新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将其传统的思想也有丢失的情况,导致其与现代化进程越来越远。

三、如何解决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瓶颈问题

(一)树立中医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战略

中医药是中医医疗机构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来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机构。从我国中医医疗机构来看,对于中医药的人才资源并不缺少,因而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中医药也正是吸引患者的根本所在,要注重中医药的发挥,切忌中西药合用。尽管中医药的疗效并不是很快,但是中医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并不是简单的治病,比如一些中医药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作用。中医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人才以及特色优势,这样就会在同其他医疗机构存在的差异中获得发展。

(二)明确中医现代化的途径

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中医医疗机构的也不例外。随着现代化进程,必须注重中医医疗机构的现代化途径。切忌受西医影响走入误区,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让当代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形成科技含量高并且有特色的中医医疗机构。同时,中医医疗机构的传统思想不能被科技所替代,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科技求得创新。要明确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将中医医疗机构装备成现代化且有特色的机构,实现其特色优势与现代化科技紧密融合。

(三)加强培养个性化的中医人才

中医医疗机构形成中医特点及优势的关键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这就要求中医医疗机构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建构一支精通中医技术、坚信中医理念,并且能够运用中医手段在临床上顺利解除患者痛苦的人才队伍。要着力培养一些有潜质的中医青年,为中医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针对具有深厚中医功底,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熟练运用中医药技能解决临床问题,培养能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四)重视中医医疗机构的文化建设

中医医疗机构应以人为本,与中医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关注人们多样性的需求,将文化理念定位在优质的服务上,要为中医医疗机构的员工奠定共同的行为基础,为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与生存指明共同的方向和行动的指南。在进行中医文化建设过程汇总,要让每位员工自觉地参与进去,认真体会中医医疗机构所倡导的价值观,在理解中升华为自己的信念,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医用有机化学范文第3篇

一、对于医疗机构的来说,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有效保障途径如下:

(一)卫生行政部门的基本职能强化

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单位,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导决定了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同时,卫生改革对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起了重要作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职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变化,从办医疗机构到管医疗机构,从管医疗机构到管资源,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监管。通过改革,强化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指导、监督、管理等职能,促进医疗机构的多元化,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医疗市场。

与此同时,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让群众享有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同时用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眼光来指导、解放健康和疾病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健全完善治疗和预防保健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医学服务,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惟有如此,医疗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二)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转变

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机构的后备人才基地,我们的医学教育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存在着重教轻育、重才轻德、重医轻文、重理轻能、重事轻法的现象。使我们的学生缺乏卫生法律法规、人文、道德伦理、医患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竭尽全力培养具有鲜明职业道德观念、强烈责任意识、良好服务精神和清晰法制观念,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精湛技术技能,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高级医药人才。

同时,还必须根据医疗市场变化,适时增设乡村医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师、心理医师、保健医师等急需人才的教育或培训,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不断强化学生解放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加强医学生书写病历及其他医疗文书的规范性训练,以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源头上保证即将输入医疗机构的是合格的人才。

(三)社会组织的职能完善

社会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做好调查研究和建议论证工作,完善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和对医疗从业人员的提高考核等制度,健全行业标准,服务于医疗从业人员、服务于患者、服务于政府。社会保障机构需要针对医疗职业的高技术、高负荷、高风险和服务性等特点,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等。

二、对于医疗机构内部来说,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有效途径如下:

(一)合理的管理人才结构是关键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在医疗机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管理职业化是发展的趋势。按照国外的经验,医疗机构主要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疗机构内部行政、后勤等事务的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与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的强大竞争,面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医疗机构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健康需求对管理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医疗机构的CEO必将出现,而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面临医疗机构破产制的实行,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疗机构管理的质量水平,而是将决定医疗机构的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中国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职业化势在必行。

(二)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基础

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什么样的服务流程更合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医疗机构执行官没有把一些细微的、日常的注意力集中在医疗机构的服务流程配置上。在不增加病房、雇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疗机构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疗机构的CEO必须对医疗机构的可用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疗机构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三)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保障

医用有机化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10101-02

0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各级医疗机构将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基本工具,使医院在医疗行为、行政组织、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日趋科学和完善,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机遇,大幅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将通过了解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重点谈一下计算机管理技术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含义的特点及其组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一个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门诊收费系统、病房收费管理系统、病区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和医院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集成、数据共享,建设成医院内部快速可靠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将传统医院建成电子医院,为医院临床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相比,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医院计算机管理技术新的内涵。

1.1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

医院信息系统是指医院文献、数据资源、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医院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存储数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传播媒介网络化、信息数量巨大化等特点。

1)信息存储数字化

医院传统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数字化要贯穿医院业务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实现全程追溯和管控,具体体现在对病人就诊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的服务和提醒,对诊疗实现全过程的数字化处理和对医院资产、人力、科研成果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有助于进行远距离传递。

2)表现形式多样化

医院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则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将图形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引入计算机系统,将文字、声音、图像综合于一体,变成可以传递、记录和表现的信息,大大提高医院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能。

3)传播媒介网络化

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人类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传播方式表现为传媒媒介网络化,以网络为载体,利用多媒体文本这种新文体,整合文字、图象、声音以及互动的交流方式,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方便了患者获取相关医疗信息。

4)信息数量巨大化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不是传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它是对传统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和医院、医疗市场、药店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将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它同医疗器械设备和人力资源技术等一样成为推动医院向前发展的支柱。各种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利用将有效地改变医院面貌,为医院的正常运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医院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2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组成

作为一个基本的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

1)医疗管理系统

医疗管理系统是在医院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医院各种信息的流畅流通和高度共享。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收集涉及医院管理的各种信息,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查询等功能,以方便导入和快捷查询,供医院管理层决策参考。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2)临床医疗系统

临床医疗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医院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病案信息。临床医疗系统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而后产生的输出结果不仅对医学科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医院管理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管理信息。

2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医院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医院计算机管理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使得医院决策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以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掌握最新的信息,以占领医疗市场。其严密的工作程序、复杂的内部体系,纷繁众多的各种信息使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因此,医院实行计算机管理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2.2 医院计算机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计算机系统是医院整体管理的神经中枢,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统一管理标准、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管理更多地参与到医院的日常管理中来,可以统一管理标准、提升管理水品,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随时了解全院的医疗动态、所以,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促进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2.3 医院计算机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负荷

运用计算机管理后,减轻了工作量,医生书写的纸质病志,避免了部分重复书写(如既往史、首程),并且固定模式部分只录入具体数据即可(如体温),病房医生不需一一开处方,患者住院开支情况由护士通过计算机提供信息,中心药房取消了划价、统计,护士取消了重复转抄,减少了转抄过程中的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且计算机处理医嘱改变了以往多人查对医嘱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相对减轻了工作负荷。

2.4 医院计算机管理有利于扩大对外交流

随着医院服务的拓展,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备受关注,对各种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可扩大医院影响,增加了医院收费的透明度。医院计算机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医院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患者就诊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打印凭条,给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做到医患双方心中有数,有利于提高医院的诚信度。医疗及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信息服务来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这样患者就能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最新的医疗技术,治好他们的病,从而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声誉。

3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对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门诊收费管理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门诊收费系统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门诊操作员根据医生处方,通过运用计算机,在发票上具体写明了收费明细,真正实现了门诊计价收费的自动化,实现了医院门诊收费状况的分类汇总。同时生成收款员收费台账,使现金账目随时可以核对,杜绝了经济违规案件的发生,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2 在病房收费管理方面的应用

医院计算机系统在病房收费管理方面能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护士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作风,提高医护质量,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病人所有信息查询均在计算机网络中心双机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住院病人信息采用计算机处理,账务清楚,减少了环节,堵塞了漏洞,规范了财务核算,应用HIS管理和每日清单的实行,这样的情况可完全避免。

3.3 在病区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

病区管理系统的使用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到了实处,HIS处理了转抄了医嘱的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效率和工作质量。HIS的应用把医生、护士、收款处、药房联系在一起,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确保了医疗信息资料完整齐全,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病区管理工作向现代化信息管理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方便了病人,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 在药品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

HIS在我院药品管理方面应用非常广泛。HIS系统药品从计划、采购、入库、调价、领药、消耗、到期(提前报警)和毒麻药品消耗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适时监控。首先,药库工作人员把药品信息输入电脑(包括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然后通过发药处理,药品输送到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这样收款人员可以依据电脑提示确保了划出患者的药品费用准确无误。

3.5 在医院管理方面的作用

HIS的建设促使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正规化,使管理目标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医院的各种管理规则、标准、程序和制度在HIS的各系统中都能体现出来,从而可以全面进行质量管理,规范了手工方式下人的随意行为。为每日清单提供了收费的透明度,更是对医护人员的一种规范和改变服务理念的一种促进。同时HIS也起到了排除内部科学化管理实施中的障碍的作用。

4 结语

总之,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提高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保证医院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为医院领导适时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数据,增加了医院活力,提高了医院管理质量。我们应注重医院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密切关注医院信息管理的运作趋势,密切跟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最新动向,对新的技术进行最及时的应用和开发,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怡松,论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2]吴凤侠,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3]姜洋,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解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8).

[4]陈遵彪,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2007(15).

医用有机化学范文第5篇

(1)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应急救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等,完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应急救治功能,开展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2)发挥区县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承担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的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3)发挥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承担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职能,通过托管、重组、联合体等方式促进中医医疗资源合理流动。(4)建立城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对口支援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制度,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医药事业。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要与县级中医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5)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改进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缓解病人看病难问题。(6)中医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作用,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

2中医医疗机构服务功能的若干问题探讨

2.1中医药特色的发挥中医医疗机构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上的不足,主要问题在于特色没有成为优势,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贯彻落实还不到位,管理体制“高位截瘫”、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发展不快。二是在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上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不够,对中医医疗机构及人员的考核、评估、评审等未能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和自身规律,临床分科过细影响了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三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缓慢,创新不足,中医药特色的成果推广不力。同时,中医药理论和术语不易理解,中药服用、携带不便,疗效较慢,执法不力致违法中医医疗活动大量存在等,影响了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医药的接受。四是法律层面上的不利影响,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以西医理论为主要依据,中医医院所有病人也必须有西医诊断;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不符合中药特点,限制了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制、生产和应用。五是中医药服务成本相应较高,但服务项目收费长期偏低,补偿不足导致中医医疗机构“以西补中”,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六是中医药院校教育培养的医生临床思维西化明显,中医思维比较欠缺,没有正确理解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西化的区别。七是部分中医医疗机构还需要承担一定数量的区域医疗综合服务功能,一些中医医院则是从综合医院转制而来,中医药服务资源和能力相对不足。上海中医医疗机构在发挥中医药特色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实施“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加强了中医药内涵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中医医疗机构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当前要进一步促进上海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建议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①进一步健全区级中医药管理体制,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强各区县中医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专病专科、特色疗法等内涵建设;②与中医医疗机构及中医药人员有关的各类考核、评估、评审、鉴定活动,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建立和应用反映中医药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③逐步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建立中医药特色服务的专项补助机制,对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牵涉范围较广的中药饮片的加成率是否取消应深入研究、慎重决策;④出台专项鼓励政策,推进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加强易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建设;⑤进一步发挥浦东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围绕影响中医药特色发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投入补偿、价格调整、中药管理、学术创新等关键问题,重点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在全市其他区县的推广应用。

2.2综合服务与中医药服务功能的关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也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发挥,有利于中医药学术繁荣和事业发展。以“治未病”为核心观念的中医预防保健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之一,中医药文化宣传也是促进中医药深入百姓、服务群众、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学、科研、产学研合作、对外合作交流等工作都有助于中医医疗机构的创新发展。中医医院开展必要的西医诊疗活动,不仅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法律框架下,中医医院承担区域综合医疗服务、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的需要,也是开展中医临床研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需要。中医医疗机构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中医药发展为主要目的,必须姓“中”而非姓“西”。因此,在中医医院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西医诊疗和中医药服务的关系。中医医院一般只需配备同级别医院基本医疗和应急救治所需的西医床位、科室、人员和设备条件。对于因中医学科发展原因需要增加西医专科诊疗力量的,应明确规定其准入条件和审批层次,并由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承担审批责任。至于中医医院配备以辅助诊断为主要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属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应一分为二、正确认识,不宜片面以“西化”看待。此外,中医类门诊部、诊所的服务功能过于单一,其临床带教、师承、研究、科普宣传等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欠缺,不利于这类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对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的组织管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项目收费以及不同类别、等级中医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等,进一步给予明确规定;重点加强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申报市级科研项目上实施倾斜政策或设立专项资助计划;逐步开展中医门诊部、诊所老中医的传承带教工作,推动知名中医专家举办中医诊所或门诊部;对中医医院(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西医诊疗进行梳理、规范,健全中医医院西医诊疗项目的审批制度。

2.3中医康复、护理功能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老年人整体带病生存时间明显增长,群众对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延续性医疗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鼓励发展康复医疗和长期护理也已成为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的重点之一。中医康复吸收了中医治疗、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以标本兼顾、动静结合、医疗与自疗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病情综合应用功能训练、传统体育、气功、针灸、按摩以及中药等中医康复疗法,具有简便验廉、易学易用的特点,现已形成全面系统的中医康复学,并与现代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体系有机结合。加强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强化中医康复、护理功能,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上海市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25%。近年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转型,推进了部分二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为康复或老年护理机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场总的需求相比,上海的老年医疗护理资源仍然严重缺乏。虽然上海中医药大学设立康复专业已逾10年,2010年还正式成立了康复学院,但全市尚无一所专门的中医康复医院或以中医康复为主要功能的中医医院。目前此类病人主要集中在中医医院的针灸、骨伤等科室,一些中医医院现已专设康复床位(如杨浦区中医医院已把老院100张床位主要用于收治中风康复病人),但总体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市中医康复的服务需求。影响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康复、护理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经济效益欠佳。中医康复疗法项目收费标准普遍较低,病人日均住院费用相对较少。二是管理规定的制约。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对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有明确规定,康复病人住院时间长,会影响全院的质量管理分值。三是分科过细影响综合治疗。中医康复综合治疗所需的针灸、推拿、康复等大多已单独设立科室,难以有效集中医疗资源。四是中医康复、护理人才匮乏。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康复专业学生数量较少,高层次的中医康复、护理人才严重不足。五是综合支撑不足。医院对中医康复的装备条件未足够重视,其他科室的综合服务支撑还不到位。建议: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整体转型为中医康复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康复医院,鼓励现有中医医院发展康复专科;对中医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专科在服务收费、项目补贴、质量控制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扶持;将中医康复、护理人才列为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增加相关培训内容;结合各中医医院传统医学示范中心建设,鼓励开展相关病种中医康复治疗;加强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的基本条件建设。

2.4以联合体形式协调发展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区域医疗联合体是上海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首次提出并实施的创新举措。根据上海市卫生局《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区域医疗联合体是由三、二级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联合体多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所组成。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仅限于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优化配置,还包括教育、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以区域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形式协调发展不同功能定位的中医医疗机构,是值得探索的一种发展方式,能更好地配置、共享中医药资源,促进各中医医疗机构服务功能的完善,推动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发挥积极作用。上海的中医医疗联合体最早以医院集团形式出现,在医改重视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背景下,宝山区曙光社区中医联合体、市中医院—闸北中医医疗联合体等逐渐形成。现有的中医医疗联合体都是在不改变医疗机构产权关系和独立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形成的契约型合作,通过成立理事会来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以及重要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合作内容涉及医疗、教育、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特别是管理输出、双向转诊、专家坐诊、学科建设、跟师学习、进修培训、申报课题等方面的合作比较多见,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全以及产权、隶属关系不同带来的管理机制问题影响,目前的联合体还缺少必要的调控和约束措施,稳定性不强,联合体内医保额度等资源的分配还未有实质性进展。建议:通过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完善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发展本市的中医医疗联合体,并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将中医门诊部、诊所以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纳入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范围,探索支持发展、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创造条件,突破资产权属、行政隶属等条件的制约,努力建设紧密型中医医疗联合体。